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地质

合集下载

上海地质概况

上海地质概况

上海地基土体结构类型分区一般而言,表土层和第一砂层可作为天然地基或浅基础持力层,选择第一、二硬土层可作为多层或小高层建筑桩基持力层较为合适,而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则以第二、三砂层作为桩基持力层。

然而,由于沉积环境差异和受后期古河道的冲刷切割,有些工程地质层在平面分布则残缺不全。

建筑适宜性与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根据工程地质层产出状况,可以确定相适应的建筑物基础结构形式及其建筑规模。

在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地区,并非不能进行建筑施工,而是容易产生环境地质问题,其防范和治理的基础投入将显著增加,否则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会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第一、二硬土层对于一般建(构)筑物具备有良好的工程地质特征,所以我们将它们作为标志层,对浅部土体划分为三大土体结构类型区(在同一土体结构类型中还可以按照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分为若干亚类):存在第一、二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S区);存在第二硬土层,缺失第一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T区);缺失第一、二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N区)。

由于第一、二硬土层天然含水量比较低,孔隙比较小,土体不易压缩,土质密实,所以在相同水位条件下,S区、T区的地面沉降量小,而N区的地面沉降量大。

S区:分布于松江、青浦和金山等区的西部。

该区内除零星分布的基岩山体外,以冲湖积平原为主,地势相对低洼。

本类型土体75米以浅普遍发育有二层硬土层,且大部分地区浅部砂层不发育,因此本区的地基条件明显优于其它地区。

但由于局部地区的表土层中夹有工程性质极差的泥炭质土,所以,对依赖天然地基的建筑工程需要采取开挖消除或治理。

T区:有第二硬土层无第一硬土层分布,分布在嘉定、宝山区大部,青浦、松江区的东部,闵行区西部,金山区东、北部,南汇区大部及浦东新区川沙、市区的局部地区。

总体认为地基条件尚好的土体结构类型。

N区:无第二硬土层无第一硬土层分布,分布在市区局部和宝山区北部,长江河口的崇明、长兴和横沙等三岛,第三软土层局部缺失,第一、二软土层厚度较大,具有明显的流变、触变现象,河口地区易产生渗流、震动液化。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和国际大都市,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地质问题变得日益凸显,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沿江沿海城镇的环境地质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1:5万环境地质调查。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上海沿江沿海城镇的地质环境进行科学精准的评估和研究,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地下水、地震地质等环境地质要素进行系统综合分析,我们将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

通过对环境地质问题的分析和评估,有效预防和控制环境地质灾害,保障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首先对目标区域的地质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我们发现,上海沿江沿海城镇的地质地貌主要以平原地貌、滨海地貌和河口地貌为主,地形起伏较小,地貌较为平坦。

受海平面上升和城市开发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存在滩涂、沙丘等特殊地貌形态,需要加强对其地质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我们对目标区域的水文地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我们发现,上海沿江沿海城镇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受到河流污染、地表污染和过度开采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质量逐渐下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由于地表侵蚀和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存在着滑坡、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需要加强对其地质环境的监测和治理。

在地震地质方面,我们发现,上海沿江沿海城镇地处华东地震活跃带,地震活动频繁,地震风险较高。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防范,规范城市建设和土木工程设计,保障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上海崇明陈家镇地质报告

上海崇明陈家镇地质报告

上海崇明陈家镇地质报告
上海崇明陈家镇位于上海市崇明区东南部,是一个面积约为85.5平方公里的小镇。

该镇地处江苏沿海平原东北缘,地势较低且多为平原地带,属于长江三角洲平原。

根据最近的地质调查报告显示,该地区主要由第四纪冰川沉积物和新近系黄土进行了覆盖。

在该地区,第四纪冰川沉积物主要分布在镇北部,主要包括冰碛岩、冰碛砾石、冰水沉积物等。

而新近系黄土则主要分布在镇南部,主要由黏土、粉砂以及极少量的细石组成。

此外,在该地区还存在一些河流和湖泊,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罗星塘、庙港河等。

综合以上资料,可以看出上海崇明陈家镇地质构造相对比较简单,地貌以平原为主,地下水资源丰富。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该地区存在着一些地震活动,尤其是当地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小震,因此需要加强地震监测和建设抗震设施。

此外,由于该地区的土壤较为肥沃,所以在农业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利用土地而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

上海市工程地质条件

上海市工程地质条件

上海市工程地质条件
引言
本文档旨在概述上海市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土壤类型、地下
水位以及地质灾害等方面的信息。

该信息对于进行土地开发和工程
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土壤类型
上海市的土壤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河口淤泥: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弱
的承载力。

2. 河流冲积层: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土质松散,承载力较低。

3. 黏土:分布广泛,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好的承载力。

4. 砂土:分布在市区以西地区,承载力较高。

地下水位
上海市的地下水位具有以下特点:
1. 沿河区域地下水位较高,特别是长江和黄浦江两岸。

2. 市区地下水位受城市建设和抽水过程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变动。

地质灾害
上海市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地面沉降:受地下水开采和城市建设的影响,部分地区存在
地面沉降问题。

需加强监测和防治措施。

2. 岩溶塌陷:少数地区存在岩溶塌陷的风险,需注意在开发和
建设中加强防范。

3. 沿海地质灾害:受海平面上升和海洋侵蚀的影响,沿海地区
存在海岸侵蚀和滨海地质灾害等问题。

结论
本文档介绍了上海市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土壤类型、地下水
位和地质灾害等方面的信息。

在进行土地开发和工程建设时,应充
分考虑这些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崇明陈家镇地质报告

上海崇明陈家镇地质报告

上海崇明陈家镇地质报告
上海崇明陈家镇地质报告
崇明陈家镇位于上海市崇明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1°21′,北纬31°50′。

这个小镇地处长江口外海东部,是崇明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地区的地质条件独特,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貌特征。

首先,从地质构造上来看,陈家镇位于长江口外海平原带,地势平坦,海拔较低,海平面波动范围较大。

该地区主要由淤积层、河流冲积层和湖沼沉积物组成。

这种地质构造为崇明陈家镇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资源和农业发展的优势。

其次,崇明陈家镇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陈家镇南部是长江入海口,北部则是东海,两者之间的海域被各类河流穿越。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该地区得天独厚的海洋气候和水资源。

由于濒临海岸,镇上的水资源丰富,使得农业灌溉成为可能,并提供了良好的海产品捕捞条件。

此外,由于崇明陈家镇位于长江口外海,地质条件还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潜在的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和天然气需求不断增长,该地区潜在的油气资源可能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最后,陈家镇的地质特征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附近的东海海滩及其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岛上的丰富自然风光,如湿地、河流和湖泊,也吸引了许多喜欢户外活动和生态旅游的人们。

综上所述,上海崇明陈家镇的地质条件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貌特征。

这为该地区的农业、渔业、能源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这些资源的过程中,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崇明陈家镇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上海地理知识

上海地理知识

上海地理知识一、地理位置上海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东临东海,地理坐标为北纬30°40′~31°53′,东经120°51′~122°12′。

上海是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和“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

上海东临太平洋,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隔海相望,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上海陆地面积6340.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海上交通枢纽,是全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是国务院直属的超大城市,直接受中央政府领导。

