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2)实验六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6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6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概念和相关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工具包括 Visual Studio 2019 等。
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实验1、创建多个进程,并观察它们的运行状态和资源占用情况。
通过编写简单的C++程序,使用Windows API 函数创建多个进程。
在程序中,设置不同的进程优先级和执行时间,观察操作系统如何调度这些进程,以及它们对 CPU 使用率和内存的影响。
2、进程间通信实现了进程间的管道通信和消息传递。
通过创建管道,让两个进程能够相互交换数据。
同时,还使用了 Windows 的消息机制,使进程之间能够发送和接收特定的消息。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释放使用 C++的动态内存分配函数(如`malloc` 和`free`),在程序运行时动态申请和释放内存。
观察内存使用情况,了解内存碎片的产生和处理。
2、虚拟内存管理研究了 Windows 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机制,通过查看系统的性能监视器,观察虚拟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页面文件的大小和读写次数。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进行了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删除等基本操作。
通过编写程序,对不同类型的文件(如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进行处理,了解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
2、目录操作实现了目录的创建、删除、遍历等功能。
了解了目录结构在文件系统中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
四、实验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步骤1、打开 Visual Studio 2019,创建一个新的 C++控制台项目。
2、在项目中编写代码,使用`CreateProcess` 函数创建多个进程,并设置它们的优先级和执行时间。
3、编译并运行程序,通过任务管理器观察进程的运行状态和资源占用情况。
操作系统实验系统调用
操作系统实验系统调用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实验六系统调用学时:2学时1.实验内容:系统调用实验2.实验目的:通过调用PV操作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了解系统中并发进程是怎样同步执行的。
3.实验题目:编写一段程序模拟PV操作实现进程同步,且用PV操作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4.实验提示:⑴PV操作由P操作原语和V操作原语组成。
P操作原语P(s)将信号量s减1,若s<0则执行原语的进程被置成等待状态。
V操作原语V(s)将信号量s加1,若s<=0则释放一个等待的进程。
⑵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主要解决的是进程并发执行时访问公共变量的问题。
假定有一个生产者和一个消费者。
生产者每次生产一个产品,并把产品存入共享缓冲区供消费者取走。
消费者每次从共享缓冲区取出一个产品去消费。
禁止生产者将产品放入已满的缓冲区,禁止消费者从空缓冲区内取产品。
⑶模拟程序中对应关系如下:实例代码:开始!当前的产品数[ 0] 加快生产速度呀,没有产品了。
当前的产品数[ 1] 生产了一个产品。
当前的产品数[ 2] 生产了一个产品。
当前的产品数[ 1] 消费了一个产品。
当前的产品数[ 2] 生产了一个产品。
当前的产品数[ 1] 消费了一个产品。
当前的产品数[ 2] 生产了一个产品。
当前的产品数[ 3] 生产了一个产品。
当前的产品数[ 2] 消费了一个产品。
当前的产品数[ 3] 生产了一个产品。
当前的产品数[ 2] 消费了一个产品。
当前的产品数[ 3] 生产了一个产品。
当前的产品数[ 4] 生产了一个产品。
当前的产品数[ 3] 消费了一个产品。
当前的产品数[ 4] 生产了一个产品。
操作系统实验心得(精选多篇)
操作系统实验心得(精选多篇)第一篇:操作系统实验心得每一次课程设计度让我学到了在平时课堂不可能学到的东西。
所以我对每一次课程设计的机会都非常珍惜。
不一定我的课程设计能够完成得有多么完美,但是我总是很投入的去研究去学习。
所以在这两周的课设中,熬了2个通宵,生物钟也严重错乱了。
但是每完成一个任务我都兴奋不已。
一开始任务是任务,到后面任务就成了自己的作品了。
总体而言我的课设算是达到了老师的基本要求。
总结一下有以下体会。
1、网络真的很强大,用在学习上将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助手。
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能够在网上找到。
从linu某虚拟机的安装,到linu某的各种基本命令操作,再到gtk的图形函数,最后到文件系统的详细解析。
这些都能在网上找到。
也因为这样,整个课程设计下来,我浏览的相关网页已经超过了100个(不完全统计)。
当然网上的东西很乱很杂,自己要能够学会筛选。
不能决定对或错的,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尝试。
就拿第二个实验来说,编译内核有很多项小操作,这些小操作错了一项就可能会导致编译的失败,而这又是非常要花时间的,我用的虚拟机,编译一次接近3小时。
所以要非常的谨慎,尽量少出差错,节省时间。
多找个几个参照资料,相互比较,慢慢研究,最后才能事半功倍。
2、同学间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
老师毕竟比较忙。
对于课程设计最大的讨论伴侣应该是同学了。
能和学长学姐讨论当然再好不过了,没有这个机会的话,和自己班上同学讨论也是能够受益匪浅的。
大家都在研究同样的问题,讨论起来,更能够把思路理清楚,相互帮助,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3、敢于攻坚,越是难的问题,越是要有挑战的心理。
这样就能够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
当然这也是不提倡熬夜的,毕竟有了精力才能够打持久战。
但是做课设一定要有状态,能够在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想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你不成功都难。
4、最好在做课设的过程中能够有记录的习惯,这样在写实验报告时能够比较完整的回忆起中间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如当时我遇到我以前从未遇到的段错误的问题,让我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验lab6
