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6杂粮害虫-2015

合集下载

《农业昆虫学》课件

《农业昆虫学》课件

腐食性
部分农业昆虫以腐烂有机物为 食,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分 解者的角色。
寄生性
部分农业昆虫寄生于其他生物 体内或卵中,对寄主造成危害
或影响其生长发育。

04 农业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与防治
农业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破坏农作物生长
01
农业昆虫通过啃食、刺吸等方式破坏农作物,影响其正常生长
,导致减产。
传播疾病
06 农业昆虫学的应用与发展 前景
农业昆虫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害虫防治
农业昆虫学为害虫防治提供了 科学依据和方法,通过研究害 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 和种群动态,制定有效的防治 策略和控制措施。
02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 生物资源进行害虫防治,是农 业昆虫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 过研究天敌昆虫的生态学特性 和生物学习性,合理利用和保 护天敌资源,实现害虫的可持 续控制。
农业昆虫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为了保护农业昆虫的种群数量和生态平衡,需要采取一系 列措施。例如,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减少农药使用、推 广生物防治等。
此外,为了实现农业昆虫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深入研究农 业昆虫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掌握其繁殖规律和种群动 态,制定科学合理的利用方案。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对农业昆虫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手 段防治农业昆虫。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种植抗虫品种等农业 措施减少农业昆虫的危害。
生物防治与天敌利用
天敌昆虫
病原微生物
如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等寄 生性天敌,可有效控制农业昆虫的数量。
如细菌、真菌等,通过侵染农业昆虫使其 死亡。

农业昆虫学重点考题

农业昆虫学重点考题

名词解释1.农业昆虫学:研究农业害虫及其环境、害虫防治的理论及技术、,是防减虫灾的科学2.农业昆虫:能引起农作物或农产品受害或对农业生产具有潜在威胁的小动物,多指有害昆虫和螨类,也包括蜗牛和蛞蝓3.虫害:当害虫危害农作物、农产品及农业生产时就构成了虫害4.虫灾: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达到某阈值,造成的损害或损失超过一定水平时,就形成了灾害,即虫灾。

5.经济阈值:害虫种群达到某一密度时应采取控制措施防治害虫密度继续增加到经济受害水平。

6.防治指标:通常我国把经济阈值作为防治指标,常用害虫密度和损害率来表示7.经济损害水平: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损害允许的虫口密度8.IPM: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则,选取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将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较长期地稳定在经济损害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9.植物检疫:为预防和延迟植物病虫害在它们未发生的地区定殖而对货物的流通所进行的法律限制10.农业防治:建立最优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根据害虫作物环境天敌间关系,综合利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的创造有利于农作物、天敌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抑制或杀灭害虫,以达经济安全有效控害,获得优质高产作物的目的。

11.生物防治:利用害虫天敌生物、天然产物及其它生物技术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使之不成灾的防治方法。

12.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除害虫,控制其种群数量的方法13.物理防治:利用物理因子和器具机械防治害虫的方法14.害虫生态对策:害虫种群进化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15.危险生育期:最有利于害虫入侵危害,作物自身抵抗力最弱,受害后对其生长、产量影响较大的作物生育期。

16.地下害虫:生活史全部或大部分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近地面根茎的一类害虫。

17.杂粮作物:除稻类、小麦之外的其他粮食。

18.害虫种群密度:作物上单位样方的发生量。

19.偶发性害虫:个别年份因自然控制力量被破坏或气候不正常或人们治理措施不当致使害虫种群数量爆发,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20.关键性害虫:不防治情况下,每年种群数量经常达到经济损害水平,对资源产量造成相当损害的害虫。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一、农业昆虫学的概念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和其它有害动物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方法,从而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

农业害虫发生特点:(1)种类多(2)数量大(3)危害中(4)成灾频繁二、农业害虫防治的历史:(1)、早期的综合防治阶段古代至20世纪40年代以前, 自然防治到综合防治(2)、化学防治阶段20世纪40-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一系列有机氯杀虫剂(1939年滴滴涕谁发明的?),人们认为只要应用这类杀虫剂,害虫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三R”:①抗性resistance②再猖獗resurgence③残毒residue《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3)、综合防治(治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

三、农业害虫新动态:(1)一些长期得到控制的历史性害虫再度猖獗。

(2)一些历史上的次要害虫如棉铃虫、稻飞虱、麦蚜、稻纵卷叶螟、菜蛾等上升为主要害虫,对农业构成了新的威胁。

(3)以前未报道过或从国外传入的检疫性害虫不断出现。

(4)经济作物、园林花卉虫害问题突出。

四、农业害虫构成为害是害虫、环境和寄主作物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称生态系统。

六、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农业生态系统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共同支配下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综合体。

