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凤凰人结婚习俗
湖南风俗

湖南风俗湖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部地区。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湖南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湖南的风俗文化。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许多不同的民族群体。
其中,汉族是湖南的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汉族的文化对湖南的风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湖南的主要风俗习惯。
一、湖南的婚俗湖南的婚俗非常丰富多样。
在湖南,婚礼通常会举行三天三夜。
婚礼的第一天,新郎的家人会将彩礼送到新娘家。
彩礼通常包括一些金银首饰、衣物和一些必备物品。
第二天,新娘会在婚床上穿上红色的婚纱。
新郎和新娘还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婚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
第三天,新郎和新娘会到新娘家拜访长辈,并接受祝福。
二、湖南的节日湖南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
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湖南,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比如贴春联、贴对联、腊肉制作、舞狮子等。
此外,湖南还有一些特色的非正式节日,比如农历三月三的龙湖篝火节等。
三、湖南的饮食文化湖南的饮食文化非常独特,以辣椒为主要调料。
湖南菜以其口味独特、色香味俱佳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有酸辣土豆丝、口味虾、宫廷酱鳖等。
此外,湖南还有一些特色小吃,比如臭豆腐、米粉、腊肉等。
这些美食无论是在湖南本土还是在其他地方都非常受欢迎。
四、湖南的民间艺术湖南的民间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是湘剧、花鼓戏、湖南大鼓等。
湘剧是湖南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悲壮的故事而闻名。
花鼓戏是湖南农村地区最具特色的戏剧形式之一,讲述了农民的生活和情感故事。
湖南大鼓则是湖南民间传统鼓乐,以激昂的节奏和舞蹈为特点。
总结起来,湖南是一个拥有独特风俗文化的地方。
在湖南,人们注重婚俗、重视传统节日、热衷美食,同时也热爱传统的民间艺术。
这些风俗文化不仅反映了湖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使湖南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湖南的风俗文化。
湘西习俗

湘西民俗风土人情与习俗湘西州的土家族、苗族历史悠久。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他们以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具有各自民族特点的历史和文化,养成勤劳俭朴、勇敢无畏、诚实爽直、耐艰苦、重感情的民族性格和道德风貌。
在土家族、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居住、服饰、饮食、嫁娶、节庆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无不具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民族特色。
民族文化风情旅游现已成为我州旅游招徕中外旅游者的特色项目。
土家苗族习俗l、吊脚楼:为湘西各族人民一种传统建筑形成,又称"吊楼子"。
吊脚楼为山野式"楼阳台",单檐悬挑,屋面反翘,名"飞檐",通风向阳,干爽清新。
有与正屋成一字形,也有成90℃直角形。
吊脚楼外设走廊,二面称"转角楼",三面称"走马楼"。
栏杆多花格,县柱称"吊瓜"'或为六陵、八棱,或雕成球形、金瓜形。
柱、防还雕有龙风、喜鹊、花卉等。
民间吊脚楼上多为闺房,卧室或织锦、打花之处,底层为谷仓、柴房,也有底层下临溪流,泉水叮咚,别有情趣。
山寨吊脚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富有大自然风光美。
湘西州部分镇临河民居也建有吊脚楼,如吉首峒河街,凤凰沱江沿岸、王村古镇、茶洞边城及龙山洗车河等,历来都引起中外旅游者极大兴趣。
2、火堂:又称火坑、火床,为湘西农家颇有特色的生活场所。
一般为中堂右前间,铺地楼板,火堂围以长条石。
火堂内置铸铁三角架,不准脚踏。
上方吊炕架,挂腊肉、野味、豆腐、辣椒等。
平时,全家人围火堂做饭、聚餐、烤火。
客人至,无论土家、苗族,皆盛情邀客围坐火堂边,烤火饮茶;饭时,一大锅腊肉或野味,一大碗米酒或包谷烧,碰碗举箸,其乐融融。
饭罢、摆古、唱歌,直至深夜,甚至围火堂铺被而眠。
3、银首饰:苗族妇女与男青年喜爱之饰品,造型精美,多为银制。
银首饰有银冠、银钗、耳环、项圈、嵌肩、手镯、牙钎、石尾等。
项圈有轮圈、扁圈、盘圈三种,重有四两至一斤不等。
湖南株洲结婚风俗流程

湖南株洲结婚风俗流程
株洲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结婚风俗方面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习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湖南株洲结婚风俗流程:
1. 定亲:男女双方确定关系后,男方家长会正式到女方家拜访,并商讨婚事。
2. 下聘礼:定亲后,男方需要给女方下聘礼,通常包括一定金额的礼金、金银首饰、衣物等。
3. 合八字:双方家长会将新人的生辰八字进行合算,以确定结婚的吉日。
4. 婚礼准备:在婚礼前,双方家庭会共同准备婚礼所需的物品,如喜糖、请柬、布置新房等。
5. 接亲:婚礼当天,新郎会带着伴郎前往新娘家接亲。
在接亲过程中,伴娘们会设置一些游戏和难题考验新郎。
6. 拜堂:接亲回到新郎家后,新人会进行拜堂仪式,向祖先和长辈行礼。
7. 婚宴:拜堂结束后,新人会在酒店或家中宴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新婚。
8. 闹洞房:婚宴结束后,亲朋好友会到新人的洞房中玩耍、嬉闹,以增加婚礼的喜庆氛围。
湖南郴州嫁女儿的风俗