实验六消息通信1.目的要求更进一步领会消息通信的进行过程,基本掌握消息通信函数的使用2、实验内容1)查询Linux帮助文档,解释下述各个函数的作用①msgget( )②msgsnd( )③msgrcv( );④msgctl( );2)用vi编辑器编辑下面C程序,并在Linux平台下编译运行,记录下程序的运行结果,并对程序的功能作一个简要说明#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msg.h># include <sys/ipc.h># define MSGKEY 75struct msgform{long mtype;char mtrex[1030];}msg;int msgqid, i;void CLIENT()int i;msgqid=msgget(MSGKEY,0777);printf("%d",msgqid);for(i=3;i>=1;i--){ msg.mtype=i;printf("clien)sent\n");scanf("%s",msg.mtrex);msgsnd(msgqid, &msg,1024,0);}exit(0);}void SERVER(){msgqid=msgget(MSGKEY,077|IPC_CREAT);do{msgrcv(msgqid,&msg,1030,0,0);printf("(server)received\n %s\n",msg.mtrex); } while(msg.mtype!=1);msgctl(msgqid,IPC_RMID,0);exit(0);}void main(){while((i=fork())==-1);if(!i) SERVER();while((i=fork())==-1);if(!i) CLIENT();wait(0);wait(0);运行结果程序功能3、准备工作1)Linux平台的计算机,能够熟练使用vi编辑器和cc或者gcc编译器。
操作系统实验六
实验六时间片轮转调度一、实验目的·调试EOS 的线程调度程序,熟悉基于优先级的抢先式调度。
·为EOS 添加时间片轮转调度,了解其它常用的调度算法。
二、实验内容1、执行了实验指导书3.2的步骤,学习了“rr”命令是如何测试时间片轮转调度的。
算法实现原理是,按进程到达顺序(FCFS 原则)将进程依次加入就绪队列当中,然后将CPU 分配给位于队首的进程,确定一个时间片,让该进程执行一个时间片。
当该进程执行时间到时,该进程可能已经执行完毕(可能在时间片未到时就以及执行完毕),或者未执行完毕,如果是前者只需将进程弹出队列即可,如果是后者则将该进程加入队尾,并将CPU 分配给新的队首进程,如此循环。
在没有时间片轮转调度时的执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2、执行了实验指导书3.3的步骤,对EOS 的线程调度程序PspSelectNextThread 函数进行调试,学习了就绪队列、就绪位图以及线程的优先级是如何在线程调度程序中协同工作的。
调试当前线程不被抢先的情况:基于优先级的抢先式调度算法,新建的第0 个线程会一直运行,而不会被其它同优先级的新建线程或者低优先级的线程抢先。
通过调试可以观察到“rr”命令新建的第0 个线程始终处于运行状态,而不会被其它具有相同优先级的线程抢先。
对在EOS 内核中实现这种调度算法进行调试,刷新“就绪线程队列”窗口,观察到如下图结果。
在“监视”窗口中添加表达式“/t PspReadyBitmap”,以二进制格式查看就绪位图变量的值,此时就绪位图的值为100000001,表示优先级为8 和0 的两个就绪队列中存在就绪线程。
在“快速监视”对话框的“表达式”中输入表达式“*PspCurrentThread”,查看当前正在运行的线程(即被中断的线程)的线程控制块中各个域的值。
通过以上调试线程调度函数PspSelectNextThread 的执行过程,“rr”命令新建的第0个线程在执行线程调度时没有被抢先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1) 第0个线程仍然处于“运行”状态;(2) 没有比其优先级更高的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
操作系统实验六-虚拟存储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虚拟存储器一、实验内容模拟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以及选择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
二、实验目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了提高主存利用率,往往把辅助存储器(如磁盘)作为主存储器的扩充,使多道运行的作业的全部逻辑地址空间总和可以超出主存的绝对地址空间。
用这种办法扩充的主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
通过本实验帮助同学理解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怎样实现虚拟存储器。
三、实验题目本实验有三道题目,其中第一题必做,第二,三题中可任选一个。
第一题:模拟分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产生缺页中断。
[提示](1)分页式虚拟存储系统是把作业信息的副本存放在磁盘上,当作业被选中时,可把作业的开始几页先装入主存且启动执行。
为此,在为作业建立页表时,应说明哪些页已在主存,哪些页尚未装入主存,页表的格式为:其中,标志----用来表示对应页是否已经装入主存,标志位=1,则表示该页已经在主存,标志位=0,则表示该页尚未装入主存。
主存块号----用来表示已经装入主存的页所占的块号。
在磁盘上的位置----用来指出作业副本的每一页被存放在磁盘上的位置。
(2)作业执行时,指令中的逻辑地址指出了参加运算的操作存放的页号和单元号,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按页号查页表,若该页对应标志为“1”,则表示该页已在主存,这时根据关系式:绝对地址=块号×块长+单元号计算出欲访问的主存单元地址。
如果块长为2的幂次,则可把块号作为高地址部分,把单元号作为低地址部分,两者拼接而成绝对地址。
若访问的页对应标志为“0”,则表示该页不在主存,这时硬件发“缺页中断”信号,有操作系统按该页在磁盘上的位置,把该页信息从磁盘读出装入主存后再重新执行这条指令。
(3)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换工作。
当访问的页在主存时,则形成绝对地址,但不去模拟指令的执行,而用输出转换后的地址来代替一条指令的执行。
当访问的页不在主存时,则输出“* 该页页号”,表示产生了一次缺页中断。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文件系统
hierarchy, filesCompareOutput = diffDir(sys.argv[1], sys.argv[2])
print('{0}\n 比较文件结构:\n{0}'.format(' '*10)) PrintHierarchy(hierarchy) print() if len(filesCompareOutput) != 0:
subname[1])
# 合并结果
filesCompareOutput += subCompareOutput
sameFileHierarchy.append(('{0}'.format(name),
subFileHierarchy))
elif ( os.path.isfile(subname[0])
华南理工大学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及要求】
加深对 linux 文件系统的理解。 实现一个“difftree”命令,其功能是比较两个目录下的文件结构和文件信 息。当在命令行方式下执行“difftree <dir1> <dir2>”命令时,能够比较目录 dir1 和 目录 dir2 是否具有相同的结构,对相同的部分,进一步比较相同文件名的 文件内容。列出比较的文件系统结构图。 本实验是对单个文件比较的扩展,设计中需要考虑目录操作。