七、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植物相(农作物)单一化了(2)营养联系从而被削弱或消失(3)中断了部分物质和能量的自然交换过程(4)农业生态平衡不断被打破由以上总结可以说:农业生态系具有以下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结构较简单,在时、空变迁中是不连贯的,物质循环需要不断补充;由于作物种群的单纯性和不稳定性,可以引起生态系的单纯性和不稳定性。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入和调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疫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的一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1.地下害虫:指活动为害期或主要为害虫态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作物种子、地下根、茎等的一类害虫.2.两查两定:一般指查害虫发育进度卵块孵化进度、虫龄或发蛾期等,定防治适期;查虫情虫量、虫口密度或苗情,定防治对象田.3.“虫花”与“双连籽”:棉红铃虫幼虫为害棉花时,吐丝牵住花瓣,使花瓣不能张开,开成风车状“虫花”或称“扭曲花”、“玫瑰花”;为害棉籽时,有时吐丝将两个棉籽连在一起,叫“双连籽”.4.“红砂”与“垮杆”:朱砂叶螨在棉叶背面吸食,轻者造成红叶,称“红砂”;重者导致落叶形成光杆,称“垮杆”.5.“花叶”与“排孔”:玉米螟初孵1龄幼虫啃食玉米心叶叶肉,留下表皮,使叶面呈现许多半透明斑,称“花叶”.2龄后咬穿纵卷的心叶,心叶展开后呈一横排圆孔,称“排孔”.6.世代交替:在生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7.“枯心”与“枯鞘”:水稻螟虫以幼虫蛀入稻株茎杆中取食,在苗期或分蘖期为害造成“枯心”;二化螟和大螟还可在叶鞘内蛀食,形成“枯鞘”.8.“蚁螟”与“蝗蝻”:水稻螟虫的初孵幼虫称为蚁螟;蝗虫的若虫称为蝗蝻.9.“丝囊”与“脱出孔”:大豆食心虫幼虫多从豆荚边缘合缝附近蛀入,先吐丝后结成细长白色薄丝网,于其中咬破荚皮,穿孔蛀入荚内,荚面丝网痕迹长期留存,可作为调查幼虫入荚数的依据.荚内幼虫老熟后在荚上咬一长椭圆形孔,从孔中脱荚入土,此孔为“脱出孔”.10.“麦蚕”与“剃枝虫”:小麦粘虫幼虫背面有5条彩色纵线,叫五色虫;3龄后蚕食叶片成缺刻,俗称“麦蚕”;高龄幼虫常将叶片吃光,穗部咬断,似给小麦剃头,又叫“剃枝虫”.11.经济损失水平和经济阈值: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简称ET又称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对此密度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害虫达到经济危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简称EIL,即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虫口密度. 12.稻田赶蛾:稻纵卷叶螟的测报方法之一,每天清晨用竹竿赶蛾,拨动稻株目测起飞蛾的数量,查出发蛾高峰日,结合发育历期,预报防治适期.13.“杨树枝把诱蛾”:用来测报和防治棉铃虫、粘虫等的一种方法.在发蛾期,用70cm左右的半萎蔫的杨树枝条,每10枝捆成一把,倒挂于木棍顶端,竖插在田间,每公顷105~150把,每天清晨用塑料袋套把,计数或捕杀成虫,6~7天更换1次树枝把.14.“草把诱卵”:根据粘虫等具有趋向枯黄物产卵的习性,用稻草扎成小把,在成虫产卵盛期前定田定量插好,对粘虫进行发生期预测和防治.15.“干母”与“干雌”:棉蚜的越冬卵孵化出的无翅蚜虫,称为“干母”;干母营孤雌胎生产下的1代为“干雌”.16.“苗蚜”与“伏蚜”:5~6份棉花上发生的棉蚜称为“苗蚜”;7、8月份发生的小型蚜称为“伏蚜”.17.“冒穿”:稻飞虱成、若虫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严重时造成水稻成团、成片死杆倒伏,俗称“冒穿”.二大题:填空题共X小题,每小题Y分,共Z分黑体四号1.我国目前的植保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 , 综合防治”.2.昆虫的田间分布型常分为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两大类.3.利用发育进度预测害虫发生期时,当某虫态数量出现百分率达到 16% 时称为该虫态始盛期,达到 50% 时为高峰期,达到 84% 为盛末期.4.“IPM”的三个基本观点是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观点.5.根据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可以将它们划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和熏蒸剂.6.目前防治地下害虫蝼蛄和蛴螬效果较好的药剂有辛硫磷、甲基异硫磷、呋喃丹、毒死蜱等,常用的施药方法是施毒饵、撒毒土、药液灌根、种子处理药剂拌种 .7.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以下优点: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不会引起害虫产生抗性 .8.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主要途径有天敌昆虫保护利用、繁殖释放、引进移殖 .9.作物抗虫性机制包括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 .10.蝼蛄是典型地下害虫,其为害方式包括直接取食为害作物根部和钻成隧道,使作物根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枯 .11.蛴螬是金龟子幼虫总称,其中植食性种类幼虫为害作物下部的根 ,成虫为害作物上部的茎叶 .12.影响三化螟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栽培制度食料 ,推广中稻,三化螟为害严重的原因是为转移为害提供了桥梁田 .13.在三化螟综合防治中,常用的农业措施有处理稻桩 , 调整水稻栽培布局 , 设置诱集田 .14.有利于三化螟为害的水稻生育期是分蘖期和孕穗期 ,水稻受害表现症状不一样,前者形成枯心 ,后者形成白穗 .15.水稻螟虫的初孵幼虫称为蚁螟;蝗虫的若虫称为蝗蝻 .16.引起稻纵卷叶螟迁飞的生态因素:春夏季北迁主要是由于逐渐上升的高温 ,秋季南迁主要是由于秋季光照逐渐缩短 , 温度逐渐降低 .17.稻纵卷叶螟迁飞性害虫,可以通过蛾同期突增 , 空中、海面捕 ,迁飞生殖滞育 , 蛾源同型区分析 , 染色标放回收等试验加以证实.18.在我国每年春末夏初,稻纵卷叶螟的迁飞方向是由南向北 ,而到秋天,它的迁飞方向是由北向南 .19.水稻不同生育期对褐飞虱影响不同,其中孕穗到开花期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最为有利.20.稻飞虱成、若虫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严重时造成水稻成团、成片死杆倒伏,俗称“冒穿”.21.影响褐飞虱翅型分化的主要因素是营养条件食料中水溶性蛋白质尤其是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虫口密度 .在水稻上出现短翅型较多的生育期是孕穗至开花期 .22.棉花苗期害虫主要有蚜虫、蓟马、棉叶螨等;蕾铃期害虫主要有棉铃虫、棉红铃虫、金刚钻等.23.棉蚜的越冬卵孵化出的无翅蚜虫,称为“干母”;7、8月份发生的小型棉蚜称为“伏蚜”.24.为害小麦的麦蜘蛛主要有麦叶爪螨和麦岩螨 .25.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26.蝗区可分为四种类型,包括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 .27.飞蝗调查中搞好“三查”,明确蝗情中的“三查”,是指查残、查孵化和查蝻 .28.玉米螟对玉米集中为害有三个时期,分别是心叶期、抽雄初盛期、雌穗抽丝吐露期 .29.写出下列害虫的越冬虫态和场所:暗黑鳃金龟多以3龄老熟幼虫少数以成虫在土中、大黑鳃金龟以成虫或幼虫为主交替越冬、铜绿丽金龟以幼虫越冬单刺蝼蛄、东方蝼蛄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小地老虎幼虫和蛹、三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二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及杂草、大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及杂草、稻蓟马以成虫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的心叶中或叶鞘间、金针虫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麦红吸浆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麦长管蚜以成、若蚜在麦田、麦岩螨以成螨和卵在麦田土块下或枯枝烂叶中、棉蚜以卵在木槿等植物上、棉铃虫以蛹在土中、红铃虫以幼虫在籽棉中、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的茎秆和穗轴中、东亚飞蝗以卵在土中、大豆食心虫老熟幼虫在豆田或晒场及附近土内 .30.写出下列害虫的主要调查方法: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棉铃虫、小麦粘虫、小地老虎.31.稻田赶蛾和白瓷盘拍查法的调查对象分别是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32.