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者务必正视仕途之“理”、“义”、“节”

合集下载

为官三要:清、慎、勤

为官三要:清、慎、勤

为官三要:清、慎、勤中国古代有许多教导官员如何为政的书,其洋洋大观者如《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贞观政要》等,纵横捭阖,上下古今,畅言为官为政之道,颇多警世恒言。

至其小者,虽为短什小文,但执一而论,亦多惊警之语。

三国魏大将李通之孙李秉所著《家诫》,虽然不足二百字,却堪称为政箴言。

“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之说,就出自这篇《家诫》:“昔尝侍坐于先帝,时有三长史俱见。

临辞出,上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文中所说的“先帝”,指的是晋武帝司马炎,其所言“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实乃为官三要,道出了为政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清”乃为官之本“清”是对官员品质的要求,它包括清廉、清虚、清淡三个方面。

首先是清廉。

为官以清廉为本,自身清正廉洁,才能率先垂范,正己正人;才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能化一方之民,正一方之风;才能主持公道,秉持正义;才能大公无私,无欲则刚。

其次是清虚。

清虚者,清净虚空之谓也。

老子说:“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

”班固亦有言:“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为政者一定要做到清虚自守,把清虚作为一种人生境界。

要虚怀若谷,既要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胆魄和气量,又不能“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要明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一个基本道理,又必须明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能够以坦诚之心和诚恳之情,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广纳八方之言,或择善而从,或作为警示。

人生在世,有许多难以测度之事。

倘不能清虚自守,则难免尴尬人遇尴尬事,最终可能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最后是清淡,就是清静淡泊。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功名、钱财、美色以及奢侈豪华的生活,或可满足人们一时之欲和一时的感官享受,但相对于人们的精神需求而言,正可以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网络语言,“神马都是浮云”。

人可以有功名之想,但不可以唯功名是求。

不能为追求所谓的“政绩”,搞“花架子”,搞“面子工程”,追求一时的热闹和繁华;不追求门庭若市和宾客盈门的生活,不陶醉于“座中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式的喧嚣。

唐代名相姚崇《官运经》原文及译文

唐代名相姚崇《官运经》原文及译文

唐代名相姚崇《官运经》原文及译文《官运经》是唐代名相姚崇总结的为官之道。

他以“官者”的身份道破了官场的一切,更以“哲人”的高度阐明了官运的全部真义,读之可借古鉴今,赢得后世的极力推崇。

他在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做过宰相,长期兼任兵部尚书,荣宠一生,罕有人及。

姚崇能有如此成就,不是幸运,当是他努力经营的结果。

宋代宰相司马光称《官运经》为“仕之真经,宦之重宝”。

作者简介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

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

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

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

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

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

《官运经》唐•姚崇察运卷智者多机也,尊者多虑也。

事无常败,人无恒幸。

官有起苦,有其乐。

运在上,敌在下,贵在争,贱在弃矣。

智者多机(会)也,才学赢得尊宠尊者多虑(谋划)也,官位不是天生俱来事无常败,天道不容怀疑人无恒幸,心机不可用尽官有其苦,从最坏处打算民有其乐,干有价值的事运在上,官运由上司主宰,倔强吃大亏敌在下,敌人存在于下属之中,识破假象贵在争,富贵是争取的结果,穷困不是过错贱在弃矣,贫贱是放弃的结果。

想法须现实应运卷大势勿抗,小节勿量。

德有其失,仁有其过。

能让者不困,能变者不折。

君子悖运,小人悖心。

虚应不虚,实应不实矣。

大势勿抗,事情发展的趋势不要抗拒,以逢迎为耻小节勿量,琐碎的事情不要衡量,不计较小处德有其失,讲道德也有不妥的地方,如吕后之下陈平故意贪图享乐,退而求其次仁有其过,莫忠不义之人能让者不困,肯退让的不会窘迫,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满足于虚名能变者不折,肯改变的人不会挫败,王陵不改,陈平周勃表面应吕后,莫正面对抗君子悖运,君子违背运势,善意未必人察小人悖心,小人违背良心,赵盾不杀屠岸贾,满门被杀。

