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教育类建筑物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需认识的要点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教学设计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教学设计
概述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和加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为建筑物进行后续的维修和改造提供技术依据。
本文将围绕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的原理、实践和教学设计展开论述。
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
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自然环境和使用负荷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出现一些变形、裂缝等现象。
如何准确、有效地检测和鉴定建筑结构的病害,是建筑工程领域的一大难题。
建筑结构检测和鉴定是通过对建筑物的物理、力学、化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结构的健康状况和寿命状态。
建筑结构检测和鉴定的方法主要有:
•直接观察法:通过人工观察建筑物表面的病害、开裂、变形等情况来判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测量法:采用传感器、激光测量等技术手段来进行建筑物的结构变形和应力分析,以获取精确的数据;
•材料检验法:通过检验建筑材料的强度、厚度、黏合力、散热性等物理性能来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
1。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建筑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防止发生事故。
检测和加固方法主要包括非破坏检测、破坏性检测和加固设计。
本文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一、非破坏检测方法非破坏检测是指在不破坏建筑物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各种特定的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对建筑结构进行测量、感知和评估。
非破坏检测的方法有:1. 振动测试:通过对建筑物进行震动刺激,观察和分析建筑物的反应,从而评估其结构的性能和稳定性。
2. 声波测试:利用声波的传播特性,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和评估,判断出结构中存在的缺陷、损伤和松动。
3. 磁力检测:通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建筑结构中的磁场分布,并根据磁场的变化来判断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红外热像检测: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建筑物进行热量测量,通过观察建筑物的热分布来判断其是否存在结构缺陷或损伤。
5. 探测雷达:通过雷达技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和传播特性,检测和分析建筑结构中的缺陷、裂纹或空洞。
二、破坏性检测方法破坏性检测是指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破坏性试验和分析,获取结构的力学性能参数和承载能力。
破坏性检测方法有:1. 承载性能试验:通过在结构上施加荷载,观察结构的变形和破坏形态,从而分析结构的承载性能和安全系数。
2. 钢筋探伤:通过人工或机器对混凝土内部的钢筋进行探测和检测,判断钢筋的数量、直径、布置和受损情况。
3. 核磁共振: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量在磁场中原子核的共振信号,从而分析建筑物结构的内部构造和组成。
4. 化学试验:通过对结构材料进行化学试验,测试其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评估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
三、加固设计方法根据检测结果和评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合理的加固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安全系数。
加固设计的方法有:1. 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加外包钢板、加粘钢筋、加底板等方式,增加结构的抗弯、抗剪和抗压能力。
2. 加固砖木结构:通过加固支撑和连接处,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教学楼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
行 了检 测 ,抽 检 结果 :钢 筋数 量与 设计 相符 ,钢筋 摆放 位置 较为 恰
当 ,保护 层 厚度 的检 测基 本 符合 要求 。
继续,且速度较快 。
26 础 梁 裂 缝 观 测 .基
首先发现 一根基 础梁 JL 一 E 2顶面开裂 ,且裂 缝沿两侧 继续开展 , 三 个月后检 测 时,该处裂 缝 已开 展至梁底 ,量测 到的最 大缝 宽为 1 .
①底部框 架抗 震墙结构在 6 度设防区最大层数为 7 层,最大高度为 2m 2 ,依据带 阁楼的坡屋 面从室外地 坪算到 山尖墙 的 l 2高度处 的规 /
定,该建筑物 6层 ,总 高度 为 2 2 m,超过规 范要求 O 2 m; 2. 7 . 7 ②底 层应设 置钢筋混凝 土抗震墙 ,此处无钢 筋混凝土抗 震墙 ,且 所有墙体均 为按框架填 充墙进行施工 的 2 4砖墙 ; ③ 过 渡 层 底 板 应采 用 现 浇 钢 筋 混 凝土 楼 板 ,且 板 厚不 应 小 于 l2 11,此 处采用预 制板 ,严重违 反了规范规 定 。 011 1 1
筑检测 、 定及 加 固进行 开发 和研 究相 当有 必要 。 鉴
【 关键词 】 教学楼 1 程 概 况 工
倾斜观测
结构鉴定
主梁开裂 加 固补强
该教学楼原设计 为 5 层底层框架一抗震墙结构 ,6 度抗震设防 ,平 面为 L形 ,基础采 用锤击沉管灌 注桩基础 , 3 0 m,设计 单桩承载 m 5 力特征值 2 0 N ,建筑总长 4 . 4 ,总宽 1 . 4 ,房屋 总高度 为 5 k .m 80m 98m l .m 8 ,屋面部 分为上人屋面 ,楼板采用预 制钢筋混凝 土空心板 ,两 7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保障建筑物及其中的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随着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增加、自然灾害的频发以及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不足,建筑结构的老化和损坏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及时发现建筑结构中的隐患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成为当下建筑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一、建筑结构检测方法1. 监测设备的使用:目前,建筑结构监测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各种先进的监测设备如应变仪、位移仪、振动计、声发射仪等都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实时监测中,通过实时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结构中的变形和损伤,为加固和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2. 非破坏检测技术:非破坏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不破坏建筑结构的方式,对结构材料和构件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技术手段。
