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
资本主义全球化下的民族和国家认同
资本主义全球化下的民族和国家认同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民族和国家认同开始出现挑战。
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同时也更加复杂。
这种情况下,民族和国家认同变得更加容易受到威胁,需要我们对其深入思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加速大大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商业文化和社会生活。
这种影响无形之中催生了一种全球化的文化,这种文化逐步消解着传统的民族和国家认同。
全球化造成了生产力和市场渗透全球范围的进程,使得各民族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模糊,使人们更多地秉持全球公民的意识,忽略了民族和国家身份的差异。
由于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和国际贸易导致作为经济和政治实体的国家权力受到削弱,许多国家甚至感到自己陷入了“失落国家”的境地。
这种结果导致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许多国家为了维护自身所认为的“民族利益”,不惜通过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来进行自我保护,国际关系因此变得紧张。
我们需要对民族和国家认同进行重新思考。
尽管现代世界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民族和国家认同在某些方面仍然至关重要。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国家认同是国家存在合法性的关键因素。
国家认同为国家提供了一种内部凝聚力,同时还向外界传达了其自我的信仰和价值。
从民族的角度来看,民族认同能够为个人的生活提供一种证明自我身份的方式,增强个人的自尊心和社会地位。
这种认同也能够使我们更容易理解自己的根源,进而为自己打造出更有意义的人生。
因此,我们需要在保留和维护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
我们需要在国际共同体的框架下,以平等和真诚的态度来推进全球化的进程。
尽管全球化存在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我们仍可以通过积极的合作和交流来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更加重视民主和和平,这是保持和平共存的关键。
我们需要共同呼吁世界各国,通过民主原则来解决各种民族问题,保持和谐稳定的状态。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以更加公正和公平的态度来面对全球化,国家和民族认同就可以和平共存,共同发展。
大学生爱国教育与全球化背景下的认同
大学生爱国教育与全球化背景下的认同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大学生爱国教育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爱国教育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他们在全球化进程中找到自身认同感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教育重要性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在交流中碰撞、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认同感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爱国教育的开展可以提升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进而促使他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认同和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
二、大学生爱国教育的内容及方法1.历史教育通过对国家历史的学习和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研讨、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艰辛付出,从而加深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
2.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通过相关课程的开设以及传统文化活动的组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将亲身感受到国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所做出的努力,加深他们对国家的认同和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三、爱国教育与全球化的关系全球化给大学生的认同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和价值观,大学生需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新认识和理解爱国教育的内涵。
同时,爱国教育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和价值观的碰撞。
通过加强爱国教育,大学生可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坚守,同时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进程。
结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教育具有重要性。
通过爱国教育的开展,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同和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认同感。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交通、通信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跨国交往和互动日益增多,各国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
尽管全球化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却也加剧了民族认同危机的产生和发展。
本文将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的原因探讨开始,进一步分析其危害和对策,最后提出治理路径的建议。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全球化使民族文化面临外来文化冲击。
随着全球交流的加强,外来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变得更加便捷。
一些发达国家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全球蔓延,对传统的民族文化产生了冲击,并引发了民族认同的动摇和困惑。
第二,全球化使民族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加剧。
全球化背景下,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南北差距和贫富差距。
这种不平等加剧导致了一些民族对全球化的反弹和怀疑,甚至产生了排外情绪和民族主义倾向。
全球化给民族认同带来了替代选择。
在全球化时代,人们的身份认同不再仅仅局限于民族身份,还可以与其他身份如个人、家庭、职业等联系在一起。
这种多元的身份认同使得民族认同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和稳固,容易出现危机。
民族认同危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族认同危机对社会稳定和和谐造成威胁。
在民族认同危机下,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可能发展成为冲突和对立。
这样的情况会严重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给国家的发展带来阻碍。
民族认同危机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民族认同危机会降低民众对国家统一和政府权威的认同,削弱政府的管理能力和行政效率。
这将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民族认同危机对个人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在民族认同危机的环境下,一些个人可能会经历身份认同的混乱和焦虑,使其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危机还可能导致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认同感的降低,进而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针对民族认同危机,以下是一些治理路径的建议: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论经济全球化对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论经济全球化对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摘要】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密切相关,既带来了机遇,也面临挑战。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交流,为爱国主义情感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也对爱国主义观念带来冲击,影响着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经济全球化也催生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推动着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变革,加强了国民身份认同和社会责任意识。