湖南郴州嫁女儿的风俗
湖南郴州嫁女儿的风俗,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是郴州地区的重要传统文化。
主要是以礼仪和仪式形式来维护本族的婚姻习俗。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婚礼的准备、婚礼的仪式和婚礼的宴席。
婚礼准备部分,主要是家长们准备嫁妆。
男方家长准备定金(一般是金银木器或五谷杂粮等),女方家长准备剪子、抹布等物品,以及嫁妆,包括衣服、鞋子、布帛、纂织物等物品。
婚礼仪式部分,主要有家接和踏歌两项。
家接是男方家长和亲戚都到女方家里去接新娘,新娘需要带着嫁妆准备好的行李,男方家长头上戴着“接新布”,女方家长则要带着酒、糕点和活鸡。
踏歌是新郎新娘互换幸福语,庆祝一百次合家欢乐。
最后宴席部分,家长代表双方向彼此行礼致谢,表达出双方家庭彼此和睦的婚姻愿望,宴席环节则包括食物、酒类、茶点等,在婚礼上要闹哄哄地热热闹闹,表达对新郎新娘的祝福和庆祝。
深入湖南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

深入湖南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湖南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
凤凰古城素有“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美誉,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拥有独特的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
凤凰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时,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古城坐落在涟水河畔,占地约1.4平方公里,城内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是目前湘西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之一。
凤凰古城的历史沉淀丰富多样。
在明清时期,凤凰古城是湖南唯一的商业重镇,也是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中有着众多的古民居、古桥、古巷、古碑,它们都是古城历史的见证。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清殿、南方驿楼、司马台等古建筑群。
其中,三清殿是明代的一座道教宫殿,供奉道家三清神及道教文化。
南方驿楼是古城进出的必经之地,是古代客商交易的重要场所。
司马台则是凤凰古城的城隍庙,是古城的守护神。
凤凰古城还以土家族和苗族的民俗文化而闻名于世。
土家族是凤凰古城最主要的居民,他们善舞剑、打花鼓、唱花儿,以及其他传统民俗活动。
苗族也是凤凰古城的重要民族之一,他们善歌舞,歌声悠扬、动感,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土家族和苗族的传统婚礼、祭祀等活动都有独特的仪式和习俗,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除了历史文化,凤凰古城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古城四周环山,有乌龙岭、南华山等山峦环绕,河流穿城而过,风景秀丽。
涟水河穿越城市,形成一排排明清式样的民居,给人一种宛如画卷般的美丽景象。
古城内还有许多小桥流水、青石板街巷,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如今,凤凰古城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古城周边建有旅游设施,包括各类宾馆、餐厅、购物商铺等,方便游客的出行和购物需求。
凤凰古城作为湖南省的文化名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湖南凤凰古城民俗风情

湖南凤凰古城民俗风情湖南凤凰古城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遗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
这座古城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
1. 建筑特色湖南凤凰古城的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里的建筑多采用古朴的木结构,结合了苗、侗、土家等多种民族的建筑风格,独具一格。
街道两旁的房屋多为两层木结构,形成了独特的“红墙黑瓦”风格。
每个房屋都有刻有精美图案的门楼,彰显着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2. 节日庆典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还表现在各种节日庆典中。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凤凰古城都会举行盛大的迎春花灯节。
届时,古城的街道上会布满五彩缤纷的花灯,耀眼夺目。
游客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龙舞、舞狮等表演,还能品尝到地道的湖南美食。
此外,古城还定期举办龙舟赛、踩月亮等传统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3. 民俗表演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表演给游客们带来了难忘的经历。
在古城的主要广场上,每天都会有各种精彩的表演活动。
民间艺人们会表演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特色的舞蹈、歌曲等节目,让游客们领略到湖南多元文化的魅力。
此外,古城还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表演,如刺绣、木雕等,游客们可以观摩他们的制作过程,甚至亲自体验一把。
4. 美食文化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不仅仅表现在建筑和节日中,还体现在地方美食文化中。
凤凰古城有许多有名的特色小吃,如臭豆腐、油香鱼等,都是游客们品味湖南美食的首选。
此外,古城还有一些传统的农家饭庄,供应地道的农家菜,让游客们能够品尝到地道的湖南农家味道。
5. 民间习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还体现在民间习俗中。
如婚俗,凤凰古城的婚礼仪式既庄重又热闹。
新娘出嫁时,会有一场盛大的婚礼仪式,婚车花轿、彩旗彩带、鞭炮欢呼,热闹非凡。
还有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如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等,都是古城居民们世代相传的民俗活动。
总之,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土家族的婚嫁习俗

土家族的婚嫁习俗土家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湘西、鄂西等地区,虽然分布不同的地区,但是婚嫁的习俗是大同小异的,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土家族的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土家族的婚嫁习俗一、婚嫁前奏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女婚姻不能自由,少男少女结合全由父母包办,即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嫁从提亲开始,虽程序井然,却稍嫌繁琐。
托媒。
男方托请一能说会道,且熟悉双方家庭情况的人(多为女性,俗称媒婆)到女方家里提亲,此后女方也托人暗中打探男方的家庭情况。
合八字。
若女方有意,则由媒人互通男女双方生辰八字,并请算命先生“合八字”。
男女双方八字若相契合,双方即口头联姻。
定婚。
八字既合,则可拿之,故定婚又称“拿八字”。
由男方购置红色庚书,写上男方生辰,然后装于精制拜帖盒内,由媒人赴女方家女方生庚填入同一庚书,即算正式订亲。
认亲。
由男方择定吉日备齐族茶(若干份猪肘、面条等物)到女方家,女方则邀约族人至亲齐聚堂屋。
灯烛辉映之下,男子在媒人引导下谦恭有加,称父叫母,呼姑唤叔。
报期。
即由男方到女方家报告喜结良缘的日期。
此后男方准备工作进入最后阶段。
喜期前夕,男方备办彩礼。
所谓“彩礼”,无非面酒糕糖、“长枪短枪”(猪长蹄谓之长枪,短蹄谓之短枪)。
讲面子的男方,往往整猪相送,名曰“礼猪”。
男方还需备办结婚衣物,女方也忙着准备“陪嫁”,其间家具被褥、锅碗镜妆之物日渐增多,新娘更是刺绣裁剪,赶制被套枕巾及公婆的鞋袜。
哭嫁。
哭嫁大多在婚前的十天半月之内,准新娘邀约邻近女友,帮忙做针线活。
银针闪烁,彩线飞舞,姑娘们边哭边做,哭而不悲,哭而似悲,哭中寓乐,似哭实乐,唱哭间杂,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哭声悠扬宛转,极富乐感,流露出土家族姑娘的天真率性。
其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姊妹、哭祖人等等。
婚嫁前奏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一年半载,多则十年八年,至于“娃娃亲”和“指腹为婚”的则长达一二十年。
说到土家族的婚嫁习俗,不能不提及土家族较为流行的一种情形:土家族喜欢“姑表开亲、姨表开亲”,即所谓的“亲上加亲”。
湖南婚礼习俗

