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美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玉器及其丰富的内涵
• 原始玉器是伴随着石器生产逐渐发展起来的,石器生产为玉器提供了 技术的和审美的经验。 • 中国原始玉器的生产大约发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8000年左右。 • 主要的三个原始产玉区:黄河下游、长江下游、西辽河流域。 • 中国原始玉器,按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装饰、礼仪等四类。最 早出现的是装饰玉器和礼仪器。 • 整个原始社会玉器发展的趋势是:由少到多、由简趋繁、由小到大、 由粗到精。
2、中国岩画的分布及其特征
分布: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四川、贵州、广西、 云南、广东、台湾、澳门、香港、福建、江苏、安徽、山西 题材:人物、动物、日月星辰、房屋、武器、神抵、符号、手足印迹、 车辆、帐篷等。 反映了猎牧人的狩猎、放牧、战争、舞蹈、祭祀、生殖崇拜等物质与 精神生活。 最晚的岩画可至明清时代。
《中国美术史课件》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美术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美术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第四章 秦汉时期美术 第五章 两晋南北朝时代美术 第六章 隋唐时期美术 第七章 五代宋时期美术 第八章 元代时期美术
第九章 明清时代美术
第十章 近代美术
制作人:程英
中国美术史教学实施意见
《中国美术史》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研究中国古代、近代美术精神, 美术思潮的一门综合学科。为了加强对这门学科的掌握,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对中国美术发展史进行总体把握的情况 下,侧重对最能体现各个时代艺术精神和美术成就的作品或流派的掌握, 把握住中国美术发展的脉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吸取前人的艺术精神与 艺术经验,为今后的艺术生涯打下基础。 本门课共54学时。 二、教材、授课方式、教学进度及学时分配 本门课所用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李富顺所著的《中国美术史》 一书。 《中国美术史》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为十章。这本教材是教师教学和 学生学习以及期末考试的依据。 本课主要采用课件形式,每周三学时,18周结束课程,19周复习一周,20 周考试。
〈 彩 陶 人 面 鱼 纹 盆 局 部 〉
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6000多年,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渭河、汾河流域,包括河南、 陕西、山西等地区,是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庙底沟、秦王寨等类型代表 了其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半坡类型彩陶以各式盆、钵、壶、尖底瓶多见;彩绘基本 为黑彩,常见鱼、鹿、蛙、羊等动物纹、人面纹以及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鱼 纹是半坡彩陶中相对比较多见的题材。 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的发展从写实到抽象,符合人类认 识世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首先感受到的是真实的世界,天上的鸟、水 中的鱼、山上的树、地上的草,无一不栩栩如生。
《北京人复原像》
1929 年冬季,考古学家在北平附近 的周口店山洞内发现人类的骨骼,经过 鉴定,认为这些骨骼是四十万年前至五 十万年前的人类的遗骸。考古学家称这 些骨骼的主人为「北京人」。到了 1964 年,又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人类骨骼, 认定是属于六十万年前的人类,这些人 则被称为「蓝田人」。 除了人类遗骸之外,考古学家也在 1960 年在河南安阳县附近发现旧石器时 代之遗物,相当于北京人之年代。由上 述遗物可知,人类在中国大陆之活动, 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中国大陆的人 类经过旧石器时代之后即进入新石器时 代,其间约在公元前七千年到四千年之 间。在这个时期,先民的生活由游牧、 游耕而转入定居为主,陶器在农业、渔 猎及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岩画的功能:
1、传授知识的记事图画 原始记事的形式:物件记事、符号记事和图画记事三种,图画记 事内容主要有:动物、狩猎、放牧、战争、舞蹈、巫术仪式等。 符号记事岩画的出现,表明当时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进步。 2、传达宗教感情的神灵崇拜图象 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万物有灵的观念,演变出许多神灵崇拜的图 象来。最初的崇拜是动物。 当人在自然中的位臵逐渐提高之后,人的自身的力量也逐渐被认 识了,于是才慢慢显示出人的价值,并开始出现对人自身的崇拜。 有了对人的崇拜,才会有以人面为主体的神灵图象出现。 3、寄托生活理想的生殖崇拜图画 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所谓生殖崇拜,就 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赞美和向往。 4、宣泄娱乐情绪的舞蹈图画 舞蹈按内容可分为自娱、娱神。自娱性的有模拟动物的狩猎舞、为 祝贺战争胜利的庆功舞、表达喜悦心情的集体踏舞以及引诱异性的性 爱舞等。娱神的有祭祀和祈祷性的舞蹈。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时期美术