狄仁杰《宦经》1

狄仁杰《宦经》1
狄仁杰《宦经》 一、 明势 为官必明势也。 上心易变,下意莫执。 上好之勿驳,上言之勿信。 官者忌孤,智者忌名,忠者忌直。 察微而趋之,无患焉;知大而顺之,无凶焉。 做官要透彻地判明形势。领导提倡节俭,你不要常换手机充大款。领导提倡消费, 你就不要一身寒酸气。所谓势,就是领导的意图,而不是国际形势,国际形势与 草民无关。 领导的心思容易变化,做下属的不能固执。宋高宗赵构也曾坚决抗金,但后来局 势变了,便一味求和。岳飞对大势不明,于是得பைடு நூலகம்个忠臣的名声。 领导喜欢一件事,下属不要反驳;领导说了一件事,下属不要真的相信。 指鹿为马是最好的注释。领导说这是一匹马,下属千万不可当面反驳。领导说你 最近表现很好,你千万不可一味地相信。 做官忌讳孤单无友。一定要有朋党。忌讳名声太响,所谓功高震主是也。忌讳直 来直去地发表见解,也就是现在说的 SB。 做官要觉察到细微的事情并加以分析,明白大势而且顺应它,才能避免祸患。 对形势的认识是做官的第一要务;窥测迎奉上司是头等大事。 官场等级森严,少有对错,不可执着认真;言不由衷,是普遍的事情。 孤立无援大智难为,平庸可让别人接受自己;刚直不弯,难以保存自己。 做官要见微知著,否则就是大的缺陷。 无力改变,那就顺应。 二、 立身 官不依技也,位不由德也,功不为善也。媚者荣,人皆媚之。诡者贵,人皆诡 之。变者安,人皆变之。能者,官之基也。恃者,官之秘也。运者,官之要也。 近利由人,远利由行矣。 专业技术过硬、道德水准较高、人性善良,这些都不是做官的充分条件。在中国, 做官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 人都是趋利的。谄媚、阴损、变色龙,只要能得到利益,人们什么事情都会去做 的。做官,要有才能,有后台,有运气,缺一不可。 眼前的利益,经过努力就可能得到。长远的利益,要脚踏实地慢慢来。 依靠技能,不能高居人上。 平庸无为,受其重用;建功立业,反遭猜忌。 求利非德,为官灭性,才者碰壁,不知官之利也。 官场都是人治,要抓住关键时机。 为官难于不求近利,名声无法自封。 三、 识人 奸无自认,忠无自封。忠奸不识,官之大失也。 用才必察其德,拒奸必正已心。 莫以一事论之,勿以一时断之。 爱民者必忠,害民者必奸。情鉴忠奸,无误也。 奸佞小人是不会自己承认的,忠厚君子也不会自己鼓吹。不能识别忠奸,对于做 官来说是一个大的缺陷。 使用一个人才要考察其德,远离小人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 不能因一件事、一时的事而对人或物做出断定。 爱护群众的人必定是忠,伤害群众的人必定为奸。对待普通群众有没有真情,是 判定忠奸的标准。忌养虎遗患,以忠自居小人所为;辩忠奸,后取舍。 无德道不可远,拒奸自洁;识人以长。

为官须“四清”

为官须“四清”

为官须“四清”作者:赵显清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2013年第10期赵显清为官者,应以为国为民为己任,理应不负国家的期望,不违人民的心愿。

然而,纵眺历史,横观现实,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为官者众如牛毛,不计其数,但真正千古流芳,青史留名的清官、好官却寥若晨星。

当今的为官者肩负着党和政府的重托和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承担着忠党爱国,兴邦富民的神圣之责。

一个襟怀坦荡、身溢正气、两袖清风且奋发有为的官员,则必是社会之所需,组织之所想,人民之所望。

以笔者拙见,一个为官者要赢得上下一致的好评和拥护,就得全方位加强自身修养,多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以“四清”为切入点和落脚点。

胸怀清心。

为官者胸中要怀清净纯粹之心,不藏奸猾堕落之念。

宋代的包拯,在为官期间始终高举“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的信念,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成为万代民众心目中的不朽楷模。

胸怀一颗“清心”是为官处世的前提基础。

无论何时何地,为官者始终要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明确的职责和使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胸中永怀一颗为国为民尽职尽责,且无杂念私欲的“清净之心”,切实做到要思执政爱民之责,不想自私享乐之事。

思想决定着行为,行为反映着思想。

试想一些抱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等罪恶可耻的念头,致使其心术不正,动机不纯的为官者,岂会为国为民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呢?眼露清神。

为官者眼中要露清廉正派之神,不显贪婪邪念之光。

有道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与情感动机往往能通过其双眸的神情透露出来。

尤其是当今的一些为官者,其灵魂因自私自利、中饱私囊、苛求享乐等的龌龊情绪所左右,他们的双眸中往往会流露出一些贪婪淫邪的神情。

这就为部分善于察言观色,别有用心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则会见风驶舵,投其所好。

久而久之,这些为官者就难免不滑入罪恶的泥淖,难以自拔,以至身败名裂。

“吏不畏吾眼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为官者若眼神正,步行端,形象洁,则是以身作则,树立表率,民众信服的根本。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作者:王杰来源:《党员生活·下》2019年第05期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做官必先做人,为官必先修德。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为官从政者要做到以德修身、以德为政。

当前,要大力加强官德建设,应当积极汲取传统官德精华,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时代发展相协调,为现代官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帮助,为官员修身做人和为官从政提供思想智慧。

一、传统官德的丰富内涵官德,即为官从政者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时,必须恪守基本的职业道德与政治操守。

中国传统官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涵盖了官员政治活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内容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公畏慎勤、清俭和节、仁爱宽恕、平明志友、谦正忍敬、直智实达、淡静藏谨、温恭让学。

其中,忠、孝、慎、廉四德目颇为人们所倚重。

为官需忠。

忠,即忠诚,既是修身做人的基础,也是为官从政的根本。

孔子告诫为官者要“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试想,如果一个官员对待所从事的工作不够忠诚,不尽心竭力,那其必然是一个昏庸之官;如果对待国家不够忠诚,那他必然会沦为一个奸佞之臣。

所以,为官者在从政过程中应自觉践行忠德。

于个人而言,要尽职尽责,忠于自己的良心,做到问心无愧;要待人以忠,尽心竭力地完成别人所托之事。

于国家而言,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做到鞠躬尽瘁、尽忠报国。

为官应孝。

孝是传统道德诸德的目的和根本,是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心、爱心的源头,是一个人塑造其道德人格的起点。

