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的美术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工艺美术复习资料

工艺美术复习资料
6斑漆:用几种颜色漆交混而产生斑纹的一种漆器,或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的斑纹。前者实际上是一种彩漆。
元代的工艺美术
1元代工艺美术较有成就的就是染织工艺中有织金、即在丝物中采用加金技术,这是元代特色。织金锦,又称“纳石失”是著名的品种。
2元代陶瓷成就是青花、釉里红的烧制。
3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的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稳定。青花既简朴而又华美,既繁复而又统一,它如同民间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5 彩陶的装饰图案出现的原因:1)编织的模拟2)劳动的节奏感3)图腾的表号华4)自然物的抽象化。
6开光法:用一定的轮廓外形划分出装饰面,使它成为主要部位,这种艺术手法的特点是能突出主体,增加层次。
7 双关法:是彩陶工艺的一种卓越的装饰手法,双关可分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两种,形体双关是指一种装饰组织正看是一个形,倒看也是一个形,色彩双关是黑白两色都可以构成纹样,黑色是一种花纹,白色也是一种花纹,从,黑色花纹看,是以白色为地色,从白色花纹看,是以黑色为地色。
4鸡头壶,又称天鸡壶,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壶式。它在盘口壶的基础上,肩的一面加饰一个鸡头,另一面安置把手,上接盘口。早期纯粹出于一种装饰,东晋以后,鸡头加长。此鸡头也有作成羊头、牛头或虎头的,但是较少。也有的在壶口的两侧刻画出双翅。这种壶源自罐发展而来,以后越来越高,体形瘦长,至唐代,演变成龙耳壶。
8 黑陶文化也是龙山文化。黑陶具有,黑 薄 光 钮四个特点。黑是指它有乌黑的色彩,薄是指器体很薄,所以黑陶又有“蛋皮陶”之称,光是指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器物多有穿绳或手持的器耳或盖纽。如果说彩陶工艺是以彩绘装饰见长,黑陶工艺则是以造型取胜。

中外美术史(原始社会)

中外美术史(原始社会)

2、黑陶
黑陶是史前制陶工艺的另一光辉成就。 黑陶发现的地点主要在东部沿海一带,北至辽 东半岛,南至浙江。最重要的是山东济南附近龙山 镇城子崖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山东龙山文化的陶 器一般都采用轮制,器形规整,器壁厚薄均匀,技 术有了全面的提高。这时的原始陶艺家的注意力从 在陶器表面施以彩绘,转到了陶器本身的质地、色 泽和形貌的美感探求上。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二节
1 、 彩陶
新石器时代艺术
陶器出现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制作陶器的原始文化有河南新郑裴李岗文 化,河北武安磁山文化,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在这些文化遗址 所发现的陶器,做工原始,质地粗糙,仅有简单的纹饰刻画,造 型多是对于自然物(如植物果壳)的模仿,或为球体。代表这一时 期制陶艺术水平的彩陶是到仰韶文化才出现的。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抽象纹饰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彩陶的花纹几乎全部集中于器高的1/2以上的 部位,而在器物的l/5以下,一般是素面无纹。
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建筑空间低矮,人们 在室内或室外主要是席地而坐。这样,当人的视线 观看放置在地上的陶器时,一般与地面呈45-90度角 左右,所看到的正是花纹集中的区域,而看不到的 部分也正是素面部分。从这一视角观察,马厂的四 大圆圈纹形如绽放的花朵,表明原始陶艺家是从器 物整体出发考虑纹饰构图的。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1.劳动创造了人,艺术其源于(人类劳动)。

2.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工具)开始的。

3.原始时代的时期,它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测量器),也是人类造型能力的(指示物)。

4.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

5.丁村人大约生存于(二十多万年)以前。

6.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衡)的感觉。

7.距今2、3万年以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8.半坡彩陶遗址在(西安半坡村)。

9.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的观念)。

10.半山类型彩陶一直在(甘肃)省和政县。

11.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12.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13.庙底沟彩陶距今(五千年)左右。

14.庙底沟类型彩陶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15.半坡彩陶距今(六千年)左右。

16.马家窑彩陶出土于(甘肃临洮马家窑)。

17.马家窑彩陶距今(四千五百年)18.出土于甘肃的彩陶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彩陶。

