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代码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克隆技术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克隆技术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克隆技术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克隆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在实验室中复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创造与原种或个体基因相同的个体。

克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动物克隆到植物克隆的演变过程,逐渐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从克隆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克隆技术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克隆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8年美国生物化学家汤姆逊的实验中,他使用两个带有相同基因的家蚕进行交叉配种,创造出了完全相同的家族。

这可以视为克隆技术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威尔穆特教授和基思·坎贝尔等人成功地克隆了一只名为多利的羊。

这是世界上第一只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

此后,克隆技术在动物领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1996年,由伊恩·威尔穆特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地将一只成年动物的体细胞核移植到一只卵细胞中,产生了克隆的哺乳动物。

这一研究代表着克隆技术的新里程碑,也标志着克隆技术进入了人类试验阶段。

除了动物领域,克隆技术在植物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人们发现,细胞质基因的影响将通过传递给下一代植物,这为植物提供了克隆技术的可行性。

目前,克隆技术已经在植物繁殖、遗传改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克隆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首先,克隆技术使得通过传统繁殖困难或无法实现的品种可以得到复制和保护。

通过克隆技术,人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复制出具有相同基因的个体,保护这些品种不受外界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其次,克隆技术为基因工程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通过克隆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特定的基因插入到宿主细胞中,从而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个体。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疾病研究、基因治疗等领域。

第三,克隆技术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实验模型。

通过克隆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更好地研究基因对个体特性的影响。

第四,克隆技术能够延长物种的寿命。

通过将濒危物种的细胞进行保存,以备将来的克隆,可以有效保护这些物种免于灭绝。

单克隆抗体技术(文献综述)

单克隆抗体技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发展与主要的实验步骤1.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经免疫的动物产生的致敏B淋巴细胞能分泌特异性的抗体,但这些细胞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而骨髓瘤细胞则可以在体外大量地、无限地繁殖,但不能分泌特异性的抗体。

如果应用杂交瘤技术使骨髓瘤细胞与那些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相融合,那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hybridoma cell)将同时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既能够象肿瘤细胞那样无限繁殖,又具有B淋巴细胞的不断分泌抗体的能力。

根据克隆选择学说,由于每个致敏的B淋巴细胞只能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产生同种的、完全一样的抗体,所以经过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就能够分泌对某一抗原决定簇具有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这就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

2.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诞生、发展和展望1975年,George Kohler 和 Cesar Milstein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第一次描述了一种获得单克隆抗体的方法。

他们所创立单克隆抗体技术给免疫学乃至整个生物医学领域带来了一次巨大的革命。

Kohler 和Milstein 也因此而荣获1984年诺贝尔奖。

单克隆抗体技术诞生后,立即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人们纷纷投入这一崭新领域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单克隆抗体技术已日臻完善,单克隆抗体也开始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各个领域,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许多领域。

最初,单克隆抗体技术是以小鼠-小鼠杂交瘤为研究的中心而发展起来的。

由于小鼠源性的单克隆抗体在生产与应用中有其内在的缺点,八十年代后,小鼠-大鼠、大鼠-大鼠、小鼠-人以及人-人杂交瘤技术也被尝试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和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

尽管早有准备,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影响之深远还是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在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末的短短十多年中,为了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及人-鼠嵌合抗体技术、人源化抗体技术、小分子抗体技术、植物基因工程抗体技术、抗体酶技术、抗体库(噬菌体显示)技术、外因鼠(XenoMouse)技术等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在经典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也被创立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克隆技术综述

克隆技术综述

克隆技术综述一、克隆的含义。

克隆通常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无性生殖方式(如植物)。

一个克隆就是一个多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种生物完全一样。

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无性生殖或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一样的个体(就像同卵双生意样)。

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克隆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产生的完全一样的复制。

二、克隆技术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5个环节:(l)供体核的准备;(2)受体细胞质的选取;(3)核质重组融合、激活技术;(4)重组胚的体内或体外培养;(5)重组胚胎的移植。

(l)供体核的准备:实验表明,在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中,并非一切体细胞都可作为供核细胞进行核移植.胎儿成纤维细胞因在克隆前能进行基因修饰,故目前大多数家畜的克隆都以它为供核细胞。

另外,输卵管及子宫上皮细胞、卵丘细胞、颗粒细胞、耳细胞等都可作为供核细胞.一般研究认为,诱导处于不同分化期的细胞进入静止期是体细胞克隆成功的关键之一。

(2)受体细胞质的选取:试验阐明:成熟卵母细胞比受精卵或2-细胞胚更适合于用作核移植的受体细胞质,它能使各个发育时期胚胎甚至体细胞核的重构胚胎恢复到受精卵的状态,重新编序,正常发育直到到期出生。

近年来通常以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卵母细胞取代原核受体,来解决核受体问题。

(3)核质重组融合、激活技术:曾多采用电融合法,其方法是:将重组胚胎置于融合小室内,使核一质集结面与电极相平行,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施以一定时间的矩型直流电脉冲促使其融合。

近年来,人们普遍采用商业公司销售的激活剂,如离子素、6一DMAP、钙离子载体A23187和钙离子酶素等单独或混合对其进行化学激活。

(4)重组胚的体内或体外培养:重组胚胎激活后,有体内和体外两种培养方式.体内培养是将激活培养的重组胚胎植入同种或异种动物的输卵管中,经数天后检测发育正常的囊胚或桑堪胚,然后进行胚胎移植。

