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最经典的“十六法”
中医养生36计
TCMLIXIYUAN
3 .3、借刀杀人
养生2: • • • • • • • 《黄帝内经》-情志疗法” 是依据五行生克之理。 怒伤肝(肝主怒),悲胜怒; 喜伤心(心主喜),恐胜喜; 思伤脾(脾主思),怒胜思; 忧伤肺(肺主忧、悲),喜胜忧; 恐伤肾(肾主恐、惊),恩胜恐”。 比如林黛玉小姐,她要是懂得“忧伤肺,喜胜忧”的道理, 或许就不会整天愁容满面,甚至以泪洗面,最后英年早逝 了。 • 还有那些得“相思病”的人,失恋的人,爱发脾气的人, 整天提心吊胆充满恐惧的人,因为各种情绪吃不下饭的人,
养生:1,不能盲目地见咳止咳、见呕止呕、见泻止泻,闭门留寇之嫌 2,有痰是好事,痰不乱吐痰,不损害别人的健康。 3,流泪是最好的情绪疏导、宣泄方式 提示: 时机成熟,及时出手,夺取“战果”,不能为观火而观火,不然就白看了,最 后可能自己还会被火烧。
《三十六计与中医养生》
TCMLIXIYUAN
10、笑里藏刀 –最阴险,中医反治是高招
《三十六计与中医养生》
TCMLIXIYUAN
9、“隔岸观火”瞅时机,该出手时才出 手
释义:坐山观虎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出手的时候袖手膀胱,保存实力, 等待时机成熟时再果断出击,争取收益。
典故:1,辽东太守公孙康就把袁绍和袁熙两兄弟给杀掉,曹操坐收渔翁之利 2,明代李长沙学士 ,(妻子和弟弟去世,悲伤过度),饮食衰败,气机 紊乱,虚弱不堪 ,春季木旺,那么脾病必然重。 孙景祥大夫分析:心火生脾土,心气太虚,脾的功能就不会好,所以会出现 脾病。而木生火,春天属木,木旺了心气就足,心气足了脾的功能就强了, 则脾病不治自愈。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孙大夫并没有让李学士整天吃药,基 本上都是在“隔岸观火”,等待春天到来疾病康复。
中医养生十法十条
中医养生十法十条
中医养生的十法十条:
1. 饮食养生:一定要有规律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多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肠胃健康。
2. 起居有度: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有益身心健康。
3. 运动养生: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缓解压力,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瑜伽等等。
4. 按摩养生:常常按摩头部、颈部、手脚等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身体疲劳。
5. 睡前养生:睡前不宜剧烈运动,也不宜过饱过饥,可以适当做些放松活动,如泡脚、听音乐等。
6. 水疗养生:水温适中的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缓解疲劳和压力。
7. 保持心情舒畅:保持乐观的心态,遇到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情,可以试着深呼吸、打坐等方式。
8. 保持心理健康: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不要让压力影响身体健康。
9. 中药养生:中草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与养生。
10. 康复养生:在生病期间,需要进行调整和养护,尽量避免吃药、注射等过度干预,让身体自我调解。
中医养生十六法
中医养生十六法
1.按摩:中医认为按摩可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阳气,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健康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需要遵循“食物有药用”理念。
3. 草药汤剂:中药汤剂可调理身体,治疗疾病,同时对身体没有副作用,是中医常用的调理方法。
4. 动静结合:中医认为只有动静结合,才能提高身体素质,调节身体机能。
5. 精神调节:中医认为心情愉悦、精神舒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需要注重精神调节。
6. 水疗:中医认为水疗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
7. 合理作息:中医认为合理的作息规律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8. 推拿:中医推拿可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
9. 针灸:中医认为针灸可调节身体机能,治疗疾病,增强体质。
10. 气功:中医气功可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保持身体健康。
11. 瑜伽:中医认为瑜伽可调节身心平衡,提高身体素质。
12. 太极拳:中医认为太极拳可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调节身体机能。
13. 足浴:中医足浴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有助于保持身
体健康。
14. 拔罐:中医认为拔罐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有助于治疗疾病。
15. 刮痧:中医认为刮痧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有助于治疗疾病。
16. 艾灸:中医认为艾灸可调节身体机能,治疗疾病,增强体质。
中医养生十种方法
中医养生十种方法养生是中医理念中重要的一部分,强调通过调理身体、调节生活方式等方法,维护健康、延缓衰老。
下面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十种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一、合理饮食中医养生强调合理调配饮食,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食物,注重食物的营养均衡和色香味俱佳。
