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纳兰性德及其《蝶恋花》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199f59ba1aa8114531d927.png)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作者:夏长伟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08期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性德向世人展示了另一种完美:彗星般的人生,可以短暂,但绝不黯淡或沉沦。
翻开纳兰的词,扑面而来的是一阵清新之风,带着朝露的温润,带着青草的气息。
聂晋人评价纳兰词是“香艳中更觉清新,婉丽处又极俊逸。
真所谓笔花四照,一字动移不得着也。
”纳兰词纯任性灵,不事雕琢,白描见长,言情状景,一任自然,自然之中,别具情致,别有神韵,虽浅而深,虽浅却美。
读他的词,你会感受其中有那么个饱含挚意深情且十分凄惋动人的主旋律,下面品读一下这首《蝶恋花》,感受其美吧。
一、化用典故臻于化境纳兰词一向以明白如话著称,但实则用典精深、含义幽微、婉转曲折。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借用《世说新语》荀奉倩和妻子感情极笃的典故,这个故事这样的:“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
”意思是说,荀奉倩(荀粲)和妻子的感情很深,冬天妻子發高烧,荀奉倩就到院子里把自己冻冷,然后回到屋子,用自己的身体贴着妻子的身体,给她退烧。
妻子去世后,荀奉倩没过多久也死了,因此受到世人的嘲笑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一个“卿”字,不但将月拟人化,赋予月以深情,而且暗示了情感抒发的对象。
借此表达自己要不畏“辛苦”,不辞“冰雪”去到自己爱人身畔,以自己的身躯热血“为卿热”。
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他日夜思念的爱人,用她那皎洁的光辉陪伴着他。
只是此时天意弄人,无奈天路难通,一个天上,一个人间,遐想烟消云散之后,剩下的只是对往事的追怀和物在人亡的沉痛感慨。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一句是那样沉挚,又是纳兰性德式的爱情的表现。
他是不甘心这样凄凉到底的,他又梦想起来了。
“唱罢秋坟”出自李贺诗中“秋坟鬼唱鲍家诗”一语。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思想感情 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思想感情 蝶恋花出塞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aada2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a.png)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思想感情蝶恋花出塞赏析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殊词)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
代表作有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苏轼《蝶恋花·春景》等。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译文】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
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赏析】《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这首小令,是作者侍从康熙帝出塞之作。
表面是吊古,但有伤今之意,刚健中含婀娜。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108c0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1.png)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蝶恋花》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受欢迎的诗歌之一,它被认为是一首经典的爱情诗作,它把爱情和自然联系在一起,表达出爱情中的苦涩和欢乐两面。
它描绘了一种爱情的境界,使人快乐地立即联想到了纳兰性德最伟大的诗作《蝶恋花》。
《蝶恋花》是纳兰性德最著名的一首诗歌,大约于1695年创作,其高超的艺术技巧令人惊奇。
从蝴蝶是“峰回路转来相照”到蝴蝶“融融欢喜”的情节,蝴蝶的联想是一种抽象的爱情符号,表达了一种抽象的爱情状态,它可以作为一种抽象的爱情比喻,用来形容一种自在自由、无拘无束、自由而又不可犯错误的精神状态。
《蝶恋花》的语言很优美,诗句洗练,意象精炼,充满诗意。
诗中的蝴蝶经过层层折叠的诗句描写,使它的活泼活力传达出来,形象生动、深刻又精细:“蜂客伫立金锁门,一朵红玉出翠钿。
”“飞舞飘摇新芳庭,点点细雨绣树苞。
”这两句像一幅画一样,足以表现蝴蝶和爱情之间的美妙关系。
《蝶恋花》除了描写蝴蝶灵动的身姿与爱情之间的美好联系外,还提出了自己对爱情的评论。
从诗歌中可以看出,纳兰性德认为爱情是一种美好而不可再生的精神活动,即使最精美的蝴蝶也不能永远停留,也会有去日的一天:“哀叹离情忆曾有,花犹见君到树间。
”诗人没有为自己悲哀,而是选择了一种和谐的结局蝴蝶仍在野花灿烂的青草地上停留,花朵也仍那么美丽,爱情犹如蝴蝶和花朵,都是一种短暂却美好的存在,令人回味无穷。
纳兰性德以巧妙而又抒情的诗句来描绘蝴蝶和爱情之间的美好关系,他的文字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就像一缕春风拂过一朵花,清新的欢歌又让人心旷神怡。
《蝶恋花》表达出一种自由而又有深度的美好爱情,它是对对爱情的最佳诠释,也被认为是中国爱情诗歌的经典之作。
纳兰性德的《蝶恋花》不仅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把蝴蝶和花朵、抽象美感和实践情爱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美丽而纯粹的爱情象征。
它把蝴蝶和花朵作为爱情和自由的象征,把它们作为对爱情的美丽而简约的表达。
情到深处人孤独_纳兰性德_蝶恋花_赏析
![情到深处人孤独_纳兰性德_蝶恋花_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c9913fb4daa58da0114afe.png)
情到深处人孤独——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黑龙江省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尹 武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性德,字容若,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他的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怨凄艳,有南唐后主遗风。
很多人认识纳兰是因为他的词,他的悼亡词、塞外词、出世词,无一不情真意切,让人感叹。
而《蝶恋花》就是他的作品中极具感染力的一首悼亡词,我们可以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他那情到深处人孤独的凄婉情怀。
纳兰性德是一位学识广博、超逸的词人,也是一位感情真挚的丈夫。
其妻卢氏先他而去,为悼念亡妻,纳兰写下了这首词。
卢氏17岁嫁给纳兰性德,三年后去世。
