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第6章中跨与大跨建筑结构(精)
砌体结构第6章 过梁、圈梁、挑梁和墙梁
教学要求:本章让学生了解圈梁的设置和构 造要求;理解过梁、挑梁、墙梁的受力性能和破 坏形态,并掌握这些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和构 造要求;深刻了解墙体的一般构造要求和防止或 减轻墙体开裂的构造措施。
6.1 过 梁 6.1.1过梁的分类及应用范围
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顶部承受洞口上部一定范围内荷载的梁。 常用的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和砖砌过梁。 砖砌过梁按其构造不同为:钢筋砖过梁和砖砌平拱等。
钢筋面积
A s0.8M h 5 0fy
4.8 2160 3.9 5m2m 0.8 5582 570
选用2 6钢筋(as=57mm2)
(3)受剪承载力计算
z2h260040m0m 33
fvbz=0.14×240×400=13440N=13.44kN>V=12.86kN 受剪承载力满足要求。
6.2 圈 梁
圈梁——砌体结构房屋中,在墙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 闭的钢筋混凝土梁;
檐口圈梁——位于房屋檐口处的圈梁又称为; 地圈梁(基础圈梁)——位于0.000以下基础顶面处设 置的圈梁。
圈梁的作用:
圈梁能够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 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
6.2.1 圈梁的设置
1 挑梁抗倾覆验算
砌体墙中钢筋混凝土挑梁可按下式进行抗倾覆验算:
Mov≤Mr
式中
Mov ——挑梁的荷载设计值对计算倾覆点产生的倾覆力矩; Mr ——挑梁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试验表明,挑梁倾覆破坏时其倾覆点并不在墙边,而是 距墙外边缘x0处。
挑梁计算倾覆点至墙外边缘的距离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①当l1≥2.2hb时,可近视采用 x0=0.3hb
二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考题预测班第六章 建筑结构与结构选型及第七章 荷载及结构设计(一)
第六章建筑结构与结构选型第一节概述一、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术语(二)建筑结构的组成二、建筑结构基本构件与结构设计基本构件是组成结构体系的单元。
按受力特征来划分主要有以下三类:轴心受力构件、偏心受力构件和受弯构件。
(一)轴心受力构件(二)偏心受力构件的分类偏心受力构件分为两种:偏心受拉和偏心受压构件。
(三)受弯构件(3)梁截面内的应力分布1)弯曲应力弯曲应力沿截面高度为三角形分布,中和轴处应力为零;顺时针弯曲时中和轴以上为压应力,中和轴以下为拉应力;逆时针弯曲时,中和轴以上为拉应力,以下为压应力。
3)剪应力剪应力沿截面分布具有如下特征:1)剪应力在梁高方向的分布是中和轴处最大,以近抛物线的形状分布,在截面边沿处剪应力为零。
2)沿梁长度方向,支座处剪力最大,剪应力也最大;3)截面的抗剪主要靠腹板(即梁的截面中部)。
第二节多层建筑结构体系一、多层砌体结构(三)砖砌体房屋的墙体布置方案1.横墙承重方案优点:横墙较密,房屋横向刚度较大,整体刚度好。
外纵墙不是承重墙,因此立面处理比较方便,可以开设较大的门窗洞口。
抗震性能较好。
缺点:横墙间距较密,房间布置的灵活性差,故多用于宿舍、住宅等居住建筑。
2.纵墙承重方案优点:房间的空间可以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
缺点:房屋的刚度较差,纵墙受力集中,纵墙较厚或要加壁柱。
3.纵横墙承重方案根据房间的开间和进深要求,有时需采取纵横墙同时承重的方案。
横墙的间距比纵墙承重方案小。
但一般可比横墙承重方案大,房屋的刚度介于前两者之间。
4.内框架承重方案5.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方案在砌体结构的底部1~2层砌体墙不落地,而采用框架一抗震墙支承上部砌体承重墙。
适用于:住宅带底商的建筑。
(四)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1.要满足墙体的高厚比2.要注意控制横墙的间距3.纵墙尽可能贯通。
(五)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楼盖二、框架结构体系三、钢筋混凝土结构关于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要求第三节单层厂房的结构体系略第四节木屋盖的结构形式与布置略例:1.影响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主要因素为()。
3建筑构造上6章
6.2.3有组织排水常用方案
1)挑檐沟外排水 屋面雨水汇集到悬挑在墙外的檐沟内,再由水落管排下。挑檐沟外排水方 案时,水流路线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24m。
2)女儿墙外排水 特点是屋面雨水需穿过女儿墙流入室外的雨水管。
3)内排水 女儿墙挑檐沟外排水特点是在屋檐部位既有女儿墙,又有挑檐沟。 4)其它排水方案
第六章 屋 盖
第六章 屋 盖
6.3.卷材防水屋面
( 卷材防水材料 、屋面构造层次、屋面细部构造、屋面变形缝构造)
卷材防水屋面是利用防水卷材与粘结剂结合,形成连续致密的构造层。具有一定的延 伸性和适应变形的能力,又被称作柔性防水屋面。
6.3.1卷材防水屋面的材料
1)卷 材
