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介亭杂文旧书且介亭杂文]为什么叫且介亭杂文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且介亭杂文

九年级语文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 自信力了吗
鲁迅 •《且介亭杂文》
n 玄虚 xuá
诓骗 kuāng 搽粉 chá
慨叹 kǎi
疆土辽阔,物产丰富。
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 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民众的利益向上级、政府提出意见和要求。 怀念往昔,哀叹现在,是一种倒退、悲观的 思想情绪。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 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 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南京政府束手无 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 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 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 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国联采 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 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 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有 些甚至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 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 族的自信心,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
驳论文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立观点 证明自己
摆论敌
驳论敌
论点
论证
观点
拓展研讨文中的中国人有三个含义:A、国民党反
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B、大部分爱国的人民;C、所 有中国人。找出文中含“中国人”的句子,指出其具体含 1、于是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 义。
2、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 “他信力”。( ) 3、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 ) 4、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在。( ) 5、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

鲁迅专题难点答疑

鲁迅专题难点答疑

鲁迅专题难点答疑中央电大文法部李平(2004年10月14日)浏览人次4339 问:李教授,您在“电大在线”的辅导中说“掌握了鲁迅,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半部现代文学史”是什么意思?答: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骄傲,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灵魂。

他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现代小说之父;也是现代散文的开创者,中国现代杂文之父。

我们可以说,“掌握了鲁迅,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半部现代文学史”的主要理由有三个:第一,自《新青年》1918年开辟“随感录”专栏后,鲁迅的杂文就显示出尖锐而深刻、巧妙而生动的独特个性,并且,从此之后,杂文就与鲁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了,“鲁迅”这个名字几乎就是“杂文”的代名词。

有人认为,中国现代杂文基本上是由“《新青年》作者群”和“语丝派”这两个前后承接的散文流派开辟的,而鲁迅既是“《新青年》作者群”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

也有人曾经将中国现代散文分理出两条不同的“语体”线索,即“闲话散文”和“独语散文”,而这两种散文创作的开山之作,正是鲁迅的《朝花夕拾》与《野草》。

在新文学初期,散文被公认为最有成就的文体,而鲁迅正是这时期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

第二,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创作中,鲁迅更是一枝独秀,不仅最早显示出新文学的“实绩”,而且在文体上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就的实验,成为了各种现代小说文体的先驱和榜样。

也可以这么说,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第三,自现代文学诞生的第一天起,文坛上就论争不断,而几乎每次重要的论争几乎都与鲁迅有关。

问:鲁迅少年时代的生活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答:绍兴的周氏家族,在清朝后期曾是一个十分兴盛的名门旺族。

在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军勾结英法联军击败太平军后,在绍兴大肆烧杀。

周家在这场兵燹中,各房的财产损失惨重,大伤元气。

鲁迅出生时,周家已从大户没落为小康,并且一直在走下坡路。

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因科场案入狱,周家从此一蹶不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ppt课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ppt课件

立论与驳论
议论文按照论证方式分为立论与驳论,本文属 于什么呢?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 解或主张。如《敬业与乐业》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 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如《中国人失掉自信 力了吗》
结构形式:
立论与驳论
立论:提出论点——用论据进行论证——做出结论
9、文章最后一句说“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 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与上文中的哪些话相 呼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 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群众革命力量。这句话是说,中国 人是否有自信力,不要看那些反动文人发表出来的文章,而要去看那 些真正的堪称中国脊梁的人的所作所为。他们虽然”总在被摧残,被 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但他们“有确信,不自 欺”,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8、文中“中国的脊梁”指哪些人? 你是如何理解的?历史上哪 些人物具有这样的品性?
埋头苦干的人
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பைடு நூலகம் 舍身求法的人
不怕牺牲,英勇献身,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 抗战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
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或减轻人民疾 苦而奔走呼号。 历尽艰辛、奋不顾身,探求思想真理的人。
(2)求神拜佛是用以自我麻醉的“自欺”,也不是“自信”。 这些批驳证明,不久前失掉的是“他信力”,现在发展着的
是“自欺力”,都不是“自信力”;也就是说,对方的论据并不 能证明论点,其论证过程是错误的,所以说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6、阅读课文第6—8段,思考作者是怎么证明自己的论点的?

