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评价理念和原则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高中生物学是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它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命的基本结构、功能和规律的学科。
通过学习生物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和多样性,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生物生存的相互关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因此,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1.细胞生物学-细胞的结构-细胞的生物膜与细胞器-细胞的代谢过程-细胞的分裂与生长2.遗传学-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遗传物质的复制与转录-遗传物质的表达与调控-遗传变异的机制3.生物进化与分类-进化的基本过程-生物分类的原则-地球生命的演化史-生物多样性与生物保护4.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种群的数量与动态-生态平衡与生态灾害-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5.植物生物学-植物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营养与代谢-植物的调节与适应6.动物生物学-动物的形态与结构-动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营养与代谢-动物的调节与适应三、课程目标1.使学生具备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基本能力,能够理解生命规律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3.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观察和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实验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直观地展示生物现象和生物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生物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普教育:结合实际案例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和科学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
作为高中课程的一部分,生物学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并启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本文将就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设置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认识,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包括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涵盖了生物的起源、进化、分类、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等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包括生物的起源、地球生物的起源以及生物的进化。
2.细胞与生命: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代谢与调控、细胞的生物膜运输和细胞的分裂。
3.遗传与变异:包括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的机理。
4.生物的组织器官与系统:包括多细胞生物的组织结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协调调控。
5.生物的稳态与环境:包括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6.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包括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生物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等。
三、教学方法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多媒体教学: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丰富的图表资料和生动的动画图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最新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基本理念
➢ 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目标 ➢ 内容聚焦大概念——课程内容 ➢ 教学过程重实践——课程教学 ➢ 学业评价促发展——课程评价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 的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科学概念,理解科学家如何工作的学 习活动,涉及探索自然或物质世界的过程。在寻求新的理解的过程中,促 使学生提出问题,获得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严格的检验。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
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科学思维是基于事实和严密逻辑达到更好结论的方法,是高质量的思
维范式和习惯。科学思维是理论和证据相互协调的过程,在学生获取新知 识的过程中,由于已有的知识的理论不够完善,通过新的证据来检验和完 善已有理论,获取新的知识。
一、课程标准设计的原则和特点
(一)设计原则
3. 选材原则和选择依据——推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2)选择依据 ➢一系列研究成果:高中理科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2012),高中生 物学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2013),高中生物学教材使用状况跟踪研究 (2010),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进阶的系列研究,等等。 ➢以探究学习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方式的案例积累,以强调学生理解和应用的 生物学概念教学,大范围的问卷调研和面对面交流的调研结果,都被用于 具体内容的筛选,成为修订工作中有价值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设计的原则和特点
(一)设计原则
2. 基本思路——继承和创新
2024年《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2024年《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4年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对于我来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为了更好地教授生物知识,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读标准,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启发和思考。
在此,我将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对2024年《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引。
一、标准的教学理念2024年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立足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标准强调生物的本质是一门实践性科学,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我深刻认识到传授知识远远不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才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探究教学、案例教学等,通过这些教学方式,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标准的课程设置标准对高中生物课程的设置非常具体和细致,包括了基础知识、实验技能、科学方法和科学认识等方面的要求。
标准注重知识的有机整合和跨学科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特别重视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如生物与化学、生物与数学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生物知识。
另外,标准也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
在我看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注重实验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数据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三、标准的教学方法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要具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创新应用等能力。
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布背景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随着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的发展及社会生活的变化,原有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难以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总结课程改革经验,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优秀成果,对新的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行完善。
2017年,依据十九大提出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以此为蓝本,修订了普通高中各学科2017年版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此背景下发布。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主要内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包含前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附录等部分。
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存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下面针对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实行解读:(一)课程名称的修订在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课程标准)中,课程名称为“生物”,与200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同;201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首次对中学生物学课程名称修订为“生物学”;《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程标准)沿用了“生物学”这个课程名称。