体外培养是将激活后的重组胚在培养液中培养至囊胚,再挑选优质的胚胎移入到同步发情同种雌性动物的输卵管中。

植物耐盐相关基因克隆与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综述)

植物耐盐相关基因克隆与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 盐渍化是影 响植物生长 和发育的主要 环境 因素之 一 。 而基 因工程 为 耐盐新 品种 的选育 通 过了一条新途径 .很多耐盐基 因已经被 克隆和详细研究 。笔者 就与耐盐 性相关的渗透调 节
物 质合成关键基 因 、 盐胁迫 信号传导 以及与相关 的调控元 件和 因子 的克隆 及其 基因工 程应 用
收稿 日期 :2 0— 11 I修改稿收 到 日期 : 0 51—9 0 50 -2 2 0 —20
维普资讯
l 期
杜金友等
植 物耐盐相关 基因克隆与基 因工程 的研究进 展( 综述 )
6 9
器 官中表达 , 但在 分 裂细胞 中沉 默 ; 定位 于 3号染 色体 11 3位置 上的 At 5 S 基 因转 录产物 , 0. PC 2 占植 物 组织 中 P C mRNA 总量 的 2 ~4 , SS O, O, 并在 分裂 细胞 中负责 合成 P C mR 9 6 9 6 S S NA。Iaah 等口 也从 水 grsi
稻( rz t aL ) O y a ai . 品种 A iac N (O P C ) 由 D A c sS S ,
其 推测 的 P C S S氨 基酸 序列 与 拟南 芥 的 P C 5 S具有 7 . %的 同源性 。Noten印迹 分 析 表 明 P C 42 rh r 5 S基
的研究进展作 了概述 . 以期为相关人员 的研究 提供参考。 关键词 : 物耐盐性 l基 因克 隆l基因工程 植
中 圈分 类 号 : 5 3 0 ¥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9 3 20 ) 10 6。5 6 27 8 (0 6 0 。0 80
高盐 环境 是影 响植 物 生长 和 发育 的主要 环境 因子 之一 , 我 国就 有盐 渍 土 壤 约 330万 h 仅 0 mz其 中

克隆代码检测方法综述

克隆代码检测方法综述
RE Ha S n qn Z NG iig, I o gh n N o, HI Qig ig, HA Lpn L U D n se g
( mp tra dIf r to gn eig Colg , n rMo g l r a iest, h o 0 0 2 ) Co ue n nomainEn ie r l e I e n oi No n e n a m l v ri Ho h t 1 0 2 Un y
SF R EE0M N N EIN 0I EDV LP ET DDS WA A G
软件开发与设计
克 隆 代 码 检 测 方 法 综 述
任 浩 。史 庆庆 。张 丽萍 ,刘 东升
( 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呼和浩特 0 0 2 ) 10 2
摘 要 : 介 绍 了 克 隆代 码 检 测 的 研 究 意 义 与发 展 历 程 ,给 出 了本 领 域 相 关 的概 念 框 架 , 阐述 了几种 成 熟 的 克 隆代 码
C b C a C b 1(),2( ),3()>,其 中 C b ,C a,C b 1() 2() 3()互 为
将 代码 中的行作 为整体进 行 比较 。Jh sn29在 源代码 的字 o no [2 81 , 串上 面利用指纹技术实现 了冗余 查找机制, 他利 用 K r— a i ap R bn 的指纹算 法 [3 为每行代 码生 成签名 ,然后对签 名进行 匹配 31 01 , 来 识别相 似的子 串。Macs ru 等 2利用潜 在语义 索引技 术 1
把 源代码 中的行作 为 比较 单元 , 匹配 算法 上使用 后缀树 算 在
法 进行匹配 。C Fn e [ 首先 用词法分 析器把源代 码转 换成 C id r1 6 1 tkn流 ,然后 对生成 的 tkn流进 行规 范化 处理 ,接着 在此 oe oe 基 础上构造一颗后缀树 ,使 用后缀树 算法进行 匹配。R ee ̄ igr 1

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其趋势

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其趋势

克隆技术
二、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克隆技术发展大事记
●1992年,助江苏省农科院王斌助理研 究员进行“兔胚细胞周期影响核移植 重组胚核质作用”,以兔胚卵裂球作 供体核,将其移入去核卵母细胞,电 融合后重组成胚,获得5只移核家兔。
克隆技术
二、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克隆技术发展大事记
●1992年,湖北省农科院赵浩斌副研究 员等进行“猪卵核移植的研究”,建 立了实验模型,得到了移核猪。 ● 2001年11月3日 我国首例健康成活胎 儿皮肤上皮细胞克隆牛在山东莱阳农 学院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实验场诞生。
《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其趋势》
克隆技术 面对即将到来的克隆时代,克隆技术将 向世界充分展示它的迷人前景, 展示它在 改善人类未来生活质量方面广泛的潜能。 一、什么是克隆技术 二、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三、克隆羊“多利” 四、克隆技术应用前景 五、克隆技术还远未成熟 六、关于克隆人
克隆技术
一、什么是克隆技术
●2002年12月10日 中国农业大学主持的 北京第一头克隆牛“顺华”在顺义诞 生。 ● 2003年5月23日 中科院与新疆金牛公 司合作的新疆第一头克隆牛“金牛· 盖 瑞1号”出生,不久死亡。
克隆技术
三、克隆羊多利
克隆羊多利(Dolly), 就是首次利用细胞克隆技 术克隆成功的,它在生物 工程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克隆技术
一、什么是克隆技术
3、异种细胞核移植技术
1997年3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 所研究员陈大元率先提出了克隆大熊 猫的设想。1999年,陈大元领导的小 组将大熊猫的体细胞植入去核后的兔 卵细胞中,成功地培育出了大熊猫的 早期胚胎,克隆大熊猫面临的两个关 键问题中的一个已经解决。(另一个 难题是制备的胚胎能够在异种动物体 内全程发育 )