杨树枝把诱蛾可诱杀粘虫、棉铃虫等,糖醋液诱蛾可诱杀粘虫、小地老虎33.写出下列害虫的主要产卵场所:棉红铃虫棉花嫩头、嫩叶和青铃萼片内侧、褐飞虱水稻叶鞘肥厚部分的中肋、小麦粘虫在枯黄的叶尖处、单刺蝼蛄在土中做窝产卵34.写出下列害虫的主要为害状或为害方式1-3种蛴螬切口整齐、作物黄萎、蝼蛄将根咬成麻丝样、在土中打洞挖隧道、三化螟枯心、白穗、二化螟枯心、枯鞘、白穗、麦红吸浆虫麦穗成“毛笔状”瘪粒、麦长管蚜黄萎、瘪粒、麦岩螨“黄叶塘”以至整片枯死、棉蚜棉叶反卷、棉铃虫缺刻、孔洞、落蕾、落花、落铃和烂铃等、红铃虫风车状虫花、烂铃、僵瓣、双连籽、玉米螟花叶、排孔、风折枝、大豆食心虫节咬食豆粒成免嘴状缺刻35.写出下列害虫在我国每年可能发生的世代数:暗黑鳃金龟 1代、华北大黑鳃金龟 ~1代、单刺蝼蛄代、东方蝼蛄 ~1代、小地老虎 1~7代、三化螟 2~7代、二化螟 2~5代、大螟 3~7代、褐飞虱 1~12代安徽3~5代、白背飞虱 2~11代、灰飞虱 3~8代、麦红吸浆虫 1代、麦长管蚜 20~30代、麦叶爪螨 2~3代、麦岩螨 3~4代、粘虫 1~8代、棉蚜 10~30代、棉铃虫 3~8代安徽3~4代、红铃虫 2~7代安徽2~3代、朱砂叶螨 12~20代、玉米螟 1~6代安徽3代、东亚飞蝗 1~4代安徽2代、大豆食心虫 1代、豆荚螟 3~8代、中华稻蝗 1~2代 .36.写出下列害虫的药剂防治适期:暗黑鳃金龟成虫出土高峰至产卵始盛期、大黑鳃金龟成虫出土高峰5月上、中旬、华北蝼蛄、东方蝼蛄春季蝼蛄上升至表土层20cm左右时、沟金针虫春季幼虫上升至表土层2~3cm 时、小地老虎幼虫3龄盛发前、三化螟防治枯心在螟卵孵化高峰前1~2天,防治白穗在螟卵盛孵期内破口5%~10% 、二化螟防治枯鞘、枯心应在卵孵化高峰后至枯心形成前、稻纵卷叶螟 2龄幼虫高峰期、稻飞虱 2、3龄若虫高峰期、麦红吸浆虫化蛹盛期和成虫盛期抽穗扬花前、小麦粘虫2、3龄幼虫盛期、麦长管蚜抽穗前百茎蚜量1500头,抽穗后1000~1200头、麦岩螨每33cm麦垄有成螨200头,上部叶10%以上叶面有被害斑点时、棉蚜播种期、苗期、蕾铃期、棉铃虫卵期和初孵幼虫期、红铃虫成虫尚未大量产卵或卵高峰期至幼虫孵化尚未侵入蕾铃时、棉红蜘蛛5月中、下旬和6月中、下旬两次扩散期、1代玉米螟春玉米心叶末期和抽雄吐丝盛期、东亚飞蝗蝗蝻3龄盛期、大豆食心虫 8月中旬成虫始盛期 .37.写出下列害虫的科名:玉米螟螟蛾科、大螟夜蛾科、小麦粘虫夜蛾科、小地老虎夜蛾科、棉小造桥虫夜蛾科、棉红蜘蛛叶螨科 .1.蛴螬主要为害大田作物和蔬菜、果树、林木的幼苗,成虫不为害任何作物和林木. ×2.蝼蛄为害的典型症状是幼苗根茎部切口整齐. ×3.蝼蛄可将植物根咬成纤维状,并且在地下打洞挖隧道. √4.大螟产卵具有明显的趋边习性. √5.三化螟和褐飞虱都是单食性害虫. √6.灰飞虱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等多种病害. √7.稻田内短翅型成虫的大量出现为褐飞虱虫量迅速增加的预兆. √8.棉铃虫为兼性滞育昆虫,食物和湿度是影响其滞育的两个重要条件.×9.稻象甲和稻水象甲均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的水稻产区. ×10.一般说来,施肥水平较高,长势好的棉田,受棉花朱砂叶螨的为害会重些.×11.绿盲蝽的越冬卵主要产在棉田内,而中黑盲蝽的卵主要产在棉田外的寄主如杞柳的茎髓内等. ×12.玉米螟是多食性的昆虫,能为害玉米、高粱、黍、棉花、麻等,为害时均能在寄主叶片上形成整齐的横排圆孔. ×13.东亚飞蝗种群中,有的能作远距离飞行,有的则不能,翅型分化为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 ×14.粘虫在我国东半部地区的越冬北界为1月份4℃等温线,在越冬线以南的地区,冬季粘虫以蛹和幼虫越冬. ×15.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它寄主单一,以幼虫蛀茎为害,形成枯心、枯孕穗和白穗等症状. ×16.田间调查当短翅型白背飞虱比例较大时,种群数量将增大. √17.粘虫的成、幼虫都具有趋化性. ×18.小地老虎幼虫主要取食为害作物根部. ×19.对玉米螟来说,玉米中抗生素含量生育前期低于生育后期. ×20.经济阈值与防治指标含义相同. √21.稻纵卷叶螟产卵量的大小仅取决于补充营养,与温湿度无关. ×22.三化螟中、长期预测使用平均期距预测法和相似年份同期期距预测法. √23.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必然也抗白背飞虱. ×24.药剂拌土是防治地下害虫的一种常用方法. √25.玉米生育后期对玉米螟抗性比前期强. ×26.白背飞虱可在多种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繁殖后代. √27.蝼蛄的虫口密度与土壤类型有关,盐碱地虫口密度大,壤土次之,粘土最小.√28.地老虎和蛴螬都是夜出性的,它们的为害部位是相同的. ×29.玉米螟卵是块产,大多产在玉米茎秆上. ×30.褐飞虱在多种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繁殖后代. ×31.影响飞蝗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土壤. ×32.三化螟防治适期是卵盛孵期. √1.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2.华北蝼蛄单刺蝼蛄 Saussure3.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4.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5.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 沟金针虫6.Agriotes subvittatus Motschulsky 细胸金针虫7.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8.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9.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二化螟10.Sesamia inferens Walker 大螟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稻纵卷叶螟12.Nilaparvata lugens Stl 褐飞虱13.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 白背飞虱14.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15.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 麦红吸浆虫16.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17.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18.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Saunders 棉红铃虫19.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朱砂叶螨20.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21.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22.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五大题:简答题共X小题,每小题Y分,共Z分黑体四号1.简述IPM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分析其理论和实践依据.实践依据:早期,人们对有害生物采取自然防治和农业防治的方法,但防治水平较低.19世纪末,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的成功,促进了生物防治的大量研究和应用,但成功的例子并不很多.到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由于其高效、快速、广谱、使用方便等优点,而成为防治害虫的主要手段.但经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造成公害,害虫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导致害虫的再猖獗和将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等.人们终于从害虫防治的实践中得出结论:每一种防治方法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依赖任何单一方法都不能解决复杂的害虫防治问题,必须进行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 理论依据: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IPM的定义为:综合治理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依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能协调地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基本原理和观点:IPM的基本哲学是容忍哲学,共存哲学.认为没有必要彻底消灭害虫,只要把害虫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就行.保留一点害虫可以作为天敌的食料,维持生物多样性,以达到利用自然因素调节害虫数量的目的.IPM包含三个基本观点:即生态学观点,要建立最优的农业生态系统;经济学观点,防治措施要节省成本,经济、有效;环境保护观点,必须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2.图示小麦吸浆虫的生活史并简述其特点.