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中小学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Step 1 Warm-up
【星座导入】Teacher says: We have learnt about the twelve star signs. Can you name some of them? Revise the star signs in Period 1.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ir teacher and try to spell out the star signs as much as possible.(和同学们一起看有关星座的知识视频为新课做铺垫。)
give up“放弃”,表示“放弃做某事”要用“give up doing sth.”
e.g. Jacky never gives up studying. His dream is to be the leader of his country.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任务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
1、通过设置情景和教师讲授,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星座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
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采用活动的方式,整体设计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结合所给信息和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星座,掌握星座特征等。
1.Brainstorm the vocabulary that is used to describe people’s characteristics.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lain each word to their classmates.(提问有关人的形容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5. After the students have known sth. about the text, play the tape for the students to listen, let them try to understand it. (提高听力训练,强化掌握程度。)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顶碗少年》参赛教案设计
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⑦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相照应,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句末的省略号是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
生:齐读课题
师:看下本课目标
生:学习目标
(二)自主阅读,理解大意
6分钟
师: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说说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师: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文,整体感知。
师:那你认为作者是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附和:指应声叫和(多含贬义)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文中用来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一些观众跟着别人起哄的表现。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
(2)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师:所有在场的观众也为之一震,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句话。
师:气氛更加紧张,真的让人有些惊心动魄了。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惊心动魄”的?
生:我还从在少年的两次表演过程中对观众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体会到的这种惊心动魄。
生:“第二次表演失败后,场子里一片喧哗。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教学设计河南省新密市实验小学王丽平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小学语文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搜集香港的资料二、教学课题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璀璨的明珠”的含义。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材分析《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与繁华。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从地理位置、贸易。
金融、商业、服务等方面简要介绍香港,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是从几方面来介绍香港的。
教学方法:适当播放相关图片及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并渲染课堂气氛。
问题引导法,品词析句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通过阅读提示里的问题,带动学生思考,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本单元,我们欣赏了奔腾的长江,晴天雨天都很美丽的西湖,游览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东方之珠,去感受香港——那颗璀璨的明珠的魅力!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理解课题,重点理解璀璨:光彩耀眼)3.同学们请看,出示中国地图。
香港背靠大陆,北边和广东相邻,西边和澳门相邻。
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香港有什么了解?4.教师结合资料袋总结。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84年鸦片战争过后一直被英国侵占,1997年7月1日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现在的香港已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著名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
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一起走近香港,来了解这颗令世人瞩目的“璀璨明珠”。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读课前阅读提示,明确学习内容。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原创】《蜡烛》教案设计寺头初中:刘海燕【原创】《蜡烛》教案设计教案背景:教学工作是一项知识性和创造性的工作。
教案设计不能千篇一律,作为一名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
教学课题: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西蒙诺夫的《蜡烛》教材分析: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片战地通讯,文章讲述的是南斯拉夫一位年迈的老妇人在炮火中耗尽所有的心力埋葬一位战死的苏联红军,并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结婚红烛点在战士坟前的故事。
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理解那种超越国界的伟大母爱,明确非正义的战争必定失败的规律,从而激发起他们爱好和平,珍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question/35627622.html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查找信息的能力。
2.准确把握人物形象、通过品析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3.感受战争中伟大的人性,培养学生维护正义、反对战争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感受、分析人物形象。
2.品析文章语言,体会超越国界的伟大情感。
教学方法:视频导入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出示有关二战视频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就是发生在二战期间的一个感人故事。
屏幕展示并板书《蜡烛》——西蒙诺夫。
/v_show/id_XMjQwMDY4NzMy.html二、多媒体展示介绍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
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
1942年加入共产党。
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
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获斯大林奖金。
1959年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百度链接)/view/310037.htm三、介绍写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参赛教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第1课时4、教学准备:(1)微机教室,互联网。
(2)课前让学生通过请教、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搜集物质的变化。
(3)蜡烛、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烧杯、干抹布。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的发展,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溶解,特别是蒸发一课里的糖水,怎样加快蒸发——加热,加到什么程度,两种可能,一种是变回糖,另一种是烧焦了。
当时只是告诉学生烧焦了就不能再变回到糖了,现在我们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解清学生的疑惑。
本单元的知识更是为了学生到达九年级学习化学物质的变化打下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从蜡烛的变化开始,引领学习后几课,其实后几课就是本课的复习和加深。
四、教学方法我采取实验教学为主的方针(事实说明一切),借助互联网搜索功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的认知。
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生成新的物质。
4、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5、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重点、难点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大自然中物质的变化是各种各样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学生发言。
那么我们来看大自然中的其他变化(课件播放视频)。
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的变化,我们也看了视频,那么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研究物质的变化。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品德品德《我们都是公民》
有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地位。
学情分析:识结构方面: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对法律法规的一些基本常识已有一定
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法律的了解还是很零散、很表面化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懂得作为新一代公民,应该如何提高自类的名言警句。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等
(一)课前准备阶段
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去搜查有关热爱祖国之类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查资料的能力,同时为教授新课做好铺垫。
师:这些图片体现了什么呢?