(1)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 传统上用得最多的是纸胎石油沥青油毡。但防水层容易产生起鼓、沥青流淌、油 毡开裂等问题,从而导致质量下降、使用寿命缩短。近年来较少采用。
第六章 屋 顶
高低屋面变形缝则是在低侧屋面板上砌筑矮墙。当变形缝宽度较小 时,可用镀锌铁皮盖缝并固定在高侧墙上,做法同泛水构造;也可以从 高侧墙上悬挑钢筋混凝土板盖缝。
第六章 屋 顶
6.4 刚性防水屋面
6.4.1概述
刚性防水屋面是指用细石混凝土作防水层的屋面。刚性防水屋面的 主要优点是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较低;缺点是易开裂,对气温 变化和屋面基层变形的适应性较差,所以刚性防水多用于我国南方地 区防水等级为Ⅲ级的屋面防水,也可用作防水等级为Ⅰ、Ⅱ级的屋面 多道设防中的一道防水层。
(2)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 涂盖层,纤维织物或纤维毡为胎体、粉状、粒状、片状或薄膜材料为覆面材料制成 的可卷曲片状防水材料
(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凡以各种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二者的混合物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化学助剂和填 充料加 工制成的弹性或弹塑性卷材,均称为高分子防水卷材。 高分子防水卷材具有重量轻,适用温度范围宽(-20~80℃),耐候性好,抗拉强 度高(2~18.2MPa),延伸率大(可>45%)等优点。
第六章_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
4 梁斜截面有关构造规定
❖ 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当跨高比
l0/h≥2 5时;Vb≤0 20cfcbh0/RE ;当跨高比l0/h<2 5时;Vb≤0 15cfcbh0/RE
❖ 在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加大梁高度的作 法;常常采用截面高宽比较小的扁梁
2 轴压比N
N = NE /bchcfc
1N越小;延性越好
见图68
2轴压比的限制值见表:
结构类型
框架 框架一剪力墙 框架一核芯筒
框支结构
抗震等级
一
二
三
0.7
0.8
0.9
0.75
0.85
0.95
0.6
0.7
——
3 剪压比V:
V =VE / bchc0 fc 1V越小;延性越好
2剪压比的限制:
❖不考虑地震组合:V ≤0 25 ❖考虑地震组合:V ≤0 20/RE ——>2
d/4,10
二
8d,l00mm
d/4, 8
三
8d,150mm (柱根l00mm)
d/4, 8
四
8d,150mm (柱根l00mm)
d/4, 6 (柱根8)
❖加密区体积配箍率: v
Asv lsv l1l2 s
≥ v fc / fyv
一级抗震等级:v≥ 0 8%;
二级时:
v≥0 6%;
三 四级时: v≥0 4%
❖最小配筋率见下表 最大配筋率 ❖对称配筋 ❖最小截面尺寸 ❖纵筋间距 ❖纵筋接头要求
抗震结构中柱截面最小配筋率%
柱类型 框架中柱、边柱
砌体结构第六章----圈梁、过梁、挑梁和墙梁的设计
砌体结构
15.7.2 过梁 过梁的形式
过梁:设置在墙体门窗洞口上的构件,用来承受门窗洞口 上部的墙体重量以及梁、板传来的荷载。 形式:钢筋砖过梁、砖砌平拱、砖砌弧拱和钢筋混凝土过 梁等。
6.1 过梁
砌体结构
6.1 过梁
砌体结构
砖砌平拱过梁:
用竖砖砌筑,其底面均呈平直线型。用竖砖砌筑的高 度不应小于240mm;适用于无振动、地基的土质较好不 需抗震设防的一般建筑物。
6.1 过梁
砌体结构
2. 过梁上荷载的计算
规范对过梁上部梁板传来荷载的取用: 对砖和小型砌块砌体, 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 hw ln时,应计入梁、板传来 的荷载; 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 hw ln时,可不考虑梁、板荷 载。
6.1 过梁
砌体结构
3.过梁的承载力计算
过梁承载力计算: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对砖砌平拱和 弧拱还应按其水平推力验算端部墙体的水平受剪承载力)。 (1)砖砌平拱的承载力计算
6.1 过梁
砌体结构
补:过梁的破坏形式
过梁受力:弯矩和剪力。 垂直裂缝:当过梁受拉区的拉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 时,在跨中受拉区出现。
阶梯形斜裂缝:当支座 处斜截面的主拉应力超 过砖砌体沿齿缝的抗拉 强度时,在靠近支座处 会出现斜裂缝。
6.1 过梁
体结构
补:过梁的破坏形式
支座滑移破坏: 砖砌平拱和砖砌弧拱过梁在 跨中开裂后,会产生水平推 力。此水平推力由两端支座 处的墙体承受。当此墙体的 灰缝抗剪强度不足时,会导 致支座滑动而破坏,较常出 现在房屋端部的墙体处。
砌体结构
圈梁、过梁、挑梁和墙梁的设计
block masonry structure
砌体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第06章 剪力墙结构内力计算
为简化计算,可将上述三式写成统一公式,并取G=0.4E 可得到整截面墙的等效刚度计算公式为
Ec Ieq Ec Iw
1
9Iw
AwH 2
引入等效刚度,可把剪切变形与弯曲变形 综合成弯曲变形的表达形式
11
V0
H
3
倒三角荷载
60 EIeq
1
V0
H
3
8 EIeq
• 内力 先将整体小开
口墙视为一个上 端自由、下端固 定的竖向悬臂构 件,如图所示, 计算出标高处 (第i楼层)截面 的总弯矩和总剪 力,再计算各墙 肢的内力。
• 墙肢的弯矩 将总弯矩Mi分为两部 分,其一为产生整体
弯曲的弯矩;另一为