二、地形地貌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是长江下游最后的一座大城市,地势平坦。

上海北部地势较高,南部地势较低,整体呈东西倾斜。

上海陆地海拔平均在4-5米之间,北部丘陵地带海拔20米左右,而南部平原地带海拔在2米以下。

上海市地形北高南低,中间为南北低平滨海平原,陆地高程平均在3米~4米之间,主要分为四个区域,即南北低平、黄浦河口前低洼地带,靠近东海和长江江底的浅海及滩涂。

上海市的滨海平原长期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地质构造变动影响,海拔较低的位于长江口前的滩涂区频繁受到了长江淤积物的堆积,构成了我国东部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滩涂地貌—“松花江口东北部滩涂地貌”。

三、气候特点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上海地处沿海地区,冬暖夏凉,温差明显。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上海的夏季一般温度在30℃以上,冬季则很少有零下的天气。

上海的气候变化较大,春秋季很短,夏季炎热潮湿而且长,所以冬季较为温和干燥。

此外,上海也是全国平均降水最多的城市之一,年均降水量约为1200毫米。

上海的气候是上海市区独特的季风气候,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的双重影响,城市中短时降水较多。

夏季和秋季多台风影响。

四、水文地理上海的水文地理主要包括江河水系和湖泊水系两部分。

上海境内有长江、黄浦江、苏州河等河流。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上海最大的供水外源。

上海地质概况

上海地质概况

2.4.2上海地基土体结构类型分区一般而言,表土层和第一砂层可作为天然地基或浅基础持力层,选择第一、二硬土层可作为多层或小高层建筑桩基持力层较为合适,而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则以第二、三砂层作为桩基持力层。

然而,由于沉积环境差异和受后期古河道的冲刷切割,有些工程地质层在平面分布则残缺不全。

建筑适宜性与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根据工程地质层产出状况,可以确定相适应的建筑物基础结构形式及其建筑规模。

在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地区,并非不能进行建筑施工,而是容易产生环境地质问题,其防范和治理的基础投入将显著增加,否则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会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第一、二硬土层对于一般建(构)筑物具备有良好的工程地质特征,所以我们将它们作为标志层,对浅部土体划分为三大土体结构类型区(在同一土体结构类型中还可以按照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分为若干亚类):存在第一、二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S区);存在第二硬土层,缺失第一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T区);缺失第一、二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N区)。

由于第一、二硬土层天然含水量比较低,孔隙比较小,土体不易压缩,土质密实,所以在相同水位条件下,S区、T区的地面沉降量小,而N区的地面沉降量大。

S区:分布于松江、青浦和金山等区的西部。

该区内除零星分布的基岩山体外,以冲湖积平原为主,地势相对低洼。

本类型土体75米以浅普遍发育有二层硬土层,且大部分地区浅部砂层不发育,因此本区的地基条件明显优于其它地区。

但由于局部地区的表土层中夹有工程性质极差的泥炭质土,所以,对依赖天然地基的建筑工程需要采取开挖消除或治理。

T区:有第二硬土层无第一硬土层分布,分布在嘉定、宝山区大部,青浦、松江区的东部,闵行区西部,金山区东、北部,南汇区大部及浦东新区川沙、市区的局部地区。

总体认为地基条件尚好的土体结构类型。

N区:无第二硬土层无第一硬土层分布,分布在市区局部和宝山区北部,长江河口的崇明、长兴和横沙等三岛,第三软土层局部缺失,第一、二软土层厚度较大,具有明显的流变、触变现象,河口地区易产生渗流、震动液化。

我国首个城市地质调查基本完成

我国首个城市地质调查基本完成

我国首个城市地质调查基本完成
城市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城市哪些地方有害元素含量高?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城市地质调查中找到答案。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共同组织实施,历经3年,我国首个城市地质调查—上海城市地质调查现已基本完成。

城市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与城市发展相关的重大地质、资源和环境问题,开展地质结构调查和地下空间利用的适宜性评价、水土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地质灾害调查和危险性评价。

城市地质调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可视化的决策平台,此次调查收集和利用了上海10万多个各类钻孔资料,查明了上海市的地质结构以及影响城市发展的软土等不良地质的分布,首次对上海6700平方千米陆域和滩涂土壤地球化学进行了全覆盖调查,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为土地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这次调查还在进一步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的基础上,对全市地面沉降进行了系统监测,此外,还自主研发了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系统,可随时获得地面沉降数据,初步建立了地面沉降预警预报机制。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
示范调查
专题一:三维地质 结构调查及地下空 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专题三:城市环境 专题四:地质 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环境容量评价
世博会会址区 三维地质调查
临港新城规划区 三维地质调查
专题二:地质灾害 调查与防治措施研究
专题五:城市地质信息及决策服务系统
项目专题设置
2 上海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预警示范
2011年9月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上海规划和国土资 源管理局合作开展“上海市海岸带地质调查与监测 预警示范”,成为城市地质由陆上向海上延伸的起 点。
自2009年始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和分析,2012年正 式开始调查和监测。
项目费用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投入,原则为1:1。
政府
企事业
公众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多元化
服务规范化和常态化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
收集全面化 整理标准化 更新常态化
完善资料汇交机制 规范数据建设流程 建立数据更新机制
服务内容 服务产品 服务模式 服务机制
多元化示范服务
二、城市地质工作进展
建立了上海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初步实现了控制深度达数百米全市
市发展环境容量 建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规划、
建设、管理提供决策平台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工作部署思路
部署原则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先行 长远发展需求与解决当前急需相结合; 调查与专题研究相结合; 先进理论为指导,多学科融合,高新技术为先导,
多方法集成; 立足现有资料基础,合理补充野外工作。
工作目标:
开展上海近岸海域1:25万及重点地区1:5万 环境地质调查,查明海岸带基础地质背景 、三维地质结构及资源分布情况;通过海 陆对比,综合分析海岸带地区晚第四纪地 质演化过程和海陆相互作用机制。开展海 岸带地质环境监测,分析区域地质稳定性 ,进行工程适宜性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为上海地区海岸带规划、资源开发利用、 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数据。

上海 饱和软土 地质主要特征

上海 饱和软土 地质主要特征

上海饱和软土地质主要特征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平坦,地下水位较高。

其中,饱和软土是该地区的主要地质特征之一。

饱和软土是一种含水量高、密度低、强度差的土壤。

在上海地区,饱和软土主要分布在黄浦江和长江沿岸地区以及一些海岛上。

这些地区的土层厚度大多在20米以上,土质松软,含水量高达50%以上。

由于饱和软土的强度差,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建筑物沉降等。

因此,在上海地区,建筑物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时需对饱和软土进行特殊处理,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除了对建筑物的影响外,饱和软土还会对地下工程、交通运输等方面造成影响,如地铁建设时需特别考虑饱和软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总之,饱和软土作为上海地区的主要地质特征,对该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其特性的研究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对保障上海市的地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 -。

上海 饱和软土 地质主要特征

上海 饱和软土 地质主要特征

上海饱和软土地质主要特征上海市属于长江三角洲沿海平原地区,地质构造相对平缓,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但由于地处沪杭甬经济带和长江口经济区交界地带,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均较高,建筑工程建设用地需求十分巨大。

而上海地区的地质特征以饱和软土为特色,这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地质构造特征上海市地处南北构造带之间,南部是湖中地块,北部是长江下游平原。

