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教学生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道理。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思考。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端午粽》的内容和意义。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境和道理。
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端午粽》课本及教案准备。
2.学生课桌椅、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准备。
3.准备涂鸦板、图片、生活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入课文《端午粽》。
2.带领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朗读课文《端午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
第三步:课文理解(20分钟)1.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道理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感悟。
第四步:语言表达(15分钟)1.分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小短文或对话表达。
2.鼓励学生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发表创作成果。
第五步:复习与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简要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端午粽》。
2.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端午节的看法。
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端午粽》的浓厚兴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得以深入领会。
但在朗读和语言表达方面仍有一些学生需要加强,未来教学中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在课文理解方面,可以增加更多的课外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意蕴。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端午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掌握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传授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端午节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内容,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材《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辅助工具:图片、视频、制作粽子的材料等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教室布置、音乐等方式营造端午节的氛围。
2.引入课题,让学生猜测本节课要学习关于什么内容。
第二步:呈现1.展示端午节的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讲解粽子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对粽子有初步了解。
第三步:实践1.带领学生一起制作简单的粽子,让他们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2.学生自由发挥创意,可以选择不同的包法和馅料进行制作。
第四步:总结1.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分享制作心得。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复习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方法。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与家人一起制作粽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2.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粽子制作过程的小作文,展示给同学们。
七、课后作业1.整理制作粽子的过程,写成文字描述。
2.和家人一起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知识,分享在下节课中。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准备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
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
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设计思考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
“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主题活动目标年龄段主要目标中班(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等;(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年龄段序号活动内容主要涉及领域组织形式中班1、屈原的故事语言集体2、童谣《拍手歌》语言分组3、观看赛龙舟社会集体4、美丽的龙舟艺术集体5、龙舟竞赛健康集体6、我爱吃粽子科学集体7、端午节亲子活动综合年级组活动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环境创设(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粽》的故事内容和背景。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情节。
4.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活动。
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创作和表演活动的引导和指导。
难点1.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表达课文内容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音响设备、教案、活动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文复述或朗读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问答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课文《端午粽》,唤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合理安排提问,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 活动一:《端午粽》简短表演(2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表演课文中的一个片段。
2.引导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课文情节,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4. 活动二:自由创作(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由创作,可以是续写故事、画画或做手工等形式。
2.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创作,增加表达机会。
5. 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作业布置1.复述《端午粽》故事。
2.完成课文中的习题。
3.完成创作任务,并展示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粽》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次教学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依据:本课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端午粽》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本课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粽子吃以及端午节的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习俗以及来历,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
基于综合教材分析和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条件,激发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课文。
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字与运用结合。
同时我还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等方面的积累。
让学生多认中国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本课时,我努力把握好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开放、民主的环境中迸发思维的火花,感受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课文长句子的节奏、韵律和意味来。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表达的感情来朗读好课文。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2)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和理解。
2.学习《端午粽》这篇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端午粽》故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端午粽》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学习节日文化知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故事书等。
3.材料准备:端午节的相关资料、粽子制作的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出《端午粽》这个故事。
2.学习:让学生认真阅读《端午粽》,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讨论:和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寓意。
4.练习:布置阅读《端午粽》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粽子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3.制作: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文化。
4.总结:让学生分享制作粽子的过程,体会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5.课堂表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端午粽》故事,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
3.课后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感悟。
七、拓展延伸1.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粽子制作活动,增进家庭亲子互动。
2.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端午节庆祝活动,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开展这堂教学活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活动目标: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二、活动准备: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