概述
关于艺术的起源:1劳动说
2巫术说 3游戏说等 中国的原始艺术,源远流长 250万年前安徽繁昌人使用铁石矿 170万年前元谋人使用粗糙的石器 50万年前北京猿人使用有了一定类型和初步分工的石器 2万年前山顶洞人佩带的装饰品 8000年前兴隆洼人的玉器 7000年前河姆渡人的骨器 6000多年前分布于黄河上游的彩陶,分布广泛的岩画等
B、马家窖类型(约公元前3100年) C、半坡类型(约公元前2500年) D、马厂类型(约公元前2000年) 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的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其制 陶以彩陶为主。一般分为: A、半坡类型 B、庙底沟类型 C、后岗类型 D、大司空类型等 大汶口文化活跃在黄河下游的鲁西南和苏北一带。后来演变为龙 山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3500年)。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制 陶工艺,以素陶为主,自成体系。 长江流域的制陶工艺,一般有太湖平原和杭州湾地区的:河姆渡 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 马家浜文化(约公元前4500——前3500年 分布于四川地区的大溪文化(约公元前3800——前2400年) 分布于湖北地区的屈家岭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二、丰富多才的陶器画
中国原始彩陶画,其题材有人物、动物、鸟类、各式图案等。 彩陶上用线条和色彩描写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奔腾的流水、神秘的天 体、奇异的鸟类、活泼的动物以及不可解秘的人类自身等。 • 彩陶图案:抽象几何图案,如马家窖类型的连环纹彩陶翁《四pan陶 罐》。 以动物为纹饰,如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缸绘有《鹤鱼 石斧图》。 以人物为描写对象,如西安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半坡《人 面鱼纹彩陶盆》、青海的《舞蹈纹形陶盆》。
三、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手法 岩画是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艺术,因此它具有绘画和雕刻的双重特点。 1、选择美的环境 生活环境是包围着人的一种强大的异己力量。原始人的居住地一般都选择 在靠近水源的第二台地上,既便于生活又安全。选择岩画环境,则需要审 美经验。 A、如用于祭祀的神灵图人面形,多刻于深山幽谷的僻静之处,前面 往往有一片开阔地,便于人们举行宗教仪式。 B、岩画中的舞蹈图,多刻或画在沟畔的峭壁上,为舞蹈者提供直接 的感应对象。 C、动物图或狩猎图多刻在山峰或接近山峰的地方。 D、象征生殖崇拜的人足迹和兽蹄印迹,多刻在前面有平坡的巨石上。 E、祭水神舞蹈岩画,多刻在河流转弯处的陡峭崖壁上。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 岩画的工具材料是猎牧人生产斗争的产物。我国的岩画按制作手段, 可分为软质工具蘸颜料涂画和用硬质工具敲击磨刻两大系统。
《舞蹈纹彩陶盆》
从发辫和尾饰的运动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盛水之后, 这个陶盘就象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具一番情趣。舞蹈人装饰的位 置,在彩陶盆腹壁的折面立壁,如果盆里盛的水到四道圈纹的部位,我们将会看到 水面反映出的舞蹈人的倒影。如此巧妙的构思和简洁生动的描绘,不仅起到装饰美 化实用器物的作用,还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自己所画的原始舞蹈场面,无论从题材 意义上还是从装饰意义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鹤鱼石斧图彩陶缸》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彩陶上. a.早期以西安的半坡出土的彩陶为代表.代表作品《人面鱼纹盆》
《彩陶人面鱼纹盆 》 高16.5厘米, 口径 39.5厘米
在陕西西安半坡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由泥制红陶制成。在器物内壁用用黑彩绘对称 的人面纹和鱼纹各一组。构画手法大胆夸张。 人面成圆形,头顶上三角形发髻高耸,额头涂 黑,一侧留出弯镰形,双眼眯成“一”字, “┸”形鼻,嘴衔两鱼,人面两侧耳部亦有两 条小鱼簇拥着。在人面之间还有两条大鱼同向 追逐,鱼身及鱼头均成三角形,鱼眼呈圆形, 大鱼的鱼身以斜方格为鳞。人面在鱼群之中显 出悠然自得的神情。鱼纹刻画得十分生动:鱼 头虽是寥寥数笔,却把鱼的形神勾画得具体而 细微。整个陶盆的构图,人面居主位,鱼纹居 人面纹两旁,表现了人与鱼之间的亲密关系。 半坡人面鱼纹盆的发现,说明了我国原始农耕 时期,制造彩陶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 平。
第三节 原始社会时期制陶工艺
.