产生局部弯曲的局部 弯矩,如图所示。
• 第j墙肢承受的全部弯矩可按下式计算
当剪力墙各墙段错开距离a不大于实体连接墙厚度的 8倍,并且不大于2.5m时,整片墙可以作为整体平 面剪力墙考虑;计算所得的内力应乘以增大系数1.2, 等效刚度应乘以折减系数0.8。当折线形剪力墙的各 墙段总转角不大于15°时,可按平面剪力墙考虑。
6.2 整体墙和小开口整体墙的计算
6.2.1 整体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墙体截面内力
Mi (x)
0.85M p (x)
Ii I
0.15M p (x)
Ii Ii
式中,Ii第i个墙肢的惯性矩,
I 对组合截面形心的组合截面惯性矩。
I I j Aj y2
• 墙肢的剪力 第j墙肢的剪力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Vi
1 2
Vp
A Ai
Ii Ii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层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以及竖向体型收进结构等。
4.8度、9度抗震烈度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等;水平向承重体系有普通肋形楼盖体系,无梁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等。
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7. 三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体系是指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二)选择题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应具有[ a ]抗震防线。
a.多道;b.两道;c.一道;d.不需要。
2.下列叙述满足高层建筑规则结构要求的是[ d ]。
a.结构有较多错层;b.质量分布不均匀;c.抗扭刚度低;d.刚度、承载力、质量分布均匀、无突变。
3.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是[ b ]。
a.竖向荷载为主要荷载,水平荷载为次要荷载;b.水平荷载为主要荷载,竖向荷载为次要荷载;c.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均为主要荷载;d.不一定。
4.8度抗震设防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高宽比限值是[ C ]。
a.2;b.3;c.4;d.5。
5.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房屋在确定抗震等级时,除考虑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外,还应该考虑[ A ]。
a.房屋高度;b.高宽比;c.房屋层数;d.地基土类别。
6.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变化最明显的是[ C ]。
A. 轴力B. 弯矩C.侧向位移D.剪力7.某高层建筑要求底部几层为大空间商用店面,上部为住宅,此时应采用那种结构体系[ D ]。
建筑结构设计 第6章 中跨与大跨建筑结构
图5 首都人民大会堂
图6 鸟巢
6.2 桁架及屋架
桁架是由杆件组成的几何不变体,即是指由直杆在杆 桁架 端相互连接而组成的以抗弯为主的格构式结构。桁架 中的杆件大多只承受轴向力,杆件截面上应力分布均 匀,材料性能发挥较好,从而能节省钢材和减轻结构 自重,特别适用于跨度和高度较大的结构。 桁架在钢结构中应用很广 应用很广,分为空间桁架和平面桁架 应用很广 两类。网架结构和各种塔架结构为空间桁架,常用的 平面桁架如屋架、吊车桁架、支撑、桥梁等。平面简 支桁架的杆件内力不受支座沉降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且构造简单、安装方便最为常用。
h = (1 / 10 ~ 1 / 6)l 0
6.3 单层钢架结构
单层钢架:一般由直线形杆件(梁和柱)组成 单层钢架 的具有刚性节点的结构。当横梁为折现形时称 为门式钢架 门式钢架;当横梁为弧形时,称为拱式钢架 拱式钢架。 门式钢架 拱式钢架 刚架结构由横梁、柱和基础组成。刚架的柱与 横梁刚接,与基础铰接。 排架结构由屋架、柱和基础组成,柱与屋架铰 接,而与基础刚接。
门式刚架从结构上分类有:
(1)无铰刚架;(2)两铰刚架;(3)三铰刚架
无铰刚架
两铰刚架
三铰刚架
三种刚架的经济指标 刚架用料 刚架形式 钢 (kg) 无铰 两铰 三铰 364 365 380 混凝土 钢 (m 3 ) (kg) 3.00 2.98 2.42 68.0 35.0 35.0 混凝土 钢 (m 3 ) (kg) 4.28 0.87 0.87 432 400 415 混凝土 (m 3 ) 7.28 3.76 3.29 基础用料 总材料用量
大跨建筑的发展概况
(1)罗马万神庙,见图1。穹顶直径达43.3m,顶端高度也是 43.3m,中央开一个直径8.9m的圆洞。 (2)威斯敏斯特教堂,见图2。总长156米,宽22米;大穹窿顶 高31米,跨度大19.3m,钟楼高68.5米,拱脚厚度达910mm。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第6章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ENTER>6.1 一般规定第6.1.1条 本章适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类型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6.1.1的要求。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于IV 类场地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