例如超声波探伤、X射线透视、红外热像仪等技术可以用于对混凝土、钢结构等材料进行检测,发现隐蔽的缺陷和损伤。
3. 结构试验:结构试验是指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加载实验或振动实验,获取结构的动力响应,从而得到结构的动态特性和受力性能。
通过结构试验可以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为结构的检测和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1. 钢结构加固:对于钢结构的建筑,通常采用增加钢材截面、增加横向连接、加装剪力墙、加装碳纤维布等方法来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钢结构的加固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原结构和新加固材料之间的协调性。
2. 混凝土结构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包括增加纵向钢筋、包裹钢筋混凝土柱、加固剪力墙、加固梁柱节点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
也可以采用碳纤维布和FRP加固材料进行表面加固,以增强结构的抗拉和抗弯能力。
3. 降低结构自重:适当减轻建筑结构的自重,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受力,降低结构的应力水平。
在实际加固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剪力墙布局、采用轻质隔墙材料、减小悬挑构件等方式来降低结构的自重,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建筑物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而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则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因素。
由于建筑物长期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结构可能会发生破损、老化和变形等问题,造成安全隐患。
建筑结构的检测与加固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的方法与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建筑结构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建筑结构检测方法1. 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建筑结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对建筑物进行外观观察,可以初步发现建筑结构的表面裂缝、变形和破损等情况。
目视检查需要结合建筑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建筑结构的明显问题和隐患。
2. 非破坏检测:非破坏检测技术是一种在不破坏被测材料或结构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结构、性能进行测量和评价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非破坏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磁粉探伤、电磁检测、红外热像检测等。
这些方法能够检测建筑物内部的隐蔽缺陷和病害,为建筑结构的安全评估和加固提供依据。
3. 结构监测:结构监测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装置对建筑物结构的受力情况、位移变形、振动响应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录入,了解建筑结构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结构监测技术包括应变计监测、位移传感器监测、振动传感器监测等。
通过结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建筑结构的健康状态,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
1. 加固材料:建筑结构加固的关键是选择适合的加固材料。
目前常用的加固材料包括碳纤维布、玻璃钢、钢材、预应力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 加固技术:加固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建筑结构进行强化和补强的工程技术。
常见的加固技术包括粘贴加固、钢筋混凝土包裹加固、局部加固、裂缝注浆加固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 结构加固设计:结构加固设计是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结合勘察和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和设计图纸。
教学楼抗震鉴定分析评估与加固措施
教学楼抗震鉴定分析评估与加固措施【摘要】汶川地震带来的惨痛教训提醒了我们,学校教学楼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国家有关部门也对抗震规范中关于中小学校舍部分做了相应的修改,并要求对已有的校舍进行全面的抗震安全鉴定。
本文对某教学楼框架结构进行了全面检测、抗震鉴定和分析,并根据鉴定评价结果,提出了加固设计建议,可以作为其他类似结构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的参考。
【关键词】抗震鉴定;加固研究分析;抗震能力;建筑安全校园是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建筑倒塌将严重威胁师生的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我们必须按新标准对此类房屋结构进行抗震检测鉴定,若鉴定结果表明该结构不符合要求,则需进行加固,提高其抗震能力。
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对教学楼结构抗震鉴定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并提出了新增剪力墙、增设构造柱和墙体加固的加固处理措施。
以期加固改造后的建筑物能够满足现行规范的抗震要求,保证其以后能够正常安全使用。
1 工程概况某中学教学楼建于1989年,分别由西楼、南楼、北楼和中部连接廊4个独立单体组成,西楼、连接廊主体结构为砖混结构,部分主梁下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承重,各层楼屋盖处在承重砖墙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
承重砖墙下设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100mm厚素混凝土垫层。
南楼、北楼主体结构为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下设100mm厚素混凝土垫层。
根据教学需要,2005年对教学楼西楼、南楼和北楼进行了屋面加建至5层,对原教学楼进行了重新装修(图1)。
图1 加固平面示意2 抗震措施鉴定根据国家标准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房屋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建造于1989年,根据国家标准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按B类建筑对房屋进行抗震措施鉴定。
