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国元:教师信念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总结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

总结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

总结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颜元(709年-784年),字元晖,唐代宰相,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实学家。

他是实学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于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对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进行总结阐述。

一、实学强调实践颜元主张实学,即强调学习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活动。

他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他曾说:“学问之道,自非研讨其源,不获目的。

”他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实际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学注重创新颜元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他主张学生要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

他提倡学生不仅要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贡献。

他认为学生应该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以实践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三、实学倡导正确的态度和行为颜元强调实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他认为只有经过实践的磨砺,学生才能真正明辨是非,端正价值观念。

他主张学生要有正直的品格,勤奋好学,严谨治学,追求真正的知识和道德。

他曾说:“为人臣者,忠信慎刑,独立公正。

”他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问和做人方面都能够做到公正和慎思慎行。

四、实学注重实用性颜元强调实学的实用性,他认为学问应该能够为人民和社会产生实际的效益。

他倡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他不希望学生只是为了追求知识本身而学习,更希望他们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五、实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颜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强调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

他主张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他追求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希望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培养。

综上所述,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强调实践、创新、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实用性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内实践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内实践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内实践作者:李建华桑立群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年第05期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内实践教学的必要性1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客观要求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理论认识,另一个是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要通过各种活动才能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形成人的各种认知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

学生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书本学习、课内外实践,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懂得判断善与恶的道理,但是,仅从书本上了解道德是不够的,还必须体现在行动上,即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也是“基础”课的教学目的。

“基础”课理应加强课内实践环节。

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仅用眼看、用耳听,而且动手做,达到情动、心动、入脑、人心的境界。

总之,只有通过课内实践才能将学生的主观世界与客观要求结合起来,才能使大学生知“荣”明“耻”,从而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2实践教学是“基础”课教学的本质要求“基础”课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的一门重要课程。

可以说“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05新方案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由此看出,“基础”课课内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基础课不同于其它专业课,重在传授理论知识,从本质上来讲,“基础”课不是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是解决“信不信,行不行”(信念、信仰和行为、行动)的问题。

7.20上午听课心得(第5版)

7.20上午听课心得(第5版)

2018年永州市中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汇总(第一期7月20日)1、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催生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们教师要做怎样的一棵树?湖南师大辛继湘教授以她专业的视角,在《让课程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一课中深入浅出地述说了有关课程、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关系。

从老师的角度指出教师通过经典阅读,反思,行动研究等多种途径在课程与学生间搭建最有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桥梁。

也从学生的角度展现并诠释了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的十二个标准。

整堂课风趣幽默且伴有大量例证。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受益匪浅。

——二组永州四中唐江天老师2、辛教授从学校课程与生命成长的关系娓娓道来,提出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应该以人为本,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她的观点高屋建瓴,讲座深入浅出,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干货满满。

聆听之后,醍醐灌顶,经过这次培训,不仅充实了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于下阶段语文课程具体实施的实践方向更加明确。

或许教学的本质就是:让教学充盈着生命的芬芳,能让学生体验生命的丰富、细腻、深邃、高贵,获得生长的动力.继而对生命独特性、多样性的尊重之后,对生命能动性的充分信赖.让课堂的光亮与生命的温度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辛教授深入浅出、富含哲理的提出了基于生命成长的学校课程建构的有效策略:先确定学校整体的课程建设方案,再基于各学科特色进行具体化,让学生学会将学科知识内化成素养,学会自我生长,学会共同生活。

同时就好老师的十二标准提出了其独特见解.并振聋发聩的从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创设学校课程文化的角度,就学校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精选,课程实施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具体且专业的指导。

听完老师的课,对以后课堂教学中,优化课程建构,力争打造精品课堂,且提升课程执行力.有了信心更有了前行的方向.谢谢老师。

-----二组永州四中蒋冰芝3、湖南师大教育学院辛继湘教授在今天上午的课堂中,强调"学生生长"一词,让我感悟极深,我们不应只把学生当作求知的对象,他们是生命的个体,有着被成人忽视的美好天性。

论外语教师信念体系的内涵与研究意义

论外语教师信念体系的内涵与研究意义

论外语教师信念体系的内涵与研究意义郭建荣(新疆教育学院)本文讨论了外语教师信念体系的内涵、来源以及研究意义。

指出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信念,更新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促进专业化发展。

教师信念体系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信念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一个新兴的领域。

