亚洲人口教学反思
人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5篇
人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5篇完成教学反思可以增强我们的教学科研意识,教学反思是老师们在日常教学结束后需要书写的一种文体,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人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1《人口普查》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景,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法。
一、知识迁移学生之前已经会认读万以内的数,可以迁移到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上来,所以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出示让这些数:2.23.203.2300,20XX, 30008,让学生读,学生都争先恐后的想起来读。
学生读后我趁热把这些数重组一下,如12530000,12520530000,125125125.56002505006等,问你们还能快速读出来吗?有的学生信心十足啊,有的学生确实感到吃力了,学生同桌思考有什么好办法?通过讨论:学生说出可以借助数位顺序表,先将数字写到数位表上再读。
结果同学们有了这次的成功非常兴奋。
在此,我将数位表擦去,提出:如果没有数位表,你有什么办法?有孩子提出将数位表写出来,再此进行引导,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借此引出分级,接着用同样的方法读下面的数,同学们都能顺利的读出来。
同学互说互读,这样学会读数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会总结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读数的方法,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读数方法的指导上,通过教学,引导孩子们总结方法,孩子们能够很好的总结出来:先分级,四位一级;再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每一级的读法与个级的读法相同,但要在末尾加上这一数级的计数单位。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读书的需要注意什么?孩子们也能说出:中间的0要读,末尾的0不读。
那么特意写出203000的零要读吗?孩子们通过读数发现第一个0是不读的,继续写出3002080,前面的2个0也是不读,引导孩子们认识: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的0或者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以读引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读数还是显得很不熟练,个别学生尚没有掌握方法,影响读数的效率;读法的书写存在很大问题,如:12530000 读作:1百2十5万3千。
人口教学反思(范本)
人口教学反思人口教学反思人口"dir=ltr>必修二第一章新授课结束之后,有了博客小结教学反思的想法,纵使每一轮都要经历“备课—讲课—反思”这个过程,但不是每一次的结束都完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疏漏和新的感受,于是想把它们记录下来,在下一轮的教学中给自己一个比较清晰的启示,人口教学反思。
摊开今年、去年、前年的教案,字迹是否比以前更工整,备课是否比以前更立体,教学设计是否比以前更契合学情,教学是否比以前更规范……纸质教案让我有了回望的载体,也有了发现自己问题的机会,教学反思也不只是当下的某节课的感受,更加是纵列的三年的积淀了。
前年的教案写的很细致,但是内容太多,我在想自己当时是怎么把那么多的文字变成语言灌给学生的?去年的教案又特别简略,我似乎根本不曾想过知识体系建构于课堂现场!哪怕学案上是按照体系制作的知识点预习。
有了前两年的错误,今年的备课有了一些改进。
书写教案在做题之后,备课在构思之后,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抄着某本教辅的知识点。
我更多的琢磨如何让一节课完整成体系又有重点的呈现;课堂40分钟如何做到不拉长课堂长度,能在固定的时间里做好一节完整的课。
使用什么教具、设置什么实例、写出什么板书、做出什么小结、课前具体提问什么问题……第一节,人口数量部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特点、坐标图如何分析、如何判读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使用教材的图形和表格数据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让知识和方法双线进行。
用好教材又需要适当的更新一些教材的一些数据和信息已经跟不上目前的社会实际,需要根据现实做更新。
比如人口问题、影响、对策这部分内容,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应的内容及人口金字塔,这部分知识没有什么问题,难点在于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中国目前已经处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可是却不能机械的使用知识模版解决问题。
七年级地理人口和人种教学反思5篇
七年级地理人口和人种教学反思5篇七年级地理人口和人种教学反思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预先进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人口和人种教学反思(篇1)一轮抽测已经结束。
我校遵从教研室王老师的指导理念,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教学,现总结本次考试的得与失,反思本次考试的平时复习,平时教学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的:第一、明确复习范围。
就像拿一件东西一样前提是先把它拿准了,所以我认为首要的就是依据考纲,扣紧课本基础知识,为学生确定好复习范围。
讲课时,也如王老师所言,不能讲过多,只讲规律讲方法,同时注意知识的前挂后联,注意知识的以点带面。
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理解、去想象、去消化和吸收。
第二、激发学生兴趣。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这边的孩子,都对周边事物充满好奇,对外面世界充满憧憬与向往,我以孩子的这种天性与心态为切入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复习世界地理时,我常提起那句歌词“全世界走一遍,用爱划一个大圈圈……”,并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解释到这种爱是爱大自然、爱生命与健康。
我也常对不愿学习而潜力较大的学生提到:“心致远,梦无限”、“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对外面世界的最起码的、最基本的地理环境都不了解,怎么可以呢?!……复习过程中还会间或给学生呈现诸如热带草原的图片,欧洲的风光视频等直观资料。
同时还注意培养亲和的师生关系,我课上经常会弯腰给学生拾掉在地上的书、笔……基本做到了尊重、信任、爱护每一个我班上的学生。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学习尽头确实稍微大了点。
总之就是王老师所说的“开动脑筋,想办法刺激他来学习”。
第三、不搞题海战术,保证训练质量。
我一般不留课外作业,因为我们学校属于学生的课余时间已不多,就是布置了,有的孩子就是做了,也不免有匆忙应付敷衍之嫌,还怕长期这样下去,学生会养成不认真对待地理练习题的坏习惯。
人口人种教学反思(集锦6篇)
人口人种教学反思(集锦6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人口人种教学反思”6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1:人口与人种教学反思人口与人种教学反思首先,在引入新课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怎样创设情境,一下子吊起学生的胃口,启发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上课开始,我在班内做了一个小游戏,首先请同学们看看我一个人在讲台上时,可以行动自如,接着我邀请班内前三排的同学迅速上台,再观察我是否还能自由行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能了。