for item in hierarchy: if isinstance(item, tuple): print(' '*level*3 + ' ' + item[0] + '/') PrintHierarchy(item[1], level+1) else: print(' '*level*3 + ' ' + item)
华北电力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
|
实验名称操作系统综合实验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
|
专业班级:网络学生姓名:
学号:成绩:
指导教师:王德文/姜丽梅实验日期:2015年11月4日
2. 当loop线程在控制台1中执行,并且在控制台2中执行suspend命令时,为什么控制台1中的loop线程处于就绪状态而不是运行状态?
答:当在控制台2 中执行suspend命令时,实质上是优先级为24的控制台2线程抢占了处理器,也就是控制台2线程处于运行状态,所以此时loop线程处于就绪状态了。
图 1 调试EOS信号量的工作过程。
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
第页共页。
操作系统-磁盘调度算法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六磁盘调度算法班级:学号:姓名:一、需求分析1、实验目的:通过这次实验,加深对磁盘调度算法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先来先服务FCFS、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SCAN和循环SCAN算法的实现方法。
2、问题描述:设计程序模拟先来先服务FCFS、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SCAN和循环SCAN算法的工作过程。
假设有n个磁道号所组成的磁道访问序列,给定开始磁道号m和磁头移动的方向(正向或者反向),分别利用不同的磁盘调度算法访问磁道序列,给出每一次访问的磁头移动距离,计算每种算法的平均寻道长度。
3、程序要求:1)利用先来先服务FCFS、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SCAN 和循环SCAN算法模拟磁道访问过程。
2)模拟四种算法的磁道访问过程,给出每个磁道访问的磁头移动距离。
3)输入:磁道个数n和磁道访问序列,开始磁道号m和磁头移动方向(对SCAN和循环SCAN算法有效),算法选择1-FCFS,2-SSTF,3-SCAN,4-循环SCAN。
4)输出:每种算法的平均寻道长度。
二、概要设计1、程序中的变量及数据结构的定义a) 自定义的整型向量类型:typedef vector<int> vInt;b) 磁道的结构体:struct OrderItem{int Data; //磁道号bool IsVisited;//磁道是否已被访问};c) 磁道序列类型:typedef vector<OrderItem> Order;d) 存储待访问磁道序列:Order InitOrder;e) 存储已被访问的磁道序列:vInt TrackOrder;f) 移动距离序列:vInt MoveDistance;g) 平均寻道长度:double AverageDistance;2、主要函数说明a)获取用户输入的磁盘个数和磁盘的访问序列:void InitDate(int &num);参数num为磁道个数b)先来先服务算法:void FCFS(int disk);c)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void SSTF(int disk);d)扫描算法:void SCAN(int disk);e)循环扫描算法:void CSCAN(int disk);f)void Show(int disk);3、主函数的流程三、详细设计1.FCFS算法a)说明:根据进程请求访问磁盘的先后次序进行调度。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训资料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训)指导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班级:1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01班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西安思源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前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
掌握操作系统原理、熟悉操作系统的使用是各层次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人员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操作系统课程讲授理论原理比较容易,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则相对较难,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操作系统的本质,也不能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操作系统理论知识及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功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实验课程在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的是让学生及时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加深理解。
提高学生自适应能力,为将来使用和设计各类新的操作系统打下基础。
一般来说,学习操作系统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学习并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实现机制。
2.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操作和维护,成为合格的系统管理员。
目前最常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UNIX、Linux、Windows等等。
3.通过分析操作系统源代码,掌握修改、编写操作系统的能力。
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Linux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机遇。
操作系统本身的构造十分复杂,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既能了解其实现原理又能对原理部分进行有效的实践,是操作系统教学一直在探索的内容。
本实验课程以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为主要平台,从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几个实验,使学生能对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将来从事操作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目录实验一Windows的用户界面 (4)实验二Windows2003的任务与进程管理器 (6)实验三Linux使用环境 (10)实验四Linux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 (13)实验五Windows2003内存管理 (16)实验六目录和文件管理 (19)实验七用户与组群管理 (21)实验一Windows的用户界面一、实验目的(1)熟悉Windows的GUI界面和命令控制界面(2)学习并熟悉Windows的命令行解释器及常用命令(3)理解批处理文件及批处理文件的使用二、实验理论基础及教材对应关系1、实验理论基础:(1)W indows的命令解释器及字符用户界面。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6软中断信号及处理