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认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以及教学研究范式的转移,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的研究已经从教师行为的研究,转向了对教师思维的研究。

教师信念!成了一个颇受关注的主题。

近十年来,教师信念一直是国内外教师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有关研究成果开始大量出现(Bu rns ,1992;Pajares ,1992;R i chards &Lockhar,t 2000;W illi a ms &Burden ,1997;Borg ,2001;武继红,2003;陈文存,2005;郑新民,2006;覃成强,2007)。

Jo hnso n(2002)认为研究者之所以对教师的信念感兴趣,是因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教师的认知活动是如何影响课堂教学的,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在我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以及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都强调教育理念的转变。

本文将就这一内容展开讨论。

一、教师信念的内涵关于教师信念问题,国内外学者们各抒己见。

Cl ark &Y i nger(1979)称其为隐性理论(i m p li cit t h eory)。

R i ch ard s &Lo ckhart (2000)将其称为教学素养!(cu lt u re of teach i ng)。

Sh av elso n &St ern (1981)认为教师信念是过滤器!。

教师的所思决定了其所行,教师会自动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即对与自己信念一直的内容感兴趣;反之,就可能对其进行回避!、误读!和曲解!。

教师核心素养的四因素结构模型

教师核心素养的四因素结构模型
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以及教师的
个人修养等 [14] ꎮ 张亮认为教师核心素养需要具备
二、教师核心素养的构成分析
完整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综合教学能
近年来ꎬ不同国际组织和国家围绕教师核心素
养展开了研究ꎬ欧盟国家提出了“ 素养取向的教师
教育” ꎬ美国提出了“ 21 世纪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
何劲鹏对卓越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分析ꎬ认
为卓越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就是高度社会责任感、理
论基础 深 厚 和 运 动 技 能 精 湛 三 个 维 度 的 综 合 反
映 [19] ꎮ 随后李承伟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
究方法ꎬ构建的我国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结构模
型ꎬ主要包括职业信念、 专业知识与能力、 运动技
会 2016 年度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小学教育国际研讨
需要进一步构建教师核心素养结构的理论模型ꎮ
ꎮ 杨静开
于已有研究进展ꎬ通过理论分析ꎬ本文提出了品格
会上形成的共识是ꎬ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ꎬ教师应
具备知识、情感、能力方面的核心素养
[17]
因此ꎬ以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等相关文件为参照ꎬ基
展了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的
师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ꎬ凝练了师德与理念素养、
育、培训而获得增长ꎬ而有一些素养则需要教师自
知识与能力素养、综合素养三大类型ꎬ并细分了八
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摸索、领悟ꎬ才能
得到提升ꎮ 教师只有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ꎬ其核心
素养才会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不断精进ꎮ
需要注重以人格教育为本的通才教育、教师个体研
素养与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互构互促关系 [11] ꎮ 王光
明等通过对政策文本分析以及全国性的问卷调查ꎬ

Reflecting on teaching

Reflecting on teaching

“说课”的基本内容 《说课论》中概括说课的“基本内容”有四大方面: 说教材; 说教材; 说教法; 说教法; 说学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设计。 说教学程序设计
评析(张志安,2008) -优势: 利于改进和提升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使广大教师逐渐由教书匠成长为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 -不足: 面对新课改和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现行的说课还存在 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首先,从“基本内容”上看, 缺失教学理念的述说;没有学生分析。其次,从“内容要 点”上看,拘泥于教材,咀嚼教材,不谈课程开发和课程 资源的利用;不设计梯度目标;没有生成性目标;没有 生成性的教学策略。这样不完美的说课易导致:教学缺 失灵魂;教学的方式、方法针对性不强;教学活动缺乏 生机和活力;课堂目标最终难以达成;降低教学的价值。
“说课”的六环节(之二) 四、教学手段 1、教学手段新颖。 2、实验、教具、电化等教学手段运用恰当 五、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自然、新颖。 3、演示实验正确、科学。 4、反馈练习恰当。 5、归纳总结简要、明确。 六、教学基本功 1、语言清晰、准确、逻辑性强。 2、板书字迹工整、准确、美观。 3、教态自然、大方。
“说课”的理论与实践 说课” Theory & practice of ?? 桑国元 博士
比利时根特大学心理教育学院 Guoyuan.sang@
Speech of/on teaching lesson Speech of teaching plan Speaking? Intrducing? Explaining? Reflecting?
Reflection on video-case
“说课”的技巧 说课” 说课 (一)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二)处理好说课和备课的关系。 (三)处理好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四)说课的人要说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五)说课要突出“可操作性”的原则。 (六)说课要有创新意识。