且介亭杂文和法租界

且介亭杂文和法租界

鲁迅的《且介亭杂文集》及其它沈致襄鲁迅先生的杂文集里,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且介亭杂文集》。

根据先生自己解释,这些杂文都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将“租”与“界”的“禾”与“田”去掉,成“且介”,表示先生不愿将自己国家的“禾”与“田”被帝国主义霸占。

早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就是从先生这篇杂文集里,看到了租界,半租界和亭子间这些词。

1974年我第一次到上海,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被先生称为“半租界“的大陆新邨,去看鲁迅当年写作的亭子间。

1840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划出大片国土让出主权,由英国人管辖控制,成为“租界”。

居住在那里的鬼佬只知有大英帝国,不知有大清,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更无论道台衙门。

软弱腐败的满清政府对洋人一味的妥协让步,鬼佬得寸进尺,越过租界盖房筑路。

从法律上讲,这些地皮还是中国的地盘,但是实际管辖权,却在租界内的“洋大人”手里,所以叫“半租界”。

那年头,连皇上见了洋人都让三分,更何况地方官吏乎?所以,他们对租界扩张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们知道,要是招惹了洋人,连皇上也不会护着自己的臣民。

租界,说白了就是殖民地,中国的土地由外国人统治管辖。

这段历史,现在除了在文史资料和电影电视里还能找到,早已经从上海的生活里淡化的没有什么痕迹了。

然而,最近因为一家外国人开在上海的Pizza饭店打出了“位于法租界”的广告,租界这个词再次沉渣泛起,惹出来许多的争议。

和上海八竿子打不着的明州某社区小报,也跟着搅混水,登出一篇“土生土长”上海作家的文章,从租界的历史论证“租界”并不伤害她的“自尊心”。

那我也从历史的角度看看,“租界”到底有没有伤害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别看英法两国在欧洲和北美是死敌,打的昏天黑地。

在中国却是有共同利益的“好伙伴”。

1860年火烧圆明园就是这俩“死敌”联手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大罪。

英国在上海得了便宜,法国当然不肯落后,也要来分一杯羹,于是就有了“法租界”。

也谈《且介亭杂文》之“且”字的读音

也谈《且介亭杂文》之“且”字的读音
,
昨天 编 完 了 去 年的文 字
,

发 表 于 日报 的 短 论 以 外 者 且介 亭
.
谓之 《 且 介亭 杂文 》

(
鲁迅 《 且介亭 杂 文
两 字 去其 半 形
,
二 集 》 序言 留其 半 形
,
,
,
即 半 租 界里 的 亭子 间
`
且介
,

`
租界,


(
1 4只 页 ) 陈 望 道 选 的 正 好 就 是 鲁迅 的 这个 例 子
`
晚 年 则 含深 刻 的 讽 刺意 义 为多

,
空待
,
晚 年 隋 洛文 之 为
” “ ”
堕 落文
丰 之余 之为
I
`
封 建 余孽

》 )
上 二 者 乃 浙 江 省党 部所 赐 之 溢
,
( 许 广平 《 欣
慰 的纪 念

略 谈 鲁迅 先 生 的 笔 名

得此 启 发
, ,
我 们 认为
;
,
且介
有 讽 刺帝 国 主 义 的
等 还 摘介 了
`
产生 了一 定的影 响
表 面 看去
,
秦 氏 所说
貌 似有 理
: “
深入探 究
` ’
大 肴商 榷 之 处
` ’
泰文说
把这个 且 字 读作 租界 的


,
( 0 z
,
)
,
方合 书 名原 意


我 们 的 看法 理 由如 下 :
,
怜 恰相反

论鲁迅文集名称的意义及特色

论鲁迅文集名称的意义及特色

论鲁迅文集名称的意义及特色鲁迅作品16卷,其中文学及主要杂文作品集22个,每个文集的名称,看似平常,实则意义深远,它们是鲁迅先生顺势拈来并精心锤炼的结晶,是鲁迅思想性格、写作意愿及艺术风格的写照。

