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
大学生阅读计划范文
大学生阅读计划范文一、阅读目标1、拓展知识面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书籍,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科学、艺术等,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
2、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水平。
3、培养批判性思维阅读具有深度和挑战性的书籍,学会分析、评价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增强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欣赏经典文学和艺术作品,感受人类智慧和情感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阅读内容1、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哈姆雷特》等,领略世界文学的魅力,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和社会。
2、历史著作《史记》《全球通史》《资治通鉴》等,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智慧。
3、哲学书籍《理想国》《存在与时间》《中国哲学简史》等,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方式,培养深邃的思维。
4、科学普及读物《时间简史》《物种起源》《从一到无穷大》等,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了解科学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5、艺术鉴赏类《艺术的故事》《美的历程》等,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阅读时间安排1、每天保证至少 1 小时的阅读时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睡前时间等。
2、每周安排 1-2 个半天的整块时间,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
3、每月至少读完 2-3 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四、阅读方法1、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对于重要的经典著作,进行精读,仔细品味每一个细节和内涵;对于一般性的书籍,可以采用泛读的方式,快速获取主要信息。
2、做读书笔记记录书中的重要观点、精彩语句和自己的思考感悟,便于复习和总结。
3、参加读书讨论小组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读书心得,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拓宽思维视野。
4、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的书评、论文和讲座,加深对书籍的理解。
五、评估与调整1、每月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包括阅读量、阅读效果和阅读方法的运用等。
2、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阅读计划,如增加或减少某些类型书籍的阅读量,改进阅读方法等。
读书方法大综合
读书方法大综合>说明:本文提供了十种读书方法:教材阅读法、精读法、著名学者阅读法、导读法、厚薄读书法、八面受敌法、循环读书法、四步读书法、出入读书法。
原文来自网络,本是为高中政治课教学而服务。
但其中方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本次转载做了部分技术性的修改,以适应更广泛的学习要求。
特此说明。
教材阅读法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教材内容的学习方法。
教科书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也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料。
学生阅读各类教材应坚持四个“结合“。
⑴粗读与精读的结合。
粗读,一般是指一种对教材只求“观其大意“的读书方式。
其特点是快速阅读。
通常的步骤是:浏览前言,通读目录,抓住重点,快速摘记,看结束语。
精读,是指在粗读的基础上,对教材“一一寻究,得其要领“的读书方式。
归纳要点,做读书笔记,立异标新。
要读好教材,必须处理好粗读和精读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读一本书或一课书时,粗读和精读要交替使用,重点内容要精读,一般内容可粗读,在几本书都要读时,对重要的书要精读,同时以读带动粗读,以粗读来补充丰富精读的内容。
⑵横读与纵读的结合。
要读好教材,必须做到横读与纵读的结合。
横读,就是着重发现和把握教材内容各个方面之间的横向的、左右的联系;纵读,就是着重发现和把握教材内容各个方面之间的纵向的、前后的联系。
横读和读,就是要求读者善于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有关知识,从而能灵活自如地加以运用。
⑶自读和群读的结合。
自读,即指一个人“埋头苦读“教材。
自读课本,据特级教师钱梦的概括,其步骤是:认读、辨体、审题、问答、质疑、评价六步。
自读课本,一般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它对读者感知理解教材,训练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群读,指的是一种有若干人组成进行阅读活动的组织形式。
有的叫“群体外向法“。
其作用是:将个人自读课本后得到的体会、收获与他人互相交换,互相启发,能收到“翻番“之效。
群读时,可聘请教师作具体指导。
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模板一(经典类——语录体阅读方式):精读经典是养成思考能力的基础,大学生读书不仅是知识的接纳,还应当是思辨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养成,读书要有问题意识,去追问书中的意义(书本身的及对现实的启示)。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为《论语》第一章,是随便言说,还是包含着儒家大义?(最后一章《尧曰》。
《荀子》开篇《劝学》、末篇《尧问》。
从全书的结构来看,暗含儒家学以至圣的意义结构。
读书需要有宏观意识。
)具体就每句话而言,翻译绝对不是读书,只有追问经文的精神才是读书。
第一句经文需要解决:孔子所谓的“学”是什么?何谓“时”?“习”什么?为何而“说”?这几个核心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汇集《论语》论“学”语录及历代注解,然后可以明白孔子所谓的学与我们今天的背讲义、知识灌输有根本区别。
孔门以学道为的,《论语》以“学而”始以“尧曰”终,荀子起于《劝学》,终于《尧问》,学为圣人,志在救世,此乃儒家要义。
