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

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1.教师出示图片,并将学生简单叙述九一八事件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提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

执政是末代皇帝溥仪。

危害: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学生回答: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及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本课重点让学生了解中日矛盾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等历史知识,对近代中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事件发生时间较近,学生可能对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中日矛盾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掌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3.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历史事件。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如九一八事变的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件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

3.划分学生为若干小组,准备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让学生了解中日矛盾的激化,以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重点介绍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在抗日战争前夕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时刻所做出的决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掌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西安事变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好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原因。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及解读(1)2011年课程标准内容: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现实变得意义。

(2)课标解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转折,中共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初中课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这一节课承上启下,承上指的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启下指的是这一节课是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主要学习日本开始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奋起抵抗,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这一节课也是局部抗战的开始。

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的极好内容。

2.教材内容特点及处理本节课分为三个子目: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三个子目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教材内容比较简练,重点突出;辅助教材有文字、图片等,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阅读教材,学生可轻松获得历史知识,但由于教材简练,学生难于自觉地从教材中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及意义,需补充资料,启发思考,充分讨论,归纳总结,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学情分析知识状态:八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初步掌握了归纳历史事件要素的方法,养成了查找、收集资料及课前预习的习惯。

认知能力:由于年龄特征,这个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相对突出,,理性的思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不足。

通过影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比较零散、片面,不系统,只有表象的认识,缺乏实质的理解。

教学对策: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

2.理解1930年代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

3.掌握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教学重点1.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

2.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

3.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和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

2.如何理解和分析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

3.如何理解和评价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教学方法1.解说教学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件和教材,介绍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2.讨论教学法:以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为主,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提出问题,促进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辩证教学法:以讨论和比较分析为主,通过对中日冲突和鲁迅与梁启超思想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感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中日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第二步:讲授(30分钟)讲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分析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介绍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讨论中日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以及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并就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四步:班级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和交流,并就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中日关系和国内政治的影响,以及鲁迅和梁启超对思想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思考和分析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评价。

【AAA】教案-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doc

【AAA】教案-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doc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

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1.教师出示图片,并将学生简单叙述九一八事件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提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

执政是末代皇帝溥仪。

危害: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学生回答: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教学设计2: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2: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有: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回顾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感情。

模仿采访张学良、蒋介石、普通群众代表、周恩来等对西安事变的立场,掌握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的方法。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放西安事变”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合理的理解与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以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介绍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学生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是中国近代前期三次“闹钟”,结果如何?中国“惊醒”做了怎样的抗争?1931年9月18日,日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1935年,日军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爆发。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掌握新三年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共合作的情况。

3.了解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 教学重点1.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3. 教学难点1.新三年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共合作的情况。

2.西安事变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4.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视频、图片等素材,带领学生回顾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2)预习请学生自主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并预先了解以下问题:1.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经过。

2.淞沪会战的历史背景和战役经过。

3.新三年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共合作的情况。

4.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3)学习1.讲解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分析新三年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共合作的情况。

3.讲解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4)总结由学生自主发言,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5)练习请学生课外阅读《全民英雄岛》第八章,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西安事变对全民英雄的影响。

6.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具体、准确地说出重要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西安事变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二、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1. 教学方法需要多样化这节课我主要采取了讲授法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但是,讲授法需要我讲解详细、严谨,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不高。

学生自主探究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表达,但是需要良好的自我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采取更多样化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自我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示历史事件本节课我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回顾历史和复习知识,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不够深入和全面,缺少多角度立体化的理解。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优秀教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优秀教案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
目标与内容
教学方法
整合点与软件
课前预习
目标:学生通过阅读《张学良口述历史》一 书,了解口述历史这一重要的史学领域。了解史 料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
任务驱动法
内容:学生登录 qq 下载《张学良口述历 史》,通过阅读,完成预习学案,在线提交作
整合点: 布置预习任务,通过 qq 在 线作业发布并批阅。 软件:QQ 建群
温故知新
目标:学生通过写对张学良评价的历史小短 任务驱动法 文,学会写中考人物传记类小短文技巧。
内容:结合本课知识以及《张学良口述历 史》一书,课后写一篇关于张学良的历史小短 文,分享在 QQ 群中。
教师:选取优秀短文制成美篇,发布在班级 的历史微信公众号上进行课后传阅。
整合点:
利用美篇、微信公众号传 阅优秀文章。
整合点: 展示翻动的日历
预习成果 展示
目标:学生分享对本书的感受,锻炼学生史 课堂讨论法 料概括、理解能力。
内容:学生小组分享各自预习探究后对本书 的感受。
各小组长分享成果。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归纳。引导学 生完成导学案中节选文字与张学良内心独白关键 词的连线。
整合点:
利用电子白板及利用苹果 大师“同屏”功能呈现学 生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华 北危急,中国危急,一二九运动爆发各地青年学 子纷纷发出号召要求联共抗日,却遭到无情镇 压。
亡国奴生活的图片结合, 制作成段视频,体会直 观。
软件:会声会影、狸窝视 频剪辑工具。
合作探究 西安事变
——无悔
目标:通过整合知识、分析当时不同势力对 西安事变态度以及张学良本人、后人评价,形成 时空观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 情操和历史价值观。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赛课教案_4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赛课教案_4