乡村教师培训应走向专业化

乡村教师培训应走向专业化

49EDUCATOR研究乡村教师培训应走向专业化李凌云 /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桑国元 /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授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教育职前与职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表明,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需要经历从学历提高到专业素养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当前最紧迫的工作是要确立教师培训的专业地位,使教师培训的各个环节体现“专业性”。

乡村教师培训作为乡村社会建设和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迫切需要乡村教育的振兴,而高质量的乡村教育,关键在于拥有数量足、素质高、能力强的乡村教师队伍。

国务院2015年6月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的时间和质量,要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可见,通过专业化的教师培训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专业化是其必然需求。

具体而言,教师培训专业化包括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化、教师培训组织机构的专业化与教师培训活动组织实施过程的专业化。

乡村教师培训现状及困境乡村教师培训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乡村教师素质、推进乡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资料显示,乡村教师培训存在着经费短缺,目标设计严重脱离乡村教师的实际、忽视乡村地区教育的特殊性,培训缺乏针对性,方式单一等问题。

培训经费短缺。

充足的经费来源是保障“校本培训”顺利开展的基础。

有研究指出,农村学校“校本培训”项目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当时国家赞助支持的基础教育项目,随着项目的结束,拨款也即终止。

因此,有关研究在进行影响“校本培训”有效开展的最重要因素排序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资金问题是当前需要优先解决的首要问题。

贵州国培研修班简报第3期

贵州国培研修班简报第3期

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省级乡村名师研修项目幼儿园及小学名师第一期研修班学习简报【2019】第3期研修班班委会(安顺组)2019年3月14日勤思考爱发问出实效促成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省级乡村名师研修项目幼儿园及小学名师第一期研修班纪实2019年3月14日上午,我们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桑国元教授的讲座《教师如何做研究》。

课上,桑教授利用“雨课堂”软件进行培训,“雨课堂”的二维码扫描登录功能、随机抽取功能、弹幕功能、投票功能、课堂发题功能、截图发送功能、手机遥控功能的现场体验,让老师们耳目一新,决心要学好这个软件,回校后也要用这样的方式给地方上的老师们做培训,让他们也感受一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关于做行动研究的选题方面,桑教授建议:话题要小,可以选定某一个角度,侧重一个点。

做行动研究的老师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三分写七分改;停止做梦、写起来;要有问题意识;要有证据意识;行动研究主要是方案的制定;能写出具体的措施、方法。

如此具体详尽的要求和方法,为老师们如何做行动研究指明了方向,提高了认识。

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卢立涛教授带来的讲座《基于学习科学的课堂教学改进:理念与思考》,卢教授致力于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学习科学与发展,学校改进和教育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培训中,卢教授提出了学生学习力的六大要素:学习心智、学习意志、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学习管理、学习方法。

现场的老师们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在这春暧花开的季节里,我们齐聚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中,老师们勤思考、乐发言、心态好、善思辩,促进了行动研究和理念与实践上的专业成长。

撰稿:韦益川编辑:蔡汝鹏审核:曾恒抄报: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省教育厅转发:学员所在单位。

教师作为学习者:教师学习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教师作为学习者:教师学习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教师作为学习者:教师学习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桑国元
【期刊名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教师学习是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国际范围内,教师学习研究正在成为教师培养和培训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议题.文章从教师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研究、教师学习的外部支持系统研究、教师学习的内部机制研究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教师学习研究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趋势.
【总页数】7页(P142-148)
【作者】桑国元
【作者单位】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2
【相关文献】
1.教师课堂提问与学习者思辨能力发展——大学英语教师个案研究 [J], 龙菡
2.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教师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角色分析 [J], 安桂芹;张亚丽;余玲
3.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型研究——一项基于“教师和学习者”双向反馈的调查 [J], 章剑飞
4.在线教学中教师该不该出镜?——教师呈现对学习者的影响研究综述 [J], 原铭泽;
王爱华;尚俊杰
5.大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学习者自主中的角色——一项对比教师认识和教师实际教学行为的实证研究 [J], 周迪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度丨北师大桑国元:基于项目学习的教与学如何设计与实施

