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遥感技术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

合集下载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获取地表信息的手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它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好等优点,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丰富、准确、及时的信息。

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期调研阶段,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

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城市、农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状况。

与传统的实地调查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遥感技术还能够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

通过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对比,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利用的新增、减少和变更情况,为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土地资源评价。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获取土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属性信息,以及土地的交通、区位、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属性信息。

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土地的适宜性、生产力、生态价值等进行综合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分区和功能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案制定过程中,遥感技术也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

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构建土地利用规划模型,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测。

例如,可以模拟城市扩张、农田保护、生态廊道建设等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评估其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优的规划方案。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监测和评估。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定期获取遥感影像,对比规划目标和实际实施情况,及时发现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如何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景观分析

如何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景观分析

如何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景观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与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景观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工作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景观分析,并阐述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感测手段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

通过遥感数据,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土地覆盖等。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景观分析时,可以通过获取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对景观进行解译和比较。

例如,可以分析森林覆盖率的变化趋势,评估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其次,测绘技术是通过地面勘测和测量,获取地理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地图、三维模型等形式的技术。

测绘技术可以准确获取地面地貌、地理信息等数据,为景观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例如,可以通过测绘技术获取地面高程数据,进而进行地形分析,评估地形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遥感与测绘技术的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地理信息,进而进行更精细的景观分析。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获取城市的地貌、建筑、道路等信息,并进行空间分析,帮助规划者合理布局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

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监测森林覆盖率的变化趋势,评估植被破坏的程度,制定保护方案。

另外,遥感与测绘技术在资源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土地利用方面,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状况的数据,结合测绘技术获取土地面积、坡度等信息,进行土地适宜性分析,帮助决策者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域面积、水体质量等信息,结合测绘技术获取水体流动速度、水质变化等数据,进行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综上所述,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景观分析在不同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不断的研究探索,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还将更加广阔。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提高对遥感与测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土地,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对地观测手段,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丰富、准确且及时的数据支持,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各个环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它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等优势。

通过遥感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可以获取不同波段、不同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这些数据涵盖了地物的光谱、纹理、形状等特征,为土地利用的分类、监测和分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具体应用(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遥感影像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和面积等信息。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大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的分布情况。

相比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实时监测。

定期获取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如城市扩张、耕地减少、森林砍伐等。

这有助于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信息,为规划调整提供依据。

(三)生态环境评估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监测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湿地退化等。

通过分析这些生态环境指标的变化,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策略,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土地适宜性评价利用遥感数据获取的地形、土壤、植被等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析功能,可以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确定不同类型土地适宜的用途,如适宜耕种的区域、适宜建设的区域等,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一、引言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分析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准确评估土地资源的状况和利用现状对于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手段,通过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球观测信息,对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介绍。

二、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 地表覆盖分类地表覆盖分类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可以准确识别城市中的各类地表覆盖类型,如建筑物、水体、绿地等。

这些信息可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内部的空间格局和土地利用状况,从而制定合理和可持续的城市规划方案。

2. 土地利用与变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提供连续的、多期的土地利用图像,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图像,可以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

例如,可以通过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模式,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和规模,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城市热环境分析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表面温度分布的空间信息,通过对城市热环境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和空间格局,为城市规划者提供调控城市热环境的参考依据。

三、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1.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是土地利用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

借助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图像,将不同类型的土地区分出来,如农田、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等。

这些信息为土地管理者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他们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多期的土地利用图像,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图像数据,可以准确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例如,可以对城市扩展、耕地面积减少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3. 土地利用效率评估土地利用效率评估是土地利用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大量准确、全面的土地信息,而遥感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源,具有覆盖范围广、获取速度快、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遥感影像的特点和优势遥感影像能够从宏观角度反映土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分布,其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面积同步观测遥感影像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面积的土地进行观测,避免了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的局限性,能够快速获取区域内土地利用的总体状况。

2、时效性强通过定期获取遥感影像,可以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为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更新提供最新的信息。

3、信息丰富遥感影像包含了丰富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能够反映土地的类型、植被覆盖、土壤质地等多种特征,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数据。

4、成本低、效率高相比传统的实地调查方法,遥感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土地调查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工作,通过对现状的准确把握,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土地利用类型的识别利用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可以对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识别和分类。

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如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方法,可以将遥感影像中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出来,并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利用边界的确定遥感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土地利用的边界,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可以精确地确定土地利用的范围和面积。

