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钢的琴电影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钢的琴电影观后感
抽空又看了一遍电影《钢的琴》,也不知道这是第几次看了。突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部片子写点东西。像这种时代背景气息很浓的作品,对于我这种没能生在那个年代的后辈来说,对它的理解和体会是有限的。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把我所感受到的那些微小的部分与大家分享。
首先要提一下的是里面某些主要人物的寓意。也许我的想法不尽准确,但我觉得应该多少也沾了点边儿。陈桂林,这个工业时代的普通工人,也是那个时代的工人阶层的典型代表,同时也象征着那个旧时代。与之相对的,他的老婆则是推崇物质至上的小资阶层(还不能说是新时代)。小元则是历史的车轮,或者把她比作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也更为贴切。秦海璐所饰演的淑娴更像是帮助旧时代的人们能顺利融入新时代的某股力量。而那架钢的琴里,蕴涵的是旧时代那些工人们所拥有的品质,以及想要挽留住他们那个时代的一种情结。这些我之所以要放在最先说,是因为后面他们的言行,都是要带着这些寓意去看、去读的。
影片最开头是陈桂林和他老婆在谈论孩子跟谁的问题。如果你认同我上一段所说的各种寓意,那你可以仔细看一下这个画面的构图。两个人身后的差异,从地面到建筑,
再到天空。你是不是明白了些什么?再看看他们两个人的身上。陈桂林的是香烟、手风琴,而他老婆的是围巾、包包。这不就是一个在强调精神文明,另一个在强调物质文明么?再看看两个人表情。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表情?如果你大概想明白了些什么,再来看看他们的对话,你是不是也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顺便在这插一句,我很佩服这部片子的编剧、导演,并不仅是整个片子给人的感觉,而且甚至每个细节和每句台词,几乎都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深意的,后面我也会列举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来说。
紧接着是送葬。要送的是什么?是老人?还是一个时代?为什么他们开始吹唱的悲伤的曲子要被喊停换成高兴的?“行行,知道了。那啥,叫老人加快步伐吧。”“走那么快去哪啊?”“你管他去哪呢?”“来,咱来个步步高啊,降B啊。”这些对话你又想到了什么?他们是否是发自内心的换曲呢?送葬连玩杂耍的都请来了。那个“奠”字,就在旧工厂的几个大烟囱下,还隔了一道围墙。
陈桂林用车捎他爸回家的路上,说他老婆跟他提出离婚的事。那段话也颇具深意。“她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不劳而获的日子”虽然没有用多夸张的表演,却从那些台词本身和说话的语气里读出了态度。晚上在学校里和王抗美的那段对话。“你要真离了,咱哥俩就一样了。”“咱们俩怎
么能一样呢?咱们俩不一样。我是离异,你是丧偶,对不对?”女儿小元练琴吵醒女老师,把老师吓得都不敢上厕所了。“实在是对不起啊,耽误几位老师上厕所了。”高明的讽刺。
陈桂林想让女儿学钢琴,经济条件不允许,先是带去学校偷练,被警告后自己刻了个假钢琴。后来又召集大伙儿造纲琴。陈桂林想买琴那会问工友借钱,大家都想办法推脱和躲着他。也许自身困难帮不起也是一个原因。因为去理发店想让姐姐借钱时,死要面子不肯开口,捎去想送给姐姐的肉后来都给人偷走了。可后来大家竟愿意帮他一同犯险去学校偷琴,这种复杂的情谊也许我们这辈人都很少能想明白。
没有物质,精神文明就成了空谈。明明事实都摆在眼前,可是他们都不愿意去承认这一点。陈桂林和她老婆谈女儿教育问题的那段话,既幽默又发人深省。把我前面提的三人各自代表的寓意套到他们三人身上,这段对话又有了更深的含义。“小元不是属于你一个人的。”“我不可能让小元跟你走。”“这个咱俩说了都不算,得看小元自己的意愿。”
紧接着的秦海璐唱那首《张三的歌》:“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看一看,这世界并非那么凄凉。我们要飞到那遥
远地方望一望,这世界还是一片的光亮。”舞台背景是“换季促销”四个大字。这一幕一来论证了我在开头对她这个角色寓意的诠释,二来也预示了女儿小元的最终选择。
后来为什么那些躲着陈桂林不愿借钱给他的工友们,却都愿意来帮忙造琴了?难道完全是因为来了有饭吃、有工钱拿?季哥那样的缺钱花吗?他们在造琴的过程中有人偷懒吗?不但没有,反而一个比一个热情高涨。被快手打断手的那个工人,女人被人给糟蹋了,快手却第一个要为他出头,这是种什么样的情谊?
季哥在处理铁块纠纷事件时说:“就为这块废铁?值吗?这要是把人给废了,你挖再多的废铁有啥用啊?”其实另一层含义是:不能让物质毁了咱们自己最根本的东西。而在那个时代对他们来说最根本的东西,其实并单不是指生命,还有甚至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团结共进的精神。
快手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是听到有人说起他撬过锁的事。可能我们这一代人不太能理解其中的原因。大家可以去问问你们的父辈或爷爷那一辈,问问“偷窃”在那个年代是种多么严重的罪行。很多人宁可死,也不愿意被扣上这样的帽子。虽然本片的时代背景已经是那个时代的尾声了,对这类行为的看法已经没那么严重了,可是他们的那种思想观念还是没有改变的。
季哥那样的人,为什么会被人举报销赃?他到底有没有销赃?如果有,他为什么会销赃?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他被人通传的时候,仍要坚持先把他自己手头负责的任务完成,不免让人对他肃然起敬。
这群工人里,汪工是个特殊的人物。为什么大家对他都格外的敬重并愿意听他的召集和指挥?并不是因为他
曾经是领导之类的。换句话说,即便他是,在工厂倒闭后这类人也已经没有实权了,根本不会有人愿意听他的话。而是因为某项运动的失败,使得他这类知识分子得到了平反,重拾了地位。即使是他这样有份量的人物,也没能阻止工厂倒闭和烟囱被炸的命运。工厂也已经倒闭了,这些工人们为什么还要在工厂附近徘徊,而不愿意去走更远的路?我觉得不愿意虽然是有的,但更多的可能是害怕,一种对未知新事物和一个新时代的畏惧感。
为什么他们会决定用钢板来造琴,而且敢想敢做。那是他们那个阶级所具备的一种精神,其实也是为了想证明给大家看,他们不会因为被现实和历史的车轮碾压而屈服,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一片天地。
最后琴造好了,女儿却没留住。他们已经很努力了,而且也向这个世界证明了他们的存在价值。但是陈桂林想留住的东西,都没留住——女儿,父亲,烟囱,以及他们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