如【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19•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19•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学习不是以技巧为核心,孔门不传谋生技能,只关注人文精神建设。
『19•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9•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5•1』卫灵公问陈於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1
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1钱钟书是中国现代作家和文化名人,也是一位学者。
他的著作涉及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并深入探索了人性、社会等主题。
钱钟书在读书方面非常有一套,他对于读书笔记的方法论更是令人钦佩。
下面是对钱钟书如何做读书笔记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首先,钱钟书强调理性思考。
他认为,读书笔记不能只是简单地摘抄书中的内容,而是需要对书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批判。
钱钟书在读书时会将自己的思考写在笔记中,对书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开展思考和讨论。
他还会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和辨析,找出其中的优劣之处。
通过理性思考,钱钟书能够更好地吸收并理解书中的内容。
其次,钱钟书注重整理和总结。
在读书笔记中,他不仅仅会写下自己的思考,还会对书中的关键观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他会提炼出书中的核心思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同时,他会对书中的案例和论据进行归纳和分类,便于后续的回顾和查阅。
通过整理和总结,钱钟书能够更好地将书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形成自己的体系。
此外,钱钟书重视跨学科的思考。
他常常在读书笔记中引用其他领域的知识或观点,来丰富和扩展书中的内容。
他认为,跨学科的思考可以打破学科壁垒,开阔思维的视野,提供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读书笔记中,他时常会引用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观点,并与书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和补充。
通过跨学科的思考,钱钟书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模式。
此外,钱钟书强调实践和应用。
在读书笔记中,他不仅仅是对书中的理论进行整理和总结,还会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他认为,知识的价值在于实践,只有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因此,钱钟书在读书笔记中会思考如何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写作中,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通过实践和应用,钱钟书能够更好地将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和体验。
最后,钱钟书强调持之以恒和多读多写。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录(精选多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录(精选多篇) 第一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录读书的目的可以分为娱乐和提高自己。
这里针对的主要是提高自己的阅读,因此最关键的精神因素是读者的:主动性,也即主动阅读。
1、粗度,略读,读书的标题,副标题,书的索引,书的最后几页,书的致谢等,大致了解书的主题2、阅读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最要紧的是适应不同内容不同目标的阅读速度3、放置眼珠的停顿和回跳(方法就是用引导物,引导物流畅的在行间行走)4、阅读时尝试提出问题,你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列出4主要的问题:* 这本书主要在讲什么?作者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这个主题的* 作者在细部说了什么?如何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主要的论点* 在读了这本书大部分后思考:这本书有道理么?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这本书与读者自己有何关系?如果这本书只是提供了一些资讯,那么这些资讯于你是有意义的么?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些资讯是重要的? 如果这本书不近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那么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者建议5、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4中的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追求的阅读者6、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措施:要去写下来----在书上做笔记。
做笔记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者重要力量的句子下划线*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条线*在空白处做星号*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顺序做编号*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有过同样的论点或者相关的要点。
可以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者参照的意思* 在空白处做笔记---可以记下你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出来的答案,或者对复杂的论点进行简化过后的所得;或者全书所有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的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记下来* 读完一本书以后,可以在此书的第一页的空白页写下你自己的思想,写下全书的大纲7、培养阅读的习惯。
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
1、阅读方法首先要养成连接概念与经验的阅读习惯。
读书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当然有许多没有形成中心概念的著作,甚或主要是经验信息堆积类的著作,有的价值不大,但有的是十分珍贵的参考书。