他们夫妇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感情却是十分深厚的。
妻子去世后,纳兰性德写了常常触景生情,忆念妻子生前言行,感慨自己孤独凄凉的处境。
过去与他俩生活发生过联系的事物,今天见了,都自然不免引起他“沉思往事”。
他们曾在中秋节的月光下欢乐地游戏,可现在物在人亡,一见到天上的明月,他就不禁产生无限悲痛之情。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
”表面上是说同情天上的明月缺多圆少,实际上是暗写自己失去爱妻后离愁多、欢乐少。
爱妻永逝,施加给他的精神负担是沉重的。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仰望明月,他浮想联翩,天上的明月,成了他心中的明月。
于是他开始借天上明月作文,抒发心中的哀思:如果爱妻真的能够像明月那样,那么他一定要不辞辛苦、不畏冰雪,攀登天路,来到月宫,用自己的体温、热血温暖妻子的冰肌玉骨。
他的想入非非,表达了对亡妻的一片忠贞,一份不惜牺牲自己的诚挚之爱。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这是由幻想回到了现实。
他不忍重对旧时明月,再去编织美好的梦境了。
因为“相思相望不相亲”,事实使他清醒地认识到:妻子毕竟是弃他而去了。
她与自己的尘缘已断,这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现在留下的只不过是自己的一腔热血、满腹痴情罢了。
浅谈纳兰性德及其《蝶恋花》
![浅谈纳兰性德及其《蝶恋花》](https://img.taocdn.com/s3/m/9b75b35b4a7302768e9939dd.png)
浅谈纳兰性德及其《蝶恋花》作者:马阳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2期摘要:纳兰性德被晚清词家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其创作风格既不同于崇尚豪放的阳羡词派,也不同于崇尚婉约的浙西词派。
他的词兼有陈维崧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丽,并且率真自然。
“纳兰词”以爱情词见长,创作大量的悼亡词祭奠亡妻,以真挚的情感注入其中,读之使人潸然泪下。
本文在对纳兰性德进行生平及词作风格特点等作简要介绍后,将就纳兰悼亡词中的名篇《蝶恋花》做词作本身及翻译的剖析。
关键词:纳兰性德;蝶恋花;翻译作者简介:马阳阳(1989.2-),女,山东青岛,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21.文献综述纳兰词研究是新时期清词研究成果最丰硕的领域。
从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通志堂集》算起,到2002年为止,目前已出版有关纳兰性德诗词文献整理和研究著作有10余种。
这一时期的研究论文更是数以百计,首都师范大学“国学网站”还专门辟有“纳兰性德研究”的专栏,介绍纳兰性德的研究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1985年7月河北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还成功地举办过“纳兰性德学术研讨会”,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再次在承德举行。
纳兰性德研究是这一时期清词研究最热门的研究领域。
2.纳兰生平纳兰性德,字容若,自幼聪颖好学。
他的《通志堂集》有诗四卷,词四卷,文五卷。
性德将夫妻之情看作对自身至关重要的情感,其妻卢氏亡故后,性德创作大量悼亡词表达思念之情。
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纳兰的悼亡词不仅拓开了容量,更主要的是赤诚醇厚,情真意挚,几乎将一颗哀恸追怀、无尽依恋的心活泼泼地吐露到了纸上。
所以是继苏轼之后在词的领域内这一题材作品最称卓特的一家。
”3.词作特色——情真纳兰词作最大特色即为情真。
纳兰词《蝶恋花》赏析
![纳兰词《蝶恋花》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a637a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6.png)
《蝶恋花》赏析一、背景与作者介绍纳兰容若,清代著名的词人,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出身于显赫的纳兰家族,其父纳兰明珠为康熙朝权臣。
纳兰容若才华横溢,词风清丽哀婉,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为“清词三大家”。
他的一生短暂而绚烂,词作多表达对生命无常、爱情失落以及离愁别绪的深深感慨。
《蝶恋花》作为纳兰容若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之际。
这首词不仅体现了纳兰容若高超的艺术造诣,更展现了他对生活、情感、人生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二、词意与情感解读《蝶恋花》一词,开篇即展现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纳兰容若以天上的明月作为引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那高远、孤寂的夜空。
月亮,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抒发心绪的媒介。
纳兰容若借月抒情,以月的盈亏比喻人生的聚散离合,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叹。
接下来,“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词人的情感愈发浓烈,他愿意为所爱之人承受一切困苦与寒冷,只为换取那如月般皎洁不变的爱情。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无奈尘心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词人无奈地发现,人心易变,即便自己再如何坚守,也无法抵挡外界的侵蚀与诱惑。
后片,“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词人借秋坟之景,抒发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
他渴望在春日的花丛中,找到那一对双栖的蝴蝶,象征着自己与所爱之人曾经的美好时光。
然而,现实却是“粉衣香褪无人看,绿窗蜂与王。
”蝴蝶的离去,象征着爱情的消逝,留下词人独自面对这空洞寂寥的世界。
整首词中,纳兰容若的情感经历了从对爱情的渴望与坚守,到对人心易变的无奈与感慨,再到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与痛惜。
词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读来令人动容。
三、艺术手法分析在《蝶恋花》一词中,纳兰容若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词既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又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首先,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与比喻的手法。
他以月亮的盈亏比喻人生的聚散离合,以燕子的呢喃象征人心的易变,以双栖的蝴蝶象征美好的爱情。
走进纳兰性德的《蝶恋花》
![走进纳兰性德的《蝶恋花》](https://img.taocdn.com/s3/m/971b145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5.png)