我进一步问道:这是为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我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我还在电脑屏幕上出示了一张拥挤不堪的人群的背景图片,打出本节课的课题,再一次让学生感到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地问题。
在学习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问题的原因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图片上台表演,可以不拘泥于课本上提供的四条内容:“家里人多低少,生活困难,我要去城里打工;城里有好学校,我将来要去城里读书;城里的生活条件好,我要搬到城里去;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我要去城里工作”等,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去进行扩展、补充。
有的孩子设计了一个情景,一家四口人有的扮演父母,有的扮演孩子,各自从自己的角色和角度去展示要到城里去的原因。
有的孩子还说:城里公交车多,交通四通八达,出门方便;城里医院多,医疗条件好,农村看不了的疑难杂症大多要转到城里去;城里有展览馆、博物馆、大书店,课外学习很方便……孩子们集思广益,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
在学习“世界的人种”时,我课前布置孩子们预习时,顺便说道,大家先预习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然后分好小组选择其中一个人种,进行表演和展示,看看哪个小组最有创意。
第二天同学展示时,简直令大家惊叹不已!瞧,扮演阿拉伯人的`王伟名同学还准备好了一块大白布,装扮成阿拉伯人的白头巾,那个表演白种人的仄明豪同学,为了表现白种人的发色浅,特意用彩纸剪制出了白种人的头发,粘到了一个黑色帽子上;那个扮演日本人的同学,还在一块白布上画出了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用以表示日本的国旗。
初中人口教案教学反思
初中人口教案教学反思我在设计这堂课时,首先考虑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使学生对我国人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然而,在讲解人口增长的原因时,我没有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去思考问题,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概念。
其次,我在教案中安排了一个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环节。
我原本打算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但因为在课堂上时间有限,我没有充分展开这个环节,导致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此外,我在教案中还设计了一个讨论环节,让学生探讨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我在课堂上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但并没有引导学生从更广泛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使得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有些被动,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的反应。
我发现他们在听到一些枯燥的数据和概念时,表现出了一定的厌烦情绪。
这让我意识到,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进行以下改进:1. 在讲解人口增长原因时,不仅要介绍概念,还要引导学生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去分析问题,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2.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在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 对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我要加大教学力度,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5.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总之,这次教学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我相信,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我今后的教学会更加顺利,取得更好的成果。
《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七上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1. 让学生掌握世界人口的基本概况,包括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等知识;2. 理解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影响人口分布与增长的主要因素;3. 培养学生收集并整理相关人口信息的实践能力,形成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概念及分布规律,分析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运用地图等工具分析世界各地人口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形成深入思考,提升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节课的顺利进行,需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世界地图和人口分布图,以便学生直观了解世界人口分布情况;2. 收集世界各地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和案例,为课堂分析提供素材;3.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以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本节课起始部分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度。
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人口密集和稀疏的地区。
随后,通过一段关于人口问题的短视频或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深入理解1. 人口数量与增长教师首先介绍世界人口的数量和增长趋势,通过图表和统计数据展示人口数量的变化。
同时,讲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如科技进步、医疗水平提高等。
2. 人口分布与迁移教师讲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如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大等。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如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等。
3. 人口问题与挑战教师介绍世界面临的人口问题,如人口老龄化、资源短缺等。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互动教学,实践操作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主题为“你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方案”。