我这里关心的不是参考书的编撰,而是学术专著的写作),而为了精确地掌握一本书,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概括能力与养成连接经验与概念的思维习惯,我特别强调读书笔记要总结作者对自己中心论点的主要经验支撑证据,并同时照顾到中心论点次一级的阐发性概念及其经验根据。
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更有进者,如果由你来写这本书,你会做怎样的修改?)这样的读书习惯也是为自己做学术研究,写学术专著的一种锻炼。
能够清楚掌握好的专著的设计和结构,才有可能自己撰写优秀的学术著作。
这样的读书习惯另外有一个很实用的考虑,就是为了积累自己将来研究和教学的可用材料。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们看书之后,在个把星期到几个月之中,对一本书的记忆是比较清晰完整的,之后便逐渐模糊,几年之后便几乎不可能在脑袋里作详细的找回检索。
因此,我们要在记忆清晰的时候,精确地总结这本书以备将来之用。
而这样的总结,不是被动的摘抄,而是积极的消化,迫使自己在记忆最完整的时候,按照上述的方法精确地掌握这本书并对之进行系统思考。
那样,将来可以随时找回检索使用。
我自己要到30岁之后才清楚了解到自己的记忆(或仅仅把书排列在书架上)的不可依靠,开始积累笔记。
有不少在研究院时候读过的书,后来都得回去重看。
2、理论学习前人有众多的理论著作,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资源。
我自己提倡的途径是要掌握主要不同流派的理论,作为入门途径。
阅读时要求与之对话,而不是简单的死学。
而对话、决定取舍的最好方法,乃是看它对组织、解释自己掌握的经验材料有用没用。
研究生专业文献阅读计划
研究生专业文献阅读计划
一、阅读目的
系统地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前沿、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二、阅读范围
1. 专业核心期刊上的最新研究论文
2. 专业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
3. 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学位论文
4. 国内外著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三、阅读时间
每周至少阅读3-5篇相关论文或书籍章节。
四、阅读方法
1. 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论文进行精读,其他文献泛读。
2. 读后做好读书笔记,归纳总结每个文献的核心观点和学术贡献。
3. 与导师及同学讨论交流阅读心得,互相提供补充或不同观点。
4. 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如何将文献内容应用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
五、阅读效果评估
每月撰写一份阅读总结,反思阅读情况并调整后续阅读计划。
六、阅读资源获取
利用学校图书馆、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等方式获取相关文献资源。
七、阅读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表
(包括时间、文献题目、关键内容、心得等)
通过认真制定并执行阅读计划,期望能够系统地提高专业知识储备,开拓研究视野,为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读书笔记方法
读书笔记方法
读书笔记方法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九宫格笔记法。
在阅读一本书或重点章节时,把你认为重要的9个关键词填写在格子中,通过抄写句子或者片段、例子等,对每个关键词进行解释。
用这种方式来阅读,就能非常容易理解并总结一本书的核心重点。
2.思维导图笔记法。
思维导图以视觉化形式呈现,通过一层一层的分析,将混乱的关系一一理清,具有条理性的优点。
3.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把一张纸分成了四个区域,第一个是标题区横放在最上面,用来记录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三个区域分别是:现状区,写下目前的状况;问题区,罗列出现状中出现的问题;策略区是针对现状和问题,在书上找出应对策略。
4.RIA便签读书法。
通常由三张便签组成,第一张便签是用自己的话重述片段,第二张是结合自己的经历,第三种是"我可以这样做"。
5.摘要法。
摘要法是最常用的读书笔记方法之一。
它要求读者在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将其中的主要内容、观点、论据等进行提炼和概括,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记录下来。
摘要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读者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读书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书中的要点
读书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书中的要点在平凡而又快速的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花费大量时间去深入阅读一本书籍。
但是,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思维的拓展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书中要点准确地概括出来呢?本文将介绍几种方法,并解释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书中的要点。
一、系统性阅读法系统性阅读法是指按顺序、有组织地进行阅读,并通过记录、摘要、标记等方式将书中要点整理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技术类书籍、学术著作、参考书等,下面以一本关于领导力的书为例,展示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书中的要点。
1. 制定阅读计划:在开始阅读之前,你可以先浏览目录,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和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目标制定阅读计划。
2. 记录读书笔记: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纸质笔记本或电子笔记软件来记录自己的想法、观点和书中的要点。
例如,你可以在笔记中写下主要人物、重要事件和关键观点等。
3. 摘要关键内容:在每章或每节阅读完之后,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将书中核心要点进行概括。
例如,书中提到了领导力的重要性、领导力的特征和发展领导力的方法等。
4. 标记重点句子:在书页的边缘或者笔记中,可以用不同的记号或颜色标记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便于之后查找和回顾。