生活史:3/中、10℃ 4/中、15℃ 4/下~5/上、20℃小麦拔节孕穗抽穗扬花、灌浆小麦黄熟幼虫蛹成虫卵幼虫幼虫老熟8~12d 6~7d 3~5d 15~20d破茧上升至表土茧越冬茧越夏幼虫离穗入土结茧以上每一环节分,共5分特点:小麦吸浆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第二年随气温上升而上升到表土层化蛹、羽化.其发生期与小麦生育期具有密切的物候关系.2分3.从玉米螟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简述植物与害虫的关系.从玉米螟的发生与耕作制度和玉米品种的关系中看出,植物与害虫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方面,植物为害虫提供食料和发育场所,供害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食料充足,则害虫发生量大,对植物为害重;反之害虫死亡率高,发生为害轻.另一方面,植物在与害虫长期相互作用相互进化中,在植物体内产生了一定量的抗虫素,会使害虫表现出厌食、生长发育受抑制,甚至死亡,即对害虫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但作物的抗性的抗虫性会因品种和生育阶段的不同而变化.4.为害棉花蕾铃的害虫主要有哪几种其为害各有何特点为害棉花蕾铃的害虫主要有: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棉盲蝽.1分为害特点:棉铃虫:初孵幼虫先食叶形成缺刻、孔洞,2龄后钻蛀蕾铃,蛀孔大,孔外有粪,造成蕾、花、铃脱落和烂铃.2分红铃虫:初孵幼虫即蛀食花蕾,幼蕾受害后不久脱落;幼虫常吐丝缀合花瓣形成“风车”状虫害花,青铃受害,造成烂铃或僵瓣,棉籽受害,造成空壳或“双连籽”.2分金刚钻:初孵幼虫取食嫩头,造成枯萎折断;稍大后蛀食蕾铃,造成脱落、烂铃或僵瓣.1分棉盲蝽:刺吸为害蕾铃,造成褐斑或脱落僵桃.1分5.迁飞性害虫的验证方法稻飞虱迁飞的主要依据主要有哪些写出你所学的主要迁飞性害虫. 同期突增、突减,高空网捕,标记释放回收,卵巢发育进度分析,异地虫源同质分析等.小地老虎、东亚飞蝗、小麦粘虫、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6.图示棉蚜的生活史并简述其特点.棉蚜生活史与习性的特点:1多寄主多食性:寄主多达74科258种.常见越冬寄主第一寄主有花椒、木槿、石榴、夏枯草、月季、菊花等;夏季寄主第二寄主有棉花、瓜类、麻类、菊科、茄科、豆科等.2多型性:如雌蚜有有翅型和无翅型的.3趋黄性:有翅雌蚜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4迁飞性:有两次棉田内扩散和两次大迁移春季由越冬寄主迁移到夏寄主,晚秋由夏寄主迁回到越冬寄主.5繁殖快:夏季5天可繁殖1代,1年可繁殖20~30代..造成农作物虫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一定的虫源: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虫源基数越多,发生为害的可能性越大;二是必须有一定的种群密度和适于害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条件适宜时,虫口密度就大.三是必须具备适宜的寄主植物和生育阶段,如寄主植物易受害生育期等.8.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有哪些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何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各有何利弊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农业防治法的优缺点:优点:1、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2、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3、对害虫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4、易于被群众接受,防治规模大.缺点:1、有些措施与丰产要求有矛盾,或与耕作制度有矛盾.2、一些措施地哉性、季节性较强,限制其大面积推广;3防治效果慢,特别是在大面积发生时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生物防治法:优点:对人畜及农作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往往能收到长期的控制效果,天敌资源丰富,一般费用较低.缺点:杀虫作用效果慢,杀虫范围较窄,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一般不容易批量生产,贮存运输也受限制.物理机械防治法:有些能杀死隐蔽性害虫;无化学防治所产生的副作用;费力、费时,有时对天敌也有影响.化学防治法:优点:收效快,防治效果显着.可预防,可急救;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性的限制较小;可以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杀虫范围广;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远距离运输,且可长期保存.缺点:常会造成人畜中毒,植物药害.杀伤有益生物以及污染环境,使害虫产生抗药性.9.小麦上主要发生哪两种害螨麦岩螨的发生条件与其他叶螨相比有何特点麦叶爪螨和麦岩螨.麦岩螨喜温暖干燥,能耐夏季的高温、多湿和冬季的干旱严寒,有多年滞育习性.故秋雨少、春暖干旱及砂壤土麦田发生重.10.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并指出其化学防治的两个关键时期和方法.以幼虫为害花器和麦粒,被害麦穗后期形成“毛笔状”,籽粒瘪瘦.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害虫发生期与小麦生育期有密切的物候关系.幼虫3龄,最后一龄不食不动.成虫怕强光和高温,故早晨和18~20时活动最盛,于18~21时选择抽穗而示扬花的麦穗产卵.栽培措施:调整作物布局,实行轮作倒荐,避免小麦连作,麦荐翻耕暴晒.推广抗虫品种:如徐州211等.药剂防治两个关键时期是化蛹盛期和成虫盛期.蛹盛期以撒毒土为主,选用50%辛硫磷EC、或40%甲基异柳磷EC、或80%敌敌畏EC、或48%乐斯本EC,每公顷1500ml,加水15~30kg,喷拌于300 kg细土中制成毒土,16时以后均匀撒于麦田.成虫期防治除可撒毒土外,也可喷雾和熏蒸.喷雾可用50%辛硫磷EC、或40%乐果EC、或80%敌敌畏EC、或48%乐斯本EC等1500~2000倍液;%敌杀死EC3000~4000倍液等.熏蒸可用80%敌敌畏EC拌麦糠撒施或堆于田间.11.如何进行棉蚜的药剂防治棉蚜的药剂防治:1、播种期防治1药剂拌种:可用70%吡虫啉拌种剂3~4.5kg 与碑帖粒子90kg拌种;2颗粒剂盖种:可用3%呋喃丹GR2.5kg/667m2,与一定量的细土拌和,播种时先开沟溜种,后溜施颗粒剂,再盖土.2、苗期防治1内吸剂涂茎:用40%氧乐果EC1份、聚乙烯醇份,水5~6份,先将水烧开,加入聚乙烯醇,搅动使之溶化,冷至30~40℃倒入空瓶中,再按量倒入原液,摇匀即成涂茎剂.用毛笔涂刷于棉苗红绿交界处;2滴心:每667m2用40%氧乐果EC10ml,对水1~1.5L,每株3~5滴.3喷雾:常用药剂有40%乐斯本EC、%溴氰菊酯EC、10%吡虫啉WP、50%抗蚜威WP、%阿维菌素EC等稀释2000~3000倍,喷雾.3蕾铃期防治:防治伏蚜的方法同苗期.还可用80%敌敌畏EC拌麦糠熏蒸. 12.粘虫在安徽发生几代/年以何虫态在何处越冬防治指标各是多少粘虫各代为害何作物最重全国2~8代/年,安徽4~5代/年.以蛹和幼虫越冬.防治指标:一类小麦田为3龄幼虫25头/m2,二类麦田15头/m2.安徽第一代发生重,4~5月为害高峰期,主要为害小麦、玉米等.13.稻田主要发生哪3种飞虱哪2种属迁飞性害虫哪种可传播小麦的哪种病毒病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灰飞虱,小麦丛矮病.14.稻飞虱怎样为害水稻征状如何有哪些习性可用来测报稻飞虱成、若虫皆能为害.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虫量大时引起稻株基部变黑、腐烂发臭,短期内水稻成团、成片死杆倒伏.远距离迁飞习性;长翅型成虫具有趋光性,趋绿习性,处于分蘖盛期——乳熟期,且生长嫩绿茂密的稻田虫量大.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是褐飞虱虫量迅速增加的预兆.卵多产于叶鞘肥厚部分的中肋.15.水稻钻心虫主要指哪几种害虫二化螟的防治应从哪几方面考虑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应采用“防、避、治”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则采取挑治轻害代,普治重治重害代应“狠治1代,挑治2代”.一消灭越冬虫源,压低虫口基数,控制1代螟虫发生量:如翻耕灌水淹没稻桩;清除稻桩;春前处理完玉米、高粱赞茎杆;铲除田杂草;处理菱白残株.二调整水稻布局,改进栽培技术:改单、双混栽为大面积双季稻或一季稻,减少“桥梁田”.选用纯种,适时栽插,使水稻生长整齐.重用抗虫品种.避免氮肥过量.三药剂防治:第 1 代在水稻初见枯鞘时施药,或在螟卵孵化高峰后3天施药.20%杀虫双AS、或90%杀虫单WP、或20%三唑磷EC、或5%锐劲特EC、或48%乐斯本EC、或三唑磷与阿维菌素复配剂.六大题:论述题共X小题,每小题Y分,共Z分黑体四号1.试述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技术体系.14答:1、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策略:地下害虫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虫情,因地因时制宜,将各项措施协调运用,做到地下害虫地上治,成虫、幼虫结合治,田内田外选择。