例如,常吃谷类、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适量摄入海鲜、禽肉、豆腐等蛋白质来源,避免嗜食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二、良好的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养生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与亲朋好友交流、参加户外活动、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避免长期处于压力紧张的状态。
三、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中医推荐进行中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能够活络筋骨、调整气血循环、增强体质,同时还能舒缓身心,提高免疫力。
四、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对于身体的恢复与养生至关重要。
中医建议每天早睡早起,尽量避免熬夜。
此外,午休也是调节身体的好方法,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五、中草药调理中医养生中,中草药的使用是一种重要的调理方法。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需要,选择适合的中草药进行调理,如黄芪、枸杞、当归等常用的养生草药。
六、经络保健中医强调人体经络的调理,经络通畅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常使用推拿、穴位按摩、艾灸等方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达到保健的目的。
七、草木养生人们常常忽视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中有“草木养生”的说法,即利用植物的气息对身体进行保健。
例如,在室内摆放一些具有清新气息的盆景、花草植物,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环境,舒缓身心。
八、足浴养生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通过足浴可以改善身体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每周适当进行足浴,有助于祛除疲劳,增强体质。
九、穴位保健知道一些常用的穴位,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进行养生保健。
例如,我们常听说的“太阳穴”、“涌泉穴”等穴位,按摩这些穴位能够舒缓头疼、失眠等身体不适。
中医保健十六要诀
1.发要常梳:梳发能明目祛风,使落发重生。
2.面要常擦:擦面能去除外感风邪,诸阳上升,血气不衰,皱纹能减少。
3.目要常运:运目能祛除内障外翳,纠正视力。
4.耳要常弹:增强听觉神经功能,放耳聋、耳鸣。
5.口要常漱:唾液是消化液的一部分,有抗癌作用,要随时咽下,以提神养气,开胃健脾。
6.齿要常叩:“清晨叩齿三十多,到老牙齿不会脱”
7.浊要常呵:排除浊气,吸收清气,加大肺活量。
8.胸要常扩:经常扩气能保护心肺,使气机通畅。
9.腹要常揉:揉脐腹能增加胃肠的蠕动、消积顺气。
10.腰要常活:活腰能强腰固肾。
11.谷道常提:提肛能提升阳气,排除浊气。
12.肢节常摇:常摇肢节百骸,关节日趋灵活。
13.腿膝常压:经常压腿按揉膝盖,常点足三里,是中医防老延寿之法。
14.肌肤常摩:按摩,使气血流畅,肌肤光滑、荣润。
15.足心常搓常搓涌泉,能固肾暖腰,诸阳上升,浊气下降,提神健脑
16.二便常禁言:古人认为便中应闭目禁言,守神入舍,气不能散。
【转载】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转载】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此种功法至简至妙,字字如金,故丹家谓之“十六锭金”。
学道家、密宗的,有个“十六锭金”很重要,你们听一听懂了,好好练,对身体特别好。
方法是站立姿势,随便你马步也好,姿势一摆,“一吸便提”,鼻子一吸,下面就提上去,上面压下来,上下两个气接上,“气气归脐”,归到肚脐;“一提便咽”,上面口水咽下来,“水火相见”,这叫“十六锭金”。
当年求这十六个字,那还了得,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
这有名的“十六锭金”,十两黄金一个字,就是那么珍贵,现在我就随便送给你们了。
此种功法至简至妙,字字如金,故丹家谓之“十六锭金”。
具体应用之时可据不同目的变化其行功要领,在修炼关键步骤行功时派上用场,皆有奇效。
此术作筑基功修炼时,可保持站桩之姿式,两脚趾抓地,关键法诀是吸气时由会阴穴向上提缩,似气由会阴吸入一般挤到肚脐间,前收生殖器,后缩肛门,如忍大小便状。
随之将口中津液汩汩咽之,送入肚脐间,将前所吸之气以肚脐为中心下提上压,闭息持气半分钟,必要时可配合双手握拳敲击后腰和前腹的动作,将气震通骨髓。
然后全身放松,恢复腹式呼吸。
如此反复练习,平常小便时亦提肛、咬紧牙关保持此姿式至小便结束。
其法诀有紧张用力者,有轻提轻咽者,有连续做功者,有中间停顿者,皆可随机妙用。
—十六锭金修法具体操作步骤(供参考):①凝神息虑,口中先漱津3~5次,舌搅上下腭后,待满口津生,便把津液吞咽下去,吞时要有响声。
②随即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念送至腹脐丹田之中,在吸气的同时,提缩肛门(如忍大便状),以意念与目力(内视)从会阴处把内气提至腹脐丹田,使上气(清气)和下气(内气)在丹田会合,并略在丹田存一存。
③呼气,结合松肛,与此同时以意念与目力将丹田之气,经会阴入督脉,从尾闾沿脊中线之命门、夹脊、玉枕直透入泥丸,此时呼气尽。
④吞咽口液,此时呼吸暂停,用意念与目力将升至泥丸之内气,连同口津一起送入腹脐丹田之中,并稍在丹田留存一下。
中医养生十六诀
中医养生十六诀
1.调节饮食:中医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因素,要注意荤素搭配、清淡少油、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2. 定时定量:饮食三餐要定时定量,不可过度饱食或过度饥饿,避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3. 补充水分:人体70%以上都是水分,每天要适量补充清水或茶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4. 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尽量保证八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