走进纳兰性德的《蝶恋花》走进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引言:《蝶恋花》是中国古代词篇的词牌名,自宋代以来就有很多著名词人写过词章,其中就有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赏析纳兰性德的《蝶恋花》。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清代.纳兰性德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赏析:这是一首悼亡词。
上片“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月光下的世界,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易惹人冥思遐想。
借月亮为喻,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
后两句,写假如爱情能象月亮那样皎洁园满,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包蕴了无限的哀伤与怀念,表达了对亡妻的真挚爱恋。
下片写伤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帘间呢喃,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
结语化用"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了无穷尽的哀悼,把永恒的爱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蝶恋花·出塞清代.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赏析:这首小词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
“今古河山无定据”,首句以议论开篇,简朴的文字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而且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
词的下片抒情,写自己出塞的感触。
“从前幽怨应无数”。
首句议论,直接承上阕对古战场描写而来。
面对古战场的凄凉景色,郁结在心头的愁恨无法计算。
这首词通过诗人“出塞”所见,描绘了眼前荒凉的和平景象,回顾历史,总结出战争与和平两种情况,是对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规律性概括。
因此毛泽东批注:“看出兴亡”,肯定了这首词的思想意义。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诗句赏析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诗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ff1a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4.png)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诗句赏析
1. 诗歌背景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清代乾隆年间诗人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诗歌,出自其《小蕉庵词》中。
此诗以唯美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菊花和兰花悲悯自身命运的悲凉,隐喻作者自身的命运及人生境遇。
2. 诗句赏析
2.1 「槛菊」
「槛菊」指的是菊花,而「槛」指的是窗户或者门边的栏杆,因此「槛菊」的意思是指种在门边栏杆上的菊花。
在诗句中,「槛菊」所承载的情感氛围是哀婉悲凉。
槛菊因为生长在门边,天生注定了它的命运的孤独,它最终只能靠自己的娇媚来吸引路人的关注。
这样的命运不禁让人们对于自己的命运也感到无奈和哀伤,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2.2 「愁烟」
「愁烟」指的是从菊花散发出来的芳香,它不是阳光暖洋洋的明媚,也不是温情脉脉的情感,而是一种悲凉的、凄美的、暗淡的情感。
在诗句中,「愁烟」借菊花之美释放了一种深深的哀伤和悲怆,表达了作者本人面对着人生的不幸和磨难时的无奈和苦闷。
2.3 「兰泣露」
「兰泣露」指的是露珠在兰花上的状况,这种情形有着极美的离合悲情,给人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极致美感。
在诗句中,「兰泣露」所隐喻的是美丽的兰花所带来的分别的感伤.兰花隐喻女性的柔美、温柔和细腻,而这些柔美华美的都充斥着无尽的悲凉之情。
3. 总结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通过菊花和兰花来体现生命的无足轻重、无常和短暂,由此体现出纳兰性德悲凉、孤独的深深感情。
以一种朴素而优美的笔触,表达出人生的苦短和命运的无瑕的力量,引起人们对于生命、命运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审美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审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91ce6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4.png)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审美赏析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审美赏析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生于顺治十一年甲午农历腊月十二日,卒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
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其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怨凄艳,一往情深。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审美赏析,更多热点杂文阅读欢迎访问(/wenxue)。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是他极具感染力的一首悼亡词。
词作抒发了他的妻子卢氏去世后独处所产生的孤独而凄婉的凄清之感,表达了对妻子卢氏无尽的思念之情。
全词如下: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词作的上片是说自己要爱惜天上的月,实际上是以月喻人,表现了对爱妻卢氏的爱。
词作开始写道:“辛苦最怜天上月。
”首先,从语法来说,这是一个倒装句,当然,在诗词中,倒装句也许是出于表达的需要,形成陌生化的语言,或者诗音律的需要而形成的。
比如,杜甫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即是也。
这一句的常式句就是“最怜天上辛苦月”。
意思是说,(我)最怜爱天上那轮辛苦的月亮。
怎么说“辛苦月”?为什么要怜惜呢?接着词人写道:“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
”。
“昔”即“夕”,泛指夜晚、晚上。
苏轼《水调歌头》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句子,其中“夕”也就是夜晚。
“环”是一种圆形的玉器。