设置一个时间值(闹钟时间),在将来的某个时刻该时间值会被超过。 当所设置的时间值被超过后,产生SIGALRM信号 如果不忽略或不捕捉此信号,则其默认动作是终止该进程 每个进程只能有一个闹钟时间。如果在调用alarm时,以前已为该进 程设置过闹钟时间,而且它还没有超时,则该闹钟时间的余留值作 为本次alarm函数调用的值返回。以前登记的闹钟时间则被新值代换
#include<unistd.h> #include<signal.h>
void handler() { printf("hello\n");} int main() { int i; signal(SIGALRM,handler); alarm(5); for(i=1;i<7;i++){ printf("sleep %d ...\n",i); sleep(1); } }
else { /*父进程*/ sleep(3); kill(pid,SIGKILL); /*向子进程发送SIGKILL信号*/ printf("parent send signal to kill child!\n"); waitpid(pid,NULL,0); /*等待pid退出*/ printf("child process exit!\n"); exit(0); } }
信号事件的发生有两个来源
硬件来源,比如我们按下了键盘或者其它
硬件故障 软件来源,最常用发送信号的系统函数是 kill, raise, alarm和setitimer以及sigqueue 函数,软件来源还包括一些非法运算等操 作
Linux中有30个软中断信号和31个实时
软中断信号
操作系统(二)实验报告
Last access:WedOct1915:25:442005
Last modify inode:Wed Oct1915:25:442005
5.再来一个更有趣的实验。修改父进程创建子进程的程序,用显示程序段、数据段地址的方法,说明子进程继承父进程的所有资源。再用父进程创建子进程,子进程调用其它程序的方法进一步证明子进程执行其它程序时,程序段发生的变化。
if(argc-i>1) printf("\n");
}
return ret;
}
运行结果:
[stud028@localhost stud028]$ ./pro41.o pro41.c
File:a.c
On device(major/minor):31,inode number:884266
Size:12 Type: 0100000 Permission:00664
return 1;
}
printf("\nFile Nhomakorabea%s\n",file);
printf("On device(major/minor):%d %d,inode number:%ld\n",
major(buf.st_dev),minor(buf.st_dev),buf.st_ino);
printf("Size:%ld\t Type: %07o\t Permission:%05o\n",buf.st_size,
【提示】这个实验可参考例程3中“父进程创建子进程,子进程调用其他程序的例”以及下面例程10两个程序。设法在子进程运行的程序中显示程序段、数据段地址,以此说明:开始时子进程继承了父进程的资源,一旦子进程运行了其他程序,就用该进程替换从父进程处继承的程序段和数据段。
《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名称:操作系统实验实验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学时:24学时(12次课程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操作系统实验,学生将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设计。
2.学生将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技术。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内容:1.实验一: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实验介绍: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实验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或参考书籍,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实验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给出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基本功能列表。
2.实验二:进程管理-实验介绍:通过实验来学习进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
-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编写程序,实现进程的创建、销毁和调度。
-实验过程:学生根据给定的问题,设计进程模型并实现相应的程序。
3.实验三:内存管理-实验介绍:了解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学习虚拟内存技术的原理。
-实验要求:学生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内存分配和回收的算法。
-实验过程:学生通过模拟内存分配和回收的过程,理解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
4.实验四:文件系统-实验介绍:了解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学习文件管理的基本原理。
-实验要求:学生通过编写程序,实现文件的创建、删除和查找。
-实验过程:学生通过模拟文件的创建、删除和查找的过程,理解文件管理的基本原理。
5.实验五:设备管理-实验介绍:通过实验学习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了解设备驱动程序的实现原理。
-实验要求:学生通过编写程序,模拟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实验过程:学生通过模拟设备的请求、分配和释放的过程,理解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
6.实验六:作业调度-实验介绍:通过实验学习作业调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
-实验要求:学生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作业的调度。
-实验过程:学生通过输入作业和作业调度算法,模拟作业调度的过程。
实验评定:-实验报告:60%-实验成果:20%-实验操作:20%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Linux、Windows实验要求:-学生需认真完成实验任务,编写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六) 读写磁盘