湖中地块是以湖泊为代表的南部地形地貌,其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由深埋层状断裂、唐山-苏南断裂带等构成。

长江下游平原则较为平缓和稳定,整体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由灰岩和泥岩组成。

整个上海地区地质断裂带较集中,同一断裂带发出的次生断裂也很多,造成了局部地形地貌的异常复杂和不稳定。

二、岩土特征在岩石聚合性方面,上海市主要岩石类别为石灰岩、淤泥岩、泥岩、煤系地层以及几乎没有岩石层,岩土状况整体呈饱和软土。

饱和软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相对较差,较容易变形,抗剪强度较小。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长时间曝晒后会导致土层物理和力学性质的进一步下降,甚至发生液化现象,给城市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

上海市地下水资源相对较好,但水环境却相对水质较差,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较容易受到污染。

上海市的地下水主要来源是长江水,地下水水平面均较浅,平均井深在20米左右。

由于饱和软土的透水性较弱,上海市地下水往往承载着大量的土层渗透和溢流水,产生了较大的地下水流动压力,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水环境问题。

综上,上海市地质主要特征是以饱和软土为特色,这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特性和地质地貌环境,采取相应的建设措施和技术手段以降低风险,保障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发展与展望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发展与展望

第 46 卷 第 1 期 张 阿 根 :上 海 城 市 地 质 工 作 发 展 与 展 望 7日,国土资源部副部 长 寿 嘉 华 与 上 海 市 政 府 副 市 长 杨雄分别代表国土 资 源 部、上 海 市 人 民 政 府 共 同 签 署了项目合作协议(图5).上海城市 地 质 项 目 正 式 启 动 ,上 海 地 质 工 作 迎 来 了 新 的 发 展 起 点 .图 4 钻 探 灌 浆 Fig.4 Groutingbydrilling(4)对 塌 陷 场 地 开 展 监 测 的 技 术 方 法 不 适 应 、现 有 物 探 仪 器 分 辨 率 较 低 、解 译 效 果 不 明 显 .(5)地 勘 队 伍 参 与 地 下 工 程 抢 险 经 验 不 足 ,缺 乏 有效的应急方案和措施.上海 地 铁 四 号 线 塌 陷 事 故 抢 险 的 经 历 启 迪、催 生了新一轮上海城市地质工作的进展.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同推动 下 ,自 2004 年 开 始 ,采 用 部 市 合 作 形 式 ,正 式 启 动 了 上海三维城市地 质 调 查 工 作. 为 此,首 先 开 展 了 社 会需求调查,先 后 有 近 百 家 单 位、4500 人 次 参 加 了 上海城市地质座谈 调 研 工 作,新 一 轮 大 规 模 城 市 建 设 中 ,迫 切 需 要 地 质 工 作 从 城 镇 体 系 布 局 、地 下 空 间 综 合 规 划 、城 市 安 全 保 障 等 方 面 ,立 足 于 综 合 的 城 市 地质调查研究,根据 地 质 结 构 特 点 评 价 城 市 规 划 和 建 设 ,科 学 确 定 城 市 的 地 质 环 境 容 量 ,分 析 地 质 环 境 变化(地面沉降、环 境 地 球 化 学 及 海 岸 带 环 境 等)对 城市安全的影响,要 求 地 质 工 作 构 建 保 障 上 海 经 济 社会发展的新体系.在上 海 城 市 地 质 调 查 项 目 策 划 过 程 中,时 任 国 土资源部副部长兼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寿嘉华多次 听取汇报,先后两次 到 沪 与 时 任 上 海 市 委 副 书 记 王 安顺、杨雄副市长探 讨 合 作 开 展 上 海 城 市 地 质 调 查 的可行性、目标任 务,明 确 了 “总 体 规 划,分 步 实 施, 重点先行”的工作 原 则 . [5] 时 任 中 国 地 质 调 查 局 张 洪 涛 副 局 长 就 项 目 组 织 、重 点 工 作 推 进 、成 果 表 达 和 社会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2004年 4 月 21 日,中 国 地 质 调 查 局 和 原 上 海 市房屋土地资源管 理 局 共 同 组 织 了 «上 海 市 三 维 城 市地 质 调 查 项 目 可 行 性 方 案 »论 证. 同 年 4 月 24图5 国土资源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项目合作协议仪式 Fig.5 SigningceremonyforcoGoperationbetween Ministryof StateLandandResourcesandLocalGovernmentofShanghai3 上 海 三 维 城 市 地 质 探 索 与 创 新 上海 三 维 城 市 地 质 调 查 工 作,经 历 了 社 会 需 求调 查 和 工 作 方 案 编 制 、野 外 调 查 和 验 收 、综 合 研 究 和 成果应用等3个 阶 段,历 时 4 年 多. 先 后 搜 集 利 用 资料 总 数 据 量 约 800G,完 成 施 工 钻 探 38000 m,地 震剖面267km,各 类 测 试 数 据 35400 条,形 成 专 题 成果报 告 36 份,成 果 图 件 1580 余 张.项 目 开 展 期 间得到了部市领 导、院 士 专 家 的 悉 心 指 导. 项 目 实 施 期 间 ,承 办 了 两 次 全 国 城 市 地 质 工 作 研 讨 会 ,召 开 30多次阶段成果研讨会,与其它试 点 城 市 开 展 了 广 泛的成果和经验交流.为确保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及 时服务于上海重大 工 程 建 设,先 期 重 点 开 展 了 世 博 会 址 、临 港 新 城 规 划 区 的 地 质 调 查 工 作 .上海 三 维 城 市 地 质 调 查 工 作 中,对 城 市 地 质 概 念 、调 查 方 法 、成 果 表 达 和 社 会 应 用 等 方 面 进 行 探 索 和总结.城市地质是综合考虑影响城市及其发展的 各种地质因素,研究 地 质 因 素 为 城 市 发 展 所 提 供 的 资源、所施加的约束 条 件 和 城 市 化 对 地 质 环 境 产 生 的 反 馈 作 用 ,从 而 为 城 市 规 划 、建 设 和 发 展 服 务 的 地 质工作 . [1]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不仅包括以往城市 地 区 重 点 开 展 的 水 文 地 质 、工 程 地 质 和 环 境 地 质 工 作 , 还 应 针 对 重 大 地 质 问 题 ,从 进 一 步 加 强 区 域 地 质 、第 四 纪 地 质 调 查 ,重 点 查 明 三 维 城 市 地 质 结 构 ,结 合 城 市 规 划 建 设 中 的 突 出 地 质 问 题 ,开 展 综 合 评 价 研 究 , 进一步提高城市地 质 工 作 的 基 础 性、战 略 性 和 实 用 性. 第 46 卷 第 1 期 张 阿 根 :上 海 城 市 地 质 工 作 发 展 与 展 望 9沉 降 数 学 模 型 ;针 对 地 下 空 间 开 发 中 适 宜 性 评 价 ,将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工作密切结合.在综合的地球 科学思维指导下,依 托 基 础 地 质 理 论 和 重 大 地 质 问 题 攻 关 ,解 决 城 市 建 设 中 的 突 出 地 质 问 题 ;而 通 过 积 极参与重大工程建 设,及 时 掌 握 实 践 中 的 焦 点 问 题 和 社 会 需 求 ,更 是 本 次 工 作 始 终 坚 持 的 原 则 .(4)多学科参 与、多 单 位 合 作,是 完 成 目 标 任 务 的保证.上海 城 市 地 质 工 作 的 性 质,决 定 了 需 要 岩 石 地 层、构造 地 质、第 四 纪 地 质、水 文 地 质、工 程 地 质、环 境 地 质 、地 球 化 学 等 多 学 科 的 综 合 攻 关 ;城 市 地 质 的 应用特点,要求必须 与 城 市 规 划 建 设 等 专 业 领 域 进 行跨行业、跨学科、跨 部 门 的 合 作 和 探 索,发 挥 各 自 特长 和 优 势,共 同 参 与,协 同 作 战.工 作 过 程 中,先 后有近百家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参与重大地质问 题的攻关,同时,参 与 第 33 届 国 际 地 质 大 会 等 多 次 国内外学术交流,接 待 了 30 多 个 国 内 外 单 位、专 家 的 交 流 和 访 问 ,对 开 阔 视 野 、启 发 思 想 发 挥 了 巨 大 作 用 . 因 此 ,技 术 方 法 融 合 、多 学 科 交 叉 及 评 价 方 法 创 新,实现了上海城市 地 质 工 作 多 目 标 综 合 研 究 的 要 求 ,发 挥 了 社 会 力 量 的 集 成 效 应 .(5)重 视 地 质 信 息 持 续 更 新 和 社 会 共 享 . 上 海 60 年 地 质 工 作 积 淀 了 丰 富 的 地 质 成 果 ,充 分发挥已有地质资料作用是项目实施的重要基础. 