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材料分析复习题 2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汇总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汇总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复习(二)1、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沁园春?雪》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汴河怀古》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防此三镜子,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⑴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唐宗宋祖的姓名。

“一代天骄”的主要功绩是什么?答:①李世民、赵匡胤②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⑵材料二中提到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写出此河的南北两端的古今名称?此河的地位和作用?答:①隋朝南北大运河。

②隋炀帝③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④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⑶材料三中的皇帝在位时除了魏征以外还有哪两位重臣,被称为什么?答:①房玄龄和杜如晦。

②房谋杜断。

⑷材料三中的皇帝采用了怎样的统治措施?答:①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②政治上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⑸材料三中的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答:贞观之治⑹他在位期间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事例是?答:文成公主入藏。

2、材料一长安城简图(课本P14)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⑴据上面城市平面图,判断该都市的名称及所属朝代。

答:唐朝的都城长安。

⑵假如你是这座城市的居民,正好有一批外地来的小朋友前来参观,你能给他们做一次导游,带领他们游览一遍吗(主要是介绍这座城市的建筑特点及地位)?答:长安城宏伟富丽,布局整齐(街道整齐,树木成行),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1.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材料二: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是哪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平定了蚩尤部落?(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这个人物对人类做出哪些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材料一:夏朝的国王把人当做坐骑,还把自己比为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

材料二:后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1)材料二出自哪部书?(2)材料一中所描写的“夏朝的国王”和材料二中所描写的“商朝的国王”分别是谁?(3)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给你的启示或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材料三:(1)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本国的势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什么?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是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3)材料三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材料二:(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什么?(2)作者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他创作了一种新体诗歌是什么?他的代表作是什么?(4)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和这位诗人有关?(6)结合材料,谈谈你觉得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品质?5.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1)上图的人物是谁?(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3)他的主张是什么?(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5)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6)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6、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1)料一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材料二的人物是谁?你如何评价他?(3)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反映了秦朝的哪些方面的措施?(4)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7.材料一:材料二: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领导者是谁?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的这句话出自哪?是哪位农民领袖说的话?(3)请说出这次起义的时间和地点?(4)请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次农民起义?8.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中间人物是哪位皇帝?请你结合史实谈谈他在位时的统治措施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场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是什么?其地点在哪?其主要教材是什么?(3)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9.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中国近代史纲要》材料分析复习题汇总

《中国近代史纲要》材料分析复习题汇总

《中国近代史纲要》材料分析复习题汇总材料分析题之一材料1: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在华资本扩张的重要方面是工矿企业投资。

在矿山方面,到1913年,列强在中国所设立的采矿企业32家。

投资铁路不仅包括修路权,而且还包括对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甚至还囊括了对铁路沿线矿产的开采权。

其他工业企业的投资,包括造船、纺织、面粉、烟草等行业。

外国银行从19世纪40年代进入中国,甲午战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关税的征收权、保管权、支配权均有外国银行控制。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而是主要来自中国。

其渠道主要有:(1)各种投资的利润。

(2)各种贷款利息与回扣。

(3)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

——根据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吴承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刘克详、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著作整理而成。

材料2:……提倡“实业救国”的张骞,创办了大生企业集团,曾经有所发展,但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情况下,最终失败了。

被认为是中国自己经营最成功的开平煤矿,1900年就在中外合办的名义下,被英国资本吞并。

此后,英资又挟其优势,吞并了另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滦州煤矿。

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是发展较迅速的,但在1918年到1927早间,因欠帝国主义债务无力偿还而被拍卖、吞并的中国纱厂就有7家。

——龚书铎:《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选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0期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一、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修筑铁路,开发矿山,开设银行,直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第二、在外国资本的压迫摧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力与之抗衡,许多民族工业逃避不了破产或被兼并的命运。

第三、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其中一部分来自赔偿的利息,这就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二)

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二)

三、阅读下列材料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 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请回答: (1)上述内容是谁说的?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 什么状况? 毛泽东。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
(2)这种状况在什么时候得到改变?你能 用一些建设成就来说明吗?(至少举出3 个))
• 1952年,建设成就见课本P22页码。 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 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 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 让人眼花缭乱。如今, 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 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 ——摘编自《百 年中国》
答:主要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 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
四、材料解析
•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 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哪次会议 上做出决定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
二、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 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请回答: (1)依据 图请回答1953年12月中国政府与印度 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什 么原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依据材料一:你知道这是谁在哪次 会议上的发言吗?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 出了什么方针提出这个方针的主要目的 是什么?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 区——内地
(3)我国最Βιβλιοθήκη 的经济特区是哪里?• 海南省