每组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并选出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初中地理_亚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亚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地理位置,掌握说明某一大洲位置特点的方法。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3、说出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用学习亚洲位置、范围的方法分析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特点。
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师:世界最大的大洲是哪个大洲?生:亚洲师:哪些方面能够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生: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也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亚洲。
师:看大屏幕,阅读本节课学习目标生:首先来复习亚洲的地理位置(板书:位置)【亚洲的位置】:一、自主复习,夯实基础师:从哪些方面分析大洲的位置?生: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板书: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师: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亚洲位置的第一部分生:独立完成以下内容1、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亚洲大部分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亚洲大部分位于半球。
2、由纬度位置可知亚洲所跨的温度带有。
3、海陆位置:①亚洲北邻洋,东邻洋,南邻洋。
②亚洲西北与洲相邻;西南与洲相邻;南面隔海与洲相望;东北与洲相望。
师:对照屏幕上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生:口答师:海陆位置就是找出这个大洲周围的大洋、大洲,和它们所处的方位。
二、以旧引新,递进活化师:继续完成导学案亚洲位置的第二部分,完成后同桌交流。
生:完成以下内容1、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北美洲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北美洲位于. 半球。
2、描述北美洲的海陆位置。
师:哪位同学来描述北美洲的位置?生:回答【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一、自主复习,夯实基础师:接下来,我们复习亚洲的地形与河流。
完成导学案地形与河流第一部分对照课本第7页,读右图完成以下问题师:由地形的分布可以知道地势特点,由河流流向也可以知道地势特1、亚洲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平原主要分布在. ,由此也可以推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2、在图中用红笔画出以下河流。
初一地理教学反思苏版初一地理下册《亚洲》教学反思三
初一地理教学反思苏版初一地理下册《亚洲》教学反思三亚洲的气候授完之后,我又研读了地理课程标准。
重新凝视这一节课,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摸索:一、教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本节课加强学生识图,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各种气候的位置、面积。
而且能够从气候图上把握有关亚洲的各种气候特点,由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学生观看、分析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尊重学生新课标表达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因此依照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纳灵活多变的方法。
如有关亚洲的气候类型,学生完全能够通过阅读材料和自己把握的知识说出来或采纳竞赛方式,看谁明白的多,说的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合作中求得共同进展。
三、制造和谐氛围,适当运用鼓舞性评判为了促进学生主动进展,激发学生的爱好、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确信和鼓舞,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
不足之处: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
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关键是如何引,使学生才能把握如何样去分析,如何样得结果。
使教学能够达到面向全体。
师生的交流平等性应加强。
2、在提问题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动身,站在学生的角度动身,教师不能强加与学生。
总之,课改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只有不断地探究,共同进步。
3.以后的教学中需进一步精选材料,切实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注意图文结合以及过渡环节的设计,加强各环节时刻的打算性,先学后教,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把更多的时刻还给学生,切实注意启发学生思维,重点知识要落实到位,不能喧宾夺主,精心提炼问题导学,注意提高知识的当堂达成度。
中国的人口教学反思
中国的人口教学反思中国的人口教学反思一: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
湘教版与以前用的人教版相比:文字说明少了,但增加了读图题和分析讨论题的量。
重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改进我重点放在读图分析上,如: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出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展示在网上搜寻到的相关图,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情况以及造成当今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
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映也较积极,特别是两次学生讨论效果良好,一是讨论人口的分布规律;二是讨论我国的人口问题。
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去设问、然后想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后的练习情况也较好。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在课堂活动中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中国的人口教学反思二: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了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
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以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不足之处: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
没有调整好以下问题: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