克隆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克隆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克隆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克隆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复制出与原生命个体基因完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新个体。

克隆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既包括植物、动物的克隆,还包括人类的克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克隆羊多莉。

今天,我们将探讨克隆技术的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历史从古代开始,人类就一直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克隆。

例如,断枝繁殖、分株繁殖、蜂王的无性繁殖等方式都属于克隆的范畴。

但这些方法都只适用于植物和无脊椎动物,对于高等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而言,复制的难度则更大。

1962年,英国生殖学家约翰•格尔迪首先提出了克隆哺乳动物的理论,但当时并没有实现。

1984年,第一只从体细胞核移植而来的小鼠诞生了,随后,科学家们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陆续成功地复制了羊、牛、猫、狗和猴等高等哺乳动物。

1996年,诺布尔和威尔莫特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羊——多莉。

多莉的克隆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并将克隆技术推向了巅峰。

克隆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涉足和应用,人们越来越关注克隆技术在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生产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和价值。

发展趋势克隆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但仍有许多限制。

首先,克隆技术的成功率比较低。

其次,克隆出的个体比较容易产生健康问题。

最后,克隆技术的费用和时间成本比较高。

然而,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克隆技术的前景仍然很广阔。

在现实应用中,科学家们利用克隆技术相继在动物繁殖、医学治疗、组织工程、人类干细胞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首先,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动物繁殖,比如牛和猪的精心剪辑、繁殖和培育,以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其次,克隆技术可以为医学界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帮助人们更好地研究疾病和药物,并为治疗低效的疾病提供新的选择。

此外,组织工程概念就是依据克隆技术,真实化产生合院器官,如皮肤、肝、心脏和肺等,以取代移植需要等待的捐献者或人工制造的器官,为生活和救命创造更多希望。

最后,克隆技术将为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门道,如克隆消失动物的研究、细胞复活等。

克隆代码研究综述

克隆代码研究综述

克隆代码研究综述引言:克隆代码指的是在软件系统中发现的相似或相同的代码片段。

由于这些克隆代码的存在,软件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可能导致软件质量和维护性的下降。

因此,克隆代码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自动化工具来发现、管理和维护克隆代码。

本文将综述克隆代码研究的进展,并讨论现有方法和工具的优缺点。

一、克隆代码的概述克隆代码通常根据相似度划分为三个级别:类型I克隆(完全一致的代码片段)、类型II克隆(存在语法或语义上的差异)和类型III克隆(存在修改)。

克隆代码研究的主要目标包括克隆检测、克隆维护和克隆演化。

其中,克隆检测是最常见且最基础的任务,其目标是自动化地发现克隆代码。

二、克隆代码检测方法克隆代码检测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基于语法的方法、基于文本的方法和基于语义的方法。

基于语法的方法通过比较源代码的抽象语法树或语法规则来检测克隆代码。

基于文本的方法将源代码表示为文本字符串,然后使用字符串匹配算法来检测克隆代码。

基于语义的方法通过分析源代码的语义信息来检测克隆代码。

三、克隆代码维护方法克隆代码的存在可能导致软件系统的维护困难,并增加缺陷的修复成本。

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克隆维护方法来改善软件质量和可维护性。

这些方法包括克隆代码去重、克隆一致性维护和克隆演化分析等。

四、克隆代码演化分析方法克隆代码的演化分析旨在研究克隆代码在软件系统中的分布、增长和变化等方面的特征。

通过分析克隆代码的演化特征,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关于克隆代码的有价值的洞察,并开发相应的维护策略。

克隆代码演化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演化分析和克隆家系分析。

五、克隆代码工具和数据集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用于克隆代码检测和管理的工具,例如CP-Miner、CDScan和CReN。

这些工具通过自动化地检测和管理克隆代码,帮助开发人员减少重复代码的开发,提高软件质量和可维护性。

此外,还有一些用于评估克隆代码研究方法和工具的数据集,例如BigCloneBench和Clones'15六、克隆代码研究挑战和未来方向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克隆代码研究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一、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动物克隆技术是一项备受关注的前沿科技,自从1996年达利草泥马成为世界上第一头被成功克隆的动物以来,动物克隆技术一直备受瞩目。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动物克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生殖医学领域,动物克隆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提高优质种畜数量、改良畜牧业品种、传递基因和遗传疾病等方面。

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动物克隆技术被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模型。

动物克隆技术还被应用于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繁育工作中,为物种保存和生态平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存在问题然而,尽管动物克隆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研究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重要的存在问题。

动物克隆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失败率,如胚胎发育异常、早产等问题,这严重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由于基因组克隆过程中存在着个体表现型可能与原始个体不同的不确定性,这对于优良品种的保持和改良提出了挑战。

动物克隆技术还带来了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争议,如是否会对动物福利产生负面影响、是否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

三、应用前景尽管动物克隆技术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其在农业、医学、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在农业生产方面,通过优良种畜克隆繁育,可提高畜牧业品种的优质数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肉食需求;在医学研究中,动物克隆技术可为人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模型;在生态保护方面,通过动物克隆技术可提高濒危动物的繁育效率,推动物种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实现。