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如如何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延续和传承传统爱国主义情感。
经济全球化对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双重影响,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前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教育、关系、文化交流、观念冲击、教育创新、挑战、培养情感、双重影响1. 引言1.1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的视野也随之变得更加开阔。
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交流,让人们更加容易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有助于拓展人们的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经济全球化也对传统的爱国主义观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使人们的身份认同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经济全球化也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创新机会。
通过全球化的视野,可以更好地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丰富和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使之更加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全球化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情感等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经济全球化对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双重影响,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保持爱国主义教育的本土特色,促进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2. 正文2.1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交流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交流,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这也就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和竞争越发剧烈,民族认同问题也因此凸显出来。
对于一些民族认同弱化的地区和群体来说,这种危机更加凸显出来。
如何治理这一问题,成为了摆在全球各国面前的一项重要挑战。
本文将在分析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其治理路径。
一、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的基本特征1. 多元文化交融在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在国际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愈加频繁。
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流动和移民现象越发普遍,多元文化的共存成为了一种常态。
这种现象在边境地区和国际大都市尤为突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织使得民族认同变得更加复杂和模糊。
2. 价值观念多元化全球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和思想世界,也使得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交流变得十分简单。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变得愈发多元化,每个个体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认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这也使得传统的民族认同受到了挑战。
3. 民族认同焦虑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传统的民族认同体系受到了冲击,特别是一些小众民族和民族认同较为薄弱的地区。
人们开始感到焦虑和担忧,担心自己的文化、语言、民族习俗等在全球化进程中可能会被边缘化和消失。
这种焦虑感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影响着民族认同的稳定和统一。
二、治理路径浅析1. 保护传统文化和语言对于一些民族认同较为薄弱的地区来说,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语言是最为重要的治理路径之一。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设立文化节日、传统手工艺展览、语言教育等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和语言的保护和传承,让民众能够更加自觉地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
2. 促进多元文化共存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要摒弃对于单一文化的排斥和消解,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是解决民族认同危机的重要路径。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融合,设立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鼓励人们共同参与、共同交流,使得多元文化得以平等发展。
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外近期实证研究综述
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外近期实证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这些概念在塑造国民身份、凝聚国家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近期关于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面临着文化多元、价值冲突等挑战,如何培养国民的国家认同、激发爱国热情、引导民族主义健康发展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
本文将从国家认同的内涵与形成机制、爱国主义的情感表达与实践路径、民族主义的特征与影响等方面展开综述,重点关注国外学者在实证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与发现。
通过对国外近期实证研究的梳理,本文旨在揭示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些概念的共性与差异。
本文还将分析国外研究在理论构建、方法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外近期关于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实证研究,为深化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内涵与发展趋势,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近年来,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在国外学术界逐渐受到重视。
这些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国家认同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
在研究方法上,许多学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研究等多种手段。
问卷调查能够覆盖大样本,揭示国家认同的普遍特征和个体差异;深度访谈则可以揭示被访者的内心体验和心理过程;案例研究则能够深入剖析特定情境下的国家认同现象。
在研究内容上,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认同的构成维度。
学者们普遍认为,国家认同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等。
二是国家认同的形成机制。
学生爱国教育与全球化背景下的认同
学生爱国教育与全球化背景下的认同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爱国教育与对国家的认同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全球化对学生的认同感带来的冲击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学生接触到更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物。
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广泛多样,国内外的文化价值观碰撞,对学生的认同感带来了挑战。