“珏”是一种半环形的玉器,这里用来分别比喻“满月”和“缺月”两种不同的形状。
“昔昔”叠词,即天天之意。
这两句是说:在一个月中,月亮圆缺变幻,周而复始,只有一天里才是浑圆无缺的,而其余的日子都是不圆满的。
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说“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里,月的辛苦是周而复始的'变化,(我的)怜惜是因为月亮难以圆满。
所以,纳兰写道:“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蝶恋花》翻译及赏析纳兰性德
![《蝶恋花》翻译及赏析纳兰性德](https://img.taocdn.com/s3/m/52f9a32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e.png)
《蝶恋花》翻译及赏析纳兰性德《蝶恋花》翻译及赏析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品。
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
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
纳兰词既凄婉又清丽的风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原文: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翻译最辛苦和最让人怜爱的是天上的明月,它在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
如果能像月轮那样终身皎洁,我会放弃自身像冰雪般的清凉为你发热。
无奈的是人的尘缘容易结束,燕子还是那样,轻盈的踏上帘钩。
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
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双飞双宿的蝴蝶那样在草丛里嬉戏啊。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注释①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
”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这句是说,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②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
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
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
卿,“你”的爱称。
《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③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④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⑤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⑥春丛句:认取,注视着。
取,语助词。
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
蝶恋花纳兰性德赏析
![蝶恋花纳兰性德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d790e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9.png)
蝶恋花纳兰性德赏析蝶恋花纳兰性德赏析导语:上片前三句描写边塞之景,这里整日狂风呼啸,木叶尽脱,极目望去,天山山势高峻,积雪盈丈,一片皑皑白色。
上片后两句讲作者一步一步地远行,越走越远,都过了远在极边之地的丁零部落,离愁渐浓。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蝶恋花纳兰性德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蝶恋花【清】纳兰性德尽日惊风吹木叶。
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
去去丁零①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
若道客愁容易辍。
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
一纸乡书和泪折,红闺此夜团圝月②。
【注】①丁零:古代民族名。
汉时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
②团圝(luán)月:圆月。
注释译文①尽日三句:此系描写天山之景。
惊风,狂风。
嵯峨(cuō é),山势高大之貌。
天山,在新疆境内。
纳兰从未到过新疆,故此处是以天山代指塞外之山。
这三句是说在这尽日狂风呼啸,极目望去,天山脚下木叶脱光,积雪盈丈,一片皑皑白色。
②去去:一步一步地远行,越走越远。
丁零,古代民族名。
汉时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
《史记·匈奴列传》:“后北服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
”张守义正义:“已上五国在匈奴北。
”司马贞索隐引《魏略》:“丁零在康居北,去匈奴庭接习水七千里。
”此处是借指塞外极边之地。
唐李涉《六叹》:“汉臣一没丁零塞,牧羊两过阴沙外,”③若道三句:意思是行人的客愁若能停止,那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像春花一样地凋萎,现在朱颜憔悴,春华销歇,又当如何呢?④一纸二句:摺,同“折”。
团圞(luán)月,圆月。
这三句为设想之语,意思是写好书信,含着眼泪折起,而此时的友人(或说闺中的人)不也正孤独地对着团圞明月,怀念着我这远在天山的人么!创作背景由《瑶华集》题作“十月望日与经岩叔别”,由此推知这首词大约作于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十月十五日,时作者奉命“觇梭龙”。
《与经生夜话》率意元无咎,经心始自疑。
昔人犹有恨,今我竟何期。
客与齐书帙,人来问画师。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蝶恋花”有感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蝶恋花”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56e46039f524ccbff021849e.png)
122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蝶恋花”有感◎文/曹宇萱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满月是多么美好,可每月竟只有一次圆满。
伊人成了昔人,红颜未老,便香消玉殒。
卢雨蝉的温柔,纯真,孩子气,使纳兰性德牵挂了一生。
原本不满意包办婚姻的容若,在一次瓢泼大雨中,真正欣赏到了妻子卢氏与自己的相似点。
在朦胧而凄美的雨中,静默地矗立在一朵荷花旁,一朵含苞待放娇艳欲滴的花,如同那个纯真美好的姑娘的荷花,她撑着两把伞,一把自己打着,一把为荷花打着。
多么可爱而浪漫的姑娘,容若第一次注意到了的妻子。
卢氏如同那朵荷花一样,清新温婉,表现在她替纳兰性德收起的给初恋的情诗,也体现在深夜中的一杯热茶。
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卢氏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是气若兰蕙的才女,与才情多余的纳兰性德很是相投。
