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异常走路姿势预示重病
常见异常步态
(1)足内翻: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患者,常合并足下垂和足趾卷曲。
步行时足触地部位主要是足前外侧缘,特别是第五跖骨基底部,常有承重部位疼痛,导致踝关节不稳,进而影响全身平衡。
(2)足外翻: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支撑相足内侧触地,可有足趾屈曲畸形。
可以导致舟骨部位胼胝生产和足内侧(第一跖骨)疼痛,明显影响支撑相负重。
(3)足下垂: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常与足内翻和外翻同时存在,可导致廓清障碍。
代偿机制包括:摆动相增加同侧屈髋、屈膝,下肢画圈行进,躯干向对侧倾斜。
(4)足趾卷曲:支撑相足趾保持屈曲,常合并足下垂和内翻,多见于中枢神经损伤、长期制动和挛缩。
穿鞋步行时足趾尖和跖趾关节背面常有疼痛,表现为疼痛步态。
(5)拇趾背伸:多见于中枢神经损伤患者,支撑相和摆动相拇趾均背屈,常伴有足下垂和足内翻。
主述支撑相拇趾和足底第一跖趾关节背面关节处常有疼痛,表现为疼痛步态。
(6)膝坍塌步态: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或瘫痪时,胫骨在支撑相中期和末期前向行进过分,支撑相膝关节过早屈曲,同时伴有对侧步长缩短,同侧足推进延迟,如果患者采用增加股四头肌收缩的方式避免膝关节过早屈曲,并稳定膝关节,将导致同侧膝关节在支撑相末期屈曲延迟,最终导致伸膝肌过用综合征。
在不能维持膝关节稳定时往往使用上肢支持膝关节,以进行代偿。
(7)膝僵直:常见于上神经元患者。
支撑相晚期和摆动相初期的关节屈曲角度小于40°(正常为60°),同时髋屈曲程度及时相均延迟。
摆动相膝屈曲带动,髋屈曲减少将较少膝屈曲度,从而减少其摆动相力矩,结果导致拖足。
患者往往在摆动相采用划圈步态,尽量抬髋或对侧下肢踮足(过早提踵)来代偿。
(8)膝过伸:代偿性改变,多见于支撑相中末期。
一侧膝关节无力可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跖屈肌痉挛或者挛缩导致膝过伸;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支撑相伸膝肌痉挛;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
走路姿势可预测疾病
固醇和 甘 油 三 酯升 高 。 另外 , 半 年 后 血 清 总 胆 固醇 和 低 密 其他 降压 药。
女 性 避 孕 药 也 可 引 起 甘 油 三 度 脂蛋 白水 平也 升 高。故也 不
长短 , 5 以上人 群 中相 对 更准 确 。普 通 人 在7 岁 美 国 专 家 认 为 , 康 人 迈 步 时 , 先 是 脚 健 首 的走 路速 度是 每秒钟 09 , 些走 路速 度低 于 后跟 接触 地 面 , 果有 人 走路 时 是 脚 掌先 拍打 .米 那 如 每秒 钟06 的人 , 亡 的可 能性 会 增 加 , 那 地 面 , .米 死 而 多是 由于 其 肌 肉控 制 力 量较 弱 , 意 味 这
酯轻 度升 高。
宜久用 。
据《 医药星期三》
编 辑 /平 湖秋 月
2利 尿 药 : 尿 药 中 的双 . 利
得 太 紧
4苯 妥 英 钠 : 妥 英 钠 是 . 苯
上体 伸 展 , 盖 伸 直 , 起 来 脚 自然 向 前 膝 走
这种 步态 更 常见 于 女性 ,足 科 医生认 为 , 迈 。 在这 个过 程 中, 关键 是后 腿要 伸 直。 前脚 自 这是 因 为她 们 长 期 穿 高 跟 鞋 造 成 小 腿 肌 肉过 然 向正前 方迈 。 于 紧绷 , 后 跟 一着 地 面 就 会 迅 速 抬 起 , 议 脚 建 还 是 少穿 高跟鞋 为 妙。
走咨 一: 走路 速 度很慢
疑 似 症 状 : 命 短 寿
行 走时 手臂 不 怎 么摇 摆 , 能意 味 着他 后 背 的 可
七种异常步态预示疾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七种异常步态预示疾病导语: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走路姿势呢?有人肯定会疑问为什么要注意这个呢?因为走路的姿势能够看出你有哪些疾病哦,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走路姿势呢?有人肯定会疑问为什么要注意这个呢?因为走路的姿势能够看出你有哪些疾病哦,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通俗地讲,人的下肢有3个关节,即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这3个关节的中心应在一条直线上,一旦这些关节出现问题,原有的步态就会发生变化。
有些典型的异常步态对某些特定疾病有提示意义,通过望诊即可作出诊断。
步态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甚至跛行,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能继续行走。