湖南婚礼习俗湖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婚礼习俗。
婚礼在湖南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两个人的喜庆日子,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湖南婚礼的习俗和特色。
一、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在湖南,婚礼的筹备工作通常从一年前开始进行。
首先,双方父母会互相洽谈婚事并商定相关事宜。
接下来,需要准备婚礼所需的婚宴场地、喜帖、婚车等。
同时,新人和家人还要购买新衣服,并选购合适的婚纱和西装。
二、婚礼当天的仪式1. 迎亲:在婚礼当天,新郎和他的亲友会提前到新娘家门口等候,等待新娘的到来。
一旦新娘出现,新郎亲自迎接并为新娘戴上新郎帽,这一举动代表着新郎对新娘的保护和照顾。
2. 迎宾:新人步入婚宴场地后,会有双方家庭的长辈为他们敬献酒水,并向他们道贺。
随后,婚宴正式开始,宾客们可以享用精心准备的菜肴。
3. 敬酒:在湖南婚礼中,新人要向亲友敬酒以表达感激之情。
亲友们则会将红包或礼物放置在新人敬酒的酒杯里,祝福他们新婚快乐。
4. 洞房花烛夜:在婚礼结束后,新人会回到新房,进行洞房花烛夜。
新娘会穿着新郎准备的婚衣摆设床铺,而新郎则要准备一袋糖果,代表着希望新婚之夜甜蜜美满。
三、婚礼习俗的寓意与象征1. 红色喜庆:湖南的婚礼充满着喜庆的红色。
新郎会穿着一套红色的汉服,而新娘则会穿上华丽的红色婚纱。
这是因为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和幸福,寓意着新人美满的婚姻生活。
2. 鸾凤喜结:在湖南的婚礼上,常常可以看到鸾凤图案的装饰和设计。
鸾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它代表着男女之间的和谐、美满和永恒。
3. 岁首二月:在湖南,一年中的岁首二月被认为是最好的婚嫁时节,尤其是春节前后。
这个时期的婚礼更加浓厚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人们相信在这个时候举行婚礼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四、现代湖南婚礼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湖南的婚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例如,一些新人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婚礼策划和创意,他们可能会选择在户外举办婚礼,在仪式上加入一些新颖的元素,以使婚礼更加独特和有趣。
结婚习俗

一、点烛彩喜烛红虹透天长夫妻双双来拜堂明年生个好宝宝世代昌隆万代兴左边点烛满堂光右边点烛生贵子夫妻双双来拜堂相敬如宾代代兴一对喜烛点大厅夫唱妇随百年乐明年生个好宝宝品学兼优功课好点起喜烛满堂光宜室宜家满门春良辰吉日来拜堂百年好合岁寿长大厅神棹金漆漆喜烛双双焰火红今年新人是一对明年生子变两双天圆圆地圆圆,夫妻一对好团员喜烛光礼烛明,富贵荣华万万年二、入洞房彩词新郎新娘过中堂,金童玉女入洞房,红花绿被显富贵,五谷六米洒满床。
一把谷米撒帐东,喜字映得烛影红,床里床外郁葱葱,新房日月注春风。
一把谷米撒帐西,红色锦带腰间系,拉开使见嫦娥面,郎君心里好焦急。
一把谷米撒帐南,好男好女合团圆,凉月好风庭户爽,双双绣带佩首男。
一把谷米撒帐北,津津一喜眉间色,芙蓉帐间度春宵,嫦娥若遨蟾宫客。
一把谷米撒帐上,交颈鸳鸯配成双,从今好梦业维系,行见珍珠来人掌。
一把谷米撒帐中,一对月旦玉芙蓉,恍若今宵遇神女,红云簇拥下巫峰。
一把谷米撒帐下,黄昏月下时更佳,今宵喜梦紧相随,种子插下春开花。
一把谷米撒帐前,沉沉非雾亦非烟,香得金虬相隐映,文萧今彩乐似仙。
一把谷米撒帐后,夫妇和谐保长寿,今后夫唱妻相随,莫作河东狮子吼。
三、闹新房(一)闹新房,闹新房,房内摆的好嫁妆。
两边放的箱与笼,四门四厅八脚床,架子床上铺锦被,床上挂的白罗帐。
龙凤枕头配一对,鸳鸯夫妻结成双。
良辰美酒戏佳偶,来年定生好儿郎。
闹新房(二)月儿弯弯照九州,里挂红灯外挂绸,今日大喜吉星照,花轿抬到大门口。
大门口,铺红毡,又吹喇叭又放鞭,亲朋好友两边站,新娘下轿贵人搀。
顶红袱,穿红袄,柽子酒壶拿两边,贵人搀着新娘走,迈过火盆迈马鞍。
进大门,喜气添,进二门,保平安,一走走到当院里,八仙桌上摆的全。
闹新房(三)一斗粮,一杆称,三支箭,一张弓,又烧高香又摆供,敬着天地老祖宗。
新娘来到当院里,叫来新郎拜天地。
一拜天,二拜地,三拜公婆都满意,四拜四季大发财,五拜五福临门第,六拜六六大顺利,七拜七星大紫气,八拜八仙来贺喜,九拜九赐大加官,十拜事事都如意。
湖南结婚习俗

