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同步测试题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同步测试题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同步测试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同步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取决于()A.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B.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C.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D.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美国“海狼”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了液体铝钠合金(单质钠和单质铝融合而成)作载热介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l>Na

B.铝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钠的第一电离能

C.电负性大小为:Na>Al

D.钠原子3p能级上有1个电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p4表示3p能级有四个轨道

B.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能量逐渐减小

C.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轨道数依次增多

D.基态原子是指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4.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元素。Li3N晶体中氮以N3-存在,基态N3-的电子排布式为()A.1s22s22p6B.1s22s22p3

C.1s22s22p63s23p6D.1s22s22p63s23p3

5.具有以下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原子

B.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原子

D.次外层无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1

6.在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A.X与Y B.Y与N C.Z与M D.M与N

7.若这五种元素均能形成氯化物,则它们氯化物的化学式中最可能正确的一组是()

①XCl2②YCl ③Z2Cl3④MCl3⑤NCl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7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大,表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弱

B.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C.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递变规律是原子半径、化合价、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D.由元素电负性数值可得出,金属元素电负性较大,非金属元素电负性较小

9.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结束了元素之间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观点,使化学研究告别了只限于对无数个别、零星事实做无规律罗列的时代,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取决于原子的价电子排布的相似性

B.同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取决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的递增

C.主族元素是金属元素或是非金属元素取决于原子中价电子的多少

D.主族元素中原子核外价电子少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价电子多的元素为金属元素10.某元素的电负性大于2,其氢化物的化学式可写为RH3,由此可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三周期,ⅢA族B.第五周期,ⅤA族

C.周期不确定,ⅤA族D.周期不确定,ⅤB族

11.已知M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1,N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其原子最外层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为金属元素,N为非金属元素B.M与N为同周期元素

C.N的电负性大于M D.M的第一电离能大于N

12.鲍林在1932年引入电负性的概念,用来表示当两个不同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吸引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下列有关叙述不属于电负性的应用的是()

A.元素的电负性可用于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B.元素的电负性可用于判断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C.利用元素电负性可以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D.利用元素电负性可以判断化学键的性质

13.已知X与Y两种元素的电负性(如下表所示),其中X在形成的化合物中呈正价的选项是()

14.人们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以下有关主族元素原子的“未成对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

B.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不含“未成对电子”

C.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

D.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不含“未成对电子”

15.下列有关电离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B.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C.通常情况下,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第二电离能,第二电离能高于第三电离能

D.钠原子第一电离能较低,而第二电离能突跃式变高

16.锂位于周期表中第IA族,下列关于锂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②锂的原子半径比钠的原子半径小③锂的电负性比钠的电负性

小④锂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钠的第一电离能⑤锂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1

A.只有①B.①和③C.②和⑤D.②和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52分)

17.(8分)有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仅有一种原子轨道,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C为金属元素且原子核外p电子数和s电子数相等;D元素的原子核外所有p 轨道为全满或半满。

(1)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2)写出C、D两种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排布式:

C:;

D:。

18.(-1

依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钠的第一电离能(填“大于”或“小于”)镁的第一电离能。

(2)钠的第二电离能(填“大于”或“小于”)镁的第二电离能,原因是

(3)分析铝的第一、二、三、四各级电离能,解释各级电离能逐渐增大并有突跃的原因:

。19.(7分)A、B、C三种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B元素原子的最高价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4,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请用

A、B、C的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元素的符号:A ;B ;C 。

(2)三种元素的电负性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3)三种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20.(8分)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请查阅下列化合物中元素的电负性数值,判断它们哪些是共价化合物,哪些是离子化合物。

①NaF ②AlCl3③NO ④Na2O ⑤BeCl2⑥SO2⑦CO ⑧Li3N

(1)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

21.(12分)不同元素的原子电负性不同,若用x来表示电负性,则x值越大,其原子的电负性就越大,吸引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为带负电荷的一方。下面是

(1)由所给数据分析同周期元素x 值的变化规律为: 。 同主族元素x 值的变化规律为: 。

(2)通过分析x 值的变化规律,确定O 、Al 的x 值的范围:

< x (O )< ; < x (Al )< 。

(3)试找出x 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 。 (4)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C 6H 5

NH 2,其中S -N 中,你认为共用电子对偏向

(填写原子名称)。

(5)预测元素周期表中,x 值最小的元素为 (放射性元素除外),其位置在 。

22.(11分)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第一个电子成为+1价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

第一电离能(I 1);+1价阳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I 2)。下表是第二周期元素及钠、钾的第一电离能数据: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主族不同元素的I 1的变化规律是 。