“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重视孝,一个人孝敬父母、敬养双亲,是天经地义的法则。

儒家把不孝敬父母的行为看作是大逆不道,并对这种行为严厉谴责并惩罚。

孝的内涵丰富而多层次,既包括物质层面孝养,更包括精神心理层面的孝敬、孝顺等。

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養。

”对于为官者来说,在家尽孝、为国尽忠,这既是应该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官德素养。

古人家书中的为官之道

古人家书中的为官之道

古人家书中的为官之道作者:石志刚来源:《当代党员》2017年第17期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

在历史长河中,文明塑造着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中,作为社会精英的官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文字功底较为扎实的官员会以家书的形式,教诲家人如何做好事、当好官。

细品古代官员丰富的家书内容,可以从中看到国人的民族和文化因子。

不忘初衷。

作为官员,做官初衷显得尤为重要。

清初的魏禧在《给子世侃书》中告诫后辈:“汝资性略聪明,能晓事。

夫聪明当用于正,亲师取友,迸归一路,则为圣贤,为豪杰,事半而功倍。

若用于不正,则适足以长傲、饰非、助恶,归于杀身而败名。

”魏禧的意思,旨在强调作为官员尤其是有能力资质的官员,首先应该请教有所长的老师,同时交往志同道合的朋友,运用集聚的智慧去做事、去当官,一定会有“事半而功倍”的显著成效,这是在说明做官初衷的重要性。

坚毅品格。

《尚书》中有“九德”之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九德”是靠“坚毅”来作支撑的。

作为官员,从政要讲政治规矩,要划政治底线,要遵守政治道德,这样才不会在关键时刻出问题。

明朝进士支大纶在《示儿书》中说:“丈夫遇权门须脚硬;在谏垣须口硬;入史局须手硬;值肤受之诉须心硬;侵润之谮须耳硬。

”这里提到的诸多之“硬”,就是坚毅的代名词。

作为官员,在不同单位不同职业,需要立足各自岗位,用坚毅来坚守职业底线和岗位底线。

慎言慎行。

古代官员在长期的从政生涯中,一言一行不仅受到同行的关注,也受到百姓的关注。

为什么会受到关注呢?官员的言行代表公务形象,如果不谨慎对待,信口开河、乱说乱议,不仅会扰乱朝纲,而且还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思想混乱。

明朝李际阳母在《遗子弟书》中说:“大都世态炎凉,而宦途人多疑忌,议论间,常要小心打点,未可如居乡率心与宦途人应对也。

”李际阳母总结古代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原因就在于“皆是小心中做出事业”。

为官之道-500字高一作文议论文

为官之道-500字高一作文议论文

为官之道-500字
自古官官相护,护一时太平;为虎作伥,伥一时嚣张。

能做到两袖清风者,此乃难上加难也。

“为官之道“,讲究“清”“廉”“直”。

“清”则是为官清白,不占贿赂。

对待任何人一视同仁,敢于为平民百姓伸张冤屈、打抱不平。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做到“从善如流,嫉恶如仇”,此乃“为官之道”必具。

“廉”则是为官廉洁,两袖清风。

不占百姓一分一毫。

正如岳飞所说:“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做到“洁身自好”。

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如于谦的两袖清风,则是后人学习之典范。

“直”则是为官正直,不伪辞色悦人。

“敢说敢做,敢作敢当。

”在官场上做到严峻刚直,不用言语、神态来讨好上司,靠自己的努力来追求光明未来,不然如那秦桧。

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只要自己刚直严峻,按照制度办事,又何必担心他人陷害呢?正如包拯,“今世之为,得后世之赞。

”何乐而不为呢?
自古贪官污吏,皆为东窗事发,遗臭万年:“秦桧,张子善,刘青山,陈克杰……”一个个教训还不够吗?滚滚黄河淘尽多少贪官污吏?令多少清官大展雄威。

“不正当行为得来的钱财,权
势”正如一缕轻烟,清风拂过,所有都烟消云散了。

做一个清官,是所有人的责任,是所有人的义务,是所有人的坚持。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吕本中《官箴》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吕本中《官箴》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吕本中《官箴》原文及翻译【原文】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然世之仁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

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已。

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

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

司马子徽《坐忘论》云:“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此天下之要言。

当官处事之大法,用力简而见功多,无如此言者。

人能思之,岂复有悔吝耶?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事兄,与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爱百姓如妻子,处官事如家事,然后为能尽吾之心。

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尽也。

故,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岂有二理哉?当官处事,常思有以及人。

如科率之行,既不能免,便就其间求其所以使民省力,不使重为民害,其益多矣。

【译文】当官的法则不过如下三点:清廉、谨慎、勤勉。

知道了这三要素,就知道怎样持身立世。

但世上当官之人,面对钱财,处理事务时,不能自我克制,常常自以为不一定败露出来。

存这种侥幸念头,就会什么事也敢去做。

然而虽常常做事失败,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做。

因此明正心志,处理事务,从一开始就要自励自警,这是不能不注意的。

如不是这样,而是耍弄权术智谋,千方百计补漏救拙,虽侥幸免于灾难,损失却很大。

不如自始即不为之,也就无须补救了。

唐人司马承祯先生在《坐忘论》中说:“与其在最后弄巧补救,不如当初老实守规。

”这是当官者处理事务的基本法则。

费力少而见功多,没有比说这句话更精彩的人了。

人能临事而深思熟虑,就不会事后后悔不迭了。

侍奉君王如服侍父亲,侍奉长官如听命兄长;对待同事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和善,对待下级要像对待官仆一般友好;对待平民百姓要像对待妻子一般相爱;处理官场事务要如料理家事一样;这样,才能尽我的心力。