注:本章的"抗震墙"即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剪力墙。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表6.1.1第6.1.2条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按表6.1.2确定。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表6.1.2第6.1.3条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2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层及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
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彩三级或更低等级。
4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类的建筑,应按本规范第3.1.3条规定和表6.1.2确定抗震等级;其中,8度乙类建筑高度超过表6.1.2规定的范围时,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章"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第6.1.4条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避免采用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木结构设计规范 GBJ5—第六章 木结构的设计和构造
第六章木结构的设计和构造第一节一般规定第6.1.1条设计木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宜选用以木材为受压或受弯构件的结构型式,如钢木桁架或撑托式结构。
对于在干燥过程中容易翘裂的落叶松、云南松等树种木材,当用作桁架时,宜采用钢下弦;若采用木下弦,对于原木,其跨度不宜大于15m;对于方木不应大于12m,且应采取有效的防止裂缝危害的措施。
二、为了尽量利用短小木材和低等级木材,宜积极创造条件采用胶合木构件或胶合木结构。
三、木屋盖宜采用外排水。
若必须采用肉排水时,不应采用木制天沟。
四、必须采取通风和防潮措施,以防木材腐朽和虫蛀。
五、合理地减少构件截面的规格,以符合工业化的要求。
六、应保证木结构特别是钢木桁架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必要时应在施工图中提出注意事项。
第6.1.2条在可能造成风灾的台风地区和山区风口地段,木结构的设计,应从构造上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如:尽量减小天窗的高度和跨度;做成短出檐或封闭出檐;瓦面(特别在檐口处)宜加压砖或座灰;两端山墙宜作成硬山;节点处檩条与桁架(或山墙)、桁架与墙(或柱)、门窗框与墙体等均应锚固。
第6.1.3条在结构的同一节点或接头中有两种或多种不同刚度的连接时,计算上只考虑一种连接传递内力,不应考虑几种连接的共同作用。
第6.1.4条杆系结构中的主要木构件,当有对称削弱时,其净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毛截面面积的50%;当有不对称削弱时,其净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毛截面面积的60%。
第6.1.5条木结构中钢拉杆和拉力螺栓及其钢垫板,宜用3号钢制作。
圆钢拉杆和拉力螺栓的直径,应按计算确定。
但不宜小于12mm。
钢拉杆和拉力螺栓方形钢垫板的尺寸,可按下列公式计算:一、垫板面积()二、垫板厚度(mm)式中N——轴心拉力设计值(N);——木材斜纹承压强度设计值(N/),按轴心拉力设计值N与垫板下木构件木纹方向的夹角,由本规范第3.2.2条的公式确定;f——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N/)。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 B50009-200 1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适应建筑结构设计的需要,以符合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结构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的原则制订的。
第 1.0.4条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荷载)和间接作用(如地基变形、混凝土收缩、焊接变形、温度变化或地震等引起的作用)。
本规范仅对荷载作出规定。