5. 锻炼身体: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或运动受伤。
6. 避免熬夜:熬夜会影响身体的生物钟,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精神紧张等问题,要尽量避免熬夜。
7. 调节情绪:情绪不稳定会影响身体健康,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8. 避免烟酒:烟酒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要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
9. 空气流通: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呆在封闭的环境里。
10.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损伤身体,要尽量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过度操劳。
11. 调节饮食习惯: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油腻、辛辣等
对身体不良的食物摄入。
12. 保持心态平衡:保持心态平衡可以缓解压力和疲劳,增加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13. 少熬夜:不要经常熬夜,因为熬夜会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人体易受感染。
14. 合理运动:要进行合理的运动,如走路、慢跑、瑜伽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
15. 坚持瑜伽:瑜伽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缓解压力和疲劳。
16. 处理感情: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和人际关系,不要过度纠结和消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冷谦养生十六字诀
龙源期刊网 冷谦养生十六字诀作者:黄根柱来源:《保健与生活》2008年第08期冷谦,字名敬,别号龙阳子。
明末元初著名养生学家,著有《修龄要旨》,善作气功导引,逾百岁身犹健。
他倡导的养生健身法简单而实用,其中“长生十六字诀”,简明易学,至今被养生学家所重视。
“长生十六字诀”,即“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作者称其为“至简至易之妙诀也”。
此十六字诀是水火相济养生法。
其养生理论是中医学上的肾命水火说。
肾命水火说认为,命门的相火和真水相互依赖,保持平衡状态,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一吸便提(即提肛门),气气归脐”,就是用提肛导引之法来补肾命火;“一提便咽”即吞咽津液,以滋肾水,这样,肾命“水火相见”,如此导引补水配火,调补肾之阴阳,水火相济,使身体保持平衡状态。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虚弱和阴精不足,是发生疾病和早衰的根本原因。
如果一个人阳气不足,五脏六腑的功能就会减弱;如果阴精不足,五脏六腑就会枯竭,从而导致各种虚损病的发生。
人到中年,身体各脏器功能逐渐减弱,容易发生阳气和阴精不足,注意温补阳气,滋补阴精尤为重要。
冷谦“长生十六字诀”,通过提肛导引,温补阳气,并以“一吸便咽”,补火配水,两者相互配合,补阳滋阴,使身体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
用现代医学观点分析,“长生十六字诀”是一种“提肛”和“咽津液”相结合的健身法。
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防治肛肠和泌尿系统生理性老化,另一方面唾液中含有一种唾液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可延缓内脏器官功能的生理性衰退。
“提肛”和“咽津液”巧妙配合,有利于强身长寿。
“长生十六字诀”具体做法较为简单,略得空闲,行坐卧姿势做均可。
先平心静气,轻轻吐气三口,意一到处,便可行之。
口中先须漱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
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到腹部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即提肛)以意力提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起,直至后顶至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即脑海),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久久行之,祛病延年。
养生锻炼16法
养生锻炼16法1.发宜多梳:防脱止白;2.面宜多擦:通络养容;3.目宜常转:明目清神;4.耳家学弹:防聋增记;5.舌宜抵腭:阴阳平衡;6.齿宜常叩:固齿清热;7.津宜数咽:滋阴益气;8.浊宜常呵:清浊益脏;9.背宜常暖:防病治病;10.胸宜常护:外邪不侵;11.腹宜常摩:有利消化;12.谷道宜常撮:防治肛疾;13.肢节宜常摇:增强体质;14.足心宜常搓:心肾相通;15.皮肤宜常干沐浴:抗衰防疾;16.大小便宜闭口勿言:利于排浊。
长寿老人的养生密决养生之术,长寿之道,古往今来,人皆求之。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修身养性,祛病延年的锻炼方法。
本着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功法的精神,笔者将“养生长寿十六法”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虽不敢言人人习之可得道成仙,但若持之以恒勤加修习,自会达到祛病延年健康长寿之目的。
养生长寿十六法,原名养生十六宜。
较早推广普及于明朝,可在《遵生八笺》、《修龄要旨》中找到其雏形。