上海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房屋按8度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措施鉴定,西楼、连接廊为砖混结构,南楼、北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房屋结构体系及抗震构造措施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房屋连接廊高宽比为2.68(规范规定不宜超过2.0),且连接廊楼梯间设在端部;(2)西楼、连接廊在外墙四角及楼梯间等位置均未设置构造柱,对比规范要求,构造柱设置不满足要求;(3)西楼、连接廊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为0.66m(规范规定不宜小于1.2m),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为0.72m(规范规定不宜小于1.5m);(4)顶层楼梯间墙体未配筋(规范规定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500mm设两根直径6mm通长钢筋);(5)南楼、北楼框架梁端箍筋无加密,梁箍筋直径偏小,框架柱上端箍筋无加密,柱箍筋直径偏小。
关于学校教育类建筑物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的说明
关于学校教育类建筑物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的说明一、关于建筑结构工程抗震的基本概念在工程抗震中,地震强度通常用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等反映。
地震震级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如四川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青海玉树地震震级为7.1级。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次同样大小的地震,若振源深浅、离震中的距离和土质条件等因素不同,则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也不同。
这时若只用震级来表示地震强度,还不足以区别地面和建筑物破坏轻重的程度。
因此虽然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距离震中不同的地点,地震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即地震烈度不同。
一般来说,离震中越近,地震影响程度越大,地震烈度越高;离震中越远,地震影响程度越小,地震烈度越低。
例如:四川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震中映秀镇及北川县城的地震烈度为高达11度或12度,成都市区的地震烈度为6度或7度,太原地区的地震烈度约为3度或4度。
而为评定地震烈度,就需要建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中国地震烈度表》,它是以描述震害宏观现象为主的,即根据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和地貌变化特征等方面的宏观现象进行判定和区分的。
上面所举例子中的烈度数值就是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得到的。
然而,上述地震烈度是在地震发生以后,查《中国地震烈度表》才得到的烈度值。
而建筑工程中进行抗震设计时,不可能事先知道建筑工程所在地区何时发生地震,震级为多大,当地地震烈度为多大等信息。
这就需要事先拟定一个目标烈度,就称为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当本地区发生地震或附近地区发生地震,致使本地区达到目标烈度(抗震设法烈度时)时,建筑物可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
此处抗震设防烈度对应于“中震可修”。
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规定大同(4个市直辖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g为重力加速度值,因此当地震发生时,大同地区地震烈度达到7度或超过7度时,是允许建筑物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的(可修复的破坏),但必须不能出现整体倒塌或局部倒塌。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
建筑结构检测是指对建筑结构的质量、稳定性等进行检查,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加固则是针对检测中发现的结构缺陷和脆弱性进行处理,使其能够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1. 目视检测法
目视检测法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建筑结构检测方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建筑结构的表面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发现是否存在结构缺陷和脆弱性。
无损检测法是一种不破坏原有结构的检测方法,它通过一系列物理或机械手段来测试结构的性能。
无损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磁力检测、激光扫描等。
3. 破坏性检测法
破坏性检测法是一种通过破坏部分结构来检测其品质的方法。
这种检测方法主要适用于试验室。
它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检测结果,但是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毁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很少采用。
4. 专业检测机构
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通常会请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这些机构具有专业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估。
1. 增强支撑
增强支撑是一种通过增强建筑结构的支撑来增加其承重能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地基不稳定或建筑结构荷载较大的情况。
其中包括加固地基、增加柱子等。
2. 增加连接件
3. 加固结构材料
4. 建造新结构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是保障建筑物安全和延长其寿命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同时,还需要注意不同方法之间的兼容和协调,以确保加固后的结构符合安全要求。
建筑结构检测、加固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结构检测应注意的问题
序号
检测项目
注意事项
1
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
- 采用损伤法或非损伤法测试,需满足比例要求。- 优先采用无损检测技术。- 悬臂组件应在书面材料中注明。
2
结构检测构件尺寸
- 中间部分检测:垂直构件测量一人高度,水平构件测量跨度中间部分。- 现场标记检测到的零件和测量值。- 框架梁等设计值需注明扣除板厚后的实际值。
5
总体注意事项
- 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 采用先进检测技术和设备。- 检测人员需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全面了解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和状况。
建筑结构加固应注意的问题
序号
加固环节
注意事项
1
可靠性鉴定和抗震鉴定
- 对原结构进行全面鉴定,出具结构鉴定报告。- 根据鉴定报告结论制定加固措施。
2