19.北京猿人的石器类型(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

20.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

21.人面鱼纹盆的装饰纹样(人面、鱼纹)。

22.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目的(增加自身美感,引起人们的好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联系,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23.(河姆渡)出土的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猪形陶鬲,显然都是久已驯化了的家猪模样。

24.(山东宁阳)He (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陶规狗的形象生动有趣。

25.(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在陶盆口沿下堆塑的人面像,是男性形象。

26.(甘肃泰安县)出土的人头形器陶瓶,是一青年女性形象。

27.(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的人面陶塑,可能是陶器上的立体装饰。

28.(甘肃临洮)出土的人头形盖状物,是目前雕塑史上雕绘相结合最早的作品。

1.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

(外国)原始美术知识点整理

(外国)原始美术知识点整理

(外国)原始美术知识点整理一、定义
●洞窟壁画、岩画、小型雕刻、巨石建筑
●是对人类原始社会美术活动的研究和描述,也称史前美术
二、旧石器时代
●洞窟壁画
●1.媒介:岩洞深处石壁上
●2.内容:动物为主
●3.绘画手法:雕刻、涂画、堆塑
●4.代表作:
●法国拉斯科洞窟
●粗壮简练黑线勾画
●动物体积结构
●粗犷原始气息野性生命力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
●轮廓线细、虚实明暗粗细浓淡
●色彩渲染,表现结构
●明暗起伏、感情细腻
●《受伤的野牛》
●1.内容:受伤的野牛
●2.构图:三角形
●3.特点:生命力

●母神雕像
●《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1.内容:女性裸体
●2.尺寸小、造型古拙
●3.艺术特点:夸张生理特点,突出乳房、大腿、腹部
●4.母性生殖的崇拜
●《手持角杯的裸女》


三、中石器时代
●北欧岩画
●写实风格
●渔猎部落
●线刻
●抽象风格
●农牧民族
●抽象概括、几何图形
●西班牙拉文特岩画
●情节性
●运动、速度
●忽略细节用色单纯

四、新石器时代
●巨石建筑
●1.功能:宗教性
●2.材料:巨石垒成
●3.结构:石柱、石台、石栏
●4.代表:“斯通亨治”
●5.特点:环形结构。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第一节概述1.历史概貌2.原始时代的美术类别3.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点2.原始时代的美术类别原始时代的美术类别大致有:石器、陶器、雕塑(陶塑、石雕、玉雕等)、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及器物装饰画等)以及建筑和编织工艺等。

3..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①那些我们称之为美术作品的东西,总体上看并不是纯粹为“美”而创造的,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②原始时代美术的各个门类尚未有明确的分化,如雕塑、绘画与器物往往是浑然一体、相互依存的。

第二节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一、关于美术起源的问题1.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2.马克思注意关于艺术起源的观点:劳动说1.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①模仿说: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②巫术说:艺术起源于人类远古时期的巫术活动。

③游戏说:艺术起源于游戏,而游戏起源于人的精力过剩的宣泄。

④心灵表现说:艺术起源于心灵表现。

⑤季节变化的符号说:艺术是季节变化的符号劳动说文艺起源于生产劳动,文艺是原始人从事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坚持“劳动说”应注意两个问题①排斥其它诸说的合理因素;②有些艺术样式表面看来并不是直接产生于生产劳动,目的也不完全是劳动。

二、从石器造型看原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一、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早期:西安半坡类型中期:河南庙底沟类型晚期:马家窑类型早期:西安半坡类型:时间:6000年左右造型:圆底钵、圆底盆、折腹盆、细颈瓶、直口尖底瓶、大口小底盆等。

造型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纹样:几何纹、人面、鱼、鹿等中期:河南庙底沟类型造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等。

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

时间:5000多年彩绘纹样:几何花瓣纹较多、鸟纹、蛙纹等。

晚期:马家窑类型三种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时间:4-5000年左右造型:盆、钵、瓶、瓮等。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