区域地理亚洲教学反思5篇
区域地理亚洲教学反思5篇区域地理亚洲教学反思5篇作为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中学地理优秀教案课件五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区域地理亚洲教学反思(篇1)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
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学生七嘴八舌:略[上课]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
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一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级的丘陵和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
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畜牧业为主。
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口的基本概念、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理解人口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分析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人口的概念、特点及其与自然、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
2. 我国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联系。
教学难点: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对人口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理解人口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材与教具准备:1. 初中地理教材及相关地图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包括人口分布图、统计图表等教学资源。
3. 教学用黑板、白板等书写工具。
学生预习与教师备课准备:1. 教师需提前梳理好相关地理知识,制定好教学计划。
2. 学生需提前预习人口相关概念,了解基本的人口地理知识。
3. 教师需准备一些人口相关问题或案例供学生思考与讨论。
通过上述的准备,确保师生能够在课堂上有序、高效地进行《人口》这一课题的学习和探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与目标设定首先,地理课程的导入阶段应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为学生们构建与课堂主题“人口”相关的兴趣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出人口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同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解人口的概念、特征及地理分布等内容。
二、互动探讨与探索发现接下来,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我们将采取师生互动探讨与小组讨论的形式。
具体如下:1. 分享全球人口现状(1)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结合图表和统计数据,让学生了解全球人口的增长趋势。
(2)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和感受,激发其思考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2. 探讨人口分布特点(1)通过地图展示世界各大洲、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分析人口稠密与稀疏地区的原因。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其所在城市或地区的人口密度及特点。
《亚洲》教学反思(精选6篇)
《亚洲》教学反思《亚洲》教学反思(精选6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亚洲》教学反思(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亚洲》教学反思1亚洲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更孕育了灿烂的音乐文化,它对生活在亚洲地区的各个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旨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学、问、赏、析、论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下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让学生获得审美经验的积累,形成和逐步完善正确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和尊重各国不同的音乐文化,以求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双赢。
本课以《亚洲音韵》的音乐导入,课一开始就创设了浓郁的异域音乐氛围,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中,设计了让学生随机抽取本课学习课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这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预设中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关注教学结果的生成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经验积累、知识积淀,以及寻求知识后的快乐,逐步树立学习的自信。
但是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获得知识的结果上还存在着差异,这虽然是学生个性、能力不同所致,但也将促使我更好地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和积极因素,唤起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更丰盛的学习成果。
《亚洲》教学反思2亚洲的人文环境是属于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本学期学生初次接触区域地理,学习地理的方法要求有较大转变。
怎样学习区域地理,老师应该在方法上多给学生以指导。
一般地讲,综合性与差异性是区域地理的两大主题,要完整的理解掌握该区域的特征,就得一方面要归纳出该区域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这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区域相比较而显示出来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还要分析出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
显然,教师只把这些抽象的方法说教给学生,学生肯定越来越糊涂。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集体研究亚洲某一方面的问题,这种研究当中既要归纳共性又要突出个性,学生们实际上已经在按照综合性与差异性两方面来研究区域地理了,但是学生在进行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是体会不到的。
人口问题教学反思五篇
人口问题教学反思人口问题教学反思五篇人口问题教学反思五篇篇一:人口问题教学反思世界的人口问题是“世界的人口”一节的第二部分,在同学们了解了世界的人口数量,人口的分布的基础上来探讨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之一: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虽然很多人都认识到今天世界的人口基数过大,对世界经济,社会的进步造成一些负面后果,但很少人知道所产生的后果在我们身边有哪些。