个人观点对于动物克隆技术,我持积极的态度。

它不仅在农业生产和医学研究中有着显著的应用前景,更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我们也要正视动物克隆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加强相关研究和监管,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减少其负面影响。

总结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

关于克隆的科技论文(2)

关于克隆的科技论文(2)

关于克隆的科技论文(2)关于克隆的科技论文篇二论克隆技术发展与科技伦理进步摘要:新世纪伊始,人类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和剧烈变动之中。

在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动之中,克隆技术备受关注,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名词。

一方面,由于克隆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前景,人们对它寄予了无限的期望;而另一方面,又由于其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不确定的抑或是灾难性的后果,不少人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强烈反对。

2004年11月19日联合国一次会议放弃了制定一项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的国际条约的努力。

在这次大会上,由于争论陷入僵局,由哥斯达黎加等60国提出的要求全面禁止克隆人试验的提议,和由比利时提出的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研究、允许治疗性克隆研究的提议均未通过。

克隆技术目前发展状况如何?克隆人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克隆技术产生了哪些伦理问题?克隆技术可以禁止吗?伦理学不能接纳这项新技术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克隆技术的发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一、克隆技术的发展使克隆人成为可能上世纪初,韦伯(H. J. Webber)创造了“克隆”这一词,其含义指由单个祖先个体经过无性繁殖而产生的其他个体。

由于该词构词简短,容易发音,能清晰表达出准确的意思,因此这一术语很快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并加以广泛使用[1](P.160)。

1952年,科学家开始用青蛙进行克隆实验。

从此以后,动物克隆的试验结果不断涌现。

1970年克隆青蛙实验取得突破,青蛙卵发育成了蝌蚪。

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诞生。

1997年2月24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用取自一只6岁成年羊的乳腺细胞培育成功一只克隆羊。

1998年7月,日本科学家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

2000年1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猴成功。

2000年3月14日,曾参与克隆小羊“多莉”的英国PPL公司宣布,他们成功培育出5头克隆猪。

随着一系列克隆技术突破的完成,克隆人从技术上来讲已成为可能。

有的科学家认为,从技术上说克隆人并不比克隆其他哺乳动物更困难。

2024年人类克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24年人类克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04
医学应用前景展望
治愈遗传性疾病可能性
基因修复
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培养出与患 者基因相同的细胞或组织,进而 进行基因修复,有望治愈遗传性
疾病。
细胞疗法
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大量生产特定 类型的细胞,用于细胞疗法,治疗 一些难以治愈的遗传性疾病。
疾病模型
克隆技术可以创建出具有特定遗传 背景的疾病模型,用于研究疾病发 生机制和药物筛选。
媒体报道
各大媒体对人类克隆技术的突破进行了广泛报道,包括技术细节、专家观点、伦理争议 等方面。
舆论导向
媒体报道对公众舆论产生了显著影响,一方面宣传了技术的潜在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 也引发了关于伦理道德的热烈讨论。
社会心理调适和辅导工作部署
心理调适
针对公众可能出现的焦虑、担忧等情绪,相 关部门将组织心理专家进行调适辅导,帮助 公众理性看待克隆技术。
2024年人类克隆技术
取得重大突破
汇报人:XX
2024-01-16
• 克隆技术背景与现状 • 人类克隆技术原理与方法 • 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 医学应用前景展望 • 科技挑战与解决方案 • 社会影响与舆论反响 • 总结:未来发展趋术背景与现状
克隆技术定义及发展历程
克隆技术定义
个性化药物研发新思路
01
02
03
基因型药物
通过克隆技术,可以生产 出与患者基因型相匹配的 药物,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和安全性。
药物筛选
利用克隆技术创建的疾病 模型,可以进行大规模的 药物筛选和测试,加速新 药的研发进程。
精准医疗
结合克隆技术和基因测序 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医疗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进步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文献综述)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文献综述)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克隆的概念,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动物克隆技术及其原理、研究进展和现状,并根据当前克隆技术理论和实践,对该技术的应用和价值进行综述和讨论。

关键词:动物克隆;核移植;体细胞克隆动物克隆技术,又称动物核移植或无性繁殖技术。

它是通过特殊的人工手段,对动物特定发育阶段的核供体(如胚胎分裂球或体细胞核)及其相关的核受体(如去核的原核胚或成熟的卵母细胞),不经有性繁殖,进行体外重构,并通过胚胎移植,从而达到扩大同基因型动物种群的目的。

动物克隆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医药生产和疾病治疗、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及野生濒危动物的拯救和保护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1、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1.1国外克隆技术的发展:早在1938年,Spemann就通过蝾螈胚胎分割实验证明了自己的核移植设想。

1952年,Briggs和King将青蛙卵进行核移植,获得重组胚并发育形成小蝌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栖类、鱼类也相继克隆成功。

1996年,Hoppes克隆小鼠成功标志首例哺乳动物克隆成功。

随后,他采用显微去核和病毒介导相继获得克隆羊、克隆兔、克隆猪。

1996年,美国克隆猴获得成功,这是人类首次灵长类克隆成功,并引发克隆人与伦理争论。

1997年,克隆绵阳“多莉”的诞生,标志体细胞克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998年,Wilmut等利用核移植和转基因技术,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克隆绵阳。

1999年,华裔科学家赖良学等通过基因敲除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相结合,成功获得“基因敲除”克隆猪。