成书于明末清初儒医汪昂所著的《勿药元诠·金丹秘诀》中。
此法可调气和血,摄生养性,陶冶情操,砥砺意志,是不可多得的法简效宏之功法。
养生十六宜名目发宜常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抵腭,齿宜数叩,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搓,皮肤宜常干沐浴,大小便宜闭口勿言。
修习方法之浅释如下。
1、发宜常梳中医认为,发乃血之余,脑之华。
又曰:发,血之穷也。
千过梳发,发不白。
肾者,其华在发。
头为诸阳之会,其发覆之,常梳理头发,可促进诸阳升发,百脉调顺,气血不衰,精神充沛,同时,亦可对头部穴位起到按摩、刺激等作用。
每日晨起或临睡时,两手十指自然分开,屈指成龙爪状,以指代梳,自前额发际梳起,经前额、头顶、脑后,由前往后,再由后往前,循环往复,轻重适当,计数16次为宜;同时,可配以点按太阳、上星、百会、四神聪、耳上、神庭、头维、风府、哑门、风池等穴位,此即所谓“栉发”,俗称“千梳头”。
养生十六字诀
视必垂帘,息必归田。
食必淡节,卧必虚恬。
这十六个字就是叫人如何安心向下,如何平心静气的,看东西时,不要神光外散,有位国学大师,学富五车,人家问他为何九十多岁仍然眼不花,每天还能够阅读典籍无数。
他笑笑说,不是我眼睛好,而是世人看出神光往外散,像电筒照出去,这样看不久,眼睛就花了累了,而我看书,是把字吸进来,从不过度费眼力,所以能够用得久。
原来要言不繁,真正精要的语言不需要太多,老先生一语道破,看书没有天生的视力不行,而是你不会用眼睛。
会用的用得很耐久,不会用的,自己把眼睛给糟蹋了。
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刚开始第一个跑得最快的,他都不是最后冠军,冠军是一路都很匀速地跑的。
我们需要匀速地用自己身体,才能够越用越好,你如果老使用爆发力,老去冲刺,一下子就神疲乏力,一下子就气喘吁吁。
这就为何虎狼食肉耐力不如牛马食草,当你心焦性急时,多少营养能量都不够你去消耗,同样两个人上网,有人上半小时累了,有人上两小时还优哉游哉,因为大家的心态不一样,性躁心粗不能耐久,心平气和可以久长。
所以当一件事情你不能坚持时,你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困难,要反过来调调自己心态,是不是自己心太浮性太躁,神志太不安,如果的是话,就要回过头来缓一缓,镇镇心安安神。
为什么有些医生,一天看二三十病人就累倒了,有些医生常年每天看五六十病人也不嫌多。
因为人虽多,心不乱。
《大医精诚》上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你神安气定,就不怕苦不怕累,就能面对一切。
至于息必归田,就是指呼吸要绵长下纳丹田,浮躁的人呼吸是浅表的,沉稳的人,呼吸悠长,呼吸浅深,决定这个人的精力状态。
呼吸深沉的人,心肾相交好,呼吸浅薄的人,心肾不容易相交。
呼吸深沉的人,如龟寿长,呼吸浅薄的人,如兔急促寿短。
所以临床上,我们一体察病人的呼吸,看他是深而长,还是浅而短,就能大体知道他的体质。
如果他呼吸是浅而短,一摸脉象又是浮越,那么他身体就需要一些重镇安神的药。
养生经典十六法
养生经典十六法养生经典十六法,也叫养生十六宜,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套养生方法,源于古代“修昆仑法五宜”、“祛病延年一十六句之述”及“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等古人的养生著述。
该十六法首先见于明代冷谦所撰的《修龄要旨》。
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养生十六法的具体内容及操练方法如下:1、发宜常梳方法:用梳子轻轻梳头100—300下,或将两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数十遍,以头皮有温热感为宜。
早晚各梳一次。
脑力劳动者,当用脑疲劳时,亦可随时运用此法,以解除脑疲劳。
功效:梳发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和头皮的新陈代谢,并可改善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增强脑部的生理机能。
因此,常梳发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聪耳明目、乌发等作用。
2、面宜多擦方法:站立或取坐位,两眼微闭,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覆于两腮及下颌部,五指并拢,手小指贴于鼻侧,掌指上推,经眉间印堂,上推至额部发际,然后向两侧擦至两鬓(掌指部经眉头、眉腰、眉尾),再向下搓擦,经面颊(十指沿耳根进行)至腮部、下颌。
如此反复,搓擦至面部有热感为止。
早晚各搓擦面部一次。
功效: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常搓擦可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滋润皮肤,增加颜面的光泽和增强面部皮肤肌肉的弹性,有利于除皱消斑和延缓面容的衰老,并有提神明目和预防感冒、眼疾、耳疾等作用。
3、目宜常运方法:取坐位,两眼微闭,缓缓转动眼球。
先按左、上、右、下方向连续转动9圈,再向右、上、左、下反方向转动9圈。
然后,将眼睛缓缓睁开。
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或在用眼疲劳时进行。
功效:运动眼球可以锻炼眼外肌,增进睫状肌对晶状体凸度的调节能力,改善视力,消除视疲劳,推迟眼的老花。
另外,运动眼球还能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
4、耳宜常弹方法:取坐位,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以手掌的掌心分别掩紧两耳,手指并拢贴于枕部,食指叠在中指上,然后让食指着力下滑弹击枕部,使耳能听到鼓鸣的声响。
中医养生方法大全
中医养生方法大全中医养生是一套以保健和预防疾病为目的的传统医学体系,它强调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长寿。
下面是中医养生的一些方法:1.饮食调养:中医养生非常注重饮食,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例如,适量多吃五谷杂粮、蔬果和坚果,少吃油腻食物和加工食品。
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不同的食材和烹调方法。
