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楚辞
楚辞一、楚辞的知识1,楚辞的含义“楚辞”有两种含义,一是诗体名称,一是总集名称。
“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时,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
这就是说,“楚辞” 是指战国后期屈原等人创作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的专用名称。
西汉时,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于是《楚辞》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
现存最早楚辞作品是王逸《楚辞章句》。
2,楚辞的产生及特点(与《诗经》比较)“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会交流的产物,是春秋以来楚国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影响和孕育3 ,楚辞特征(1)从诗体看,楚辞较之《诗经》篇幅结构增长,句式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这就使抒情达意更为透辟淋漓,扩展了抒情的容量。
(2)从语言看,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出现。
句中或句末多用“兮” 字,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楚辞与《诗经》语言的质朴不同,以绚丽多彩为特色。
(3)从诗风看,楚辞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情感奔放,具有浪漫之风。
二,《离骚》的题义、主题、成就。
1,题义:“离骚”二字,古来有数种解释。
司马迁认为:“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班固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离骚赞序》),王逸释为:离别的忧愁, “离,别也;骚,愁也,经, 径也。
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经, 以风谏也。
”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说法主要是这两种。
其中以马、班之说最为可信。
还有游国恩《离骚纂义》的“音乐名称”说,且有牢骚不平之意。
2,思想内容:《离骚》是原屈的代表作,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全诗373 句, 2490 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由诗人自觉创作,独立完成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是屈原心灵的歌唱,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展现了诗人“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 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表现了他为了坚持正义、反对邪恶而“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和“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楚辞原文及译文
(1)《楚辞》原文及译文《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原文及解析
楚辞--原文及解析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国僻处南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黄河流域诸国有很大差异,因而被视为“南蛮”。
楚辞著名篇章
楚辞著名篇章(1)《离骚》(选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肶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齋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絝以练要兮,长顧颔亦何伤?揽木根以结苣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2)《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癀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姣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滏。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匍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撩,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楊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楚辞--原文及解析
《离骚》之外,屈原的重要作品是《九歌》和《九章》。《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的一组诗歌,依次是:《东皇太一》(祭天神)、《东君》(祭太阳神)、《云中君》(祭云神)、《湘君》(祭湘水神)、《湘夫人》(祭湘水女神)、《大司命》(祭主管人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管儿童命运之神)、《河伯》(祭黄河之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为国捐躯的烈士)、《礼魂》(祭祀完毕的送神曲)。《九歌》写得哀婉缠绵,语言优美,文学价值很高。尤其是《国殇》,描写了万马千军厮杀的场面,形象生动,悲惨壮烈,动人心魄,是屈原爱国精神的表现。《九章》是九首各自独立的诗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其中《橘颂》是他早年的作品,通过歌颂橘树风格,赞美人的高贵品格,可视为诗人勉励自己的作品。其余都作于诗人流放期间,内容全为忧国伤时的抒情,比《离骚》更为凄苦和沉痛,是纪实性的家世之哀。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他出身楚国贵族,年青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嫉。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国僻处南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黄河流域诸国有很大差异,因而被视为“南蛮”。到春秋时代,楚国强大起来,成为“五霸”之一。至战国时代,各国政治、文化交流频繁,楚国开始大量接受中原文化,但仍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楚辞便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诞生的诗歌体裁,其创始者就是楚国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
齐梁时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评论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文心雕龙·辨骚》)这里说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词。楚辞的样式是屈原创造的,它突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扩大了诗句的涵量,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继屈原之后,宋玉、唐勒、景差效法屈原,从事楚辞写作;到汉代又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继续写作,使楚辞成为一个时期诗歌的代表性体裁,后人称之为骚体诗。