通过以上的步骤,你将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这本关于领导力的书中的要点。
二、主题提取法主题提取法是指通过抓住书中的核心主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总结。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学作品、哲学著作等具有明显主题的书籍。
以一本名为《人类简史》的书为例,我们来探讨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书中的要点。
《人类简史》一书以人类历史为主题,通过对人类起源、农业革命、科技革命等重要事件进行分析,探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变迁。
在概括要点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主题:通过整体阅读,找出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是关于人类历史和文明的演变。
2. 提取关键观点: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下书中的关键观点,比如人类起源的理论、农业革命的影响、科技革命的意义等。
读书的九种技巧方法
读书的九种技巧方法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介绍的读书的九种方法。
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借鉴。
读书九法1、尽量借图书馆的新书。
这个“新”不是出版日期的“新”,是书的内容对应时代的新,也就是当代的比较著名的学者写的比较有价值的书。
这类“新”书,我以为图书馆二楼的新书架和三楼的阅览室比较多,特别是三楼,只允许出借7天,这也逼迫你尽快完成,是好事。
2、经典书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买。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收藏——以备需要时可以经常阅读,更重要的是可以随时在边角处记下自己的思路、想法——我比较信奉“不懂笔墨不读书”(关键是脑子实在不够用,很多想法是灵光一现,不立刻记录下来,以后再回味都很难)。
3、根据自己的兴趣,重点关注若干出版社(出版集团)。
一些有历史传承的出版社是有着自己一贯的偏好的,就哲学社科及经济科学类别来说,商务印书馆、中国社科、上海人民(上海世纪集团)、经济科学、江苏人民、辽宁教育、译林、中央编译、新星、湖南科技等综合性出版单位以及北大、复旦、广西师范、中国人大、上财等高校出版社都是比较不错的。
特别对于处于读书初始状态、知识积淀还较低、选择和鉴别的能力还不够强时,信赖一些出版界的“百年老店”是我这样的风险规避者的理性选择。
4、读书要有一个文献学的准备过程。
有一两年是要做准备的,这个时候不懂得古今中外学术界里有哪些人是重要的,哪些书是经典的,所以买书、借书都不得要领。
我管这叫文献学的准备。
有这一两年的积累之后,自己想研究某个领域后,就可以按图索骥去查。
也学会鉴别书的好坏优劣,这样读书不会走冤枉路,买书也不会花冤枉钱。
从这个意义看,学习经济学或者推而广之,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之前,首先了解这门学科的发展史,实际上也就是了解这门学科的人物传记、文献史,实在是至关重要。
数学史、科学史、哲学史、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等等应当具有相应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学生据此各取所需,攀爬参天大树也就方便得多了。
而兴趣很大程度上也是从读史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
怎样才能读好书的方法
怎样才能读好书的方法读好书是每个人追求知识和提升自身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读书并不仅仅是将字句搬到大脑中,而是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
下面将分享一些读好书的方法。
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在开始读书之前,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和兴趣。
如果我们对某个领域或主题感兴趣,那就从这个方向去寻找适合的书籍。
而不应盲目地跟风阅读某本畅销书。
找到合适的书籍,能够增加对内容的兴趣,也能更好地领悟和理解其中的思想。
其次,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阅读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如果没有计划和时间安排,很容易造成阅读的断片化或敷衍的情况。
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安排和阅读速度,制定每天或每周的阅读计划。
并将之坚持下去。
这样不仅能够使自己保持读书的习惯,也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避免阅读的草率和敷衍。
第三,有意识地预习和复习。
在开始阅读一本新书之前,可以先简单地翻阅目录或者通过书籍的简介、书评等了解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这样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和框架,更好地把握书本的主旨和重点。
同时,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可以适当地进行复习,回顾书中的要点和自己的思考。
通过反复的复习,不仅能够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还能巩固知识和印象。
第四,积极思考和笔记。
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思考态度,不仅仅是被动地阅读文字,还应该主动地思考书中的观点和思想,并与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联系起来。
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使用铅笔或者标记笔在书上做一些记号或者标记,这样能够更方便地回顾和思考书中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准备一本专门用来做读书笔记的笔记本,将一些重要的观点、自己的感悟和问题记录下来。
第五,和他人分享和讨论。
好书应该是读出来的,而不是读下去的。
阅读过程中,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读同一本书,然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这样能够借助他人的眼光和思考,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或者参加读书俱乐部、书评小组等阅读活动,与他人一起讨论和交流,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文献阅读技巧
•
(4)因为精力有限加之文献增长速度惊人, 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本领域相关的全 部文献的全文全部看完。