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学习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4、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新课导入材料导入:2017年1月,一份署名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所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在网络流传,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

同样在2017年,各地高调纪年九一八事变。

国家为什么要将“八年抗争”改为“十四年抗战”,这曾经被我们忽视的六年抗战历史在整个抗战史中又有什么重要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新课过程一、九一八事变1、【自主学习】播放九一八事变视频,从视频中获取九一八事变的相关信息?并通过课本阅读,找出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的影响。

2、【合作探究一】根据地形图分析,为什么日本要制造柳条湖事件?(1)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2)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偏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3、【合作探究二】根据三则材料,分析为什么日本要发动九一八事变?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日本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事。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1)发动侵略东北的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一节讲述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课程。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段苦难岁月的历史真相,认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风貌,以及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付出的巨大牺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细节和背景可能了解不深。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这段历史存在一定的敬畏之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恐惧、悲观等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概念和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影响。

2.教学难点: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原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真相。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研究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历史知识;搜集相关历史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军侵华的恶行、国共两党的对抗以及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西安事变。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这段历史的基本情况,认识到的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他们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罪行、国共两党对抗和西安事变的史实,认识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军侵华的恶行、国共两党的对抗和西安事变的经过。

2.难点: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日军侵华的严重性、国共两党对抗的背景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和意义。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讨论、探究,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国共对抗和西安事变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罪行、国共两党对抗和西安事变的史实,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经过。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一、课标内容本课要求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和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影视及文学作品中已经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历史的方法,但由于思维还不够成熟,在看待问题时容易过于片面或偏激,需要教师巧妙引导,帮助他们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

为了厘清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日本对中国的步步侵略,另一条是中国社会各派政治势力对日本侵略的抗中。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___、爱国学生、部分___爱国将领展开了反日浪潮。

___在___,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___,爱国将领___、___发动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既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又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因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自主研究、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研究目标:目标1:通过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研究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说出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经过;列举伪满洲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通过了解抗日英雄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培养分析、归纳、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目标3:列举华北危机的表现有哪些;说出一二•___的时间、领导党派、口号、意义。

目标4:说出西安事变的时间、人物、目的、结果、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小组探讨:___、___“以下犯上”,扣押___的原因,培养小组探讨、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播放视频《松花江上》并思考:是什么事件让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有家难回?2.讲授新课本课分为三个部分: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优秀教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优秀教案

业。 教师通过 qq 在线作业及时批改反馈。
目标: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问题教学法
导入 翻动的日历
内容:说到张学良,就不得不提到他生活里 的一个小习惯,那就是记日记。但他记日记的不 同点在于,他每次写日记都会留出一页空白处, 写上九月十八号,对他来说,这个日子究竟有什 么重要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翻看日历,共同追 忆那段如烟往事。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
目标与内容
教学方法
整合点与软件
课前预习
目标:学生通过阅读《张学良口述历史》一 书,了解口述历史这一重要的史学领域。了解史 料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
任务驱动法
内容:学生登录 qq 下载《张学良口述历 史》,通过阅读,完成预习学案,在线提交作
整合点: 布置预习任务,通过 qq 在 线作业发布并批阅。 软件:QQ 建群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 要求为: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 意义。
【学情分析】
在知识层面,初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在能力层面,学生课余查阅资 料,分析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还不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课前历史书籍的发放,微视频、图片等信息技 术手段的运用,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合作探究 九一八事变
——自责
目标:通过张学良内心独白为线索展开教 学,引导学生梳理历史线索能力。
内容:学生通过观看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微视 频,了解事件概况,并运用思维导图软件梳理知 识线索。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八年级历史课程的重要一课,连接了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关键事件变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图示法、积分奖励法等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课后反思中,发现学生积极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可能与学生的知识储备、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有关,未来需加强引导。同时,课堂效率也有提升空间,需要更优化地设计教学环节和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针对这些问题,考虑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和需求。

6.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6.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历史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中国近代史》、《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等书籍,深入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
-学术论文:引导学生关注学术界关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研究成果,如《九一八事变的根源与影响》、《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等。
-历史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九一八事变纪实》、《西安事变真相》等历史纪录片,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国民党政策调整的内因和外因,如何理解国民党从内战转向抗日的转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于国共两党关系和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的影响。
-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包括国际关系、国内政治、军事冲突等。
这些难点内容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史料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突破。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国民党的政策调整,特别是对共产党的政策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详细介绍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强调事变背后所反映的国共两党的矛盾与民族矛盾。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之间有何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当时的政治领袖,从不同角度体验和理解历史事件。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国民党政策、张学良的决定
-国民党政策调整:内战政策、对共产党的政策、抗日态度
-西安事变:张学良与杨虎城的行动、蒋介石的反应、和平解决
②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影响与意义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中国的局部抗战、东北地区的损失
-西安事变的意义:国共合作抗日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6.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精品教学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精品教学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学习目标】1.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2.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3.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学习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学习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学习过程】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沈阳城。