这为土地利用规划中合理划定各类用地的规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3、土地利用现状的动态监测定期获取的遥感影像可以对比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减少等问题,为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卫星遥感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人类观测地球和环境的常用工具之一,在城乡规划中,卫星遥感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就从城乡规划的角度探讨卫星遥感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包括卫星遥感技术在规划设计、监测和管理上的具体应用。

一、规划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阶段,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丰富而准确的数据,以辅助规划设计人员进行区域内的详细规划和设计。

首先,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检测区域内的地形条件、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状况,从而为规划设计人员提供清晰的环境背景。

其次,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城乡交通、水资源、自然资源等基础设施和资源数据,进而定位规划设计中的重点考虑因素,从而优化规划方案。

最后,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城市发展态势,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为城乡规划的设计提供前瞻思路,从而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目标。

二、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在城乡规划监测方面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尤其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城市空间的变化十分快速,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能够提供实时的数据,帮助城市规划设计实现精细化管理。

首先,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城市的人口数量、分布、活动等信息,从而有效预测未来城市增长的趋势和规模,并增强应对城市发展的能力。

其次,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方面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如检测特定区域内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地利用等情况,有助于了解城市环境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这些监测数据也可以被用来制定城市交通运输和城市生态方案,实现科学、精细化管理。

三、管理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它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采集的影像数据可以为城市的空间规划、土地利用、道路交通规划等提供决策支持信息。

其次,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城乡规划管理还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比如,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城市照明系统实现了“智能”管理,不仅实现了智能控制,还能够自动检测路灯故障并及时提醒相应管理人员进行修理。

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城市绿地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支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地表信息的手段,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

其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等优势,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表信息。

二、城市绿地规划中遥感数据的获取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常用的遥感数据包括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

卫星影像具有覆盖范围广、重访周期短的特点,能够提供宏观的城市绿地分布信息。

例如,Landsat 系列卫星、Sentinel 系列卫星等,其空间分辨率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可以用于监测城市绿地的总体变化趋势。

航空影像则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通常可以达到厘米级,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城市绿地中的树木、草地等细节信息,适用于小范围、高精度的城市绿地调查。

此外,还可以利用无人机遥感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无人机可以在低空灵活飞行,不受云层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快速获取特定区域的高精度影像,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信息。

三、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信息提取中的应用(一)绿地类型识别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

例如,公园绿地通常具有较大的面积、规则的形状和丰富的植被覆盖;防护绿地多呈带状分布,植被较为单一;附属绿地则与各类建设用地紧密结合。

(二)绿地面积测算利用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和图像解译,可以精确测算城市绿地的面积。

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能够实现对城市绿地面积的快速统计和分析,为城市绿地规划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遥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当今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在景观生态学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探讨其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对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信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将对遥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领域中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1. 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在开始讨论遥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

遥感是指利用航空器、卫星等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技术,通过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如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等。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多时相、多尺度的地表信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优势,因此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2. 遥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2.1 植被覆盖变化的监测植被覆盖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遥感技术可以对植被覆盖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利用遥感数据可以对植被覆盖的面积、密度、分布进行监测,分析植被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并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信息。

2.2 地表水体的监测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遥感技术可以对地表水体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遥感数据可以获取水体的分布、形态、水质等信息,了解水体的演变过程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3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分析土地利用与覆盖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有重要影响,而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利用与覆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

通过遥感数据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趋势等信息,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遥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遥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手段,更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全面、动态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发展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发展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地貌、建筑物分布和绿地覆盖情况等,遥感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中。

一、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等航空器对地面进行高空影像拍摄和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等技术,获取并处理城市地理信息的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的优点在于其相对低成本,高效率以及能够获取大面积覆盖的数据。

在城市规划中,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城市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实时掌握城市发展的情况,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包括新建筑物的增加,空地的减少和土地的转换等。

这对城市规划者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城市地貌分析城市地貌对于城市规划十分重要。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地貌测绘数据,绘制出城市的高程地图以及三维城市模型,精准的绘制它们对城市规划者更好的了解城市的地貌;同时还可以分析出城市地形对各种建筑和交通工具安全及城市排水系统的影响。

3.建筑物分布分析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及其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小区的格局分布等。

在城市规划中,了解城市建筑的分布状况有助于更好地规划城市空间结构,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由城市景观的优化和提高生活品质等等。