记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记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
自古红颜多薄命,香消玉殒谁人怜。
恐怕连上天也妒忌这对璧人的幸福吧,卢氏在难产后随着深秋的萧萧落叶一起,消散在瑟瑟寒风之中。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若,是多么无奈而凄婉的字眼。
卢氏曾经问容若,最悲伤的字是哪个?容若不解。
是若。
无可奈何的若。
温柔的卢氏,纯真的卢氏,清新脱俗的卢氏,如天上的满月一样美好,也如满月一般转瞬即逝。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在短暂的月圆之后,独自剩下含笑春风的桃花,和纳兰性德记忆中温婉可人的妻子卢雨蝉。
失去卢氏的容若,心字已成灰,浑浑噩噩间写下满纸思念的《浣溪沙》:“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好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将悼念亡妻的忧愁遗恨刻画得淋漓尽致,当真是“谁念西风独自凉。
”这其中的悲凉哀怨,难以描绘,一片伤心画不成,恐怕也只有纳兰性德一人知晓。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满月转瞬即逝,时光如梭,白驹过隙,莫待玄月空思念。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8035c3aa00b52acfc7ca51.png)
款款东南望,何处凤求凰?——浅析纳兰性德之《蝶恋花》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
如何想到,一曲未完,却成终了。
清冷决绝的夜,你孑然剪手孤立坟前。
神情凄惶幽凉,迷茫无措。
你抬头望月,哪知明月被浓雾笼罩,偏偏只见得茫茫无边的黑暗——这月,竟也如同曾经朝夕相对的爱人一般,亦离你而去了。
我深知,你是很思念她的。
然而这沁入骨髓的无尽思念,如今却隔了千里孤坟,就算遥望也再不能够。
连曾经停立帘钩呢喃絮语的燕子,恐怕今后也只得独自泣血而歌了。
你敛眉颔首,唇角微微扬起一丝苦笑,眼底却溢出点点泪珠。
你叠声说,“从别后,忆相逢,几番魂梦与君同”,声线嘶哑破碎,如同你支离零散的心绪。
你只愿如梁祝般与爱人双双化蝶,比翼齐飞。
然而终归是山盟虽在,锦书却难托。
朝去朝来,花飞花谢,空余的,还是只有你无边的惆怅——伴着那清冷的夜。
对于纳兰性德这首流芳千古的悼亡词,一个“愁”字于含蓄间婉婉道出,仿若孤独夜幕下的燃烧着的红烛,自怜无计,只好空替人垂泪。
宋人吴文英词曰,“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的确,愁,是横亘在离别之人心上的萧索深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种宋玉悲秋式的大众情怀,大抵是古今通用的。
无论是一生飘零,流连于市井歌坊的词坛浪子柳永,还是痴情如斯多情如斯的纳兰性德,都无法逃离这种情怀。
从词作原意分析:抬首仰望着夜空感怀,天上的明月,整日更替忙碌无从歇息。
看那明月细腻圆润,然而这团圆却只有一夕光景。
一夕欢晌之后,便夕夕再不能团聚。
团聚无望,而心底思念成疾,于是连明月仿佛也化为时时思念着的爱人。
遥目相望,皎洁月光始终陪伴身旁不舍离去,于是决心不辞冰雪不畏严寒,誓要寻找爱人,用自己的热血与柔情为她送去温暖。
可无奈阴阳相隔,二人终归殊途,无从相见。
真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了。
而今,昔日双飞的燕子在珠帘之上呢喃低语。
这情景何其熟悉,难道它们也是在回忆昔日佳人仍在时的旖旎情义吗?“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纳兰性德@蝶恋花
![纳兰性德@蝶恋花](https://img.taocdn.com/s3/m/d7bb3491d0d233d4b14e694c.png)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 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 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 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 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 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 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 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 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 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 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
纳兰性德本是一位在精神气质上颇似贾宝玉的贵胄公子,身居 “华林”而独被“悲凉之雾”。当了康熙的侍卫,却深以为苦, “惴惴有临履之忧”。他率真,性好自由,喜欢“闲云野鹤”式的 生活:“仆亦本狂士,富贵轻鸿毛”,他爱书,爱友朋之乐,还很 钟爱他的闺中伴侣。《饮水词》中有些篇章如初日芙蓉,晓风杨柳 的姿影般明丽、娇嫩,又如出谷春莺,天边云雀的鸣声般曼妙、清 新,它记录了词人的初欢,描绘了他的少年行乐图。可惜这段时间 很短促,大约才结婚两、三年后他就赋“悼亡”了。我们看到他在 一首《沁园春》词前《自序》中道:“了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 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 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哦,原 来他心中的明月,寄托了他如此深沉的哀思,自不同于一般。他们 夫妻间只有“几年恩爱”,又还有别离,早知如此,真不该离别: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围月?”他在词中常这么叹息。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随着情感的高涨,想象的飞腾,他进一步梦 想起来,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他日夜思念的 爱人,用她那皎洁的光辉陪伴着他。此时, 词人也发出了自己的誓言:要不畏“辛苦”, 不辞“冰雪”去到自己爱人身畔,以自己的 身躯热血“为卿热”。无奈天路难通,一个 天上,一个人间,遐想烟消云散之后,剩下 的只是对往事的追怀和物在人亡的沉痛感慨。
纳兰性德《长相思》《蝶恋花》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蝶恋花》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f8e95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1.png)
纳兰性德《长相思》《蝶恋花》赏析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
“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
“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
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