从“生物”到“生物学”并非一字之差,而是课程理念的变革。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具备生物学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具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生物学研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生物多样性,关爱生命,尊重自然,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课程内容1. 生命的基本特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能量代谢与调控等。
2.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物种的形成与灭绝、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
3. 生命的延续与调控:生殖与发育、遗传与变异、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控等。
4. 生命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
5. 生命与健康: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疾病与健康、生物技术与医学、营养与保健等。
三、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实验器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教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实验器材:配备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
3. 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生物学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五、课程保障1. 教师培训:加强生物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教学管理:加强生物学课程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使其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1.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1.3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了解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生物学在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2.1生物学基础知识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教材内容应包括生命的起源、细胞结构和功能、遗传学、生物进化以及生物的分类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要求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认识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2实验操作技能生物学课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应该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2.3生物学科研能力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包括文献阅读和调查研究能力、科学论文写作能力、实验设计和实施能力等。
2.4生物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生物学课程也应该涵盖生物学知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学生需要了解生物学在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和作用,认识到生物学对社会的重要性。
2.5环境意识和生物保护意识生物学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生物保护意识,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提倡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教学方法3.1注重实践生物学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多媒体教学生物学是一门图文并茂的学科,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任务驱动式教学生物学课程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什么是大概念(个人理解)
在学科内部,大概念是居于学科中心位置、对学科具体概念起统 摄作用和聚合作用、构成学科结构框架、对学科研究对象的上位 的本质的认识。 大概念是个相对的概念,其范围大小依研究者研究对象而定。 大概念相当于文件夹。 大概念可持久存在。 大概念具有广泛迁移性。 大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同一个大概念标题可以在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断学习,不断丰富、深化对它的理解 。(文件夹没变,其中文件越来越多且有更新)
——温•哈伦《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
NGSS中的学科核心概念
高中生物学五个方面的核心概念(five topics) 即五个主题:
结构和功能 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 自然选择和进化
每个主题下分若干二级标题(个别不分) 每个二级标题下若干核心概念 例如自然选择和进化主题下分以下个二级标题:
共同祖先的证据和多样性 自然选择 适应
其中“自然选择”标题下列出两条核心概念:
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信息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 导致性状差异,进而导致个体之间生存能力的差异。
对生存有利的性状更容易随生殖传给后代,因此,这些性 状在种群中越来越普遍。
大概念
跨学科概念 concept
跨学科概念
特殊性
基础性 过程性和 发展性 应用性
关于课程性质
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 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 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 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 素。
学习生物 学意味着 学习结构 化的知识
变化要点: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来自门自然科学 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 学的本质。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 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 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 参与探究过程,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 ,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提升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作者:刘文胜王程程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8年第16期《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生物学教育迈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为了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强化生物学科的培育价值和核心素养,新课标对生物学科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新的发展要求。
一、新理念与新要求: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生物学课程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是由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等内容组成。
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生物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一是生命观念。
让高中学生通过对生物现象的观察,了解到生物之间存在的关系后,再对其进行抽象性解释,理解经过反复试验、验证过的想法与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理解与解释相关现象的能力。
促进高中学生在良好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生命观念,通过这种观念,去理解生物学中的结构与功能观、生物进化与生存环境适应观、自然稳态与平衡观等。
这样,学生通过生命观念认识到世间所有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自然观与世界观,并具有探究生命活动现象与规律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科学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务实的习惯,且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方法,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等进行探究与解释。
三是科学探究。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不断发现生物学问题,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现象,学会仔细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并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促进学生逐渐形成团队合作与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是社会责任。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秉持造福人类的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并参与生活中有关生物学的社会话题,且能够做出有理有据的解释或判断。
同时,要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生态意识,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能够在约束自己行为的同时主动向他人宣传有关绿色生活、珍爱生命等方面的基本常识,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电子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电子版)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高中生物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相关课程的延续和拓展,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恩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
本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二)基本理念1.核心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是本课程的设计宗旨和实施中的基本要求。
2.内容聚焦大概念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则,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模块内容聚焦大概念,精简容量、突出重点、切合年龄特点、明确学习要求,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基本认识和方法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课程的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和现实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内容1.生物学基础知识生命的特征、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组成与结构、生物体的发育和生长、生命的遗传与变异、生物体的营养和代谢、生物体的调节与适应、生物体的繁殖与发育。