只要有丝毫不足,就是我没有全力以赴,一心一意。

精选廉洁勤政格言警句

精选廉洁勤政格言警句

1、收住自己的心,无私无畏。

2、以诚为人,以勤为政,以廉为官。

3、以事明鉴明心智,以人为鉴正言行。

摒出私欲终身乐,廉洁清正一身清。

4、一文虽微,能污清白人格;万金价昂,难收公道人心。

5、仕途一时荣,廉政千古秀。

6、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7、廉为至宝,一生光明磊落,洁作资本,百世享用有余。

8、为官当自律,甘心清贫,不触“高压线”;做人须正己,诚信守法,勿打“擦边球”。

9、勿唯小贻大勿唯私损公;勿唯利害己勿唯权伤民。

10、载舟覆舟民意难违从来当官须勤谨。

1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12、以平常心坚守“清贫”之业;用满腔爱育出“清白”之人。

13、常求有利于别人,不求有利于自己。

14、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莫守。

15、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

16、夫前车覆,后车戒;前事之失,后事之鉴。

17、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18、企业是船,你我是帆;勤廉守护,乘风破浪。

19、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得罪了广大人民的人,我就不得不得罪他。

21、滴水常击水滴石穿,小欲常纵欲溢自毙。

22、水沸壶中生垢,藤攀高枝树瘦,蝇落腐物生蛆,亲仗权势官臭。

23、职高位尊当自重,权势显赫须自省。

24、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25、脑清,廉洁勤政不忘;心静,功名利禄不争;手净,不义之财不取;嘴严,公务宴请不到。

26、国之兴,在于政;政之得,在于人。

27、为官戒不清,掌权戒不廉;办事戒不公,做人戒不检。

28、以史为鉴知兴衰以人为镜明得失。

29、欲心难厌如溪壑,财物易尽若漏卮。

30、鱼贪饵,容易上钩;人贪利,终落陷阱。

31、诚实不虚伪,敬业不图名,坦言不奉承,廉洁不贪利。

32、不请、不送、不拍、不谀,无官何惧?宜勤、宜俭、宜清、宜廉,为仆欣然!33、公仆铭胸常闻警钟;清廉舒坦敬业从容。

34、以责任用好手中权,靠品行带好身边人。

35、健康的生命需要阳光哺育,兴旺的企业需要廉洁风尚。

古代官场廉洁的名言警句_经典名言

古代官场廉洁的名言警句_经典名言

古代官场廉洁的名言警句
古代官场廉洁的:
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
——俞士超
百姓大害,莫甚于贪官蠢吏。

——《清史稿.蒋赫德列传》
身在官场志守廉敢为苍生质昊天
为民着想民方敬致仕美誉价万千
——许大昭
立身廉洁自律正派
求真务实举贤任能公道办事
——季爱新
为清官死,死有余荣。

——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贪而弃义,必为祸阶。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注引
☆官廉-民之幸官贪-民之祸官勤-业则兴官怠-业则衰
☆勤-事业之舟廉-事业之舵勤廉兼优-事业兴旺
☆做事-勤为径做人-善为本做官-廉为先
☆廉者-思无邪勤者-事有成
☆心里有廉洁这杆称,做事就有准星。