实验六读/写磁盘指定位置信息实验目的:1)了解磁盘的物理组织。
2)掌握windows系统提供的有关对磁盘操作API。
3)根据输入的扇区号读/写指定扇区。
实验准备知识:1) 设置读写操作的位置:函数SetFilepointer()用于移动一个打开文件中的读/写指针,这里磁盘设备被当作文件处理,因此用于移动文件读/写指针在磁盘上的位置。
2) 读文件:用函数ReadFile()读取磁盘指定区域的内容(从文件指针指示的位置开始读取文件中的数据)。
3)写文件:用函数Write File()将数据写入磁盘指定区域。
函数在文件指针所指的位置完成写操作,写操作完成后,文件指针按实际写入的字节数来调整。
实验内容:在实验五的基础上,继续完成该试验。
编写两个函数,分别完成如下功能。
1)对给定的扇区号读取该扇区的内容。
2)将用户输入的数据写入指定的扇区。
实验要求:深入理解操作系统设备当作文件处理的特性,理解函数SetFilepointer()、ReadFile()及Write File()中每个参数的实际意义并能在本实验中正确应用。
实验指导:在主程序中让用户选择:R、W、Q或,若用户选择R,则调用函数BOOL SectorRead (HANDLEHandle),完成读给指定扇区的功能;若用户选择W,则调用函数BOOL SectorWrite(HANDLEHandle),完成对给定扇区号写入信息的功能,若用户选择Q,则程序退出。
参考源代码:// 操作系统实验六.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include "stdafx.h"#include "操作系统实验六.h"#include "winioctl.h"#ifdef _DEBUG#define new DEBUG_NEW#undef THIS_FILEstatic char THIS__FILE[]=__FILE__;#endifDISK_GEOMETRY disk_info;HANDLE GetDiskInformation(char drivername);BOOL SectorRead(HANDLE Handle);BOOL SectorWrite(HANDLE Handle);///////////////////////////////////////////////////////The one and only application objectCWinApp theApp;using namespace std;int _tmain(int argc,TCHAR* argv[],TCHAR* envp[]){int nRetCode=0;HANDLE Handle;char Choice;Handle=GetDiskInformation('C');while(TRUE){printf("Please Select Read or Write!Input 'R' ro read,'W' to Write,'Q' to quit!\n"); Choice=getchar();printf("\n");switch(Choice){case 'W':{if(!SectorWrite(Handle)) printf("Write Sector Fail!\n");getchar();break;}case 'R':{if(!SectorRead(Handle)) printf("Read Sector Fail!\n");getchar();break;}case 'Q':{exit(0);break;}default:{printf("Input Error!,Try again please!\n");getchar();}}}return nRetCode;}HANDLE GetDiskInformation(char drivername) // GetDiskInformation获取磁盘信息{char device[]="\\\\.\\";device[4]=drivername;HANDLE FloopyDisk;DWORD ReturnSize;// DWORD双字节值DWORD Sector;double DiskSize;FloopyDisk=CreateFile(device,GENERIC_READ|GENERIC_WRITE,FILE_SHARE_READ|FILE_SHARE_WRITE,NULL,OPEN_EXISTING,FILE_FLAG_RANDOM_ACCESS|FILE_FLAG_NO_BUFFERING,NULL);if(FloopyDisk==INV ALID_HANDLE_V ALUE)printf("INV ALID_HANDLE_V ALUE!\n");if(GetLastError()==ERROR_ALREADY_EXISTS)printf("Can not Open Disk!%d\n",GetLastError());if(!DeviceIoControl(FloopyDisk,IOCTL_DISK_GET_DRIVE_GEOMETRY,NULL,0,&disk_info,50,&ReturnSize,(LPOVERLAPPED)NULL))printf("Open Disk Error!%d\n",GetLastError());printf("Disk Information:\n");printf("\t BytePerSector:%d\n",disk_info.BytesPerSector);printf("\t SectorPerTrack:%d\n",disk_info.SectorsPerTrack);printf("\t TracksPerCylider:%d\n",disk_info.TracksPerCylinder);printf("\t Cylider:%d\n",disk_info.Cylinders);Sector=disk_info.Cylinders.QuadPart*disk_info.TracksPerCylinder*disk_info.SectorsPerTrack;printf("\t There is %d Sectors!\n",Sector);DiskSize=Sector*disk_info.BytesPerSector;printf("\t Size of Disk:%4.2f KB\n",(DiskSize)/(1024*1024));return FloopyDisk;}BOOL SectorRead(HANDLE Handle){char ReadBuffer[1024*16];DWORD SectorNumber;DWORD BytestoRead;DWORD Sector;DWORD rc;int i;if(Handle==NULL){printf("There is No disk!\n");return FALSE;}printf("Please Input the Sector Number to Read Form:\n");scanf("%d",&SectorNumber);printf("\n");Sector=disk_info.Cylinders.QuadPart*disk_info.TracksPerCylinder*disk_info.SectorsPerTrack;if(SectorNumber>Sector) printf("There is not this Sector!\n");printf("Content:\n");BytestoRead=SectorNumber*(disk_info.BytesPerSector);rc=SetFilePointer(Handle,BytestoRead,NULL,FILE_BEGIN);if(!ReadFile(Handle,ReadBuffer,BytestoRead,&BytestoRead,NULL)) {printf("Read File Error:%d\n",GetLastError());return FALSE;}printf("\t Text Content:\n");for(i=0;i<512;i++){printf("%c",ReadBuffer[i]);}printf("\n");printf("\t Hex Text Content:\n");for(i=0;i<512;i++){printf("%x",ReadBuffer[i]);printf(" ");}printf("\n");return TRUE;}BOOL SectorWrite(HANDLE Handle){char WriteBuffer[1024];DWORD SectorNumber,SectorMove;DWORD BytestoWrite;DWORD Sector;DWORD rc;if(Handle==NULL){printf("There is No disk!