但再行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则重复出现。
大部分人误以为这一表现是下肢或关节出了差错,其实这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高抬腿步态走动时患腿高抬、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如同跨越门槛之状,又称跨越步态。
其主要是因为患者小腿伸肌瘫痪,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状态,为避免走路时足尖蹭地而有意识将腿抬高所致。
此步态多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肾虚患者要小心。
摇摆步态走路时患者躯干两侧摇摆,使对侧骨盆抬高,来带动下肢提足前进。
所以每往前走一步,躯干都要向对侧摆动一下,看上去好像鸭子在行走,又称鸭步。
这种步态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的“O”形腿,以及臀上神经损害者。
足跟步态迈步时以足跟着地,步态不稳,表现为躯体轻轻左右晃动,足背伸、足弓高。
此步态可见于胫神经麻痹、跟腱断裂、遗传性共济失调等病症。
画圈步态走动时表现为患腿膝强直僵硬,足轻度内旋及下垂,足趾下钩。
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侧髋关节为轴心,直腿蹭地并向外侧画一半圆前进一步。
由于此步态多见于下肢痉挛性偏瘫者,所以又称偏瘫步态。
7大征兆或预示脊椎存在问题
征兆三:头部总不自觉偏向一侧,走路时身体向一侧倾斜,一条腿总搭到另一条腿上
颈椎病有很多种,其中的脊髓型颈椎病可能会出现头部歪斜的症状,这种颈椎病比较严重,很可能导致瘫痪,这种颈椎病相对来说是比较少见的。即使这样,也不能据此信号来推断脊椎有问题。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出现头部偏斜、走路倾斜的症状,如颅脑疾病。至于“一条腿总想搭在另一条腿上”这个征兆,只能说明是习惯问题。
征兆六:常闪腰、岔气
有些人认为常闪腰或贫气,就是脊椎病出现问题的征兆。其实,这个症状,不能代表脊椎小关节是否出现了病变,需要请医生来检查诊断。
征兆七:精神不能很好地集中
交感型颈椎病会出现精神不能很好地集中症状,然而神经官能症、心理疾病等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精神不能很好地集中。因此,不能单凭这一症状就判断是否患有交感型颈椎病。
征兆四:下颌时常发出“咔哒”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时我们会发现下颌时会发出“咔哒声”,有些人认为这是脊椎出现了问题的征兆。其实,这个是无稽之谈,啮合关节紊乱就会导致下颌发出“咔哒”声,脊椎发生问题,并没有这样的症状。
征兆五:呼吸不舒畅
如果出现这种症状,首先要需要检查是否是呼吸系统和心脏出现问题。因为肺病、心脏病等疾病均会出现这种症状。所以不能据此征兆来断断脊椎是否存在问题。
当身体出现以上几个征兆的时候,要检查自己的脊椎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身体问题。同时,建议大家平时要做好脊椎的保健工作,多活动筋骨,避免长久伏案。尤其是白领和学生,要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给脊椎造成严重的伤害。
征兆二:颈部、背部发出“咔咔”声
颈椎有问题的人,活动颈椎就会出现“咔咔”的响声,这是由颈椎小关节退变、韧带钙化等原因引起的。人类的椎间盘从20岁开始退变,逐渐会波及脊椎小关节,日常生活中适量运动,会延缓这种退变。背部发出“咔咔”声,极有可能是肩关节出现了问题,而不能仅以此征兆代表脊椎出现问题。
步态异常(异常步态)
步态异常(异常步态)【病因】常见的异常步态病因有以下几种:1.皮质脊髓束病变可导致痉挛性偏瘫步态和痉挛性截瘫步态。
2.双侧额叶病变可导致失用步态。
3.额叶(皮质或白质)病变可导致小步态(marcheàpetit pas)。
4.锥体外系病变可导致慌张步态和扭曲、奇异步态。
5.小脑病变导致共济失调步态。
6.酒精或巴比妥类中毒导致醉酒步态。
7.其他尚有感觉障碍导致共济失调步态;由于胫骨前肌、腓肠肌无力导致跨阈步态;躯干和骨盆带肌无力导致肌病步态;心因性疾病导致的癔症步态。
【症状】1.皮质脊髓束病变(1)痉挛性偏瘫步态:为单侧病变。
病侧上肢通常为屈曲、内收姿势,腰部向健侧倾斜,下肢伸直、外旋,向外前摆动(代偿髋、膝屈肌及踝背屈肌无力导致的拖脚),行走时呈划圈样步态;轻症病人只表现下肢拖曳步态。
见于脑卒中后遗症等。
(2)痉挛性截瘫步态:双侧严重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病人双下肢强直内收,伴代偿性躯干运动,行走费力,呈剪刀样步态。
常见于脑瘫患儿、脊髓外伤等。
2.失用步态双侧额叶病变所致,常见于脑积水或进行性痴呆。
病人无肢体无力或共济失调,但不能自行站立或正常行走,表现步态不稳、不确定和小步伐,脚好像粘到地上,伴明显迟疑(冻结)现象和倾倒。