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

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

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

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

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

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

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

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

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

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

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

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3、形式法则的创造4、经济原则的发明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考点总结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考点总结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考点总结●概说●时代背景原始社会是中国工艺美术的源头,是工艺美术萌芽和审美意识发生的时代●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母系氏族社会—代表器具:彩陶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化,已发现的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中下游的青莲冈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长江上游的大溪文化●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半坡村遗址-西安东郊浐河旁●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遗址-浙江省余姚县●父系氏族社会—代表器具:黑陶●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山东历城龙山镇(最早)●河南庙底沟二期和后冈二期:河南龙山文化●客省庄二期:陕西龙山文化●长江流域-良渚文化-良渚古城遗址-苏南浙北地区●装饰的萌芽●图腾●定义:在原始社会中,每个氏族往往采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并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由这种图腾演变而来,因而保护他们,使之生活发展,子孙繁荣●作用●原始的宗教崇拜●标志性的表号图案——实用意义●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装饰●石器工艺使用石器工具的时代,被称为“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早期:蓝田人、北京人●中期:丁村人●晚期:河套人、山顶洞人●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代表器物:C型大玉龙●石器使用●石器主要是利用石头的刃和尖作为工具使用的●按用途分类:砍砸器、挂削器、尖状器等●石材选择条件:硬度、形状、纹理●制作过程:打击、琢制、磨制加工、钻孔●陶器工艺●陶器的出现——新时期时代的主要特征●制作方式:泥条盘筑、捏塑、轮制●分类:灰陶、彩陶、黑陶、几何印纹陶●地位:标志着原始先民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造物活动,是人们造型观念和造型设计能力从二维性空间走向三维性空间的质的飞跃●彩陶(母系氏族)●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制作工艺:它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颜料进行描绘,经入窑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后,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因最早在河南仰韶村发现,又称“仰韶文化”。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

第一编中国古代美术史第一章原始时期美术1. 美术起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 新石器时代美术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 名词解释:黑陶彩陶岩画4. 作品分析: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纹彩陶缸红山文化玉龙舞蹈纹彩陶盆第二章先秦时期美术1. 为什么夏、商、周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2. 论述《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的时代、主题和艺术特色。

3. 战国青铜器的装饰风格特色是什么?4. 什么是甲骨文和金文?5. 作品分析:司母戊鼎立鹤方壶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第三章秦汉时期美术1. 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2. 简要说明秦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3. 何谓画像石、画像砖?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分析其内容和艺术成就。

5. 简介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

6. 秦汉时代有哪些重要的陶塑和铜雕作品?7. 秦汉书法发展中的书风演变过程及重要碑刻。

8. 作品分析:武氏祠画像石马踏匈奴长信宫灯说唱俑马踏飞燕张迁碑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1. 魏晋南北朝的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2.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及其历史贡献是什么?3. 魏晋南北朝有哪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4. 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重要的传世绘画作品以及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5. 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上有何意义?6.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兴起的原因?7. 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见解。

8. 简要介绍十六国至北朝中国三大石窟艺术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

9. 简述陵墓雕塑的演变、发展、特征及代表作品。

10. 作品分析: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七贤图砖画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美术1. 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唐代美术发展的特征。

2. 举出唐代有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按照不同历史阶段试作简要论述。

3. 唐代鞍马画的代表作品分析4. 举例说明张萱与周昉仕女画的艺术风貌。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尖底瓶、罐、盆等彩陶工艺的造型外,还出现盆形 或罐形鼎 黑、薄、光、纽 镂空、刻划(单线或复线轮纹或称弦纹)
黑 陶 高 脚 杯
黑陶的陶鬶
黑陶陶杯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第四节 其它工艺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除了石器、彩陶、黑 陶之外,还有牙骨雕、陶塑、染织、编织等。
1. 2. 3. 4.
玉器 牙骨雕 陶塑 染织
透雕象牙雕
陶器上的布纹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第五节 小结 原始社会的各种工艺美术在创作方面给我们 很多的启示:
1. 2. 3. 4.
实用与装饰的统一 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形式感的应用 标号性的艺术手法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原始手工 业重要部门中具有突出成就的一种工艺美术。
• 主要内容:
1.概述 2.彩陶(仰韶文化) 3.黑陶(龙山文化)
1.概述
陶器的起源:生产实践活动中偶然与必然的结果 陶器的种类:彩陶、黑陶、灰陶、几何印纹陶 制陶方法: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模制法、轮制法 加工方法:压磨法、压印法
石器的制作加工先打击然后磨制最后钻孔10石铲有段石斧11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三节陶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原始手工业重要部门中具有突出成就的一种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社会形态概述和装饰的萌芽 石工艺 陶工艺 其它工艺 结语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新石器时代
此期的手工业和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产工具也想 当然地有了改进。并且陶成为这一时期生产工具的重要组 成部分。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繁荣阶段的象征是黄河流域的仰韶文 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的原始文化主要是黄河中下游产生的龙山 文化和长江流域苏南浙北地区的良渚文化。 能够代表我们先民审美能力和制作技艺的便是新石器时 代中期的仰韶文化的彩陶和后期龙山文化的黑陶。