深度丨北师大桑国元:基于项目学习的教与学如何设计与实施

深度丨北师大桑国元:基于项目学习的教与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本文约3300字,阅读需9分钟反思中国教育困境,在当今社会下,是否真的存在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加容易地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结合,教学结合呢?我认为项目学习就是方法之一。

何为项目学习?项目学习(project base learning)是通过做项目来开展教和学的活动。

很多老师都是从学校进入学校,没有参与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比如说招标、申请、执行、管理,所以老师们往往缺乏项目思维。

什么是项目?设计一个产品,这也属于项目。

PBL其实就是强调老师带着孩子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去开展教和学的活动。

请大家注意,全国各地有很多项目学习实验校,但在执行过程中只做了项目,缺少了教和学的活动。

所以做项目(doing a project)不一定就是做项目学习,项目学习中必须要有教和学的活动。

那么项目学习什么时候开展呢?很多老师认为项目学习就是老师讲完课后布置一些动手实践的任务让学生去做。

但事实并非如此,项目学习强调一种“主菜”意识,它不是“饭后甜点”。

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学习特色学校,其课程特色的建设都应按照项目学习的逻辑进行,用尽可能多的项目学习主题来统领整个学校的课程,这对于理念变化确实挑战很大。

项目学习的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够切实认识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比如说饥饿、贫穷、环境污染、暴力、安全合作等。

这些问题缩小到校园中,就是儿童饮食安全、校园文化建设等。

学生们可以此为主题,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合作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产品。

项目学习的“四阶段”、“八步骤”项目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包括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终结。

中小学老师师最熟悉的就是申请课题,项目学习与老师们的课题研究项目一样,都包括这几个步骤。

在项目学习启动阶段时,老师需要开展入项活动,对驱动问题进行分解,开展团队建设;项目计划时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规划进程,定义产品;项目执行过程中,老师要给孩子们搭建支架,甚至提供外来援助,记录过程和管理突发事件;最后是进行成果展示、评价复盘、反思活动和庆祝活动。

文化主体性: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盲点

文化主体性: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盲点

文化主体性: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盲点
桑国元
【期刊名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卷),期】2006(19)4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具有主体性。

然而文化主体性在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严重缺失。

为了还教育中的主体及其文化一个美好的生活世界,应该在努力使文化的主体性与多样性之间保持必要张力的基础上,对文化主体性加以充分关注。

这样,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能更加丰富、充实。

【总页数】5页(P1-5)
【关键词】文化主体性;主体教育;多元文化主义
【作者】桑国元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被遮蔽的主体性——我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研究 [J], 易森林
2.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析——基于主体性实践哲学视角 [J], 王燕;刘国磊
3.实践育人的两个理论维度:人的主体性与教育的实践性 [J], 张馨;梁燕亮;
4.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分析到创业实践的探索r——基于主体性教育理念视角
[J], 蔡竞瑶;秦万强;苑敏哲;刘兴旺
5.主体性教育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分析 [J], 樊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师专业标准:对高质量教师和高质量教育的期待

教师专业标准:对高质量教师和高质量教育的期待

作者: 桑国元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教师
页码: 27-2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3期
主题词: 教师专业标准 高质量教师 质量教育 教师质量 期待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培养 征求意见稿
摘要:国内外教师研究者和相关决策制定者均认为,教师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质量,决定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质量也关乎学生的学业成就和身心发展状态。

中国面临着整体教师质量不高的严峻现实,需要从教师培养、准入和培训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和保障教师质量。

达成这一艰巨的任务需要一项保障基准和机制:教师专业标准。

因此,针对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能为培养、培训和管理高质量教师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教师学习共同体赋能项目式学习生态建设

教师学习共同体赋能项目式学习生态建设

教师学习共同体赋能项目式学习生态建设
桑国元;刘一螣
【期刊名称】《华夏教师》
【年(卷),期】2024()4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真实情境为基础、以跨学科为特色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它通过教师间的对话、合作和分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改进。

本文从理念、方法和环境三方面,分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如何推动项目式学习生态建设。