2.生物学实验与技能基本实验操作、观察与记录、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论证与结论。
三、课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注重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调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学问题的科学思维。
3.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实践项目,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课程评价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五、教材和资源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优质生物学教材和资源,包括教科书、课外读物、多媒体教材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师资建设提高生物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多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结语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制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组成、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反映了自然界万物之中最为复杂、最为丰富的生命现象。
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精神、观察能力以及实践操作技能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现象。
因此,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操作技能为目标,贯彻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让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引导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科学的认识。
三、课程内容1.细胞生物学a)细胞的结构与功能b)细胞代谢c)细胞的分裂与增殖2.遗传学a)遗传基础b)遗传变异与进化c)遗传工程技术3.生物多样性a)动植物分类b)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与适应性c)生物多样性保护4.生物生长发育与调控a)植物生长发育b)动物生长发育c)生物调控机制5.生态学a)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物质能量循环c)地球生物圈四、课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教师讲解、课本阅读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掌握生物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课外拓展:组织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五、课程评价1.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验评价:通过实验报告,检测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3.课外活动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情况,检测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生物学作为一门探索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为了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本文将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层面。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了解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应用。
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应树立生命观念,尊重生命、自然和生态环境,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议题,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知识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等方面。
深度:生物学课程应涵盖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同时强调知识的内在和系统化。
广度:课程应涉及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细胞、遗传、生态、生物技术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难度:课程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知识难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授课方式、教学策略等。
授课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讲座、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要求包括考试形式、考核内容等。
考试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书面测试、实验操作、课堂表现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浅述对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认识
浅述对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四个方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如何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这是每位生物教师的必修课。
标签: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是当代中国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
新课程的新体现在理念新、教材新、教学模式新、教学评价新。
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积极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课程改革的关键:“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新课程的实行、理念要转化为现实,真正操作者是教师,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教师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能否深入,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最终决定着新课程的实施走向。
高中生物新课程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分别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那么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教学,才能落实好新课程理念呢?我不敢妄浅议薄,谈谈自己在教学生涯中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望同行批评指正。
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呢?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在对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基础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当今高考的命题原则之一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能力测试是目标,知识的正确理解、掌握和应用是实现能力为基础。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首先还是要强调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强调能够合理地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之中。
如何加强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呢?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教师需要从教材的挖掘、课程资源的开发,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从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将核心基础内容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等。
下面将详细解释每个内容。
一、课程目标:1.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了解,培养对生命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1.生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细胞理论、遗传学、生态学、进化论等。
2.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组织和器官等。
3.生物的生命过程:新陈代谢、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殖和发育等。
4.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变异和突变、种群遗传学、分子进化等。
5.生物的多样性: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等。
6.生物的健康与环境:人体健康与卫生、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环境污染和生物工程等。
三、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的基本观察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并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4.提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途径,包括参加科学竞赛、申请科研项目和科学实习等。
四、评价要求:1.通过考试、作业和实验报告等形式的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
2.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评估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
4.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总结: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等。
通过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基础。
同时,评价要求着重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三新、二性、一评价——《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214125) 李作为《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将于2004年秋季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等省市实施,其他地区将在几年内逐步推行。