鲁迅的文学作品及主要杂文创作于1918-1936年,1923- 1937年间陆续出版,平均每年出版1-2本。

主要是将其当年或前一段时期的作品归类结集而成,其名称也便根据当时的情势,时人关注的焦点以及作者的需要编著选定。

如1936年出版的《且介亭杂文》集,收集杂文36篇,虽然作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没有明确释题,但在序言的结尾处却写道:“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日,记于上海之且介亭。

”作者在写这些杂文的时候,正住在上海北四川路的一间亭子间(上海旧式楼房中的小房间,位置在房子后部楼梯的中侧)。

这地方是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用以修筑马路的区域,叫做“半租界”。

作者是有意取“租”和“界”字的各一半,再取亭子间的“亭”字,合成“且介亭”这个名称的。

其用意不仅在于点名了文章的写作时间和地点,暗示出写作这些文章的社会环境,重要的是对时政的关注和讽喻。

其名称嘲讽意味深长,此处无声却真的胜过有声了!童时不知鲁迅为何许人也,第一次费尽心思得到单行本《朝花夕拾》时,大概是出于对书名的青睐与好奇吧:“朝花夕拾”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早晨落的花,晚上才去拾,那还有什么价值呢!……大学时选修“鲁迅研究”课程,那确实是由于《朝花夕拾》等文集耐人寻味的缘故!“带露折花”不知可否,“旧事重提”,可专捡记忆颇深、有趣味、有价值的去叙写,引申,可谓在无意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和对现实的敏锐感触。

在鲁迅的22本文集中,包括文学作品集5个,分别是:小说集《呐喊》(1923年)、《彷徨》(1926年)、《故事新编》(1936年),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散文集《朝花夕拾》(1928年);主要杂文集17个,分别是:《热风》(1925年)、《华盖集》(1926年)、《华盖集续编》(1927年)、《坟》(1927年)、《而已集》(1928年)、《三闲集》(1932年)、《二心集》(1932年)、《伪自由书》(1933年)、《南腔北调集》(1934年)、《拾零集》(1934年)、《准风月谈》(1934年)、《集外集》(1935年)、《花边文学》(1936年)、《且介亭杂文》(1936年)、《夜记》(1937年)、《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年)和《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年)。

鲁迅杂文集命名溯源

鲁迅杂文集命名溯源

鲁迅杂文集命名溯源迅先生一生写得最多的是杂文。

从1918年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起,至1936年逝世,他没有间断过杂文的写作。

前期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4本杂文集,后期有《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10本杂文集。

此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中也有许多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文体多样,简练隽永,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杂文集命名也颇具匠心,异彩纷呈,富有战斗性。

《坟》共收1907年到1925年的作品23篇,其中以《论雷峰塔的倒掉》《灯下漫笔》《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最为有名。

有对光明的追求,有对黑暗的抨击,有对自己的解剖,深刻而锋利,要给反动派“放一点可恶的东西在眼前,使他有时小不舒服,知道原来自己的世界也不容易十分美满”(《写在后》)。

对反动派来说,这“一点”东西不但“可恶”,而且简直同“坟”一样可怕。

对自己来说,既是战斗的纪念,又是“催我自新”的警策。

所以鲁迅先生又说:“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

”(《题记》)取名为《坟》,反映了鲁迅先生严于解剖自己,勇于同旧事物诀别和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热风》共收1918年到1924年的作品41篇,其内容主要是反对封建宗法制度和旧礼教、旧文化,主张思想解放,提倡新文化,都是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的。