楚辞原文全文
楚辞屈原2●离骚3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4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5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6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7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8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9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10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1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1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3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14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5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16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17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18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19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20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21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22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齐怒。
23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24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25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26初既与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27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28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29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30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
31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32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33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34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35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36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37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38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39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40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41虽不周於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遗则。
4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3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44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4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6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47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48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49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楚辞》原文及译文
(1)《楚辞》原文及译文《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
七、陈词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词兮,耿吾既得中正。 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八、上下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ya)……
创作动机
《史记· 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 智以事其君,谗 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 也。”
创作时间
司马迁在《史记· 太史公自序》中说:“屈 原放逐,著《离骚》。”当作于放逐以后。 四种看法: 怀王时被疏远以 后, 作于顷襄王世被放以后, 作于怀王末顷襄 王初, 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
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二、政治理想 ……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 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 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伤灵修之数化 (此段介绍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遭 遇到的挫折)
三、坎坷挫折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 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謇吾法夫前修兮, 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 愿依彭咸之遗则。
楚辞大全100首
楚辞大全100首
(一)《关雎》
黄鸟争先燕,关关雎鸠。
水泉冷涩弦,声声绕林树。
翩翩飞相觐,胡琴士之哀。
(二)《乐毅》
乐毅行军日,古调弦媚九重。
晚来天欲雪,胡笳声里寒。
关山归故里,边梁犹未穷。
垂杨倚秋堤,叶汉照空宫。
(三)《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画》
墨染御衣芳华香,笔开春扉写真光。
好像梦回凤池上,画角声里一片阳。
(五)《节度阁词》
节度阁前江天宽,栈桥春色三两连。
祥波远处尽粉红,天上月影入水涟。
碧烟斜行碧水上,晴日碧空万顷平。
溪船渡口忙舟客,高歌翻船叶马腾。
属于楚辞的诗歌