加固方案选择
- 以鉴定报告为依据,结合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 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结构加固提高承载能力,抗震加固提高延性。
3
实测地板厚度
- 住宅项目检测户数占总户数的30%,检测所有板块。- 公共部位也需测量30%,不同厚度楼层按比例测量。- 有地下室的单元需测量顶层和底层。- 标记墙或柱的一人高部分,不合格厚度需委托设计单位处理。
4
楼层标高测量
- 住宅项目测量每户三层标高,考虑厨房、卫生间等不同标高。- 地板标高可在地板弹线阶段测量。- 标出一米高的墙壁或柱子侧面位置。- 测量楼板结构标高以便后续比较。
3
施工图设计和审查
- 根据加固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 审图确保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4
施工过程
- 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施工组织设计,按工艺标准施工。- 避免对原有结构造成二次破坏。- 实时监控,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学习心得体会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学习心得体会建筑物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一般为50年),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当建筑物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满足某项功能的要求或对满足某项功能的要求产生怀疑时,就需要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结构的某一部分或某些构件进行检测。
导致建筑物不能满足预定功能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不周或有误(2)施工质量低劣(3)使用或改造不当(4)使用环境恶化为了解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是否满足要求,需要对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对其可靠性作出正确的评价,然后进行维修或加固处理,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建筑结构的检测可分为在建工程的结构质量检测和已有建筑物结构性能检测两大类,再细分的话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砌体结构的检测和钢结构的检测。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质量检测项目主要有混凝土强度、内部缺陷、构件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钢筋的配置等,必要时可进行现场结构的荷载试验。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可分为非破损法和局部破损法。
目前常用的非破损法测强技术有回弹法、超声法、超声回弹综合法。
常用的破损法测强有钻芯法、拔出法、剪压法。
混凝土缺陷和裂缝的检测方法有声脉冲法和射线法两大类,主要有超声波单面平测法和超声波双面斜测法。
也可以用混凝土钻取直径为20mm-50mm的芯样后直接观察,但大部分混凝土工程中的缺陷位置不能确定,不宜采用。
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位置与钢筋锈蚀程度的检测:测定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目的,是为了查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实际配筋情况,可采用磁感仪。
检测钢筋锈蚀的方法有剔凿法、取样法和自然电位法。
钢筋的基本性能指标和强度检测一般采用破损法,即凿开混凝土,截取钢筋试样,然后对试样进行力学试验,确定钢筋的力学性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还有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CL-)含量的检测、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检测、钢筋混凝土火灾后的检测等。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措施探析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措施探析在建筑过程中,建筑结构安全是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施工和技术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保证建筑的耐久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要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因此,我们要检测建筑的整体结构,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
检查的方法有着自己不同的优点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筑结构的质量,对不同建筑进行检测的时候,用到的检测方法也不一样,因为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
笔者从事相关工作,就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谈谈自身一些看法。
一、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的作用于重要意义传统中建筑的检测和加固方法,只适用于旧房。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新房还是旧房都需要检测和加固,在建筑的结构中,有很多的检测和加固工作。
然而在这些时候需要用到检测和加固方法。
首先:设计上出现的问题,例如:对这个工程的,地质、地基情况不是很清楚,导致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差错。
其次,施工质量出现问题,例如:钢筋混凝土存在不足,不符合钢筋力学的设计要求,砌墙中所用的方法不正确等等。
第三,使用或者改造不正确,比如在没有经过设计、预算就在建筑上进行加工或改造,就会对原来的建筑造成一定的损坏。
二、建筑结构中的检测方法与应用现状现如今,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建筑的检测方法也是越来越多,在建筑中的每一个检测方法都存在着一些优点和不足,这都为建筑结构的质量提供了相应的保证,面对不同的建筑结构需要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然而,每一种检测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以下就是在建筑结构中所运用的检测方法。
1、混凝土中所用的检测方法在建筑结构检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混凝土的检测,那么在混凝土中所用的检测方法有:钻芯法和回弹法等等,钻芯法的作用就是对混凝土中的钻取芯样进行抗压的检测,检测出来的准确性比较高,但是在这其中也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会让建筑物其中的一部分出现破坏的现象,对大范围的建筑区域不能进行检测。
所以为了减少建筑物中出现破坏的现象,就需要继续运用其他的方法来进行检测,从而降低对建筑物的破坏,例如:需要用到回弹法、超声法,来方便的对大区域混凝土的结构进行检测,虽然不会对建筑造成一些破坏,但是没有较高的准确性。
建筑鉴定及加固维修方案
建筑鉴定及加固维修方案建筑鉴定及加固维修方案建筑鉴定是对建筑物进行系统性评估和检测的过程,旨在了解其结构、安全性和使用情况。
通过建筑鉴定,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加固维修方案,确保建筑物的稳固和安全。