☆贪婪是自由的桎梏,廉洁是自由的明灯。

☆贪心就象一支毒箭,腐败者主就是它的心。

☆为了贪得的"光彩",为了多捞权欲的"光辉",回家的路总是黑的。

☆劝君为官一身清,留得身后政声明。

☆为官之道:廉洁为1,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等皆0。

有了1,就可以把本事用在正道上,产生最大值;去掉1,其余都没有用武之地。

编辑推荐:。

官场五经原文

官场五经原文

官场五经原文官场五经原文官智经求迁卷愚不逐上焉,智不厌下焉.贵荐得贵,贱谤得贱。

官无至贤,官无至理也。

用心于事者隐,用心于人者显,尊必见责,卑必见辱矣。

免谪卷无过亦谪也,无计固害也。

事由己为,罚由上决。

恶堪加之,罪堪赦之,远结君子,近纳小人。

善言善出,善念善行焉。

建功卷以功为本,不智也;以庸为耻,非诈也。

功为始,庸为终,运为辅,智为主。

势孤无显,性懦无果。

君子寻机,小人制机亦。

化难卷无官不险也,无智不孰焉.言祸降忠,天谴予奸.诚有其哀,直有其惨也.天灾求己,人祸求人。

莫测为心,莫言为忌矣。

释疑卷上无信者,下无托者。

不疑不强,不敬不立也。

私勿害公,情莫悖义。

智者念远,愚者顾近也。

君子疑己,小人疑人焉。

远谤卷智者谤智也,奸者谤奸也。

无利则无谤,无果则无行。

上不拒贵,下不疏贱。

事可无成,心必人知。

恶语或善,褒言或贬矣。

藏拙卷人忌无优焉,官忌拙显焉。

大拙不明,小拙不悟。

难为不为,能为有让也。

君子内忍,小人内凶,以优为拙,至明也。

以拙为优,至愚也。

去患卷民智憎患也,官智去患也。

上患为上,下患为下。

不与命斗,不与形逆。

大利在安,小利在幸,人争弗争,人怨弗怨也。

官术经伪术卷大伪欺天也,小伪欺人也。

上恶忧,奸好诡。

无诚人莠,伪者善言,智者矣伪。

人惑功成,人识身危矣。

媚术卷上明讳媚焉,下愚拒奉焉。

求宠必自苦,违心必自损。

误人不谏,护己不逆媚上者欺下,示亲者智强。

事大言少,官现行敛也。

攻术卷治患戒忍也,防患戒疏也。

上不临险,士不与乱。

以势压狂,以情驭众。

君子明攻,小人暗较。

人谬可击,无谬可设矣。

守术卷身正逾智也,神谦逾功也。

君子明势,智者识害。

上心必察,官戒必知。

直者难保,巧者不蹶。

无贪无否,无用无折矣。

褒术卷旌忠必治奸也,鉴善必苛查也。

仁者犯险,德者不巧。

;小人无善意,明主倚厚赏。

外恭固内诈,内智固外愚。

民怨者不褒,惠民者不朽焉。

贬术卷上威在贬焉,下福在明焉。

士必摄之,敌必驱之,忠必污之,良必非之。

贵不担过,奸不显迹。

241_官经——官场小说必备三

241_官经——官场小说必备三
【译文】
办理一件案子,一旦派差役去抓人,原告和被告双方都会劳苦疲惫一番。
即使双方已经和好,要想撤诉,也很不容易。从前我作助手时,只有那些必须审讯的案子,才派人叫犯人来。其余细小事情,大多指示给有关家族亲人办理。有时很久都没有回音,经承、差役都请求催促,我还是不允许他们前去。也不传票。大凡诉讼之事能够被搁置起来,一定是双方怒气已消,所以干脆这案子放在一边。这样做有益无害,如果没事找事,叫差役去催促,只能把事情搞得更糟。况且,同族亲属即使有偏袒之处,最终也不敢完全掩盖事实真相,差役唯利是图,更不值得信任。
【评语】
作为助手忠于其职守,没有比不断设谋进言更好的了。比如遇到地方上有益的事情亟待兴办,有弊端的事亟待革除,刑罚不公正,催征苛刻急迫,以及消灭盗贼,解救饥荒,劝人学习,消除**等等事情,都必须深思熟虑地作好筹划,全盘考虑,提出忠告,指明善道,使它们见诸于行动,造福一方,这就叫做能够尽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俗话说:“公门之中好修行”,是说一项好政策好措施并且付诸施行,就会让广大的黎民百姓都得到福利,从中受益。然而如果制订的政策不好,措施不力的话,也就会造成无穷无尽的恶果,后患无穷。作为一个助手,表面上看起来以乎没有权力,而实际上却是参与了每件事情的。假如幕僚真心诚意地想要多做好事的话,那么他们就应该依据时间的推移,按照事情的变化,竭尽自己的心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心一意的帮助主
趋吉避凶的规律,也就是如上所说罢了。
【评语】
积德行善,广结善缘,就是最好的趋吉避凶方法。那些横行霸道的地痞、恶棍迟早是会遭殃的,这才是上天公道。因此,古人希望趋吉避凶,总要求人们多做好事。从另一角度来看,人的希望不能总是放在可望不可及的上天,作无可奈何而又没有终结的企求,多行善事本身是在净比社会的风气,是社会大众的需要,是带有示范性的行为。

修身正己的“官德”文化启示

修身正己的“官德”文化启示

辈官 员的为官从政之道 。官箴书
是 各级 官员进入 仕途 的必读 书 。 秦汉 以后 , “ 官箴书 ” 的 内容有 了 很大变化 , 从原来 的规劝 、 劝诫君 王, 逐渐 演变 为文 武百官 的道德 及行 为准 则 。最 主 要 的 几部 官
定有 个人私 利和 目的在 其 中,

修身正 己的 “ 官德” 文化启示


J一

,l ’’
中华 民族一直都是重视礼义
道 德的民族 , 确立起修身正 己 、 立
人何 ” 、 “ 身正 , 而 天下归 之 ” 。西 汉刘 向则认为 : 道德不厚者 , 不可
所 以治人 ; 知所 以治人 , 则知所 以
治 天 下 国家 矣。 ”重德 重修 身 乃 中华文化 的核 心 , 只有 把德性 修 养好 了, 再去从事其他的事情 , 也
德操守 , 会让人更加淡泊 、 安宁和
祥和 。
德, 国家才 能长 治久 安 。这 些思
历代 思 想家 、 政 治家 都有 不少 论 述 。儒 家 提 出 : “ 为政 以德 , 譬 如
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 其
想强调的都是修身正 己立德 的根 本作用, 也表 明千 百年 来我们 这 个 民族一直流淌着道德 良知的血
德 为人之 大本的思想 。中华文化 的重 要 内容 和 特 点之 一 就 是 重 视 道德 修养 , 尤其 是官 员 的道 德
修 养。
使 民; 东 汉 张 衡说 : 不 患位 之 不 尊, 而患德 之不 崇 ; 王 符则 说 : 德 不称 其任 , 其祸 必 酷 ; 唐太 宗说 :