生: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我国是个民主的国家。
师:那我们要培养什么意识?
生:坚定的民主意识,做一名良好的公民……
师:时政热点讨论结合课本P7“个案研讨”和佛山创建文明城市,分小组讨论,作为佛山一员的我们,
该如何为创建文明城市付出一份力呢?
/i?ct=5033=%B4%B4%CE%C4&in=10163&cl=2&lm=-1&st=-1&pn=3&rn=1&di=85442067090&ln=1855&fr=&fm=result&fmq=1331384391078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1&di85442067090&objURLhttp%3A%2F%%2F7LGlY_iDgOAUuicNWPtJeQ%3D%3D%2F848928529761426217.jpg&fromURLhttp%3A%2F%%2Fclass%2Fdiary%2Fdetail.html%3Fdiaryid%3D3066398%26id%3D513330%26category%3D0&W600&H475&T8143&S62&TPjpg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_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问题阅读第95页的资料,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大面积减少对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影响?
2、是什么原因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你身边是否有类似的现象发生?
3、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为什么导致水生动物种类减少?
学以致用
活动阅读98页“技能训练”说说执法人员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你能根据鸟足判断出鸟的栖息环境吗?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与归纳。
归纳总结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经过漫长岁月进化、发展的结果,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谐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含保持、恢复、重建和持续利用几重意思,而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持续利用。然而,由于人为因素,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作为中学生,不仅应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增强保护意识,使自己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怀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能为我们国家、我们生存环境的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六.作业
P99: 1、2、3
七。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不是很难理解,但要上好这一节课首先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细心准备,认真选择教学模式,准备好所需要的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其次,要上好这一节课还要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使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产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使命感。其实学生本来很有热情,关键是怎样去调动。在课的开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对比让他们了解美丽的自然界以及被破坏的美丽,再通过小组展示让他们认识到濒危动物的现状,激发学生从内心产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使命感,再进一步知道如何采取保护措施,则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尽管学生目前并不能完全付诸行动,但需要从现在开始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当他们走向社会后,就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贡献。最后,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布置学生分组收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布置有关角色扮演的活动。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评比《两只鸟蛋》
《两只鸟蛋》课文分析:本课是一篇儿童叙事诗,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从心灵深处萌发出对生命的珍爱。
让学生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两个生命,让学生幼小的心灵萌发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播放动画,激趣导入1、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鸟语花香,你平时见过哪些鸟?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鸟朋友,大家想认识它们吗?(出示鸟的图片)/view/deeedc1afc4ffe473368ab8e.ht 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2、现在老师提问一个问题,谁知道鸟是怎么来的?(生回答从鸟蛋孵化来的)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写的就是一个小朋友和两只鸟蛋之间动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两只鸟蛋)生齐读课题。
识记“蛋”字。
4.师: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大家想不想马上知道呢?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
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找出课文有几个小节,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
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小节。
3、同桌互相检查。
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识字/images/uploadfiles/20100323041353.p pt#283,27,幻灯片 271、找生交流以前就认识的字,或者现在怎么认知的。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2、用动作表示“捧”。
本课还有哪些字可用动作表示?归类识字:提手旁的(捧、抬、投)单立人(仿、佛)3、联系生活实际识字:除了课文,你还在哪儿见过这些字?怎么认识的?/view/deeedc1afc4ffe473368ab8e.ht ml4、自由读课文。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参赛教案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3)标出自然段,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小组讨论交流。
(抓住“当时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盗匪横行”,“还是坚持”“设法”“竟然”等词句体会徐霞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3)练习朗读。
9、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千辛万苦,最终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他的“奇”还体现在哪里?