第1.0.5条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第1.0.6条建设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或荷载,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其他国家标准的规定.第2章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1 术语第2.1.1条永久荷载permanent load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第2.1.2条可变荷载vaiable load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在可以忽略不计的荷载.第2.1.3条偶然荷载accidental load在结构使用期间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第2.1.4条荷载代表值reprsentative values of a load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例如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第2.1.5条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为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第2.1.6条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nominal value荷载的基本代表值,为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例如均值.众值.中值或某个分位值).第2.1.7条组合值combination value对可变荷载,使组合后的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能与该荷载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的荷载值;或使组合后的结构具有统一规定的可靠指标的荷载值.第2.1.8条频遇值frequent value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为这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频率为规定频率的荷载值.第2.1.9条准永久值quasi-permanet value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约为设计基准期一半的荷载值.第条荷载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a load荷载代表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第条荷载效应load effect由荷载引起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例如内力,变形和裂缝等.第条荷载组合load combination按极限状态设计时,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而对同时出现的各种荷载设计值的规定.第条基本组合fundamental combination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的组合.第条偶然组合accidental combination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一个偶然作用的组合.第条标准组合characteristic/nominal combinatio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标准值或组合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第条频遇组合frequnt combination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频遇值或永久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第条准永久组合quasi-permanent combination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准永久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第条等效均布荷载equivalent uniform live load结构设计时,楼面上下连续分布的实际荷载,一般采用均布荷载代替;等效均布荷载系指其要结构上所得的荷载效应能与实际的荷载效应保持一致的均布的均布荷载.第条从属面积tributary area从属面积是在计算梁柱构件时采用,它是指所计算构件负荷的楼面面积,它应由楼板的零线划分,在实际应用中可作适当简化.第条动力系数dynamic coeffcient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或构件,当按静力设计时采用的系数,其值为结构或构件的最大动力效应与相应静力效应的比值.第条基本雪压reference snow pressure雪荷载的基准压力,一般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积雪自重的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最大值确定.