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规范

合集下载

微服务平台功能技术规范

微服务平台功能技术规范

微服务平台功能技术规范目录1适用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术语定义 (5)4总体功能要求 (6)4.1系统门户 (6)4.1.1服务订阅者视图 (6)4.1.2系统管理视图 (6)4.1.3租户运营运维视图 (6)4.2API网关 (6)4.2.1服务开放发布 (7)4.2.2API订阅管理 (7)4.2.3路由配置及管理 (7)4.2.4鉴权 (8)4.2.5服务过滤 (8)4.2.6编排 (8)4.3服务部署及管理 (9)4.3.1服务注册与发现 (9)4.3.2服务部署/升级/回退 (9)4.3.3服务版本管理 (10)4.3.4服务编排/依赖管理 (10)4.3.5服务目录 (10)4.3.6服务定义和SLA (11)4.3.7灰度发布 (11)4.3.8服务配置管理 (12)4.4服务核心能力 (12)4.4.1容错/熔断 (12)4.4.2服务隔离与迁移 (13)4.4.4负载均衡 (13)4.4.5安全访问控制 (14)4.4.6※通信框架 (14)4.4.7一致性 (14)4.5服务监控及治理 (15)4.5.1告警管理 (15)4.5.2资源监控 (15)4.5.3日志管理 (15)4.5.4性能监控 (16)4.5.5服务生命周期管理 (16)4.5.6服务调用链分析 (16)4.5.7安全管理 (17)4.5.8备份及容灾 (18)5总体技术要求 (19)5.1系统设计要求 (19)5.2系统设计指标 (19)5.3系统质量要求 (21)5.3.1功能完备性 (21)5.3.2开放性和扩展性 (21)5.3.3高可靠性 (22)5.3.4安全性 (23)5.3.5可监控性 (23)5.3.6鲁棒性 (23)5.3.7匹配性 (23)5.3.8兼容性 (24)5.3.9灵活性 (24)5.3.10准确性 (24)5.3.11易用性 (24)1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微服务治理规范范文

微服务治理规范范文

微服务治理规范范文微服务治理是指对微服务架构中的各个服务进行监控、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其可靠性、可用性和性能,并在将来能够实现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在一个大规模的微服务架构中,治理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帮助开发团队统一管理各个服务的部署、配置和运行,避免出现混乱和错误。

下面是一些微服务治理的规范,以保证微服务架构的有效管理和运行:1. 服务注册与发现:微服务架构中的各个服务需要进行注册,将自己的地址和元数据信息提供给治理系统。

治理系统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来自动发现和管理各个服务。

一般来说,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使用的是一种中心化的服务注册中心,如ZooKeeper、Consul或Etcd。

2.负载均衡: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通常是大规模分布式部署的,为了保证各个服务的负载均衡,需要使用负载均衡的算法来实现请求的转发和分发。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有轮询、随机、加权随机等。

负载均衡器可以作为一个微服务架构的入口,将请求分发给后台的各个服务。

3.容错与熔断:在微服务架构中,各个服务之间的依赖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当其中一个服务出现异常或者超时时,会对其他依赖该服务的服务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系统的不稳定或者级联故障。

为了保证系统的可用性,需要引入熔断机制,当一些服务不可用时,能够快速切换到备用服务或者输出错误信息。

4.监控与告警: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服务的异常情况,需要对各个服务的性能、健康状况、错误信息进行监控,并及时发送告警通知给相关人员。

监控与告警系统需要能够对微服务架构进行深度分析,并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帮助定位和解决问题。

5.配置管理:微服务架构中各个服务通常都有一些配置信息,如数据库连接、使用的端口号等。

为了方便管理和修改这些配置信息,可以引入配置中心的概念,将配置信息集中管理。

配置中心可以提供实时的配置更新和分发能力,能够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6.接口文档与版本管理:微服务架构通常有多个服务之间的接口调用,因此,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接口文档管理工具,对接口进行规范化和统一、同时,当服务的接口发生变动时,需要有一套版本管理策略,能够确保不兼容的接口变动不影响现有的服务调用。

微服务治理技术要求

微服务治理技术要求

微服务治理技术要求
微服务治理技术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服务注册和发现:能够自动注册微服务实例,并提供可靠的服务发现机制,使得服务能够动态地找到并访问其他服务。

2. 负载均衡和路由:能够实现服务请求的负载均衡和路由,确保请求能够被正确地分发到可用的服务实例上。

3. 服务监控和指标:能够实时地监控微服务的健康状况和性能指标,为追踪和排查问题提供支持。

4. 弹性和容错:能够实现微服务的弹性和容错机制,包括服务的自动容灾、重试、熔断等,确保系统的可用性。

5. 安全和权限控制:能够提供安全的服务通信机制,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确保只有授权的服务能够进行通信。