属于楚辞的诗歌01.《离骚》先秦·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02.《天问》先秦·屈原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03.《九章·橘颂》先秦·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04.《招魂》先秦·屈原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难从;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05.《远游》先秦·屈原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06.《卜居》先秦·屈原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07.《惜誓》两汉·贾谊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
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霑濡。
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
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苍龙蚴虯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08.《哀时命》先秦·庄忌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与期。
《楚辞》原文及译文说课讲解
(1)《楚辞》原文及译文《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全文及译文
楚辞全文及译文国殇【原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①。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②。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③。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抱兮击鸣鼓④。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⑤。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⑥。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⑦。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⑧。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⑨。
【楚辞全文及译文注释】①犀甲:用犀牛皮制成的铠甲,最为坚韧。
②旌(jīnɡ):旌旗,旗的通称。
③骖(cān):古时用四匹马驾车,中间的两匹叫服,两旁的两匹叫骖。
④絷(zhí):绊住。
⑤怼(duì):怨恨。
⑥反:同“返”。
⑦秦弓:秦地制造的弓。
⑧诚:实在是。
勇:勇气。
武:武艺。
不可凌:言战士宁死不屈,志不可夺。
⑨神以灵:精神不死,神魂显灵。
鬼雄:鬼中的英雄。
【楚辞全文及译文】手持吴戈身披犀牛甲,车轮交错短兵相厮杀。
旌旗蔽日阵前敌人多如云,勇士争先哪怕乱箭交坠下。
强敌冲我阵,队列遭践踏,左骖倒地死,右服被刀扎。
车轮深陷四匹战马被拴住,挥动鼓槌猛敲响鼓勇拼杀。
苍天哀怨神灵怒气迸发,将士阵亡尸横荒野山下。
勇夫出征一去不复返,荒原渺茫道路多遥远。
佩带长剑秦弓拿在手,身首分离雄心永不变。
真是既勇敢啊又有武艺,始终刚强啊不可侵凌。
身虽死啊精神不死显威灵,就是做鬼啊也是鬼中雄。
【楚辞全文及译文赏析】国殇是指为国牺牲的将士,未成人夭折谓之殇。
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束冠笄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
殇之言伤也。
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疡也。
歌此以吊之,通篇直赋其事。
”《九歌》从《东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祇,独最后这一篇《国殇》是祭人间为国牺牲的将士的。
许多学者认为这和战国时秦楚战争有关,楚怀王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几乎每次都遭到惨重的失败。
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
届原写这篇作品就是为了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
《楚辞》原文及译文
精心整理(1)《楚辞》原文及译文《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种叫做"辞"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诸国有很大差异,因而被视为"南蛮"五霸""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这里说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词。
从事楚辞写作;到汉代又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继续写作,使楚辞成为一个时期诗歌的代表性体裁,后人称之为骚体诗。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
他出身楚国贵族,年青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嫉。
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
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
楚辞原文与解析
楚辞原文与解析楚辞,又称楚辞诗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通过对楚辞原文的解析,带领读者一窥楚辞的魅力所在。
1. 《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离骚》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
首先,诗中的“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游荡在外的情景。
这一片段以东南沿海一个小地名“苍梧”开篇,随后将视角拉回到家乡的“县圃”,并以“夕余”来强调诗人的返乡之意。
其次,诗人通过描绘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内心丰沛的情感。
例如,“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语言细腻动人,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珍惜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
最后,诗中充满了哲理智慧。
譬如“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追求内心宁静与规避纷扰的愿望。
通过这句话,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快节奏现代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人类精神追求的思索。
2. 《九歌》毛发青丝齐上裳,战伐古今常轩皇。
融怡菲畅各有官,寒暑不同日有章。
《九歌》是楚辞中极具战争气息和浩然之气的篇章。
首先,通过“毛发青丝齐上裳,战伐古今常轩皇”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战场上英勇之士的飒爽英姿。
其次,诗中通过“融怡菲畅各有官,寒暑不同日有章”的表述,突出了每个将士在战场上的分工和重要性。
这里的“融怡菲畅”意味着战士们各有各的本领与任务,而“寒暑不同日有章”则表明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不避寒暑,时刻为战争效力。