首先,进行建筑鉴定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建筑物的结构和安全性状。
鉴定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外墙、地基、屋顶、梁柱等各个部分。
需要检查的主要项目包括:1. 基础结构:检查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查看是否存在地基下沉、沉降等问题。
2. 结构体系:检查建筑物的柱、梁、墙体等结构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 外墙及外部构件:检查外墙和外部构件是否有开裂、掉落等现象,是否需要修复或加固。
4. 屋面及屋面结构:检查屋面是否有渗漏、变形等问题,以及屋面结构的稳定性。
5. 安全出口及疏散设施:检查建筑物的安全出口、消防设施等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通过对以上项目的检查,可以确定建筑物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接下来,针对这些问题和隐患提出相应的加固维修方案。
针对地基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地基的方法,例如注浆加固、地下连续墙加固等。
对于柱梁墙体的问题,可以采取加固措施,例如在柱梁和墙体上增加钢筋、加固外挂保温板等。
对于外墙和外部构件的问题,可以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其稳固和安全。
对于屋面的问题,可以进行修补或更换屋顶材料,以及加固屋面结构。
此外,还需要对安全出口和疏散设施进行相应的改善和完善。
在确定加固维修方案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首先,确定具体的施工步骤和方法,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其次,制定具体的施工时间表和进度安排,确保施工进展按计划进行。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监督施工质量的执行。
最后,进行加固维修工作后,需要进行验收和监测。
通过对加固维修效果的监测,确保建筑物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结起来,建筑鉴定及加固维修方案是确保建筑物稳固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加固问题综合分析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加固问题综合分析提纲:1. 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的概述2. 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则和方法探讨3. 建筑结构加固的常见方案与材料介绍4.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5.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实例分析1. 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的概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而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体现在它的设计、材料、施工和维护等方面。
因此,进行建筑结构检测和鉴定是十分必要的。
建筑结构检测主要是为了了解建筑结构的当前状况,有助于预防灾难的发生。
建筑结构鉴定则是对建筑结构进行评估,确保其在使用中不会产生问题。
建筑结构鉴定需要经过专业的评估,以确定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以及任何潜在的问题。
在检测和鉴定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和设备有很多种类,如测量仪器、变形仪器、应力检测仪器等。
这些工具和设备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建筑结构的性能和状况。
2. 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当建筑结构出现问题时,加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加固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建筑结构加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保留原有结构的力学特性在加固过程中,应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的力学特性,尽量不改变原有结构的受力状态,以保证加固后的建筑结构安全可靠。
(2)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案根据建筑结构的情况和加固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案。
常见的加固方案有加筋、切割、封堵、混凝土填充等。
(3)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固,如钢筋、钢板、碳纤维、玻璃纤维等。
3. 建筑结构加固的常见方案与材料介绍(1)加筋加筋是在原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添加新的钢筋。
在加筋过程中,应该根据结构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加筋方式,如横向加筋、纵向加筋和环向加筋等。
(2)切割切割是在建筑结构中进行切割,以消除不良应力,提高结构稳定性。
切割割面需要光滑,切口中间不能有缺口或裂痕。
(3)封堵封堵是针对裂缝和空洞等问题进行修补,填充材料应该粘合牢固、具有较强的耐水、耐久性能。
(4)混凝土填充混凝土填充可以增强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填充前应进行现场检测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标准。
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技术研究
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程,建筑物的数量以及建筑结构类型不断增加,建筑物的安全问题也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
针对一些老旧建筑物以及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中容易出现损坏的建筑物,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技术手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是指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评估和加固工作的一系列过程。
建筑结构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建筑物的各种物理性质和建筑结构进行检测和分析,以发现结构损伤和缺陷。
建筑结构加固则是对发现的结构损伤和缺陷进行加固和维修,以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技术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结构疲劳、结构材料老化、应力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选址等方面。
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人员进行,以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二、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技术常见手段1.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是指对建筑物结构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不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破坏性的检测。