3.小步态(marcheàpetit pas) 见于额叶(皮质或白质)病变。
表现小步、拖曳,起步或转弯缓慢,步态不稳。
易误诊为帕金森病步态,但小步态为基底宽。
上肢有摆动动作,伴认知障碍、额叶释放症状、假性延髓性麻痹、锥体束征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可资鉴别。
但需注意额颞痴呆患者也可合并帕金森病。
4.锥体外系病变(1)慌张步态:见于晚期帕金森病。
行走时躯干弯曲向前,髋、膝和踝部弯曲,起步慢、止步难和转身困难,小步态擦地而行,呈前冲状,易跌倒。
上肢协同摆动消失。
(2)肌张力障碍的特征是肢体或躯干姿势异常,可影响运动或导致扭曲、奇异步态。
5.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1)小脑蚓部病变导致躯干性共济失调,步态不规则、笨拙、不稳定和宽基底,转弯困难,不能走直线。
常见的异常步态
常见的异常步态作者:葛杰,运动康复治疗师,从事运动损伤,骨关节与脊柱损伤及术后康复16年。
01年赴荷兰研修运动疗法及健康管理。
曾为多位奥运选手制定康复计划并实施治疗常见的异常步态,听着有点儿绕口,其实标准得题目应该是常见的常见的病理步态:按异常步态的病理及表现,可分以下各类:(1)短腿步态如一腿缩短超过3.5cm时,患腿支撑时可见同侧骨盆及肩下沉,故又称斜肩步,摆动时则有代偿性足下垂。
(2)关节强直步态下肢各关节挛缩强直时步态随之改变,关节挛缩于畸形姿位时改变更著。
如髋关节屈曲挛缩时引起代偿性骨盆前倾,腰椎过伸,步幅缩短,膝屈曲挛缩30°以上时可出现短腿步态。
膝伸直挛缩时,摆动时可见下肢外展或同侧骨盆上提出,以防止足趾拖地。
踝跖屈挛缩时足跟不能着地,摆动时以增加髋及膝屈曲度来代偿,状如跨槛,故称跨槛步。
此时患肢支撑期常有膝过度伸直,可引起膝反曲。
(3)关节不稳步态如先天性髋脱位时步行时左右摇晃如鸭步。
(4)疼痛步态当各种原因引起患难与共肢负重时疼痛时,患者尽量缩短患肢的支撑期,使对侧摆动腿呈跳跃式快速前进,步幅缩短,又称短促步。
(5)肌肉软弱步态①胫前肌步态:胫前肌无力时足下垂,摆动期用增加髋及膝屈曲度以防足趾拖地,形成跨槛步。
②小腿三头肌软弱时支撑后期忠髋下垂,身体向前推进减慢。
③股四头肌步态:在患腿支撑期不能主动维持稳定的伸膝,故患者使身体前倾,让重力线在膝前方通过,从而使膝被动伸直,此时髋微屈可加强臀肌及股后肌群的张力,使股骨下端后摆,帮助被动伸膝。
在支撑早期利用膝的持续过伸作为一种代偿性稳定机制常导致膝反曲。
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常须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④臀大肌步态:伸髋肌软弱时,患者常使躯干用力后仰,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后方以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躯干的惯性向前运动。
形成仰胸凸肚的姿态。
⑤臀中肌步态:髋外展肌软弱时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故患者在支撑期使上体向患侧变,使重力线在髋关节外侧通过,以便依靠内收肌来维持稳定,同时防止对侧髋部下沉并带动对侧下肢提起及摆动。
常见的错误走路姿势有哪些
常见的错误走路姿势有哪些我们每个人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走路,走步是人们热衷的运动方式之一。
可在生活中,错误的走路姿势非常常见,那么常见的错误走路姿势有哪些?一.踢着走有些人似乎怕地上的脏水或脏东西型脏鞋或裤子、就养成了一种踢着走的习惯。
踢着走的时候身体向前倾,走路时只有脚尖踢到地面,然后膝盖就一弯,脚跟就往上提,所以,走路的时候腰部部很少用力。
如果你有踢着走的习惯,那么最好小心,以免使整条腿都变粗。
二.压脚走与踢着走类似,但是这种压脚走的方式是双脚着地的时间比较长。
走的时候身体重量会整个压在脚尖上,然后再抬起来。
如果长久如此下去、会导致腿肚的肌肉愈来愈发达,就会有讨厌的萝卜腿出现。
三.过度的驼背。
很多人走路习惯了驼着背。
一开始是因为觉得累了,所以驼着背走路,逐渐的就形成了习惯。
久了脊柱也会随着变形。
四.低头含胸这种方式最容易带来疲劳感。
而且,含胸时肺部的舒展空间被“挤压”,呼吸也会变得短促,容易影响心肺功能。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抬头挺胸,下巴与地面平行,背部稍稍向后“收拢”,这样可以防止肩颈背部出现疼痛。
眼睛目视前方3—6米的地方,可以帮你有效避开障碍物。
五.内外八字外八字的成因与走路习惯有关,即移步时须左右移动重心,故而脚尖习惯向左右外撇。
这样的走姿,既不舒服也不雅观。
正确方法是,行走时找到地上的一条直线(地砖或水泥缝),一脚先对好,脚尖脚跟对齐直线,另一脚与之保持平行,然后照此方向行走,慢慢就可以纠正错误的姿势了。
六.步子太大这种姿势走路,脚掌的缓冲力变差,对膝关节不好的人来说,会加重关节损伤。
日常走路,用自己最舒服的步幅即可;如果是健步走,步幅可稍微大一些,但以不影响脚着地为宜。
七.不摆臂或摆臂幅度过大走路时不摆臂,行走的平衡性就会受到影响,容易“顺拐”,甚至摔倒;如果摆臂幅度过大,一则会影响速度,二则会导致上臂过于疲劳,甚至拉伤。