鲁迅先生说:“我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

”(《热风·题记》)其意是说,要使自己的作品变成炎夏的热风,鼓舞起人们的战斗热情,驱散中国的“寒冽空气”。

《华盖集》共收1925年的作品41篇,其内容是批判封建思想,揭露反动势力。

“华盖”一词指帝王或贵官所用的伞盖或车盖,又为星名。

王褒《九怀·思忠》注云:“华盖七星,其柢九星,合十六星,如盖状,在紫微宫中,临勾陈上,以荫帝座。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附集“立此存照”(一)“立此存照”(二)“立此存照”(三)“立此存照”(四)“立此存照”(五)“立此存照”(六)... “立此存照”(一)晓角海派《大公报》〔2〕的《大公园地》上,有《非庵漫话》,八月二十五日的一篇,题为《太学生应试》,云:“这次太学生应试,国文题在文科的是:《... “立此存照”(二)晓角《申报》(八月九日)载本地人盛阿大,有一养女,名杏珍,年十六岁,于六日忽然失踪,盛在家检点衣物,从杏珍之箱箧中发现他人寄与之情书一封,原... “立此存照”(三)晓角饱暖了的白人要搔痒的娱乐,但菲洲食人蛮俗和野兽影片已经看厌,我们黄脸低鼻的中国人就被搬上银幕来了。

于是有所谓“辱华影片”事件,我们的爱国... “立此存照”(四)晓角近年的期刊有《越风》〔2〕,撰人既非全是越人,所谈也非尽属越事,殊不知其命名之所以然。

自然,今年是必须痛骂贰臣和汉奸的,十七期中,有高... “立此存照”(五)晓角《社会日报》久不载《艺人腻事》了,上海《大公报》的《本埠增刊》上,却载起《文人腻事》来。

“文”“腻”两音差多,事也并不全“腻”,这真叫作... “立此存照”(六)晓角崇祯八年(一六三五)新正,张献忠〔2〕之一股陷安徽之巢县,秀水人沈国元在彼地,被斫不死,改名常,字存仲,作《再生纪异录》。

今年春,上虞罗... “立此存照”(七)晓角近来的日报上作兴附“专刊”,有讲医药的,有讲文艺的,有谈跳舞的;还有“大学生专刊”,“中学生专刊”,自然也有“小学生”和“儿童专刊... 半夏小集一A:你们大家来品评一下罢,B竟蛮不讲理的把我的大衫剥去了!B:因为A还是不穿大衫好看。

我剥它掉,是提拔他;要不然,我还不屑剥呢。

...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一来信鲁迅先生: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康缪尼斯脱〔2〕不采取退兵政策以预备再起,而乃转向军事投机。

他们放弃了城市工作,命令党... 大小奇迹何干元旦看报,《申报》〔2〕的第三面上就见了商务印书馆的“星期标准书”〔3〕,这回是“罗家伦〔4〕先生选定”的希特拉著《我之奋斗》(AHitler∶M... 登错的文章何干印给少年们看的刊物上,现在往往见有描写岳飞〔2〕呀,文天祥〔3〕呀的故事文章。

看《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

看《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

看《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37--《且介亭杂文》之《序言》且介亭当时作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这个地区是“越界筑路”(帝国主义者越出租界范围修筑马路)区域,即所谓“半租界”。

“且介”即取“租界”二字之各半。

原文节选:这一本集子和《花边文学》,是我在去年一年中,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的结集,凡是写下来的,全在这里面。

当然不敢说是诗史,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也决不是英雄们的八宝箱,一朝打开,便见光辉灿烂。

我只在深夜的街头摆着一个地摊,所有的无非几个小钉,几个瓦碟,但也希望,并且相信有些人会从中寻出合于他的用处的东西。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日,记于上海之且介亭2017.7.30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38--《且介亭杂文》之《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三月号日本《改造》月刊。