在 上 海 城 市 地 质 工 作 方 案 编 制 、实 施 和 综 合 研 究 中 , 始终把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于全过程. 为 保 证 地 质 钻 孔 数 据 质 量 ,制 定 了 地 质 信 息 化 标 准 , 梳理了工作流程,明 确 了 数 据 检 查 和 入 库 要 求. 在 市政府有关部门支 持 下,重 点 加 强 了 地 质 资 料 汇 交 制 度 ,在 建 筑 管 理 流 程 中 增 加 了 地 质 资 料 汇 交 环 节 , 确保城市建设中新取得的地质资料能够得到社会共 享 ,建 立 了 全 市 地 质 信 息 共 享 机 制 . 目 前 ,已 收 集 各 类 地 质 钻 孔 30 万 个 ,地 质 环 境 监 测 信 息 1266 万 条 , 上海城市地质数据 中 心 已 初 具 规 模,社 会 服 务 网 站 不断更新完善,形成 了 地 质 信 息 持 续 更 新 和 社 会 共 享机制.5 上 海 城 市 地 质 工 作 展 望 5.1 尽 快 构 建 城 市 地 质 标 准 体 系城市 地 质 工 作 需 要 制 定 系 统 的 技 术 标 准,提 高 依法行政水平.近 年 来,中 国 地 质 调 查 局 组 织 制 定 的主要标准规范有:«城 市 地 质 调 查 规 范»、«城 市 地质调查工作指南»、«城 市 环 境 地 质 调 查 评 价 规 范»、 «城 市 地 质 调 查 遥 感 工 作 指 南 »、«城 市 地 质 调 查 钻 探 工作细则»、«城市 环 境 地 球 化 学 调 查 与 评 价 工 作 指 南 »、«城 市 地 质 调 查 物 探 技 术 指 南 »、«城 市 地 质 调 查 数据库规范»、«城 市 地 质 数 据 库 与 信 息 系 统 建 设 指 南 »等 . 上 海 市 结 合 城 市 地 质 工 作 开 展 ,已 编 制 完 成 了«地面 沉 降 调 查 与 监 测 规 范»、«地 面 沉 降 测 量 规 范 »、«地 面 沉 降 防 治 工 程 设 计 规 范 »、«地 质 信 息 数 据 规范»、«上海市城 乡 规 划 地 质 环 境 调 查 与 评 价 技 术 规 定 (试 行 )»等 行 业 标 准 和 地 方 标 准 .现行城市地质相关标准还存在如下不足和亟待 完善之处:(1)城市地质 技 术 标 准 较 为 分 散,欠 缺 系 统 性. 在国土资源 部 发 布 的 2016 年 版 «国 土 资 源 标 准 体 系 »中 无 城 市 地 质 分 类 ,城 市 地 质 相 关 标 准 分 散 于 区 域 地 质 调 查 、水 工 环 灾 地 质 、勘 查 技 术 方 法 和 地 质 资 料管理与服务等类别中 . [9](2)标准 老 化,滞 后 于 实 际 需 要.目 前,除 近 年 来编制的针对城市 地 质 工 作 的 相 关 标 准 之 外,其 他 参考标准老 化 现 象 严 重,与 当 前 技 术、管 理 水 平 相 比 ,其 前 瞻 性 和 先 进 性 明 显 不 足 ,已 难 以 满 足 城 市 地 质工作实际需要.(3)城市地质在 相 关 行 业 应 用 方 面 的 标 准 较 为 欠缺.城市地质工 作 的 生 命 力 在 于 应 用,现 有 标 准 多集中在城市地质 调 查 评 价、城 市 地 质 环 境 监 测 预 警 、城 市 地 质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与 保 护 等 方 面 ,地 质 工 作 在城市规划建设、城 市 安 全 和 城 市 运 营 管 理 等 方 面 应用相关的标准欠缺.(4)研究借 鉴 国 际 先 进 标 准 程 度 较 低. 现 行 城 市地质相关标准多是在总结完善已有工作的基础上 编制而成,较少研究 和 借 鉴 国 际 标 准 和 国 外 先 进 标 准.在深入分析城市地质工作对标准化需求的基础 上 ,应 尽 快 研 究 建 立 上 海 城 市 地 质 标 准 体 系 框 架 ,按 专 业 类 别 进 行 细 化 ,具 体 如 下 :(1)编 制 城 市 地 质 标 准 明 细 表 ,全 面 梳 理 现 有 城 市地质及相关参 照 标 准,分 析 评 价 其 适 用 性. 按 确 立 的 标 准 体 系 结 构 ,建 立 分 类 别 、分 专 业 标 准 目 录 明 细.(2)提 出 上 海 城 市 地 质 标 准 体 系 建 设 规 划 ,根 据 确立的标准体系结 构 和 现 有 标 准 梳 理 评 价 情 况,提 出需修编的和新编 标 准 的 编 制 规 划,提 出 上 海 城 市10探 矿 工 程 (岩 土 钻 掘 工 程 )  2019 年 1 月 地质标准体系建设 总 体 目 标 和 各 阶 段 任 务,编 制 城 市 地 质 标 准 体 系 结 构 图 (见 图 6).图 6 城 市 地 质 标 准 体 系 结 构 图 Fig.6 Structureofurbangeologicalstandardregime5.2 提 升 城 市 地 质 勘 查 精 度 和 效 率 (1)更 新 装 备 ,引 进 新 技 术 ,增 强 对 地 探 测 能 力 . (2)运 用 多 种 技 术 方 法 ,融 合 提 高 勘 查 精 度 . (3)研 发 适 应 城 市 地 质 需 求 ,攻 深 、抗 燥 、抗 干 扰高效的物探仪器. (4)探 索 城 市 物 探 新 理 论,提 高 物 探 解 译 水平 . [10] (5)注 重 人 才 培 养,造 就 城 市 地 质 勘 查 精 锐 队伍. 5.3 注 重 城 市 生 态 环 境 建 设(1)上 海 城 市 地 质 工 作 要 主 动 适 应 “山 水 林 田 湖 草”自然资源统 一 管 理 体 制 的 新 形 势. 在 统 筹 推 进 全市自然资源综合 整 治,完 善 自 然 资 源 规 划 的 总 体 布局等方面积极 参 与、创 新 服 务. 充 分 发 挥 城 市 地 质工作在城乡建设 用 地 增 减 挂 钩、农 村 土 地 综 合 整 治 、自 然 生 态 修 复 、城 市 地 质 环 境 恢 修 复 治 理 等 平 台 上的先导作用和持续服务功能.按照中央的决策部 署,上海城市地质工 作 要 积 极 参 与 长 三 角 一 体 化 合 作 ,在 规 划 对 接 、战 略 协 同 、专 题 合 作 、机 制 完 善 等 方 面 ,促 进 区 域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2)深入开展大 规 模 地 下 空 间 开 发 与 运 营 对 城 市地质环境影响 的 研 究. 遵 照 国 务 院 关 于 “统 筹 地 上地下建设,加强城 市 地 质 调 查”和 国 土 资 源 部 “深 地探测”工程的要 求,上 海 已 率 先 开 展 相 关 工 作,申报科技部深地探测重大科技专项.城市地质工作要 关注中深、深部及超 深 地 下 空 间 开 发 与 运 营 中 的 地 质 问 题 ,在 确 保 使 用 安 全 的 前 提 下 ,充 分 利 用 地 下 空 间资源提升土地利 用 率,建 设 人 工 环 境 与 自 然 环 境 充 分 协 调 的 城 市 环 境 . 围 绕 地 下 空 间 开 发 ,建 立 “地 上 地 籍 图 — 地 下 地 籍 图 — 地 质 图 ”的 三 图 合 一 ,进 一 步满足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和管理需要 . [5](3)积极参与全 市 水 土 污 染 调 查 评 估 与 修 复 治 理.为落实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和 土 壤 及 地 下 水 污 染 防 治 目 标 任 务 ,进 一 步 优 化 、整 合全市地下水及土 壤 环 境 质 量 监 测 网 络,提 高 本 市 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调 查 与 防 治 水 平,应 在 行 业 监 测 网的基础上,优化 监 测 点 位、统 一 技 术 标 准、确 定 共 享方式、明确工作 模 式,并 通 过 定 期 沟 通 的 方 式,促 进全市水土污染调查评估与修复治理工作.(4)深 化 上 海 海 岸 带 地 质 调 查 与 监 测 预 警 工 作 . 提高上海海岸带基 础 地 质 调 查 精 度,进 一 步 揭 示 了 海岸带地质结构特 征;编 制 海 岸 带 统 一 基 准 面 的 水 下地形图,及时掌握 长 江 口 水 下 地 形 现 状 及 演 化 特 征 ,研 究 重 点 海 岸 带 的 冲 淤 规 律 ;综 合 评 价 长 江 口 地 区沉积物元素地球 化 学 特 征,揭 示 沉 积 物 环 境 质 量 现状,开展耕地后备 土 地 资 源 和 滩 涂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评 价 ;深 化 滩 涂 资 源 潜 力 与 演 化 趋 势 的 研 究 ,为 崇 明 东滩、横沙东滩及杭 州 湾 北 岸 专 项 规 划 提 供 基 础 资 料 ;构 建 上 海 市 海 岸 带 地 质 环 境 监 测 体 系 ,实 现 了 对 滩涂资源、岸带侵 蚀 淤 积、沉 积 物 环 境 质 量、海 堤 地 面沉降等的实时监 测,及 时 掌 控 长 江 口 地 质 环 境 现 状特征及演化趋势;进 一 步 揭 示 湖 苏 断 裂 的 走 向 及 特征,加强对长江口 和 钱 塘 江 古 河 谷 展 布 特 征 及 长 江 演 化 的 研 究 . [5,11](5)持续推 进 浅 层 地 热 能 合 理 开 发 利 用. 进 一 步优化和完善全市 浅 层 地 热 能 监 测 网 络;持 续 拓 展 并跟踪浅层地热能 示 范 工 程 运 营 效 率;不 断 完 善 上 海浅层地热能技术 标 准 和 规 范;在 继 续 推 进 土 壤 源 浅层地热能开发应 用 研 究 的 同 时,稳 妥 开 展 地 下 水 源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6)积极推 进 崇 明 世 界 级 生 态 岛 的 建 设. 