走路时不摆臂,行走的平衡性就会受到影响。
摆臂的正确姿势是,上臂自然下垂,走起来后,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摆臂幅度在30—45度之间为宜。
揭秘:预示着死亡的走路姿势(图)
揭秘:预示着死亡的走路姿势(图)你平时有没有注意过你自己走路的姿势?你知道你走路姿势的错误导致你的腿型不纤细吗?今天小编就为你揭秘三大常见的错误走姿,让你变成萝卜腿的走姿,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走路养生如何走?预示着死亡的走路姿势(华盖/供图)怎么走路错误一:姿势不良专家指出:“走路受伤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走的不够直。
”而人们走路最容易犯的姿势错误包括两种:低头,或者头抬得过高导致身体后仰。
这两种姿势都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让背部下方肌肉受到过大压力,从而可能拉伤和疼痛。
纠正方式:不要向上或者向下看,目视前方,脖子和身体保持成一直线。
走路时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姿势,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错误二、身体太松垮甩手幅度过大,脚步太大,落地跺脚,这些都是常见的走路中身体松垮的现象。
违背常规走路的人,不但会影响速度,而且可能引发胫部发炎和酸痛。
纠正方式:保持手臂紧贴身体,摆臂幅度太大会浪费太多能量。
最理想的甩臂模式是保持手臂弯曲90度,手肘贴紧身体,向前及向后摆动。
与此同时,双脚迈出的步幅应该统一,并保持正常距离,步幅太大或者太小都会影响速度。
测量正常步幅的方法很简单,伸直你的一条腿,脚跟接近地面但不着地,然后身体前倾,这时前脚脚跟落地的位置,就是你正常情况下的合理步幅。
至于落地时应该稍微轻一点,重重踏步只会浪费了原本应该向前的能量。
错误三、线路重复每个人都知道锻炼越有趣越好的道理,但专家指出,很多人却懒于规划线路。
“许多步行者不愿意计划好线路来保持步行的趣味,他们总是走同一条路,然后又自己觉得沉闷。
”纠正方法:改变场景,走不同的路,偶尔可尝试爬山。
步行期间可尝试变速,例如极速走30秒,然后放松90秒;或者走更长的距离,这样可以进一步挑战个人体能,但专家建议每周步行的距离最多只适宜提高5%。
而且,偶尔应该休息一两天,避免过劳。
预示着死亡的走路姿势(华盖/供图)不正确的走路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不正确走路姿势让腿变丑一、踢着走有些人似乎怕地上的脏水或脏东西弄脏鞋或裤子,就养成了一种踢着走的习惯。
常见异常步态
常见异常步态2007-5-27 21:51 作者:任我游911 详情: 查看论坛本文已有9位网友阅读网友评论 0 条(一)分类1、支撑相障碍下肢支撑相的活动属于闭链运动,足、踝、膝、髋、骨盆、躯干、上肢、颈、头均参与步行姿势。
闭链系统的任何改变都将引起整个运动链的改变,远端承重轴(踝关节)对整体姿态的影响最大。
(1)支撑面异常足内翻、足外翻、单纯踝内翻和踝内翻伴足内翻、单纯踝外翻和踝外翻伴足外翻、足趾屈曲、拇趾背伸。
(2)肢体不稳由于肌力障碍或关节畸形导致支撑相踝过分背屈、膝关节屈曲或过伸、膝内翻或外翻、髋关节内收或屈曲,致使肢体不稳。
(3)躯干不稳一般为髋、膝、踝关节异常导致的代偿性改变。
2、摆动相障碍摆动相属于开链运动,各关节可以有相对孤立的姿势改变,但是往往引起对侧支撑相下肢姿态发生代偿性改变;近端轴(髋关节)的影响最大。
(1)肢体廓清障碍垂足、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关节内收受限。
(2)肢体行进障碍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后伸受限、髋关节内收。
(二)常见异常步态异常步态可以孤立存在,也可以组合存在,构成复杂的临床现象。
1、足内翻是最常见的病理步态,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患者,常合并足下垂和足趾卷屈。
步行时足触地部位主要是足前外侧缘,特别是第五蹠骨基底部,常有承重部位疼痛,导致踝关节不稳,进而影响全身平衡。
支撑相早期和中期由于踝背屈障碍,导致胫骨前向移动受限,从而促使支撑相末期膝关节过伸,以代偿胫骨前移不足。
由于膝关节过伸,足蹬离力降低,使关节做功显著下降。
此外髋关节也可发生代偿性屈曲。
患肢摆动相地面廓清能力降低。
步态障碍患者纠正足内翻往往是改善步态的第一要素。
与足内翻畸形相关的肌肉包括:胫前肌、胫后肌、趾长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拇长伸肌和腓骨长肌。
其中胫前肌、胫后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过分活跃较常见,拇长伸肌过度活动也有关联。
2、足外翻骨骼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或年轻患者多见(例如脑瘫),表现为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支撑相足内侧触地,可有足趾屈曲畸形。