2002年,华裔科学家杨向中宣布成功获得具有两种人类凝血因子的“双基因”克隆猪。

1.2国内克隆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动物克隆技术相对发展比较晚,但几年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无论是在同种动物的胚胎细胞克隆、同种动物的体细胞克隆还是异种动物的克隆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同种动物胚胎细胞克隆:1972年,童第周利用核移植技术首次获得了克隆黑斑鲤鱼。

几种单克隆抗体表位的分析方法综述-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几种单克隆抗体表位的分析方法综述-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几种单克隆抗体表位的分析方法综述-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均一性及对靶分子的高亲和性、特异性,已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疾病和癌症的治疗。

单克隆抗体与相应抗原的反应性决定于其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确定相应表位在抗原结构上的位置是单克隆抗体筛选中的关键步骤。

本文主要对几种单克隆抗体表位的分析方法,包括ELISA法、生物酶解法及化学切割法、噬菌体随机肽库、X-射线晶体学、丙氨酸扫描、氢氘交换质谱(hydrogen/deuterium exchange mass spectrometry, HDX-MS)、生物信息学表位预测方法的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噬菌体随机肽库;X-射线晶体学;丙氨酸扫描;氢氘交换质谱;生物信息学;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免疫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许多其他学科的发展,该技术广泛用于医学领域,已成为重要的临床诊断手段和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1], 特别是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已成为近几年来生物制药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 同时,也为一些新技术提供了基础平台,如抗体偶联药物[3]、双特异性抗体[4]及新兴的CAR-T细胞治疗[5-6].由于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均一性及对靶分子的高亲和性、特异性,极大改变了医学实践,提高了病患的生存质量,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

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治疗恶性肿瘤和炎症性疾病的被动免疫制剂进入临床使用,再进一步发展至其他领域,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等)及自身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等)[7].抗体功能取决于其与靶抗原结合的表位,表位是抗原的一部分,与抗体的可变区结合,与不同表位结合发挥特定的功能,这些功能可能表现为抑制活性或激活某个信号等。

单克隆抗体的表位分析能促进抗体治疗的发展,指导疫苗的设计,评估免疫者体内保护性抗体的反应,或是定位抗菌剂作用于病原微生物的靶点[8].单克隆抗体与相应抗原的反应性决定于其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确定相应表位在抗原结构上的位置是单克隆抗体筛选中关键步骤[9].同时,可进一步分析这类表位的差异,正确评价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可用于评价某抗原表位是某种菌株不同血清型的共同表位,还是特异表位。

哺乳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哺乳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2018年第10期1动物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克隆动物克隆(clone)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

这门生物技术叫做克隆技术。

克隆动物的基本过程: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通过融合、激活和体外培养等方法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融合体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将其植入到动物子宫中使该动物怀孕,就可产下与供体细胞基因相同的动物。

在20世纪50年代,非洲爪蟾(两栖动物)成功地克隆,揭开了细胞生物学的新篇章。

绵羊多利的克隆成功震动了整个世界,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

目前全世界已经成功克隆的动物有以下几种:蛙(1952年);鲤鱼(1963年);绵羊(1996年);鼠(1998年);猕猴、猪(2000年);牛、猫(2001年);兔、骡、鹿、马(2003年);狗(2005年);灰狼(2007年);骆驼(2015年)。

克隆人即通过克隆技术繁育的人类。

首先提出“克隆人”思想的是英国生物科学家霍尔丹:“克隆人类不仅可能,而且能成为人类控制自身进化的有效手段。

”国际上有多个团队进行了人类克隆胚胎研究,不过都在发育早期予以销毁,而人类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辅助繁殖技术已非常成熟,克隆人所需的技术储备已经具备,克隆猴的成功证明克隆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哺乳动物核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现在一般采用未激活的MⅡ期卵母细胞作为核受体。

去核方法有盲吸去核法、半卵去核法、切割去核法、高速离心去核法、功能性去核法和挤压去核法,其中经常使用的是切割去核法,这种方法的去核效率高,可达90%以上。

利用化学诱导去核法目前只得到了小鼠和猪两种克隆动物。

一般选择体细胞作为供体,首例克隆成功的绵羊多利,使用的供体细胞是乳腺上皮细胞。

核移植的方法多采用细胞融合法。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综述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综述

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论文题目: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克隆及表达中国·黄石2010年12月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胡丽丹(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0803班湖北黄石 43500)摘要: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

用碱裂解法提取的的质粒pEGFP-N3和pET-28α经过Bam H I和Not I双酶切连接后,得到pET-28α-pEGFP-N3重组质粒。

取部分的重组质粒做酶切实验,验证重组质粒的存在性,剩下的重组质粒导入表达菌E. coLi BL-21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