湖南结婚习俗湖南婚嫁习俗之汉族:湖南婚嫁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过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
一、说媒。
这大家都知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
即使是自由恋爱,也的在婚前挂靠个媒人做挡箭牌。
二、筛茶。
男的第一次到女的家里,女的如果觉得男的不错,给端一杯茶,男的给一红包。
对上眼了,有戏。
三、过庚。
男女双方交换生庚八字,请先生算命能否相配。
四、订婚,结成婚姻。
五、过门:男方一大早抬花轿来女方门(现在是汽车)彩礼必有三牲。
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先要“辞堂”,陪新娘到堂屋里拜别娘家的祖宗牌位,谢谢娘家的养育之恩。
出堂屋门时,必有新娘兄弟在门前阻挡,不愿意姐姐远去。
新郎只有红包开路。
六、上轿(车)。
必有女方的哥哥或堂哥背她上轿,双脚不沾地,害怕把娘家的运气沾走。
娘家村里的众人送新娘出村门,新郎封红包买糖感谢。
七、到婆家,停轿。
首先念煞。
由德高望重之人围着花轿念念有词,将一公鸡当场宰掉,以阻挡娘家带来的晦气。
然后有德高望重之中年妇女(必须子女都有)搀扶新娘出轿,跨火盆,新郎射箭。
当天宴请宾客时,陪姐姐来的弟弟,哪怕是毛孩子,必坐上席,这是对娘家的尊重。
八、入洞房闹洞房,唱拜堂歌。
九、回门。
第二天若无别的的变故(过去要求新娘是处女),送亲的弟弟陪姐夫、姐姐回娘家,至此婚姻大事完毕。
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
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
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少数民族婚嫁礼俗概要: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
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
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
凤凰古城简介

凤凰古城简介凤凰古城位于中国湖南省凤凰县境内,是一个世界级的古城文化旅游地。
被誉为“剑南之国”,“东方雅典”。
古城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郁,是一处风景优美、历史古迹繁多的黄金旅游胜地。
一、历史文化1、历史悠久:凤凰古城建立于西汉,历史悠久,曾数度兴衰。
从西汉到清朝,凤凰古城曾经先后有过几千年的历史;2、传统文化:凤凰古城是融合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地方,这里有汉代的吴越佛教、唐代的禅宗,而且中国最早的书院也出现在凤凰古城;3、古城文化:当代凤凰古城,延续着古城文化,素有“古城故事”“古城佛教”等名号,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等杰出成就;二、天然风光1、绝美风景:凤凰古城特别出名的景色就是山柳酒店,位于古城城门内,千大山、青帮渠视野绝佳,令人叹为观止;2、自然景观:凤凰古城的自然景观也极具特色,有溪流潺潺清泓、云雾缭绕、秀峭碧苔的绿野美景;3、生态游玩:再加上旅游胜地里拥有清新自然的山野空气,凤凰古城更是一处理想的游玩地。
草木茂盛,游人可观赏奇景、钓鱼野餐,感受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三、风俗习俗1、传统节日:凤凰古城的传统节日有众多,有剪春鹊、放青龙灯、放小灯、祭灶等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些节日期间,古城里的封道乐舞婉转极具有传统感;2、音乐民俗:古城还是音乐民俗的中心,有唱歌撩胆、秦腔、清唱、绣线歌等古代歌舞,还有一些传统民俗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一场璀璨盛宴;3、民宿服务:凤凰古城民宿古朴典雅、四合院独具风格,还可饱览山川美景,能够带领游客深度体验古城文化,体验不一样的古城风情旅行。
以上就是凤凰古城的简介,这里融合了多元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景观优美,民俗文化色彩浓郁,必将为游客留下难忘的回忆。
湖南结婚风俗流程

湖南结婚风俗流程湖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其结婚风俗更是别具特色。
结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结婚的风俗更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在湖南,结婚风俗流程也有着独特的传统和仪式,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湖南结婚的风俗流程吧。
首先,湖南的结婚风俗流程通常是由“纳彩礼”开始的。
纳彩礼是指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送上一定的礼金和物品,表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诚意。
在湖南,纳彩礼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通常需要男方家庭提前与女方家庭商议好礼金和物品的数量和种类,以示诚意和诚信。
纳彩礼的准备工作通常需要一段时间,而送礼的过程也是十分隆重和热闹的,这也是湖南结婚风俗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接下来,就是“过大礼”这个环节了。
过大礼是指男方家庭正式向女方家庭提亲,并且送上一系列的礼品,表示对女方家庭的尊敬和诚意。
在湖南,过大礼的仪式通常是在女方家庭的家中进行的,男方家庭需要准备好一系列的礼品,如茶叶、酒水、糖果等,以示对女方家庭的诚意和尊重。
在过大礼的仪式中,男方家庭通常需要派出一些长辈和亲友前去女方家庭,进行正式的提亲仪式,这也是湖南结婚风俗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后,就是“结婚仪式”了。
结婚仪式是整个结婚过程中最为重要和隆重的环节,也是湖南结婚风俗流程中的重中之重。
在湖南,结婚仪式通常是在双方家庭的共同见证下进行的,而且仪式通常会选在吉日良时进行,以求婚姻美满和幸福。
在结婚仪式中,双方新人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宣誓,以示对彼此的忠诚和承诺。
而结婚仪式的过程中,还会有一系列的习俗和仪式,如敬茶、敬酒、交换戒指等,这些都是湖南结婚风俗流程中的传统习俗,也是对婚姻的祝福和祈福。
最后,就是“婚礼宴席”了。
婚礼宴席是结婚风俗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整个结婚过程的一个圆满结束。
在湖南,婚礼宴席通常是在结婚仪式之后举行的,双方家庭会邀请亲友和长辈前来参加,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在婚礼宴席上,新人和家人会向宾客敬酒,表达对亲友的感激和祝福,而宾客们也会给予新人祝福和礼物,共同庆祝这一喜庆的时刻。
湖南人结婚风俗