农业昆虫学杂粮害虫

农业昆虫学杂粮害虫

农业昆虫学杂粮害虫在农业生产中,杂粮作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多样的饮食选择。

然而,杂粮的生长过程常常受到各种害虫的侵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杂粮害虫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玉米螟、粘虫、蝗虫、草地螟等。

这些害虫以不同的方式危害着杂粮作物。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的幼虫会钻进玉米茎秆内啃食,导致玉米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折断。

玉米螟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其繁殖和生长。

在防治玉米螟时,农民们通常会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比如,释放赤眼蜂来寄生玉米螟的卵,从而减少其幼虫的数量;同时,在必要时也会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粘虫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种害虫。

它们具有暴食性,在短时间内就能将大量的叶片吃光,严重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粘虫的发生往往具有迁飞性和暴发性的特点。

为了有效防治粘虫,及时监测和预警至关重要。

通过田间调查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昆虫监测雷达等,能够提前发现粘虫的迁飞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物理防治方法如设置防虫网、灯光诱捕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蝗虫是杂粮田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通常成群活动,食量巨大,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蝗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在干旱的年份容易爆发成灾。

对于蝗虫的防治,除了化学药剂防治外,生态防治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例如,通过保护和增加蝗虫的天敌,如鸟类、蛙类等,来控制蝗虫的数量;同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蝗虫适宜的栖息场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蝗虫的危害。

草地螟则主要危害豆类等杂粮作物。

其幼虫会咬食叶片、花蕾和嫩荚,造成减产。

草地螟的发生与寄主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有关。

在防治草地螟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其寄主植物;在幼虫发生初期,采用药剂喷雾的方法进行防治,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时间,以提高防治效果。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杂粮害虫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害虫也会对杂粮作物造成危害。

杂粮害虫

杂粮害虫

卵期4~5d,幼虫期20~30d(越冬代除外),蛹期6~
10d,成虫寿命8~10d。
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5.2±0.4℃ ,幼虫为12.4 ±0.3℃ ,蛹14.2 ±0.2℃ ,成虫为11.4 ±0.2℃ ,全世 代12.3 ±0.4℃ 。 有效积温卵为18.4日度,幼虫333.4日度,蛹85.1日度,
亚洲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寄主植物有玉米、高粱、
小米、棉花、麻、甘蔗、向日葵、生姜和水稻等,而以玉 米受害最重,其次是高粱与棉花。
玉米螟为害状
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啃食新叶叶肉,留下表皮使 叶面呈现许多细碎的半透明斑,通称花叶,后将纵卷的 心叶蛀穿,新叶展开后形成整齐的横排圆孔,4龄后蛀食 茎秆。
穗期被害,小幼虫先取食雄花,雄穗抽出后,4龄后转移钻蛀
②穗期施药保护
穗期施药于“一顶四腋”(雌穗顶部花丝和雌穗上下
2节叶腋处),重点保护雌穗步受害。仍用上述颗粒剂,
但用量应适当增加。可用50%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 用注射器将药液数滴注入花丝基部的穗顶上,收效较好 。
东 方 粘 虫
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属鳞翅目夜
雄穗柄,易造成风折,使雄穗呈黄白色枯死。
雌穗膨大抽丝时,幼虫取食嫩穗的花丝、穗轴,虫龄大后
直接咬食乳熟的籽粒,并引起霉烂。严重时,一个穗顶上
常有十多条到几十条幼虫为害花丝和未成熟的籽粒。
玉米螟成虫形态特征
黄褐色。触角丝状。复眼黑色。前翅内横线为暗褐色波状 纹,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纹,中室中央及端部各有1深褐色 斑纹。翅展时,前后翅内外横线正好相接。
O N CH3 O O
CH3 O
抗螟素甲
N OH
N O OH

(完整版)农业昆虫学答案

(完整版)农业昆虫学答案

农业昆虫学作业答案一. 名词解释1.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技术,保护农作物不受虫害,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

二、填空题1.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三、简答题1.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研究害虫本身的形态特征,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等。

(2)研究外界环境条件与害虫发生和种群数量消长的关系,掌握其发生规律及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和发生规律,找出其薄弱环节,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预防害虫的发生,或对已发生的害虫,抓住关键时期进行有效防治。

2.如何理解我国植物保护方针?答: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预防”是贯彻植保工作方针的基础,“综合防治”不仅是防治手段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协调应用各种必要的手段,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而不是消灭害虫。

第一章农业害虫防治的理论基础一. 名词解释1.密度制约因素:是指作用强度的变化与昆虫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

2.农业害虫:是指危害农作物,且对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类害虫。

3.害虫的种群密度:是指在作物上(或土壤中,或某一区域)单位样方的害虫发生数量。

4.经济损害水平:指将引起作物经济损害的最低害虫种群密度。

5.害虫的生态对策:是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

6.虫害:是指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

7.关键性害虫:是指在不防治情况下,每年的种群数量经常达到经济为害水平,对资源的产量造成相当损失的害虫。

8.偶发性害虫:是指在一般年份不会造成不可忍受的经济损失,而在个别年份常因自然控制力量受破坏,或气候不正常,或人们的治理措施不当,致使种群数量暴发,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