2.气功养生:气功是中医养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和身体的阴阳平衡。
常见的气功包括太极拳、五禽戏等。
3.中草药养生:中医草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很多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例如,枸杞子可以明目、养肝,当归可以活血、滋补等。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养生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按摩身体的穴位和经络来改善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
常见的推拿包括指压、拍打、揉捏等。
5.足部保健:中医认为脚底有很多反射区,通过刺激这些区域可以调理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
因此,经常进行足部保健,例如泡脚、按摩脚底等,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6.阳光浴:阳光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富含维生素D,可以帮助身体吸收钙质。
每天早晨或傍晚都可以在阳光下进行户外活动,帮助身体积累阳气。
7.精神调养:中医认为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中,可以通过休闲、读书、旅游等方式来调节心情。
8.定期体检:中医养生强调早期发现和预防疾病。
因此,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潜在的身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9.合理作息:中医养生提倡合理作息,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外,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安排适当的运动时间,使身体得到锻炼和休息。
10.避免过度劳累:中医强调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适当进行放松和调节。
11.颐养性生活:中医认为性生活是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体现,因此,适当的性生活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养生十六宜》全文解析
[标签:标题]养生十六宜是以一些简单的导引动作来养生的科学方法。
我国古代养生经典中也曾有类似的记载。
秋去冬来,寒风袭人,病邪趁机侵入我们的身体。
不妨每天按下面的“养生十六宜”坚持自我保健,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养生十六宜】发宜常梳,面宜常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齿宜数叩,舌宜舔胯,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提,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干,大小便宜禁口勿言。
养生十六宜【养生十六宜具体做法】1、发宜常梳古人称为栉发,要求每次梳头101下,动作要轻,可明目祛风。
2、面宜常擦古人称为浴面。
搓热两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至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
做30次。
可使面部光泽,预防皱斑。
3、目宜常运古代称为运睛。
双目先从左到右转动14次,再从右向左14次。
转时要慢。
如此转动后,将双目紧闭一会儿,再突然大睁。
此法益于去内障外翳,并能纠正近视、远视。
4、耳宜常弹古人称为击探天鼓,掩耳弹枕。
两掌心掩耳,暗计鼻息九次,然后以食指压在中指上,轻叩后脑部,听到咚咚响声,共计24次,此法可醒脑健耳,防治头晕耳鸣。
5、齿宜数叩古人称叩齿,上下齿紧叩24次。
此法可以固齿。
6、舌宜舔颚古人头尖轻舔上颚数次,直至满口生津。
7、津宜数咽古人对口水极为重视,称为金浆玉醴,是人体之宝,认为咽口水能灌溉五脏六腑,润泽肢节毛发。
方法:做完上述叩齿舔颚,待口水增多满口时,鼓嗽36个,将口水一口一口咽下,喉部汩汩有声,以意送至下丹田。
8、浊宜常呵古人称为鼓呵。
鼓动胸腹部,待胸腹部感到气满时,稍抬头缓缓张口,呵吐浊气,做5至7次。
此法可消积聚,去胸隔满塞。
9、腹宜常摩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搓热两手,然后相叠,着肉或隔单衣,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此法可顺气消积。
10、谷道宜常提古人称为撮其谷道(即肛门)。
在吸气时,稍用意用力撮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停,放下,呼气,做5至7次。
中医养生十六法
中医养生十六法1.调节饮食:中医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因素,建议合理搭配饮食,避免嗜食油腻、辛辣等食品,多吃蔬果、粗粮、清淡食品,同时注意定时定量进食。
2. 运动养生:适度运动对于保健养生至关重要,中医推荐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太极拳等。
3. 睡眠养生: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十分重要,中医建议睡前避免过度兴奋和用脑过度,保持室内安静舒适,晚上10点前入睡。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中医建议每天进行穴位按摩和经络推拿。
5. 足部养生:中医认为足部是身体的反射区,推荐每天晚上泡脚或按摩涌泉穴、太冲穴等穴位。
6. 中药养生:中药有助于调理身体,中医建议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养生保健。
7. 精神调节:中医认为情志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建议学会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保持心情愉快。