• .文献阅读:(重点) 笔记 形成word 文档 将检索到的文献按照研究内容分为几部分: (例如,锂离子电池领域可考虑分为:正 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研究方 法等部分。其中正极材料可以分为:层状 氧化物、橄榄石型磷酸盐、新材料、纳米 材料等)
• 因为精力有限加之文献增长速度惊人,所 以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本领域相关的全部文 献的全文全部看完。所以,根据参考文献 与自己研究内容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进行分 类,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与泛读就 显得比较重要了。
•
(1)阅读与思考,指导的参考书要有精读、 泛读之分:基本理论著作、权威专业著作、 原始资料文献要精读,其他一般参考书可 以泛读。读书总要以我为主,边读边思考, 多问几个为什么,养成带着问题查材料的 习惯。
3、勤做笔记
•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做读书笔记,对一 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 下来。对读书笔记要做定期总结。在平时 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会有点滴的发现, 闪烁思想的火花,这些都应该及时地记录 下来。随时记下思考论点和学习心得,往 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无论是写 在纸上,还是打在电脑里,都应该经常进 行整理。
• 对于刚刚开始接手一个课题方向什么也不 知道的情况下,所查到的头几篇文献都是 作为精读的,如果能查到一到两篇跟自己 所做方向相关的综述文章,肯定要进行精 读,力求完全吸收,弄懂这个领域内所涉 及到的概念、术语、研究现状和日后的研 究方向。
文献阅读的一些注意事项
(1)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文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大批的文献必须要仔细研读其 摘要,经过人为的筛选, 选取比较经典及更具价值的文献来进 行精读, 因为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
读书的拓展与延伸
读书的拓展与延伸在当今社会,读书一直被视为提升个人素质和扩大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
然而,仅仅通过读书获得知识已经不再足够。
为了更好地拓展与延伸读书的效果,我们需要在传统的阅读基础上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一、拓展阅读的方式与途径1. 广泛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广泛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拓宽知识面,开拓思维,丰富人文素养,也能带给我们更多启发和思考。
我们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书籍,如文学、历史、传记、科学等,以便在不同领域中寻找灵感和启发。
2. 深入阅读经典著作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通过深入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从而深入思考其中的问题和观点。
同时,经典著作也是学术界和文化界的重要参考,通过研读这些著作,我们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领略到他们的智慧和成就。
3. 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线图书馆等获取大量的书籍和文章。
同时,互联网上还有很多学习平台和在线课程,如Coursera、edX等,这些平台可以帮助我们拓展知识领域和提升专业技能。
二、延伸阅读的技巧与方法1. 做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做读书笔记来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读书笔记可以包括关键概念、作者观点、思考问题等内容,有助于我们整理思路和回顾复习。
2. 进行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逻辑以图形化方式呈现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内容,并将之与已有知识进行关联。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我们能够将阅读内容更好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3. 参与读书俱乐部或讨论小组参与读书俱乐部或讨论小组,可以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和心得。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挖掘书中内容,还可以从其他读者的角度得到新的观点和思考。
三、拓展与延伸读书的意义1. 增加知识广度与深度通过拓展与延伸读书,我们可以涉猎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入的内容,从而增加自己的知识广度与深度。
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
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不仅关乎我们在学校的语文成绩,更影响着我们对各种信息的获取、理解和运用。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策略。
一、广泛阅读,积累素材阅读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
我们要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不仅要读文学作品,还要读科普文章、新闻报道、历史传记等各种类型的书籍和文章。
通过广泛阅读,我们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内容题材,拓宽视野,积累知识和词汇量。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来进行。
对于初学者,可以从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书籍入手,如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等。
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逐渐过渡到更具挑战性的作品,如经典文学名著、学术著作等。
同时,要注重阅读的质量。
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故事情节,还要留意作者的写作手法、语言运用和思想内涵。