9.经济阈值:又称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达此密度时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完整版)农业昆虫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农业昆虫学名词解释

1、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作物害虫生物学、发生规律与防治的科学2、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物理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构成的功能单位。

3、农田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从事种植业活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4、自然控制(natural regulation):在自然界中,一些物种种群保持着很多个体数量,而另一些种群的数量却保持中等或非常稀少,通常物种种群既不可能无限制地连续增长,也不会轻易绝灭。

在所有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并在种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动。

环境因素作用于种群数量的过程称为自然控制5、自然平衡:自然控制最终所导致的一个状态,即平衡状态。

即自然控制使生物群落内各物种种群的数量成一定比例的存在,而不至于出现剧烈地变化,总能维持各自的种群在平衡密度上下。

这种现象称为自然平衡6、种群动态(种群消长):指在一定空间内,特定种群在时间序列上的数量变化。

7、密度制约因素:这样的因素作用于害虫种群,与害虫种群密度高低有关(或依赖于害虫的种群密度高低)。

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

特点是:具负反馈机制。

对害虫种群具有调节作用。

8、非密度制约因素:这种因素对任何高低密度的害虫起相同的作用,其作用大小与密度高低无关。

如低温、降雨、干旱等。

特点是:作用是灾难性的,有时控制作用明显。

无负反馈作用。

9、生态对策:也称生活史对策,是物种(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方式。

10、逻辑斯蒂曲线(S形曲线):当种群增长达到其资源供应状况所能够维持的最大密度,即环境负荷量K时,种群将不再继续增长而稳定在K值左右,即dx/Kt=0,。

这就是种群增长的~~。

11、r-类害虫(r-对策者,r-strategist):其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达到环境容量水平(K),大部分时间保持在S曲线的上升阶段。

杂粮害虫

杂粮害虫

2. 习性
成虫昼伏夜出:
成虫有趋光性和趋食甜酸物质的习性 产卵习性: 产在玉米叶背中脉附近,少数产在茎秆上。每块卵20~60 余粒,每雌可产卵400~500粒,最多产1000余粒。 对寄主植物高度有选择性,播种早,植株高大,生长茂密 嫩绿的玉米田产卵较多。
初孵幼虫群集性: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 行动迅速,爬行快。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并随风或爬行 扩散,钻入心叶内啃食叶肉,只留表皮。 钻蛀为害:4龄后蛀入为害,雄穗、雌穗、叶鞘、叶舌均可受 害。 幼虫具趋糖、趋触、趋湿和负趋光性:多在玉米含糖量高、组 织幼嫩、尤其是甜玉米上为害。
• 为害农、林、牧的蝗虫种类:
• 禾本科植物:东亚飞蝗、稻蝗、蔗蝗和尖翅蝗等。
• 豆类、马铃薯、甘薯等:短星翅蝗、苯蝗、负蝗等。
• 棉花:棉蝗、负蝗。 • 竹林:竹蝗。 • 牧草:西伯利亚蝗、戟纹蝗、小车蝗、牧草蝗、雏蝗、痂蝗以及意大 利蝗等。 • 飞蝗(东亚飞蝗):蝗灾、水灾、旱灾
• 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机遇率或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前一年干旱,以 及先涝后旱。
(三)生活史和习性
1. 生活史 一年发生代数随纬度、海拔和气候等条件而变。自北向南1年发生1~7 代,东北及西北地区一年1~2代,黄淮及华北平原2~4代,江汉平原 4~5代,广东、广西及台湾5~7代,西南地区2~4代。 以最后一代(末代)老熟幼虫在玉米、谷子、高粱等植物秸杆、穗轴和 根茬内越冬。
2. 药剂防治: 飞机防治与地面机械防治,全面扫残与重点挑治,夏蝗重治与秋 蝗扫残 45%马拉硫磷乳油;2.5%高效氯氰菊脂;4g/L氟虫氰超低容量剂
3. 生物防治:绿僵菌油剂 苦皮藤素、苦参碱、印楝素 微孢子虫
二、玉米螟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农业昆虫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们应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理论知识包括各种农作物上害虫种类的识别、地理分布、为害特性、作物受害后反应、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以及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和实践。

实验技能方面应该要掌握常见的地下害虫、麦类害虫、水稻害虫、棉花害虫、早粮和油料等经济作物害虫的识别特征及绘图技术;了解以稻飞虱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害虫的预测预报方法;知道田间害虫的调查方法和抽样技术;农田主要害虫为害症状的识别和害虫种类的判断。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农业昆虫学的性质和任务,农业昆虫学的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害虫防治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第一节植物检疫第二节农业防治第三节生物防治第四节物理机械防治第五节化学防治第六节害虫综合治理习题要点:比较分析害虫防治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本章重点、难点:害虫综合治理的概念;化学杀虫剂的类型及作用机理。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害虫防治的各种方法;掌握化学杀虫剂的类型及不同的作用机理;理解害虫综合治理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内涵。

第二章水稻害虫第一节稻蓟马类第二节钻蛀性螟虫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第三节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第四节稻纵卷叶螟第五节稻水象甲、稻象甲习题要点:水稻上主要害虫如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的发生规律和治理;简要介绍蓟马、稻象甲等次要害虫的危害和防治。

本章重点、难点:迁飞性害虫的发生规律;钻蛀性害虫的危害和防治。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水稻主要害虫的危害性和发生规律;掌握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法;了解水稻次要害虫的发生动态及防治。

第三章棉花害虫第一节蜗牛、棉花蓟马第二节棉花螨类第三节棉蚜第四节棉盲蝽第五节棉铃虫第六节红铃虫习题要点:棉花上主要害虫如棉铃虫、棉蚜、棉红铃虫、棉叶螨、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和综合治理;蜗牛、棉花蓟马等次要害虫的危害和防治。

(完整版)农业昆虫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农业昆虫学名词解释

1、农业昆虫学 : 是研究农作物害虫生物学、发生规律与防治的科学2、生态系统(ecosystem) :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物理环境互相作用,不停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构成的功能单位。

3、农田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 : 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从事栽种业活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4、自然控制(natural regulation) : 在自然界中,一些物各种群保持着好多个体数目,而另一些种群的数目却保持中等或特别稀罕,往常物各种群既不行能无穷制地连续增添,也不会轻易绝灭。

在全部环境要素的作用下,物各种群数目的变化保持在必定范围内,并在种群的均衡密度上下颠簸。

环境要素作用于种群数目的过程称为自然控制5、自然均衡: 自然控制最后所致使的一个状态,即均衡状态。

即自然控制使生物群落内各物各种群的数目成必定比率的存在,而不至于出现强烈地变化,总能保持各自的种群在均衡密度上下。

这类现象称为自然均衡6、种群动向(种群消长): 指在必定空间内,特定种群在时间序列上的数目变化。

7、密度限制要素 : 这样的要素作用于害虫种群,与害虫种群密度高低相关(或依靠于害虫的种群密度高低)。

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理等生物要素。

特色是:具负反应体制。

对害虫种群拥有调理作用。

8、非密度限制要素 : 这类要素对任何高低密度的害虫起同样的作用,其作用大小与密度高低没关。

如低温、降雨、干旱等。

特色是:作用是灾害性的,有时控制作用显然。

无负反应作用。

9、生态对策 : 也称生活史对策,是物种 ( 昆虫 ) 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取的对不一样生态环境的适应方式。