8. 气功养生:气功是中医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通过调节呼吸和精神状态,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9. 保持皮肤清洁: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保持皮肤清洁有利于身体健康,中医建议每天早晚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过多的化妆品。
10. 按时排便:排便不畅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中医建议每天定时排便,并保证大便质量和次数正常。
11. 避免过度劳累:中医认为过度劳累会影响身体健康,建议适当休息和放松身心,避免过度疲劳。
12. 饮食调节:中医认为饮食不当会影响身体健康,建议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调整饮食,避免过度食用油腻、辛辣等食品。
13. 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中医建议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适量运动等。
14. 避免熬夜:熬夜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中医建议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15. 保持心情愉快:中医认为情志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建议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16. 学会放松:身心放松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大帮助,中医建议学会正确的放松方法,保持身心平衡。
中医养生十六诀
中医养生十六诀1. 调理心态:保持平和心态,不过度悲喜。
2. 安排饮食:饮食宜清淡,按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3. 经常锻炼: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多活动:避免长时间坐着,经常活动身体。
5. 调整睡眠: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
6. 清爽洁净:保持清洁和卫生,防止病菌滋生。
7. 避免劳累:保持适当的休息和放松,避免过度劳累。
8. 快乐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情,走出情绪低谷。
9. 调节内分泌:保持内分泌稳定,预防荷尔蒙失调。
10.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维护身体健康。
11. 调节五脏:保持五脏功能平衡,预防疾病。
12. 处理压力:适当处理压力,避免造成身体不适。
13. 保持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低落。
14. 合理饮食:饮食要有规律,不吃零食和夜宵。
15. 适当休息:保持适当的休息和放松,保持身体健康。
16. 养成好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周一:早餐:燕麦粥、水果沙拉午餐:鸡胸肉沙拉、全麦面包晚餐:红烧肉、西红柿炒鸡蛋、米饭周二:早餐:蛋白质酸奶、果仁、全麦面包午餐:番茄炒蛋、米饭晚餐:清炒虾仁、蔬菜沙拉、米饭周三:早餐:煮鸡蛋、全麦面包、水果沙拉午餐:鸡肉炒饭、炒时蔬晚餐:烤三文鱼、烤蔬菜、花生米饭周四:早餐:燕麦饼干、核桃、蓝莓酸奶午餐:红烧鸡翅、凉拌蔬菜、米饭晚餐:紫薯粥、鸡蛋炒西兰花、奶酪周五:早餐:酸奶、蔓越莓、全麦面包午餐:白菜炒肉、米饭晚餐:烤鸡翅、凉拌黄瓜、酱烤蘑菇周六:早餐:香蕉燕麦杯、果汁午餐:鲜虾炒面、烤南瓜晚餐:红烧排骨、青椒土豆丝、米饭周日:早餐:煮咖啡、蛋糕、水果沙拉午餐:照烧鸡肉饭、凉拌黄瓜晚餐:荷叶米饭、糖醋鱼、主菜沙拉。
中医养生十种方法
中医养生十种方法以中医养生十种方法为话题,探讨中医养生的方法与实践。
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对于保持健康、防治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中医养生的十种方法。
一、保持良好的心态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与脏腑有着密切关系,心情愉悦、稳定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是中医养生的基础。
二、合理饮食中医养生强调饮食调养,强调“药食同源”,即食物也可以起到药物的作用。
中医营养学认为,饮食应讲究“五味调和、粗细搭配、量适应时、节制烹调、有节有制”。
三、运动适度中医养生强调“动静结合”、“运动为主,静养为辅”,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调节心情、防治疾病。
四、按摩保健中医按摩保健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刺激人体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抵抗力。
常见的按摩方式包括推、拿、揉、捏、按等。
五、针灸调理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等,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
六、草药调理中医药物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主要药材,通过草药的调理,可以达到预防保健的效果。