二、学生爱国教育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身份认同感爱国教育是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的身份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国家的历史、文化、优秀人物等,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从而增强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教育不仅仅是对国家的情感认同,更包括对国家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者,需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发展出力。
三、爱国教育与全球视野的融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爱国教育不应该与全球视野相对立,而是应该融合在一起。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文化传统,来拓宽自己的眼界,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
四、加强学生爱国教育的途径1. 教育体制改革学校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加入更多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为他们在全球化时代发展自己的观点提供支持。
2. 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学校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和发展状况。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全球视野,并更好地与爱国教育相结合。
五、学生个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自我认同学生作为个体,也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自我认同。
他们需要通过探索和思考,建立自己对于国家与世界的看法,并与他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成员进行交流和分享。
六、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国家认同的平衡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国家认同并不矛盾,而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民族认同感赵建华(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直接面对着由其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的挑战。
本文从中华民族感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全球化给我国公民中华民族感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增强我国公民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全球化、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感The simple analysis of the identity or Chinese Nation under the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Zhao jian-huaThe Center for Studies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of Zhengzhou University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Chinese Nation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all aspects on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The article contains the identity of Chinese nation with the concept, analysis on the impacts of globalization to the identity of Chinese Nation. There are also several methods that we can take to enhance our citizens ‘ identity of Chinese Nation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article,Key wordsGlobalization , National Identity, the identity of Chinese Nation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苏菲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国际社会政治局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冲击频繁发生。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1. 引言1.1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交流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繁荣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民族认同危机。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种民族主义、种族歧视等问题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民族认同的稳定和统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从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民族认同危机的表现以及三种治理路径进行探讨。
我们将分析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探讨其在文化、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影响。
我们将深入探讨民族认同危机的具体表现,从历史、政治和社会角度分析其根源。
接着,我们将提出三种治理路径:多元文化教育、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建立包容性社会,探讨不同治理路径的优劣势及实施策略。
我们将分析全球化时代下处理民族认同危机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民族认同治理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为处理全球化时代下的民族认同问题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全球化加快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速度,导致各国文化之间的融合和混杂。
随着信息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轻松地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产品和信息,这使得民族认同逐渐模糊,民族文化传统面临着被同化和消解的风险。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得人们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民族认同危机的出现,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淡薄。
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碰撞,导致民族认同危机的加剧。
一些国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开始强调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导致了对他者的排斥和歧视,加剧了民族间的对立和矛盾。
全球化对民族认同造成了复杂的影响,既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也加剧了民族认同的混淆和危机,因此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同时融入世界文化共同体,成为了当代社会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爱国主义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
爱国主义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国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发展爱国主义,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全球化给爱国主义带来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全球化促进了人员的跨国流动,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在不同国家之间工作、学习和生活。
这种跨国经历可能会使一些人对自己的国家身份产生模糊感,甚至对爱国主义产生质疑。