最后,通过这首诗的详细描述,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壮,也能够理解楚辞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3. 《天问》列宿云河何所极,五岳交错雄峻奇。
我见青天如洗净,细雨送秋兼萧瑟。
《天问》是楚辞中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抒情篇章。
首先,“列宿云河何所极,五岳交错雄峻奇”表现了作者对天空和山岳的景象的陶醉和赞美。
接着,诗人利用“我见青天如洗净,细雨送秋兼萧瑟”来描绘早晨的景象。
楚辞文章以及解释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以下是《楚辞》中的一些著名篇章及其解释:
1. 《离骚》
【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解释】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
即使我被肢解也不变我的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
2. 《九歌》
【原文】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呜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以祈兮承光。
【解释】选择吉日良辰,恭敬地取悦上帝。
手抚长剑玉珥,精美的宝器叮咚作响。
华贵的坐席和玉瑱,摆上琼花香气袭人。
蕙草包祭肉兰叶做祭品,恭敬地进献上帝面前。
总体来说,《楚辞》作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一直被后世所推崇和传承。
楚辞
楚辞一、楚辞的知识1,楚辞的含义“楚辞”有两种含义,一是诗体名称,一是总集名称。
“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时,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这就是说,“楚辞”是指战国后期屈原等人创作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的专用名称。
西汉时,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于是《楚辞》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
现存最早楚辞作品是王逸《楚辞章句》。
2,楚辞的产生及特点(与《诗经》比较)“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会交流的产物,是春秋以来楚国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影响和孕育3,楚辞特征(1)从诗体看,楚辞较之《诗经》篇幅结构增长,句式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这就使抒情达意更为透辟淋漓,扩展了抒情的容量。
(2)从语言看,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出现。
句中或句末多用“兮”字,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楚辞与《诗经》语言的质朴不同,以绚丽多彩为特色。
(3)从诗风看,楚辞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情感奔放,具有浪漫之风。
二,《离骚》的题义、主题、成就。
1,题义:“离骚”二字,古来有数种解释。
司马迁认为:“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班固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离骚赞序》),王逸释为:离别的忧愁,“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
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经,以风谏也。
”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说法主要是这两种。
其中以马、班之说最为可信。
还有游国恩《离骚纂义》的“音乐名称”说,且有牢骚不平之意。
2,思想内容:《离骚》是原屈的代表作,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全诗373句,2490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由诗人自觉创作,独立完成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是屈原心灵的歌唱,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展现了诗人“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表现了他为了坚持正义、反对邪恶而“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和“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楚辞》原文及译文
(1)《楚辞》原文及译文《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部作品的本意,往往在其所产生的影响中可以彰显。
以《湘夫人》为例,假使就认定它是出自屈原之手,而且,屈原是以“湘夫人”喻“楚君”,籍此来表达他对楚王的忠诚。这种方式也太委婉了吧?况且,“湘夫人”在屈原借用之前,已有具体的表达内涵。如若挪作他用,则实为牵强,而且不好为人所接受。若是本着湘妃的传说来解释,则会更为通顺,而且从其对后世的影响中可以得到证明。如果,《湘夫人》的作者另有他人,则作爱情诗表达的可能性会更大。至于香草美人以喻君,我认为,在诗人直接道出“美人”“秋兰”这些词句的地方,可以认为是喻君。
《楚辞》之中,不可不提及的是浪漫主义与爱国主义。这两者的融合在近代的中国谱下了辉煌绚丽的篇章!如果你去过岳麓山,一定会深深地体会到所谓的青山有幸埋忠骨。拾级而上,依次会看到刘道一、曹莊、陈天华、蒋翊武、蔡锷、黄兴等等辛亥革命先烈之墓。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半部是由湖南人写就的。如果要列的话,这份名单将会足够长: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谭嗣同、宋教仁、杨度、章士钊、齐白石、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彭德怀、以至于胡耀邦、朱镕基……
我眼中的楚辞作者:墨长痕 分类:未分类 提交日期:2008-10-27 19:38:00 | 访问量:277 潇湘楚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一方迤逦的水土,孕育出了多少浪漫而执着的灵魂。假使你有幸可以身临其境,也决然不会意外她的美丽与秀气。
“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湘夫人,九州大地上,再也没有哪条河流能像湘江这样被赋予如此美丽多情的女神吧。《史记·五帝本纪》中载“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娥皇、女英二妃往哭之,泪水撒在了江南的翠竹上,从此,这片土地上的竹子都成了斑点竹,即著名的湘妃竹。二妃也因伤心过度而死在了这片夺去她们爱人生命的土地上。她们的亡魂,也被尊为湘水的女神。这也许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浪漫爱情故事,也许是因为千年的文化积淀,使这片土地上女子都有了美丽而痴情的禀赋。也许正是因为此,曹雪芹才使得林黛玉的家乡在了湖南,才有了大观园里的潇湘馆,才有了所有人心目中的林妹妹…… 也许正是因为此,才有了沈从文笔下的翠翠…… 《湘夫人》一章可谓意境深远,承前启后。
宋玉是屈原以后楚辞的领袖人物,郊郢(今荆门钟祥)人,他出身低微,曾仕楚襄王,自奉屈原为师,学习屈原。他的《九辩》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开篇,将诗人的感情和自然景物互相衬托,写萧瑟的秋景、远行的凄怆、送别的愁绪;再写贫士失职的不平以及羁旅的孤独惆怅,衬托出一个绝美的悲秋主题。这种悲秋怜我的情绪,最终酝酿成一个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的经典的“悲秋情节”,影响所及,后来的人们,大多把秋天当成了凄楚、悲凉、离别、感伤的日子,宋玉也因此以《九辩》在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宋玉的《九辩》直抒胸臆,发展了屈原的“赋”,还为汉赋的出现起到了开山助产的作用。