三件事,一是关于中国的火,原文节选:其实,放火,是很可怕的,然而比起烧饭来,却也许更有趣。

外国的事情我不知道,若在中国,则无论查检怎样的历史,总寻不出烧饭和点灯的人们的列传来。

在社会上,即使怎样的善于烧饭,善于点灯,也毫没有成为名人的希望。

然而秦始皇一烧书,至今还俨然做着名人,至于引为希特拉烧书事件的先例。

假使希特拉太太善于开电灯,烤面包罢,那么,要在历史上寻一点先例,恐怕可就难了。

但是,幸而那样的事,是不会哄动一世的。

那就是放火可以成名,点灯则不然,所以,州官可以放火成名,而百姓点灯也不行了。

二是关于中国的王道。

原文节选:孔子和孟子确曾大大的宣传过那王道,但先生们不但是周朝的臣民而已,并且周游历国,有所活动,所以恐怕是为了想做官也难说。

说得好看一点,就是因为要“行道”,倘做了官,于行道就较为便当,而要做官,则不如称赞周朝之为便当的。

孟子生于周季,所以以谈霸道为羞,倘使生于今日,则跟着人类的智识范围的展开,怕要羞谈王道的罢。

在中国,其实是彻底的未曾有过王道。

鲁迅杂文名称的由来

鲁迅杂文名称的由来

一.鲁迅杂文集名称的由来1.《热风》:关于集名,鲁迅解释道:“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为《热风》。

”《热风》收1918年至1924年杂文,编集时,鲁迅对现状一如往日,感到“寒冽”,以“热风”作喻,正反映了鲁迅主张深刻批判社会,促醒人们去改革社会的热烈愿望。

2.《坟》:收1907年至1925年杂文。

鲁迅初期杂文多收其中。

1927年始出版。

鲁迅说“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蹑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

《坟》收作者十余生间的杂文,喻其为“糟粕”,当然是自谦之词。

对那些旧制度的维护者,“放一点可恶的东西在他眼前,使他有时不舒服”、“得到一点呕吐”,这些话,道出了《坟》的命名意图。

3.《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分别收1925、1926年来文。

旧时迷信说法,将人的运气好坏称为“交华盖运”。

鲁迅解释集名道:“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

……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

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鲁迅寓居北京时期,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与文化帮凶的攻击,可谓运命多舛,钉子常碰:“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然而,“偏不遵命,偏不磕头”。

以“华盖”作集名,幽默风趣之中,“无非借此释愤抒情‟。

另:三二年作《自嘲》诗中“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之句,可与集名印证。

4.《而已集》:鲁迅编讫《华盖集续编》时,作过一首揭露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诗:“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泪揩了,血消了;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

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该集收1927年杂文。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烧光 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
表二: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实质 孱头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走进门 逃避主义(惧外)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废物
烧光 (排外)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吸鸦片 投降主义。(媚外)
在有关外来事物的态度上,大家其实都在某种程度上赞同“拿来主义”, 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希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如何“拿来”和 “取去”,无疑仍有分歧的存在。鲁迅有言,鼓励大家“运用眼光,自己 来拿”,但似乎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即眼光是否存在或眼光的正确性如何 保证的问题,毕竟,对外来知识的认识和判断,不象烟枪和姨太太那样可 以一目了然。 事实上,在关于西方现代知识进入中国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不 同的拿来主义思路,一种思路是用事先就存在的眼光有目的地拿来,这应 是鲁迅和毛泽东式“拿来主义”的本义,姑且名为“先选择后引入”;另 一种思路则不妨称之为“先引入后选择”,即对于外来知识不加事先选择, 先引入再说,这大概更近于日本的路数,因为早在上个世纪,他们就号称 凡在西方有所建树或有新意的书,三月后必有日文译本。这里不是讨论两 种思路谁对谁错的地方,尽管我无疑是倾向于后一种思路。
闭关主义 (排外)

送去主义
(媚外)
拿来主义
先破后立
小结: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 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 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 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 “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 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 要意义。

鲁迅杂文集名字的来历

鲁迅杂文集名字的来历

鲁迅杂文集名字的来历《热风》:1925年编定,收入1918年至1924年间创作的杂文41篇。

对于集名,鲁迅曾解释说:"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为《热风》。

"编集时,鲁迅对当时令人窒息的社会现状感到"寒冽",以"热风"命名集子,正反映了鲁迅主张深刻批判社会,促醒人们去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分别于1925年12月和1926年10月编定,收入了1925年、1926年创作的杂文31篇、32篇。