/soft/Previewimg.asp?SoftI板书设计: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奇人)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4、成就千古奇书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阅读教学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章问题入手,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然后抓住关键部分的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发散性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学生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阅读。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参赛教案
教案背:1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徐霞客所处年代距今天久远,课前应要求学生在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课可以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开始,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寻求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质。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八年级地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四)教学难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对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准备:学生:通过搜索查找南水北调相关知识。教师:教学之前用在网上搜索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知道了水是宝贵的资源,它是工农业生产的血液、城市发展的命脉。我们生活在石家庄,自然就会关注我们石家庄的水。
[学生]读网页中的一段材料,感受石家庄缺水。
[教师]其实不只石家庄,整个华北都非常缺水,想一想为什么呢?
[学生]分析华北缺水的原因
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
[教师]还有一个地区也非常缺水,大家知道是哪儿吗?
[学生]西北分析西北缺水的原因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本课小结]
[快乐点击]---基础知识
[拓展视野]----课下搜集南水北调的相关知识,对南水北调作一个简要的评价。
[结语]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石家庄市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做到:珍惜每一滴水!
板书设计:
水资源分布
不均匀
时间:夏季多,冬春少。兴建水库
空间:南丰北缺。跨流域调水
设计意图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探究,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做有效尝试和创造性活动。
(三)教学重点
1.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一、指导思想:
为努力打造“智慧课堂”,加强教学实践研究,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将于10月开展教学比赛活动。
二、参赛人员:
1.教龄20年以下,未获得过市级优质课或教学大比武二等奖以上荣誉的教师(必报);
2.教龄20年以上,积极进取,期望给自己提供更多更高平台的.老师。
三、比赛程序、要求:
(一)竞赛程序
1.符合参赛条件的教师于10月21日前到教师发展中心(章晓仁老师处)报名或以短信形式报名(短号)。
2.学校根据报名者情况精心安排比赛时间(另行通知)
3.提前一天告知比赛内容,抽签决定号次。
参赛教师自主设计,准备好教案、课件(不许抄袭),赛后把资料上传至校园网。
(二)比赛内容
本次教学大赛参赛项目包括:
1、演示听课(80分后):紧紧围绕“智慧课堂”展开教学,重点高度关注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致情况,授课内容自的定。
2、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答辩(20分):答辩内容为版新课程标准重点内容、学科教育教学理论、教材教法、课题内容以及平时教学中常见的问题,由评委即兴提问。
四、表扬奖励及结果运用:
本次比赛设一、二等奖若干名。
获奖教师颁发证书,并推荐参加下一次的赛教活动,同时优先参加外出培训、学习,优先上公开课。
五、评委:
校级中层以上领导
xx小学
20xx.10.18。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案例评选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小学苏教版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4 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 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三、分段朗读课文开火车,每人读一段四、指导写字:1 出示生字,读一读。
(哗缝隙叠隔轰膛醉)2 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1、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一、检查阅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二、细读第一段:1 指名读,理解“杰作”。
2 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 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1 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讨论交流)2、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板书:感受:舒服3 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觉,写出到谷地的感受。
4 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5 课件出示着重理解的两句话:(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灌:浇,灌注。
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6 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7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 导读第八自然段:(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三、赏读全文:1 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2 阅读检测: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学校:江苏省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姓名:徐法焱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学难点:理解时与分的进率。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实践感受以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将课堂教学结构得以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州八号发射,一分钟准备。
【百度视频】/show/CQKyOEbQzZs2gCkD.html【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神舟八号发射一分钟准备,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分钟,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我们的航天事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2、时间在科学中的应用很重要,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重要。
看一看,小明一天中的主要时间。
(课件出示)说一说,他都在什么时间干什么?【百度文库】/view/244660738e9951e79b89273f.html3、揭示课题:认识时分。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1、认识钟面钟面上有什么?(时针、分针、数、大格、小格)2、认识大格和小格(1)介绍:像每两根长的线之间的一段叫一个大格。
(课件演示)从12到1就是一个大格。
(2)每两根短的线之间的一段叫一个小格。
(课件演示)思考: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课件演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钟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生动地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地让学生认识钟面上有几大格和几小格,为学习时分的进率打下基础。
】3、认识时(1)介绍:我们刚才通过数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和多少个小格来计时的。
那你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朝哪个方向走的吗?(拨钟演示)我们把这个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参赛教案山东潍坊诸城市实验小学:许晓琴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课时:1(3)学科:语文(4)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读熟课文。
二、教学课题:《山中访友》【教材说明】: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经典诵读《三字经》节选:“人之初……师之惰”/relevant/79536672_more.shtml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显示课件)(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â)玄(xuán)奥栀(zhī)子清澈(châ)树冠(guān )湛(zhàn)蓝凝(níng)静犬吠(fâi)吟(yín)咏憔(qiáo)悴禅(chán)心津津(jīn)乐道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练习》黄清素