重组有GFP基因的E. coLi BL-21,在含有1 μL/mL 的卡纳霉素的LB培养基上培养。

当A600达到0.7时,用终浓度为0.8 mM的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培养3小时,离心得到下层绿蓝色沉淀物即可。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 GFP 基因的克隆荧光蛋白水母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HU Li-Dan( Class three Grade eight,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department,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0)Abstract: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one kind of bioluminenscent proteins ,hasbeen found existing in the internal of Coelenterates,such as fellyfish,polyp and coral pEGFP-N3 and pET-28αwas harvested by sodium dodecylsulfate(SDS) alkaline process extraction and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After treating the two targeted plasmids with Bam H I and Not I, the recombinant plasmid,namely pET-28α-pEGFP-N3, can be retrieved by furthermore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Taking slight recombinant plasmid proves that recombinant plasmid does exist by dienzyme cutting(Bam H I and Not I).The recombinant plasmid lefting would be transported to E. coLi BL-21the competent cells. E. coLi BL-21containing recombinant GFP gene was grown overnight in LB solid medium containing kanamycin (Final concentration: 1 μL/mL). When absorbance at 600 nm value was 0.7, isopropyL β-D-thiogalactopyranoside was added to 0.8 mM and the incubation was continued an addition 3 h.Key words: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Fellyfish Genetic Cloning Fluorescin目录1.前言: (1)1.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 (1)1.1.1 GFP研究背景 (1)1.1.2 GFP研究应用 (2)1.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3)2.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5)2.1实验试剂与材料: (6)2.2实验仪器: (7)3.实验方法 (7)3.1质粒提取方法: (7)3.2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回收: (9)3.3酶切及连接: (11)3.4E. CO L I DH5Α或E. CO L I BL21感受态制备及转入: (12)3.5酶切验证重组质粒: (13)3.6GFP基因的表达 (14)3.6.1活化菌种 (14)3.6.2扩大培养 (14)3.6.3 IPTG诱导GFP基因的表达 (14)4.结果与分析 (14)4.1质粒提取过程中现象与结果: (14)4.2琼脂糖凝胶电泳 (15)4.3E. CO L I DH5Α或E. CO L I BL21感受态制备及转入结果: (16)4.4酶切验证重组质粒 (16)4.5GFP基因的表达结果: (17)5.讨论: (18)5.1提取质粒出现图六的原因是: (18)5.2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图七、图八原因: (18)5.3E. CO L I DH5Α或E. CO L I BL21感受态制备及转入出现图九、十原因: .. 19 5.4酶切验证重组质粒出现图十一原因: (19)5.5GFP基因的表达结果如图十二、十三原因: (19)6.参考文献 (20)前言:1.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1.1.1 GFP 研究背景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

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前言:本文对克隆技术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克隆技术;发展;应用简介:“克隆”是英文单词“Clone”的音译,其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

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它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第二个时期是基因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

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插枝繁殖的植物。

本文对克隆技术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克隆技术的发展1.动物克隆哺乳动物克隆的方法主要有胚胎分割和细胞核移植两种。

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设想,最初由汉斯·施佩曼在1938年提出,这一设想是现在克隆动物的基本途径。

从1952年起,科学家们首先采用青蛙开展细胞核移植克隆实验,先后获得了蝌蚪和成体蛙。

1963年,我国童第周教授领导的科研组,首先以金鱼等为材料,研究了鱼类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成功。

哺乳动物胚胎细胞核移植研究的最初成果在1981年取得———卡尔·伊尔门泽和彼得·霍佩用鼠胚胎细胞培育出发育正常的小鼠。

1984年,施特恩·维拉德森用取自羊的未成熟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只活产羊,其他人后来利用牛、猪、山羊、兔和猕猴等各种动物对他采用的实验方法进行了重复实验。

1989年,维拉德森获得连续移核二代的克隆牛。

1994年,尼尔·菲尔斯特用发育到至少有120个细胞的晚期胚胎克隆牛。

到1995年,在主要的哺乳动物中,胚胎细胞核移植都获得成功,包括冷冻和体外生产的胚胎;对胚胎干细胞或成体干细胞的核移植实验,也都做了尝试。

但到1995年为止,成体动物已分化细胞核移植一直未能取得成功。

在这期间,我国的克隆技术也颇有成就。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克隆出一只兔,1991年西北农业大学发育研究所与江苏农学院克隆羊成功,1993年中科院发育生物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共同克隆出一批山羊,1995年华南师大和广西农大合作克隆出牛,接着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于1996年克隆牛获得成功[1~3]。

启动子(Promoters)克隆方法研究进展

启动子(Promoters)克隆方法研究进展

启动子(Promoters)克隆方法研究进展1启动子克隆的几种方法1.1利用启动子探针载体筛选启动子1.2利用PCR技术克隆启动子1.3环状PCR 1.4利用载体或接头的染色体步行技术克隆基因启动子1.5YADE法1.6TAlL-PCR关键词:研究进展方法启动子Promoters克隆方法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常常需要构建一种能高水平表达异源蛋白质的表达载体。

启动子对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很大,是基因工程表达载体的重要元件。

因此研究启动子的克隆方法,对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和构建表达载体至关重要。

迄今为止,国外尚未见到有关启动子克隆方法的综述性报道,国内仅孙晓红等曾就启动子的结构、分类、克隆方法和食用菌中已经分离到的启动子作过综述。

而近年来又有许多改进的克隆启动子的方法获得了多方面的成功,本文就近年来改进的启动子克隆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促进对启动子分离技术的应用。

1启动子克隆的几种方法1.1利用启动子探针载体筛选启动子启动子探针型载体是一种有效、经济、快速分离基因启动子的工具型载体,包含2个基本部分:转化单元和检测单元。

其中,转化单元含复制起点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用于选择被转化的细胞;检测单元则包括1个已失去转录功能且易于检测的遗传标记基因以及克隆位点。

利用启动子探针载体筛选启动子的过程为,先选用1种适当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切割染色体DNA,然后将切割产生的DNA限制片段群体与无启动子的探针质粒载体重组,并按照设计的要求使克隆的片段恰好插在紧邻报告基因的上游位置;随后再把重组混合物转化给寄主细胞,构建质粒载体基因文库,并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活性。