第条基本风压reference wind pressure第条地面粗糙度terrain roughness风在到达结构以前吹越过2km范围内的地面时,描述该地面上不规则障碍物分布状况的等级.2.2 符号第2.2.0条 G k---永久荷载的标准值;Q k---可变荷载的标准值;G Gk---永久荷载效应的标准值;S Qk---可变荷载效应的标准值;S---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S A---顺风向风荷载效应;S C---横风向风荷载效应;T---结构自振周期;H---结构顶部高度;B---结构迎风面宽度;R e---雷诺数;S t---斯脱罗哈数;s k---雪荷载标准值;s0---基本雪压;w k---风荷载标准值;w0---基本风压;νcr---横风向共振的临界风速;α---坡度角;β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βg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γ0---结构重要性系数;γ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Q---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ψc---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ψf---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ψq---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μ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ξ---风荷载脉动增大系数;ν---风荷载脉动影响系数;φz---结构振型系数;ζ---结构阻尼比.第3章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1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第3.1.1条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下列三类:1.永久荷载,例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装配式建筑概论 第6章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
木混合结构建筑包括上下混合木结构以及混凝 土核心筒木结构。
6 2 PART.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6.2.1 优点
6.2.2 缺点
6.2.1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优点
工业化程度高
➢ 模数化设计、标准化生产、现场组装 ➢ 受气候条件影响小、建筑质量有保证、污染可以集中治理
6.2.1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优点
6.1.2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分类
(2)胶合木结构 — 胶合木空间结构
胶合木空间结构是以胶合木构件作为主要承重构件形成的大跨空间结构,其结构体系 包括空间木桁架、空间钢木组合桁架和空间壳体结构。
6.1.2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分类
(2)胶合木结构 — 胶合木空间结构
➢ 上图为亚洲最大木结构会馆——贵州省百里杜鹃国际会展中心 ➢ 毕节穹顶中心跨度53m,中间没有采用一根柱子作为支撑,6个叶片跨度18m ➢ 穹顶采用单层球面木结构网壳形式 ➢ 节点采用胶合木杆件-钢夹板螺栓连接形式
➢ 从拱顶分为两个半拱作为吊装施工单 元,然后用钢板和螺栓进行安装连接。 拱脚置于约6m高的钢筋混凝土支墩上。
6.1.2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分类
(2)胶合木结构 — 胶合木门架结构
✓ 胶合木门架结构主要包括弧形加腋门 架和指接门架。
✓ 通常适用于50m以下的跨度,顶部斜 坡面坡度应大于14°以减少屋脊过大产 生的挠度。
按承重构件选用的材料,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可分为轻型木结构、胶合木结构、方木 原木结构以及木混合结构。
6.1.2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分类
(1)轻型木结构
概念
轻型木结构是由木骨架墙体、木格栅楼板和 木屋盖组成的结构体系
特点
抗风、抗震性能良好 施工简便 材料成本低 能耗低 使用寿命长 适用于居住、小型旅游和商业建筑
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
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3。
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5.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的内在联系.延性设计: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地震输入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至少“坏而不倒”。
结构网上问答-朱炳寅
•1、关于荷载规范的网上问答1.1、汽车荷载的楼面等效均布荷载计算问:需要计算楼面上汽车荷载,汽车载重10吨,怎么求楼面等效均布荷载?答:计算后轴轮压,考虑动力系数,按荷载规范计算。
具体做法见《图解手册》第9~14页。
1.2、关于悬挂荷载问:悬挂荷载按恒载还是活载考虑?如何考虑不利布置?1、我们设计的医药轻钢厂房,屋面有空调管道、电缆桥架、给排水管道以及吊顶等一些悬挂荷载,其中空调管道所占的荷载比重较大。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处理这些悬挂荷载的?钢结构设计手册以及轻型屋面钢屋架图集都是按照满布恒载考虑的,但实际却存在可能这样的不利情况:厂家有可能一跨全部预留,另一跨全部做悬挂。
这样一来按是否应该按活载输入并考虑不利布置呢?我们用的是STS,如果把活荷不利布置的开关打开,计算结果相差是比较大的。