子 所言 “ 不 义而 富 且贵 , 于 我如 浮云 ” 、 “ 君 子义 以为上 ” , 《 礼记 》

为官要讲礼义廉

为官要讲礼义廉

《 子 - 民 》 中 有 言 : “国 有 四 维 , 一 维 管 牧 绝 则 倾 , 二 维 绝 则 危 , 三 维 绝 则 覆 , 四 维 绝 则 灭 。倾 可 正 也 ,危 可 安 也 , 覆 可 起 也 , 灭 不 可 复 错 也 。 何 谓 四维 ? 一 日礼 , 二 日义 ,三 日廉 , 四 日耻 。 礼 不 逾 节 , 义 不 自进 , 廉 不 蔽 恶 , 耻 不 从 枉 。 故 不 逾 节 , 则 上 位 安 。 不 自 进 , 则 民 无 巧 诈 。 不 蔽 恶 , 则 行 自全 。 不 从 枉 , 则 邪 事 不 生 。 ” 意 思 是 说 , 国有 四 维 ,缺 了一 维 , 国家 就 倾 斜 ; 缺 了两 维 , 国家 就 危 险 ;缺 了三 维 , 国 家
就 颠 覆 ; 缺 了 四 维 , 国家 就 会 灭 亡 。倾 斜 可 以扶 正 , 危 险 可 以 挽 救 , 倾 覆 可 以 再 起 , 只 有 灭 亡 了 ,那 就 不 可 收拾 了 。什 么 是 四维 呢 ?一 是 礼 , 二 是 义 , 三 是 廉 , 四是 耻 。 有 礼 ,人 们 就 不 会 超 越 应 守 的 规 范 ;有 义 ,就 不 会 妄 白求 进 ;有 廉 , 就 不 会 掩 饰 过 错 ; 有 耻 , 就 不 会 趋 从 坏 人 。人 们 不 越 出应 守 的规 范 ,为 君 者 的地 位 就 安 定 ; 不 妄 自求 进 , 人 们 就 不 巧 谋 欺 诈 ;不 掩 饰 过 错 , 行 为 就 自然 端 正 ;不 趋 从 坏 人 , 邪 乱 的事 情 也 就 不 会
( 作者 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 : 湖 北省 谷 城 县 政 府 办公 室 )
_囝 唐山经济 I。 . 1O 2 2l

陈宏谋的为官之要

陈宏谋的为官之要

陈宏谋的为官之要作者:陈伟来源:《群众》2020年第20期陈宏谋(1696—1771),清朝中期的理学名臣,为官四十八年,政迹遍布十二行省。

陈宏谋曾与江苏结下不解之缘,担任过扬州府知府、江宁布政使、江苏按察使等官职,曾两次任江苏巡抚,前后达五年之久。

《清史稿》评价陈宏谋:“乾隆间论疆吏之贤者,尹继善与陈宏谋其最也……宏谋劳心焦思,不遑夙夜,而民感之则同。

宏谋学尤醇,所至惓惓民生风俗,古所谓大儒之效也。

”无论为官还是治学,陈宏谋都是一代楷模。

从乾隆四年(1739年)到乾隆八年(1743年),陈宏谋遍寻前朝先贤大儒和清官廉吏的著述及事迹,辑录而成《五种遗规》,他在《训俗遗规》序言中说道,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及事迹。

《从政遗规》是陈宏谋于乾隆七年(1742年)辑录而成,共收录先贤廉吏文章共计二十三篇,可以说是“官箴书”的经典之作。

陈宏谋在开篇就表明意图,“自惟德薄能浅,无以为同僚诸君倡,惟奉兹古训,随时考镜,转相传布”。

他自谦德薄能浅,不能作出榜样表率,所以要辑录官箴古训,可资后世官吏对照奉行。

通过细心品读《从政遗规》,可以一窥陈宏谋的理政思想和行事之风。

不负职掌,淡泊功名。

陈宏谋为官一生,任职繁杂,调动频繁,但他都能安之若素,看淡仕途变迁、进退。

《从政遗规》中,陈宏谋在辑录《五瘴说》时认为,“大凡居官,每每计较地方苦乐,以为忧喜,若惟恐地方之有累于己,而不虑己之有负于地方”。

这清楚明确地表达了他的义利观和权力观,无論身处何地何职,都不能“有负于地方”。

《清史稿》载:“(乾隆)三年,授宏谋直隶天津道。

五年,迁江苏按察使。

六年,迁江宁布政使,甫到官,擢甘肃巡抚,未行,调江西。

九年,调陕西。

十一年,复调回江西,寻又调湖北。

”可以看出,很多时候陈宏谋刚刚任命就旋即调任,甚至有数次尚未去属地视事,就接到命令要奔赴下一地任职,面对这种频繁迁改调整属地和职务的情况,陈宏谋从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每到一地,就迅速投身公务,治理政事。

论《三事忠告》的官员道德修养

论《三事忠告》的官员道德修养

论《三事忠告》的官员道德修养作者:李季来源:《学理论·下》2012年第05期摘要:《三事忠告》为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所著,由《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三书汇集而成,是作者从事地方县令、御史及参议中书省事时,以其实际从政经历融合前人思想撰写而成,是一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吏制专著。

《三事忠告》作为一部政论专著,涉及为官的方方面面,除对廉政、勤政、重民等思想的论述外,还对官员道德修养有深刻认识和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三事忠告》;张养浩;道德养成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75-02张养浩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自幼勤奋好学,先后曾担任过东平学正、御史台掾史、中书省掾属、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和陕西行台御史中丞等职。