高二历史材料解析题专项训练

高二历史材料解析题专项训练

高二历史材料解析题专项练习(二)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

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于是,刘邦让他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和历史上治乱的缘故。

他便写下了解《新语》十二篇,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使得刘邦不得不称善。

——《史记》卷九十七材料二“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

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

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

——(明)李贽《续焚书》材料三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

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四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于孔子故里曲阜揭幕。

——中国新闻网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儒学为什么会受到重视?(2分)(2)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认识儒学的?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3)从材料四,你能得出哪些信息?(3分)(4)结合材料一、二、四,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4分)(1)儒学顺应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2分)(2)儒学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

(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与动摇。

)(3分)(3)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备受后世推崇;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有了标准像,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3分)(4)从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但自明代起,儒家思想逐渐保守僵化,成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阻碍科学发展的工具。

九年级上册部编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含答案(2)解析

九年级上册部编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含答案(2)解析

九年级上册部编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含答案(2)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材料一:1688年,英国从海外请来一位荷兰人做自己的国王。

至此,历时近半个世纪的政治风暴才得以止息。

国王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多次选择中被保留下来,英国最终选择了君主立宪制。

这是一种既克制专制的国王,又能保持一般的王权,从而避免社会动荡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又承继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因此可以说,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英国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摘编自汪效驷《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建立及影响》材料二: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醒,拿破仑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

——乔治•勒菲佛尔《拿破仑时代》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得以建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对近代欧洲发展的历史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第一部伸张“人权”所颁布的法律文献。

这三场革命体现了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2.九(3)班开展了一次以“帝国(英国)的兴衰”为主题的活动探究课,请你参与。

材料一“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我只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运动的核心思潮?请写出这一运动中英国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一个即可)。

材料二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英国有什么影响?材料三英国商船从英国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美洲,卖给当地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古代史材料分析是中考历史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古代史材料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集锦,并通过分析这些材料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题目一:请根据下面的古文材料,简要概括唐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唐故陇西太守吴均文集》提到:“用人何异上下,百川何啻河海。

”唐代的科举制度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分贵贱世族,使得社会上层和下层人士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科举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严格的考核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这种制度不仅有利于选拔人才,也有利于社会发展。

题目二:请根据下面的历史材料,分析明朝宦官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明故宦官保宁王文献》中提到:“宦官虽奴仆之身,岂细小琐碎之人哉?”明朝时期的宦官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皇帝身边担任亲近的侍从和顾问,具有很高的权力。

宦官们通过掌握朝廷机密和与皇帝建立密切的关系,影响和干涉朝政,有时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决策。

但是,宦官权力的滥用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导致明朝末年政治的腐败和衰弱。

题目三:请根据下面的历史材料,分析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清世祖文正公奏议》中提到:“夫夷昔者先王以为东隅地势之险,北有大河之固,自谓厚而无敌,岂知弃却之后,不可复得已?”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需要保持国内稳定和自身实力的恢复。

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控制了对外交往,以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然而,这一政策也使得中国错失了与外界接触和学习的机会,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对这些中考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材料分析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古文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掌握历史材料分析的技巧,对于中考历史考试非常重要,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的中考备考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二 史料解析 考试材料题必备

高中历史必修二  史料解析 考试材料题必备

史料解析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虽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分析解读】“井田”是商周奴隶社会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

周制以九百亩之地为一里,划为九区,各区百亩,成一“井”字形。

《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井”中间的一块百亩田,称为公田,在其中凿井;外围的八块共八百亩土地为分属八家的私有田;八家同养公田。

井田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实行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了井田中纵横的疆界,承认了个人新辟土地的合法所有权,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这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一个标志。

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是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地主阶级的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载芟载柞①,其耕泽泽②。

千耦其耘,徂隰③徂畛……有略④其耜,俶载⑤南亩,播厥百谷。

实函⑥斯活。

驿驿⑦其达。

有厌⑧其杰。

厌厌其苗,绵绵其麃⑨。

──《诗经·周颂·载芟》材料二:氏掌杀草。

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⑩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