与我们配合的轻钢厂家用的是3d3s,他们称3d3s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不知道是否真的是这样?2、对于悬挂荷载的取值,我们自己也有争议。
我们给轻钢厂家提供的悬挂荷载是每平米150公斤,我们自己也觉得偏大,但是考虑方案阶段用于估算基础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知道大家计算钢架时是如何处理空调管道荷载的?一般取值多少?我自己的意见是根据一般情况将悬挂荷载按均布活荷载输入,考虑不利布置,局部悬挂较重的时候,在实际位置按活载单独输入集中力,这个集中力就不用考虑不利布置了,毕竟较重的悬挂管道将来移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3、此外,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的时候,如果活载里面包括雪荷载,那么雪荷载将一同参与不利布置,觉得有些偏于保守,出现半跨雪荷极值的可能应该是相当小吧?觉得程序应该增加一种工况,将雪荷载拿出来,不参与不利布置,即便参与也应该考虑折减,但没有理论依据。
觉得程序设置的这个活荷不利布置的开关有些粗糙,应该单独考虑雪荷不均匀分布的不利组合。
答:上述问题涉及工艺特殊情况,荷载数值应由相关工艺提供,对于是否考虑活荷载不利组合,这要看荷载不利组合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换言之,有些荷载被定义为活荷载,其实它不十分活,如上面提到的吊挂荷载,一旦其安装结束,其荷载基本不变,或者说它的自重不变,所变化的可能就是其运行需要的那部分重量,如给排水管道里的水的重量等,这部分随运行而有可能变化的重量,才真正称为活荷载,对吊挂荷载中大量的无活动可能的荷载应加以区分,主要看真正活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若比例很小,则可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组合,同时工程经验应重视,多听听专业人员的意见,多了解工艺流程对结构设计大有好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中有关大跨结构抗震分析的条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中有关大跨结构抗震分析的条文1总则1.0.1基本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广]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
1.0.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3基本规定3.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3.1.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的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3.6结构分析3.6.1除本规范特别规定者外,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此时,可假定结构与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内力和变形分析可采用线性静力方法或线性动力方法。
3.6.2不规则且具有明显薄弱部位可能导致重大地震破坏的建筑结构,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
此时,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析,当本规范有具体规定时,尚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4场地、地基和基础4.1场地4.1.2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
4.1.6建筑场地分为Ⅰ(分为Ⅰ0和Ⅰ1两个亚类)、Ⅱ、Ⅲ、Ⅳ四类。
5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5.1一般规定5.1.1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4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5.1.2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1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六章-课堂笔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六章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课堂笔记♦主要内容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两种破坏形态及英判别偏心受压构件的N厂血关系曲线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汁算♦学习要求1.深入理解轴心受压短柱在受力过程中,截而应力重分布的概念以及螺旋箍筋柱间接配筋的概念。
2.深入理解偏心受压构件正截而的两种破坏形式并熟练掌握其判别方法。
3.深入理解偏心受压构件的Nu-Mu关系曲线。
4.熟练掌握对称配筋和不对称配筋矩形截而偏心受压构件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5.掌握受压构件的主要构造要求和规定。