女性走路犯8大错误姿势难看又伤身体_
伴侣2012.05companion很多女人可能不知不觉中有了色斑还不自知。
回想着自己最近的生活方式,作息规律,饮食健康,精力也还不错,可是色斑就是莫名出现了,防不胜防。
而事实上,女人天生有容易长斑的五大时间,这个过程如果不重视,可能问题就会接踵而至了。
女人有五个时期易长斑第一个时期:雀斑属先天遗传性疾病,多在五六岁时出现,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深浅与日晒有关。
第二个时期:青春期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形成“炎症后色素沉着”。
第三个时期:二三十岁的女性,在职场上打拼,长期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导致肾上腺皮脂功能下降,引起色素沉着。
第四个时期:妊娠期女性容易出现黄褐斑,是女性最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过了四五十岁,卵巢机能逐渐衰退,女性激素分泌不足也容易出现黄褐斑。
第五个时期:暮年会生出老年斑,这是皮肤老化的反应,也与家族遗传有关。
总体来说,30岁开始,是由于外在因素造成女性长斑的高发阶段,需要特别警惕。
当然,内分泌失调是30岁后女人长斑的一个主要原因。
皮肤长斑的根源多种多样,不同种类的斑各有不同。
例如肝斑、真皮斑,主要由于女性30岁以后,青春荷尔蒙分泌下降,或是生育后内分泌的改变,以及30岁后工作及家庭压力所致。
其他遗传斑,诸如雀斑也和肾虚与激素分泌有关,后天激素分泌异常和紫外线吸收过量,都会导致遗传斑的增多加重。
晒斑则是单纯由于紫外线照射过强,色素沉积所产生。
黄褐斑多因产后流血,做人流和月经过量,气血淤积;妊娠斑则是终止妊娠走路如同我们每天的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
不过很多女性走路都会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的走路姿势,不仅让你的走路姿势难看,而且还会伤害你的身体健康。
誗错误一:低头含胸专家称,很多女性走路总是盯着地板,低头看着双脚。
“这种方式最容易带来疲劳感。
”而且,含胸时肺部的舒展空间被“挤压”,呼吸也会变得短促,容易影响心肺功能。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呼吸非常浅,往往气息还没有进入肺部就被匆忙吐出,不利于身体的重组供氧。
七种姿势最容易伤害女性身体
七种姿势最容易伤害女性身体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有个好的姿势不仅看起来优雅,而且对你的身体益处良多。
坐正、站直、不驼背、不含胸……只有养成正确的姿势,才能带给你从内到外的健康一、工作现象:很多女性工作时姿势不正确,喜欢含胸驼背,看不清楚电脑就弓背伸头。
危害:弓背伸头最伤身体。
这会导致颈椎、肩膀前屈,诱发严重的腰、背、颈椎疼痛正确姿势:选择高度、后背角度可调节的座椅;坐时保持膝盖、大腿和后背、肘关节呈90度角;将下巴向内收,使胸腔、肩膀打开,有助于呼吸顺畅。
二、看电视现象:看电视对很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休闲,采用最舒服的姿势瘫坐在沙发上,抱着喜欢的零食边吃边看。
殊不知,这种姿势对身体的伤害极大。
危害:瘫坐影响呼吸和消化。
懒洋洋坐在沙发上,不仅挤压内脏,还易导致腰肌劳损正确姿势:选稍微高一点、硬一点的沙发。
如果沙发太软,可以加个坐垫;如果座位太深,不妨在腰后放一个腰背枕,使腰背直立。
三、思考现象:常常看到一些女性在思考时喜欢托着腮,感觉是让大脑专心想问题而不受其它问题干扰。
危害:托腮坐诱发背痛。
这是一个对颈椎非常不利的姿势,还容易诱发头痛。
正确姿势:想问题时起来走走,或将双手放在后颈,扭转颈部,保证脑部血液流通。
四、站立现象:可能是因为穿高跟鞋脚会比较累,很多女性在站立时喜欢将重心歪向一边,累了再换另一边。
危害:歪向一边脊柱受罪,这种站姿会造成腰椎两侧受力不均,导致腰背疼痛。
正确姿势:两腿直立、小腿和腹部微微收紧,重心稍微向前,两眼平视前方。
如需长期站立,每隔10分钟用“稍息”动作交换重心。
五、走路现象: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让路上的行人总是行色匆匆,很多人在行走时总是低头往前冲,完全不会环顾周围。
危害:低头含胸影响心肺。
很多人走路时只顾低头看路,这种方式最容易带来疲劳感正确姿势:抬头平视前方,迈步时让大腿带动小腿,采用“小快步”增加双腿运动频率,有益于活跃心肺功能。
六、下楼梯现象:很多人在下楼梯时喜欢踢踏,咚咚地就下去了,也不会在意自己下楼梯的姿势是否正确。
常见步态分类和原因
常见步态分类和原因
步态分类是指根据人们在行走时的步态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步
态分类包括以下几种:
1. 正常步态:正常步态是指身体姿势自然,步幅平稳,步频恰当,双脚相互配合协调的行走方式。
正常步态的原因是身体各部位协