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

──《周礼·秋官》材料三: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

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历史复习材料分析二

历史复习材料分析二

③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奴隶社会14、阅读下列材料:“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纸的造价低,携带方便”[1]我国的纸发明于何时?西汉早期[2]后来谁改进了造纸术?蔡伦在造纸术方面的贡献是什么?蔡伦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3]纸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1)便利了人们的书写和记载;(2)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3)有利于世界人类文化的传播。

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繁殖)。

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请回答:⑴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材料一反映的是"战"的关系;材料二反映的是"和"的关系⑵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材料一是指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被赶到大漠以北,故唱此曲.材料二是指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边境的人民过上了多年的安定生活⑶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都有积极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昭君出塞,汉匈和亲,为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16、阅读下列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请回答:①根据所学,你认为历史上哪次事件与此人有关?答:商鞅变法②此人在何时、何人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秦孝公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③此人是代表哪个阶级进行的变法?这个阶级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答:封建地主阶级④你认为此人应属于哪一学派?根据所学,你还知道谁也属于这一学派?答:法家韩非⑤该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8页第二段⑥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39页共2点17、阅读下面材料:(答案见37页)岷山乡梓、柏、大竹,颓随水流,生致材木,劝省用侥。

(答案)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2

(答案)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2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复习题班级:姓名:一、材料分析题1、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这些文字出自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物);这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修建的;(2)“三年以来“,中国革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3)“三十年以来”中国革命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五四运动;(4)“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出这一时期标志性事件?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5)举例说明从那时起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展开的历次斗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2、小光是低年级的学生,每次升旗仪式,他都为《国歌》雄伟的旋律所吸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你能否为小光解答以下问题吗?(1)《国歌》的曲作者是谁?聂耳原名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2)这首歌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为国歌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当时指什么?抗日战争(日军侵华战争)(4)今天我们处在和平盛世,这句歌词是否已经过时,谈谈你的感想?参考答案:不过时,《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3、建国后,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但现在在外国势力扶持下的达赖集团长期从事分裂中国的“西藏独立”活动,请你用史实说明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的分裂活动都是不得人心的。

九年级上册部编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含解析(2)解析

九年级上册部编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含解析(2)解析

九年级上册部编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含解析(2)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将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民主与法制建设对于推动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保证“体人民”掌权,当时雅典设立的最高政治权力机构是什么?雅典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而采取了什么措施?雅典的民主政治对后世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民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法典对今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君权)在英国《权利法案》中的突出体现。

并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当时的四位航海家及其探寻新航路的重大成果?(2)根据材料,简析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图二:(3)图中所示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贸易被称为“_________”(4)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人教版毕业年级历史材料解析试题(中国史)

人教版毕业年级历史材料解析试题(中国史)

毕业年级历史材料解析试题(中国史)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材料一:”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材料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材料三:”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1)材料一中”货”指什么?”人”指什么?“货”指鸦片.”人”指贩卖鸦片的人.(2)材料二中的”本大臣”指的谁?表现了他何种态度和精神?林则徐坚决禁绝鸦片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3)材料三中的”本大臣”为”国家生死”进行了哪些斗争?应如何评价他?他领导中国人民组织虎门硝烟,取得了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他加强了海防,迫使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初期不敢进攻广州,只好沿江北上.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上述三段材料是什么条约的内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上述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严重影响是什么?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乾隆给英国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清朝中期,内外交困。

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1)根据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实行的是什么政策此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闭关政策。

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和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及参考答案 (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及参考答案 (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资料分析1、阅读下面资料:公元前一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衣着丝袍出此刻剧场,惊动一时。

到此后,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立刻层社会的风俗。

请回答:①资料中提到时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是什么朝代?西汉②中国的“丝袍” 是经过什么通道转运到当时欧洲的?请写出他的路线为及其开拓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域、西亚、欧洲。

张骞③欧洲当时把中国称为什么?中国称当时罗马称为什么?丝国大秦3、阅读以下资料:资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要,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生殖)。