旧时迷信说法,将人的运气好坏称为"交华盖运"。

鲁迅将自己的这本杂文集命名为《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其中的原因他曾做过解释:"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

……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在那险恶的斗争环境中,鲁迅可谓命运多舛,钉子常碰,真是"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自嘲》),但他"偏不遵命","偏不磕头",诙谐地将自己的杂文集取名《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借此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嘲弄。

《坟》:1926年10月编定,收入了1907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杂文23篇,鲁迅早期杂文多收其中。

为什么取下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晦气的集名?鲁迅曾在他的文章中解释道:"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蹑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

"《坟》收了作者十余年间创作的杂文,说它是"糟粕",当然是自谦之词。

对那些旧制度的维护者,"放一点可恶的东西在他面前,使他有时不舒服","得到一点呕吐",这也许正是鲁迅将自己的早期杂文编辑成集的目的所在,也是《坟》真正的命名意图。

且介亭杂文 名词解释

且介亭杂文 名词解释

且介亭杂文名词解释
《且介亭杂文》是鲁迅的一篇杂文集,取名为“且介亭”,是因为“且介”分别是“租界”两个字的部分,“且介亭”意谓“租界里的亭子”,表达鲁迅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讽刺。

《且介亭杂文》主要收集鲁迅1934年所作杂文,包括《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答托洛斯基派的信》《论“第三种人”》《论讽刺》《再论“文人相轻”》《从帮忙到扯淡》《半夏小集》《小资产阶级文学理论该不该有的》《关于题材》等篇。

鲁迅将一些小杂感收集起来,冠以“且介亭”的名字,合在一起,以示这些杂感是他在半租界(租界)里写的,并借以表达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讽刺和批判。

这些杂感既有对当时时局的评论,也有对文艺问题的探讨,还有对某些文人的批评。

鲁迅的杂文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笔法,语言简练犀利,思想深刻敏锐,文风泼辣犀利,战斗性强。

小度写范文超我杂文500字 杂文 字不成书 杂文800字模板

小度写范文超我杂文500字 杂文 字不成书 杂文800字模板

超我杂文500字杂文字不成书杂文800字作文读后感500字《鲁滨逊漂流记有感》回想起来这已是我第二次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了,但是这一次我却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了。

再一次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我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中不能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应该勇于面对困难遇事还要乐观一些,都不要把任何事都看的那么绝对,要多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就像鲁滨逊一样虽然身陷荒岛却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等,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

就像在发现有野人的时候刚开始手忙脚乱,可是最后他沉着冷静以他的勇气与智慧和“星期五”并肩作战,一起打退了野人,这也体现出一个人遇到困难只要沉着冷静的去应对就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对人就像一颗种子他会想尽办法冲破泥土去感受太阳的温暖,当他经历完千辛万苦回头望去,他已是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了,在我们的旅途中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要时刻想着只要我努力明天会更好,这样才不会因满足于现状而自失。

鲁滨逊又是个彻头彻尾的“经纪人”。

他热衷于航海,并不因为什么浪漫的追求,而是完全为了经济利益。

他在海岛上曾发过几句金钱无用的感慨,但说过以后立刻就把见到的钱币一一收好,最后又一钱不落带回英国。

在他看来,非经济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是次要的,他被海盗俘获时曾鼓动同为海盗奴隶的小男孩佐立一起逃跑,并许诺要使他成为“了不起的人”。

然而一旦出逃成功又有人出了个好价钱,他只稍经犹豫、略讲价钱就把那孩子卖了。

后来他在荒岛上解救了一名土著,给他起名“星期五”,便顺理成章地把他收为奴仆。

从这些看来一个人也要存在一些利益观念也要具备一些经济头脑,会分辨哪些对自己有利哪些对自己有害不能满足于现状有事要做一些长远的打算才能更保险一些。

全书最精彩、最令人难忘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作者用第一人称以及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且介亭杂文旧书且介亭杂文]为什么叫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旧书且介亭杂文]为什么叫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旧书且介亭杂文]为什么叫且介亭杂文鲁迅先生写《且介亭杂文》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 __越界筑路区域.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所以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的右半,“介”为“界”的下半).住在“半租界亭子间”写成的杂文,故名《且介亭杂文》.1935年,鲁迅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 __越界筑路区域,即“半租界”收集1934年所作杂文,命名为《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