崇 明 岛 地 处 长 江 与 东 海 交 汇 处 ,是 世 界 级 的 河 口 砂 岛 ,独 特的地理区位和地质条件为生态岛的建设奠定了基 础 ,也 是 上 海 唯 一 的 国 家 地 质 公 园 . 按 照 «崇 明 世 界 级 生 态 岛 发 展 “十 三 ”规 划 »的 要 求 ,结 合 生 态 建 设 和 产 业 发 展 ,实 现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共 生 ,地 质 工 作 要 进 一12探 矿 工 程 (岩 土 钻 掘 工 程 )  2019 年 1 月 [J].物 探 与 化 探 ,2018,42(2):398-404. SHAO Guangzhou,DONGJin,DONG Zhaotang.TheappliG cationofgeneralizedS-transformofRayleighwavestodetecG tingnear-surfacefissures[J].Geophysical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18,42(2):398-404. [3] 王治华,夏学礼.综 合 工 程 物 探 在 上 海 地 铁 四 号 线 抢 险 工 程 中 的 应 用 [J].上 海 地 质 ,2003,(3):33-40. WANGZhihua,XIA Xueli.ApplicationofintegratedengineerG ingexploration methodsinShanghaisubway No.4linerelieG vingengineering[J].ShanghaiGeology,2003,(3):33-40. [4] 白云,汤竞.上海 轨 道 交 通 四 号 线 工 程 事 故 与 抢 险 [J].中 国 应 急 管 理 ,2007,(3):50-53. BAIYun,TANG Jing.Accidentsandemergencyrescueof Shanghaisubway No.4line[J].China Emergency ManageG ment,2007,(3):50-53. [5] 陈华文.上海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机 制 与 模 式 探 索 [J].上 海 地 质 ,2010,31(3):9-15.CHEN Huawen.MechanismandpatternofShanghaiurbangeG ologyinserving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J].Shanghai Geology,2010,31(3):9-15. [6] 高慧丽,袁炯熙.上海率先 完 成 三 维 城 市 地 质 调 查 [N].地 质 勘 查 导 报 ,2008-12-09. LAO Huili,YUANJiongxi.The3-Dgeologicalsurveyhas beencompletedin Shanghai[N].The GeologicalExploration Herald,2008-12-09. [7] 上海市政府介绍“6.27”楼房倒覆事故 调 查 处 理 情 况[EB/OL]. http://www.gov.cn/gzdt/2009 - 07/28/content_ 1377339. htm. Introductiontoinvestigationandtreatmentof“6.27”building collapseaccidentinShanghai[EB/OL].http://www.gov.cn/ gzdt/2009-07/28/content_1377339.htm. [8] “倒 楼 事 件 ”新 闻 背 景 [J].上 海 人 大 月 刊 ,2009,(9):7. Investigationon “Building Collapse Event”in Shanghai[J]. ShanghaiRendaYuekan,2009,(9):7. [9] 周进生.关于成果地质资料 社 会 化 服 务 的 理 性 思 考 [J].资 源 与 产 业 ,2007,9(6):119-121.ZHOUJinsheng.Viewsonpublicserviceofarchivedgeological data[J].Resources & Industries,2007,9(6):119-121. [10] 李万伦,田黔宁,刘素芳,等.城 市 浅 层 地 震 勘 探 技 术 进 展 [J].物 探 与 化 探 ,2018,42(4):653-661. LIWanlun,TIAN Qianning,LIUSufang,etal.Progressin thestudyofshallowseismicexplorationtechnologyinurban areas[J].Geophysical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2018,42 (4):653-661. [11] 卢为民,李毅.上海海岸带地质调查多项成果实现应 用[N].中 国 海 洋 报 ,2015-07-22.Severalgeologicalsurvey achievements of Shanghaicoastal zonehavebeenapplied[N].China Ocean News,2015-07- 22.[12] 李新颖.现代城 市 规 划 建 设 管 理 的 难 点 及 应 对 措 施 [J].城 市 建 设 理 论 研 究 (电 子 版 ),2018,(6):12-13. LIXinying.Difficultiesand measuresofmodernurbanplanG ningandconstruction management[J].TheoreticalResearch in Urban Construction(ElectronicEdition),2018,(6):12- 13.[13] 宗娜.海 绵 城 市 建 设 的 难 点 与 技 术 要 点 探 析 [J].建 筑 知 识, 2017,(12):111,113. ZONG Na.Difficultiesandtechnicalpointsofspongecity construction[J].ArchitecturalKnowledge,2017,(12):111, 113.[14] 谢纪海,彭汉发,夏冬生,等.海绵城市建设地 质 条 件 适 宜 性 研 究———以武汉市都市发展 区 为 例 [J].探 矿 工 程 (岩 土 钻 掘 工 程),2018,45(1):6-10. XIEJihai,PENG Hanfa,XIADongsheng,etal.Researchon suitabilityof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geological conditions-Take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areaof Wuhan cityasanexample[J].ExplorationEngineering(Rock & Soil DrillingandTunneling),2018,45(10):6-10.[15] 刘映,尚建嘎,杨丽君,等.上海城市地质信息 化 工 作 新 模 式 初 探 [J].上 海 地 质 ,2009,(1):54-58. LIU Ying,SHANGJianga,YANG Lijun,etal.Pilotstudy onanew workpatternofShanghaiurbangeologicalinformaG tionization[J].ShanghaiGeology,2009,(1):54-58.[16] 上海:建成全球首个轨道 交 通 沉 降 监 测 基 准 网[J].浙 江 国 土 资 源 ,2011,(12):29. OperationofShanghaiurban railtransitfoundation settleG mentmonitoringbaselinenetwork[J].ZhejinagLand & ReG sources,2011,(12):29.[17] 上海建成全 球 首 个 轨 道 交 通 沉 降 监 测 基 准 网 [DB/OL].htG tp://www.shgtj.gov.cn/xxbs/shij/201112/t20111207 _ 462215.html. OperationofShanghaiurban railtransitfoundation settleG ment monitoringbaselinenetwork[DB/OL].http://www. shgtj.gov.cn/xxbs/shij/201112/t20111207_462215.html.[18] 王娟.上海 建 成 轨 道 交 通 沉 降 监 测 网 [N].中 国 国 土 资 源 报, 2011-12-06. WANGJuan.OperationofShanghaiurbanrailtransitfounG dationsettlement monitoring baseline network[N].China LandandResourcesNews,2011-12-06.[19] 彭汉发,谢纪海,张娅婷,等.武汉城市地质调 查 成 果 应 用 探 索 与 思 考 [J].探 矿 工 程 (岩 土 钻 掘 工 程 ),2018,45(1):1-5. PENG Hanfa,XIEJihai,ZHANG Yating,etal.Application ofWuhanurbangeologicalsurveyresults[J].ExplorationEnG gineering(Rock & SoilDrillingand Tunneling),2018,45 (10):1-5.(编 辑 王 建 华 )。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一个重要的沪宁杭城际联动中心。