当插入段同时满足(1)具有基因启动子序列;(2)具有翻译启始区;(3)具有启始密码子;(4)插入方向正确;(5)插入片段3'端编码区序列抗性基因编码区读码框一致,则有可能形成有功能的抗性融合基因,从而启动抗性基因的表达。

最早由Rachael等在大肠杆菌中以四环素抗性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了启动子探针质粒pBRH3B,并克隆了一些原核和真核启动子片段。

代码克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代码克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代码克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王婷;牟永敏;张志华【摘要】代码克隆检测问题是软件工程领域一个基础的研究课题,在代码片段推荐、软件项目维护等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在线代码库中代码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信息检索、机器学习领域的快速发展,代码克隆检测的研究也取得新的进展.介绍代码克隆检测的基本概念与主流方法,重点介绍近几年基于信息检索、机器学习的代码克隆检测的主要方法,对基于token的融合信息检索与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实验.【期刊名称】《现代计算机(专业版)》【年(卷),期】2019(000)013【总页数】7页(P32-38)【关键词】代码克隆检测;软件工程;机器学习;信息检索【作者】王婷;牟永敏;张志华【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 10010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 10010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 100101【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些常见的操作会为代码库引入代码克隆,如通过复制粘贴并加以修改的方式复用已有代码、由IDE 自动生成代码片段等[1]。

软件开发人员经常故意进行代码克隆,因为代码克隆具有一些潜在的好处,如可以加快开发进程,使已经过良好测试的代码的得到重用等。

研究显示,一般的软件系统中,大约存在7-24%的代码克隆,在一些软件中甚至达到了50%[2]。

然而,过多的代码克隆会给软件项目维护带来一些问题。

复用一段包含未知bug 的代码会导致bug 在开发者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传播到软件系统的其他地方,进而为以后的bug 修复带来困难。

并且,对于一处代码的修改可能导致需要修改其他多个位置的克隆代码,进而增加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

另外,对多个克隆片段进行了不一致的修改后,还可能导致软件系统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代码克隆被认为是使得软件项目维护成本增加的一项重要因素,在所有软件开发成本中占比达到80%[3]。