\n");return FALSE;}printf("Please Input the Sector Number to Write to:\n");scanf("%d",&SectorNumber);printf("\n");Sector=disk_info.Cylinders.QuadPart*disk_info.TracksPerCylinder*disk_info.SectorsPerTrack;if(SectorNumber>Sector)printf("There is not this Sector!\n");printf("Please Input the Content to Write to Disk A:\n");scanf("%s",&WriteBuffer);// WriteBuffer指的是写缓冲区SectorMove=SectorNumber*(disk_info.BytesPerSector);rc=SetFilePointer(Handle,SectorMove,NULL,FILE_BEGIN);if(!WriteFile(Handle,WriteBuffer,512,&BytestoWrite,NULL)){printf("Read File Error:%d\n",GetLastError());return FALSE;}printf("Write Complete!\n");return TRUE;}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五的实验步骤首先新建一个工程文件以及把参考代码输进去,还要在参考代码中需要手动输入头文件包含命令#include "winioctl.h"。
大学计算机实验6 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6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大学计算机实验 6 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中的某些关键技术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我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为_____,操作系统为_____,安装了所需的实验软件,包括_____等。
三、实验内容(一)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1、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熟练掌握了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设置,如只读、隐藏等,以及如何查找和筛选特定的文件和文件夹。
2、任务管理器的使用学会了使用任务管理器查看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CPU 和内存的使用情况。
能够通过任务管理器结束无响应的进程,优化系统资源的分配。
(二)办公软件的应用1、 Word 文档的编辑使用 Word 进行了文档的排版,包括字体、字号、颜色、段落格式的设置。
学会了插入图片、表格、页眉页脚等元素,以及如何进行文档的页面设置和打印预览。
2、 Excel 数据处理在 Excel 中,掌握了数据的输入、编辑和格式化。
学会了使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还掌握了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图表的创建,能够将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网络应用1、浏览器的使用熟悉了常用浏览器的操作,如网页的浏览、书签的添加和管理、历史记录的查看等。
学会了设置浏览器的主页、隐私和安全选项。
2、电子邮件的收发通过实验,掌握了电子邮箱的注册和设置,能够熟练地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包括添加附件、设置邮件格式和优先级等。
(四)多媒体软件的使用1、图片处理软件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进行了裁剪、调整大小、色彩调整、添加文字和特效等操作,提高了图片的质量和美观度。
2、音频和视频播放软件学会了使用音频和视频播放软件播放各种格式的文件,掌握了播放控制、音量调节、画面调整等基本操作。
操作系统实验六_虚拟存储器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六_虚拟存储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虚拟存储器的实现原理,以及如何分配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实现虚拟存储器管理。
实验内容:
1.按照顺序完成程序代码,以实现对虚拟地址的映射,再间接实现对物理地址的访问。
2.完成不同的页面置换算法,并分析各自的特点。
实验步骤:
1.在实验中实现了给定的伪指令程序,其中包括了虚拟存储器的实现代码。
在页面大小为1K的情况下,每个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为64K,物理地址空间为16K。
2.在虚拟存储器的实现中,采用了分段式存储器管理模式,其中包括了段描述符表和页表。
其中段描述符表包括了段基址、段长、段类型等信息,而页表则记录了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
3.实现了三种页面置换算法:LRU、FIFO和随机算法。
其中,LRU算法会选择最近没有使用过的页面进行置换;FIFO算法会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页面置换;随机算法则随机选取一个页面进行置换。
4.通过本次实验,学习了如何通过虚拟地址访问物理地址,并实现了对虚拟存储器的管理。
同时,在实现页面置换算法时,也对不同算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技术科学与技术系实验⼀Linux系统安装与简单配置⼀、实验⽬的1.掌握虚拟机的配置过程。
2.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过程和简单配置⽅法。
3.掌握Linux系统的启动、关闭步骤。
⼆、实验内容1.安装并使⽤虚拟机(如Sun Virtualbox ver 3.06)。
2.在虚拟机上安装Linux系统(如红旗Linux桌⾯版4.0)。
3.配置Linux系统运⾏环境。
4.正确地启动、关闭系统。
三、主要实验步骤1.安装虚拟机软件(例如Sun Virtualbox ver 3.06),下图为安装好Virtualbox且运⾏成功的界⾯。
2.在Virtualbox虚拟机中新建虚拟电脑1)点击“新建”图标,就会弹出“欢迎使⽤新建虚拟电脑向导”,点击“下⼀步”图标,在下图中的对话框中填写虚拟电脑的名称,例如“myredf”,并选择操作系统类型,点击“下⼀步”图标2)接着设置内存⼤⼩,例如下图所⽰,点击“下⼀步”图标3)接着设置虚拟硬盘⼤⼩,点击“下⼀步”图标拟硬盘类型”,如下图所⽰,且点击“下⼀步”图标5)在“虚拟硬盘所在位置和空间⼤⼩”对话框中,点击“下⼀步”图标,然后出现“摘要”对话框,点击“完成”图标,6)再次点击“完成”图标,出现下图所⽰的虚拟机界⾯:7)接着为虚拟机myredf配置虚拟光驱,点击设置图标,出现下⾯的界⾯:8)在光驱栏⽬中,选择分配光驱,再选择虚拟光盘,接着点击右边的⽂件夹图标,在弹出的虚拟介质管理器对话框中,注册红旗Linux的安装光盘映象⽂件(例如redflag.iso),然后点击确定,就会出现如下的界⾯:9)在虚拟机主界⾯中,点击“开始”图标,启动虚拟机myredf的运⾏,就会出现如下的界⾯:10)接着,就按照课本中的关于红旗Linux的安装步骤,⼀步⼀步地进⾏配置和安装Linux。