《课标》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加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课标》与现行大纲相比较主要变化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新理念、新体系、新目标——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1.1 新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课标》针对我国中学教育发展的具体实际,吸收了国际上最新的教研成果,提出的基本理念有: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其表明生物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
如《课标》从多个方面精心设计,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给学生相对充分的选课权和实践机会,尤其是选修模块的学习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进行选修模块的选择,从而形成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改变了传统生物教材的“规定式”学习的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课标》突出了能力要求,首次增加了“尝试建立教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更加强调了“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1.2 新体系高中生物《课标》的知识体系改变了我国高中生物课程自1929年以来一直没用的“普通生物学”知识链体系,即生物学科中心体系。
高中《课标》通过精选生物科学基础的学科知识,采用模块的方式,重新建构以“生物科学素养”为主线的知识体系,即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三个必修模块;及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3个选修模块。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摘要:一、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概述三、课程目标四、课程结构五、课程内容六、课程实施建议七、课程评价正文:一、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是对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方面所作的规定,是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学的基本规范和指导。
对于教师来说,课程标准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对于学生来说,课程标准是学习的重要指导。
因此,课程标准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概述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生物学学科的特点和教育现状制定的。
它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
具体来说,学生应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对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能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能关注生物学新进展,了解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社会实践活动。
四、课程结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态与环境等内容;选修部分包括生物技术与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伦理学等内容。
课程结构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生物学知识。
五、课程内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以我国教育部门制定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准则,结合国内外生物学教材及研究成果进行编写。
课程内容力求反映生物学学科的最新进展,关注生物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六、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
教学策略方面,建议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学方法方面,建议采用实验、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教学资源方面,建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拓展教学渠道,丰富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方面,建议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
例谈高中生物学课程评价原则
新镖叢教<f2020耳第23期例谈高中生物学课程评价原则江苏省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成培平【摘要】课程评价是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基础性内容,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活动开展效果和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
虽然在平时的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会采取相应的评价方式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但最终的评价效果却并不理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课程评价原则掌握不清晰是主要原因之一。
鉴于此,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对高中生物学课程评价需要坚持的原则进行剖析,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思维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生物学课程课程教学课程评价核心素养《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2020年做了简要修改,修改后的课程标准更加科学,更贴近高中生物课程实施。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日常教学中课程评价功能的发挥方式,以及课程评价与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培养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补充说明,使高中生物学课程教学更加注重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功能实现。
对负责教授生物学的教师来说,如何将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评价思维和行为习惯,形成原则性的内容,是需要重点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下面笔者孵程标准中对生物辩程的働原则飾单探讨。
一、立德树人,注重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去设计教学,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科学思维以及社会责任的要求。
例如,在进行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中“基因工程”部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增加我国科技工作者是如何夜以继日、不畏艰难地克服一个个科学难题,和时间赛跑,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全体人民同心协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更多的优秀学子投身科学研究,立志报效祖国。
这样,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融会贯通,构建学科知识网络课程评价应关注学生对生物学大概念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评价理念和原则张海和福建厦门集美中学《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的构想是对我国高中生物学教育的全面革新,它包括重设课程理念、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扩展教育资源、改进教育评价等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诸多方面。
和以往教学大纲不同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这次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标准》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评价建议,以下就《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所反映的评价理念和评价原则作一阐释。
1 树立与教学过程密不可分的教学评价理念教育评价是指一系列搜集、鉴别和提供教育教学决策所需的资料、意见和价值判断的系统的、科学的专业过程。
所谓教学决策是指在教学中所做的各种决定,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这里所说的资料不仅包括评价所获得的学生成绩或名次,它还包括事实的描述、纪录、报告等;意见则是指看法、思想和观点,而价值判断则包括了对某一事实或做法的批评、价值评估等。
教学决策常常因为教育环境和状况以及具体教育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需要随时加以修正,教学决策修正时的依据则多半来自评价所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判断,因此,评价是任何教育方案实施过程中相当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生物学教育中,由于教育和教学是融为一体的过程,因此,生物学科的教育评价也就是教学评价。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过程。
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方法,循序渐近,希望学生的身心行为能够随着教学的进展而有所改变,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而要知道教学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针对教学效果实施客观而又正确的评价。
因此,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应把教学评价看作是生物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反馈机制。
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他们在现阶段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生物学课程标准所确定的预期目标,从而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了解学生的行为起点,适当进行学生配置。
这是教学前的规划活动。
二是鉴别教学得失,调整教学策略。
这是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活动。
二是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这是教学过程中监控和改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活动。
四是评定学业成就,报告学习成绩。
这是教学活动结束时对教学成果的了解,既是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关于评价的理念存在一些误区。