本节课老师先提出一个国家人口多的多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关系,探讨一个国家人口增长应该怎样才合理,各抒己见,从而得出人口老龄化,劳动力问题,贫困等后果。
进一步说明一个国家人口增长即不能过快也不能缺少青年劳动力的人口增长观。
接下来,以现在我国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为例,探讨利弊: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一方面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还带动了城市商业活动,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农村人口大量往城市转移,也会造成交通拥堵,环境卫生城市住房,社会治安带来压力。
本节课重点突出:一人口增长问题,二人口转移产生的问题。
知识升华正确的人口观应该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走可持续发展道理,从自身做起。
由于本节知识点相对简单,同学们通过讨论可以得出很多正确结论,本次课程较成功。
篇二:人口问题教学反思备课时有两个困扰:第一,教材一开始讲了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之后在人口自然增长模式中也讲了时空差异,如果都讲,时间有限。
第二: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虽然是在课后活动中实现,但在全文中都有所穿插。
总体感觉这节课内容多,案例多,知识相互穿插,如果按课本顺序讲,势必会很乱,学生的知识体系无法建立。
于是我大胆地舍弃了书中所有案例,我是这样设计的:全节只使用一个案例,即调查学生们的爷辈,父辈,我辈的亲兄弟姐妹的人数,总结出相同规律,用数据进行分析:1. 给出人口自然增长率概念,区别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
2. 假设总人口变化不大,讨论思考从爷辈到父辈到我辈,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从而引出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初中地理_第六章 亚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亚洲教学设计(复习)一、教材分析第六章亚洲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将上册所学的海陆分布、气候、居民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大洲,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地区和国家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亚洲这一“案例”引导学生从哪些地图要素把握大洲地理,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进入复习阶段,学生的两极分化更严重,有些学生可以说是掌握的很差,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成长。
尽量让他们产生兴趣,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三、教学目标•1.简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归纳亚洲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通过阅读亚洲的资料,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通过阅读地图,归纳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4.认识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分析说明大洲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说明大洲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亚洲,你知道些什么?(二)新课呈现一.明确教学目标。
二. (一)世界第一大洲1--读课本2-6页、10-11页图文内容,完成《说明指导》20-21页框题一、世界第一大洲的内容和框题二2.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内容。
核对答案。
2.明确亚洲的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欧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相对位置:找出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
亚洲的地理位置对气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强。
3.读图,明确亚洲的面积。
读亚洲四至图,明确: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读图,明确亚洲的分区。
4.明确亚洲的人口、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七年级地理人口和人种教学反思多篇
七年级地理人口和人种教学反思多篇七年级地理人口和人种教学反思1一、世界人口的增长增长看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1、人口增长特点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目前,世界人口总数为67亿。
在2050年之前人口总数可能将突破90亿。
这意味着在今后的43年当中,世界人口将增长23亿,这相当于1950年时的世界人口总和。
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的人口将不会显著上涨。
由于生育率下降以及人类寿命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正步入老龄社会。
联合国预测__年到2050年间,人口增长的一半来自于60岁以上人群数量的增长,特别是在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群的数量几乎翻倍。
2、人口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看图4.2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
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人口经过数百万年才在1804年达到10亿,但123年后即1927年就达到了20亿,33年后即1960年达到30亿,14年后即1974年达到40亿,13年后即1987年上升到50亿,而从50亿到60亿仅用了12年的时间。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看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及原因(1)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南部,北美东部、欧洲。
地属沿海平原,气候湿润温暖,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展。
(2)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生存困难。
2、人口密度(1)概念: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2)单位: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用来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
三、人口问题1、“人口爆炸”时代面临的问题对环境、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1)基本生存需求:饮水、吃饭、穿衣、住房(2)社会需求:教育、医疗、就业2、乡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迁移(1)迁移的原因及好处a、乡村人口增长快造成劳动力过剩b、城乡差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城市的物质生活条件较乡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初中地理_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的河流国家及人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亚洲的河流人口和国家》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区域地理的内容。