湖南人结婚风俗
湖南的结婚风俗受到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色。
以下是一些湖南人结婚时常见的风俗:
1. 过大礼:结婚前,新郎一般要带着一系列的礼物,包括茶叶、糖果、糕点等,到新娘家拜访,这一过程称为“过大礼”。
2. 婚礼筹备:通常,结婚前双方家庭会进行详细的筹备工作,包括婚礼场地、宴席安排、婚车租赁等。
3. 迎亲队伍:新郎一般会带着一支热闹的迎亲队伍前往新娘家接新娘,队伍中可能有锣鼓、舞龙舞狮等表演,营造热烈喜庆的氛围。
4. 过门洞:在湖南的一些地方,新娘入洞的仪式很重要。
新娘在婚礼上要从门洞中通过,以示新的生活开始。
5. 交杯酒:在婚礼仪式上,新人会交换交杯酒,表示共度一生,白头偕老。
6. 三朝九拜:在结婚典礼中,新人会进行三朝九拜的拜堂仪式,向天地、父母和对方表示敬意。
7. 敬茶仪式:在婚礼上,新人会向双方父母敬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并得到父母的祝福。
8. 欢送仪式:结婚当天,新郎家会举行欢送仪式,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共同分享喜悦。
9. 喜鹊报喜:在湖南的一些地方,人们相信喜鹊是吉祥的象征,新婚夫妇会在结婚当天放飞一对喜鹊,以示幸福和吉祥。
10. 送嫁妆:新娘在结婚时,家里一般会准备一些嫁妆,包括衣物、首饰等,这些礼物会随着新娘一同送到新郎家。
需要注意的是,湖南地区的结婚风俗因地域和习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细节可能会有变化。
湖南结婚风俗流程

湖南结婚风俗流程湖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因此结婚风俗也存在差异。
下面是一般湖南结婚的基本流程。
首先,两家人进行媒介活动。
媒介活动是结婚的第一步,一般是由女方家庭的长辈找到男方家庭的长辈,表示女方对男方的认可。
一般会安排好日子,由两家人一同前往女方家庭。
女方家庭会准备茶水和一些应有礼品,男方家庭代表会进门后,女方家庭长辈会为男方家庭长辈泡茶,酒席开始前进行互敬酒仪式,交换红包和礼金,表达诚挚的喜欢意愿。
接下来是女方家庭的迎娶仪式。
当男方家庭答应女方的提亲请求后,就会开始迎娶仪式。
在婚庆日子当天,男方家庭会最先送来一些需要的聘礼,如糕点、酒水等,女方家庭也会准备一些饭菜和水果款待男方家庭。
此后,男方家庭的媒人会将女方庄重地接回到男方家庭,此举象征着两个家庭的和谐融洽。
随后是举办婚宴。
湖南结婚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婚宴,它一般会在两个家庭达成婚约后的几天内举办。
湖南婚宴的菜品一般比较丰盛,有些地方甚至有二十四桌、三十六桌的婚宴,以喜庆的氛围欢庆结婚。
湖南结婚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是敬天地祖先。
在湖南,新婚夫妻要先到宗祠祭拜祖宗,表示对祖先的感恩之情,祈求祖宗保佑亲子平安。
结婚之后,女方家庭会寄托同房引进的习俗。
婚后的第一晚,女方会准备一些玩具,如扇子、剪刀等,放在床上。
据说,这些玩具会带来好运和幸福,代表夫妻幸福美满、琴瑟和谐。
此外,在湖南,结婚后的几天里,女方家庭会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等,以表达对男方家庭的热情好客,同时也给新婚夫妻带来欢乐和祝福。
总的来说,湖南结婚风俗流程包括媒介活动、迎娶仪式、婚宴、敬天地祖先等环节,结合地方特色和民族习俗,展现出湖南人民热烈喜庆的婚礼习俗,传承着湖南独特的婚姻文化。
湘西苗族都有什么风俗

湘西苗族都有什么风俗关于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生活习俗吃:1.吃油茶。
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
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2.吃山泥鳅(晰蜴,统称四脚蛇)。
将处理后的山泥鳅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坛子内,用来招待贵客。
3.吃青菜。
农历过年喜欢吃青菜,一般不切碎。
穿戴: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
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
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住:1.吊脚楼,吊脚一般2-3屋,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
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
上层为人居住。
2.火炉,形状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围用木板盖好,四周用砖、石砌好,中间围成正方形火塘,用来烧火做饭,周围下层为空间,用以关鸡、鸭。
天冷时,主、客人都坐在火炉上,说笑、谈论家事和休息。
火炉上吊有一个不同形状的木架,将种子、茶叶篓、草鞋等挂在上面。
婚丧习俗恋爱:以歌为媒,农历三月初三,青年男女穿戴整齐,成群结队赶到山头水边,对歌恋爱。
情同意合者,便相邀离去,表示恋上了。
平时看牛、放羊也对歌,并赠红。
双方父母同意便结婚,如不同意,还有逃婚的习俗。
结婚:一般在结婚前一个月,长则半年,就开始哭嫁。
对长辈要一个一个地器,然后再送礼物,现在改变了许多。
男女结婚时,女方和来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这三天新娘只能同伴娘睡,不能与新郎同床。
三天后,新娘与伴娘一起回娘家生活,二年、三年、五年不等。
男方有农事需人帮忙,接女方在男方家同住。
待女方怀孕后,才能接新娘到男方家长住期共同生活。
凤凰古城里的少数民族_小学三四年级写人