6. 配置管理:能够管理微服务的配置信息,包括动态加载配置、配置中心管理等,确保微服务的配置能够灵活地被修改和管理。

7. 日志和追踪:能够记录和追踪微服务的日志和请求流程,为分析和故障排查提供支持。

以上是微服务治理技术的一些常见要求,不同的企业和应用场景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重点。

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微服务治理技术对于构建稳定、可靠的微服务架构至关重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发布《视听媒体微服务技术架构规范》等两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标准的通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发布《视听媒体微服务技术架构规范》等两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标准的通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发布《视听媒体微服务技术架构规范》等两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标准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公布日期】2024.05.13
•【文号】广电发〔2024〕26号
•【施行日期】2024.05.1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广播影视
正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发布
《视听媒体微服务技术架构规范》等
两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标准的通知
广电发〔2024〕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中国广电集团,广电总局无线局、监管中心、卫星直播中心、广科院、规划院、设计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办公厅、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各有关单位: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审查了《视听媒体微服务技术架构规范》《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第8部分:分类分级》等两项标准文件,现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推荐性行业标准,予以发布。

标准编号为:
GYT 402-2024《视听媒体微服务技术架构规范》
GYT 303.8-2024《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第8部分:分类分级》
上述两项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标准内容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
()公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2024年5月13日。

微服务的4个设计原则和19个解决方案

微服务的4个设计原则和19个解决方案

微服务的4个设计原则和19个解决方案微服务是一种架构风格,目的是将应用程序设计为一组小型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可独立扩展,并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互相交互。

微服务架构具有许多设计原则和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四个重要的设计原则和19个常见的解决方案。

设计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每个微服务应该只关注一个具体的业务功能,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领域,而不是一次实现所有功能。

单一职责原则有助于确保微服务的高内聚和低耦合,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 自包含性原则(Self-Contained Principle):每个微服务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包含所有必要的组件和资源,如数据库、配置文件等,以便可以独立部署和运行。

自包含性原则有助于降低微服务间的依赖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伸缩性。

3. 按业务边界划分原则(Bounded Context Principle):微服务应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划分,每个微服务都应该提供一组紧密相关的业务功能。

按业务边界划分原则有助于减少微服务间的交互,降低微服务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

4. 隔离性原则(Isolation Principle):微服务应该相互独立,任何一个微服务的故障和异常都不应该影响其他微服务的正常运行。

隔离性原则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可用性。

解决方案:1. 服务注册与发现(Service Registration and Discovery):使用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来管理和发现微服务的位置和状态,实现微服务间的通信和协作。

2. 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使用负载均衡机制来分配请求到不同的微服务实例,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伸缩性。

3. 服务容错(Service Resilience):使用熔断、降级和限流等策略来处理微服务的故障和异常,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可用性。

4.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使用配置管理工具来管理微服务的配置信息,实现配置的动态更新和统一管理。

微服务接口设计原则

微服务接口设计原则

微服务接口设计原则
一、安全
1. 对外暴露的接口必须采用加密保护,对不可信任的调用者接口进行鉴权,比如使
用HTTP Basic认证,或者使用token认证等机制;
2. 数据传递时应采用加密制,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可扩展
1. 接口的功能应该清晰、规范,能够满足业务功能的最佳实践,遵循事件行驶及API First的思想开发;
2. 接口功能应由小而精至为更佳,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发互不影响的接口;
3. 接口参数应该最小化,根据具体的逻辑功能,尽可能的将所需要的参数通过设计
降低;
4. 接口应遵守RESTful的规范,尽量去除接口的状态受到单点影响的现象;
三、可调用
1. 接口应该具有明显的错误信息和返回码,以便对接口的调用状态有明确的认识;
2. 接口必须采用易于理解的语法结构,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并且具有良好可重复性,保证调用者不止一次成功调用接口;
四、高效率
1. 接口调用时应尽可能简化调用系统的复杂度,实现高效稳定地提供服务;
2. 接口应当采用高效率技术手段,例如利用并发技术,缓存技术等,提高接口的容
灾性;
3. 接口的响应时间要求应当合理,并尽可能的将接口的响应时间降低,以便提供更
好的用户体验;
五、可维护
1. 接口的设计应当正确,良好的接口设计应当能够满足未来的调整及扩展;
2. 接口应该遵循企业的统一编码规范,以及数据传输、时间传递等相关细节规范,
编写统一清晰的文档和接口说明;
3. 接口应当具有良好的调试和测试工具,为开发者提供详细的测试报告,保证接口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微服务项目命名规则

