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资料
长征的资料
长征的资料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
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长征的资料和故事
长征的资料和故事1934年10月1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及其直属部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拉开万里长征序幕。
中央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同敌人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爬雪山,过草地,付出了巨大牺牲。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初并没有使用“长征”这个名称。
中央红军行动之初,所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湘鄂西地区与红2红6军团会合,然后实施反攻,打破国民党军“围剿”,恢复中央苏区。
因此,当时所使用的名称是“长途行军与战斗”、“远征”、“转移”或“战略转移”,而在中革军委与红军总部机关所发布的命令、指示中则称之为“西征”、“突围”。
这些名称,一直使用到了1935年5月中央红军经过彝民区。
此时,距离中央红军离开江西中央苏区已经有七个多月的时间了。
扩展资料:长征期间的重大事件介绍:1、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湘江战役湘江战役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
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关于《长征》的资料
关于长征的资料长征的简介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各阶段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长征资料
一、词语积累1.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如:为了北上抗日,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远征。
2.万水千山: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如:红军跨越了万水千山,终于胜利到达了陕北。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如:这事非同小可,切不可等闲视之。
4.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常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
如:逶迤的环山公路盘旋而上,直上云端。
5.磅礴:①(气势)盛大、雄伟。
如: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③(气势)充满。
如:革命者大义凛然、正气磅礴,吓得敌人心惊胆颤。
6.三军:①指陆军、海军、空军。
②对军队的统称。
③本课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7.开颜: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如:他听医生说自己的病不难治好,终于开颜一笑。
二、近反义词近义词:长征--远征等闲--平常逶迤--蜿蜒开颜--高兴万水千山--千山万水反义词:难--易暖--寒细浪--巨澜等闲--非常三、难句讲析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
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
但这些艰难被红军视作寻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乌蒙”都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
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实际上的“五岭”、“乌蒙”都是“逶迤”、“磅礴”的高山大岭,但在红军眼里却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写山势高峻,是红军远征艰难的实际状况;写山的微不足道,是红军一往无前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
有关长征的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和战略撤退行动。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是有关长征的详细资料:一、长征的背景1. 抗日战争背景:长征发生在抗日战争前夕,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战略撤退,以保存实力。
2. 国共内战背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国共两党的冲突逐渐演变为全面内战,长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之际。
二、长征的起因1. 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进行了第五次“围剿”,红军面临巨大的压力。
2. 湘江战役失败:红军在湘江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放弃原有根据地,开始了长征。
三、长征的路线和行程1. 路线选择:红军领导层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选择西北方向,经过陕甘宁边区,与苏区取得联系。
2. 行程和时间:长征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红军行军途经11个省份,跨越18个山脉,总行程达到2万5千多里。
四、长征的艰辛和牺牲1. 自然环境的考验:长征途中,红军面临严酷的自然环境,如高山、河流、草地等,给红军的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 敌人的追击和围剿:红军行军途中,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追击和围剿,红军不得不进行多次战斗和突围。
五、长征的意义和影响1. 保卫中国共产党:长征的成功,保卫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使中国共产党得以继续领导中国革命。
2. 壮大红军的力量:长征过程中,红军得到了锻炼和壮大,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3. 形成毛泽东军事思想:长征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历程,对日后的中国革命和军事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长征的经典事件1. 井冈山会师:红军主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会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确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2. 红军长征出发: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的历程。
3. 千里跃进黔马:红军在贵州进行了千里跃进的行动,成功突围,避开了敌军的追击。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
那么你知道红军长征了多少公里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军长征多少公里红军长征是12500公里。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7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即12500公里。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什么重要的会议转折点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6年10月。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摆脱国民党的追击,被迫开始长征。
从瑞金出发,翻雪山、过草地,困难重重,艰险万分,经过14个省,全程约二万五千里,最终于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宣告结束。
红军长征的意义1、通过红军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有关长征的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略转移行动。
这次长征是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同时寻求新的革命根据地而进行的。
长征的历程艰辛而艰苦,但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具有深远的影响。
长征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南昌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然而,起义失败后,红军被迫转入游击战争阶段。
随着国民党军队的不断围剿和打击,红军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困难。
1934年,红军在中央苏区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挫败,被迫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长征。
长征的总路程约为2.5万千米,历时368天。
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艰苦的山地、草地和河流等各种地形和气候条件。
他们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疾病和敌人的追击。
长征期间,红军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包括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和巧渡金沙江战役等。
这些战斗体现了红军的英勇和顽强精神。
长征的最终目的是寻找一个新的革命根据地,以继续抗日战争。
红军在长征中经过了许多地区,包括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
最终,红军在1935年到达了陕北的延安,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长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意志和顽强精神。
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们坚持不懈地追求革命目标,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种顽强精神激励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成功。
其次,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红军在长征中经过了许多地方,与当地群众进行了接触和交流。
他们宣传了共产党的理念和目标,争取了更多的支持者。
这些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长征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宝贵的战略经验。
红军在长征中学会了灵活应对敌人的追击和围剿,掌握了游击战争的战术和策略。
这些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长征资料_??????