4.绿地覆盖监测城市空气质量及宜居度与城市的绿地覆盖程度关系十分密切。

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城市绿地的分布情况和数据,进而评估城市的绿地覆盖程度。

这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把握城市生态建设方向,优化城市美化工程而从而实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空间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

二、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发展趋势尽管遥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领域,但是它的应用仍然有待进一步发展。

1.数据精度得到提高城市空间与城市建筑的精度需要分别满足的需求痛点,加强相应的技术手段可以提升遥感技术的数据精度。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现状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现状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现状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进行的规范化、统一化、有计划和长远性的管理。

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以便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居住环境。

遥感技术在这一领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图像,以便使设计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结构和人口分布情况,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更好的规划和决策。

一、遥感技术简介遥感技术是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来获取大范围地区的数据,并将数据转换成图像的过程。

这些传感器包括红外线摄像机、雷达、卫星等设备。

传感器探测周围物质时发射的能量,周围物质会反射或辐射出不同的信号。

接受器对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成人类可看到的图像。

二、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 地图制作在城市规划中,地图是一项关键工作,它展示了城市内部所有街道、区域、绿化带和其他重要设施的具体位置。

遥感技术的图像可以作为地图的主要来源,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大规模的地理空间数据。

2. 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电缆、管道、水库等等,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规模、多类别的基础设施信息,以便规划者准确了解城市的基础设施情况。

进一步,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基础设施的评估和更新。

3. 土地利用状况评估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评估可以提供城市的概况,如建筑用途、开发活动、绿化区域等特征。

使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评估数据,包括土地面积、更新时间和被覆盖的类型。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规划师更好地了解城市土地利用情况,以便在未来的规划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4. 人口分布测量人口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了准确的人口数据,城市规划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共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的需求。

遥感技术提供了测量城市人口密度和分布的方法,它可以准确的将城市人口数量和分布图像化,以便规划师更好地制定人口密度的规划。

三、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挑战1. 数据量庞大遥感技术提供的数据量十分巨大,大规模数据的处理也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以及技术人员。

3s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3s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3s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3S技术是指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综合应用。

在风景园林领域,3S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发展迅速。

目前,3S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获取空间数据,快速获取地形、土壤、水体等信息,并进行数字化建模和分析,从而辅助设计师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规划。

2. 绿化监测与管理:借助3S技术,可以对植被覆盖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包括植被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掌握绿化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进行科学的绿化管理。

3. 景观生态评价:通过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获取大量的环境数据,对风景园林景观进行生态评价,包括景观景色、生态状况等,帮助评估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

4. 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利用3S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风景园林中的灾害情况,如火灾、洪水等,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未来,3S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不断完善,人们对风景园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点:1. 数据高精度化: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数据的精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更精确地获取和分析风景园林的相关信息。

2. 集成应用:将不同的传感器和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应用平台,实现对风景园林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3. 智能化管理: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风景园林的智能化管理,包括景观设计、绿化监测和维护等方面。

4. 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为风景园林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3S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风景园林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化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化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化监测中的应用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城市绿化成为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而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为城市绿化监测提供了高效、精确且全面的解决方案。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通过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信息。

它就像是一双“高空慧眼”,能够从遥远的地方洞察地面上的情况。

在城市绿化监测中,遥感技术发挥着多方面的关键作用。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大面积地获取城市绿化的信息。

以往,要了解一个城市的绿化状况,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实地调查,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做到全面覆盖。

而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整个城市进行扫描,无论是大型公园、街边绿地,还是小区内的绿化植被,都能一览无余。

这种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为及时掌握城市绿化的整体情况提供了可能。

其次,遥感技术能够精确测量绿化植被的覆盖度。

覆盖度是衡量城市绿化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准确计算出植被覆盖的面积比例,从而了解城市中哪些区域绿化较好,哪些区域还需要加强。

而且,这种测量不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限制,即使是复杂的城市环境也能应对自如。

再者,遥感技术有助于监测绿化植被的生长状况。

它可以通过对植被光谱特征的分析,判断植被的健康程度、生长速度等。

例如,如果遥感图像显示某一区域的植被颜色偏黄或偏暗,就可能意味着该区域的植被存在病虫害或者缺水等问题。

这使得相关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养护和管理,保障绿化植被的健康生长。

此外,遥感技术还能用于评估城市绿化对环境的影响。

比如,通过分析绿化区域与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量化城市绿化在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这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绿化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遥感技术主要依靠多种类型的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是常见的一种,它可以获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信息,用于识别植被的类型和分布。