凤凰古城里的少数民族
凤凰古城里的少数民族
湖南的凤凰古城里居住着两种少数民族,土家族和苗族。
这两种少数民族都有非常奇特的风俗习惯。
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他们的特点吧。
家人曾有过男女都穿短衣、着筒裙、赤足椎发,装束一样的阶段。
大约在清朝“改土归流”后,男女的装束才有了差别,他们的服饰在二百年间变化都不大。
土家妇女的头上缠着7尺或14尺长的成圈形的墨青布帕,男子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在头上缠成“人”形,过去还在左耳穿耳环。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的传统手工品。
它是在土织布机上,用蓝、黑、红、白等色棉线为经,用各种色彩的丝、棉、毛线为纬,采用挖花工艺手工挑织而成的。
图案设计独特、生动逼真,真实地反映出土家族的生活和风俗习惯。
西兰卡普色彩对比强烈,体现出了土家族豪放、大方的民族性格。
苗族的服饰比土家族更富有色彩,衣料多为自织的“家机衣”。
苗族服饰复杂,男女头缠布帕,长1至3米,苗族妇女在喜庆、串亲、做客、赶集、节日等均佩戴银饰,亮丽无比。
苗族有种十分美丽的舞蹈――芦笙舞。
芦笙舞“滚山珠”以其粗犷豪放的风格、高难惊险的动作,蕴涵着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
看苗族的“滚山珠”,能让人热血沸腾,似乎在激励和引导人们不断前进、永不为困难所压倒。
我们既要学习土家族人民豪放、大方的性格,也要学习苗族人民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湖南凤凰人结婚习俗

湖南凤凰人结婚习俗湖南凤凰人结婚名堂(礼数、禁忌)很多,那是约定俗成的,如云南的过桥米线一样,一套一套的。
2009年暑假的时候见识了哥哥的婚礼,确实挺复杂的。
湖南凤凰人婚俗,按过程来讲: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
大部分婚俗是相同的。
媒人不可少:媒人的地位与作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一样重要。
即使是自由恋爱,没有媒人介绍,只要是在农村家里结婚,这个手续是不能减的。
自由恋爱了,准备谈婚论嫁了,家里老人还得给你找一个媒人上门提亲,否则不合礼数、会被邻里看不起。
然后办定婚饭,邀请双方父母、重要亲戚参加。
直到结婚,媒人都自始至终参与,只是事情少了很多。
如果是通过媒人介绍的话,那媒人的地位与作用就很重要了。
双方家庭的相互了解、沟通、矛盾化解等都有得通过媒人来传达。
媒人最重要的时刻就是结婚前一天男方家的晚饭,那是专为媒人准备的,媒人坐上座,男方家的重要亲戚都要来敬酒,这顿饭叫“陪媒”。
吃完饭还得有专人陪媒人打牌等。
因为结婚这天媒人就不重要的,叫“媳妇娶进门,媒人丢过河”之说。
(男家要给媒婆一个猪头,一双鞋,一块肉,8个糍粑,糍粑必须是红色的)换庚,定庚: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
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
“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
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
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订婚礼物。
(妈妈说他们小时候男方要给女方300斤猪肉,若干糍粑,糖)红字上写好什么时候出门什么时候进门。
湖南结婚风俗流程

湖南结婚风俗流程
湖南结婚风俗流程
湖南省为汉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在结婚方面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
湖南结婚的风俗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传统家庭价值观。
结婚是将两个家庭联系在一起,因此,任何一方都无法下达正式婚礼请柬,除非双方家庭成员都能接受请柬。
就湖南而言,提前邀请双方家庭成员参加讨论会谈十分重要,尊重双方家庭及传统习俗。
下一步是亲戚朋友们在双方家庭会见后,再去参加结婚庆典仪式。
一般以送礼物、排队等形式来完成。
在结婚仪式上,男方家长要给女方家长准备礼物一般包括金银首饰,婚庆礼品等礼物。
此外,要在婚礼上准备一副家庭牌位,由双方家长亲自排列,表明双方家庭对结合的认可。
随后,除了双方家长外,结婚的男女也要准备好香案,用以领受彼此的祝福,共同度过这艰辛的婚礼。
另外,还有诸如新郎献酒、灯笼游行、入室行礼等传统仪式。
最后,结婚仪式结束以后一般会有丰富的美食佳肴,喜庆的气氛、美妙的音乐、燃放烟花,彰显出此次婚礼的浪漫和温暖。
就此而言,湖南结婚风俗,不仅体现着湖南深厚的传统文化,也是家庭责任和文化传统的体现。
它在结婚的要素中,赋予婚礼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新人结婚的难忘和耐人寻味。
谈婚礼中的苗歌及其保护———以湘西凤凰县千工坪乡田冲村为例