可以做一些读书笔记,记录下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这样有助于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1、快速浏览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先快速浏览标题、目录、开头和结尾,以及每段的开头和结尾,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样可以在正式阅读时更有针对性,提高阅读效率。
2、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对于重要的、关键的内容,要进行精读,仔细品味每一个词句,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对于一些辅助性的、说明性的内容,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快速获取主要信息。
3、学会推理和猜测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句子,不要立即查字典或求助他人,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推理和猜测。
这样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阅读的自主性。
4、做标注和笔记在阅读时,可以用铅笔在文中做一些标注,如划出重点句子、关键词、不理解的地方等。
读完后,可以对这些标注进行整理和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加强思维训练阅读理解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解读,更是对思维的考验。
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
风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〇黄宗智1.阅读方法首先要养成连接概念与经验的阅读习惯。
读 书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当然有许多 没有形成中心概念的著作,甚或主要是经验信息 堆积类的著作,有的价值不大,但有的是十分珍 贵的参考书。
我这里关心的不是参考书的编撰,而是学术专著的写作),而为了精确地掌握一本 书,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概括能力与养成连接经验 与概念的思维习惯,我特别强调读书笔记要总结 作者对自己中心论点的主要经验支撑证据,并同 时照顾到中心论点次一级的阐发性概念及其经验 根据。
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 了没有?为什么?(更有进者,如果由你来写这 本书,你会做怎样的修改?)这样的读书习惯也 是为自己做学术研宄,写学术专著的一种锻炼。
能够清楚掌握好的专著的设计和结构,才有可能 自己撰写优秀的学术著作。
这样的读书习惯另外有一个很实用的考虑,就是为了积累自己将来研究和教学的可用材料。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们看书之后,在个把星期 到几个月之中,对一本书的记忆是比较清晰完整 的,之后便逐渐模糊,几年之后便几乎不可能在 脑袋里作详细的找回检索。
因此,我们要在记忆 清晰的时候,精确地总结这本书以备将来之用。
而这样的总结,不是被动的摘抄,而是积极的消 化,迫使自己在记忆最完整的时候,按照上述的 方法精确地掌握这本书并对之进行系统思考。
那 样,将来可以随时找回检索使用。
我自己要到30岁之后才清楚了解到自己的记忆(或仅仅把书排 列在书架上)的不可依靠,开始积累笔记。
有不 少在研宄院时候读过的书,后来都得回去重看。
2.理论学习前人有众多的理论著作,对我们来说是有 用的资源。
我自己提倡的途径是要掌握主要不同 流派的理论,作为入门途径。
阅读时要求与之对 话,而不是简单的死学。
而对话、决定取舍的最 好方法,乃是看它对组织、解释自己掌握的经验 材料有用没用。
学习理论的目的不是寻求或掌握全能性的真 理,而是提出问题,较高的一个境界是在理论和 实际脱节点上,或不同流派理论的交锋点上,提 出问题,试图超越现存视野。
东北师大教育博士入学阅读读书笔记
东北师大教育博士入学阅读读书笔记摘要:一、引言二、读书笔记内容概述1.教育学理论体系2.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3.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4.教育心理学与应用5.跨学科研究与方法论三、读书心得与启示1.教育观念的更新2.提升教育实践能力3.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4.培养跨学科思维四、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教育学博士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
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东北师大教育博士的一员,为了更好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我认真阅读了各类教育学著作,撰写了以下读书笔记。
二、读书笔记内容概述1.教育学理论体系读书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分支。
这使我更加系统地认识到教育学的内涵和外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书中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地的成功教育实践和案例,让我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学会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3.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了解全球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养。
在读书过程中,我关注到了国内外教育政策的变化,以及新技术、新理念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为今后参与教育改革做好了准备。
4.教育心理学与应用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支柱。
在阅读相关书籍时,我深入研究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会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这些知识将对我的教育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5.跨学科研究与方法论当今教育研究愈发注重跨学科交叉。
在读书过程中,我学习了其他学科的方法论,如社会学、经济学等,并尝试将其应用于教育研究,以期在未来的学术生涯中取得更多突破。
三、读书心得与启示1.教育观念的更新阅读教育学著作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发展的关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时刻关注国内外教育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2.提升教育实践能力通过读书,我明确了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今后将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要求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要求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调的是对经典著作、原始文献以及理论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学习。