微服务项目命名规则

微服务项目命名规则在进行微服务项目开发时,命名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沟通项目中的各个微服务,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的可维护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微服务项目命名规则:1. 微服务模块命名:每个微服务模块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表意明确的名称,通常使用英文单词或短语,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模糊的命名。

命名应该简洁、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模块的功能。

2. 微服务接口命名:接口的命名应该清晰明确,使用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接口的操作。

命名应该具有一致性,遵循一定的命名规范,方便团队成员理解和使用。

例如,可以使用 Get、Create、Update、Delete 等常见命名前缀。

3. 数据库表命名:数据库表的命名应该遵循一定的命名规则,通常使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的组合表示表名。

命名应该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表的内容和用途。

例如,可以使用 user、order、product 等简洁明了的表名。

4. 日志命名:日志是微服务项目中重要的调试和错误追踪工具,因此,日志的命名应该具有描述性和可读性,方便开发人员对日志进行理解和分析。

可以根据日志的功能或类型进行命名,例如,error.log、access.log 等。

5. 文件夹和包命名:为了方便项目的管理和组织,文件夹和包的命名应该有层次性和一致性。

可以使用命名空间来表示微服务的层级结构,例如,pany.project.module.submodule。

总的来说,微服务项目的命名规则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描述性,并且遵循一致性原则。

通过良好的命名规范,可以提高团队的沟通效率,减少歧义,提高项目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微服务项目开发规范

微服务项目开发规范

微服务项目开发规范微服务是一种架构风格,通过将一个复杂的应用程序拆分成一系列更小、更易于开发和管理的服务来实现。

每个服务在一个独立的进程中运行,并通过轻量级机制(通常是HTTP资源API)进行通信。

微服务架构具有多个优点,包括增强的可伸缩性、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为了确保微服务项目的协调开发和良好的质量,制定一套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于微服务项目开发的规范:1.项目目录结构规定项目目录结构能够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项目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

可以使用一种标准的目录结构,如按照领域模型来组织代码。

例如,可以按照服务、领域对象、数据访问对象等来组织代码。

2.命名约定定义一套统一的命名约定能够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例如,类名使用驼峰命名法,方法名使用动词开头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种标准的命名方式来命名微服务和API端点。

3.代码风格和规范统一的代码风格和规范有助于整个团队的协同开发。

可以选择一种常用的编码规范,如Google编码规范或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并使用代码检查工具来强制执行这些规范。

4.版本控制5.API设计和规范约定API设计规范能够确保不同服务之间的接口一致性,并易于理解和使用。

可以使用一种标准的API设计规范,如RESTful API设计规范,并使用工具来检查和验证API的一致性。

6.测试策略制定一套统一的测试策略可以确保项目的稳定性和质量。

建议使用自动化测试框架来编写和运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端到端测试,并在每次代码变更时运行测试套件。

7.依赖管理使用一种依赖管理工具(如Maven或Gradle)来管理项目的依赖关系。

确保每个服务的依赖明确地声明在配置文件中,并使用工具来自动解析和更新依赖关系。

8.性能优化和监控为了确保微服务项目的高性能和稳定性,制定一套性能优化和监控规范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一些常用的性能优化技术,如缓存、异步处理和并发控制,并使用性能监控工具来检测和解决性能问题。

微服务设计标准

微服务设计标准

微服务设计标准微服务设计标准是一组规范和指导原则,用于指导如何设计和实现微服务架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服务设计标准:1.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每个微服务应该只关注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或领域,确保每个微服务的职责清晰明确。

2.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微服务之间的接口设计应该精简明确,避免接口的冗余和过度依赖。

3. 松耦合原则(Loose Coupling Principle):微服务之间应该拥有松散的耦合关系,通过消息队列、事件驱动等方式进行异步通信,降低微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4. 高内聚原则(High Cohesion Principle):每个微服务应该包含相对自包含的功能模块,避免微服务中的功能过多或不相关的部分。

5. 容错设计原则(Fault Tolerance Principle):对于可能发生故障的部分,应该进行容错设计,如使用熔断器、限流器等机制来保护系统的稳定性。

6. 数据管理原则(Data Management Principle):每个微服务应该有自己的数据存储,避免微服务之间直接共享数据库,以保证数据的独立性和一致性。

7. 安全性原则(Security Principle):微服务应该具备一定的安全性控制,如身份验证、权限控制等,以保护系统和用户数据的安全。

8. 服务发现和注册原则(Service Discovery and Registration Principle):微服务应该能够自动注册和发现其他微服务,以便于实现水平扩展和动态部署。

9. 监控和日志原则(Monitoring and Logging Principle):微服务应该具备监控和日志记录的能力,以便于及时发现系统问题和进行故障排查。

10. 可测试性原则(Testability Principle):每个微服务应该具备可测试的特性,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以保证微服务的质量和稳定性。