其次,全球化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各种外来文化大量涌入,对本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些人可能会盲目追求外来文化,而忽视了本国文化的价值,从而削弱了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全球化也加剧了国际竞争,一些国家可能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也给爱国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然而,全球化并不意味着爱国主义的终结,相反,它为爱国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全球化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国家的独特之处和优势所在。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全球化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资源,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积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发展爱国主义呢?首先,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途径。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承担起这一责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让人们从小就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培养对国家的深厚感情。
在教育内容上,不仅要讲述国家的辉煌成就,也要让人们了解国家曾经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而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要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深入人心。
其次,要弘扬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源泉。
我们要保护和传承好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绽放光彩。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全球化加速了信息、人员、资金和技术的流动,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全球化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对民族认同的冲击。
本文将浅析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
一、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冲击全球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更加多样化,这对传统的民族认同构成了挑战。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国家的人们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和思想,他们的认同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可能导致对传统民族认同的动摇和不确定感。
全球化也加剧了民族认同的对立和冲突。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许多民族认同在这种竞争中受到压抑和排斥。
全球化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边缘化,这导致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危机。
全球化也加剧了资源的争夺和利益的冲突,这使一些民族认同的对立更加尖锐和激烈。
二、治理路径面对民族认同危机,国际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寻求解决。
各国应加强内部的社会包容和文化多样性的认可。
国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文化和教育领域,应推广多元文化教育,加强对各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弱势民族的支持和援助。
全球化的发展使贫富差距加剧,弱势群体的认同危机更为严重。
国际社会应通过提供援助和投资,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以维护民族认同的稳定。
各国应加强文化交流和对话。
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国家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文化交流项目、组织多元文化活动等方式,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全球治理和合作。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民族认同危机。
国际社会应加强对全球治理机构的改革和完善,加强国际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国际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寻求解决。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是一个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全球化的推进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日益频繁,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民族认同危机。
民族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意识和归属感,当个体对自己的民族认同出现危机时,就会导致社会的撕裂和不稳定。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和治理路径三个方面对全球化时代下的民族认同危机进行浅析。
全球化时代为民族认同的危机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导致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碰撞。
传统的民族认同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往往会受到威胁,从而引发民族认同的危机。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加剧了民族认同危机。
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却无法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福祉。
这种经济不平衡容易导致少数民族对主流民族的不满和反抗,进而引发民族认同的危机。
在全球化时代,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或地区的少数民族抗议者往往对全球化经济的不公平分配感到不满,进而提出了更强烈的民族要求。
针对全球化时代下民族认同危机的治理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府应该加强对民族认同的教育和宣传,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政府和各利益相关方应该共同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均衡和公正,减少经济不平衡对民族认同的影响。
政府应该设计和实施相关政策,保护和促进各少数民族的权益,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国际社会也应该加强合作,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和民间的交流,寻求解决民族认同危机的路径。
全球化时代下的民族认同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治理民族认同危机时,需要政府和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从教育宣传、经济发展均衡、权益保护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寻找和实施合适的治理路径。
只有通过有效的治理措施,才能解决民族认同危机带来的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的民族认同问题也逐渐凸显,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危机。
本文将就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进行浅析。
全球化给传统的民族认同带来了挑战。
在过去的社会中,人们的民族认同往往是建立在国家疆域内的共同文化、历史和语言等因素基础上的。
全球化带来的移民、流动和跨国交流等现象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与原生国家的疆域和文化脱离,并且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群体。
这种跨境交流和文化融合使得一些人的民族认同变得模糊不清,难以确定自己属于哪个民族或文化群体。
这种不确定性会引发人们对自身身份的焦虑与迷茫,进而产生民族认同危机。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也对民族认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全球化促进了经济的国际化,人们的生产与消费不再受到疆域的限制,更加关注个体的经济利益而非民族的集体利益。
这种经济导向的占主导地位可能导致人们对本民族的认同降低,从而引发民族认同危机。