因此,如何高效地检测出软件系统中的代码克隆片段成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 d)由于一些克隆代码非常稳定或独立进化 ,采用重构技术会得不偿失,且当前的克隆 重构技术本身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可能会 向软件系统引入新的错误; • e) 在克隆代码同步修改方面,还需大量的 人工监督; • f) 目前,其他的一些克隆管理技术或工具也 主要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很难在工业界推 广使用
11
• 基于metrics( 度量标准) 的检测:首先将源代 码解析成AST或CFG( 控制流图) ,然后在A ST或CFG上统计相应的metrics,最后通过m etrics向量的相似性比较得出克隆代码。 • 基于低级语言的检测:该技术通过比较由 编译器产生的低级语言代码( 如汇编代码、 Java字节码)的相似性进而识别出源代码的 相似性。
6
• 研究者时常使用到克隆对这一概念,它是 指一对相似的代码段 ; • 克隆群( clone group)是由两个或多个克隆代 码组成的集合,其中任意一对克隆代码都 相同或相似 ; • 由于研究的对象和目标不同,克隆代码会 有不同的粒度,主要是文件克隆、类克隆 、函数克隆、块克隆以及语句克隆;
7
2 克隆代码的检测
17
• 一个克隆家系描述了某个克隆群在软件系 统版本间的进化历史,也反映了程序员如 何创建繁殖和进化克隆代码。
18
19
4 克隆代码的管理
• 4.1 避免克隆代码 • 在软件开发时,通过克隆检测相关技术阻 止克隆代码的产生 。 • 两种方式来管理克隆: • a) 在加入一个新函数时保证其在源代码中没 有复本或存在特殊原因可使它以克隆的形 式加入到系统中; • b) 在修改一个函数时,能一致地修改克隆 函数
14
2.4 克隆检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 • • • 检测克隆代码相关的bug 模型克隆检测 源代码的抄袭检测 为程序库( library) 检测候选代码 软件的版权
15
3 克隆代码的进化
• 随着软件系统的升级或维护,克隆代码也 会发生相应的进化。 • 通过分析克隆进化能揭示克隆代码的动态 特征,有助于开发者更全面地理解和管理 克隆。 • 克隆进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从宏观 的角度分析软件系统中克隆代码的密度变 化,从微观角度研究克隆代码在软件进化 过程中的变化并评价其有害性或稳定性。
16
• 为了从微观的角度去观察克隆群的演化, 故提出了克隆家系。 • 首先收集N个版本的源代码并按时间排序, 接着使用克隆检测工具检测出每个版本中 的克隆群,然后利用CVS中的位置关系将后 版本中的克隆群往前版本映射,根据克隆 群的变化情况标记上相应的进化模式,进 而得到直系克隆,最后起源于相同克隆群 的直系克隆组成了一个克隆家系。
12
2.3 克隆检测技术的优缺点
• 基于文本的方法不需考虑程序句法的正确 性,时空复杂度最低,该方法主要用来检 测第1类克隆。 • 基于token的方法拥有上述方法的优点,且 独立于源代码,但在处理第3类的克隆时会 有许多误检。 • 基于语法的方法能有效地检测第1~3类克隆 ,但由于需将源代码解析成AST后再查找相 似子树,所以时空复杂度偏高。
2
• 由于使用特定的设计模式、框架及API等来 完成相似的程序任务,也会产生一些无意 的克隆代码。 • 克隆代码在软件工程中是有益的,但在许 多情况下也可能是有害的。 Nhomakorabea3
1.1 克隆代码的益处
• 复制一段无缺陷的源代码,可降低编写新 代码的潜在风险; • 节省开发和设计新代码的时间与成本; • 克隆代码能解耦组件或类之间的关联,使 得相似功能的代码容易独立进化; • 在实时软件中,代码的复制可降低函数调 用的时间成本。
4
1.2 克隆代码的害处
• 克隆代码导致源代码的规模增大即冗余, 增加了资源的需求,这对于嵌入式系统和 手持设备等的不利影响尤为明显; • 复制一段含有未知bug的代码,可能会导致 bug的繁殖; • 维护者修改一段代码时,需对这段代码的 所有克隆进行一致的修改,若修改不一致 则会引入新的bug;
21
• Pull-up method是通过在公共父类 中引入通 用方法以替换几个子类中相似的方法( 函数) 该方法适合对具有公共父类的子类重构。
22
4.3 其他的克隆代码管理
• 由于软件系统中克隆代码的不一致修改可 能会引入一些新bug,所以研究者通过开发 一些集成了克隆检测的同步编辑器来降低 这类风险。 • Toomim等人研发了一款能对克隆代码进行 同步修改的工具Codelink 。
克隆代码技术研究综述
1
1 研究背景
• 软件系统中克隆代码的检测与管理是软件 工程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软件的质量维 护架构进化专利和剽窃等众多领域有着广 泛的应用需求。 • 程序员为了提高开发效率经常对软件系统 的源代码进行拷贝粘贴及修改活动,这种 重用机制通常会导致在源代码库中出现很 多相同或相似的代码段,这类代码段被称 为克隆代码。
20
4.2 克隆代码的重构
• 克隆重构可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减少由克隆 代码所引起的错误和提高系统的可理解性 ,不过应有选择地对克隆代码进行重构。 • 目前最常用的两种克隆重构方法是exstract method和pull-up method • Exstract method是指选取一个代码块作为一 个新的方法( 函数) , 然后用此方法的调用 来替换原先的克隆代码 ,它适合应用在目 标代码与周围代码耦合程度低的场景
10
• 基于语法的检测:根据相似的代码段应该 也有相似的句法结构而设计的 程序被解析 成一棵语法树,其中相似的子树所对应的 源代码段就是克隆代码。 • 基于语义的检测:主要以PDG( 程序依赖图) 方法为代表,即给定一个程序,根据程序 语句之间的数据流和控制依赖关系建立一 个PDG的集合,在此集合中的同构子图所 对应的代码段为克隆代码。
23
5.总结
• 在克隆进化方面,研究者提出了许多研究 方法与策略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 研究者对克隆重构极为关注,并提出了一 些重构技术和重构调度策略以降低克隆代 码给软件维护带来的危害; • 在克隆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管理技术, 如克隆的避免克隆的一致修改和克隆的跟 踪等.
24
• 亟待解决的问题: • a) 克隆代码的定义具有很大的模糊性,限制 了克隆代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并导致没 有统一的标准去有效地衡量克隆检测技术 和工具的性能与准确性; • b) 现有的克隆检测工具在检测第3~4类克隆 时存在一定的缺陷; • c) 克隆代码检测及相邻版本间克隆映射的 准确性决定了克隆进化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而现有的方法与技术在解决这两个问题 时存在一定的不足;
13
• 基于pdg的技术从更高层面去分析获得程序的语义 ,该技术能检测到一些被打乱顺序但语义相同的 代码段,但建立pdg和寻找同构子图代价高昂。 • 基于metrics的方法与基于AST方法的时空复杂度相 近,由于不同代码段的metrics的值有时会相同, 导致较高的误检率。 • 基于低级语言的方法消除了高级语言的不一致书 写格式,但源代码上一个细小差异可能会导致低 级语言的字节序列显著不同,进而漏检掉一些克 隆代码
5
2 克隆代码的相关术语
• 依据源代码的文本相似性与功能相似性将 克隆代码分成四类: • a) 除了空格与注释外都相同的代码段; • b) 除了标志符类型空格和注释外句法上都 相同的代码段; • c)对语句做了增/删/改的复制代码段; • d) 功能上相同但句法上不同的代码段;
• 第1类称为完全克隆,将第2、3类称为近似克隆,第4类称 为语义克隆;
• 克隆检测是指在软件系统的源代码中找出 具有高相似性的代码段,它是克隆研究领 域的基础性工作,为后期更深入的探究提 供基础数据。 • 该过程非常耗时,需比较所有代码段的相 似性。
8
2.1克隆检测过程
• 预处理:将目标语言的源文件选择出来, 过滤掉与目标语言无关的源代码,将源代 码分割成不相交的比较单元。 • 转换:比较单元的源代码转换成中间表示 形式(token、AST、PDG、低级语言) 。 • 匹配检测:选用合适的算法匹配前期处理 过的比较单元,聚类相似的比较单元即形 成克隆群 。 • 克隆报告
26
The End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2 7
9
2.2克隆检测的技术与工具
• 基于文本的检测:该方法是在软件系统的 源代码上直接进行比较处理。 • 基于词法(token)的检测:首先使用词法分析 工具将所有源代码的每一行转换成一个toke n序列,并将所有序列连接成一个token串; 接着扫描这个token以查找相似的token子序 列,然后报告这些相似子串所对应的源代 码为克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