同完成行走功能,神经肌肉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2. 瘸子步态:瘸子步态是指行走时出现明显的不对称性,通常
是由于单侧下肢麻木、缺血、缩短、骨折等因素引起的。
瘸子步态的
原因是因为下肢某些部位的功能异常,导致步伐出现不对称。
3. 跌跌撞撞步态:跌跌撞撞步态是指行走时姿势不稳定,容易
失衡跌倒,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酗酒等因素导致的。
跌跌撞撞
步态的原因是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受到损伤,无法精确控制身体
姿势。
4. 足拖行走:足拖步态是指行走时足部拉扯或拖曳地面,通常
是由于肌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引起的。
足拖步态的原因是因
为足部某些肌肉或神经功能异常,导致足部无法提起或者保持正常踩地。
5. 提脚高步态:提脚高步态是指行走时提脚高度远高于正常状态,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肌肉萎缩等因素引起的。
提脚高步态
的原因是肌肉失去了正常运动的调节和协调能力,导致提脚动作异常。
从走路姿势速度看寿命长短 走路慢易短命
从走路姿势速度看寿命长短走路慢易短命线索一:走路速度很慢预警:寿命短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综合9项研究做出总结: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预测寿命长短,在75岁以上人群中相对更准确。
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钟0.9米,那些走路速度低于每秒钟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会增加,而那些走路速度超过每秒钟1米的人寿命较长。
线索二:走路时手臂不摇预警:后背下方存在问题生理学家认为,走路左腿向前迈时,脊柱会向右旋转,右臂也会随之摆动。
如果有人在行走时手臂不怎么摇摆,可能意味着他后背的移动性受到了限制,易引起后背疼痛和受伤。
专家支招:纠正走姿先从纠正站姿做起纠正不良的走路姿势,先从纠正站姿做起。
可以在家里对着大镜子自我检查。
人在照镜子时会不自禁地挺胸抬头。
然后在走路时用意保持端正的姿势,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倾。
走路时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双目平视前方,头微昂,颈正直,胸部自然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后突,步行后蹬着力点侧重在跖趾关节内侧。
线索三:脚掌先拍打地面预警:椎间盘突出或中风美国足病协会前主席认为,健康人迈步时,首先是脚后跟接触地面,如果有人走路时是脚掌先拍打地面,多由于其肌肉控制力量较弱,这意味着,可能是中风发作或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了肌肉神经功能受损。
学学淑女的正确走姿头部:最理想的走路姿势,头部应该是垂直的,不要盯着脚下看,而是将视线保持在前方3~6米的位置。
可以想象自己像玩偶一样,有一条绳子连接你的头发,把你往上提拉。
这样可以让颈椎合理支撑头部的重量,舒缓颈部肌肉的压力,而且颈部线条也能更流畅和优美。
胸部:一定不要含胸,而是将胸部挺起来,同时收紧小腹和臀部,这样能让全身线条收紧,女性的S曲线自然显现出来。
手臂:不管是为了取暖,还是为了装酷,走路时都不要让手臂一直闲置在衣服插兜中,最好让手臂轻微弯曲,随着步伐自然摆动,体现出韵律感。
肩膀:让肩膀放松,既不要向前耸,也不要向后塌。
如果想要检测一下效果,可以让朋友从侧面看看,这时你的耳朵、肩膀、髋关节、膝盖应该在一条直线上,让身姿更加挺拔和自信。
走路姿势影响大脑健康
的走路 姿 势会影 响 督脉 的 气血 运 行
造成 气血 不 周 .
阳 气不 升 。
因此 纠 正 不 良的 走路 姿 势 先 .
从 纠正 站 姿做 起 可 以 在 家里 对着 。
大镜子
自我 检
查 。
人 在照 镜 子 时会
不
自禁地 挺 胸 抬
头 。
然后 在走路 时
用 意保 持端 正 的姿 势 做 到不 偏 不 .
血 流不 畅 ,
影
响 大脑 血 液 的供 应 造成大 脑血 液 .
回 流不 畅 。
内八 字则 影响 胆 、
胃和
膀胱 的 经 络 而 这 些 经 络 均在脊柱 .
的 周 围 脊 柱 周 围 气 血 不 畅 样 一
,
。
影响 大脑血 液 的循 环 。
青 少 年 常 体 现 出 的 , Ill0 颈 、 斜 肩
脑 的健 康 .
在国际上
步
态 liJ) .
练
是
脑
病
患
.
者康 复 的 重要 课 题 许 多脑 病 患者 .
通过 有效 的走姿训 练 使 大 脑 恢 复 .
了正 常的功 能 可 见 正 确 的走姿是 .
多么 重要 .
低 头 工 作 给 大 脑造 成的 紧张 以 及 .
气血 流 通 不 畅 低 头走路 造 成 的 结 .
高血 脂易引起 动脉硬化 、
高血 压 、
脑梗塞 、
冠心病及心 肌梗塞等。
因
此 .