如何治理全球化时代下的民族认同危机?政府在治理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和促进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例如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手段,加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政府也应确保全球化过程中的公平和公正,有效管理国际移民和跨国交流,减少不确定性和焦虑感,以稳定人们的民族认同。
社会各界也应发挥积极作用。
文化组织和学术界应加强研究和推广本民族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对话,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人们的文化教育,培养人们的跨文化能力和宽容心态,避免排斥和歧视的现象,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全球治理机制也需要针对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则。
国际组织和国家间应加强合作,制定有关民族认同的共同原则和规范,以保护各个民族的权益和文化多样性。
大学生爱国教育与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
大学生爱国教育与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教育与身份认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日益紧密相连,国际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爱国教育和身份认同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教育全球化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跨国企业的兴起、多元文化的交流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更加关注国际事务。
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国际状况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爱国教育应以培养国际视野为基础,让大学生了解国家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开设国际事务课程、组织参观外交机构等方式,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国际社会的运作规则,增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
二、身份认同的多元性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面对着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在校园中,大学生代表了各个地域、不同背景的青年群体,他们的身份认同也随之多元化。
大学生的身份认同不再局限于国家身份,他们还可能认同地区、民族或个人的身份。
身份认同的多元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全球化的潮流,但也对爱国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培养国际视野与爱国意识的统一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如何在大学生的身份认同中培养其爱国意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指导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让他们在了解国际状况的同时,树立起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与自豪感。
其次,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国家发展的实践活动。
通过志愿者服务、科研创新、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国家的发展成果,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
最后,我们应该强调国际与国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大学生应该了解到,只有拥有强大的国家才能更好地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
通过培养国际视野,我们能够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结: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教育与身份认同的关系愈发紧密。
爱国教育应以培养国际视野为基础,让大学生了解国家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给世界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化过程中,民族认同危机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民族认同危机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认同的弱化或失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和社会稳定性降低的现象。
本文旨在浅析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
全球化的推进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跨国交流更加频繁。
这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更加容易。
全球化的推进也带来了文化冲击和价值观冲突,这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认同带来了冲击,导致了民族认同的危机。
全球化的推进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获得了经济发展的机会,但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深陷贫困和落后。
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容易引发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导致民族认同的危机。
加强文化教育和传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
政府可以通过推广民族文化艺术、教授民族历史和传统知识等方式,提高公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
加强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是导致民族认同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扶持力度,提高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增强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
加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更加频繁。
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帮助民众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文化同时尊重其他文化。
建立高效的民族关系管理机制。
政府应建立起民族关系管理机制,加强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的民族矛盾,加强民族团结和谐。
政府还应加强与各种民族组织和代表的对话和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我们应加强文化教育和传播,加强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加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建立高效的民族关系管理机制,从而有效治理民族认同危机,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认同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经济、社会的交流与融合,但也带来了民族认同危机。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解决民族认同问题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全球化导致了民族认同的模糊化和威胁感的加剧。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界限和差异日益模糊化,民族文化和特色面临着丧失的可能。
经济全球化使得市场竞争无国界,文化全球化使得传统文化正受到冲击,社会全球化使得社会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代际交融碰撞,不同民族的社会地位和机会也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全球化的变化使得民众对民族认同的传统价值感到威胁,产生了民族认同危机。
全球化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民族认同的多元化成为主导。
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人民更加容易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从而拥有了更加多元的文化认同。
这种多元化的文化认同给传统的民族认同带来了挑战,人们开始对民族认同的界定产生疑问。
多元化的文化认同使得传统的民族认同具有更加复杂的内涵,需要提供更加灵活的界定和认同方式。