中国美术史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1、原始陶绘艺术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82年,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等(三)原始雕塑1、史前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

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先秦青铜艺术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3、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动物(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样(底纹或细部)两大类,造型装饰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二)先秦雕塑艺术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与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2.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彩陶是用手捏制的。

采用淘洗过的黏土烧制。

用手捏制成型,用工具例如木片,
卵石打磨光滑,画上花纹,入陶窑去烧,烧后形成黑色或深红色的美丽图案。


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制作方法:捏制,盘筑,轮制
器型:日常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钵,杯,豆等
3.彩陶文化:新石器时代是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该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因最早
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亦称仰韶文化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黄河流域)。

4.彩陶分布地区:1.文化(黄河中上游)2.口文化和青莲冈文化(黄河下游和淮河下游)
3.渡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长江中下游)
5.彩陶文化分类(按时间顺序)【半庙马半马】
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半山型马长型
(1)半坡型
地点:渭河流域,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往西达到甘肃陇东的天水,天凉地区。

特点: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

品种:水器,饮食器,储盛器,炊器等。

器型:圜底盆,卷唇盆等是常见的器型,以卷春圜底盆为典型,还有小口尖底瓶,菱形壶或称船形壶。

装饰方法:彩绘,捺印,划纹,堆饰。

以彩绘最有出色成就,流行的手法是,在赭红色陶胎上施以黑彩。

装饰花纹: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辫形纹等几何图案。

鱼形花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人面纹,鸟纹,蛙纹是其代表装饰纹样。

第一讲中国原始社会美术

第一讲中国原始社会美术

弧形三角圆圈纹彩陶罐 甘肃秦安县山王家 高29 口径15.5
漩涡纹尖底彩陶瓶 陕西吕家坪出土
漩涡纹瓮 甘肃永靖三坪 高49.3
漩涡三角纹彩陶瓶 青海民和大庄 高51口径15 半山类型,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
圆点网纹瓶 青海民和核桃庄
锯齿漩涡彩陶壶 甘肃广和地巴坪
高42口径10
锯齿涡纹彩陶壶 青海乐都柳湾 高40 口径13.5
有黑白两色和黑绘中加绘红彩的。仿生花纹仍多鸟纹及鸟纹变形纹,波纹线很多,螺
旋线最为出色,具有柔和均匀,流利生动,结构巧妙和强烈的动感。另外,有不少彩
陶的通体画满花纹,又有内彩,内彩即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
谷纹方格彩陶壶 甘肃景泰出土 菱形纹彩陶罐 甘肃永昌出土
人形纹彩陶罐 青海乐都出土
鸭形彩陶壶 青海民和出土
猪纹黑陶长圆形钵
彩陶文饰及形状
印纹陶文化残片几何形纹 仰韶文化陶器几何形纹
几何形纹
半坡形彩陶人头魚纹
马家窑文化半山型陶罐 仰韶文化陶器几何形纹
庙底沟型彩陶植物纹
仰韶文化陶碗
龙山文化 陶杯
龙山文化 陶豆
龙山文化陶鬵
仰韶文化半坡型尖底陶瓶 龙山文化陶鼎
龙山文化陶高足杯
三、绘画 原始时期绘画主要由陶
绘、地画、岩画三部分构成。
半坡彩陶纹饰的动物形象已有接近写实水平的能力, 尤其是关于鱼的形象,同时还有大量的关于鹿的形象的描 述。更有名的是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陶盆,内壁上 画的是原始人载歌载舞的景象。
❖新石器时代的制陶者在绘画技法上 大多比较熟练。从彩陶上的那些生 动流畅的笔触和某些线条来看,可 以推测原始人类使用了某种类似毛 笔的工具,这为中国后来的绘画确 立的发展方向。
又称打制石器时代,以北京人、丁村人 的打制石器为例,寻找人类早期造型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社会的美术
1、原始时代的美术的类别大致有:石器、陶器、雕塑、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及器物装饰画)以及建筑和编织工艺等。