微服务接口定义规范标准[详]

微服务接口定义规范标准[详]

接口定义规范研发部2018/011.URI命名规范32.使用方法表示动作行为43.使用内容协商处理资源表示内容44.使用响应状态码标识处理结果状态55.使用HAL<HypertextApplicationLanguage>作为响应数据格式6 6.各方法成功处理后的返回数据87.不要对返回结果进行封装88.支持资源的字段裁剪,减少响应中返回的字段数量99.使用 OAuth2 来确保API 的安全性910.确保GET,PUT,DELETE 请求是幂等的911.API版本9微服务接口设计采用Restful风格的接口规范,下面是基于Restful风格要求制订的接口设计规范。

1.URI命名规范➢不用大写;➢用中杠-不用下杠_;➢参数列表要encode;➢使用名词作为资源名称<例如,不要在网址中使用动词>;➢使用资源集合的概念;❖每种资源有两类URI〔接口:◆资源集合〔例如,/orders;◆集合中的单个资源〔例如,/orders/{orderId}。

❖使用复数形式<使用‘orders’而不是‘order’>;❖资源名称和ID 组合可以作为一个网址的节点;例如,/orders/{orderId}/items/{itemId};❖尽可能的让网址越短越好,单个网址最好不超过三个节点。

可以使用查询参数代替路径中的节点组合➢对Composite资源的访问服务器端的组合实体必须在uri中通过父实体的id导航访问。

GET /orders/12/items➢使用有意义的资源描述;❖"禁止单纯的使用ID!" 响应信息中不应该存在单纯的ID,应使用链接或是引用的对象;❖设计资源的表述信息,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做数据库表的映射;❖合并表述信息,不要通过两个ID 直接表示两个表的关系;➢资源的集合应支持过滤,排序和分页;过滤、排序、分页应出现在参数列表中而不是Path中。

例如:GET /currencies?page=1&size=10过滤条件应该合并到一个参数里:GET ://example/users?filter="name::todd|city::denver|title::grand poobah"排序字段也应该合并到一个参数里,使用-代表倒序GET ://example/users?sort=last_name|first_name|-hire_date ➢经常使用的、复杂的查询标签化,降低维护成本。

微服务架构的服务拆分原则

微服务架构的服务拆分原则

微服务架构的服务拆分原则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系列小型、自治的服务的架构风格。

通过将应用程序拆分为多个松耦合、高内聚的服务,可以提供更高的可伸缩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在实施微服务架构时,服务的拆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开发效率。

以下是微服务架构服务拆分的原则:1.单一职责原则(SRP):每个服务应该有清晰的职责,只负责解决特定的业务问题。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服务都能够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并且容易进行独立的开发、测试和部署。

2.边界上下文原则(BCP):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不同的边界上下文,每个边界上下文都有自己的业务领域和数据模型。

服务的拆分应该根据边界上下文来进行,使得每个服务都能够独立地管理和维护自己的数据模型和业务逻辑。

3.服务自治原则(SCP):每个服务应该是自治的,即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数据存储和业务逻辑,并且可以独立地进行开发、测试和部署。

这样可以减少服务之间的耦合,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维护性。

4. 服务通信原则(CCP):服务之间的通信应该是基于轻量级的协议和消息传递机制的,例如RESTful API、消息队列等。

避免使用复杂的远程调用,降低服务之间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5.数据一致性原则(DCP):在拆分服务时,需要考虑数据的一致性和交互模式。

一致性可以通过事件驱动的方式来实现,每个服务都可以通过事件订阅和发布来同步数据和状态。

6.前后端分离原则(FEP):前端页面应该与后端服务解耦,前端可以通过API网关来访问多个后端服务。

这样可以实现前后端的并行开发、独立部署和扩展。

7.高内聚原则(CCP):每个服务应该有高内聚的功能,并且尽量减少对其他服务的依赖。

这样可以提高服务的独立性和可测试性,同时也减少了服务之间的耦合。

8.业务优先原则(BP):服务拆分应该根据业务需求来进行,关注解决核心业务问题。

而不是一味地将应用程序按照技术的维度进行拆分。

微服务的划分方法和标准

微服务的划分方法和标准

微服务的划分方法和标准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一个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小型服务的方法,这些服务可以独立地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

微服务的划分方法和标准是实现微服务架构的关键,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标准。

1. 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 DDD):将一个系统划分成多个领域,每个领域对应着一个微服务,这种方法可以使得每个微服务具有较高的内聚性和低耦合性。

2.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SRP):
将一个应用程序的功能拆分成多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只负责一项职责,这样可以使得服务之间的交互更加简单明了。