为了解决民族认同危机,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路径。
政府应该加强对民族认同问题的重视与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加强对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的传承与弘扬,增强人民的民族认同感。
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和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确保不同民族的平等和和谐发展。
社会应该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多元化的民族认同。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交流,提供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社会媒体和互联网也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传播和交流信息,促进多元化的民族认同的形成。
个体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树立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个体应该主动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增加自己的文化认同的多样性,避免将自己的认同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
个体应该对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保持尊重和包容,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研究
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变得更加紧密。
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同时也对民族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一些思考。
首先,全球化加强了民族认同的意识。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民族认同,并更加关注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通过观察外部的文化和价值观,人们更能够了解和体验自己民族的独特之处,从而加深对自己民族认同的认识。
其次,全球化也带来了民族认同的复杂化。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人们开始形成“多元”、“开放”的民族认同。
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容易,人们对其他文化的接受程度也在提高。
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民族认同开始变得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民族身份。
例如,在中国,年轻一代开始更加关注全球化趋势,他们更愿意接受并融入其他文化,这对他们的民族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全球化也给民族认同带来了一些挑战。
全球化加速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对民族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人们往往要面对来自其他民族的文化冲击,有时候会感到自己的文化处于边缘化或被边缘化的状态。
这对原本扎根于自己土地的民族认同是一种挑战,因为他们需要在全球化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尽管全球化给民族认同带来了一些困扰,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其积极的影响。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球化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和保护自己的民族认同,同时也意识到与其他民族的合作和融合的重要性。
人们开始认识到,只有在全球共享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民族认同。
通过对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我们需要认识到,全球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它既带来了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保护好自己的民族认同,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会,推动自己的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发展。
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研究
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日益紧密,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趋势。
然而,全球化对于民族认同的影响却伴随着诸多争议。
有人认为全球化会削弱民族认同,导致民族文化的衰败,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全球化对民族认同并没有明显的消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弊。
一方面,全球化有可能削弱民族认同。
随着全球贸易和跨国公司的兴起,民族经济和产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许多传统行业不再具备竞争力,导致大量民族企业破产和失业增加。
这使得一些人感到自己的民族地位受到了侵蚀,对自己的民族认同感产生怀疑。
另外,全球化也带来了大量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涌入,这对传统民族文化构成了冲击。
年轻一代更容易接受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而逐渐忽视民族传统文化。
这种情况下,全球化使得民族认同变得模糊和淡化。
然而,全球化也可以促进民族认同的重塑。
全球化使得各国民众有机会了解和接触不同国家的文化,增加了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通过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感受自己所属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从而加深对民族认同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全球化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机会。
许多国家将自己的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并通过全球化手段推广和传播自己的文化,使得更多的人对该民族文化产生兴趣和关注。
此外,一些民族企业也通过参与全球化竞争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为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做出了贡献。
尽管全球化给民族认同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和挑战,但在总体上说,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是积极的。
全球化为不同民族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得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得到了更好的认知和尊重。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族认同不仅仅是狭隘的本土感,而是一种包容性的身份认同。
全球化的发展提醒着我们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要拥抱其他民族文化,实现文化的多元共享与进步。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民族认同的建设不应该是排他性的,而应该是开放性的。
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研究
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研究在当今时代,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地球的紧密连接,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然而,这种全球化的趋势对于个体的民族认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对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进行研究。
首先,全球化给予了人们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来自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
随着交通和通信的便捷,人们可以轻松地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交往。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民族认同的界限。
人们开始对不同文化的价值和观念产生兴趣,并从中吸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认同。