3.安装成功Linux之后,再按照课本中的步骤进⾏登录和退出系统以及进⾏⼀些简单的配置⼯作。
操作系统实验六设备管理
操作系统实验六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对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设备进行管理和调度,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探讨操作系统实验六中的设备管理相关内容。
一、设备管理概述在操作系统中,设备管理负责处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其目标是合理调度设备的使用,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响应速度。
二、设备的分类根据设备的性质和使用方式,设备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几类:1.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
2.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用于将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输出到外部设备中。
3. 存储设备:如硬盘、光盘、U盘等,用于存储和读取大量数据。
三、设备管理的功能设备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1. 设备的分配与释放:根据用户的请求,将设备分配给相应的作业使用。
作业完成后,再将设备释放,以便其他作业使用。
2. 设备驱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是设备管理的核心,它负责向硬件设备发送指令,并与设备进行交互。
设备驱动程序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3. 设备的错误处理:设备管理需要对设备故障进行检测和处理,以避免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通知系统管理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设备的性能优化:设备管理需要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对设备进行合理的调度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四、设备管理的调度算法设备管理中常用的调度算法有以下几种:1. 先来先服务(FCFS):按照作业请求的先后顺序进行设备的分配和释放,优先满足先到达的请求。
2. 最短作业优先(SJF):根据作业执行的时间要求,优先满足执行时间最短的作业请求。
3. 优先级调度: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来决定设备的分配顺序。
4. 时间片轮转调度:将设备分成若干时间片,每个时间片内只为一个作业分配设备,时间片结束后,将设备分配给下一个作业。
五、设备管理的实例在操作系统实验六中,我们针对设备管理进行了实例演示。
最新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
最新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最新操作系统的架构和特性。
2.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配置方法。
3. 分析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Intel Core i7处理器,16GB RAM,256GB SSD。
- 软件环境:最新操作系统版本X.Y.Z,图形界面和命令行界面。
实验步骤:1. 安装最新操作系统X.Y.Z,记录安装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遇到的问题。
2. 配置系统环境,包括网络设置、显示设置、用户账户管理等。
3. 测试文件系统的性能,包括文件的创建、复制、删除和搜索操作。
4. 测试多任务处理能力,通过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来观察系统响应时间和资源分配情况。
5. 检验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用户权限管理、防火墙设置和病毒防护功能。
6. 评估系统的稳定性,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记录是否有崩溃或异常行为发生。
7. 对系统进行基准测试,使用专业工具如SPEC CPU测试套件来评估系统性能。
实验结果:1. 安装过程中,系统顺利识别硬件并完成驱动安装,未遇到兼容性问题。
2. 系统配置简便,图形用户界面直观易用,网络配置通过向导快速完成。
3. 文件系统测试显示,读写速度达到预期标准,搜索操作响应迅速。
4. 多任务处理测试中,系统在开启多个资源密集型应用时仍保持流畅,未出现明显延迟。
5. 安全性测试表明,用户权限分级明确,防火墙和病毒防护均能有效工作。
6. 稳定性测试中,系统连续运行72小时无故障,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7. 基准测试结果显示,系统性能较前一版本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多线程处理方面。
实验结论:最新操作系统X.Y.Z在本次实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系统的用户界面友好,配置和管理方便。
文件系统和多任务处理能力均达到预期目标,安全性和稳定性也符合最新的操作系统标准。
推荐对性能和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用户进行升级。
操作系统上机实验报告
5.在主菜单里选择系统工具选择系统监视器来监视系统性能。
评语:
日期:年月日
实验五:vi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vi命令模式、文本编辑模式和最后行模式三种工作模式之间的转换方法。
2.掌握利用vi新建和保存文件;熟悉光标的移动,文本的插入与删除等操作。
3.掌握字符串替换;行的复制、移动、撤消和删除等操作。
2.打开f2文件并显示行号。
3.在f2文件的第一行后插入如下一行内容:“With the development of
4.将文本中所有的“eyeballs”用“eye-balls”替换。
5.把第二行移动到文件的最后,删除第一和第二行并恢复删除,并不保存
6.复制第二行,并添加到文件的最后,删除第二行,保存修改后退出vi。
实验内容:
1.利用vi新建文件f2,内容为:
How to Read Faster
When I was a schoolboy I must have read every comic book ever published. But as I got older, my eyeballs must have slowed down or something I mean, comic books started to pile up faster then I could read them!