3. RESTful API设计规范:RESTful API是微服务架构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其设计规范可以使得微服务之间的通信更加标准化和简单。

4. 分布式事务处理:由于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
因此分布式事务处理是必须的,可以避免因为某个服务的故障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5. 健康检查和监控: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都需要进行健康检
查和监控,以保证服务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微服务的划分方法和标准需要考虑到服务的内聚性和耦合性、通信协议、分布式事务处理、健康检查和监控等多个方面,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构建出高度可靠、可扩展的微服务架构。

- 1 -。

微服务规范

微服务规范

微服务规范概念和定义 (3)组件与服务 (3)去中心化和集中架构 (4)围绕业务功能进行组织 (5)产品不是项目? (5)强化终端及弱化通道 (5)分散治理 (5)分散数据管理 (6)基础设施自动化 (6)容错性设计 (6)设计改进 (6)其它 (7)微服务与SOA (7)多语言,多选择 (7)实践标准和强制标准 (7)原则 (8)Availability:标准的目标 (8)Production-Readiness标准 (8)Stability (8)Reliability (8)Scalability (9)FaultTolerance (9)Catastrophepreparedness (9)Performance (9)Monitoring (10)Documentation (10)服务化架构的演进历史 (10)历史 (10)MVC (10)RPC (10)SOA (11)微服务架构 (11)微服务架构的开发原则 (12)微服务架构的测试原则 (12)微服务架构的部署原则 (13)微服务架构的治理原则 (13)微服务的接口原则 (14)特征 (14)服务的业务要素必须唯一并不具有歧义 (14)服务必须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14)服务需要具备多态性 (15)实践 (15)微服务的粒度 (15)微服务系统多大? (15)微服务规划与设计 (15)人员角色的变化 (16)挑战 (16)问题 (17)“轻量化”解决方案 (17)安全性问题 (17)系统间耦合问题 (18)系统可靠性问题 (18)全局事务一致性问题 (18)异构系统问题 (19)组织需求与架构选择 (19)微服务是未来吗? (20)附录 (20)关于微服务概念和定义简单来说,服务的本质就是行为(业务活动)的抽象。

对于SOA,推进结构化信息标准组织(OASIS)和开放团体(OpenGroup)均给出了正式定义。

OASIS将SOA定义为:Aparadigmfororganizingandutilizingdistributedcapabilitiesthatmaybeunderthecon trolofdifferentownershipdomains.Itprovidesauniformmeanstooffer,discover,inter actwithandusecapabilitiestoproducedesiredeffectsconsistentwithmeasurablepreco nditionsandexpectations.OpenGroup将SOA定义为: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isanarchitecturalstylethatsupportsservice-or ientation.Service-orientationisawayofthinkingintermsofservicesandservice-base ddevelopmentandtheoutcomesofservices.Aservice:Isalogicalrepresentationofarepeatablebusinessactivitythat●hasaspecifiedoutcome(e.g.,checkcustomercredit,provideweatherdata,consolidatedrillingreports)●Isself-containedMaybecomposedofotherservices●Isa“blackbox”toconsumersoftheservice业界基本的认知是,SOA是一种架构模式,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思维方式。

微服务代码规范(持续更新中)

微服务代码规范(持续更新中)

微服务代码规范(持续更新中)
一、注释
后续将集成swagger等API工具自动生成工具,接口注释和注解需统一。

类名和方法名前面写块注释,类注释标明类名称,作者,邮箱和时间,格式如图所示:
idea类和接口注释配置如下信息:
File->Setting->Editor->File and Code Templates->Files->Class
File->Setting->Editor->File and Code Templates->Files->Interface
#if (${PACKAGE_NAME} && ${PACKAGE_NAME} != "")package ${PACKAGE_NAME};#end
#parse("File Header.java")
/**
* ${description}
* @author: ${USER}
* @mail ${MAIL}
* @date: ${YEAR}-${MONTH}-${DAY} ${TIME}
*/
public class ${NAME} {
}
二、排版
缩进4个空格或者1个tab键,=号前后要有1个空格,数组或参数逗号要有一个空格
三、命名
变量采用驼峰式命名法,接口统一使用restful风格,url统一使用小写字母,接口参数使用下划线命名法,小写。

常量使用下划线命名法,大写。

四、SVN代码提交
代码提交到SVN服务器只提交源码,不提交和IDE相关的文件其它
接口需用try-catch,避免异常直接抛出错误页面。

微服务整改方案

微服务整改方案

微服务整改方案微服务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将一个应用拆分为一组小型、独立部署的服务。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对微服务进行整改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微服务整改方案的建议:1. 规范化微服务架构:确保微服务的接口设计一致、统一,方便团队协作和代码管理。