还有微波传感器,它能够穿透云层和烟雾,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也能正常工作,保证了数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景观格局分析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景观格局分析

展, 遥感已经能够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供分辨率 越来越高的数字影像数据。遥感资料在景观生态 学中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三类[4]: a.植被和土地利用 分类; b.生态系统和景观特征的定量化; c.景观动态
邻像元组成的对象为处理单元, 可以实现较高层 次的遥感图像分类和目标地物提取[11]。同时利用对 象的空间特征和光谱特征进行分类, 可以有效地 克服基于像元层次分类的不足[12]。
合与专项应用研究中, 较多的是以航空遥感为主。 起来, 可以确定控制格局的主导因子和主导机制。 2005, 22( 5) : 8- 10.
如上海市提出每隔 3~5 年组织一次航空遥感综
目前景观格局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14]: 一 [5]王茜, 任宪友, 肖飞, 李涛.RS 与 GIS 支持的洪湖
法。城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分、漏分情况, 导致分类精度不能满足要求。
市景观格局遥感分析与评价以及相关领域的研
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发展[1]。20 世
随着各种新理论新方法的相继涌现, 对传统 究, 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总体看来
纪 80 年代初期以来, 遥感( RS) 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分类算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近年来, 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仍然有一些关键性的理
时相性、多波段性和空间分析能力等特点, 可以及 法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改进方法的同时, 充分利用 的分类精度很难满足实际要求。所以目前的城市
时准确地对城市景观生态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相 遥感数据的空间和纹理信息也会提高图像分类精 景观遥感分类当中, 仍然以目视解译或者计算机
对于传统的地面观测, 有速度快、收效大、效率高 度, 因此基于多特征进行分类也是目前遥感分类 辅助的目视解译为主要的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对地观测手段,凭借其大面积、实时、动态、多波段等优势,在城市环境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遥感技术的原理与特点遥感技术是通过遥感器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等,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其主要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与接收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等部分组成。

遥感技术具有诸多显著特点。

首先是大面积同步观测,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的地面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是时效性强,可以快速获取最新的地表数据,为城市环境规划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

再者是数据的综合性和多源性,能够同时获取多个波段的信息,反映出地物的不同特征。

此外,遥感技术还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为城市环境规划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

二、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具体应用(一)城市土地利用与覆盖监测城市土地利用与覆盖的变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反映。

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地识别和监测城市中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如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域等,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通过对历史和现状土地利用数据的对比分析,为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开发。

(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等信息,可以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

例如,植被指数能够反映城市植被的覆盖度和生长状况,从而评估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

地表温度则可以反映城市的热岛效应,为缓解热岛效应、优化城市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三)城市大气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分布和扩散情况。

通过对气溶胶光学厚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的监测,了解城市大气污染的状况和来源,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支持。

同时,还可以对城市通风廊道进行规划,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与规划分析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与规划分析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与规划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城市绿地的保护和规划对于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变得越发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数据获取和分析工具,在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与规划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基于遥感技术,对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与规划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分析中的应用1. 数据获取: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卫星或航空器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包括红外、高光谱和多光谱图像等。

通过解译这些图像,可以获取城市绿地的分布、类型、面积等信息。

2. 数据分析: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对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分类和分割,得到不同类型的绿地分布图,如公园、绿化带、居民小区的绿地等。

同时,还可以分析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如面积、形状、分布密度等,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3. 指标评价: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计算城市绿地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指标,如绿地面积比例、覆盖率、平均面积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城市绿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二、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分析中的应用1. 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可以辅助实地调查,通过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准确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绿地的分布情况。

同时,结合GIS技术,还可以将遥感数据与其他地理数据集进行叠加分析,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空间参考。

2. 空间布局:通过遥感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城市内现有绿地分布的不均衡性,并据此进行城市绿地规划的优化布局。

例如,可以酌情增加绿地密集度较低的地区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3. 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城市绿地的变化情况,对绿地的生长、退化和更新进行精确跟踪。

在城市绿地规划中,通过遥感监测,可以合理调整绿地的保护和管理策略,最大限度地维护城市绿地的功能和生态效益。

三、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与规划分析中的意义1.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地在调节城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进行土地利用、交通道路、公共设施、建筑布局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改善城市的居住、工作、环境等方面条件的一种综合性工作。