谈婚礼中的苗歌及其保护———以湘西凤凰县千工坪乡田冲村为例●谭文[摘要]歌谣在苗族人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生产劳作中,歌总能表现他们最真挚、朴实的情感。
其中以婚嫁中的歌谣最为特别,在演唱过程与唱词上也颇有讲究。
在此基础上对田冲苗歌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婚礼中苗歌的文化功能和保护原则。
[关键词]婚礼;苗歌;价值;保护原则凤凰县千工坪乡位于凤凰县境中部,距县城15公里,是凤凰古城、沱江河上游重点生态保护乡,全乡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天坑溶洞众多,平均海拔420米。
①田冲地势地貌独特,民风淳朴,造就了这方歌谣的沃土。
在这里,人们用歌声表达情感和意愿,婚礼中唱的歌曲更是寄托了苗家人对子孙后代的美好祝愿,是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
一、婚礼中的苗歌苗族婚礼多为三日两夜,现代则较过去少,多为两日两夜或两日一夜,但无论时间长短,其苗歌必不可少,歌谣在婚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贯穿整个婚礼,对婚礼进程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在田冲村,尤以娶亲歌、拦门歌、祝酒歌、送亲歌运用最为广泛。
(一)娶亲歌婚礼第一日,男方家聘礼准备妥当后,一众人围上前,男方苗歌者开始唱歌,唱词常常开头为今天是吉年吉月吉日吉时,是添人添喜的好日子,之后也多是唱一些祝福的话语,唱词为七字一句,一般情况一首为十六句,少则十二句。
娶亲歌为婚礼上唱的第一首歌,由男方家苗歌者唱,是预祝婚礼吉利、圆满的开头曲。
(二)拦门歌拦门在苗家的婚礼中是重要的习俗,用对歌的方式取得双方的信任和好感,从而获得进门的机会,此时歌谣代表男女双方互相对话。
一般在男方接新娘时和女方亲戚来到男方家时拦门所唱。
而当女方亲朋好友都来到男方家时则同样会遇到拦门,这时拦门的一方就变成了男方,此时新人也在拦门的队伍当中,据田冲村四组村民彭大叔介绍,这时候唱歌的意义就在于主家(男方)热情的欢迎客家女方家的到来,没有什么能够表达自己的欢欣,只好拦住去路要求远方来的客人唱一首歌,以此表达自己的好客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凤凰人结婚习俗湖南凤凰人结婚名堂(礼数、禁忌)很多,那是约定俗成的,如云南的过桥米线一样,一套一套的。
2009年暑假的时候见识了哥哥的婚礼,确实挺复杂的。
湖南凤凰人婚俗,按过程来讲: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
大部分婚俗是相同的。
媒人不可少:媒人的地位与作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一样重要。
即使是自由恋爱,没有媒人介绍,只要是在农村家里结婚,这个手续是不能减的。
自由恋爱了,准备谈婚论嫁了,家里老人还得给你找一个媒人上门提亲,否则不合礼数、会被邻里看不起。
然后办定婚饭,邀请双方父母、重要亲戚参加。
直到结婚,媒人都自始至终参与,只是事情少了很多。
如果是通过媒人介绍的话,那媒人的地位与作用就很重要了。
双方家庭的相互了解、沟通、矛盾化解等都有得通过媒人来传达。
媒人最重要的时刻就是结婚前一天男方家的晚饭,那是专为媒人准备的,媒人坐上座,男方家的重要亲戚都要来敬酒,这顿饭叫“陪媒”。
吃完饭还得有专人陪媒人打牌等。
因为结婚这天媒人就不重要的,叫“媳妇娶进门,媒人丢过河”之说。
(男家要给媒婆一个猪头,一双鞋,一块肉,8个糍粑,糍粑必须是红色的)换庚,定庚: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
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
“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
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
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订婚礼物。
(妈妈说他们小时候男方要给女方300斤猪肉,若干糍粑,糖)红字上写好什么时候出门什么时候进门。
“外婆送亲,多余一礼”:送亲的人选是相当严格的,也有具体安排。
得有8个黄花大闺女,表哥表弟主要是挑嫁妆,至少要有八个人以上,如果表哥表弟少嘛,也可请自己的好朋友来挑,一路挑着嫁妆浩浩荡荡,很是有面子。
细究为什么要表哥表弟挑嫁妆,原来是男方家要给红包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送亲的人还有父母、哥哥妹妹、叔叔等,以前是母亲不送亲的,有“只是嫁女,不是嫁母亲”之嫌,到如今,习惯改了些,母亲可一并送亲,但父亲与母亲用餐时,不得同坐一屋,更不得同座。
爷爷辈的,就不参与送亲了,外婆就更不可能了,隔得太远了。
到现在,外婆还是“懵懂”的代名词。
如果你有说不清楚的,别人会说“怎么跟那外婆一样罗!”。
如果你多此一举,别人会说“那是外婆送亲嘞!”出嫁必哭:凤凰人新娘出门是在半夜的,晚上12过后叫个有份量的老妈拿着绣花线弄头发,绣花线有十二种颜色,打扮好之后,就坐在家门口,门口放一个火盆,等着吉时,吉时到了,就让家里的长辈背出门,脚不能落地,媒婆在一旁打一把红伞,进男方家是也是一样背进门,打红伞。
还有出嫁那天,要摆香案,鞭子(鞭炮)蜡烛钱纸(冥钱)香(香火),油麻(芝麻)豆子姜,一样不能少,鱼(一定得是鲤鱼)肉酒水及水果等供品一应俱全,面对列祖列宗牌位下跪叩三个响头,向列祖列宗告别,从此后就不是这个家的了,到嫁到别家去了。
即所谓“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随即得大声哭出来,以表孝心与感恩。
也是的,如果出嫁很远,多年不能回家看一次的话,想想伤心时刻,想想这个生她养她的家,不哭也是不可能的了。
(妈妈说,姨们出嫁的时候,在结婚的前几天就开始哭,哭一星期左右,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习俗也变了,到哥哥结婚时,嫂子哭了差不多三小时。