入仕三十余载,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敢于谏言,天历二年,陕西大旱,已隐退出仕的张养浩,因体恤民间疾苦,心系百姓,又再次入仕出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终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官任。

一、“善自修”是道德养成的关键儒家一直推崇和重视自修,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认为要达到治国平天下必须先完善自身,先“内圣”才可“外王”。

张养浩自幼受儒家文化熏染,可谓是孔孟的信徒,《三事忠告》一书充分继承了儒家重修身思想,强调为官者要善于自我修身。

“仕宦而至将相,为人情之所荣。

是不知荣也者,辱之基也。

惟善自修者,则能保其荣;不善自修者,适足速其辱。

”(庙堂忠告·修身)张养浩的“善自修”的观点来源于孟子的性善说和老子的“祸福相倚”理论。

《孟子·告子》载:“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张养浩也认为人皆有惠及万物的善心,只是资质品性有所不同。

他说:“夫及物之心,人孰不有,第材质强劣,有所不同。

苟即其所短,而痛自克治,则官无难为,事无不集者矣。

”(牧民忠告·拜命)“夫及物之心”肯定人性皆向善,只是“第材质强劣”影响了“及物”的结果,所以极力主张要“痛自克治”实现“及物之心”。

论泽官的文言文翻译

论泽官的文言文翻译

夫泽官者,国家之栋梁,民生之保障也。

古往今来,凡治国之道,必先明泽官之任,而后国家可安,百姓可富。

泽官,即官员,其职责在于施恩泽于民,维护国家安宁。

自古以来,我国历代帝王皆重视泽官之选,以图国家昌盛,民生幸福。

泽官之选,首重德才兼备。

德者,为人之本,为政之基。

才者,治国之器,安民之术。

德才兼备之官,方能公正无私,为民谋利。

若仅重才轻德,则官场必乱,民生必困。

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泽官犹如水,百姓犹如舟。

水之深浅,决定舟之安危。

故选泽官,必察其德行,观其政绩。

德行高尚者,政绩显著者,方堪任用。

泽官之任,不外乎四字:仁、义、礼、智。

仁者,爱人也;义者,正道也;礼者,规矩也;智者,明辨也。

四者兼备,方为良官。

仁者,泽官之本。

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泽官应以仁为本,关爱百姓,体恤民情,方能赢得民心。

若官无仁心,政必乱,民必苦。

义者,泽官之魂。

古人云:“义之所在,天下归之。

”泽官应以义为魂,坚守正道,公正无私,以正治国。

若官无义气,政必败,民必忧。

礼者,泽官之矩。

古人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泽官应以礼为矩,严守规矩,恪尽职守,以礼待人。

若官无礼节,政必失,民必怨。

智者,泽官之术。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泽官应以智为术,明辨是非,权衡轻重,以智治国。

若官无智谋,政必误,民必困。

然而,泽官之选,非易事也。

自古及今,官场腐败,民怨沸腾。

欲求良官,必先正己。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欲求良官,必先修身。

修身者,正心也。

心正,则政正;政正,则国正。

总之,泽官者,国家之栋梁,民生之保障也。

治国之道,必先明泽官之任,而后国家可安,百姓可富。

愿吾辈共同努力,选拔德才兼备之官,为我国之繁荣昌盛,为百姓之幸福安康,竭尽全力。

明朝重臣张居正《官弈经》原文及译文

明朝重臣张居正《官弈经》原文及译文

《官弈经》原文及译文《官弈经》是明朝重臣张居正的著作,也是唯一一部专门论述官场博弈之道的古代典籍。

张居正官拜内阁首辅大臣,执掌朝政大权,是历史上罕见全胜的改革者,他的成功秘诀和顶级的宫场智慧悉数记载于此书之中,由于张居正的特殊地位和显赫政绩,《官弈经》也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清代名臣曾国藩对《官弈经》研悟颇深,有感而发"官之荣辱,尽在弈中”。

全书共分八卷:道弈卷、术弈卷、阳弈卷、阴弈卷、强弈卷、弱弈卷、顺弈卷、逆弈卷。

千百年来,朝代更迭、历史变迁,官场博弈残酷而激烈,虽不见硝烟,却是高手博弈的生死战场,在宦海仕途权术争斗之中,始终充满刀光剑影。

参透其中成败得失,对人大有益处。

作者简介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今湖北江陵)人。

少年时聪明机敏,超越常人,15岁成为秀才。

明嘉靖26年(1547年)进士。

张居正脸长而眉目清秀,胡须至腹部,他勇于任事,以豪杰自许,颇有城府,莫测高深。

张居正善于博弈,他在数次的生死较量中都保持不败。

他也是中国古代唯一的顺风顺水改革家。

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新政无疑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前夜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

张居正改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起衰振隳、力挽狂澜,奇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还表现在一举扭转“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弼成万历初年之治,为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体现在对近代前夜国家统一与社会转型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一条鞭法是介于“两税法”与摊丁入亩之间的赋役制度。

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赋役制度的演变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的成功秘要在《官弈经》中有多重展现。