高血 脂病人 在 睡 前有五 忌 :
一 忌枕 头过 高 头部铺垫过 。
高 .
颈部肌 肉和 韧带过度牵拉 ,
会
挤压 颈部血 管阻断血 流 造成供血 .
七种步态可能隐藏的疾病
七种步态可能隐藏的疾病作者:孔翔飞来源:《祝您健康》 2015年第10期孔翔飞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走路手臂不摇走路左腿向前迈时,脊柱会向右旋转,右臂也会随之摆动。
如果有人在行走时手臂不怎么摇摆,可能意味着他后背的移动性受到了限制,易引起后背疼痛和受伤。
走路时手臂的左右摆动是为了维持平衡,当然也有人习‘惯走路时摇臂姿势不明显。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当患有高度骨质疏松时,走路弯腰驼背,无法平视前方,甚至是只能看地走路,手臂不摇。
这时,患者可能患有脊柱后凸,这就要引起注意了,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脚掌先拍地面健康人迈步时,首先是脚后跟接触地面,如果有人走路时脚掌先拍打地面,多由于其肌肉控制力量较弱,这可能是中风发作或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了肌肉神经功能受损。
椎间盘突出或者中风发生后,则会出现这种脚掌先拍地面,拖着走路的情况。
步幅小脚后跟接触地面的一刹那,膝关节应该保持笔直。
如果不是这样,则意味着可能是膝关节的活动能力或臀部的伸展能力受限,这种功能退化可通过按摩推拿来解决。
步幅的大小,与每个人的身高还有走路的习惯有关,当然对于老年人来说,走路的速度和步幅可能会稍微有些放缓。
人的膝关节在30岁左右就出现退化,一般老年人都会出现膝关节退行性的变化、骨关节炎等疾病,这些都会导致走路步幅变小,甚至会出现一步步向前挪动的情况。
罗圈腿这种步态通常由膝关节炎造成,人群中有高达85%的人或多或少患有这种骨科疾病,通常是由于年龄增长造成骨骼损耗引起的。
罗圈腿是由于胫骨内、外髁所受压力改变,内髁所受压力大大超过外髁,超出了应承受的压力,导致关节面软骨磨损严重,加速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
走路内八字也可能有骨关节炎,这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由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
内八字风湿性关节炎会造成内八字的步态,有85%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表现出这种特征。
步态不稳诊断详述
步态不稳诊断详述*导读:步态不稳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检查步态时,观察患者站立、行走时的姿势,以及上下肢与躯干的配合。
令患者沿直线向前走、侧行、退行、转弯,用足尖、足跟行走。
不同部位病变,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异常步态。
'步态不稳'与'半身不遂'的鉴别:前者是病人能行走,只是步态特殊。
而后者是指偏侧上下肢瘫痪,不能随意运动,伴有口眼歪斜,多为中风后遗症。
足跟对足尖直线交替先前直走,共济失调者由于平衡不稳而不能进行。
向前走时令其转变方向走,共济失调者动作困难。
步态异常:步态是指患者步行时的姿势。
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要求神经系统和肌肉的高度协调,同时涉及许多的脊髓反射和大、小脑的调节,以及各种姿势反射的完整、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相互协调。
因此观察步态常可提供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线索。
不同的疾病可有不同的特殊步态,但是步态并非是确诊的依据,而是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检查时注意排除由骨骼的畸形及骨、关节、肌肉、血管、皮肤及皮下组织等病变引起的步态异常。
慌张步态:起步后小步快速往前,脚掌不离地,擦地而行,且身体向前倾,有一种要扑倒在地的趋势,这是震颤性麻痹患者的典型步态,也称帕金森氏病。
蹒跚步态:是一种典型的异常步态。
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呈鸭步样。
常见于神经系统疾患、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此指深感觉障碍引起者特点是行走时步幅较大两腿间距较宽,提足较高,足道强打地面双眼注视两足睁眼时可部分缓解,闭眼时不稳甚至不能行走,常伴有感觉障碍Romberg征阳性见于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痨等。
对老年人跌倒要有足够的重视,应立足于预防。
预防的目的是在于不妨碍老年人日常活动和自主功能的条件下尽量减少跌倒发生的危险性。
由于许多因素与跌倒发生有关,故预防需从多方面考虑。
1.增加体力锻炼增加体力活动对老化速率有何影响,尚未定论,但对预防老年人跌倒则有重要作用。
马凡氏综合征病人走路姿态
马凡氏综合征病人走路姿态马凡综合征是由于颈椎椎间盘前突、颈椎管狭窄引起的脊髓压迫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步态异常。
下面将对马凡综合征患者的走路姿态进行详细介绍。
马凡综合征病人走路姿态1. 正常走路姿态正常人的行走姿态通常包括站立、行走和转身等动作。
在行走过程中,双足以交替着地为主,每一次迈步时身体重心都会从一只脚转移到另一只脚上,这样能够保持人体的平衡和稳定。
2. 马凡综合征病人的走路姿态马凡综合征病人的走路姿态与正常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
由于脊髓受到压迫,导致下肢肌肉力量减弱,步态变得异常。
以下是马凡综合征病人常见的走路姿态表现:(1) 阵挛性步态马凡综合征病人的步态通常表现为阵挛性步态,即行走时出现不自主的肢体运动,表现为身体的躯干、腿部和手臂的不协调运动。
这种步态异常常常伴随着肌肉张力增高。