可以使用API网关来统一管理和路由微服务的请求。

2. 引入服务注册与发现:使用服务注册与发现工具来帮助微服务之间的通信和协作。

这可以提高系统的弹性和可伸缩性。

3. 引入容器化技术:使用容器化技术(如Docker)来打包和部署微服务。

这样可以提高部署效率,简化环境配置和管理,并实现跨平台部署。

4. 引入监控和日志管理:使用监控工具来实时监控微服务的运行状况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集中管理微服务的日志,方便故障排查和分析。

5. 引入自动化测试和CI/CD:建立自动化测试框架,确保代码质量和系统稳定性。

使用CI/CD工具来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微服务,提高开发效率并减少发布风险。

6. 提供服务治理和限流机制:引入服务网格或API网关来实现服务治理,包括负载均衡、限流、熔断等机制。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7. 使用弹性计算和自动伸缩:根据系统负载和需求,动态调整微服务的资源配置。

使用弹性计算资源和自动伸缩机制,可以高效地利用资源,并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8. 建立团队协作和沟通机制: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开发、测试和运维流程。

定期进行代码审查、知识分享和团队培训,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技术能力。

以上是一些微服务整改方案的建议,具体的整改措施需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执行。

微服务划分原则

微服务划分原则

微服务划分原则1微服务划分原则微服务是构建软件的组件的新方式,组件彼此之间有松散耦合,且每个组件完全独立。

它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提高企业在新技术环境下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由于微服务是软件系统的一种组件化形式,所以常常被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划分服务。

1.1单一职责原则单一职责原则规定,每个服务只负责一件任务,不仅减少了单个服务代码行数,而且每个服务的概念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被保存和维护。

简单的话,单一职责原则就是一个服务只做一件事,不要将更多职责放在一个服务中,否则很有可能会导致服务混乱成一堆代码,可能会带来混乱的运行结果。

1.2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要求一个服务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它的运行不依赖于其他服务。

这样,如果所需要修改其他服务,只需要对独立服务进行测试和修改即可,而不会影响其他服务。

紧耦合的服务会使整个系统变得非常复杂,对其他的服务进行修改的风险也会极大的增加。

1.3统一开发语言原则统一开发语言原则强调服务之间的统一,有利于减少学习成本和提高开发效率。

统一使用同一种语言开发,可以更好地建立框架,确保照正常流程进行,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

同时,也会减少服务之间交互的复杂度。

1.4模块独立性原则模块独立性原则强调服务独立,独立模块之间可以视为内部Web 服务,其独立性非常重要。

服务应该在模块的层面进行划分,以提高独立性,降低冒险,同时也可以由业务决定服务的边界,而不是技术定义的边界。

1.5隔离性原则隔离性原则要求将各种资源隔离,可以提高性能,降低风险。

服务的隔离可以使各个模块的变化不影响整体系统,而只是影响隔离服务当中的一部分,可以节省开发成本和实施时间。

1.6抽象性原则抽象性原则要求抽象出用户抽象业务,实现抽象业务的服务应该跟业务耦合较低,因此可以被复用,以解决重复复杂的任务,减少开发量。

以上就是微服务划分原则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总而言之,正确有效地划分服务,可以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减少系统的开发成本。

微服务设计原则

微服务设计原则

微服务设计原则
微服务是一种架构模式,它将一个应用分解为多个独立的服务,这些服务组合在一起,以提供更具活性和可伸缩性的应用程序。

它是一种模块化的设计,允许在现有系统框架中轻松添加新功能。

微服务架构模式具有几种不同的设计原则,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实施微服务架构。

首先,微服务架构需要易于扩展的服务。

如果一个服务增加了新的功能,应用程序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有一种机制来轻松扩展服务,以提供更好的性能。

其次,微服务架构需要模块化设计。

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被分解成一组相关的组件,这些组件可以独立于其他服务进行开发、测试和部署。

这样可以确保服务组件之间的耦合度低,可以更容易地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修改。

此外,微服务架构还需要可替换的服务。

如果一个服务发生故障,应用程序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有一种机制来轻松替换服务,以提供更可靠的应用程序性能。

最后,微服务架构还需要可扩展的组件。

当服务需要更多资源时,应该有一种机制可以快速扩展组件,以满足应用程序的性能需求。

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旨在帮助开发人员实现可伸缩的应用程序,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如果微服务架构设计不当,可能会给系统带来更多的复杂性,从而导致性能的下降。