2、中国石器时代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具有混沌性特征。

3、陶器的制作方式是:用水调和粘土塑造成型,然后在火上烧烤一定时间。

4、以运用磨制石器和发明陶器_和出展农业与畜牧业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5、新石器时代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彩陶上。

彩陶出现在距今七千年到三千年之间,繁荣期长达三千年之久。

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

6、彩陶装饰类型可分为: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物纹样四类。

其中,几何纹最多,人物纹最少。

7、彩陶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风格。

8、彩陶描绘手法可归纳为:线描型、平涂型、综合型。

9、陶塑的创作手法: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

10、马家窑文化与仰韶文化在时间,分布地区上有不同,有人把马家窑文化作为独立的文化型态,称为“甘肃仰韶文化”。

11、马家窑类型彩陶代表着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作品纹饰装饰面积大,有满,平,均的特点;代表作品: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

12、西安半坡类型彩陶器形,最有特点的是: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

13、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河南,(即黄河下游地区)。

14、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彩陶艺术被称为我国一切造型,图案的出发点。

15、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陶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

16、庙底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和陕西华县泉护村出土的彩陶为代表。

17、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

仰韶文化是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一个文化体系。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辅以采集、渔猎和饲养牲畜。

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前3000年左右。

18、仰韶文化彩陶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19、马家窑彩陶画基本以黑、红两色组成,以黑色作为基本框架主色,再辅以红色。

当时所用黑色是氧化锰,红色是氧化铁,都是耐高温的矿物质颜料。

黑者青也,红者丹也,这种以黑、红两色组成的彩陶画,也就是丹青画,“丹青”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

因此,马家窑彩陶画就是中国画的历史源头,就是中国画的根。

20、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可分为先后连续的三个阶段:马家窑型_、半山类型、马厂类型。

21、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灰陶不多,还有少量红陶、黄陶和白陶。

红陶烧制温度为950℃,白陶为800—900℃,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

22、黑陶有细泥、泥质、夹砂三种。

细泥乌黑发亮,薄胎,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代表着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23、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钮的基本特点。

24、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黑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一次高峰。

25、龙山文化阶段,作为当时建筑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志,一是普遍发现白灰面,二是出现了夯土台基。

26、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人面,鱼,鹿
27、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有浙江良渚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和湖北____。

28、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_陶器上的绘画、岩画、地画、壁画。

29、“仰韶文化”在黄河流域,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

30、中国美术史上至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

31、原始社会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流行地面建筑与干栏式建筑。

32、岩画制作手法分为刻(磨刻、敲凿、线刻)、绘两种,北方多用刻,南方多用绘。

33、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龙山文化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生产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34、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

35、阴山岩画的作画方式主要有敲凿法和磨刻法两种
36、在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7、中国铜镜起源较早,被确认最早的三件铜镜属距今四千年的齐家文化。

我国铜镜的盛行期为战国秦汉和隋唐时期。

38、劳动创造了人,艺术其源于人类劳动。

39、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工具开始的。

40、原始时代的时期,它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测量器,也是人类造型能力的指示物。

41、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

42、丁村人大约生存于二十多万年以前。

43、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衡的感觉。

44、距今2、3万年以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45、半坡彩陶遗址在西安半坡村。

46、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的观念。

47、半山类型彩陶一直在甘肃省和政县。

48、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49、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
50、庙底沟彩陶距今五千年左右,庙底沟类型彩陶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