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够妆扮得漂亮了)。

”资料二史册记录,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封闭,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回答:⑴上述资料反应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战到和的关系⑵资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怎样出现的?出现的原因资料一霍去病大破匈奴,收复河西走廊资料二昭君和亲⑶你怎样谈论资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办理民族关系,“和”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当碰到侵略时,必以“战”为主,抗争外族侵略4.(P78)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平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资料,纸的造价低,携带方便”[1] . 我国的纸发明于何时?——西汉先期[2] . 此后谁改良了造纸术?蔡伦在造纸术方面的贡献是什么?——蔡伦;蔡伦改良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根源,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3]. 纸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1)便利了人们的书写和记录;( 2)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3)有利于世界人类文化的流传。

5( P87 )“ 陵墓里有骑步兵俑七千多种,武士俑不同样的身份、不同样的神态”[ 1] . 资料中的“陵墓”指的是谁的陵墓?——秦始皇.[2].资料反应的是哪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其杰作是什么?该杰作被誉为什么?——秦汉时期;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景”6.( P72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1] . 资料中提到的“骞”指的是谁?——张骞[2] . 他初行时间及目的是什么?——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系大月氏,夹攻匈奴。

七年级下册部编版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含答案)(2)

七年级下册部编版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含答案)(2)

七年级下册部编版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含答案)(2)一、七年级下册材历史料分析综合题1.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材料一: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政要》(1)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概括“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忆昔(节选)(唐)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注:纨、缟指的是山东一带生产的丝织品。

)(2)根据材料二概述“开元盛世”时期的社会状况。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材料三: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去)。

——《日本书纪》材料四: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3)材料三写到日本认为应“常须达”“大唐国”,日本派遣使节到唐朝。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鉴真盲目航东海”的历史意义。

(4)综合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

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

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

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

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材料三: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四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何时完成的?3.秦始皇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此后为历代王朝所沿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七年级部编历史材料解析题及答案(2)

七年级部编历史材料解析题及答案(2)

七年级部编历史材料解析题及答案(2)一、七年级下册材历史料分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长安规模宏大,街道*齐址大出行出田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地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唐胡的林莎及育了方前繁盛的大唐文化,唐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

唐朝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是周边国家向往的基地。

”——摘编自部编版七下《中国历史教师用书》材料二:据《岭外代答》《诸番志》的记载:当时和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

这些国家的商人每年夏至以后乘海船前来,抵达广州、泉州、明州等各贸易港口,十月以后陆续起航回国。

南宋商人去海外贸易的国家达二十多个。

——摘编自《大渝网》材料三:“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达通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

接着,就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交易。

在古里进行贸易时,国王派人和他们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周谷城《中国历史》材料四:“广东十三行,始创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清廷既要严华夷之大防,又要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于是广东官府便组织和指定一些商人专管广东对外进出口贸易。

这就是广东十三行商人出现和行商制度创建的重要背景。

”——白寿彝《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唐朝文化“空前繁成”的主要原因,并概括唐朝文化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朝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并根据材料概括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十三行”的出现是清朝哪项政策的产物?2.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特点,也都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共同规律。

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的经济)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材料分析题-七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回归真题巩固提升练及答案(2)

材料分析题-七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回归真题巩固提升练及答案(2)

材料分析题-七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回归真题巩固提升练及答案(2)一、七年级下册材历史料分析综合题1.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

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

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吸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三: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对中国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因为材料四所涉及的原因,清朝统治者釆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什么?2.“大中国”时序和空间意识是学习历史最基本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①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原始社会(或尧、瞬、禹时期的情况)②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史实?尧、瞬、禹的“禅让制”2、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①“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孔子②“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战国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有了这种可持续的发展观,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孟子③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指出要使天下都富起来,丢掉贫穷,要使天下太平,丢掉混乱,应该互爱互利、相互帮助(兼爱)?墨子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过群居生活②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了。

人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火的使用,增强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4.阅读下列材料:“古之人,借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①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生产的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农耕”?农耕生活的情况因为人口的数量逐渐增多,狩猎所取得的食物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②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河长江流域: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考古学家曾在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一枚骨针,这枚骨针长82毫米,有火柴棍那么粗,一头是锋利的尖,另一头是针眼,整个骨针都很光滑。

材料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

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有孔的兽牙和磨光的石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说明了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什么技术?说明了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

②两段材料说明了山顶洞人的生活有哪些变化?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古书上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

