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曾巩《南轩竹》阅读练习与答案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练习四及答案解析
漂泊
郑谷
槿坠蓬疏池馆清,日光风端送无情。
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送李衡(注)。
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
黄花催促重阳近,何处登高望二京。
[注]张翰,西晋时在洛阳为官,见堂室内乱,便借口思念家乡特产鲈鱼,回到吴江。
李衡,三国丹阳太守,遣人在武陵种柑橘千株,称“千头木奴”,子孙家道殷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周围环境,“坠”——“疏”“清”扣标题,有飘零之感,“淡无情”有双关意。
B.颔联连用典故,与张翰和李衡的比较,既抒发诗人羡慕之情,也暗指了他的处境。
C.“催促”以拟人手法写菊花盛开、重阳将至,用乐景反衬佳节来临无处登高的无奈。
D.本诗叙事、抒情相结合,沉重的现实主题和凄凉的场景选择,使诗歌具有沉郁之感。
2.本诗颈联与杜甫《登高》颈联都写到漂泊之苦,请比较其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3分)C (“乐景”有误)
2.(6分)两诗颈联情感表达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郑诗颈联写举家漂泊、寄食于人而战争仍无休止的现状,将个人与国运相结合,在写实的笔法中透露饱受战乱、有家难回的悲凉;(3分)杜诗颈联看似只写了离乡万里、暮年多病的个人遭际,但“万里”“百年”“常”“悲”“独”等词语从时空角度写漂泊之久、苦痛之深,蕴含的社会批判性更加强烈。
(3分)。
文言文曾巩《南轩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1分)南轩记[北宋]曾巩①得邻之茀地①,燔草,树竹木,灌蔬于其间,结茅以自休,嚣然②而乐。
世固有处廊庙之贵,抗万乘之富,吾不愿易也。
②人之性不同,于是知伏闲隐奥,吾性所最宜。
驱之就烦,非其器所长,况使之争于势利、爱恶、毁誉之间邪?然吾亲之养无以修,吾之昆弟饭菽藿羹③之无以继,吾之役于物,或田于食,或野于宿,不得常此处也,其能无焰然于心邪?③士固有所勤,有所肆,识其皆受之于天而顺之,则吾亦无处而非其乐,独何必休于是邪?顾吾之所好者远,无与处于是也。
然而六艺百家史氏之籍,笺疏之书,与夫论美刺非、感微托远之文章,下至兵权、历法、乐工、山农、佛老所传,吾悉得于此。
皆圣人贤者魁杰之材,殚岁月,惫精思,日夜各推所长,分辨万事之说,其于天地万物,修身理人,国家天下治乱安危存亡之致,罔不毕载。
处与吾俱,可当所谓益者之友非邪?④吾窥圣人旨意所出,以去疑解蔽。
贤人智者所称事引类,始终之概以自广,养吾心以忠,约守而恕行之。
其过也改,趋之以勇,而至之以不止,此吾之所以求于内者。
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
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
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
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彼何与于我哉?此吾之所任乎天与人者。
吾之所学者虽博,而所守者可谓简;所言虽近而易知,而所任者可谓重也。
⑤书之南轩之壁间,蚤夜览观焉,以自进也。
南丰曾巩记。
(选自《唐宋文醇》)【注】①茀地:杂草丛生的土地。
②嚣然:悠闲的样子。
③饭菽藿羹:吃粗粝的食物。
菽,豆类植物;藿羹,豆叶煮成的菜羹。
21.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1分)A.然则 B.若夫 C.若然 D.然而22.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
请把它放回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2分)少而思,凡吾之拂性苦形而役于物者,有以为之矣。
A.第②段开头 B.第③段开头 C.第③段末尾 D.第④段开头23.简述作者居于茅屋“嚣然而乐”的原因。
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解析
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解析【原诗】南轩竹曾巩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一、译文:姿态柔美的密密的翠竹,有数十根竹子长起来,干旱的季节里也有潇洒的姿态和高雅的情趣,微风吹来,把我内心的烦躁全部送走,一场雨过后,远远看去,使得我的眼睛都清澈明亮起来。
那新生的竹笋,巧妙地穿过有青苔的石头,细碎的阴影映照在粉墙之上,仿佛要破开墙壁。
想来,在万物都覆盖冰霜的季节里,再来看翠竹的颜色一定更加鲜明。
二、诗意赏析这是一首歌颂竹子的咏物诗,诗人借轩中之竹表达了对竹子高雅情操的赞美。
古人对竹可谓十分敬重,静坐一室,放怀九春,怀若竹虚,风惠气清,因着追求“室有山林乐”,陈设往往无意,枯木野花,苍苔洞石,信手拈来,随意拾就。
竹怀古致,有高格,文人心头之爱。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惠日朗虚室,清风怀古人。
书房藏竹,自然极幽雅,能得山水清气涤净俗尘。
竹怀古致,有高格,文人心头之爱。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惠日朗虚室,清风怀古人。
书房藏竹,自然极幽雅,能得山水清气涤净俗尘。
竹趣味颇多。
陈毅儒将在《莫干山记游词》中咏道:“莫干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
“风摇青玉技,依依君子。
”此乃翠竹之“形趣”。
倘若竹生在野外,“梢云耸百寻”“风触有声含六律,明箨时闻声籁籁”。
或是“月明午夜生虚籁,误听风声是雨声”。
庭中栽得绿竹数丛,“疏竹虚窗时滴沥”“纱窗外风摇翠竹”,是为雨中风中之“声趣”。
修竹成林,浓阴如洗,炎夏盛署“为君成阴好蔽日”,顿生际《新竹》诗之意境:“清风扫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且“好风吹晚晴,斜照入疏竹”,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是竹林之“影趣”。
还有“楚山修竹如云”,“雨过斑竹千丝绿”“幸分苍翠拂波涛”,半山寒色与春争,这是修竹翠篁的“色趣”。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安石父王益首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
此诗是作者寒食节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
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诗人的情思就如同被春风吹拂的杨柳千条万缕。
B.颔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诗人流下的眼泪很多,以致于使冶城潮水上涨。
C.颈联“雪争出”与“朱早凋”相对,写出诗人头发斑白、容颜早衰的状况。
D.尾联表达了诗人不甘心过打渔砍柴的生活,而要在政治上大展宏图的愿望。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释】①箨(tu)落:笋壳落掉。
②长竿:新竹。
③茂陵:地名。
《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
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2)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