14.重复上一步操作。
15.查看刚执行过的5个命令。
实验步骤:
1.先安装VMwareWorkstation。安装后,双击图标弹出界面,在界面上单击新建虚拟机,新建一个Linux的虚拟机,按界面提示一步一步完成操作。注意:(安装过程ISO镜像操作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ANGHAI UNIVERSITY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学号10122050
姓名王杰
指导老师张建
日期2014.03.07
实验六FAT文件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了解FAT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文件的存储方式。
2、进一步理解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的基本思想。
二、实验内容:
1..进入DEBUG环境,装入FAT文件系统结构。
执行命令:L 0 0 0 21
2.观察1.44M软盘中FAT12文件系统结构。
执行命令:D 0000
软盘有两面,每面80个磁道,每个磁道18个扇区,每个扇区512个字节,所以软盘的容量是2*80*18*512 = 1474560, 1474560/1024/1024大约为1.44M。
3.分析文件分配表结构,了解用簇链映射的文件的链式存储结构。
执行命令:D 200
◆思考:上面屏幕显示首簇号为003的文件共包括几个扇区?它分布在哪几个物理扇区上?
答:首簇号为003的文件共包括2个扇区,它分布在0道0面2、3扇。
4.观察1.44M软盘中文件目录表FDT以及文件目录结构
执行命令:L 0 0 0 21
说明:将逻辑扇区0H开始的共21H个物理扇区装入DS:0000H起始的内存。
执行命令:D 2600
说明:显示从2600H地址开始的FDT文件表。
思考:①计算1.44M的软盘根目录最多可以容纳多少文件?
答:1.44MB软盘的文件目录表FDT共14个扇区,每个文件的目录登记项占用32个字
节,用作目录的一个扇区(512字节)最多只能装入512/32=16个文件。
因此,1.44MB软盘的根目录下最多可建文件或子目录224个。
②上图屏幕显示的文件BAK.txt的目录项中标示该文件的首簇号在何处?该文件是什么属性?
答:首簇号在第2行的1A~1B字节处,首簇号为002,该文件属于归档文件。
书上显示的文件office.txt首簇号在第6行的1A~1B字节处,首簇号为091,属归档文件。
③书上面的屏幕显示第1~2行目录项表示的是什么项目?
答:第1~2目录项表示卷标。
5.观察1.44M软盘中文件目录表的长文件名目录结构
思考:①书上面屏幕显示的2~3行是什么目录项?
答:长名的第一项,也是最后一项。
②若有一个文件名共长34个字符,要占多少目录项?
答:四个目录项,三个长目录项和一个短目录项。
6.自己动手做:
①观察测试软盘的FDT区,找到名为BAK的文件目录。
该文件是什么类型的文件?文件放在磁盘的哪个位置?占用几个存储单位?调出其内容看看。
该文件为BAK.txt,属于归档文件。
察看其首簇号为002,对应了数据区21H逻辑扇区。
执行:L 0 0 0 21
D 2600
察看内容执行:L 8000 0 21 8
②找到文件123.TXT的存储位置。
调出文件的第二快将文件的第512字节开始的128个字节,改写成“Happy New Year!”。
再写回原文件。
并用常规方式打开文件察看效果。
操作步骤:
L 0 0 0 21
D 2600
L 8000 0 22 8
D 8000
D 8200
F 8200 “Happy new Year!”
W 8000 0 22 8
三、总结:
①FAT文件系统的结构是如何组织的?
答:经过格式化操作之后,系统将在软磁盘上建立以下的数据结构:
(1)引导记录(DBR):位于0面0道1扇区,说明磁盘结构信息。
(2)文件分配表(FAT):用于记录磁盘空间的分配情况,指示硬盘数据信息存放的柱面及扇区的信息指针。
其表项可以是以下四种表示方式之一:
A.一个数字,代表指向另一个簇的指针。
B.数字0,表示一个未使用的簇
C.一个坏扇区标记
D.文件结束标记符EOF
(3)文件根目录表FDT:一个指示以存入数据信息的索引。
记录磁盘上存储文
件的大小,位置,日期和时间等数据。
(4)数据区:存放数据信息。
②系统怎样实现文件的逻辑块到物理块的映射?
答:文件分配表(FAT)是在链表结构的基础上,把每一个物理块当中的链表指针抽取出来,单独组成一个表格,也就是,并把它存放在内存当中,然后,如果要随机地区访问文件的第n个逻辑块,可以先从FAT表中查到相应的物理块地址,之后根据这个地址直接去访问磁盘,这样速度就比较快。
文件分配表的具体实现是,在整个文件系统中设置一个一维的线性表格,它的表项个数就等于磁盘上物理块的个数,并按照物理块编号的顺序来建立索引。
对于系统中的每一个文件,在它的文件控制块中记录了这个文件的第一个物理块的编号X1,然后在FAT表的第X1项中,记录了该文件的第二个物理块编号X2.就这样一直下去,从而形成了一个链表。
在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中,存放了一个特殊的文件结束的标识。
下图所示是文件分配表的一个例子。
通过文件1的目录项可以知道,它的第一个逻辑块存放在第一个物理块中。
然后去查询FAT表,可以知道,它的第二、第三个逻辑块分别存放在第二、第三个物理块中。
FAT表的第三项是一个特殊的值0xFFFF,表明文件的结束,所以该文件总共有三个块。
类似的,文件2也有三个数据块,分别存放在第四、第五和第七个物理块中。
四、体会:
这个实验很好的结合了书上对于FAT文件系统结构的阐述。
对FAT的组织结构和文件的存储方式,有了更实际的认识。
这个实验是在同学帮助下完成的,对于1.44M软盘不是很熟悉,不过硬盘的道理应该差不多,对于操作系统这门课有很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