10、逻辑斯蒂曲线( S 形曲线):当种群增添达到其资源供给状况所可以保持的最大密度,即环境负荷量K 时,种群将不再连续增添而稳固在K 值左右,即dx/Kt=0, 。

这就是种群增添的 ~~。

11、r- 类害虫 (r- 对策者, r-strategist):其种群密度很不稳固,极少达到环境容量水平 (K) ,大多数时间保持在S 曲线的上涨阶段。

农业昆虫学各论电子书籍

农业昆虫学各论电子书籍

第六章地下害虫第一节.东方蝼蛄蝼蛄在黑龙江省发生的主要有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Golm]和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均属直翅目、蝼蛄科。

主要为害禾谷类作物、豆类、薯类、果树、蔬菜等。

形态特征成虫全体呈灰黄褐色或黑褐色,密生细毛,头小,触角丝状,前翅为复翅,前胸大而坚硬,前足为开掘足,呈铲形,适于挖土,腹未有尾须一对。

若虫与成虫相似,但无翅或翅短小(图91)。

图 91 蝼蛄1.华北蝼蛄成虫;2.华北蝼蛄前足;3.华北蝼蛄后足;4.东方蝼蛄前足;5.东方蝼蛄后足。

发生特点与为害状在黑龙江省2-3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若虫在土中越冬。

每年5—9月均可发生为害,一般5—6月作物或蔬菜幼苗受害重,以后由于植株长大,虽然受害,受害程度相对轻。

两种蝼蛄均昼伏夜出,并均有趋光性,对电灯或黑光灯趋性较强,对马粪等亦有趋性。

成虫以夜间9—11时活动最盛,尤其气温高、湿度大,闷热的夜晚,成虫出土活动数量更多。

东方蝼蛄多发生于沿河两岸、水浇地、平川低洼地及果园、苗圃内。

华北蝼蛄多发生于盐碱地或土质疏松的地方。

两种蝼蛄咬食播下的种子,尤其喜食刚发芽的种子,也可咬食作物根,造成幼苗生长不良以至枯死。

,咬食嫩茎成乱麻状,有的也可咬断。

被害处常有许多拱起虚土的隧道。

防治方法(1)灯光诱捕:用电灯或黑光灯诱捕成虫,集中消灭。

(2)药坑诱杀:在地面挖一个30-40厘米深的方形坑,坑内放入新鲜马粪,粪中加入2.5%敌百虫粉剂,用药比例为药:粪=1:10。

(3)毒饵诱杀:将豆饼粉碎,炒香,用90%晶体敌百虫兑水30倍,与粉碎炒香的饼粉混拌均匀制成毒饵,可将毒饵撒施到隧道附近诱杀。

第二节.东北大黑鳃金龟蛴螬是金龟甲幼虫的统称,属鞘翅目,金龟甲科,在黑龙江省以大黑鳃金龟甲[Ho1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分布最广。

主要为害麦类、玉米、高粱、大豆、甜菜、马铃薯、蔬菜等。

杂粮害虫

杂粮害虫

+ 老熟幼虫体长38mm。头红褐色,
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 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 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 黑,变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环境 不同而有变化);在大发生时背面 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 线白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 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 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 外侧有黑褐色宽纵带,足的先 端有半环式黑褐色趾钩。
1、粘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可取食 16个科100多种植物。但喜食麦类、 水稻、玉米、高粱等禾本科植物, 大发生时也取食豆类、麻类、花生、 烟草、白菜、苹果、梨、桃等作物 和林果花卉,但这些植物对幼虫发 育有不良影响。

馒头形,直径约0.5mm, 表面具六角形有规则的网状 脊纹。初产时白色,孵化前 呈黄褐色至黑褐色。卵粒单 层排列成行,常产于叶鞘缝 内,或枯卷叶内。在谷子和 水稻叶片尖端产卵时,则常 卷成卵棒。
药剂防治粘虫必须把幼虫控制在3龄以 前,如果超过4龄则进入暴食期,防治效 果降低。 防治粘虫的化学药剂较多,应注意选择 高效、低毒、低残留或与环境相容性好 的药剂。
发生期预测
发生程度预测 中长期预测
农业防治
在粘虫越冬区,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 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冬季铲除杂草、清 除水稻根茬和春季早灌水沤田等,可有 效减少粘虫越冬虫源。
在成虫发生期,田间插放杨树枝把 或谷草把、放臵糖醋盆诱杀成虫,大发 生年份可显著压低田间卵量和幼虫发生 密度。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和使用生物农药两 个方面。天敌是抑制粘虫种群数量消长 的主要因素。 目前研究应用的生物杀虫剂有苏云金杆 菌、中华卵索线虫、粘虫核型多角体病 毒等,对粘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成虫羽化后必须取食补充营养才 能正常发育和产卵繁殖。幼虫取食 不同寄主植物,生长发育情况也不 同。

农业昆虫学复习要点

农业昆虫学复习要点

农业昆虫学绪论1、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或称害虫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control,简称IPC):害虫的治理系统,这个系统考虑到害虫的种群动态及其有关环境,利用所有适当的方法与技术尽可能互相配合的方式,把害虫种群控制在低于经济危害的水平。

(下划线为答题要点)2、3R问题:抗(药)性(Resistance)、残毒(Residue)和再猖獗(Resurgence)。

3、全部种群治理(Total Populatian Mangement,简称TPM),即是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将害虫彻底消灭。

这一防治对策主要用于局部发生的严重害虫、检疫性害虫和卫生害虫。

4、经济危害允许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EIL)又称经济损害水平,是农作物能够容忍害虫危害的界限所对应的害虫种群密度,在此种群密度下,防治收益等于防治成本。

5、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ET)又称防治指标(control action threshold),是害虫种群增加到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而必须防治时的种群密度临界值。

6、综合治理五大主要措施: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栽培\营林措施)、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法。