因此,必须仔细遵循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以确保最终的应用程序可以按照预期正常运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服务规范概念和定义 (3)组件与服务 (3)去中心化和集中架构 (4)围绕业务功能进行组织 (5)产品不是项目? (5)强化终端及弱化通道 (5)分散治理 (5)分散数据管理 (6)基础设施自动化 (6)容错性设计 (6)设计改进 (6)其它 (7)微服务与SOA (7)多语言,多选择 (7)实践标准和强制标准 (7)原则 (8)Availability:标准的目标 (8)Production-Readiness标准 (8)Stability (8)Reliability (8)Scalability (9)FaultTolerance (9)Catastrophepreparedness (9)Performance (9)Monitoring (10)Documentation (10)服务化架构的演进历史 (10)历史 (10)MVC (10)RPC (10)SOA (11)微服务架构 (11)微服务架构的开发原则 (12)微服务架构的测试原则 (12)微服务架构的部署原则 (13)微服务架构的治理原则 (13)微服务的接口原则 (14)特征 (14)服务的业务要素必须唯一并不具有歧义 (14)服务必须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14)服务需要具备多态性 (15)实践 (15)微服务的粒度 (15)微服务系统多大? (15)微服务规划与设计 (15)人员角色的变化 (16)挑战 (16)问题 (17)“轻量化”解决方案 (17)安全性问题 (17)系统间耦合问题 (18)系统可靠性问题 (18)全局事务一致性问题 (18)异构系统问题 (19)组织需求与架构选择 (19)微服务是未来吗? (20)附录 (20)关于微服务概念和定义简单来说,服务的本质就是行为(业务活动)的抽象。

对于SOA,推进结构化信息标准组织(OASIS)和开放团体(OpenGroup)均给出了正式定义。

OASIS将SOA定义为:Aparadigmfororganizingandutilizingdistributedcapabilitiesthatmaybeunderthecon trolofdifferentownershipdomains.Itprovidesauniformmeanstooffer,discover,inter actwithandusecapabilitiestoproducedesiredeffectsconsistentwithmeasurablepreco nditionsandexpectations.OpenGroup将SOA定义为: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isanarchitecturalstylethatsupportsservice-or ientation.Service-orientationisawayofthinkingintermsofservicesandservice-base ddevelopmentandtheoutcomesofservices.Aservice:Isalogicalrepresentationofarepeatablebusinessactivitythat●hasaspecifiedoutcome(e.g.,checkcustomercredit,provideweatherdata,consolidatedrillingreports)●Isself-containedMaybecomposedofotherservices●Isa“blackbox”toconsumersoftheservice业界基本的认知是,SOA是一种架构模式,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思维方式。

对于服务的定义,OpenGroup认为服务是一种可重复的业务活动的逻辑上的描述,是一种自包含的、可组合的“黑盒子”。

微服务在服务定义上,与传统的SOA差别不大,在实现上强调应用的颗粒度足够小,当然小到什么程度也是争论的一个话题。

在我看来,微服务“微”的并不是服务,其实微的是应用(后面我们会谈到,服务的颗粒度是和需求相关的,是不能随意变大变小的)。

组件与服务组件是指软件中独立的单元,它能独立替代和独立更新。

微服务架构也使用组件库,但是它把软件拆分成服务,并认为这是主要的组织形式。

我们把组件库定义为程序中相互关系、并使用内存中调用的组件,把服务定义为进程间使用如Web请求服务或者远程调用来相互通信的组件。

(这种定义的方式与其它面向对象程序中服务对象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把服务当成组件(而不是组件库)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服务可以独立的部署。

如果你的应用由多个组件库组成并跑在一个进程中,那么任何组件的变更都将导致整体应用的重新发布。

但是如果由许多服务构成的应用,你可以想像的到每个服务的变更仅需要发布相应的服务。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导致服务接口的变更的更新就需要相应服务的变化,但优秀微服务构架,会尽量避免这种服务间的耦合并完善服务的交互接口。

把服务当成组件的另一个考虑是这将拥有更新清晰的接口。

许多开发语言并没有良好的定义公共接口的机制。

通常只有文档和规范说明,让用户避免组件间会导致组件耦合的过度的依赖。

不过服务由是是通过明确的远程接口调用,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使用服务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远程调用比进制内部调用更消耗性能,而且远程的API比较粗糙,难以使用。

如果由于对组件的职责进行变更,影响到跨进程间的交互,那么这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

第一个可能的特性,我们看到每个服务是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上的。

注意,这只是第一个可能的特性。

服务也可以由多个进程组成,它们是同时开发和部署的,例如服务可能用到一个应用进制和一种数据禀。

去中心化和集中架构SOA发展过程中既有无中心架构,也有集中架构,前者用于互联网企业间的交互,后者在企业内部使用。

确切的讲SOA没有“去中心化”架构,只有“无中心化”架构。

架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的,而这目标源于需求和现实,那么”无中心化“架构就是SOA 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必然的架构选择。

其实也没得可选,因为SOA要解决企业间的通过互联网相互访问的需求,而互联网是一个自由的无政府环境,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共同认可的架构中心节点。