沿江、沿海城镇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然而,这些城镇区域的环境地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对上海沿江沿海城镇区域进行1:5万环境地质调查,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一、研究区域概况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位于中国上海市境内,涉及崇明县、浦东新区、宝山区、松江区、嘉定区等县区,面积约为5000平方公里。

该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平原和江苏苏北盆地交汇处,主要由海洋、沿海平原、长江口河口冲积平原和低丘组成,该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内容为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产资源、灾害地质、环境地质等六个方面。

地质地貌:采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获取地表、地下形态和地质构造信息,依据地貌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几何关系、地质年代等因素划分地质单元。

水文地质:采用井、泉、地下水位、水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地下水组成、水力特征、水文地质过程和地下水资源状况,并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工程地质:通过地质调查、钻探、岩土测试、室内试验等方法,进行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等方面的工程地质调查。

分析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地下交通工程的地质地貌特征,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提出应对措施,进行了环境地质风险评估。

矿产资源:采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分析、采样分析、实地调研等综合方法,调查该区域的矿产资源、矿床类型、矿产资源环境影响和开发利用情况,并提出开展资源勘查、矿产环境保护、矿产开发等方面的重点对策。

灾害地质:主要研究地质灾害类型、分布与成因。

通过考虑自然环境、地质构造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对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区分,判断灾害危险性,提出对策方案。

环境地质:主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调查,如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引言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其沿江沿海城镇发展迅速。

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的影响,环境地质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上海沿江沿海城镇环境地质情况,满足城市规划、防灾减灾和资源环境保护的需要,有必要对该区域进行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一、调查背景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北依长江、南临东海,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沿江沿海地区作为上海的重要发展区域,承载着大量的工业、商业和人口聚集。

该地区的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水域变动、污染物排放等现象,给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地质安全带来了挑战。

基于以上背景,本次调查将立足于上海沿江沿海城镇,通过现场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手段,全面了解该区域的环境地质情况,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内容1. 地质构造调查通过对地形、地貌、地层、构造活动等方面的调查,了解上海沿江沿海城镇的地质构造特征,为城市规划和自然灾害防范提供依据。

2. 地质灾害调查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历史灾害情况进行调查,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城镇规划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 地下水环境调查调查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分布、水质状况等情况,为城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4. 土地利用调查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趋势等情况的调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5. 地质环境调查对地表覆盖、土壤、植被、气候等环境因素进行调查,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三、调查方法1. 野外调查通过实地勘察、采样、测绘等手段,深入了解调查区域的地质情况。

2. 数据分析对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制调查报告和地图。

3. 专家评审邀请地质、水文地质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提高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预期成果1. 编制《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图》和《上海沿江沿海城镇环境地质调查报告》,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对上海沿江沿海城镇的1:5万环境地质调查。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讨论了地质背景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城镇发展现状调查、地质环境评价和重点问题分析。