其它还有信息素\辐射不育等。

7、植物的抗虫性表现为不选择性(害虫不喜食,如作物茎秆较硬)、抗生性(作物含某种物质使取食害虫产卵率下降等)和耐害性(害虫的取食对作物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8、《昆虫知识》、《植物保护》、《中国生物防治》、《昆虫天敌》、《植物检疫》第一部分水稻害虫(危害症状、防治方法、与防治有关的习性,3大害虫的拉丁名)主要三类螟虫稻纵卷叶螟飞虱症状钻蛀茎干危害吃叶危害吸汁危害迁飞不迁飞迁飞迁飞★水稻飞虱1、食性:褐飞虱(专食)<白背飞虱<灰飞虱2、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均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发生危害严重,白背飞虱的发生范围比褐飞虱大,但也有的轻有的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昆虫学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第7章 杂粮害虫
王小平 博士/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武汉 430070
高 粱 蚜
粟灰螟(二点螟)
2020/7/15
5
甘薯天蛾
2020/7/15
6
甘薯麦蛾
2020/7/15
7
甘薯蚁象甲
2020/7/15
8
马铃20薯20/甲7/15虫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原产美国。
2020/7/15
37
电动超低量喷雾
2020/7/15
38
汽油机动力超低量喷雾
2020/7/15
39
第二节 亚洲玉米螟
种类与分布
种类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分布
亚洲玉米螟分布在亚洲的温带、热带、澳大利 亚、大洋州、欧洲、北美洲等地;我国除青藏 高原外均有分布;
2020/7/15
30
地面喷雾器械
2020/7/15
31
运五飞机的超低量施药喷头
2020/7/15
32
治蝗用的“蜜蜂”轻型飞机
2020/7/15
33
“蜜蜂”轻型飞机治蝗作业
2020/7/15
34
运五飞机治蝗作业
2020/7/15
35
拖拉机配机喷粉
2020/7/15
36
长管高压移动式喷雾
9
马铃薯块茎蛾
2020/7/15
10
东亚飞蝗
亚洲玉米螟
补充资料Biblioteka 2020/7/1511第一节 东亚飞蝗
2020/7/15
12
2020/7/15
13
2020/7/15
14
飞蝗迁飞遮天蔽日
2020/7/15
15
飞蝗为害触目惊心
2020/7/15
16
飞蝗过处草木一空
2020/7/15
17
种类分布
▪ 植树造林
开展堤坝、沟埂绿化,减少飞蝗产卵的适生场所
▪ 垦荒种植
创造不利于飞蝗发生的环境,改变蝗区面貌
▪ 扩建盐田
沿海蝗区,在大面积盐碱荒滩上兴建盐田
2020/7/15
28
防治方法
药剂治蝗 防治指标:0.5头╱m2 防治适期:蝗蝻3龄盛期 常用药剂 50%马拉硫磷EC,5%锐劲特悬浮剂, 40% 敌马EC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食性很广,以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
嗜食芦苇,其次是玉米、高粱、小麦、甘蔗、水 稻、粟等农作物,也喜取食狗尾草、稗草、莎草 科杂草。大发生缺乏食料时,也能危害棉花、大 豆、蔬菜等。
以成虫和若虫(蝗蝻)咬食植物的叶、嫩茎、幼 穗,可取食寄主全部地上部分的绿色组织,成群 迁飞为害时,可将作物吃成光杆。
▪ 生物防治
东亚飞蝗微粒子虫 绿僵菌油剂
2020/7/15
29
防治方法
根据雾化程度和单位面积的喷雾量可分为: 高容量喷雾
每公顷喷雾量500dm3以上,雾滴直径为200µm以上
低容量喷雾
每公顷喷雾量5-500dm3,雾滴直径为80-200µm
超低容量喷雾
每公顷喷雾量小于5dm3,雾滴直径为50-80µm
45
为害特点
蛀茎杆和咬食叶片
2020/7/15
46
形态特征
成虫 雄蛾 前翅色淡黄褐,内、外横线处呈褐色锯齿状, 中间 有2个褐斑,外横线与外缘线之间有1褐色 阔带。后翅灰黄色,中央及外缘各有1条褐色带 状纹; 雌蛾 前翅淡黄,内横线及斑纹不明显,后翅黄白色。 腹部肥大。
2020/7/15
47
形态特征

椭圆形,扁平,表 面有胶质。
2020/7/15
42
为害特点
心叶期: 初孵幼虫集中在心叶内为害,呈现不规则的、 半透明的薄膜窗孔、孔洞或排孔。
2020/7/15
43
为害特点
雄穗期 幼虫集中在幼 嫩穗苞内为害 未抽出的玉米 雄穗或钻蛀穗 颈, 造成折穗。
2020/7/15
44
为害特点
雌穗期: 幼虫集中在花丝内为害.
2020/7/15
2.取食 飞蝗嗜食芦苇,其次为禾谷类作物。取食高峰在 日出后 1~2 h和下午5时至日落前
3.产卵 成虫喜在植被稀疏、土壤含水量适中、土面较坚实的向阳 坡地产卵;能进行孤雌生殖
4.群集和迁移 群居型蝗蝻有合群迁移习性,成蝗有远距离迁飞习性
5.变型现象 群居型与散居型能互相转化
2020/7/15
26
发生与环境关系
2020/7/15
18
我国蝗区的划分 1. 大陆温带蝗区
滨湖蝗区:洪泽湖、微山湖、高邮湖 沿海蝗区:黄海、渤海 河泛蝗区:淮河中下游, 黄河, 永定河 内涝蝗区:江苏,安徽,河南 2. 海南热带蝗区
2020/7/15
19
滨湖蝗区
2020/7/15
20
滨湖蝗区
河北白洋淀,1998
2020/7/15
1.温度 25-35⁰C
2.土壤和植被 壤土利于产卵,植被稀疏利于取食和繁殖, 土壤含盐量在0.2%~1.2%有利于产卵
3.降雨与水文 多发生在水旱交替的低海拔地区
4.天敌 卵期有寄生蜂、寄生蝇、线虫,成虫和若虫期有鸟类、蛙 类、步甲、蜥蜴
2020/7/15
27
防治方法
兴修水利 从治本入手,疏通河道,稳定水位,达到旱涝无 灾,变水患为水利,切断水涝、旱灾和蝗灾的联 系
21
滨湖蝗区
天津北大港,1994
2020/7/15
22
形态特征
黄褐或绿色,复眼长卵形,触角刚好超过 前胸背板后缘;
前翅褐色,有许多暗色斑;后翅无色透明
群散居居型型
2020/7/15
23
形态特征
群居型成蝗
散居型成蝗
1、体赤褐、黑褐色,体色与 斑纹较固定,黑褐色斑纹 较多,色深
2、头顶稍高于前胸背板 3、前胸背板中隆线侧面观
欧洲玉米螟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西北部、北 美洲和亚洲西部。我国西藏、青海有报道。
2020/7/15
41
为害特点
食性及寄主 玉米螟为多食性害虫。
主要寄主作物有玉米、高粱、棉花等作物;野 生植物有苍耳、艾蒿等。
以幼虫蛀食为害,常年春玉米被害株率为30%, 减产10%。
玉米不同生育期被害状不同。
平直或中部微凹 4、后足腿节稍短于或约等于
前翅长度的一半
体色随周围环境而异,草绿 色或淡褐色,黑褐色斑纹少 而淡,头前胸背板及后足腿 节常为绿色 头顶低于前胸背板
前胸背板中隆线侧面观呈弧形
后足腿节通常稍长于前翅长 度的一半
2020/7/15
24
形态特征
2020/7/15
25
生活史与习性
1.年生活史 年发生1~4代,以卵在土下4~6cm处卵囊内越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