二、卫星遥感技术简介卫星遥感技术是利用地球卫星或机载平台搭载的遥感器对地面反射、发射和辐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解译的技术。

遥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大范围、快速且不间断地获取地面信息。

卫星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环境保护、气象预报等领域。

三、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实时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情况,并监测土地利用变化。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图像,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制作多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图,为城市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2. 建筑高度调查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精确、快速地获取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信息,辅助城市规划师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考虑建筑物高度因素。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建筑高度信息可以直接作为城市3D模型的输入数据。

3. 绿地覆盖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城市内各类绿地的覆盖情况,包括森林、公园、绿化带等。

利用多源卫星图像,结合遥感分类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绿地覆盖的自动提取和分析。

这为城市规划师在城市绿化设计中提供了科学依据。

4. 交通道路规划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实时了解道路交通运行状况。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交通拥堵点的时空分布情况,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卫星遥感技术也可以获取城市道路网络的布局和发展方向,辅助城市规划师设计合理的道路网络。

5. 市场调研分析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商业地产、房地产、银行等领域的市场调研分析。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商业区、写字楼、住宅区的分布情况,通过对这些分布情况的分析,可以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并为客户提供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四、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优势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 获取精确的地理信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高效地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包括土地利用、建筑物高度、道路交通等信息。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绿地监测的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价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绿地监测的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价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绿地监测的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价城市绿地监测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绿地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还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某城市为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效果评价,探讨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监测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遥感技术是通过感知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获取地物信息的一种方法。

利用各种遥感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等,可以获取地面影像和其他数据,进而进行绿地监测工作。

在某城市的绿地监测中,我们首先需要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

通过对卫星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等步骤,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影像数据。

然后,我们利用遥感图像分类技术对影像进行解译,将影像中的绿地和非绿地区域进行分割和提取。

在本案例中,我们选取了两个时间点的卫星影像,分别是2010年和2020年的影像。

通过对这两个时间点的影像进行解译和比对,我们可以得出城市绿地的变化情况。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获得绿地的面积、分布和变化趋势等信息。

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从2010年到2020年,某城市的绿地面积有所减少。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绿地的减少。

然而,我们也发现,在一些城市更新和绿化项目的推动下,部分绿地面积有所增加。

除了绿地面积的变化,我们还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评估绿地的质量和生态效益。

通过影像解译,我们可以分析绿地的植被覆盖度、生长状况和空间分布等指标。

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地理信息数据,如土地利用图、地形高程数据等,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评价。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对城市绿地监测的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与其他数据和实地调查结果的比对,可以验证遥感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与之前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估城市绿地的变化和发展。

总的来说,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监测中具有较高的效果和可行性。

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园林绿地面积监测与评估

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园林绿地面积监测与评估

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园林绿地面积监测与评估园林绿地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起到了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地面积的减少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园林绿地面积监测与评估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感知地面物体与环境的能量辐射,获取目标信息的技术。

它可以利用卫星、航空器或无人机等载体,通过对地球表面的照片、图像进行拍摄和处理,得到地表特征的信息。

对于园林绿地的监测与评估,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持,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园林绿地的面积、变化趋势和质量情况。

首先,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园林绿地面积的快速获取。

传统的调查监测方法需要人工介入,费时费力,并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不准确。

而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自动识别出园林绿地的边界,得到精确的面积数据。

同时,遥感技术的全球性和时空性优势,可以实现对大面积范围内园林绿地的快速监测和评估,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园林绿地变化的监测和评估。

园林绿地的更新和改造无疑会对其面积和类型产生影响,而传统的监测方法难以实时获取数据,并且无法形成连续的时间序列。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历史遥感影像与现有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快速获取园林绿地的变化情况。

这不仅可以有效监测园林绿地的变化趋势,而且可以评估城市绿化工程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实现园林绿地质量的评估。