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
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
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
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
纳兰性德词赏析菩萨蛮虞美人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纳兰性德词赏析菩萨蛮虞美人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https://img.taocdn.com/s3/m/915dc22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4.png)
纳兰性德词赏析菩萨蛮虞美人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这首《菩萨蛮》,有人考证说是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在塞外公干的时候怀念爱侣之作。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从春至秋,久在东北,怀念之情,愈酿愈浓。
场景是一次宴会,一次狂欢的宴会。
“催花未歇花奴鼓”,花奴,是唐代汝阳王的小名,汝阳王音乐素养很高,善击羯鼓,很受唐玄宗的钟爱,后人便以花奴鼓代称羯鼓。
传说唐玄宗有一次在宫中游赏,看到花儿含苞待放,煞是喜人,唐玄宗兴致一来,让高力士取来羯鼓,狠狠敲了一曲《春光好》,鼓瘾过完,却见那些原本待放未放的花儿竟然全都开了。
唐玄宗大喜道:“我简直就是老天爷哎!”所以,唐玄宗打的这个羯鼓便获得了“催花”的涵义。
(注意哦,不是辣手“摧花”。
)“催花未歇花奴鼓”,纳兰容若(纳兰性德)是说,宴会上兴高采烈地打着鼓,鼓声催花发,到现在还没有停歇。
这是一个热闹而欢畅的场面,但随即话锋一转:“酒醒已见残红舞”,酒醒之后,却见催花催得过了头,花儿不但被催开了,还被催落了,一片片残花随风飘舞,好不凄凉。
此情此景,词人是何等感受呢?是“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不忍心再继续喝酒了,在这场欢会之上突然间迎风落泪。
下片写到女子:“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
粉香,诸家注本有说代指爱妻的,有说代指所爱之女子的,但这些解释有些可疑。
粉香可以形容美女,这是不错,但这个词在感情色彩上是稍稍有些轻薄的,大概还没有谁用粉香来指代妻子。
周邦彦的一首《早梅芳》是个很贴切的例子,场景也是宴会,也是酒醒宴散:缭墙深,丛竹绕。
宴席临清沼。
微呈纤履,故隐烘帘自嬉笑。
粉香妆晕薄,带紧腰围小。
看鸿惊凤翥,满座叹轻妙。
酒醒时,会散了。
回首城南道。
河阴高转,露脚斜飞夜将晓。
异乡淹岁月,醉眼迷登眺。
路迢迢,恨满千里草。
“粉香妆晕薄,带紧腰围小”,是说宴会上的女子非常美丽,非常婀娜,那么,美丽和婀娜达到了什么效果呢?是“满座叹轻妙”,宴会上的男人们一致赞叹:轻盈妙曼!好美好美!——很显然,这都不是什么良家女子,而是歌女、舞女。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读后感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320ad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e.png)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读后感《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明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一首词作。
这首词以华丽细腻的词语和深情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爱情的痴迷与执着。
在文中,作者以倚楼待君、怀念过往的方式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这首词以伫倚危楼的方式展现了作者情意绵绵的爱情。
词中“倚危楼”的意象暗示了矗立在高处的孤独与寂寞,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
这种倚楼的姿态将作者与众不同地与世界隔离开来,坚守自己的情感。
风细细的描写更加强调了作者内心的细腻和柔情,风轻拂、风微细的描述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词中的情感。
其次,词中通过回忆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对过去爱情的深深怀念。
作者在词开头提到“记玉箫声催去也,忘蓝尘恨断肠”,这句话交代了整个词的情感核心。
作者通过回味过去的琴音和蓝尘的感叹,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不舍和怀念。
作者将自己与爱人的相遇、相知、相爱情景一一展现,构建起一幅美好的画面。
最后,词中也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作为一首词作,作者以美好的文字和深情的笔触,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中充满了浓浓的情感和对爱情的追求,尽管过去的时光已逝,但作者依然保持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追求。
词末,作者深情地描写了“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样一种对爱情的渴望,表达了对于一份真挚爱情的诚挚期盼。
总之,《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这首词通过华丽细腻的词语和深情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爱情的痴迷与执着。
它以伫倚危楼、怀念过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回忆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对过去爱情的深深怀念。
整首词充满了浓浓的情感和对爱情的追求,朴素而真挚地表达了对一份真挚爱情的期盼。
由《蝶恋花》看纳兰性德悼亡词特色
![由《蝶恋花》看纳兰性德悼亡词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8ed61791336c1eb91b375d7c.png)
由《蝶恋花》看纳兰性德悼亡词特色《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作,下面对这首词进行鉴赏,以从中了解他的创作特点。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i 。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在纳兰性德的另一首词《沁园春》的序中,曾记其夜梦卢氏,在梦中二人分别,卢氏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在此处,纳兰性德再次借“怜月”之叹抒发“怜人”之思。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i ”,“环”和“ ?i ” 都是指古人佩戴在身上的用美玉制成的饰物。
“环”是圆形的玉佩,形状似满月;“ ?i ”则是有缺口的玉佩,形状似缺月。
词人描绘的景色中处处带情。
他仰望空中皓月,由此联想到爱情中总是欢乐短暂,遗憾常存,表达了无限的伤情与想念。