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①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C.月挂山头,三星隐没,表明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表明诗人心境闲适。
D.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
(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曾巩《南轩竹》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 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 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 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
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
(6 分)
参考答案:
14.【分析鉴赏】(3 分)D
15.【分析鉴赏】(6 分)
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①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②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曾巩)(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曾巩)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谒李白墓曾巩世间遗草三千首,林下荒坟二百年。
信矣辉光争日月,依然精爽动山川。
曾无近属持门户,空有乡人拂几筵①。
顾我自惭才力薄,欲将何物吊前贤。
【注】①几筵:祭祀的席位或灵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对仗工整,“三千首”与“二百年”突出了李白诗作之多和离世之久。
B.颔联评价李白的诗歌光芒万丈,可与日月争辉,其精神至今仍能撼动山川。
C.颈联叙写李白身后的落寞,“空”字暗含着对墓地只有乡人来祭扫的感伤。
D.全诗先总后分,首联总写,二、三联分写李白的诗与墓,尾联抒发谒墓之情。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甘露寺多景楼①曾巩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②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③。
[注]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北宋时郡守陈天麟所建,是寺内风景最佳处。
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行经镇江,登临多景楼。
②钟呗:撞钟和唱诵经文声。
③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提挈全篇,先写诗人有“登楼观景”之念,继而写登楼后倚阑四望,视野开阔。
B.颔联用“乱”“含”“浮”“入”生动写出了云气、水光、晚霞、山色的交相辉映。
C.置身多景楼上,听月光下传来的钟呗声,诗人内心油然而起超然物外的隐逸之情。
D.“万里帆樯海外风”虚实结合,诗人由眼前的航船想象到它们即将入海乘风破浪。
4.宋朝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谈到诗歌的情景关系时曾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这一理论在本诗的情景描写中也有体现,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介甫曾巩日暮驱马去,停镳①叩君门。
颇谙肺腑尽,不闻可否言。
淡尔非外乐,恬然忘世喧。
况值秋节应,清风荡歊烦②。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解析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曾巩 南轩竹 诗歌赏析
曾巩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
南轩竹是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意为有几十根生长茂盛又繁密的竹子,在天干之年,仍然生长得潇洒有生机。
天干之年使竹子面临生存的困境,但竹子却生长得仍然很茂盛,可见竹子无惧艰难。
颔联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它的意思是,风吹过时,竹子飒飒作响,诗人听到后,烦心事随之消散,一场雨将竹子濯洗得干净,诗人看到被清洗得明亮干净竹子后,放眼望去,心情清朗。
这一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运用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等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颈联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新长出的竹笋顶起长满苔藓的石头,盎然生长,竹子斑驳的影子投在粉墙之上,摇曳生姿,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尾联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翠竹的美称)色转明。
意思为应该要等到万物历经霜雪之后,再来看这几株翠竹,它们应该更加晴明动人吧。
尾联单纯想象历经风霜雨雪后的南轩竹的姿态,属于描写手法中虚写范畴,没有实写的成分。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郑燮,清代书画家诗人,人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咬定:咬紧。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高三高考适应考试(四)语文试题练习四及答案解析
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节选)
韦承贻
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
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①何日免重来。
三条烛尽②钟初动,九转丹成鼎未开。
残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
【注】①棘篱:唐代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
②三条烛尽:唐代考进士科,试日可延长至夜间,许烧烛三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首先描写了自己的衣着装束,然后叙述自己将答完的考卷交上的情形。
B.颔联中“蓬巷”“棘篱”都运用了借代手法,前者代指旅店,后者代指考院。
C.“三条烛尽”“残月渐低”都体现出夜晚时间的推移,也能烘托诗人的心情。
D.“谪仙”在诗中特指诗人李白,诗人说在众多举子中谁能成为李白难以确定。
2.《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请以这句话为观点句,结合本诗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谪仙”在诗中指的是才学优异的人;“成为李白”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
2.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韦承贻参加策试,内心深受煎熬,忐忑不安;交上考卷,又渴望能够金榜题名。
这种交织的情绪使他难以入眠,于是将内心感受写成诗,题写在都堂西南角。