无损检测技术主要采用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等技术手段,可以直接获得建筑物结构的内部情况,无需拆除外层结构,不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2.材料检测材料检测是建筑结构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
材料检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钢丝绳、弯曲试验、爆炸试验、拉伸试验等,可以确定建筑结构所采用的材料的强度、韧性等物理性质,以便确定建筑物的安全性。
3.实验模拟实验模拟是指建筑结构加固前进行模拟试验,以确定增加支撑结构是否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实验模拟技术手段主要有有限元分析、振动试验、模拟地震试验等,可以快速、准确地模拟建筑结构在不同环境下的响应情况,为加固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4.加固技术加固技术是指对建筑物结构进行加固或修复,以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常见的加固技术手段包括加强支撑结构、增加墙体角部的加强、外部加固等,具体方案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学习心得体会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学习心得体会《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学习心得体会建筑物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一般为50年),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当建筑物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满足某项功能的要求或对满足某项功能的要求产生怀疑时,就需要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结构的某一部分或某些构件进行检测。
导致建筑物不能满足预定功能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不周或有误(2)施工质量低劣(3)使用或改造不当(4)使用环境恶化为了解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是否满足要求,需要对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对其可靠性作出正确的评价,然后进行维修或加固处理,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建筑结构的检测可分为在建工程的结构质量检测和已有建筑物结构性能检测两大类,再细分的话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砌体结构的检测和钢结构的检测。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质量检测项目主要有混凝土强度、内部缺陷、构件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钢筋的配置等,必要时可进行现场结构的荷载试验。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可分为非破损法和局部破损法。
目前常用的非破损法测强技术有回弹法、超声法、超声回弹综合法。
常用的破损法测强有钻芯法、拔出法、剪压法。
混凝土缺陷和裂缝的检测方法有声脉冲法和射线法两大类,主要有超声波单面平测法和超声波双面斜测法。
也可以用混凝土钻取直径为20mm-50mm的芯样后直接观察,但大部分混凝土工程中的缺陷位置不能确定,不宜采用。
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位置与钢筋锈蚀程度的检测:测定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目的,是为了查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实际配筋情况,可采用磁感仪。
检测钢筋锈蚀的方法有剔凿法、取样法和自然电位法。
钢筋的基本性能指标和强度检测一般采用破损法,即凿开混凝土,截取钢筋试样,然后对试样进行力学试验,确定钢筋的力学性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还有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CL-)含量的检测、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检测、钢筋混凝土火灾后的检测等。
学校建筑结构安全检测方案
学校建筑结构安全检测方案1. 介绍学校建筑结构的安全是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提出一种可行的学校建筑结构安全检测方案,并阐述其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2. 目的和重要性学校建筑结构安全检测的目的在于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在校园内的安全。
由于学校建筑年代较长,有些存在疏漏的设计和工艺缺陷,因此安全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3. 检测范围和对象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检测的范围,包括教学楼、宿舍楼、体育馆、食堂等。
然后,确定检测对象,例如建筑结构、屋顶、地基等。
不同对象的检测要求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4. 检测方法学校建筑结构安全检测可以分为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两种方法。
定性检测是通过目视检查和结构资料分析等方式,评估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定量检测则是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测量,获取建筑物的物理参数,并进行比对分析。
5. 检测设备与仪器进行学校建筑结构安全检测需要一些专门的设备和仪器,例如激光测距仪、综合测试仪、无损检测设备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加准确地检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
6. 检测流程学校建筑结构安全检测的流程分为准备工作、实地检测和数据分析等阶段。
首先,要对检测范围进行调查和研究,准备相应的检测设备。
然后,进行实地检测,记录数据和观察现象。
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取结构安全的评估结果。
7. 安全评估与风险等级划分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对学校建筑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风险等级划分,将建筑物划分为安全、警示和危险等级。
这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修缮和维护工作,保障师生的安全。
8. 修缮与改进措施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修缮与改进措施。
这可能包括修复裂缝、加固结构、改善通风等。
定期修缮和改进可以确保建筑物的持久安全。
9. 监督与管理学校建筑结构安全检测不只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期的监督和管理。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及时解决问题。