这比拟精工入妙,别出心裁,开篇便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抒情气氛。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这句运用了典故。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惑溺》中记载过:“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
”虽然《世说新语》中是不赞同这种英雄气短、儿女情多的行为的,但是纳兰在此处写了这样一个典故,显然对荀奉倩的行为持赞同的态度。
若能留住妻子的生命,若能让自己的爱情如月一般长存,那么做这些事又有什么关系呢?感情真切,令人读之断肠。
李勖曾经评价纳兰性德的词作说:“万绪悲凉,(其悼亡之情)酝酿愈久,而其心愈苦,其情愈真。
故一旦发而为词,益见起哀感顽艳。
” [1] 正是如此,他所有的感叹都来自于内心深处,是最真实的表达,因而也就越发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上半阙都是作者的抒情与遐想,而下半阙终于回到了残酷的现实。
作者虽然期盼着深情如月,年年长在,可终究是“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多情的燕子依然如同当年那般轻立帘钩,呢喃细语,仿佛勾起了词人对于美好时光的回想,可是浮生多态,越是珍惜,越是容易失去,终究斯人已逝,尘缘已绝。
纳兰性德《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6cb10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7.png)
纳兰性德《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赏析纳兰性德《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赏析《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这是一首凄凉的塞上之作,上片写“衰草连天”的清秋景,景中有词人的离愁别恨。
下片抒发“天涯行役”的怨恨情,情中有凄凉的西风寒雨。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译文又来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骑马默默垂鞭徐行,心绪沉沉惝恍迷离,在无望的秋思之途踏行。
衰草无边已了无生趣。
大雁远去关塞遥远;天涯羁旅之苦却也无妨,只可恨那西风吹散吹灭了多少穿越古今的美梦?明天,行程还在延续,乍寒的新雨打湿衣衫更觉凄冷孤单。
赏析一如纳兰性德大多数作品,情深意长,迷惘感伤——但这还不足以使这首词成为同类作品中的佳构。
细细咂摸,这首词里最让人心动、也最让人难忘的特质,是那穿越时空的的思念。
在古诗里,所有的思念,其实都与时空的隔绝有关。
地域辽远,路途坎坷,加上交通不便,遥远的想念便更让思客刻骨铭心;而人生无常,盛时难再,加上红颜易老,时间的无情便更使离人惊心动魄。
时空的阻隔也就催生出许多衰感顽艳、绝望痛切的相思。
先看首句,“又到绿杨曾折处”,诗人不直陈痛楚,而将其深隐于“绿杨”依依之中,这种隐忍使情意又深了一层。
更重要的是,一个“又”一个“曾”,完成了时空上的移位与重叠。
故地重游,绿杨依旧,一如当初折柳相望、依依不舍之时(因“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俗)——谁料如今物是人非,竟只剩下自己孤独漫游。
昨天——今天,两个既同又异,亦幻亦真的片断,彼此交叠,诗句便多了一层深婉迷离的意趣。
这种不经意(这种不经意的写法必定经过诗人精妙的提炼才不露斧痕)营造的时空上的错乱,近乎幻觉,也接近了思念的极致。
试想一下,若不是最深沉最痛切的思念又怎么令人如此恍惚、迷惘? 承接首句,“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看似平铺而下,其实布局精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纳兰性德及其《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为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品。
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
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
纳兰词既凄婉又清丽的风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了浅谈纳兰性德及其《蝶恋花》,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浅谈纳兰性德及其《蝶恋花》
摘要:纳兰性德被晚清词家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其创作风格既不同于崇尚豪放的阳羡词派,也不同于崇尚婉约的浙西词派。
他的词兼有陈维崧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丽,并且率真自然。
“纳兰词”以爱情词见长,创作大量的悼亡词祭奠亡妻,以真挚的情感注入其中,读之使人潸然泪下。
本文在对纳兰性德进行生平及词作风格特点等作简要介绍后,将就纳兰悼亡词中的名篇《蝶恋花》做词作本身及翻译的剖析。
关键词:纳兰性德;蝶恋花;翻译
1.文献综述
纳兰词研究是新时期清词研究成果最丰硕的领域。
从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通志堂集》算起,到2002年为止,目前已出版有关纳兰性德文献整理和研究著作有10余种。
这一时期的研究论文更是数以百计,首都师范大学“国学网站”还专门辟有“纳兰性德研究”的专栏,介绍纳兰性德的研究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1985年7月河北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还成功地举办过“纳兰性德学术研讨会”,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再次在承德举行。
纳兰性德研究是这一时期清词研究最热门的研究领域。
2.纳兰生平
纳兰性德,字容若,自幼聪颖好学。
他的《通志堂集》有诗四卷,词四卷,文五卷。
性德将夫妻之情看作对自身至关重要的情感,其妻卢氏亡故后,性德创作大量悼亡词表达思念之情。
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纳兰的悼亡词不仅拓开了容量,更主要的是赤诚醇厚,情真意挚,几乎将一颗哀恸追怀、无尽依恋的心活泼泼地吐露到了纸上。
所以是继苏轼之后在词的领域内这一题材作品最称卓特的一家。
”
3.词作特色——情真
纳兰词作最大特色即为情真。
纳兰词,抒写真情实意,语言优美流畅。
唐圭璋认为纳兰性德“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虽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
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者,亦以其词真也。
”刘大杰说纳兰性德“他没有做作,没
有虚伪,只是实实在在的吐露出自己的声音。
这才是真实的诗……,纳兰性德词的价值全部在这地方。
”
纳兰词作“真”,但他并不是平白的直述,他认为词作要重比兴、有寄托。
就是感情的抒发应借用比兴,寄托自己的追求。
4.《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作为一个倒装句,“辛苦最怜天上月”的意思是天上月亮的辛苦惹人怜惜。
月亮为何辛苦的惹人怜惜?因为它“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
“环”和“珏”分别比作满月和缺月。
这句是说:在一个月中,月亮圆缺变幻,总归不是圆满的。
一月三十日,只有一日见团圆,这等恨事,让人如何消得!