你能联想,找到一个与上述判断题相似的题目吗? 联想: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4 厘米,它的面积和周长 相等。( )
过
4、 出示课件图: 这个正方体由 216 个小正方体拼成。 把它的表面全部涂上红色。
程
/p-305272352.html
七、练习准备:课件
2
数学
五年级上册。
八、
(一)基本练习 1、问:请说说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 积、棱长和。 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板书: 、 棱长和=(长+宽+高)×4 表面积=(上面+左面+前面) ×2 体积=长×宽×高 2、出示图形,按要求完成练习(逐一出示) 【设计意图】
第一问是检查 学生对“棱长 和、表面积、体 积”含义的理 解。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练习课)
学校地址:攀枝花市第四小学 姓名:黄清素
1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一课时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后进行的一节 综合练习课。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不需要算出长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 例如:算商标纸、包装盒的包装方式等,利用长方体长、宽、高的变化规律,寻 找其棱长和、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的练习,还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做了 适当补充和拓展, 在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理解的同时也体 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4
)倍,表 ),表面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教案设计
黄清素
学校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四小学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摘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S半圆=π×10²÷2
思考:这两个半圆的周长之和比原来多7.把一个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周长增加了/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 &word=%D4%B2%B5%C4%D6%DC%B3%A4%BA%CD%C3%E6%r C 2
小狗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因为猛虎总是沿着圆周追赶,那么我现在立即游向圆池中心(即圆心).待猛虎跑到位置
解:16×16=256(平方分米)
、正方形的边长为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燕子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燕子》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生。
2.学科:小学语文3.课题:《燕子》4.课时:1课时。
5.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关于燕子的资料、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关于作者郑振铎的资料。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的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
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通过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
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1.本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平日所见不多,对作者丰富的想象及细腻的表达方法,学生理解掌握起来也有一定困难,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在学生的视、听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以画面促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以“趣”促学,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es she do教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教案设计PEP版六年级英语科《Unit 5 What does she do?》P art B Let’s learn教学设计教师: 梁杏娟学校名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西滘小学联系地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西滘小学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案设计《Unit 5 What does she do?》P art B Let’s learn【百度视频】护士打针:/v?word=%BB%A4%CA%BF%D0%A1%BD%E3&ct=301989888&rn=20&pn= 0&db=0&s=0&fbl=800&oq=%BB%A4%CA%BF&f=3&rsp=3#pn=120先让学生在五秒之内观看几张快速出现的图片,并让学生记住图片出现的顺序,What does he/ she do in picture …? 当出现engineer, accountant时老师就引导学生去学习新单词,然后板书,教读。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图片,问学生“What does he do?”因为学生在过了,所以很快就能回答出来,然后老师板书句型,并让学生操练句型。
拓展:教师在百度搜索真实生活中工程师和会计师的和一些资料。
【百度文科】拓展:教师在百度搜索真实生活中警察和销售员的和一些资料。
/view/166979.htm/view/905072.htm(设计意图:用真实的道具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学习,引起学生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游戏规则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读,这样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的同拓展:教师在百度搜索真实生活中清洁工的一些资料。
/view/1485098.htm“猜谜语”游戏是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游戏,他们喜欢挑战自我,挑战别人,所以这个游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容易得到了信息)My family》:/v?word=%B8%E8%C7%FAmy+family&ct=301989888&rn=20&pn=0&db=0How does he go to work? He goes to work by bike老师利用班级里一对姐弟的表演,引出新句型。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Step Four: Summary
Ask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table below by themselve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个表格,对机器人的优缺点进行总结,体现了对他们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同时了解机器人有关知识。)
2) The robot ironed his shirts at the weekend.F
3) Mr. Jiang had to do the housework every day.F
4) The robot could cook dinner for him.T
5) The robot neve14de61165f0e7cd1842536d5.html?from=rec&pos=3&weight=32&lastweight=32&count=4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讨论的话题是在家中拥有一个机器人的优、缺点。先从观看机器人短片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再组织学生讨论。由于机器人是现代化、高科技的产物,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所以学生有话可说,这就为整个课时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大部分学生对本课课题较为感兴趣,并可以发表自己对机器人的看法,但绝大部分学生对机器人绝对崇拜,认为机器人无所不能,并超越人类,所以本课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机器人。
1) Who is the first one inSunshineTownto own a robot? (Mr. Jiang)
2) What does Mr. Jiang do ? (He is a salesma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实验小学徐小娥五年级语文教案背景:
1、教学对象:五年级小学生
2、学科:小学语文
3、课时:第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阅读有关郑和的生平介绍以及郑和远航的记载
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第11课郑和远航
教材分析:
《郑和远航》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扫清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初步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点:
扫清阅读障碍,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
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远航时“启航”的雄姿英发。
教学方法:
学生质疑,通过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搜索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熏陶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师板书记录问题梗概。
郑和是谁?远航有多远?从哪里出发?终点在哪?途径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远航?成功了吗?