长征资料
长征是中共中央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
年间,从江西瑞金起跑,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省,最终到达陕西延安的一次伟大战役。
以下
是一些关于长征的资料:
1. 长征的背景:长征是中共中央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抵
抗国民党的“围剿”政策的一项重大战略行动。
2. 长征的起因:中共中央认为当时的武装反抗力量已经无
法一次性消灭敌人,决定采取游击战争,打破敌人的封锁,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
3. 长征的路线:长征的主要路线是从江西瑞金出发,途径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省,最终到达陕
西延安。
4. 长征的艰苦条件:长征的路径经过险峻的山脉、密林、
河流等地形,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追击,军队
经历了艰苦的长途跋涉。
5. 坚定的意志和艰苦奋斗: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
艰苦的战斗和生活条件,并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和无私奉献
的精神。
6. 长征的意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使得中国工农红军转移了根据地,保存了战斗力,确立
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一些关于长征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了逃离国民党军队的追击,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最终到达陕北的一次伟大远征。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长征的一些相关资料。
一、长征的起因和背景长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34年,当时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优势,红军被迫离开了瑞金,开始了长征。
长征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革命斗争遭受了严重挫折,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二、长征的路线和过程长征的路线经历了多次变更,最终红军选择了从瑞金出发,经过湖南、贵州、云南等地,最终到达陕北。
这条路线全长约12000公里,跨越了中国的南北和东西方向,是一次极其艰苦的远征。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挑战,不仅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追击,还要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酷条件。
三、长征的意义和影响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长征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
其次,长征锻炼了红军的战斗力和顽强意志,使其具备了更强大的战斗力。
最后,长征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使中国共产党的声誉得到了提升。
四、长征的启示和教训长征给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教训。
首先,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在艰苦斗争中才能锻造出真正的革命战士。
其次,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正确的路线和观点,才能赢得胜利。
最后,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五、长征的纪念和影响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受到了广泛的纪念和影响。
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纪念活动、出版相关书籍等,来追忆和纪念这段历史。
长征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
六、长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长征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也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关长征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时间】1934~1936年间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地点】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长征资料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一,关于红军名称来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名称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的工人,农民,自卫军上井冈山时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其他地方起义部队名称,有农民革命军,土地革命军,农民革命团等等。
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规定,党所建立的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此时共产国际建议使用工农红军的名称。
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
红军主力部队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8省边界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
1946年秋“八路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一,关于红军名称来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名称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的工人,农民,自卫军上井冈山时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其他地方起义部队名称,有农民革命军,土地革命军,农民革命团等等。
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规定,党所建立的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此时共产国际建议使用工农红军的名称。
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
红军主力部队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8省边界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
1946年秋“八路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长征资料
长征的困难
长征图片
谢谢大家
长征资料
长 征 路 线 图
长征
•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 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 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 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 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 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 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 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 两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 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四方面军
• 红四方面军是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由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领导, 1931年11月7日成立于鄂豫皖苏区。1932年5月遭受国军围剿,9月 突围西行5千里,于12月过大巴山入川北,1933年1月占领通江,建 立川陕根据地,这是第一支长征的红军。 •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张国焘战略配合红一方面军,发起嘉陵 江战役,令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向西挺进,总 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5月中旬占领了茂 县、理番。6月,抵达岷江以西的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6月17日 ,张国焘、陈昌浩反对向东向北发展的川陕甘方针,复电中共中央, 认为“北川一带地形给养均不利大部队行动”,“敌已有准备”、不 宜过岷江东打。提出向西发展,“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 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继续北上,南 下再过草地,希望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 。
长征各部队介绍
•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 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 达二万五千里; •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 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 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 、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 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 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 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
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红军长征是指在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之历史背景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
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
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
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
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
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
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之长征过程江西瑞金出发——冲破三道封锁线——渡江战役,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解放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城——1935.1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师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到达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且将各种仪器均随军携带,导致行军队伍缓慢。
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10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资料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的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
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逃跑),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转移时经过: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长汀、全州、桂东、信丰······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长征资料
各路红军长征时间、经过的省份及里程红军长征时间: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
1928年9月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西康特别区正式建为行省。
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员会。
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
按现在行政区划为15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
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六万五千余里。
其中: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二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年零7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一万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
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饮茶粤海未以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 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 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 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 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 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 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 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 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 雪山。
泸定桥。红军第一军团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国民党军第 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图阻止红军过河。 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 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 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国民党守军放火阻挡,勇士们冲过火 海,进入城街,展开巷战,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2小时激 战,红4团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保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 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 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 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 绕圈子,时东时西,忽 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 分兵力。5月6日,他们 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 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 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 江。
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1935年5 月,红军决定迅速抢占大渡河上的
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 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 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 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 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 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 怀抱里了。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血战湘江
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到达 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由于临时中央的领导者 ,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 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且将各种仪器均随军携 带,导致行军队伍缓慢。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 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 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 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
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 带。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 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 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浑水深达数英尺的沼泽 。死草堆上又长出了大片野草,谁也说不上 是不是几百年来就如此。大树小树一概没有 ,看不到鸟类飞翔,听不到虫声唧唧,甚至 连一块石头都找不到。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 ,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夏天任凭狂风暴雨 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天空永远密布乌 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
飞夺泸定桥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
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 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 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 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 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红军长征
概述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 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 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 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 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 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 为“流窜”。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 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 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后,中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的 对比,决定北上抗日建立陕甘宁根据地。由 于张国涛仗着人多势大,妄想领导中央,使 红四方面军在北上中途掉头南下,因失败不 得不转回三过草地,两越雪山,全军减员一 半多,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 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 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 、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 ,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 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 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 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 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长征的开端---瑞金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 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 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 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 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 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 根据地瑞金进行二万五千里 红色根据地---瑞金 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 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 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 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 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 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 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中国 工农红军持续两年、转战 14个省的长征全部胜利结 束。
长征突破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完成了伟 大的战略转移,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从此揭开新的篇 章。
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 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 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 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 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 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 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 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 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 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 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
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 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 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 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 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 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 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 ,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 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 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 谅他人。
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 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 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 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 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 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