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
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
)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
(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
大家一起来。
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
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
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
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学情分析: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
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
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
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含义。
3.学习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具准备绘本《端午粽》、绘画纸、彩色笔、粘土。
教学内容一、导入(五分钟)1.播放端午节的视频,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展示一些粽子的图片,问学生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
二、讲授(十分钟)1.向学生介绍绘本《端午粽》的情节。
2.让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三、讨论(十五分钟)1.根据绘本的情节,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怎么包粽子的?她为什么喜欢包粽子?2.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
四、绘画活动(二十分钟)1.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想象进行绘画。
3.鼓励学生用彩色笔勾勒出粽子的形状和细节。
五、总结(五分钟)1.向学生复述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2.总结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学生可能对绘本的故事情节理解不深入。
解决方案: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绘画能力参差不齐。
解决方案:通过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尽量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
评价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绘本《端午粽》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掌握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能够进行想象,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理解和喜爱。
然后,教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绘画能力进行了评价。
整体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下一次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二)教案主题:《彩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彩虹》。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粽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1、认识“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端午粽》。
文章详细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种类。
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的能力,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生字词卡片、粽子实物或图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粽子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粽子的特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端午粽》,学生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自读: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3. 精读课文(1)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解释字词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讲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种类。
(3)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4.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5. 小结拓展(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端午粽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粽子的制作过程:选料、泡米、包粽子、煮粽子粽子的种类:豆沙粽、肉粽、蛋黄粽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端午粽。
2. 答案:(1)见课本生字词表。
(2)端午粽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有豆沙粽、肉粽、蛋黄粽等多种口味。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识生字卡片。
2、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
(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
(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三、课文拓展,指导书写1、总结交流。
(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2)课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拓展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并和课文内容相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
(1)课件演示“真、分、豆”笔顺。
(2)认读3个生字。
(3)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布置作业。
把在本课中收集到的词语放在你的词语库里。
课外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五、板书设计材料:青青的箬竹,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10、端午粽味道:清香,又黏又甜花样:多意义:纪念屈原《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二一、童谣导入,说“已知”1、师生板书“节”字。
复习已学过的三首传统节日童谣:《春节童谣》《元宵童谣》《清明童谣》。
2、学习“端午”。
清明之后的传统节日便是“端午”(教师板书)了。
你能给“端”字组词吗?教师相机引导:“端正、端坐”表示“身正,不歪”;“端碗、端茶”表示“用手很平正地拿着”;引申义“笔端、开端”,指“东西的一头”。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端午粽》。
全文围绕端午节的粽子展开,描述了粽子的制作、形状、味道以及节日氛围。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文化背景介绍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句子朗读和书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掌握、句子朗读和书写、课文理解。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挂图、卡片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端午节的传说,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书写练习。
4. 课文解析: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制作粽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文化背景介绍: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粽》2. 生字词:糯米、枣、豆沙、香、煮熟、屈原、爱国等。
3. 课文重点句子: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3)以“我心中的端午节”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1)见课本;(2)见课本;(3)开放性题目,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幼儿用彩纸、软陶和绳子等手工制作粽子,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手工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净,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
二、活动准备1、彩纸、绳子、软陶2、塑料盒、纸盘3、手工制作工具、辅助材料4、粽子实物三、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实物粽子,引导幼儿观察外形,引出端午节。
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粽子的兴趣。
(1)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呢?你们吃过吗?(2)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吃粽子的感受吗?(3)原来啊,小朋友们都喜欢吃粽子,粽子加上甜甜的红糖后更好吃了!2、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粽子是怎么做出了的呢?手工制作激发兴趣。
(1)端午节粽子,其实都是经过每个食品工人的包装而成的。
而我们家里的粽子都是大人包出来的。
(2)老师引导幼儿了解手工制作粽子的包法,讨论手工制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教师手工制作包粽子,请幼儿仔细观看!4、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手工制作包粽子。
手工制作时注意动作放慢,难点之处要多讲几次。
(1)教师为幼儿分组,幼儿尝试自己手工制作粽子。
(2)按照详细步骤再次跟随教师一步一步制作。
5、幼儿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做简单介绍。
6、将实物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展示结束,老师对端午节进行概括总结,让幼儿亲手将自己的手工制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一起吃粽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正确书写“午”“豆”“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
3、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氛围和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3个生字。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2.学习端午粽的制作方法;3.学习描写端午粽的词语;4.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端午粽》;2. 相关词语:粽叶、黄米、红枣、填馅等;3. 学习制作端午粽的方法;4. 经典诗句:悬崖峭壁无人径,何处飞来飞去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端午节”三个字,问学生们是否知道什么是端午节,能说出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和传说吗?启发学生,并加以补充。