学生初次进入区域地理的学习,其空间概念还不强,识图和析图的能力还不高,综合归纳的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因此,对于本节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阅读亚洲河流水系图,结合亚洲地势特征、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来总结归纳亚洲的水系特征,从而学会分析各个区域水系特征的方法和技巧。
【重难点】1、亚洲的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2、亚洲的人口特点及分布状况【教学资源】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的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对亚洲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呢?二、学习过程(一)亚洲的河流自主学习【师】阅读教材P9的流域与水系,说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区别,并举例内外流河。
【生】阅读教材,回答老师的问题,并阅读地图册找出内外流河。
合作探究【师】指导学生在亚洲地形图中找到亚洲主要的河流,并分组展示。
1、八人一组在图中指出下列各组河流●太平洋水系:黄河、长江、湄公河。
●印度洋水系:恒河、印度河。
●北冰洋水系: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2、小组合作:总结亚洲河流水系特点一:3、在图上找到锡尔河和阿姆河,这两条河流和长江的注入处有什么不同?4、小组合作:总结亚洲河流水系特点二:5、寻找亚洲名湖,指图说出下列各湖,分组介绍这些湖泊的特点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巴尔喀什湖【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亚洲的河流受地形、气候、海陆位置和轮廓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两大特点。
学以致用【师】对号入座,指出下列各组地理事物在图中准确的位置并板演。
①长江、②黄河、③湄公河、④恒河、⑤印度河、⑥鄂毕河、⑦叶尼塞河、⑧勒拿河⑨里海(二)国家与人口【师】阅读课本,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内容,并找学生说出答案。
【生】阅读教材完成任务,回答问题。
亚洲人口最多。
【师】引导学生阅读6—15图,说出亚洲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指导学生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师可以提示人口的分布是自然、经济、社会。
八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人为环境》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亚洲的人为环境》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人口教学反思
必修二第一章新授课结束之后,有了博客小结教学反思的想法,纵使每一轮都要经历“备课—讲课—反思”这个过程,但不是每一次的结束都完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疏漏和新的感受,于是想把它们记录下来,在下一轮的教学中给自己一个比较清晰的启示。
摊开今年、去年、前年的教案,字迹是否比以前更工整,备课是否比以前更立体,教学设计是否比以前更契合学情,教学是否比以前更规范……纸质教案让我有了回望的载体,也有了发现自己问题的机会,教学反思也不只是当下的某节课的感受,更加是纵列的三年的积淀了。
前年的'教案写的很细致,但是内容太多,我在想自己当时是怎么把那么多的文字变成语言灌给学生的?去年的教案又特别简略,我似乎根本不曾想过知识体系建构于课堂现场!哪怕学案上是按照体系制作的知识点预习。
有了前两年的错误,今年的备课有了一些改进。
书写教案在做题之后,备课在构思之后,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抄着某本教辅的知识点。
我更多的琢磨如何让一节课完整成体系又有重点的呈现;课堂40分钟如何做到不拉长课堂长度,能在固定的时间里做好一节完整的课。
使用什么教具、设置什么实例、写出什么板书、做出什么小结、课前具体提问什么问题……
第一节,人口数量部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人口增长模式
的类型及特点、坐标图如何分析、如何判读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使用教材的图形和表格数据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让知识和方法双线进行。
用好教材又需要适当的更新一些内容。
教材的一些数据和信息已经跟不上目前的社会实际,需要根据现实做更新。
比如人口问题、影响、对策这部分内容,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应的内容及人口金字塔,这部分知识没有什么问题,难点在于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中国目前已经处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可是却不能机械的使用知识模版解决问题。
因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基数大两个问题共存,还有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后遗症问题,所以人口政策需要调整为中国特色。
在讲这部分知识时不能把模版机械带入,而需要对中国现状进行分析。
这就能从新授课开始给学生映射如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思考、思变、思维!
第二节人口空间变化,根据备课前做题发现“人口迁移率”是一个高频内容,于是在课前加了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并给出两个增长的计算公式,以及两个增长率大于小于零代表的意义。
(不过最值问题依旧是个高频错点,如何攻克?还在思考中。
)这个添加的内容,既能使两节课联系起来,又能让学生面对习题时不因为陌生而恐惧。
通过做题发现“人口流动”出现的频率远超过“人口迁移”,也因为目前的人口空间变化实际如此,所以我淡化处理概念,也因此发现了人口流动包含人口迁移这个以前未发现的内容,不再纠结于概念,而是侧重于对问题的分析。
人口迁移的影响这部分的教学采用讨论比独角戏有意义,给学生开口的机会是学生大脑转动的机会,
被动的听着写着,不如思着议着说着写着有意义。
第三节人口容量,板书写两块,左侧是几个概念,右侧是图解影响因素。
使用教室人口容量为例讲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相对枯燥理论性强的内容,需要通俗的例子促进理解,但也要再进一步跳出例子回归知识,否则学生的兴趣点只在事例,忽略了知识,本末倒置。
学案基础训练题、各节强化练习题、章末检测题。
处理好各部分习题的难易度;根据时间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习题评讲课方式,讨论式、自主解题式、教师讲解式……全方位备课,随时根据学情做调整。
适当的高考题渗透,将综合题的答题思路一步步拨开,逐步逐条进行,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规范答题,教师有必不可少的模范作用,只有自己一步步做好了,学生才能慢慢学会。
低起点,细致进行,各个击破。
后记:稳扎稳打,这四个字,这学期刻在我心里。
如何做到稳扎稳打,新课讲授、知识落实、习题评讲、纠错作业。
有时候会产生严重的忐忑和沉重,是什么原因让我目前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过能够克制自己的毛躁,也算好处,只是我似乎是一个比较容易钻牛角尖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