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帮助教师掌握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营造项目式学习的环境,提高项目式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还提出了加强教师学习共同体赋能项目式学习有效开展的建议和展望,为教师专业发展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3-5)
【作者】桑国元;刘一螣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运行机制研究——以公安专业英语教师Sharing&Improving网络学习共同体为例
2.课程改革、教师赋权增能与教师专业
学习共同体——上海市四所小学的个案研究3.基于社交学习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之构建——兼论面向智能时代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4.利用Google协作平台构建双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性研究——以“上海浦东双语教师学习共同体”为例5.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路径构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龄教师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银龄教师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银龄教师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价值意蕴、现实困境
与纾解路径
桑国元;温丽梅
【期刊名称】《现代远距离教育》
【年(卷),期】2024()1
【摘要】银龄教师是对“老龄化”时代退休教师优势资源开发的结果表现,是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力量。

银龄教师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具有补充、帮扶、优化等价值,能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水平发力,助推教育强国目标实现。

当前由于相关政策实施处于经验积累阶段,银龄教师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面临供需匹配之困、动力激发之困、差异跨越之困、优势利用之困和成效保障之困,阻碍了预期成效实现。

为突破困境,可从利用数字技术、提供服务支持保障、完善招募与培训体系、“输血”与“造血”并举、构建服务成效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实现推动供需侧无缝对接、合理调适主体矛盾的同时,充分发挥优势、持续维系帮扶成效,借助银龄教师之力打造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

【总页数】8页(P89-96)
【作者】桑国元;温丽梅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77
【相关文献】
1.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需求-回应的分析框架
2.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文化适应:内涵意蕴、现实困境及纾解路径
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体育旅游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4.银龄教师助力基础教育教师教研的现实困境及纾解策略——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离我远去”——教育人种志及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离我远去”——教育人种志及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Beyond ‘ego'" in Educational Science Studies:Educational Ethnography and Its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ESS
作者: 桑国元[1];于开莲[1]
作者机构: [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78-82页
主题词: 教育人类学;教育人种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
摘要:教育人种志主张在广泛考察文化因素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的基础上,遵循“离我远去”的原则,“从书斋走向田野”,进入真实的教育情境实施研究。