在提出了建议与展望,并总结了调查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上海沿江沿海城镇的地质和环境状况,为未来的城镇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地质背景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城镇发展现状调查、地质环境评价、重点问题分析、建议与展望、总结与回顾、上海、沿江沿海城镇、1:5万、调查区、环境、地质、研究、意义、背景、评价、问题、分析。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的研究背景主要是基于对该地区地质环境和城镇发展现状的关注和需求。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其沿江沿海地区的发展和环境质量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该地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风险等。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的地质背景及环境地质特征,为城镇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质背景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有效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为城镇规划和建设提供保障;环境地质调查可以揭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质量,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持。

通过对城镇发展现状的调查,可以揭示城镇化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和措施。

本次调查的研究背景充分表明了对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对于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这一课题,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可以全面了解城镇地区的地质情况和环境特征,为未来的城镇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和利用地质资源,实现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本次调查是针对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进行的1:5万环境地质调查。

该区域属于长江入海口地带,是国家重要的沿海经济区域之一,也是上海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该区域地质、地貌、水文、岩土工程等方面的情况,为沿海城镇的环境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支持。

一、调查区域的地质地貌特征该区域位于长江口三角洲河口部位,地势平坦,海拔高度低于10米,且多数区域在1-5米之间。

地层以第四系为主,主要包括全新世白垩纪晚期的淤积层、黄土层及海平面上升至今的海相沉积层,其中最厚的原地质层位于黄浦江洪水平原地带。

地貌类型以海岸平原、河口平原、海堤、滩涂等为主,地貌总体呈现水陆相间的特点。

沿江沿海城镇区域内主要河流有黄浦江、嘉定河、吴淞江等,这些河流在该区域内形成了一些天然的水道和港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同时,该区域境内的地下水资源也非常丰富,据调查所得,区域内主要有三层水体: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主要富含铁、锰等微量金属,深层地下水则是富含硒、锂等地下矿物质,对于区域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该区域土壤以淤泥为主,其次是黄土和沙土。

由于该区域属于水陆交替地带,地基容易受到水的侵蚀和泥沙淤积。

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护和加强,以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性。

四、调查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的调查,可以看出上海沿江沿海城镇区域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构成,水土环境复杂多变。

为了保障区域环境的长远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增强对海洋污染的监管力度,对区域内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污染源的严格管制,防止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2. 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建立沿江沿海城镇区域的环保和自然保护体系,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3. 按照地质特征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发挥其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注重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切实保护好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之蔡仲巾千创作℃℃℃。

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

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6340.5K㎡,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3.5~4.5M之间。

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2.5K ㎡,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

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向东北增厚至300~400M。

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

上海地区内多属于软土地区,土壤源热泵空调地埋管施工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传统的地热理论,将地层从上到下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根据上海地矿徐剑斌等人在浦东、浦西5个100M深测温孔共12次实地地温测试记录进行统计研究,上海地区地下100M以浅层温度相对稳定,土壤平均温度约17℃左右,有利于热泵空调换热器工作。

上海地区地温场示意图如图2所示。

℃,温度受气候影响,温度变更大,为变温带。

由于气温对浅层地温的影响。

测试地区变温层在0~10M,左右,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大。

℃,温度基本不受气候影响,称之恒温带。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本次环境地质调查是针对上海沿江沿海城镇的环境地质情况进行的一次全面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类型、地质构造、地下水系统、土壤类型等各方面的情况,为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该调查区位于上海市区东南部,涵盖了崇明岛、浦东新区、金山区、奉贤区、松江区、嘉定区等六个行政区域。

这个地区是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上海市的旅游区域,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对其进行环境地质调查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其资源。

一、地质类型该调查区内有沉积岩、火山岩和基岩三种主要地质类型。

其中沉积岩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地质类型,主要有砾石、砂砾岩、砂岩、泥岩等。

火山岩主要有凝灰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基岩以花岗石、闪长岩为主。

地层总体上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趋势。

二、地质构造该调查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是南岸断裂、南海坳陷和黄浦江断裂三个构造单元。

南岸断裂大部分为北偏东走向,主要分布在奉贤和松江两地;南海坳陷是一个向东北走向的大致对称且近似于椭圆形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嘉定区和浦东新区;黄浦江断裂带是该地区的主要构造单元,主要分布在市区北部和南部。

三、水文地质该调查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沿江区和中南部地区。

该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浅层、中层和深层三种类型。

浅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崇明岛、浦东新区和金山区,大部分为淡水,但也有一部分为含盐水。

中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松江区和嘉定区,水质以软化为主。

深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浦东和市区南部,水质较差。

四、土壤类型该调查区土壤类型较为丰富,包括糜土、红壤、黄壤、棕壤、盐碱土等多种类型。

其中以糜土和红壤为主,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上海沿江沿海城镇调查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上海沿江沿海城镇位于长江口南岸和杭州湾北岸,地图比例尺为1:50000。

本次环境地质调查旨在了解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土地利用情况、环境状况等信息,为城镇规划、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质特征1.区域地质概况该区域地属三叠系及其上第四系,主要岩性有石灰岩、泥岩、砂岩等。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部为丘陵冲积平原,南部为低平沿海平原。

2.主要地质问题石灰地区发育溶洞和地面垮塌、地震灾害风险高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另外,在城镇周边普遍存在着河流、海岸、湖泊等自然风貌景观,需要注意保护。

二、土地利用1.城镇用地沿江沿海城镇主要用地类型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其中居住用地占比较大,部分城镇还规划了商业、娱乐、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用地。

2.农业用地该区域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用地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在城镇周边基本上是闲置地或者发展富余地,需要统筹规划利用。

三、环境状况1.水环境该区域沿江沿海,水资源丰富,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需要加强管理和治理。

2.空气环境城镇工业化程度较高,空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需要加强对排放污染物的监管和治理。

3.土壤环境在城镇周边,有部分土地曾经经历过污染,需要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和治理。

四、建议1.加强科学规划应充分考虑地质、水、空气、土壤等因素,制定科学的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保障城镇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2.加大环保力度应加强对工业企业、农业单位、建筑工地等的环境保护管理,进行污染源监测和综合治理。