他们开始更加包容和尊重其他民族的差异,摒弃了过去对于自己民族的偏见和狭隘。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种“群体认同”的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兴起,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开始以同样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来定义自己的身份。
这种标准化的认同方式使得个体的民族认同逐渐淡化,变得趋同和平庸。
人们开始追求所谓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忽略了本民族的独特性和历史文化。
另一方面,全球化使得民族认同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
随着国家的边界和地域限制逐渐消失,人们不再仅仅以国家或地域来定义自己的身份,而是更加注重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
这种超越国界的认同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全球议题,例如环境保护、人权等,而不再局限于民族狭隘的立场。
全球化使得个体的民族认同变得更加宽广和包容,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全球问题,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然而,全球化也对个体的民族认同产生了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的竞争加剧和文化冲突的增多,人们对于自己民族的认同变得更加强烈和紧张。
他们开始极端地强调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种民族主义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使得民族认同变得更加封闭和排他性。
总的来说,全球化对于个体的民族认同产生了复杂而多样的影响。
它既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和交往,打破了民族认同的界限,又带来了群体认同的趋势,使得民族认同趋同和平庸。
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的价值及其启示
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的价值及其启示
曾诣
【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1)004
【摘要】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领域.面对这样一种倡导开放性的发展态势,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争论此起彼伏,其中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的认识,更是当下热议的话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认清爱国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存在价值,将对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总页数】4页(P137-140)
【作者】曾诣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4
【相关文献】
1.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J], 解梦丹;崔彩贤;
2.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价值 [J],
3.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研究 [J], 李文晓; 林美卿
4.民族主义的正确解码与时代诠释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创新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命题刍议 [J], 刘强;邓晓君
5.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对爱国主义情感的民族学解读[J], 阿迪力.买买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对爱国主义情感的民族学解读阿迪力•买买提2012-4-9 13:35:49 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哈尔滨)2011年5期内容摘要:在全球化过程中,现代民族国家尤其是后发展国家面临着“去中心化”的威胁,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
国家认同与国家安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公民而言是认同危机,对国家而言则是安全危机。
为了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后发展国家不得不同时完成构建民族国家和融入全球社会这两大任务。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变得困难重重。
领土分割在后现代的全球化时代已不再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民族存在于多层治理体系的世界之中,作为一个民族,我们是谁,我们代表着什么,这些问题都希望得到解答,这些问题也变得更加开放,而且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全球化;认同;爱国主义作者简介:阿迪力•买买提(1959-),男(维吾尔族),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11)05-0029-07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西方媒体出现“全球化”一词以来,它已成为一个时尚的字眼,专家学者们更是对其非常关注。
这大概是因为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性潮流,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任何国家、民族无法独立于这股强大的全球化浪潮之外,难怪人们对其格外关注和普遍重视。
何谓全球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尚无统一定论。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
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
从历史上看,它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大机器工业的出现而逐步形成。
由于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革命、冷战结束以及原计划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空前的全球化浪潮。
客观地说,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贸易的自由化、资本国际化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
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提供了一个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进入国际市场、发挥“后发优势”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融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国际合作中获得了短缺的资金和技术,从而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还实现了经济持续和高速的发展。
如果因此我们将经济全球化仅仅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的“福音”,那就大错特错了。
经济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和风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如此。
由于经济全球化从一开始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推动的,当代经济的全球化实质上是在当代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必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可以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寻求发展的机会,但也必然会因此而付出昂贵的代价。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少数发达国家制定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利与弊肯定是大不相同的。
正如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世界上不存在对任何人都有益的事物,经济的全球化并不能均衡地同时对每个人给予某种回报。
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进一步拉大的严峻现实。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除了面临较大的经济风险,还会面临较大的政治风险。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他们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技术、市场体制的同时,也强行输出西方的价值观,企图实现其政治霸权全球化。