东北军不战而溃。

2.1931年9月19日,日军占领沈阳。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事变”。

3.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

短短4个多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4.1932年,日本扶植,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东北3 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5.中国共产党派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的抗战开始了。

6.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与日寇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7.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

这就是著名的“ 运动”。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8.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爱国将领、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但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9.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10.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初步形成。

【合作探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解难答疑】西安事变后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态度?【巩固提升】1.日本关东军挑起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A.柳条湖事件B.皇姑屯事件C.东北易帜D.马神浦事件2.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一二·九运动D.八一三事变3.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中与其他三个性质明显不同的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一二·九运动D.八一三事变4.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一二·九运动D.八一三事变5.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1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1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讲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全过程;知道在九一八事变中东北迅速沦陷的原因;能列举东北沦陷后中国军民抗争的史实;能够正确分析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和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及意义。

过程和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文字阅读和视频播放,使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概况,通过课堂讨论认识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带给东北人民的深重灾难;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学习张、杨两位将军和中国共产党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局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警报声响起。

教师:每年的九月十八日,在我国东北的沈阳、长春等地的城市上空,都会响起尖利的警报声,请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为什么?学生答略。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一段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却应该时时铭记的苦难岁月——难忘九一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情景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时代感较强的情景拉近了历史同现实的距离,实现了历史同现实的对接)(二)新课学习九一八事变1.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九一八事变”部分。

教师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历史教学中要教给读书、自主学习的方法。

)2.视频播放:柳条湖事件3.学生思考、讨论: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发言,略。

教师小结:为其侵略行为寻找借口。

4.面对日军的挑衅和进攻,驻防东北的中国军队纷纷要求还击,可作为当时中国南京国民政府最高长官的蒋介石是什么态度呢?投影出示:蒋介石发给张学良的密电。

(视频、史料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历史影像,拓展了历史学习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分析、讨论提供了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教学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丧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松花江上》。

(多媒体播放)
教师:同学们,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指出)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父老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诉说。

请同学们想一想,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二、新课探究
(一)九·一八事变
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来参与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材料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

教师:请同学们从中提炼出主要观点,概括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①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②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③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④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⑤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教师:(出示表格,并播放《九一八事变》视频短片)请大家观看短片并结合教材,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学生:(填写表格)
名称: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夜
地点:沈阳
概况: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日军占领沈阳。

结果: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教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相继占领东北三省,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日本在东北屠杀无辜百姓,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面对日本残暴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反应如何呢?东北人民又是怎样做的?(展示图片)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日情况)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6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展开,标志着中国
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你认为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身上哪些精神最可贵、最值得你崇敬?
学生:顽强奋战,勇于献身、大无畏的爱国精神。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教师: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没能阻拦住日本步步进逼的侵略,日军占领整个东北后,又开始了新的图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一二·九运动的原因、概况和意义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
原因: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教师:(补充)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三)西安事变
教师:东北沦陷,华北告急,国难当头,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又一举国震惊的事变爆发了,那就是“西安事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西安事变”这一目内容,一起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西安事变相关知识点)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地点:西安;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逼蒋抗日。

原因: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直接原因)。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性质: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教师:张学良、杨虎城作为蒋介石的部将为何敢以下犯上发动“兵谏”?
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分析)
教师: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中国共产党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抗日。

东北军将士身负国仇家恨,不愿意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他们希望上前线抗日。

蒋介石却到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驻东京的记者:日本企图利用这一事件挑拨中国国内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从中渔利,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12月17日,日本外相声称:“南京政府绝不能与张学良妥协,否则日本政府将不能坐视”,并暗中支持何应钦向西安进兵。

材料二:驻华盛顿的记者:美国白宫因为担心中国国内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将会排挤美英在华的势力。

他们主张,只要蒋介石还能继续统治下去,不妨就和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联合。

材料三:驻延安的记者:党内红军指战员,许多人希望杀死蒋介石。

中共中央指出这不利于中国的抗战。

他们准备派周恩来等为代表前往西安帮助张、杨同蒋介石谈判。

获悉,周恩来将于近日去西安谈判。

教师:通过以上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国民党内部的纷争,它们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唯独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摒弃前嫌,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教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在于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课堂小结
九一八事变是近代中日关系的转折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

此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并成为主要矛盾。

西安事变的发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预示联合抗日局面的到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大幸。

【板书设计】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抗战起点:九一八事变救亡高潮: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扭转时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