我并不否认《楚辞》中有以香草美人喻君的说法,也不怀疑当时的楚国有迎神的男巫女巫所对唱的“九歌”。但倘若一个对《楚辞》一无所知的人在初读它的时候,大抵会想到这表到的是爱情。再倘若,我们且放下这许多的包袱,就把其中一些篇章当作爱情主题的诗歌来欣赏,未尝不是一种唯美的意境。更何况,《楚辞》也非纯粹出自屈原之手。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在《诗经》中比比皆是,而且开篇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饶是如此,《诗经》也被孔子曲解为“思无邪”,是什么“后妃之德”。那我们是应该本着原著的意思来理解还是以原著的注解来理解呢?即使孔子就生活在《诗经》产生的那个时代,也并不排除其个人意志对文学作品的渗透。所以,尽管《楚辞》中的主要章节可以考证为屈原作品,并结合其生平进行解读,但并不可以肯定其中的所有作品都是以“离忧”“爱国”为主线。
荆楚文化与楚辞
■ 尚显成
说到楚文化,不能不说《楚辞》;说到《楚辞》,不能不说到屈原、宋玉。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楚王族来自于中原。《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颛顼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其后代为祝融,掌火,生活在以今河南新郑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其中有“季连,芈姓”,整个部族逐步迁到了荆山山脉,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了楚民族。春秋战国时代,北方的主要文化典籍,如《诗》、《书》、《礼》、《乐》等,已成为楚国贵族诵习的对象。但楚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身强烈的特征,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楚人性格的桀骜不驯,楚山楚水秀美多姿,楚地巫术神秘玄奥。丰富的物质条件,较少压抑而显得活跃的生活情感,造成了楚国文化的高度发展。楚辞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我以为,学者在研究学术问题的时候,不可以带着一种事后诸葛亮的心态,即先给屈原一个评价,然后所有的问题都往这个评价上归因。就像是结果先于原因而产生一样。有点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刻板印象”。两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扯起这个话题,说,中国哪个地方地方的女孩子长得比较漂亮,答案你只能听见一个,四川。如果有人说起山西的事情,人们大概先会在心里想起“黑煤窑”这个词。至于四川女子俱是美女吗?也不尽然。至于山西的老百姓都在黑煤窑里做苦力吗?谁又能这么说。但是这个“刻板印象”就像本能反应一样,让你先入为主地下这种结论。
这些先行者,怀着美好的憧憬,带着自己的主张,走上历史的舞台。一生致力于把中国改造成为一个民主自由的的社会,为中国的百姓“谋永福也”。他们像流星一样划破天空,尽管短暂,却足够绚丽。他们无愧于“国士”的称号。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国殇》乃是为战场上牺牲将士所作的祭祀之歌,因为他们是为国牺牲,国家为他们祭祀,所以称之为“国殇”。这一曲《国殇》,乃是为所有的爱国者而作,屈原若泉下有知,后继有人,也该安息了吧。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现存《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楚辞的特征:形式上两两成句,多在6至8个字之间;上分句末尾常用虚词“兮”或“思”;节奏明显,音调舒缓,富于音乐美;涉及许多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所使用的艺术手段很多,抒情风格浓郁,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楚辞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辞”不仅是楚文化的代表,也是汉文化的代表,楚汉文化是不可分的。在汉王朝建立以后的一个长时期中,“楚辞”仍然是文学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直到汉武帝时代才出现的典型汉赋,也是和“楚辞”一脉相承的。“楚辞”不但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而且还主宰了四百多年两汉文学艺术思潮,给予中国文学艺术极大的影响。作为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楚辞,在中国先秦文学史上占居了半壁江山。荆门的楚文化哺育了屈原、宋玉这两位楚辞的领袖,实为荆门的光荣!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橘颂》据认是屈原早期的作品。我们从此可以看出《渔父》篇中“皓皓之白”与《离骚》篇中“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的影子。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总是在慢慢的形成中。屈原最后自沉汨罗,以身殉国,是因为一生的理想破灭;楚国灭亡,爱国主义情怀的彰现。一生的理想不会形成于一朝一夕。故而,《橘颂》是屈原早期的作品。这样的推断就比较符合常理,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屈原,而非纯粹的揣测中的屈原。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我国文学史上爱国主义的中心人物。屈原主张效法楚先王等古代贤君,向“辟在荆山,筚路蓝缕”,顽强拼搏的楚先王熊绎和贤相孙叔敖学习,做到 “国富强而法立”。他再三表示要改革政治,起到引导的作用,“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屈原的美政思想,过去认为是他出使齐国,受到齐国稷下学派影响的产物。屈原的“美政”与孔子的政治思想有一致的地方,屈原和孔子一样,都推崇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都重仁义,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屈原“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和孔子所提倡的举贤才也是一致的。郭店楚简的出土证明,屈原的美政思想,其根源早已在楚国生根。屈原“美政”理想的主要内容就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应该选贤任能,罢黜奸佞,修明法度。这些思想,郭店楚简早已表达得淋漓尽致。包山楚简中,还有民告官的案例。荆门楚墓出土文物精美丰富,花纹图案造型引人注目的除了青铜器之外,还有我国保存得最早、最完美的漆画、连环画《金秋迎宾出行图》。其色彩的绚丽、笔触的飘逸,构思的巧妙神奇,和屈原楚辞的艺术风格完全一致。有人曾否认屈原的存在,认为他的作品是汉儒所为。海内外学者,迢迢千里万里奔来荆门,就为亲眼目睹荆门出土的楚文物原件。看了这些辉煌的楚文物,谁还能不叹服楚文化的博大精深?谁还能怀疑屈原的存在?
开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先河的屈原,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获得了灵感。他所升华出来的精粹,影响着历代文人。“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它的出现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新的领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后人往往把“风”“骚”并称,把《楚辞》和《诗经》作为自己创作的榜样。
(二)关于《离骚》
《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