七、冥想养生冥想是一种心理调节方式,中医认为,它可以调整身心状态,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八、养生穴位按压中医认为,在人体的某些穴位上施加压力,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九、养生食品中医养生食品是一种特殊的食品,它具有营养保健、调理人体功能等功效,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中医养生茶中医养生茶是中医养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中医养生的十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互相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养生体系,帮助人们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生,积极实践中医养生的方法,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更加美好。
中医养生十六法
中医养生十六法人们对于养生保健更加注重,并且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养生保健的方法。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十六法,希望对你有用!中医补气养生十六法饮食补气:海参,鸡蛋,红枣,牛羊胎盘,芡实,山药,莲子等。
运动补气:气功,太极,导引,武术,健身操,适当活动等。
生活补气:生活作息规律,劳逸结合,心态平衡等。
按摩补气:按摩足三里,关元,揉腹,捏脊等。
治病补气:有病早治根治,切勿拖延,防止久病耗气。
病后补气:大病术后产后均应及时调理虚损,防止气虚。
技巧补气:呼吸吐纳,意守丹田,三分饥寒,百事有节等。
中药补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黄精,西洋参,白术等。
成药补气: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膏,归脾丸,参苓白术丸等。
艾灸补气:足三里,神阙,关元,脾俞,气海,百会,肺俞等。
针灸补气:足三里,百会,三阴交,气海,关元,脾俞,肺俞等。
注射补气:黄芪注射液注射足三里。
胎盘注射液注射三阴交等。
输液补气: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药茶补气:人参灵芝茶,黄芪枸杞茶,洋参麦冬茶等。
药膳补气:黄芪心肺汤,人参炖母鸡,党参炖排骨等。
药酒补气:黄芪,人参,灵芝,麦冬,枸杞子等泡酒饮。
中医养血十六法药茶养血:当归桂圆茶、枸杞黑芝麻茶、酸枣仁茶等。
药膳养血:黄芪当归炖老母鸡、当归羊肉汤等。
针灸养血: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血海、膈俞等。
艾灸养血:足三里、三阴交、神阙、中脘、血海等。
埋线养血:足三里、肾俞、脾俞、肝俞等埋线。
注射养血:胎盘、当归、黄芪、B12针注射足三里、三阴交等。
草药养血:当归、何首乌、阿胶、熟地黄、枸杞子、黄芪等。
成药养血:十全大补膏、归脾丸、复方阿胶浆、当归补血膏等。
饮食养血:桂圆、老母鸡、红枣、鸡蛋黄、猪肝、瘦肉、鱼类等。
生活养血:生活规律、劳逸结合、营养均衡、铁锅炒菜、禁浓茶。
节省养血:避免久视伤血、久思耗血、久劳损血、外伤出血等。
治病养血:防治出血、肾衰、再障、月经过多、崩漏等疾病。
中医养生的16字要诀
中医养生的16字要诀中医养生的16字要诀内容简介:中医养生的16字要诀中医对于养生一直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和主张,而汗要出透,水要喝够,便要排清,才能长寿这16字要诀,则从科学的角度把最基本的养生原理做了一个高度的概括。
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养生保健,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中医养生的16字要诀中医对于养生一直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和主张,而汗要出透,水要喝够,便要排清,才能长寿这16字要诀,则从科学的角度把最基本的养生原理做了一个高度的概括。
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养生保健,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汗要出透:汗是人体在运动或其他因素下通过皮肤表面的毛孔所排出的液体,出汗也是最有效的排毒方式。
在一年四季中,人只有在夏季才能够自然出汗,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经络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健康。
而如果您的皮肤总是憋着不能排出汗液,时间一长,皮肤就会呼吸不畅,最后便有可能会导致代谢系统的紊乱。
严重者,还会让皮肤将原本属于自己的排毒功能转移到肾脏和肝脏上,不但增加内脏的负担,还会造成机体的损害。
因此,我们在炎热的夏季一定要尽量少吹空调,让身体能够自然排汗。
而在其他的季节,则应该适当地加大运动量,主动让身体出汗,这才有利于保持人体内的温度,散发热量,对身心都是有利的。
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被动出汗的情况,那是由于心情烦躁或身体出现不适而形成的,这种出汗方式对人体并无益处。
水要喝够:在人体的汗液里,98%-99%的成分是水。
那么既然汗要出透,身体里就一定不能缺水。
而这意味着,我们要随时随地补充水分,喝水因此变得非常重要。
医学上讲,喝水是生命体通过口腔摄入水以补充自身细胞内水分的行为,是生命体新陈代谢的重要一环,也是补充生命体微量元素的重要方式之一。
医生建议,每天至少保证饮用5升水(相当于2500克),而且要多喝温水,少喝凉水。
便要排清:排便是人体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代谢环节。
长期排便不正常,或者便秘,或者排不干净,都会导致体内的毒素堆积,致使皮肤粗糙、色素沉着。
中医15种养生秘诀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养生秘诀:
1. 饮食调养:注意饮食的均衡与多样性,避免过度油腻、辛辣和生冷食物。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粗粮和蛋白质。
2. 起居有常: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3. 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4. 精神调养: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劳逸结合:工作和休息要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劳累。