3、释题目中的疑问:郑和简介郑和的生平请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
百度搜索郑和生平:/view/1988.htm 郑和远航又叫郑和下西洋:百度搜索郑和下西洋,http://baike. /view/24124.htm,了解概况。
4、附路线图了解途径的国家:百度搜索图片:http://image.baid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6%A3%B A%CD%D4%B6%BA%BD%CF%DF%C2%B7&in=32551&cl=2&lm=-1&st=-1&pn= 0&rn=1&di=93065461410&ln=262&fr=&fm=result&fmq=133********
62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 type=2#pn0&-1&di93065461410&objURLhttp%3A%2F%2Famuseum.cds %2FAMuseum%2Fship%2Fimage%2Fhistory%2Fexplore%2Fzh00. jpg&fromURLhttp%3A%2F%%2Famuseum%2Fship% 2Fhistory%2Fexplore%2Fexplorezh.html&W950&H523&T10567&S124 &TPjpg
5、还有一些问题的答案,一部分在文中,一部分需要我们借助
百度搜索来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脉络。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1、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凭借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学生自主活动,扫除阅读障碍。
3、交流
读准生字词:出示:
码头派遣瓷器抱拳赠送撕裂范围
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
1、齐读词语。
2、指导容易写错的生字:遣、器、撕
3、分别说说词语的意思,说出带点生字的意思。
4、请学生再提出其他不懂得意思的词语,全班讨论。
预设:罗盘
百度搜索/view/775841.htm认识罗盘的样子和作用
指名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停顿正确,交流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理清脉络。
第一段(1—5)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远航的情况:
(1)扬帆起航(2)友好交往(3)战胜凶险
第二段(6—7)简要介绍郑和的七次远航的意义与影响。
三、读文后,你又能解决哪些问题?
重点指导为什么远航?结合课文最后一段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你又有什么疑问?
(3)规模有多大?范围有多广?时间有多长?
(5)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对郑和远航这一伟大壮举的赞美和对郑和“顽强的探索精神”的赞颂。
四、精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文。
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规模之大”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来,用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
(2)小组讨论交流:场面之壮观,规模之宏大。
重点抓住写人多的词句,写宝船的词句理解体会。
什么是宝船?先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课文后面描写说说,建立初步印象,宝船是装宝贝的船。
宝船什么样子呢?百度搜索:百度百科 /view/747187.htm
看图片和有关介绍
(3)指导朗读,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4)场面的壮观,规模的宏大,都是郑和出场的背景。
郑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5)此时,人们眼中的郑和是怎样的?请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人们对郑和寄予了怎样的希望?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6)体会“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7)郑和远航,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是你是当时的老百姓或者是当时的官员,除了寄予希望,还会有什么想法?
(担心能否成功,担心安全。
)对呀,毕竟是在大海上航行,海上航行凶险多多,老师也给同学搜集了一些海洋航行的风险介绍:百度搜索百度文库:/view/941731c62cc58bd 63186bd84.html
第9张幻灯片
8、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扬帆启航”时郑和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勇敢无畏的情景。
四、总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习字册。
2、搜集和阅读有关郑和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郑和远航
扬帆启航人多人山人海
(宝船)船大雄伟壮观
船队浩浩荡荡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教学反思:
《郑和远航》这篇课文,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理解郑和的伟大之处。
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学生在预习时,看课题,就会产生出很多问题,问很多为什么。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发,课堂上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搜所答案去,去自主探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教会
了学生使用网络搜索增长知识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在初读过程中,学生在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上有困难,如:“罗盘“一词,仅仅依靠文字解释未必能完全理解,借助百度搜索,就能图文并茂地理解了。
“宝船”一词也是如此。
本节课,我所遵循的教学宗旨是:带着疑问读书,目标明确。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借助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在浅层理解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搜索,加深理解,从而体会到人物的精神和远航的意义。
可见,无论是哪种阅读文本,无论是哪种辅助理解,都是一种帮助学生阅读和体验文本内容的手段,我们要把握最佳的时机,采用最适合学生的手段,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