一、原始制陶工艺的发生与发展
• •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制陶的国家之一。历史至少有1万年左右。 陶器的发明与使用,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过定居生活的产物。 中国制陶工艺的发展按地区分为若干类型。 黄河上游马家窖文化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按时间顺序可分为: A、石岭下类型(约公元前3800年)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三、原始雕刻
材质:石、骨、玉、牙、木、陶 题材:人物、动物、鸟类等 形式:仿动物形的器皿; 器物的盖、钮、把手等部件做成某种形 象; 独立性雕刻品。 1.石骨玉雕 2、陶雕
第四节 原始社会时期岩画
一、中国岩画的发现和研究 1、中国——最早发现记录岩画的国家
岩画:指刻或画在岩石表面的图画。 中国是世界上岩画分布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以有18个省 (区)约70个以上的县(旗)发现了岩画,遗址总数有数百个,大概不 下几十万幅。中国岩画的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南沧源,东起东海之
滨,的连云港,西至新疆昆仑山口。多数分布在边远山区,尤以临近沙漠 半沙漠地带最多。 中国虽然最早发现并记载了岩画,但对岩画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欧洲。 中国对岩画的研究,始于1915年黄仲琴教授对福建华安汰溪岩画的调查, 1935年写成《汰溪古文》一篇,发表在《岭南学报》四卷二期上。 中国岩画的大量发现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第二节
原始社会时期石骨玉器
一、石器工艺的改进与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 • 会制造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 旧石器时代晚期(约5万——1万年前)石器制造技术全面成熟,复合 工具出现,人类审美能力迅速发展,对均衡、对称、材质等审美形式的 认识和运用水平有了提高。 • 新石器时代(约1万——4000)之后,石器制造达到顶峰。出现了脱 离实用目的的石器,对石器的形、色、质诸方面都有了明确的审美要求。 生产工具的实用化,反映了原始人类劳动观念的巨大进步,劳动已 经不单纯是谋生的一种本能,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了人类,大概已经懂得 了劳动的意义,并对它产生了感情。 二、骨器 骨器的进步依赖于石器的改进。 170万年前元谋人遗址中发现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等。
c.晚期以马家窑类型为代表.
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
《舞蹈纹彩陶盆》(现藏中国历史博物 馆)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的马家 窑型墓葬,距今约五千年。这个彩陶盆高 14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10厘米,卷唇 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一道 较粗,口沿处也有一圈带纹,上下两纹饰 间有三组舞蹈人,各组均为五人,手拉手, 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 身有尾饰。大约是模拟动物的一种装饰。
b.中期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
代表作品《鹤鱼石斧图彩陶缸》 在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这件陶缸时,内装有 成人的骨骸,可知该缸是作为成人的瓮棺使 用。缸的外壁绘有一只老鹳叼着一条大鱼, 鹳前树立一把带柄石斧,这是目前所见面积 最大的一幅史前彩陶画。此画具有一定的技 巧,石斧和鱼用粗黑线勾勒轮廓,其内填色, 以表示石斧的坚硬和鱼的僵直;鹳整个用白 色涂成,不用黑线勾勒轮廓,采用没骨法表 现白羽的轻柔;鹳昂首后倾,与长喙所叼下 垂的鱼取得了巧妙的平衡。整幅画在技法、 布局、平衡、质感等方面代表了中国史前绘 画的最高水平。由于具备了勾线、填色、没 骨等后来国画的基本特点,有的学者把这幅 画视为中国画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