园林绿地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健康。

传统的质量评估方法多依赖于人工调查和主观评价,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较大的问题。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绿地图像进行纹理、色彩和植被指数等方面的分析,获得园林绿地的质量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对比和分析,可以更客观地评估园林绿地的质量,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最后,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园林绿地面积监测与评估还可以为城市绿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浅析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资料 , 高专题 研究 的说 服力 提
福州气候 专题 研究采用 了地 理信息遥 感技 术 , 从遥感 图上 明显 可 以 看 出 五 一 广 场及 乌 山周 边 一 带 温 度 低 于其 他 地 区 , 从 而 有 力地 说 明 了 大 面积 的城 市绿 化 、 面 空 间 对 缓 解 高 温 天 气 水 所起 的作用 。又如在进行福州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时 , 通过遥感 图 可初 步 判 断 出城 市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及 问题 , 闽 江 、 龙 江 沿 如 乌 线湿地保护情况 、 城市水体 水质情 况、 大气污染源 情况 等。同 时 , 感 技 术 还 有 助 于 城 市 某 些 专项 指标 的计 算 。在 争 创 园 林 遥 城市 时 , 市 也 利 用 遥 感 图像 校 核 绿 地 率 指 标 ; 开 展 鼓 楼 区 我 在 用 地 调 查 研 究 时 , 用 遥 感 技 术 可 以 方便 地统 计 区 内存 量 用 地 采 指标 _ 。当然 , 1 ] 遥感技术 在交通 流量分析 、 市土地利 用等 方 城 面 也 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
遥感技术 即不直接接触有关 目标物或现象而能 收集信息 , 并能对其进行分析 , 解译 和分类 等的一种 技术 。它 以直 观反映 地物 、 地貌 的特征 , 逐渐得 到城市规 划领域 的青睐 。 自从 遥感 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管理后 , 逐渐体现 出其重要价值及广 阔的
前景 。


遥 感技 术可 以为 城 市各 类 专题 研 究提 供 基 础
A b ta t Re t e sn e h oo y i r a ln ig a d ma a e n , h v rd al elce h i m p ra tv le n sr c : mo e sn ig tc n lg n u b n pa nn n n g me t a e g a u l rfe td t er i o tn au s a d y

遥感信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展望

遥感信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展望
遥感信 息在城市规划 中的应用与展望
王迟 皇 吉
(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 学学 院 湖北武汉
4 3 0 0 7 9 ) Fra bibliotek工矿企业 的类型 、 生产规模 以及 占地范 围等 , 直接影响着周 边环境 , 比如化工厂附近的空气普遍含有有毒物质。因此 , 在规划
城市 道路 、 居 民区时 , 一定要 对城市 的工矿企业 分布做 出详 细调
2 . 2交通管理
管理 。美 国遥感信 息技术 已经可 以精确到米以下的分辨率 , 能够 利用遥感信 息技术 的高 清图像采集 系统对地面 交通进行连 清晰的探测到地面上 的各种 物体 ,再通过高速的信息传 输系统 , 续 的 航 拍 采 集 ,可 以 清 晰 地 观 察 到 城 市 车辆 和行 人 的 交 通 情况 , 基本上可以到对地 面物体 的实时监控 , 就像我们现在 的摄像头监 准确把握交通拥 堵的时间和地段 , 给城市交通指挥部 门提供可靠 控系统 , 可是动态监测发生的事情 。
的交通信息 , 以便加强交通引导 , 维持交通秩序的顺畅。
2 . 3交通 状 况 调 查
遥感信息是一项尖端 的探测技术 , 已经成 为现代城市规划 的 重要探测工具 , 它快速 、 高效 、 费用低 、 准确性高 , 应该 大力推广应
遥感信 可以采集清晰的道路交通影 像, 根据影像的分析 , 可 用。另外 , 我们也要认识到遥感信 息作为一项尖端探测技术 , 其发 以迅速掌握城市交通网络结构、交通道路质量以及停车场的数量和规 展有很多难关 , 我们要积极 的去研 究和探索 , 才能利 用遥感信息 模。 通过遥感信息技术的实时传输可以对各个路段上的车辆密度、 人流 为城 市 的 规划 提 供 更 好 的 服务 。 密度、 车辆流量、 行^ 流量以及车辆行驶速度等做出实时的 见 测。 参 考 文 献 2 . 4人 口分 布 状 况 调 查 [ 1 1 李永鑫, 赵建楠, 徐新等. 遥感信息在城 市规划与管理 中的应用 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近年来,遥感技术不断飞跃发展,涉及领域早已从地质勘测,地形观察等方面往城市改造,农业规划等各个行业发展,对于遥感技术的优越性,我仅从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加以探讨。

1景观与空间信息景观一般被认为是风景或者地理学概念。

地理学中认为景观是区域内物质和非物质的现象综合。

20世纪初期奥托·施吕特尔(O.Schluter1872-1952)在德国提出景观是地球表面区域内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总体。