6. 足部保健:经常泡脚、按摩足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7. 穴位按摩:按摩一些保健穴位,如足三里、合谷等,以增强体质。
8. 饮茶养生:适量饮茶可以清热解毒、消食化痰,如绿茶、菊花茶等。
9. 节制房事:性生活要适度,避免纵欲过度。
10. 环境适宜:居住环境要保持清洁、安静,注意通风。
11.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饮酒要适量。
12. 中医调理:根据个人体质,可适当采用中药调理、艾灸、拔罐等方法。
1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14. 社交互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参加社交活动。
15. 学习养生知识:不断学习中医养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养生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进行中医养生时,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或养生专家,以获得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中医的养生与人的精、气、神
中医的养生与人的精、气、神中医十条养生法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虽然人类的身体状况会变化,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改变,但有些养生的方法却是不变的真理。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2、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
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3、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
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相火旺,真阳耗。
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
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4、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
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
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
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
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
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5、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
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
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6、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
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7、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
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
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
8、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最经典的“十六法”
*养生之道:养生经典十六法,也叫*养生十六宜,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套*养生方法,源于古代修昆仑法五宜、祛病延年一十六句之述及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等古人的养生著述。
该十六法首先见于明代冷谦所撰的《修龄要旨》。
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方法
*养生十六法的具体内容及操练方法如下
*1.发宜常梳
方法用梳子轻轻梳头100300下,或将两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数十遍,以头皮有温热感为宜。
早晚各梳一次。
脑力劳动者,当用脑疲劳时,亦可随时运用此法,以解除脑疲劳。
功效梳发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和头皮的
新陈代谢,并可改善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增强脑部的生理机能。
因此,常梳发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聪耳明目、乌发等作用。
*2.面宜多擦
方法站立或取坐位,两眼微闭,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覆于两腮及下颌部,五指并拢,手小指贴于鼻侧,掌指上推,经眉间印堂,上推至额部发际,然后向两侧擦至两鬓(掌指部经眉头、眉腰、眉尾),再向下搓擦,经面颊(十指沿耳根进行)至腮部、下颌。
如此反复,搓擦至面部有热感为止。
早晚各搓擦面部一次。
功效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常搓擦可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滋润皮肤,增加颜面的光泽和增强面部皮肤肌肉的弹性,有利于除皱消斑和延缓面容的衰老,并有提神明目和预防感冒、眼疾、耳疾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