哭的内容一般是哭自己从小到大自己的跟家人的不开心啊,离别的不舍,想到什么哭什么,哭什么都没关系,哭过是自己的爸妈哭,哭她到了男家要听话那些什么的)礼钱:送礼是个难事。
首先得确定你与结婚者或其家庭的关系,确定礼钱,还得随时打听其办婚宴的档次以决定礼钱。
每个参加婚礼的人到达时,有专门的迎宾,放鞭炮迎接,握手让座,上茶上烟。
少坤,引导到收礼台,写礼簿。
送礼者得拿出现金来,让礼簿先生写名字,登记礼钱。
送了多少,周围有很多人看呢!还是城里人好,一个红包,一百二百随你,送多送少别人不知道!写礼簿时,主家得送你一包烟,一个红包。
如果是芙蓉王,你至少得二百元,如果是金白沙,你至少得一百元,如果不送烟,看五十也可。
主家返回的红包一般是十块钱。
吃完饭后,主家还送你一包瓜子花生及糖,还含饮料一盒。
如果是生日宴,改为长寿面一盒。
如果你一时没钱送礼,还可以佘帐的,先写礼簿,注明佘帐,一年之内还上也是可以的。
拜堂是婚礼的高潮阶段。
当花轿停在堂屋门前,男方请的伴娘站到花轿前时,仪式即已开始。
香案上,香烟缭绕,红烛高烧,亲朋戚友、职司人员各就各位。
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开始赞礼。
新郎新娘按引赞和通赞的赞礼开始拜堂。
拜堂仪式程序如下: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引赞: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奏乐鸣炮通赞: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进香烛引赞:跪,献香烛。
明烛,燃香,上香,俯伏,兴,平身复位。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然后,是传统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双亲,夫妻相拜”最后才“引进洞房”拜堂仪式到此结束。
新娘进门时要有个未婚的女孩子打水洗脸,脸盆是新娘家的嫁妆,里面有红包的。
要有儿子的,家庭和睦的两口子铺婚床~~新娘的嫁妆被子里面有红包,给铺床的人。
吃饭前新郎新娘要给所有的长辈行礼,改口,长辈要给新娘见面礼。
晚上要吃饭的时候还要祭祖。
闹洞房的时候要煮糍粑给客人吃,给媒婆的糍粑得红的。
喜筵一般是办两天,以前是三天,第一天“女大亲”先吃,第二天是“男大亲”先吃。
喜筵结束前,媒人早已溜走,谓之“逃席”。
倘若不走,“洗媒”的人会把他的脸抹成锅底。
喜筵结束后,“上亲”先到退堂屋休息一会,吃些点心,由男方尊长陪着说些客套话,待勤杂人员把席面撤去,扫了地,大亲就该起身告辞了。
临起时,男家要“打发”衣料、鞋袜之类,讲究的还有红包。
“送大亲”是又一个热闹场面,男家所有体面的人都要送到门口,还要鸣炮动乐,以示敬重。
新郎及其父母应送客至村口。
男方的舅舅来的时候,舅舅们会在快到男方家时就开始放鞭炮,爆竹,男方听到之后也得开始放,舅舅们放多少男方也得放多少。
在传统婚礼进行的前一天,男家已经张灯结彩,其布置大略如下:堂屋:门前对联一副,加横批。
堂屋中间高悬一方形彩灯,彩灯四面分别绘上“鸾凤和鸣”、“观音送子”、“状元及第”、“合家欢”图案。
香案上一对硕大红烛。
两边“对座”墙上贴“陪对”一幅。
后“金墙”上帖“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自上而下直写。
这六个字的写法有讲究:天要平,即“天”字的两横要写平,不能弯曲;地要宽,即“地”字写宽一些,不要过窄;君不开口,即“君”字要全封闭,不能留空隙;亲不闭目,即写繁体“ 亲” 字,右边的“ 见”字不能把上面的“目”字最后一横全部封住;师无别意:繁体的“ 师”字要少写一撇,写作“ 师” 。
新房:门框两边贴对联一副,加横批(横批一般写“鸾凤和鸣”四字);门上贴大红双喜字;新房正中悬彩灯;窗户上贴剪纸的大红双喜字,四角贴剪纸的蝴蝶图案;窗户两边贴对联;墙壁四周挂字画。
厨房:正门对联一副,加横批,门上贴红“喜”字。
其他:所有房间门上均贴“喜”字一个。
女方陪嫁物:棉鞋:以前50-60双现在20-30双鞋垫:以前50-60双现在20-30双(妈妈说她小姑娘的时候要是哪家办喜事就会托她绣鞋垫,那时候一个晚上就能绣好很多)8床棉被、柜子、家具、火夹、帐子(这帐子是女方的弟弟拿的,在进男方家的时候给他的姐夫,并且当姐夫的要给弟弟红包的,少了弟弟可以不给姐夫,为了那条蚊帐弟弟叫姐夫加多少都得加[当然在他的能力范围内])两个桶(不愁喝的意思)碗筷(不愁吃的意思)两个开水瓶(婚礼那天烧开水给宾客喝)背篓(赶集用的)还有女的送去的东西中能放的就要放谷子、玉米糖那些。
回门: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回门那天要在新房里藏糖,钱,瓜子,花生,烟那些越多越好,必须要有女方家里的人来接才回门,到了新娘家,鞭炮一向大家就去新房找东西。
还有就是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第三天的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
新郎新娘应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
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
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
回门那天,新人必须要在娘家住一晚。
隔天回家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总结:凤凰县的结婚习俗非常有意思,跟其他地区的结婚习俗有着很大的区别,如哭嫁,半夜出门,出门是打红伞,新娘脚不能落地等,这些习俗对别个地区的人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凤凰政府可以把这里面有意义的一些元素当作旅游吸引物从而来吸引游客。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的婚礼越来越简便,越来越喜欢西方的婚礼,把中华名族的一些优秀的习俗都丢弃了。
而湖南凤凰人来世传承着以前的优秀文化。
当地政府可以通过旅游把这一优良的习俗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