后又有《且介亭二编》、《且介亭末编》。

《且介亭杂文》共三集,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同时出版。

前两集由鲁迅亲自编定,后一集里部分稿件也经集中,其余则由夫人许广平代为辑成。

这些杂感不仅技巧圆熟,论证丰富,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也大都经过融会贯通,遵循杂感的特点结合在具体的内容里,符合于中国成语的所谓“深入化境”,在上表现了突出的简约严明而又深厚朴茂的风格。

《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 __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 __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 __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且介亭杂文1935年,鲁迅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 __越界筑路区域,即“半租界”收集1934年所作杂文,命名为《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后又有《且介亭二编》、《且介亭末编》.《且介亭杂文》共三集,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同时出版.前两集由鲁迅亲自编定,后一集里部分稿件也经集中,其余则由夫人许广平代为辑成.这些杂感不仅圆熟,论证丰富,而且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也大都经过融会贯通,遵循杂感的特点结合在具体的内容里,符合于中国成语的所谓“深入化境”,在艺术上表现了突出的简约严明而又深厚朴茂的风格.《且介亭杂文》得名由来:鲁迅先生写《且介亭杂文》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 __越界筑路区域。

且介亭杂文附集(精品书)

且介亭杂文附集(精品书)

且介亭杂文附集作者:鲁迅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内容简介:《附集》的文章,收自《海燕》,《作家》,《现实文学》,《中流》等。

《半夏小集》,《这也是生活》,《死》,《女吊》四篇,先生另外保存的,但都是这一年的文章,也就附在《末编》一起了。

先生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中说: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

所以就不自量其浅陋,和排印,装订的草率,急于出版的罢。

这里重承好几位朋友的帮助,使这集子能够迅速付印。

又蒙内山先生给予便利,得以销行,谨当深深表示谢意的。

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五日,许广平记。

』“”晓角海派《大公报》〔2〕的《大公园地》上,有《非庵漫话》,八月二十五日的一篇,题为《太学生应试》,云:“这次太学生应试,国文题在文科的是:《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理科的是《拟南粤王复汉文帝书》,并把汉文帝遗南粤王赵佗书的原文附在题后。

也许这个试题,对于现在的异动,不无见景生情之意。

但是太学生对于这两个策论式的命题,很有些人摸不着头脑。

有一位太学生在试卷上大书:‘汉文帝三字仿佛故识,但不知系汉高祖几代贤孙,答南粤王赵他,则素昧生平,无从说起。

且回去用功,明年再见。

’某试官见此生误佗为他,辄批其后云:‘汉高文帝爸,赵佗不是他;今年既不中,明年再来吧。

且介亭杂文最后一句话

且介亭杂文最后一句话

且介亭杂文最后一句话
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一至少是我这样的人一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是掉在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连我自己也怕得因此污了赏鉴家的眼目。

这样的一个连文字也没有的国度,是在一天一天的坏下去了。

当然不敢说是诗史,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也决不是英雄们的八宝箱,一朝打开,便见光辉灿烂。

我只在深夜的街头摆着一个地摊,所有的无非几个小钉,几个瓦碟,但也希望,并且相信有些人会从中寻出合于他的用处的东西。

且介亭杂文二集读后感

且介亭杂文二集读后感

且介亭杂文二集读后感读《且介亭杂文二集》有感读完《且介亭杂文二集》,内心颇有感触。

书中讨论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对文学现象的深入剖析,有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也有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

初读时,说实话有些吃力,因为其文字带有当时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时期的某些独特性,有些表述不像现代白话文这么直白易懂。