【情感分析和概括(扣“情动于中”)3分;概述题诗于壁(扣“形于言”)2分,语言表达通畅1分】。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专题10 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阅读之:选择题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
②侧径:狭窄的路。
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两联描写场景,后两联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其二)黄庭坚东京望重两并州,遂有汾阳整缀旒。
翁伯入关倾意气,林宗异世想风流。
君家旧事皆青史,今日高材未白头。
莫倚西斋好风月,长随三径古人游。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两并州”“汾阳”皆是郭姓名人,直言郭姓人才辈出,郭子仪更是立下大功。
B.诗歌颔联“翁伯”和“林宗”两句对仗工整,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怀想。
C.诗歌颈联写这些与友人同姓之人已成为历史,称赞友人年富力强且才华极高。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练编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选练编题(3)李仕才一、古诗词欣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余小步王夫之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注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
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颔联描写诗人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蓬勃。
D.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所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E.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答案精析1.CD [C项颔联没有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因而此句无生机蓬勃之象。
D项不是直抒胸臆。
]2.①语言清爽。
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
②景物清新。
柳塘莲叶、砌草柔美、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
③情感轻松。
雨余小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
二、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虞舜者,名曰重华。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
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
__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__ 舜,冀州之人也。
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
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
舜顺通不失子道,兄弟孝慈。
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
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成荐虞舜,曰可。
专题7 古代诗歌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
专题7 古代诗歌阅读(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
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的能力。
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
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
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
湖北襄阳市第四中学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含解析 (2)
湖北襄阳市第四中学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含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①辛弃疾千丈崖百丈溪。
孤桐枝上凤偏宜。
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②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时。
试弹幽愤泪空垂。
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③。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十一年,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
②庚庚:纹理横布的样子。
③舜作《五弦琴歌》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1)本词上片是从哪些方面写琴之“奇”的?词人写琴的用意是什么?(2)本词下片是如何由个人的小境界上升到心怀天下的大境界的?试简析。
解析:(1)琴之“奇”的具体体现:①制琴的材料生长环境孤危;②琴音不合流俗;③琴身纹理横布而奇特。
用意:以琴喻己,通过写琴的不凡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才华和孤标高卓的人格。
(2)①下片前三句,写“人散后”,词人独自在明月下弹琴,勾起了自己不为世所用的悲愤之情,这里词人只是为个人的际遇鸣不平,是一种个人的小境界。
②“不如却付骚人手”,词意一转,由己而人,用舜作《五弦琴歌》的典故,表达了借助词人之手,弦歌于广众,以解民之愠,阜民之财的愿望。
这样,就跳出了计较一己之得失的小境界,上升到了心系万民的大境界。
【解析】【分析】(1)上片“千丈”句,写凤凰栖息的梧桐孤危的生长环境,意在突出琴的不凡。
“玉音”“横理”两句,描写琴声高卓不合流俗,琴身断纹横理高古名贵。
这四句借“琴”的名贵不凡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及自己的功名抱负,表达自己不平凡、不甘受人冷落的心境;借物喻人,以琴名贵不凡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幽愤的琴声表达自己不为朝廷重用的不甘与愤懑。
(2)“人散后,月明诗,试弹《幽愤》泪空垂”,意思是月下试弹的琴声让退居赋闲的自己泪流不止,再结合注释中“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这一背景信息,可以知道词人以幽愤的琴声突出自己内心不被人重用的愤懑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玔注]色转明。
[注]琅捍渲竦拿莱啤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
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