♦重点难点偏心受压构件正截而的破坏形态及其判别;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理论:对称配筋和不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偏心受压构件的Nu-Mu关系曲线;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
6.1受压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结构中常用的柱子是典型的受压构件。
6.1.1材料强度混凝上:受压构件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混凝丄强度,一般应采用强度等级较髙的混凝上,目前我国一般结构中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常用C30-C40,在髙层建筑中,C50-C60级混凝上也经常使用。
6.1.2截面形状和尺寸柱常见截面形式有圆形、环形和方形和矩形。
单层工业厂房的预制柱常采用工字形截面。
圆形截面主要用于桥墩、桩和公共建筑中的柱。
柱的截面尺寸不宜过小,一般应控制在lo/b^30及l°/hW25°当柱截面的边长在800mm以下时,一般以50mm为模数,边长在800mm以上时,以100mm为模数。
6.1.3纵向钢筋构造纵向钢筋配筋率过小时,纵筋对柱的承载力影响很小,接近于素混凝土柱,纵筋不能起到防止混凝上受压脆性破坏的缓冲作用。
同时考虑到实际结构中存在偶然附加弯矩的作用(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以及收缩和温度变化产生的拉应力,规定了受压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第6章梁板结构_建筑结构详解
6.1 概述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优点: 整体刚度好、抗震性强、防水性能好, 缺点: 是模板用量多、施工作业量较大。
6.1 概述
按楼板受力和支 承条件的不同
现浇肋梁楼盖 无梁楼盖 井字楼盖
6.1 概述
现浇肋形楼盖 单向板肋形楼盖 双向板肋形楼盖
6.1 概述
★装配式楼盖:
预制梁、预制板(或现浇板),组合而成, 工厂化生产,广泛用于多层民用和工业厂房中。
★整体式双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一、结构平面布置(布结构) 空间不大,接近正方,可不设中柱,如(a)图; 空间较大,宜设中柱,并设纵横梁,如(b)图; 空间更大,柱距较大,柱间设井字梁如(c)图。
二、结构内力计算(求内力)
1、单块双向板内力计算 附表9中查出相应的弯矩、挠度系数
➢ 采用弹性法
每米板宽的弯矩设计值:
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几点结论 ①超静定结构的破坏标志,不是某一截面达到极限弯矩, 而是结构出现足够数目的塑性铰。 ②按弹性方法计算,连续梁的内支座截面弯矩通常较大, 配筋较多,钢筋拥挤施工不方便。 ⑶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限制条件:
①钢筋宜采用塑性较好的HPB235、HRB335和HRB400级钢筋。
②塑性铰处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ξ=x/h0≤0.35。
③弯矩调整幅度不宜过大,应控制在弹性理论计算弯矩的20%以
内。
梁板按塑性法计算内力
塑性法:(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法) 是指采取弯矩调幅法将支座弯矩调低后进行配筋的一
种经济配筋法。适用于板和次梁,但不适用于主梁。
弯矩计算:
M m (g q)l02 剪力计算:
V v (g q)ln
6.2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第二讲)
第6章结构安装工程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结构安装⼯程习题参考答案⼀、判断题:1、履带式起重机稳定最不利的位置是车⾝与⾏驶⽅向垂直时。
(√)2、验算履带式起重机稳定性时,取履带中⼼点为倾覆点。
(√)3、履带式起重机通过加配重可解决稳定性不⾜的问题。
(√)4、柱⼦宽⾯起吊后抗弯强度满⾜要求时,可采⽤直吊绑扎。
(×)5、采⽤⼀点绑扎时,绑扎点常设在⽜腿⾯以上。
(×)6、柱⼦直吊绑扎法便于对位校正,但需较⼤的起重⾼度。
(√)7、柱⼦垂直度要⽤两台经纬仪同时进⾏观测检查。
(√)8、柱⼦应采⽤⽐柱混凝⼟强度等级⾼⼀级的细⽯混凝⼟进⾏最后固定。
(×)9、吊车梁就位后应尽快进⾏校正⼯作。
(×)10、柱⼦最后固定时应采⽤细⽯混凝⼟将柱⼦杯⼝的缝隙⼀次全部灌满。
(×)11、屋架绑扎点⼀般选在下弦节点处且左右对称。
(×)12、吊屋架时,吊索与⽔平⾯的夹⾓不应⼤于45。
(×)13、正向扶直是指起重机位于屋架下弦⼀侧扶直屋架。
(√)14、屋架正向扶直⽐反向扶直更易于操作和安全。
(√)15、单层⼯业⼚房结构吊装顺序是先纵跨后横跨,先⾼跨后低跨。
(√)16、吊装屋架、屋⾯板时,起重机多沿跨中开⾏或沿跨边来⾏。
(×)17、起重机参数能满⾜吊装要求时,沿跨中开⾏停⼀点可吊装2根或4根柱⼦。
(√)19、柱⼦⽆论布置在跨内或跨外预制,其⽜腿⾯始终应朝向起重机。
(×)20、柱⼦斜向布置时,不能⽤滑⾏法吊升。
(×)21、单⼚吊装阶段平⾯布置⼀般不考虑柱⼦的平⾯布置问题。
(√)22、屋架可以3~4榀叠浇预制且应布置在本跨内。
(√)23、屋架扶直后成组纵向排放时,其堆放中⼼点应在该组第⼆榀位置处。
(×)24、布置屋架预制位置时,应先考虑屋架的扶直排放位置。
(√)25、起重机可以不受限制地开到所安装构件附近吊装构件时,可不验算起重半径。
(√)26、吊装屋架时需验算起重机最⼩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