这一要求通常适用于学术研究、文学阅读、哲学思考等领域。
以下是对这一要求的一般性解释:
读原著:
意义:要求直接阅读原始著作、文献,亲自接触和理解作者的观点、思想和论述。
方法:亲自研读作者的著作,了解作者的语境、思考背景和表达方式。
学原文:
意义:强调通过学习原文,掌握原著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以确保对作者观点的准确理解。
方法:深入学习原著,关注作者选用的语言、词汇、句法结构等,力求全面理解原文。
悟原理:
意义:要求在阅读和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深刻的思考和领悟,理解著作中的理论原理,超越表面理解,达到深层次的领悟和认识。
方法:通过自我思考、探讨、讨论,逐渐形成对原理的深刻理解,
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一要求适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包括文学、哲学、科学、社会科学等。
具体的实践包括但不限于:
阅读注释版:对于较难理解的原著,可以选择阅读带有注释或解释的版本,以帮助理解作者的意图。
讨论与交流:与同学、老师或研究伙伴进行讨论,分享对原著的理解和见解。
写读书笔记:将自己的理解、思考、感悟记录在读书笔记中,有助于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方法,学生或研究者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经典著作,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思考能力。
《乡土中国》阅读指导
《乡土中国》阅读指导[学习目标]1.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
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2.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3.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方法指导]1.阅读整本书,应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断总结阅读经验,并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阅读宜沉心静气,集中时间和精力。
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每读一遍,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有些地方应仔细推敲,有些地方可以略读或浏览。
阅读要勤做笔记,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
[资料链接]一、作家名片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他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
他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
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乡土中国》《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
二、著书背景(一)时代背景20世纪中西碰撞,由于工业化西方的强大威猛,中国原有的身份认同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一个是从政治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王朝”变为屈居一隅的“民族国家”,另一个便是从文化上无比优越的“礼仪之邦”变为愚贫弱私的“乡土中国”。
直至20世纪后半期,中外学界仍强调以“农业国家”看待中国及其文化传统。
如何写好读书笔记?教你一些简单又实用的方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的好处显而易见,它不但可以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积累有用材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而且做笔记会产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现在很多老师都会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孩子在放学后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来拓展知识面。
孩子们阅读的素材不仅仅是课本,更多的是课外书,有趣的小说、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语言......这些都是孩子们捧着书爱不释手的原因。
但是,仅仅书读得多,若都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就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与效果。
因此,一般老师都会建议孩子在读书时记读书笔记。
但是小学生的读书笔记到底是怎么个做法?是划重点还是抄书?今天,梅老师来说一下小学生该如何做读书笔记。
首先,明确目的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做好读书笔记的目的有三个:①让书物有所值②加深记忆与理解③为己所用一般来讲,读书笔记的做法可以分为五大类: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摘录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自己需要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
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剪贴式在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资料及时剪下来,经过整理就是剪贴式笔记。
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简便。
剪贴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进行剪贴式笔记时要按不同的内容分类。
可以准备几个用来贴剪报的本子,或者把一个本子分成几个部分,把语文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等内容分别贴进去。
②每一条剪贴的内容要注明出处、时间,即剪自哪一种杂志或报纸,哪一年哪一期等。
③短小的剪贴笔记也可以作为读书卡片的内容。
心得式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意义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