某教学楼建筑结构检测及加固方案分析
某教学楼建筑结构检测及加固方案分析摘要:建筑物的加固尤其以大型建筑物为首对人们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某教学楼进行检测,分析了其结构上所存在的缺陷。
针对这些缺陷,结合建筑的具体特点选择不同的检测和加固方法。
本文旨在对目前通行的检测和加固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在建筑检测和加固上的具体意义,为日后建筑检测和加固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完善我国建筑质量和安全状况。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检测;鉴定;加固一、引言我国对建筑物的加固具有古老而严谨的科学艺术,在建筑加固的许多方面上,传统劳动农民的智慧甚至到现在仍使我们受益无穷。
建筑物加固和维修的首要前提是对建筑物进行整体的检测鉴定,然后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加固。
各种地质灾害都会引发建筑物的安全隐患,所以建筑物最重要的就是其稳固性和耐用性。
建筑物施工要求上,不仅在时间上需要按时完成,在建筑物质量上更需要严格把关。
二、实行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的意义在普通群众的观念中,建筑结构的检测和加固普遍被认为只适用于旧建筑物,但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壮大,各地建筑安全隐患都会对我国造成许多重大的损失。
因此不断提高建筑质量的要求,消除建筑物安全隐患已经成了国内外各业内人士不断奋斗的目标。
与一般所认为的旧建筑才需要检测加固不同,对建筑进行检测加固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还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安全隐患,一般来讲要进行检测加固的建筑物都具有以下几种情况:1.设计中没有进行全方位考虑或设计失误,如在设计前没有对周遭环境、天气进行准确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或者对施工地的水文、地质情况不了解都会造成设计方案的不周全;2.施工质量不达标,除了使用的建材、钢筋、水泥等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还有建筑人员素质等,有些建筑人员为了牟取私利而偷工减料,以劣质建材代替原本应该使用的建材,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降低建筑物质量;3.使用环境恶化,环境的优劣向来都是影响建筑物质量的首要因素,如果建筑物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或者酸性、碱性环境等,都会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检测和加固,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学校教育类建筑物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需认识的要点一、关于建筑结构工程抗震的基本概念在工程抗震中,地震强度通常用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等反映。
地震震级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如四川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青海玉树地震震级为7.1级。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次同样大小的地震,若振源深浅、离震中的距离和土质条件等因素不同,则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也不同。
这时若只用震级来表示地震强度,还不足以区别地面和建筑物破坏轻重的程度。
因此虽然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距离震中不同的地点,地震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即地震烈度不同。
一般来说,离震中越近,地震影响程度越大,地震烈度越高;离震中越远,地震影响程度越小,地震烈度越低。
例如:四川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震中映秀镇及北川县城的地震烈度为高达11度或12度,成都市区的地震烈度为6度或7度,太原地区的地震烈度约为3度或4度。
而为评定地震烈度,就需要建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中国地震烈度表》,它是以描述震害宏观现象为主的,即根据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和地貌变化特征等方面的宏观现象进行判定和区分的。
上面所举例子中的烈度数值就是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得到的。
然而,上述地震烈度是在地震发生以后,查《中国地震烈度表》才得到的烈度值。
而建筑工程中进行抗震设计时,不可能事先知道建筑工程所在地区何时发生地震,震级为多大,当地地震烈度为多大等信息。
这就需要事先拟定一个目标烈度,就称为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当本地区发生地震或附近地区发生地震,致使本地区达到目标烈度(抗震设法烈度时)时,建筑物可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
此处抗震设防烈度对应于“中震可修”。
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规定大同(4个市直辖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g为重力加速度值,因此当地震发生时,大同地区地震烈度达到7度或超过7度时,是允许建筑物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的(可修复的破坏),但必须不能出现整体倒塌或局部倒塌。
二、大同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及抗震鉴定要求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第1号修改单,相应调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等,并对其他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
但本次修订并不涉及大同地区,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均规定“大同(4个市直辖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g为重力加速度值”。
学校建筑均属于教育类建筑,依据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8条的规定,“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3.0.2条2规定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因此,依据上述规定,本次鉴定所涉及的所有建筑物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均应防按重点设防类(乙类)对待。
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相比《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提高了学校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由原先的丙类提高到乙类,这一调整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较大提升而提出的。
校舍结构抗震鉴定需依据现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执行。