2. 学习课文《端午粽》(15分钟)1.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老师再读一遍,并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2.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学习其含义;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了解其主要内容;4.学生可以用童谣或游戏的形式加深记忆。
3. 结合实际,学习制作端午粽(30分钟)1.老师先向学生展示制作流程和步骤,并向学生说明每个步骤的关键点;2.让学生在班内互相配合,完成制作端午粽的过程;3.老师适时地提醒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比如:粽叶的用量、馅料的种类、包粽子的方法等;4.最后,学生可以尝一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端午粽。
4. 学习描写端午粽的词语(20分钟)1.让学生列出一些描写端午粽的形容词和动词;2.在词语表上增加一些生动形象的形容词,例如:“翠绿碧绿”、“浓香扑鼻”、“垂涎欲滴”等;3.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用这些词语进行口头描述;4.老师可以通过评分和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
5. 进行主题发散,拓展知识面(20分钟)1.向学生介绍更多与端午节相关的知识,比如:粽子的起源、传说和文化内涵等;2.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其他民俗习惯,如:草龙舟、吃五色饭等;3.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开始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例如:“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粽子里面放什么馅料?”等;4.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同时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认识目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3、能力目标: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
2、物质准备: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赛龙舟视频等。
活动过程:1、以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端午节兴趣。
(1)引导幼儿观看赛龙舟视频。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为什么要赛龙舟?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鼓励幼儿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分享已获得的相关经验。
(2)提问:什么时间过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3)教师结合,以故事形式与幼儿共同梳理、提升经验。
3、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1)提问:端午节人们会做哪些事?(2)引导幼儿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
(4)梳理提升经验。
4、幼儿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延伸:美工区:为大家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区域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
建构区:提供龙舟,鼓励大家搭建龙舟。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快乐的端午节》端午粽公开课教案篇8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
3、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准确、简炼的语言。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收集本地的民风民俗,感受家乡人们过端午的气氛。
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塞龙舟》歌曲,收集有关端午的古诗句。
2、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资料: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同学们,在这些节日中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端午节包粽子教案篇一1、知道粽子的来历和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的乐趣。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1、有湿度的碎泥、粽叶若干、橡皮筋2、范例、课件一、激趣导入。
1、师: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2、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三角粽、四角粽、团盘粽等)。
二、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出示范例: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粽叶)。
在我们的太湖边也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
2、师: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3、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边介绍: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评一评谁包的粽子最好,并请幼儿将粽子送到小吃街中开展角色游戏。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二1、认识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并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查找屈原的资料和端午节的习俗。
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学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端午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端、粽、节”等生字,会写“午、节、叶”等生字。
认识部首“、”。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读长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
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
(打一食物)(同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
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你们觉得好吃吗?
4.有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觉得粽子好吃,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
教师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停顿。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齐读课文。
6.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练习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示范写“米、真、豆”等字。
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真”字的写法。
(1)“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
(2)“真”字中间有三横。
4.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扩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
(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同学们知道得非常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都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
(课件出示有关端午习俗的图片)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你们家有没有人会包粽子?课文中包粽子的人是谁?(外婆)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数出该自然段有几句话。
(1)外婆是怎样包粽子的?让学生找出描写包粽子的句子。
(板书:箬竹叶糯米枣)
(2)外婆包的粽子的味道如何?(板书:清香,又黏又甜)
(3)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外婆是怎么包粽子的,及粽子的味道。
)
2.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说说这一段又讲了什么。
(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
(2)外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学生用笔在书上画出来。
(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3)读第三句话,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带回去分给邻居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婆的善良)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外婆包的粽子,是用()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的枣。
4.外婆包的粽子有()。
A.红豆粽
B.香菇粽
C.牛肉粽
D.鲜肉粽
E.红枣粽
F.红糖粽
四、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历史人物屈原
1.出示屈原图片,提问有没有人认识这个人物。
2.老师讲解爱国诗人屈原及沉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3.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
师: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啊?(屈原)
4.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回顾拓展
1.全班齐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教师回顾总结:这篇课文讲了外婆给“我们”包的端午粽,以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更加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来源,课后同学去收集了解一下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吧。
[教学板书]
端午粽包:箬竹叶糯米红枣
端午粽花样: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学生们上课的
积极性也提高不少。
第一课时我主要教学生字词,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为下节课的课文理解作好铺垫。
在指导学生学写生字时,我让学生学习找到生字之间的共同点及不同的书写方式,从而让学生掌握写字要领。
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了解外婆包的端午粽及其中包含的感情,以及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因为这一节日同学们都有过体验,所以让同学们自由讨论非常重要。
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入课文,他们理解课文就更加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