在教育科学研究脱离教育实践、远离教育场域的今天,教育人种志研究范式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一、概念解读: 概念解读:
信念与态度、 信念与态度、价值观
Belief i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in which an individual holds a proposition or premise to be true. Beliefs are stubborn but can be changed in the face of overwhelming evidence. Attitude represents an individual’s like or dislike for an item. Attitudes are positive, negative or neutral views. Unlike personality, attitudes change as a result of experience. Values evolve from circumstances with the external world and can change over time. Groups, societies, or cultures have values that are largely shared by their members.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Lionni, Leo: Fisch ist Fisch)
一、概念解读: 概念解读: 教师教育信念(teachers’ educational beliefs)
二维框架(俞国良、辛自强,2000;Kerlinger & Kaya,1959; Sang et al.,2009)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一、概念解读: 概念解读:
信念的特征
信念不是实在的,而是思想的一部分 信念就在于人的行为倾向 信念的形成、改变、终结要呈现有序性、结构层 次性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整合性,以实现结构功 能的优化 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信念形成的先决条件 信念具有稳定性。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信念。。。。。。
一、概念解读: 概念解读:
信念
信念是一个建构体,用来定义和描述那此能够驱使一个人 行为的精神状态的构成和内容。它可以指感知、设想、潜在 的及外在的原则、判断、意见等 人们对待某人、某事或某种思想的态度倾向。《中国大百科全书》 主体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某种理论原理、思想见解坚信无疑 的看法。”《心理学辞典,1986》 信念是一种接受或同意某一主张的心理态度,而不需要有 充分的智力知识来保证这一主张的真实性。信念的基本含义 在于对还不能充分肯定的东西给予肯定的接受。《大英百科全书》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一、概念解Leabharlann : 概念解读:信念系统( 信念系统(system) )
(一个人)的信念系统,是一直在其内以某种有组织的心 理形式但却不一定以逻辑形式,表征着该人对自然和社会现 实的所有信念。(罗凯奇,Rokeach)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一、概念解读: 概念解读:
术语辨析
教育观念vs教育信念
“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译自希腊语idea。通常 指思想。有时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辞海》
信念,非观念
在描述教师个人对教育现象的看法时,用“教育信念” 而不是用“教育观念”来表征,这是是深入探讨“社会倡导 的观念”与“教师个人实际奉行的信念”及其相应行为的关 系的需要。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三、教师信念的研究实例
教师信念的发展主要受到教师从教后的教育实践、所 处的社会环境条件、教师群体间的文化特质以及自身 的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信念一旦确立,难于发生改变。 精心设计的教师教育项目可以对教师信念发生影响。 这些教师教育项目包括:参与式培训;反思实践;反 思和讨论自己的教学录像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一、概念解读: 概念解读:
术语辨析
教师信念vs教师知识
信念(确实)不仅具有(比知识更为)强烈的情感与评价 特性,而且具有住存于(以往)生活经历之中的特性,这 些特性使得信念成为译解新现象的过滤器。
教师中心: 传统主义的(traditionalistic) 传统的(traditional) 传统取向(traditionally oriented) 学生中心: 进步主义的(progressive) 建构主义的(constructivist) 发展取向(developmentally oriented)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二、生态文化理论视野下的教师信念
(四)自我:教师的身份认同和教学效能感
为什么要当教师? 当教师意味着什么? 有什么因素影响职前到在职的变化? 有什么条件制约教师身份认同的变化? 教学效能感:教师关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组织实施某项教学 任务的能力的认识。包括关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能感;关于 教学技能的效能感和关于课堂管理的效能感。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一、概念解读: 概念解读:
信念与态度、 信念与态度、价值观
当一簇信念围绕一对象或一情境组织起来并倾向于行动时, 这一全盘组织就变为态度。 信念也可以演变成价值观,该演变包含信念的评价、比较和 判断功能,并且以行动需要来代替行动性向。 “价值观是人们按照自己理解的重要性,对事物进行评价与 抉择的标准。它是比态度更广泛、更抽象的内在倾向。价值 观与态度的根本不同,是它不象态度那样有直接的对象,也 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它对行为的作用,是通过影响态 度实现的”。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二、生态文化理论视野下的教师信念
(三)即时情境:教师关于学生、课堂互动和教学内容的 信念
教师关于学生、课堂互动和教学内容的信念受制于他们所处 的情境:学生、课堂和师生互动。 班级管理风格:专制型、策略型、放任型、民主型。与之对 应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二、生态文化理论视野下的教师信念: 生态文化理论视野下的教师信念:
国外关于教师信念研究的成就 在了解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教师的信念和知识结构方面,获 得了数量较为丰富的实证发现。 在课堂教学过程研究中做出重要的理论补充, 即, 从对可观 察行为的分析深入到对行为动因的分析。 通过对教师职业理念形成规律的认识, 已经并有望进一步对 师范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实践做出重要贡献。 深化和扩展了教师研究,是对主流教育研究体系的一项补充。 在教育研究方法上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事实证明, 早期为 教师信念研究所借鉴的新兴社科理论 ( 如个人构建理论 ) 和 研究方法 ( 如人类学方法 ) 为现时许多教育研究所采用。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一、概念解读: 概念解读:
教师信念的四个基本构件
(俞国良、辛自强,2000)
教师效能感,包括效果期望值和效能期望值; 教学控制核心,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关注范畴; 对学生的管理,可能是学生——家长式,也可能侧重于人 性化的管理; 对工作压力的信念,可能来自于工作环境或社会对教师这 一职业的期望
2011-4-25
关于社会文化差异的消极教学信念: 乐观个人主义(optimistic individualism) 极端平等主义(naïve egalitariznism) 色盲论(colorblindness) 职前教师可能具备的文化信念(Paine,1990): 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 类别差异(categorical differences) 情境差异(contextual differences) 教育差异(pedagogical differences)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一、概念解读: 概念解读:
教师信念
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对教学工作、教师角色、课程、学生 、 学习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信以为真的观点,其范围涵盖教师的教学 实践经验与生活经验,构成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从而指引着教师的思 考与行为。(Pajares,1992) 受环境与文化的影响的,个体通过观察、反思、验证而形成和发展的 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思想体系。 卡根(Kagan)认为“教师信念”是一种有关于教学情境脉络、有关于 学科内容、有关于教师个人独特性的信念与知识。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对教育现象、教育内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 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影响着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二、生态文化理论视野下的教师信念
教师自我信念 即时情境
Hoy et al., 2006
生态文化理论视野下的教 师信念研究把教师置于社 会环境中(课堂、学校、 家庭、社会、国家)。 教师信念与教学行为处于 互动关系(interactive)。 案例研究。
教师信念的理论与实践
桑国元
2011-4-25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guoyuan.sang@
“也许一个人在教育上成功或失败的 最重要原因就是他对于自己本身相信 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