《官弈经》明•张居正道弈卷君子崇道焉,小人假道焉。

上不自明,下不自秽。

成不究失,败不论道也。

智者惑于道,愚者惑于惠。

道无亡,罪无遁矣。

【译文】君子推崇道义,小人利用道义;上司不会自然贤明,下属不会自然污浊;成功者无人追究其过失,失败者无人相信其道义;有智慧的人受道义蛊惑,愚笨的人受恩惠蛊惑;道义不会消亡,罪恶不会隐去;官场博弈历来没有固定规则,推崇道义之人却不一定是最后的赢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官者务必正视仕途之“理”、“义”、“节”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戴直楷
为官者官运享通、仕途腾达,实乃人之幸事。

但人之欲望无止境,好胜之心与生俱来。

学识、环境修炼人的道德、思想、行为、意识,以及人追求欲望和好胜心程度等。

人如若正确看待自己的生存和价值,坚定人生正确的生存航向,有理、有义、有节地从事人类的生产生活,方能修得理想人生。

为官者更是如此,万不可心存侥幸,忽而待之。

一、为官者仕途之“理”
理者,规矩与原则也。

人类社会的诞生,注定集体生活制(集体监督制约下的组织生活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定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道德、文化等意识形态的集体,叫做国家。

这样的集体,务必需要一定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相应的约束机制,才能保障人类社会的健康科学发展。

为官者就是这些组织者、引领者、决策者和执行者。

其行为必须遵循人类的处世之“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遵循人的健康成长规律,遵循人类生产生活之活动的规律,其行动彰显“以人为本”。

管理者时刻牢记自己是人,参与活动的也是人,都有认知能力,所实施活动的结果,于己于人有何结果,都能预设。

所以,人们在活动之前,务必慎重思考活动的操作规程,预设其结果,再付之行动。

切记随心所欲、断章取义,或者说先实施后设计,反其道而行之。

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自己工作杂乱无章、涉入他人之计,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万事不可“单打鼓自划船”,机构健全,组织有序,涉及选人用人。

选者应为自己工作之需,按组织规定条件选用能够胜任重任者为用;被选者应考虑组织选自己是有意而定,做好本职是自己最大的荣幸,做好工作既是对组织的报答,也是对选者的感谢。

如果不按组织规定条件选人用人,定会出现“我爸是李刚”的笑柄,让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

仕途是人施展才华、成就辉煌人生的过程,不应抱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不良思想,否则,也只能是碌碌终生。

上述是人生内显的意志力,至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制度,是外显的约束机制,人能够充分认识到前者的内显意志力,自然掌控在国家及组织的外显约束机制中,事业将会辉煌腾达。

二、为官者仕途之“义”
义者,道义与勇气也。

众所周知,自然界有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道理。

在人类从事的生产生活的所有活动中,也不例外。

现实中人的性格有多种,有的好表现自己,显得比较张扬;有的较为内敛、谦虚,但无论怎样,遵循道理、讲礼仪是为人处世的不辩之理;明辨是非、扬善惩恶是为人处事遵循的基本准则。


类社会礼尚往来、人情世故的传统之礼,不可或缺,但不可演绎为仕途之情面。

亲情、友情及感情是人类本能之需,与生俱来并在后天不断成熟。

若其演化成人生仕途之情面,则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甚至是杀身之祸。

所以,道理、义气和勇气是为官者务必拥有的仕途之“义”。

是想,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生活、工作等)不按人类遵循的基本道理实施,将会产生什么结果,可想而知,至少不会被公众接纳,让人生旅途受损。

所选用的人不为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或无力尽职尽责,则不是为选者减轻负担,而是为其制造麻烦。

工作上的急功近利、贪心庸为,不仅为组织添乱,为他人蒙损,更为履职者自己封路。

为官者选人用人之时,必须慎重考察,三思而后定,并适时提防与监督指导,切记人情面浅,不说追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之理,自己得有充分的理智和头脑,机制的判定事情的走向和发展,慎重做出决定。

正确者鼓励、发扬;错误者,纠正、批评,不能兄弟姊妹情面,性格懦弱,误入危险的边缘。

人生虽不必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但总得考虑自己能做事么、能为自己做点什么、能为他人做点什么,让人生活得自在、充实和幸福。

三、为官者仕途之“节”
节者,操守与信念也。

事物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有理有节。

人生旅途必须遵循其规律,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活动也必须遵循其准则,人类社会活动的履职者必须严格职业操守和信念,按照活动的规则行使自己的职责。

东方珠子《残缺论坛》(四零零一)学会节制,遏制狼性,人类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为官者规划自己的人生,更应规划仕途之规程。

在位者谋其实,认识自己的职责,谋划行事之方案与规则,与同谋者和进步者协作执行;未在位者谋其事,思考自己能做的事,潜心融入活动,展现才华,赢得组织及公众的信任和赏识,仕途必将平步青云。

行事过程注重节制,稳步前行,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强化学习,提升素质,以身作则,夯实业务,规范自己的职业操守,坚守自己的职业信念,方能树立威望、得到赞赏。

金钱,人生做大的诱惑。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生活的奢华,易碍人眼;爱慕虚荣会让人走向堕落。

为官者若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贪图享乐,仕途终将遇绊脚。

遵循人类共同的行为准则,遏制狼性和贪心,堂堂皇皇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仕途必辉煌,定能成就理想人生。

为人者,仕途升迁,理想之愿;为官者仕途之理、义、节,行事之准则。

牢记“以人为本”,规矩行事,修炼意识,有理、有义、有节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人生焕发出七彩之光,真真切切地践行人生职业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