两者对比如下:其实无论是去中心还是集中架构,都是组织需要而非技术需要,需求决定技术架构。

在企业内部,无论任何架构都要满足组织对管控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必须由一个统一的中心节点来提供,所以SOA化在组织内部大多数是以ESB作为基础来实现的。

围绕业务功能进行组织微服务更倾向于围绕业务功能对服务结构进行划分、拆解。

这样的服务,是针对业务领域有着关完整实现的软件,它包含使用接口、持久存储、以及对旬的交互。

因此团队应该是跨职能的,包含完整的开发技术:用户体验、数据库、以及项目管理。

大型的整体型应用也可以按照业务功能进行模块化的,尽管这种例子不常见。

当然,我们敦促一个大型的团队将一个构建成整体型的应用依照业务功能进行拆分。

我们能看到主要问题在于,这种组件形式会导致很多的上下文依赖。

如果在大量的模块边界上都存在这种大量的调用,对于团队的每个成员来说,短期内是很难记住的。

此外,我们发现模块化方式需要大量的规范去强制执行,当然,大量明确的拆分也让服务组件在团队的边界中更加清晰。

产品不是项目?开发组应该负责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一个常见的证明是:Amazon的“你编译,你运维(youbuild,yourunit)”的理念,它要求开发团队对软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

这要求开发者每天都关注软件产品的运行情况,并与用户联系的更紧密,同时承担一些售后支持。

强化终端及弱化通道微服务倾向于做如下的选择:强化终端及弱化通道。

微服务的应用致力松耦合和高内聚:采用单独的业务逻辑,表现的更像经典Unix意义上的过滤器一样,接受请求、处理业务逻辑、返回响应。

它们更喜欢简单的REST风格,而不是复杂的协议,如WS或者BPEL或者集中式框架。

分散治理集中治理的一种好处是在单一平台上进行标准化。

经验表明这种趋势的好处在缩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相同,而且解决方案并不是万能的。

我们更加倾向于采用适当的工具解决适当的问题,整体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比多语言环境更有优势,但也适合所有的情况。

也许分散治理普及于亚马逊“编译它,运维它”的理念。

团队为他们开发的软件负全部责任,也包含7*24小时的运行。

全责任的方式并不常见,但是我们确实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他们的团队中所推广。

分散数据管理当对概念模式下决心进行分散管理时,微服务也决定着分散数据管理。

当整体式的应用使用单一逻辑数据库对数据持久化时,企业通常选择在应用的范围内使用一个数据库,这些决定也受厂商的商业权限模式驱动。

微服务让每个服务管理自己的数据库:无论是相同数据库的不同实例,或者是不同的数据库系统。

这种方法叫PolyglotPersistence。

你可以把这种方法用在整体架构中,但是它更常见于微服务架构中。

微服务音分散数据现任意味着管理数据更新。

处理数据更新的常用方法是使用事务来保证不同的资源修改数据库的一致性。

这种方法通常在整体架构中使用。

基础设施自动化我们发现使用微服务的团队更加依赖于基础设施的自动化。

容错性设计使用服务作为组件的一个结果在于应用需要有能容忍服务的故障的设计。

任务服务可能因为供应商的不可靠而故障,客户端需要尽可能的优化这种场景的响应。

跟整体构架相比,这是一个缺点,因为它带来的额外的复杂性。

这将让微服务团队时刻的想到服务故障的情况下用户的体验。

由于服务可以随时故障,快速故障检测,乃至,自动恢复变更非常重要。

微服务应用把实时的监控放在应用的各个阶段中,检测构架元素(每秒数据库的接收的请求数)和业务相关的指标(把分钟接收的定单数)。

监控系统可以提供一种早期故障告警系统,让开发团队跟进并调查。

设计改进微服务实践者,通常有不断改进设计的背景,他们把服务分解成进一步的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让应用开发者在不改变速度情况下,控制都他们的应用的需求变更。

变更控制不意味首减少变更,而是使用适当的方式和工具,让它更加频繁,至少,很好让它变得可控。

不论如何,当你试图软件系统拆分成组件时,你将面临着如何拆分的问题。

那么我们的决定拆分我们应用的原则是什么呢?首要的因素,组件可以被独立替换和更新的,这意味着我们寻找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想象着重写一个组件而不影响它们之前的协作关系。

事实上,许多的微服务小组给它进一步的预期:服务应该能够报废的,而不是要长久的发展的。

其它微服务与SOA常时候我们谈的所谓“SOA”时,它与我们谈论的风格不一至,因为它通常是指在整体风格应用中的ESB。

我们发现面向服务的风格是这么的拙劣:从试图使用ESB隐藏复杂性,到使用多年才认识到发费数百美元却没产生任务价值这样的失败,到集中治理模式抑制变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