索尔(C.O.Sauer)把地理景观看作综合景象,与文化区域构成地理单位,包括物质形式和文化形式间的独特联系。

20世纪在地理学的基础上演化出的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看作为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和空间单元,认为景观具有结构、功能、动态三大特征。

以上是将景观作为客观物质或者非物质现象的概念。

二战后随着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刺激理论、控制理论、交互作用理论、场所论相互补充并且不断完善,人们认识到景观不仅仅是客体现象,还是人类主体的空间认知过程。

也就是说,景观这一概念的成立包含了作为客体的景观对象和作为识别景观对象的主体—人。

从知觉心理学角度,柳赖澈夫提出景观是通过知觉过程对空间信息进行捕捉进行的认知。

景观规划设计是为达到某种目标,基于人与环境空间的关系对物质空间进行的统筹安排。

作为物质空间形态的控制与塑造手段,是我国规划设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目的之一。

景观规划设计包括景观分析、景观规划、景观设计和景观管理4个过程,其本质是对空间的认知与重构,任何一个过程都离不开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处理。

空间信息科学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处理空间信息的学科,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对景观规划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2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一.数字地球与数字城市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是近年来空间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概念。

其定义为通过信息网络,人们能够任意造访地球上的某一地区,链接、调用大量的地理信息,使整个地球处于信息网之中。

将地球上的信息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网络化,成为人们可以共享的数据库。

数字地球的概念最先由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演讲时提出,其实质是以地球为对象,以地理坐标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海量和多种数据的融合,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特征的虚拟地球,是由计算机、数据库和通讯应用网络进行管理的应用系统(江绵康,2003)。

数字地球包括数据获取与更新体系、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数据与信息传播体系、数据库体、网络体系、专用软件体系等。

“数字地球”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具体的数字化战略。

其中,“数字城市”战略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

所谓数字城市,是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将城市的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利用。

数字城市再现物质城市,是物质城市在数字化网络空间的再现和反映。

数字城市具有全面模拟和仿真物质城市、以及网络化、智能化、互动等超越物质城市的特征。

一个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历史必然(郝力)。

二. 3S系统集成技术CAD技术可以提供便捷和精确的概念表述方法,但是该技术无法为景观规划师提供从空间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到管理、储存、更新,以及景观成像上连贯的并且有相互兼容的一系列功能。

近年来,以3S技术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来单纯依靠CAD系统进行电脑制图的传统设计方法,其所提供的强大的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和模拟成像能力为数字地球的实现提供了现实途径,深刻影响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手段。

3S是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统称。

GPS是Global Positionning System 的缩写,即全球定位系统。

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是由美国政府所主导运用的卫星测位系统。

该系统由距离地面20,200公里的24颗卫星组成测地网络,对地表面任何一点、线、多边形都可以进行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定性和定时。

定位是通过三维坐标系统进行的。

在定位的同时,通过地面的GPS信号接收器,记载物体的基本属性和测量时间,进行定性和定时,并且将其和位置信息转换成数字式信息进行存储和输出。

GPS产品的低成本化使其用途愈来愈广泛,在地质、地理、生物等自然科学和城市规划与建设、军事、灾害监视、农业甚至考古学方面应用前景广阔,正逐步发展成为对景观物质客体对象的位置、形状和基本属性的主要测量与记录手段之一。

遥感技术利用物体具有的发射、反射与吸收电磁波的特性探测物体的质地和空间形状。

早期的遥感探测主要是通过航空摄影来探测物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随着人造卫星技术的迅速发展,用于遥感探测的电磁波波段范围不断扩大,即从原来较单调的宽波段向微波、多波段扩展。

遥感技术已经具备全天候对地实时高精度监测的功能。

与GPS相互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地表景观的状态,并且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源。

GIS作为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保存、管理从GPS、RS以及其它渠道获得的景观物质客体的空间与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通过叠加、邻近、网络分析认识和评价客体景观状态和景观作用过程的规律,预测景观发展变化和影响,数字模拟和展示虚拟景观。

三.我国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战略继美国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后,我国启动了“数字中国”的发展战略。

“数字中国”是我国地理空间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框架基础上,以信息高速公路(CNII)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II)为主体,全面反映我国自然、社会、历史状况的信息系统体系。

“数字中国”是我国中长期空间信息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数字中国”的基础,也是现阶段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内容。

当前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多维动态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建设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包括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交通、水系、行政境界、公共地籍等空间基础数据等。