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1.03条、现有建筑应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分为四类,其抗震措施和抗震验算的综合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重点设防类(乙类),6~8度应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9度时应适当提高要求;抗震验算应按不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
其中抗震验算包括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抗震措施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目前学校建筑均属于大同地区按7度(0.15g)抗震设防的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故本次抗震鉴定时,其抗震措施按提高一度(即8度)进行核查,抗震验算仍按7度(0.15g)采用。
本次鉴定报告中出现“大同地区7度(0.15g)的抗震设防要求”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规定的“大同(4个市直辖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g为重力加速度值”进行叙述的,并不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相矛盾。
三、关于鉴定报告鉴定结论的说明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1.0.3条及条文说明,由于建筑场地处于地震区,本次鉴定把不考虑抗震设防时的结构静力安全性鉴定与结构抗震鉴定结合进行。
因此,本次报告结论总体分为3种情况:1、现有结构静力安全性满足要求,现有结构抗震性能满足要求;2、现有结构静力安全性满足要求,现有结构抗震性能不满足要求;3、现有结构静力安全性不满足要求,现有结构抗震性能不满足要求;其中静力安全性鉴定部分,根据结构具体情况,分别鉴定为ASU级、BSU级、CSU级、DSU级。
通俗的可理解为“优、良、中、差”,鉴定结论认定“ASU级和BSU级”为安全性满足或基本满足,认定“CSU级和DSU级”为安全性不满足。
对结构抗震鉴定部分,根据结构具体情况,分别鉴定为满足和不满足。
对于的“静力安全性级别为BSU级,结构抗震性能不满足鉴定要求”的综合鉴定结论,以下做一些说明。
建筑结构在日常静力情况下的受力状态和偶然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状态有很大差别。
在日常静力状态下,结构以受到竖向荷载为主,如结构自重、楼面人员、家具等重量、屋面保温层、防水层、下雪时雪的自重等,起承重作用的粘土砖墙及钢筋混凝土柱以受到压力为主。
因此只要是构件材料强度不至于很低、构件在平时使用时没有过大的损坏和倾斜,大体都可满足日常静力安全要求。
比如建于五六十年代的建筑物,基本没有什抗震设防措施,但也使用至今,未出现事故,表明其满足日常使用要求。
而当发生偶然地震时,地震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从震源经地基土传递到建筑物,建筑物产生水平的或上下的振动,主要是水平振动,这一点经历过地震的人员都有亲身体会。
在水平振动时,运动的结构物会产生加速度,根据物理知识中牛顿第二定理,我们知道惯性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建筑物本身具有质量,当其产生加速度时,在建筑物上就会产生惯性力,也就是平常说的地震力(也称地震作用)。
建筑结构在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下,墙体受到水平推力,柱受到弯矩和剪力作用,结构构件内力形式完全不同于静力状态。
地震作用在结构中产生的内力往往会大于静力荷载在结构中产生的内力,且地震作用属于动态作用,其作用力的大小与结构平面布置规则性、立面布置规则性连续性、层数、层高、结构形式、建筑物整体性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因此,对一栋建筑物评定为“结构静力安全性满足要求BSU级,现有结构抗震性能不满足要求”属正常情况,即指目前结构可满足日常安全使用,但在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不足或抗震防灾能力差。
例如:一栋建筑物材料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较好,日常使用没有出现异常情况,一般情况下可满足日常安全使用,即静力安全性鉴定满足,可评为BSU级,但结构体型严重不规则,建筑平面呈现L型、或“工”字型或“凸”字型,这些体型在地震作用下极易出现扭转效应,在建筑物拐角处出现应力集中,导致拐角处产生严重震害;或者是结构没有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纵横墙体之间的拉结措施不可靠,致使结构整体性差,使得抗震性能差。
墙体构件本身很结实、承载力满足,但整体结构是由构件组合而成的,构件之间的联系极为重要,圈梁、构造柱的设置及墙体之间的拉接措施正是起到加强结构联系和整体性的作用,正如搭积木一样,积木块本身很结实,但各个积木之间为虚搭,在竖向力的作用下,尚能保持承载和稳定,但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积木便会倒塌。
四、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的联系建筑物的寿命与人的寿命有相似之处,建筑物在设计阶段、施工建设阶段可能有先天不足之处,而在使用阶段,又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或内部自身变化的影响,其可靠性必然会降低,建设年代越久,其出现事故的概率越大,可靠性越低。
这一点与人的寿命有相似之处,如老年人相比青年人,其生病去医院就诊的时候就多些,发生死亡的概率就大些。
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是一项具有明确前后因果关系的工作,没有可靠的检测数据,就不可能作出科学的鉴定结论,更不能给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结构现场检测是为了获得反映结构实际情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就好像人到医院做B超、抽血化验等检验一样。
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检测数据及原始资料,依据有关规范对现有结构进行安全性鉴定及抗震鉴定,作出鉴定结论。
就好像医生拿到B超或抽血化验报告单后,根据检验结果,判断病症所在,指出病灶,或是内脏问题,或是外科问题,就可作出诊断结论。
至于加固设计,只有在较科学的鉴定结论的指导下,才可能有的放矢,多快好省的完成。
根据鉴定报告指出的承载力不足的构件或存在其它缺陷的构件,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固设计。
就好像医生指出的病灶在肝部,则下一步工作就是对肝部进行处理。
一些设计单位拿到一些语焉不详的鉴定报告时,由于缺乏指导依据,为了最大程度的免除应承担的设计责任,往往提出对所有结构构件全面加固(满体积加固)的设计方案。
首先从技术角度考虑,全面加固并不完全可靠,全面加固后,原本承载力薄弱的构件在整个结构中仍处于相对薄弱状态,造成整体抗震性能不协调。
其次,全面加固必然不能突出重点,造成抗震加固资金的浪费,经济效益降低。
因此,语焉不详的鉴定报告对于加固设计完全失去指导意义。
本次大同地区校舍建筑的抗震加固应以提高房屋安全性(包括静力安全性和抗震安全性)为基本原则,当遇到加固设计困难及加固施工困难时,应想方设法克服,采取灵活多变的技术措施,切实达到提高房屋安全性的目的,同时适当兼顾建筑美观和建筑经济指标。
对砖混结构,常规的加固方法有:基础加大截面,新增钢筋混凝土圈梁及构造柱,设置钢拉杆,墙体采用单面或双面钢筋网片砂浆面层,在预制楼板支座处增加角钢支座,板面增加钢筋混凝土网片叠合层,注浆法加固墙体裂缝。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常规的加固方法有:增加钢筋混凝土墙将框架结构改为框-剪结构,对梁、柱采用加大截面法或外包型钢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