但他却对百姓的生活十分关心,部落里如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

材料2:舜也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材料3:禹治水十分辛苦,他与群众同甘共苦,节衣缩食,带头劳动,三过家门而不入。

请回答:①尧舜禹的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是怎样产生的?这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做法?通过禅让制的办法推举出来的。

这体现当时一种民主平等的特点。

②你是否觉得这种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请说明理由。

这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因为这种民主平等的生活是建立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平等,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其低下。

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在都城北边的沙丘,养着各地进贡的珍禽异兽,还造了“酒池”“肉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还有巨大粮仓,装满了从全国掠夺来的粮食。

都城南,建造了高大的鹿台,堆集无数珍宝。

材料二:他还制作了炮烙等酷弄,镇压人民。

⑴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哪个君主的情况?商朝纣⑵这个朝代是哪一年被谁灭亡的?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所灭。

⑶我们在哪一部小说中可以阅读到有关这年君主暴行的故事。

《封神演义》8.阅读下列材料:子(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引自《论语•宪问》阅读材料后回答: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史实?春秋时期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9.阅读下列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请回答:①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其中“平王东迁于洛”是在哪一年?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②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政治局势。

王室衰微,诸侯纷纷争霸。

③材料中“齐、楚、晋始大”时的国王分别是谁?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10.“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其中“孝公”是谁?商鞅秦孝公②此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不因循守旧,实行变法。

这一理论属于法家,代表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③这一理论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也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及时改变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坚持改革的方针不动摇。

④此人的变法是在什么时期的哪个诸侯国进行的?战国时期秦国⑤这次变法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一条?建立县制⑥这次变法实施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增强国力⑦如果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承认土地私有,保证地主对土地的占有,确保了地主的利益;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

1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①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离骚》②这一作品是谁作的?他生活在哪一时期的哪一个国家?屈原战国末期楚国③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④此人在国际上有什么重要地位?我们今天的哪些民俗是为了纪念他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这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赛龙舟,吃粽子。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①上述这段话是谁说的?他生活哪个时期?孟子战国时期②他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儒家孔子③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主张?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13.阅读下列材料:“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①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孟子战国时期②他属于当时的哪一个学派?此话反映了他的一种主张?儒家学派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③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14.阅读下列材料:“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互利,非相攻。

……(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①这话是哪位思想家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墨子战国时期他是哪一个学派的创始人?上述言论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墨家“兼爱”、“非攻”③产生这一思想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联系今天的现实谈谈你的感想?▲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互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痛苦。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努力维护现在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15. 阅读下列材料:“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想一想,回答: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答: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走到大泽乡,遇上连日大雨冲毁道路,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律,误期要处斩。

陈胜和吴广号召起义。

②口号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答:壮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难道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这个口号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反抗暴秦统治的起义信心和决心,人们纷纷响应起义。

16.阅读下列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①材料中讲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哪一项措施?这项措施是谁提出来的?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②材料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的学说?为推行这家学说,汉武帝还设立了什么机构?答:儒家;太学③汉武帝采取这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秦始皇在这个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答: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焚书坑儒”17.阅读下列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请回答:①“秦王”指谁?答:嬴政②“六合”的含义是什么?答:天地四方③此话是什么意思?答:秦王扫平了天下,虎视眈眈,何等雄武!④秦统一有什么意义?答: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混战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8.阅读下列材料:“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请回答:①这首歌谣反映了汉朝哪位皇帝对兴修水利的重视?答:汉武帝这位皇帝在位时是如何治理黄河的?答: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

③汉朝还有哪位皇帝重视治理黄河?答:东汉明帝19.阅读下列材料:“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请回答:①上述材料中的“骞”是谁?答:张骞②他初行的具体时间、目的是什么?答:公元前138年,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20.阅读下列材料:“汉与匈奴合同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请回答:①“汉与匈奴合为一家”指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答:王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

②这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趋势是什么?答:西汉汉元帝时;民族友好和和睦相处占主流。

21.阅读下列材料:“……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

若在肠胃,则截湔(洗涤)洗,除去疾秽(病变污秽的部位),既而缝合,傅(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请回答:①材料中提到的是我国古代医学史的哪一项科技成就?这项科技成就是由什么朝代的谁发明的?答:麻沸散;东汉、华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