美国前商务部部长杰弗里•加腾就明确指出,“美国扩大经济交往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商业利益,而且是为了在其他领域获取影响力,如人权和军事问题”,“今后10年,如果经济进步得以继续,这个世界将更加接近美国的价值体系”。
他们自认为是全球民主、自由的代言人,向全球、尤其是向所谓“集权统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传播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是其“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它们以维护人权为借口,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以武力相威胁,强行输出西方版本的意识形态。
全球化对传统民族国家的挑战,是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
它表现在: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地球村”的出现,使传统的民族国家的主权管辖的功能出现了某些式微。
在从前的国际关系体系中,追求本国最高的国家利益与领土安全,天经地义,以邻为壑的领土纠纷、边界战争因此不断。
但是,全球化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距离消失”、“疆域观的消退”。
民族国家、文化差别在信息与资本的全球流通下,在跨国集团的冲击下,愈来愈受到冲击。
国家政府的作用相对降低。
而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逐步提高,与民族国家形成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这需要相关国家领导人着眼于未来,用“地球村”、“睦邻友好、共存共荣”的立场处理国家之间的“邻里”纠纷、边疆问题、民族宗教问题。
第二,现实国家利益的因素日益国际化、多元化,即民族国家的主权管辖的范畴相对式微。
特别是在国家间的经贸摩擦、区域性环境保护与打击国际犯罪与国际恐怖主义、甚至国际卫生组织预防SARS、国际网络防范病毒的全球扩散等方面,单独的国家力量及其只在国家疆域内部发挥作用的权力范围,难以处理这些跨国性的复杂问题。
这都需要国家间的合作。
需要各国以及国际组织综合运用政治、经济甚至文化资源在超越国家与民族的更大范围里实现共同的利益。
全球化因此呼唤着民族国家拥有“全球观”、“国际观”,要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而在国际合作中,互相妥协是必要的。
这需要各成员国让渡部分主权给予国际组织,并透过国际组织达到国家间主权分享。
第三,与全球化相对应,国际关系中的民族问题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民族、宗教问题抬头,西方国家所谓“人道主义干涉”增多,更多弱小民族国家得以诞生。
而在冷战后诞生的20余个小国家绝大多数是苏联和前南斯拉夫境内的边疆少数民族,从前都属国内的民族范畴。
第四,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给世界各国、各民族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民族认同危机等问题。
如国家认同意识的下降、族群分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民族问题国际化等。
民族认同是社会成员对其所属民族或民族国家成员身份的认知以及由此引起的归属感、忠诚和奉献精神。
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民族主义联系密切。
民族意识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认同以及对其民族利益的认识、关怀与维护。
民族主义则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属、忠诚的意识和实践活动,体现为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强调民族意识、民族特征和民族利益。
民族主义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每一种民族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追求不同程度的民族认同[1],并以民族的身份,在政治上进行动员[2]。
民族认同、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是民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能够把人们凝聚起来。
但民族认同也会表现出消极影响,会导致民族之间的对抗与冲突。
二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身份是民族成员在社会中的位置,其核心内容包括特定的权利、义务、责任、忠诚对象、认同和行事规则,还包括该权利、责任和忠诚存在的合法化理由。
如果这些理由发生了变化,民族成员的忠诚和归属就会发生变化,一些权利、责任就会被排除在行为效法之外,人们就会开始尝试新的行动规则。
所有这些方面隐含在对民族身份的认识当中,被民族成员接受、承认、效法和(对其他民族的行为形成)期待。
它包含了下述几种含义:一是民族成员社会位置,它指一个民族成员在社会关系中的公共职位。
比如政治掮客,是在两个利益团体的中间位置;而地方精英,则处于基层社会拥有资源或权威控制的中心位置。
二是民族成员社会角色,它指民族成员在某一社会位置(对于整体而言)发挥的公共作用。
比如上述政治掮客角色,作用于不同利益(政治)群体的联系、沟通和斡旋;而地方精英角色,则发挥地方社会治理和整合作用。
三是权利,它指民族成员在某一位置上发挥某一作用所具有的法定或公共承认、授予的做事正当性。
这些正当性写成条文就是法律,口传言教就是传统。
权利的特点是公共性,如果违背(越权),必然受到某种处罚。
所谓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在感情、心理上趋同的过程,可以分为自我认同和集体(社会)认同。
个人可以有多重的集体归属和认同。
当集体认同主要建立在民族等基础上时,认同感会更为强烈和持久,而在以阶级和区域等为基础的认同,“只作为利益集团发挥作用并且因此在达到它们目的之后非常易于消融”[3]。
民族主义虽然有不同的表现,但“每一种民族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追求不同程度的民族认同”,并以民族的身份,在政治上进行动员。
民族认同、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是民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能够把人们凝聚起来。
民族认同体现为民族以及民族国家中人们之间的一种“抽象的团结”[4]。
但民族认同也会表现出消极影响,会导致民族之间的对抗与冲突。
民族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民族认同发展的层次性。
就我国民族认同而言,可以从3个层面理解:一是各民族的内部民族认同(或族群认同);二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整体认同,即国家认同或国民认同,是指公民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国家主权等方面的认同,其中也包括对政党、发展道路和现行政策等方面的政治认同;三是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跨国的中外籍人士(包括海外华侨)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
这三个层次的认同在多数情况下互相重叠,都可以用“民族认同”来表示,但有时可能互相抵触,就需要加以区分。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可能会出现矛盾,但二者是可以并存的。
费孝通先生指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高层次的中华民族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各民族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
高层次的民族实质上是一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5]。
民族认同的层次及其变化与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民族关系状况。
促进少数民族成员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并维持国家认同,是现代多民族国家寻求统一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三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各种帮扶和优惠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注意挖掘各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的自我认同。
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华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联系更为加强,共同点不断扩大。
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得以巩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和利益结构的变动,各民族间由于资源利用、利益关系调整、人口迁移、风俗习惯差异等原因而发生的民族矛盾和纠纷,也对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和国家认同带来消极影响。
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落后的西部地区,西部民族地区与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差距的拉大,使西部少数民族群众产生“相对剥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