(2)同周期内随核电荷数的增加,不同元素的I 1值呈逐渐 的趋势,这种趋势体现

了元素性质的 变化规律。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3)从表中数据可判断镁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据的最小范围是: < I 1(Mg )< 。

(4)氖元素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原因是 。

(5)锂和铍的第二电离能的关系为:I 2(Li ) I 2(Be )(填“>”“<”或“=”)。

—S — O

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取决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B 解析:钠的原子半径大于铝,铝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钠的第一电离能,铝的电负性大于钠的电负性,钠原子3p能级上没有电子,故选B。

3.D 解析:A中应为3p能级中有4个电子;B中电子能量应逐渐增大;C中p能级轨道数应相同均为3个。D正确。

4.A 解析:N3-的电子排布式应为1s22s22p6。

5.B 解析:铜、银等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但属于副族;锌、铁等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4 s2,但它们属于副族;次外层无未成对电子的原子中铜和锌属于副族;B正确。6.B 解析:由电离能数据可得Y与N的I2》I1,即Y与N均易失去第一个电子,这两种元素最可能处于同一族。

7.C 解析:由电离能数据可知Y与N易形成+1价阳离子,Z易形成+2价阳离子,M易形成+3价阳离子。

8.D 解析:通常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小,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大,故D不正确。9.D 解析:主族元素中原子核外价电子多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价电子少的元素为金属元素,故D不正确。

10.C 解析:由该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可得R的最高化合价应为+5价,电负性大于2,可判断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应为第ⅤA族,但周期不确定。

11.D 解析:M为Al元素,N元素为P元素,故A、B、C均正确,因P原子最外层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第一电离能较大,故D错误。

12.B 解析:元素的电负性可用于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利用元素电负性可以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利用元素电负性可以判断化学键的性质。13.A 解析:A中X与Y两种元素的电负性之差较大,且X的电负性较小,在形成的化合物中呈正价。

14.A 解析:主族元素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含有“未成对电子”,如C元素原子2p能级两个原子轨道中各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15.D 解析:A中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B中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C中通常情况下,原子的第二电离能高于第一电离能,第三电离能高于第二电离能。D正确。

16.B 解析:锂的原子半径比钠的小,电负性锂大于钠,第一电离能锂大于钠,锂的金属性弱于钠,所以与水反应时钠更剧烈。故选B。

17.答案:(1)H N Mg P(每空1分)(2)1s22s22p63s2;1s22s22p63s23p3(每空2分)解析: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仅有一种原子轨道即s轨道,所以A应为H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则B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所以B为N元素。C为金属元素且原子核外p电子数和s电子数相等,则C应为Mg元素。D元素的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为全满或半满,则D为P元素。

18.答案:(1)小于(1分)(2)大于(1分)钠原子易失去第一个电子,失去第一个电子后钠离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不易再失去第二个电子;而镁失去第一个电子

后还没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还容易失去第二个电子,所以钠的第二电离能大

于镁的第二电离能(2分)(3)铝原子失去三个电子后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再失去第四个电子就比较难,所以I4会发生突跃。(2分)

解析:由表中数据易得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镁的第一电离能,钠的第二电离能大于镁的第二电离能,因为钠失去第一个电子后钠离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不易再失去第二个电子。铝原子失去三个电子后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再失去第四个电子就比较难,所以I4会发生突跃。19.答案:(1)Mg S O (每空1分)(2)Mg S>Mg(2分)

解析:由A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可得A为Mg,由B的化合价的关系可知B应为O或S 元素,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C为O元素,B为S元素。根据同周期和同主族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得镁元素的电负性最小,氧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第一电离能氧原子最大镁原子最小。

20.答案:(1)②③⑤⑥⑦(5分)(2)①④⑧(3分)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得各种元素的电负性,通过计算可知各种物质中两个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再由所给信息判断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21.答案:(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x值依次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x值依次减小(每空2分,其余各小题每空1分)(2)3.04< x(O)<3.98 1.31< x(Al)<1.90 (3)x 值与原子半径成反比(4)氮原子(5)Cs 第六周期IA族

解析:由所给数据可得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同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可预测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为Cs,在第六周期IA族。根据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即可判断O元素和Al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由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可得电负性与原子半径成反比。在S-N中,因N的电负性强于S,所以N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强,故共用电子对偏向氮原子。

22.答案:(1)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I1逐渐减小(2分)(2)增大(1分)周期性(1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2分)(3)496 (1分)899 (1分)(4)氖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了稳定结构(2分)(5)> (1分)

解析:由锂、钠、钾的第一电离能数据可得同主族不同元素的I1的变化规律是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I1逐渐减小。同周期内随核电荷数的增加,不同元素的I1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这种趋势体现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氖元素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原因是氖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了稳定结构。锂原子易失去第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锂的第二电离能比铍的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