1、阅读方法
首先要养成连接概念与经验的阅读习惯。
读书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当然有许多没有形成中心概念的著作,甚或主要是经验信息堆积类的著作,有的价值不大,但有的是十分珍贵的参考书。
我这里关心的不是参考书的编撰,而是学术专著的写作),而为了精确地掌握一本书,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概括能力与养成连接经验与概念的思维习惯,我特别强调读书笔记要总结作者对自己中心论点的主要经验支撑证据,并同时照顾到中心论点次一级的阐发性概念及其经验根据。
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更有进者,如果由你来写这本书,你会做怎样的修改?)这样的读书习惯也是为自己做学术研究,写学术专著的一种锻炼。
能够清楚掌握好的专著的设计和结构,才有可能自己撰写优秀的学术著作。
这样的读书习惯另外有一个很实用的考虑,就是为了积累自己将来研究和教学的可用材料。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们看书之后,在个把星期到几个月之中,对一本书的记忆是比较清晰完整的,之后便逐渐模糊,几年之后便几乎不可能在脑袋里作详细的找回检索。
因此,我们要在记忆清晰的时候,精确地总结这本书以备将来之用。
而这样的总结,不是被动的摘抄,而是积极的消化,迫使自己在记忆最完整的时候,按照上述的方法精确地掌握这本书并对之进行系统思考。
那样,将来可以随时找回检索使用。
我自己要到30岁之后才清楚了解到自己
的记忆(或仅仅把书排列在书架上)的不可依靠,开始积累笔记。
有不少在研究院时候读过的书,后来都得回去重看。
2、理论学习
前人有众多的理论著作,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资源。
我自己提倡的途径是要掌握主要不同流派的理论,作为入门途径。
阅读时要求与之对话,而不是简单的死学。
而对话、决定取舍的最好方法,乃是看它对组织、解释自己掌握的经验材料有用没用。
学习理论的目的不是寻求或掌握全能性的真理,而是提出问题,较高的一个境界是在理论和实际脱节点上,或不同流派理论的交锋点上,提出问题,试图超越现存视野。
另一用途是通过与现存理论的对话来澄清、推进自己的分析概念。
这样,理论更多的是工具或对手,而不是答案。
另一个有用办法是:区别经典理论与庸俗理论;前者较少,后者俯拾皆是。
前者一般视野比较宽阔,提出的概念更清晰并强有力,后者则比较模糊繁杂,除非和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直接联系,一般用途不大。
这种庸俗模式的大量存在本身便是西方形式主义倾向的一个例证:今日美国一般的社会学、政治学系,对学生们要求的是首先建立所谓"理论"或模式,然后才做经验研究,这种认识方法的结果之一是模式堆积如山,绝大多数十分庸俗。
而与这样的模式"对话",虽然可能会起点公关作用,但对推进和提高自己的分析概念不会有太大帮助。
最后一种可行的理论学习方法是:先在某一种流派之中,深入浸淫一段时间,作
为入门方法,锻炼自己概括和连接概念的能力,然后进而学习其他流派。
国内许多年长一点的学生,已经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可惜的是其教学方法,大多是当教条死背,而不是活学活用地用来提出问题。
但也有少数的学生,还是能够从其中得到概括能力的锻炼,这是宝贵的资源,可以当作学习其他流派理论的基本功。
3、写读书报告
学术著作都应带有一个中心论点,而阅读那样的著作,首先是要掌握其中心论点,用自己的话(一段,甚或是一句话)表达出来。
然后,用三、四段总结其主要的次级论点,同时总结其经验证据。
总结的时候,关键在于不要摘抄,要用自己的话,因为那样才会消化,使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个可行的阅读次序是先看首尾,掌握其中心论点之后才逐章阅读,每章看完之后用自己的话总结。
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甚或更进一步:如果由你来写这本书,你会做怎样的修改?)至于比较纯理论性的著作,我们要问:它对了解中国的实际或你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用?这样的看书写笔记方法乃是一种思维上的锻炼,也是养成自己的思考、写作习惯的办法。
关键在养成看后就写系统笔记的习惯,不可依赖自己的记忆,因为几个月(最多一两年)之后肯定会变得模糊不清。
笔记最好既不要太简短也不要太详细,应在一、两千字的范围之内。
这样长年积累,随时可供将来的研究和教学之用。
4、研究写作
我这里要强调的是,设计论文首先应要求自己能在经验层面作出前人所未做的贡献,因为作为一个青年学者,思想上多未完全成熟,若能老老实实做经验研究,最起码可以在那个层面上做出新的贡献。
但这不是说要只作经验信息的简单堆积,因为那样无从区别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
优秀的学术贡献需要带有明确的问题,经验证据的目的是用来解决重要的问题,而问题的建立要靠经验与理论的连同使用,不可只靠单一方面。
最理想的状况是通过新鲜的经验证据来提
炼新鲜的概念,用以解决重要的理论问题。
而所谓理论问题,上面已经提到,既可以是不同流派理论的交锋点,也可以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点。
另外,最好是自己特别关心的问题,因为那样才会有驱动力,使自己作出长时期的持续投入。
这里应该说明,寻找自己最想做而又是最能做的题目常常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我当年便因导师的影响而选择了思想史的题目,并试图为导师而挑战当时占美国首席位置的josephr.levenson。
后来才发现,自己无论在感情上还是能力上,都更倾向于关注普通人民,而又比较喜欢解答有关人们实际生活的问题,更合适做经济史、社会史和法律史。
但清楚认识这一点的时候已经近乎不惑之年了。
基于以上的经验,我自己一贯避免指定学生做某个题目,因为我认为这几乎等于是在替他们找对象。
做学问是个长时期的磨练,十分必要找到自己真正愿意一生与之作伴的主题,但国内由导师包办的做法仍然比较普遍,亟需改革。
最后,怎样在经验证据上提炼新鲜概念。
上面已经提到,一个好的方法是从经验证据与现存理论的脱节点出发,与现存理论,尤其是经典性的著作,对话来澄清、推进自己的概念。
最好是跨越不同流派的理论,因为同一流派中的论证,多只关乎次级问题,而不同流派的交锋点,常常是最为基本和关键的问题。
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掌握单一流派的理论已经不容易,要求同时与不同流派对话,可能是过分苛求。
但实际上,只掌握单一流派,常常会陷于不自觉地完全接受其预设前提,久而久之,甚至会以为是天经地义,无可置疑的"真理",因此陷入由意识形态主宰的研究。
而且,通过不同流派之间的争议,可以更清晰深入地同时掌握不同概念,并把自己的认识和问题提高到最基本的层面上。
这方面中国的研究生其实具有比美国学生优越的条件。
作为处于两种文化冲击下的知识分子,中国的研究生更能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以及不同理论之间的交锋。
今天中国的研究生,几乎不可避免地都是"双重文化人"(见黄宗智《近现代中国和中国研究中的文化双重性》),和美国一般研究生很不一样。
若能既不迷信普世理论,又不迷信自己的感性认识,这本身就是一个可资学术使用的重要资源。
最后是通过严谨的经验研究与高层次的理论问题意识的探讨,来回反复连接,由此才可能建立既是中国的也是现代性的学术,并为全人类建立一个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传统的学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