迄今为止生产和应用的空间数据基本是2维(包括2.5维)的,这类数据难以真正表达实体空间状态和时序变化关系。

多维动态的空间数据建设是未来数据整治的主体。

第二,整合时空参考框架体系景观要素与现象的分布和位置与平面基准、高程基准和重力基准相关。

由于基准点和控制网的变化,我国历史上不同地区使用了多种地理坐标和高程系统(如平面54坐标系、80坐标系,黄海56高程系和85高程系等)。

多种坐标系的共存不利于数据的交换和广泛应用。

因此,应着手建立统一的空间参考框架体系和便利的坐标转换平台第三,建立空间数据分发的体系当前我国普通用户获取空间数据的能力普遍不足。

应当大力加强数据分发的机构体系,提高数据运营商的服务水平。

数据分发必须建立在高性能的能够进行大容量数据交换传输的网络系统基础上,同时满足4个功能:引导功能(利用元数据指引用户寻找需要的数据);浏览功能(满足普通用户对地理信息进行网络浏览的基本需要);下载功能(在一定权限下下载,同时提供技术支持);互动功能(用户与数据服务商的相互交流平台)。

第四,空间数据交换标准以及空间数据交换网站。

空间数据不仅需要全社会共享,由于关系到国土安全的问题,需要制定切实可行兼顾保密的数据交换标准。

在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建立数据交易合同制度、用户反馈机制、应用追踪机制以及数据交换的协议和安全标准等。

四.空间信息技术在景观研究和设计上的应用空间信息技术大量应用于我国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政务服务,西方称为“电子政府”。

我国各级政府机构部门大多建立起了网上政务处理和信息发布平台,融合3S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能够不仅提高规划管理和建设管理的行政运做效率和水平,还节约了资源成本。

1995年我国成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开始建设国家地图数据库、遥感影像库、大地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测绘资料档案馆,目前已经完成1:100万和1:25万地图数据库(包括地名、地形、高程3类数据)建设,正在进行基于遥感影像的国家级1:5万和省级1:1万空间数据库建设。

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为景观分析和规划、城市规划提供更加精确和方便的数据资料。

GIS的土地评价、可达性分析、模拟演示以及数据库管理等功能,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公园绿地分析和规划的基础性手段。

王建国等基于GIS平台对南京城市景观进行了分析。

Fujita H从历史遗迹公园数据管理和规划方面探讨了GIS系统搭建的方法目的、分析操作过程和效果。

空间信息技术大量应用在绿地的监测与分析上。

绿地规划过程中采用RS和GIS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监测的精确性、准确性和过程效率。

Suzuki M较为系统地探讨了绿地规划过程中应用遥感(RS)、全球定位(GPS)、GIS复合技术的概念和方法,包括公园规划管理和景观模拟,运用GPS对植被、道路、建筑物进行定位和属性信息输入,在GIS平台上与遥感图像进行叠加分析,进行生物空间的分布、变化分析,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对城市化过程中的绿地变化特征进行把握。

电脑成像技术(Computer Graphics)的发展能够对植物、地形、建筑物等景观要素进行精确模拟,有助于规划意图的表达和方案的比较。

我国一些地区利用遥感技术对绿地现状进行了调查。

白林波等在GIS平台上利用航空照片、地形图对合肥绿地现状进行分析。

在广州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中,利用Landsat卫星的TM数据和Spot卫星的HRV数据,提取了绿地现状信息,对绿地面积进行分类统计,并且进行了热场和热岛效应分析,为规划总体目标和措施提供依据。

生态效益评价是绿地规划的基础依据之一,我国尚未建立起综合性的生态效益分析评价技术体系。

生态系统分析(UEA)是生态效益评价的GIS技术,能够对绿地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韩红霞等介绍了UEA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植被覆盖和用地状态、绘制生态结构图、选择样地、野外调查、局地分析、评价树木经济价值、热岛效应分析和节能。

UEA在国内一些地区有所运用.五.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对景观设计的影响空间信息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内容基本上局限在遥感监测、空间分析和数据调用。

随着空间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更新和数据成本呈现低廉化和普及趋势,将更多地应用于规划设计领域,其主要影响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数据的质量变化景观规划设计中使用大量的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包括社会、人文、历史、古迹、水文、地质、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多源、多时空、多尺度的数据。

通过数字化手段,大量基础数据以电子信息形式储存在数据库中,规划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用,大大避免了原先手工收集信息方式的繁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