读到比如谈论文坛创作风气的部分,作者提到某些文人作品中的“瞒和骗”,这让我感觉像是在揭开了一层遮羞布。

我仿佛看到作者忧愤地看着当时的文学领域出现的不良现象。

这让我想起现在社会中,在一些创作领域虽然没有发生和那个时代完全相同的情况,但也存在着为了追求流量、利益而缺乏深度和真诚的作品。

特别触动我的是作者在论述国人文化心态的一些篇幅。

他的观察入微,分析很透彻,能深入到国民性的本质中去。

如书中提到国人在面对新事物与旧传统时的矛盾态度,有时是盲目崇拜新的,却又不舍抛弃旧的,有时又过度抵制新的,死守着老一套。

我想到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这种摇摆不定的情况。

例如在一些传统节日的传承上,一方面想增加现代元素让它更具活力,但又担心这样做会破坏传统的精髓。

后来我明白了作者写这些杂文的意义所在。

他想用文字,如同一把锐利的解剖刀,去剖析社会、文化以及人心。

这不仅仅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映,更是一种警示和引导。

书中谈到很多关于文化发展方向的思考,是一种对文化前行的积极探索。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一种观念是,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都需要真诚的态度和深刻的思考。

对于我们今天而言,在各种文化思潮涌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接受新的文化观点,在创作属于自己的文化产品的时候,更应当坚守一定的底线,充满真诚地去创新、去发展,而非只是浮躁地顺应潮流。

同时,在书里还能看到作者辩证看待事物的态度。

他不片面地肯定或否定某一种文学流派或者社会现象,而是全方位地去考量。

这种思想方法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介亭杂文旧书且介亭杂文]为什么叫且介亭杂文
鲁迅先生写《且介亭杂文》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 __越界筑路区域.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所以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的右半,“介”为“界”的下半).住在“半租界亭子间”写成的杂文,故名《且介亭杂文》.
1935年,鲁迅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 __越界筑路区域,即“半租界”收集1934年所作杂文,命名为《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

后又有《且介亭二编》、《且介亭末编》。

《且介亭杂文》共三集,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同时出版。

前两集由鲁迅亲自编定,后一集里部分稿件也经集中,其余则由夫人许广平代为辑成。

这些杂感不仅技巧圆熟,论证丰富,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也大都经过融会贯通,遵循杂感的特点结合在具体的内容里,符合于中国成语的所谓“深入化境”,在上表现了突出的简约严明而又深厚朴茂的风格。

《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 __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 __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 __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且介亭杂文1935年,鲁迅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 __越界筑路区域,即“半租界”收集1934年所作杂文,命名为《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后又有《且介亭二编》、《且介亭末编》.《且介亭杂文》共三集,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同时出版.前两集由鲁迅亲自编定,后一集里部分稿件也经集中,其余则由夫人许广平代为辑成.这些杂感不仅圆熟,论证丰富,而且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也大都经过融会贯通,遵循杂感的特点结合在具体的内容里,符合于中国成语的所谓“深入化境”,在艺术上表现了突出的简约严明而又深厚朴茂的风格.
《且介亭杂文》得名由来:鲁迅先生写《且介亭杂文》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 __越界筑路区域。

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所以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的右半,“介”为“界”的下半)。

住在“半租界亭子间”写成的杂文,故名《且介亭杂文》。

附:原文如下鲁迅杂文集《华盖集》和《且介亭杂文》的得名由来鲁迅杂文集《华盖集》和《且介亭杂文》的得名由来高一课文《记念刘和珍君》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鲁迅先生在《华盖集·题记》中引旧时命相家言,说和尚交华盖运,是成佛成祖的先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鲁迅觉得自己就和一个普通人交了华盖运一样。

“碰钉子”自然是常有的事。

用“华盖集”来作书名,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强烈的愤懑和反抗。

《拿来主义》一文于1934年6月7日发表在《中华日报》副刊,暑名霍冲。

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鲁迅先生写《且介亭杂文》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 __越界筑路区域。

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所以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的右半,“介”为“界”的下半)。

住在“半租界亭子间”写成的杂文,故名《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 __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 __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
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 __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