这些误区表现在:把评价的过程和学习过程割裂开来,将评价看作是学生学习的终结;把评价的方法简单等同于考试和测验;把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简化为选拔和等级评定;把评价的主体窄化为教师或行政部门肥学生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
走出传统教学中评价理念的误区,《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在: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是密不可分的,正如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评价应该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评价不仅仅在于测定量化学习成果并做出价值判断,而且在于考虑到各种相关的情境,通过各种可行的途径搜集全面多样的资料,从各个角度和不同的观点加以比较分析,进行综合性的诠释,达到对学生学习的充分了解;评价的功能由考核、鉴定、选拔转变为诊断、改进和发展;评价的主体和方法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让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到评价中来,通过评价,教师知道应该教些什么,学生也知道该学些什么;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获得更多的学习生物学的机会。
2 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原则评价原则是指导评价活动的行为法则。
一般来说,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有: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等。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与教学过程密切结合的教学评价,其活动目的和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也就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目标。
因此,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也是指导评价活动的重要原则。
科学性、客观性、公平性和发展性是指导现代教学评价的重要原则。
在具体的评价活动中需要遵循的原则还有以下几点。
l)依据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兼顾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有效的评价不仅取决于所用评价方法的技术含量,而且取决于对所要评价对象的明确具体的表述。
实施教学评价,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科特性和评价目的,采取各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但无论使用什么技术和方法,都必须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
为了使教学目标能够具体化,对较抽象的单元教学目标可以再用几个更具体的行为目标分别加以表述。
教师根据行为目标来决定适当的评价工具和方式c例如,认知方面的行为目标若为:“能说出植物细胞的几个主要结构名称”,则使用选择题测量就可以达到评价目标;情感态度方面的行为目标若为:_“能关注自己目前所生活的地区的环境状况,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则采用简答题或论述题测验便可达到评价目标;动作技能方面的行为目标若为:“能够正确操作显微镜”,则需要使用观察法或检核表法,而非纸笔测验,才能达到评价目标。
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就要兼顾教学目标的多重性。
高中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3个方面。
从目标分类来说,分别属于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领域。
相应的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这3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
因此,教学评价应当兼顾这3方面的目标,不能只看重认知领域目标而忽略情感态度和技能领域目标的评价。
此外,教学目标不但有不同的类别,也有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的目标均应有机会被抽样出来加以评价。
例如,认知目标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个层次,所以在评价认知教学结果时,决不可只偏重识记层次的评价,而应当兼顾其他层次目标的评价。
2)采用多元评价方法一方面,要针对教学过程的前、中、后3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往往过分重视教学后的终结性评价,甚至以一次考试完全代替评价,而忽略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这样不利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评价的重心放在能够改进教学品质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形成性评价上。
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性教学,以发挥评价在实时矫正偏差和控制教学品质方面的功能。
另一方面,教学评价要依据并兼顾多重教学目标来进行。
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必然要求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因为没有一种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评价学生所有的重要学习结果,任何评价方法都有其特殊功能和局限性。
例如,选择和简答题的纸笔测验适宜测量学生认知领域的识记、理解和应用等;论述题测验和其他写作任务适合评价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观点的能力;一些模拟情境或真实情境下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解释现象的任务适合评价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特定技能;通过观察可以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行为表现的诸多方面;调查量表或自我报告适合于评价兴趣和态度等等。
因此,教学评价要考虑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纸笔测验和真实情境下的实作评价相结合。
除了纸笔测验的评价方法外,还可采用如口头报告、作业实习、操作测验、撰写实验报告、调查、参观访问记录、晤谈、观察、检核表法或评定量表法等多种评价方法。
教师应根据实际评价需要,选择使用上述各种方法或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3)尽可能地进行多次评价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改善教学和学习效果。
因此,获得一个正确的评价结果或提供正确的评价反馈信息,对达到最终目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而要确保所获得的评价结果是正确的,则唯有针对同一评价对象的样本行为进行多次的评价,才能估计出比较接近正确的评价结果。
根据古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单独一次的评价结果必定含有相当成分的误差。
这单独一次的评价结果与真正想要评价到的潜在特质间所具有的差值(即测量误差),可能会有正负值出现。
但是,在进行多次评价后,这些测量误差值终将正负抵消,使得多次评价结果的平均数(或期望值)更接近真正的潜在特质,最终获得一个接近真实的评价结果。
因此,针对同一评价对象的样本行为进行多次的评价,在确保评价结果的正确性方面是很有必要的。
4)评价工作应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现代认知或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情境性。
在评价领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这种观点:传统评价中孤立的问题或测验题,缺乏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在这种测验中所获得的分数,对学生在未来真实生活中的表现的预见价值不高。
评价作业的真实性和情境性是评价发展的趋势。
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可以让具有不同情趣和经历的学生参与,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评价工作中来,保证充分客观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是否产生良好的改变。
5)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反应,也要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编拟评价工具或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应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程度。
评价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
大多数的教学评价并不是要学生一比高低,显示优劣,它只是为教学决策搜集信息依据的过程。
成功的评价工作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评价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成功,而不是证明他的失败。
传统的评价理念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而新的评价理念特别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
因此,要通过评价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生物学的机会,提供可共享的学习资源。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相互评价的机会。
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分析自己学习有关生物学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优、缺点与需要。
学生相互评价则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6)重视学生的反应过程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所获得的答案,而且要重视学生获得答案的反应过程。
在传统的评价中,特别是客观性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却无任何要求。
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证据的运用、假设的形成等能力发展状况无从考察。
缺乏对思维过程的评价,会导致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轻视,而只关注问题的结论。
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反而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果评价时,能重视学生获得答案的反应过程,使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以诊断其学习困难之处,并有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补救措施。
7)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教学评价并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教学评价的方式之一。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改善教学和学习效果。
事实上,教学评价应被视为一个过程,它不但是在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也在评定教师的教学成效,以作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参考。
把教学评价看成就是考试的教师,很容易因为教学评价一结束,教学和学习活动也就跟着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