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环境质量符合标准。

4.加强社会宣传应加强对城镇居民、工业企业、农业单位等的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采集
数据解析处
——地质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中心、各类应用服务系统 运行的统一支撑环境、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中心
构建“1+X”应用服务体系
“1+X”应用服务体系
“1”是指基于核心数据库的三维可视化地质资料信息平台
地质信息元数据库 地质图文资料数据库
地质专题数据库
“X”是指依托该平台构建的多元化应用服务系统,面向政 府、企事业和公众三个不同层面的需求,提供从基础地质资料、 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到地质决策咨询等不同类别、层次、方式的 服务。目前,已建成轨道交通监护管理、海岸带滩涂资源评价 等6个应用服务系统。来自水务部门建设交通 部门
重大市政工程设施沿线地面沉降预警与信息共享机制
4
水土环境调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较大成效,调查成果 应用于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划定、农用地分等定级、耕地
占补平衡等工作,并围绕工业用地转型开展了地球化学风
险评估
查明了土壤和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状况,建立了土
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
地质调查与监测预警示范,提高了海
域调查精度,作为陆域城市地质工作
的补充
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
与监2测01预2 警示范 201
……2004
2008 200
5
9
三维城市 地质调查
综合的、以服务国 土资源管理为主的 城市地质调查和研 究,初步建立了城 市地质信息系统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 群化产业化工作
以成果服务应用为主的 地质信息集群化和产业 化,建成地质数据中心, 初步建立了地质资料信 息多元化服务机制
出让合同、选址意 见书、自有土地核
定规划条件
建设工程 规划许可证审批
告知建设单位: 1、地块地质信息的查阅路径; 2、有关地质灾害防治要求与地质资 料汇交义务、地下空间与地热能合理 利用要求、地下感知监测与设施保护 等要求
约定建设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1. 汇交地质资料 2. 保护地块内的监测设施 3. 合理利用资源并履行监测义务 4.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初步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多元化服务机制。
政府 通过深化地质信息服务城市规划、土地管理试点研究,初步建立了
地质信息与国土资源管理主流程融合的长效服务机制,制定了《地 质工作进一步服务于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企事业 通过合作、汇交、共享一体化思路运作,建立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 制,以及基于地质资料信息二次开发的定制服务机制。 社会公众 依托上海市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权限设置,向社会提供从 目 录到内容的“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平台日常运维常态化工作机 制。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
汇报内容
一、城市地质调查概况 二、城市地质工作进展 三、城市地质成果应用服务 四、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下的上海城 市地质发展思考 五、工作体会
一、城市地质调查概况
城市地质工作历程
20 世 纪 90 年 代 : 以 城市规划、重大项 目选址为主的水工 区环域地水质工调环查地质调查
服务海陆统筹发展的上海海岸带综合
到提供管理和科普信息,从提供单纯的基
础信息扩大到数据处理、咨询与决策、技

术支持等多个方面。
工作目标
上海城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
地质专题 数据库
地质信息 元数据库
地质图文资 料数据库
成果转化
政府
企事业
公众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多元化
服务规范化和常态化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
收集全面化 整理标准化 更新常态化
专题二:地质灾害 调查与防治措施研究
专题五:城市地质信息及决策服务系统
项目专题设置
2 上海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预警示范
2011年9月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上海规划和国土资 源管理局合作开展“上海市海岸带地质调查与监测 预警示范”,成为城市地质由陆上向海上延伸的起 点。
自2009年始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和分析,2012年正 式开始调查和监测。

项目2009年启动,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 资源管理局组织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进
行指导。

目标任务:完善上海三维可视化城市地 质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建成上海市地质
资料数据中心,实现地质资料收集全面化

,整理标准化,录入格式化,管理常态化 ;基本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多元化,地
质资料信息服务由原来提供专业信息发展
市发展环境容量 建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规划、
建设、管理提供决策平台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
示范调查
专题一:三维地质 结构调查及地下空 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专题三:城市环境 专题四:地质 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环境容量评价
世博会会址区 三维地质调查
临港新城规划区 三维地质调查
重点解决:城市建设产生的大量 岩土工程勘察地质资料的汇交问 题,明确了建设工程项目地质资 料的汇交节点。
管理抓手: 2013年,市规土局将建设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的汇交工作正式纳入规土管理行政审批流程,将地质资 料汇交凭证作为审批要件之一,实施全市集中汇交。
规土综合验收环节
建设工程 开工放样复验
完善资料汇交机制 规范数据建设流程 建立数据更新机制
服务内容 服务产品 服务模式 服务机制
多元化示范服务
二、城市地质工作进展
建立了上海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初步实现了控制深度达数百米全市
1 域地质结构的“透明化”显示,开展了地质环境评价,地质工作服务 城市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首次建立了上海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提升了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 精度。
开展规划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建立了地下空间地质安全评价方法。
➢针对上海多层、立体地下空间开发,分 析了地下空间开发中的主要地质环境因素 ,包括浅层地下水、饱和砂土、软土、暗 浜等。
➢建立了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指标体系。
2 围绕海洋强国及蓝色国土管理开展了海岸带地质调查
与监测,提高了海域地质调查精度
上海海岸带基础地质调查精度由1/100万提高到1/25万,建立了海 陆一体地下地质结构。
海陆一体基岩地质图
晚第四纪古地理演化图
海陆一体三维工程地质结构示意图
编制了工作区多个年份统一基准面的水下地形图,获得了重点 海域岸带冲淤规律。
上海海岸带历年水下地形三维模型
初步构建了海陆一体多技术方法融合的地质环境监测体系, 利用建立的地质环境监测方法体系,成功应用于东海大桥、 青草沙水库、金山石化等重大工程地质环境监测中,为保障 工程安全运营奠定了基础。
务于重大市政设施安全的沉降监测与预警机制。 长三角地面沉降联防联控取得新进展,发布了国内首个区域地面沉降防治规划,
率先建成了长三角地区地面沉降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
管理体制
综合 监督管理
专业 监督管理
区域性地面 沉降防治
地下水开采 与回灌
建设工程涉 及的周边地 面沉降防治
规土资源 部门
规土资源 部门
核查建设单位地质资料汇 交凭证或承诺书
规土综合验收
核查法律义务及合同约定 的义务落实情况,包括地 质灾害防治措施、地下资 源合理利用、地下感知监 测义务落实以及地质资料 汇交情况等
“全”
契约精神: 将建设工程项目地质资料汇交义务写入土地出让合同。
项目管理环节
土地预审环节
土地出让公告、 业务办理告知单
核查合同或选址意见书里地质方面有 关要求和义务是否落实
《上海市地质资料数据共享管理规定》
共享数据分级、用户分类管理
数据 分级
共享范围
共享数据内容
用户分类
允许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的数 元数据目录;期刊、公开出版物、公
一级

所有用户 开地质成果;标准规范;科普知识等
二级 可在国内、国际范围内共享 数据加工产品,如:小比例尺地质图 普通用户
后工业化时期 地质-资源-环 境调查与应用
示范
1 上海三维城市地质调查
首次开展系统的城市地质调查和评价,由国土资源部、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开展,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上海市 房地资源局组织实施
2004年4月正式启动,2008年12月完成成果验收。 项目总经费4500万。 工作目标: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和面临的重大地质问题,
在整合利用已有地质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地质调 查手段,开展三维地质结构、地质灾害及地球化学环境 调查,建立开放、动态的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地质数据和决策依据。
主要工作任务
查明地下三维地质结构,为空间资源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上海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环境承载力评价 调查地表水体和土壤化学元素背景及污染状况,评价城
系统内外——行政保障机制
建管办窗口共汇交: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113份 钻孔11万余个
《上海市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2012年10月22日市政府第155次常 务 会 议 通 过 , 自 2012 年 12 月 1 日 施 行。
创新性地建立了商业性地质资料 的汇交管理约束机制,为实现地 质资料汇交与集成管理的全覆盖 提供了法制保障。
三、城市地质成果应用服务
1 政府层面
为规划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一张图”基础数据 服务和技术支撑,服务于各级城市规划编制
为虹桥商务 区、浦江镇 、枫泾特色 镇、上海国 际汽车城、 上海国际旅 游度假区五 个规划区提 供信息服务
通过对全市1:25万、中心 城区1:5万精度的土壤地球 化学环境调查,获得了54种 元素和化合物的地球化学数 据,掌握了土壤近30年重金 属元素含量累积趋势。结合 世博会规划建设开展了地球 化学环境风险评价。在环境 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基础上, 于2009年起建立了土地质量 监测网,开展了土地质量地
球化学监测工作。
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平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