(2) 足底步态在行走过程中,马凡综合征患者常常出现足底步态,即足跟先着地,然后轴趾着地。
这种走路姿态使得脚步变得异常,容易引起摔倒。
(3) 大步走步态马凡综合征患者常常采取大步走步态,即迈步幅度过大。
这种步态异常可能是由于脊髓受压后导致下肢肌肉力量减弱,需要通过提高迈步幅度来维持平衡。
(4) 不稳定步态由于脊髓受到压迫,马凡综合征患者的平衡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常常出现不稳定的行走姿态。
行走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摇摆、摔倒等情况。
(5) 蹒跚步态蹒跚步态是指马凡综合征患者行走时双腿不协调,步子不稳,常常需要用手支撑墙壁或其他物体来稳定身体。
这种步态异常可能是由于脊髓受压导致下肢肌肉功能减退。
总结马凡综合征患者的走路姿态与正常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
阵挛性步态、足底步态、大步走步态、不稳定步态和蹒跚步态是马凡综合征病人常见的走路姿态表现。
对于马凡综合征病人来说,恢复走路功能需要综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希望这篇文章对了解马凡综合征病人的走路姿态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种异常走路姿势预示重病
通俗地讲,人的下肢有3个关节,即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这3个关节的中心应在一条直线上,一旦这些关节出现问题,原有的步态就会发生变化。
有些典型的异常步态对某些特定疾病有提示意义,通过望诊即可作出诊断。
七种异常步态需警惕
间歇性跛行
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甚至跛行,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能继续行走。
但再行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则重复出现。
大部分人误以为这一表现是下肢或关节出了差错,其实这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高抬腿步态
走动时患腿高抬、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如同跨越门槛之
状,又称跨越步态。
其主要是因为患者小腿伸肌瘫痪,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状态,为避免走路时足尖蹭地而有意识将腿抬高所致。
此步态多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
摇摆步态
走路时患者躯干两侧摇摆,使对侧骨盆抬高,来带动下肢提足前进。
所以每往前走一步,躯干都要向对侧摆动一下,看上去好像鸭子在行走,又称鸭步。
这种步态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的“O”形腿,以及臀上神经损害者。
足跟步态
迈步时以足跟着地,步态不稳,表现为躯体轻轻左右晃动,足背伸、足弓高。
此步态可见于胫神经麻痹、跟腱断裂、遗传性共济失调等病症。
画圈步态
走动时表现为患腿膝强直僵硬,足轻度内旋及下垂,足趾下钩。
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
侧髋关节为轴心,直腿蹭地并向外侧画一半圆前进一步。
由于此步态多见于下肢痉挛性偏瘫者,所以又称偏瘫步态。
拖腿性跛行
行走时,健腿在前,患腿拖后,患肢前足着地,足跟提起表现为拖腿蹭地跛行。
本病可见于儿童急性髋关节扭伤、早期髋关节结核或髋关节骨膜炎等。
保护性跛行
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
这种保护性患足点地跛行,多见于下肢受伤者。
此外,临床中常见的还有慌乱步态,多见于脑动脉硬化、脑肿瘤、头部陈旧性外伤等;醉汉步态,主要见于小脑或前庭疾患;踏地步态,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型颈椎病;交叉步态,多见于大脑瘫、截瘫等病患。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走路姿势,这是因为人在肌肉力量、肌腱和
骨骼长度、骨骼密度、视觉灵敏性、身体协调能力,以及体重、肌肉或骨骼受损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细微的差异。
正常步态是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脚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
训练步态六法
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对改善关节功能、延缓关节退变是十分重要的。
日常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健美优雅的步态。
有的人穿高跟鞋走碎步,有的人挥动双肩走正步,还有的隔很远的距离就能听见他(她)的脚步声。
从专业角度看,穿高跟鞋走路,脚的姿势不自然,必须使机体消耗更多的能量,以保持平衡,因此容易疲劳。
如果鞋太紧,每走一步,脚就会感到痛,这也会影响正确的步态。
因此,应该少穿高跟鞋,多穿中跟或平跟鞋,这样既省力又有弹性。
要矫正不良步态应尽量少坐车,每天坚持步行。
走路时,需保持昂首挺胸、肘部稍屈的姿势。
专家总结出一套训练步态的方法,效果很好,读者不妨试一试:
1.用脚尖走路,腿伸直、双手叉腰、胳膊向后、挺胸抬头,每天10分钟。
2.慢走3分钟,注意全脚着地,屈膝。
3.平稳快走两分钟。
4.用脚尖走,身体重心从一脚移到另一脚,屈膝走50步。
5.脚尖先着地,随后移到全脚掌,膝部快速屈伸走30~60步。
6.用华尔兹舞步前后移动,旋转360度,华尔兹舞步转大圈3~7分钟。
这套方法坚持半年就能取到较好效果,对于扁平足也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