“不辞冰雪为卿热”是《世说新语》里的一个典故,是说荀奉倩和妻子的感情极笃。
荀奉倩在寒冬腊月脱去衣服,为发烧的妻子降温。
虽然妻子还是死了,却由此成就了一段佳话。
燕子不曾改变,一万年前和今天是一样的。
对于燕子来说,性德的忧伤于它们是不存在的。
于是,“无那尘缘容易绝”是“我”,“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是“物”,以“我”之短暂相对于“物”之永恒,以“我”之悲伤相对于“物”之冷漠,对比之下更显悲情。
来自李贺诗“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的这句“唱罢秋坟愁未歇”抒发了性德心中难以排解的悲愤之情。
“我”是“唱罢秋坟愁未歇”,下一句“春丛认取双栖蝶”是“物”,再一次由“我”到“物”的转换,再一次悲伤之情的加深。
所以,“春丛认取双栖蝶”这一句,用明媚欢快的景象反衬了性德的悲伤情怀。
5.译本赏析
Piteous the Moon
(To the Tune of Dielianhua)
So piteous the moon seems:a full circle keeps waning,Waning into half a circle,and then,all over again,night after night.If
only you could recover likewise,from the half to the full,your body,cold as ice,as snow,would be brought to life by the warmth of mine.Irrecoverably ,you left me.The swallows twitter lovingly,as before,on the soft valance hooks.It does not alleviate my agony to sing through the "Autumn Elegies."Oh that we could be a pair of butterflies flying amidst the spring flowers, in the next life.
译者并未直接使用Dielianhua作为这首词的题目,而是巧妙借取第一句“辛苦最怜天上月”分解出“Piteous the Moon”作为题目的翻译,“piteous”有“哀怨的,可怜的”之意,与“moon”组合在一起,使月亮这一意象有了丰富的情感内涵,月亮怎么会是哀怨、可怜的?这一题目为整首词奠定好苍凉、凄清的情感基调。
“A full circle…after night.”这句是本人非常喜欢的一处翻译。
这句翻译读来,着实让人感觉“纠结”,
“circle”和“waning”两词的重复使用,本来是“a full circle”,经过“waning”,又变成“half a circle”,再加上“all over again,night after night"的强调,那种月亮周而复始的多缺少缺的可怜状态生动的呈现在眼前,也清晰的透出一种总归不圆满的无奈之情。
这一句巧妙而真切的解释了“piteous moon”原因,正是因为“waning” “all over again”“night after night”等的出现,才能使读者抓住那种感伤月亮不圆满的无奈情绪。
接下来的`“If only…the warmth of mine.”可以说是对“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的直译。
悲痛在于月亮虽总不是圆满的,但好歹有那么一天它是完完全全圆满的,于是有了“if only…”这样荒唐而又感人的假设,如果你可以像月亮一样,那我愿意用我的体温换回你的生命!
“Irrecoverably ,you left me.”是本人觉得略微暗淡的一处翻译,其气势远远不敌“无那尘缘容易绝”。
这一句包含了性德多少的辛酸泪和无奈苦,岂是简单一句“you left me”可以替代的?此处,本人斗胆加一句自己的理解翻译,即“Irrecoverably ,destiny dooms,you left me.”正是因为命运判决你要离开我,所以才会惹得“我”这般伤心。
一种无奈“尘缘容易绝”的心情也由此出现了。
“The swallows…hooks.”以及“It does not…Autumn Elegies.”都是直译,在这里不作具体赏析了。
而最后一句的翻译“Oh that we…in the next life.”却有较大变化。
原词只是把“孤坟”和“双碟”用来作对比,体现出“物美满”而“人孤单”的凄凉意境,而这一句译者明显译出寄托美好祝愿的意味,翻译出“让我们来世做一对在花丛中流连的蝴蝶吧”的意思。
在中国古代的爱情里,悲伤的结局总是有美好的祝福存在,像“化蝶”和“孔雀东南飞”,都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外化,所以本人认为这一句的翻译从这一层面来说还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很有必要的。
6.小结
经过网络和图书馆的查找,只找到三首纳兰词的翻译。
虽然近几十年对于他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就,可是其词作的翻译却实在少得可怜。
着实让人觉得可惜。
因为纳兰性德是性情中人,无论对待友情抑或是爱情,都用一个“真”字表现,也算是中国典籍中的一块宝玉。
这篇小小的论文只是个人对《蝶恋花》翻译的个人见解,难成什么理论,所以还是很期待在将来,能看到整本的纳兰词翻译的出版。
参考文献:
[1]苏缨,纳兰词典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苏缨、毛晓雯、夏如意,纳兰容若词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3]纳兰性德著,陈如江、汪政编注.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4]陈水云、蔡静玲,近25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4)
[5]张朋月,浅谈纳兰性德及纳兰词【J】,文学界,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