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演化的规律。
春秋战国诸国混战,文化繁荣势必会导致一个超强的霸主来统一六国;而秦始皇就看准了这个时机。
毋庸置疑,秦始皇就是这个时势造出来的英雄。
故,在我看来;就秦始皇统一六国,迎合历史规律,践行生存法则来说,他老人家功大于过。
下面就具体的谈一下他的功与过。
◎秦始皇的政绩篇一、政治1.提高帝王尊严: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
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
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
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於全国。
二、军事1.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
三、经济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2.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
第19课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第19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19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知识与能力(1)根据本的人物、事及相关的内容作为此活动的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史料能力(3)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和历史人物的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筛选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1.整个过程按照前准备和堂辩论方式进行,前在班上自由组合成两大组:A组是正方队,B组是反方队。
正方论题: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
反方观点: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暴君,过大于功。
2.每队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搜集资料,然后再对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做好堂辩论前准备工作。
3.辩论过程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辩论正反方一辩陈词立论阶段;正反方二辩发言阶段;正反方三辩发言阶段;双方队员总结点评阶段;教师评析总结阶段、宣布结果阶段。
4.辩论的规则(1)辩论的正反方队员须在规定时间里用简洁语言完成(每人约3分钟),超过时间将从团队总分中扣去1—分。
(2)辩论双方讲究辩风,明用语。
(3)辩论双方按要求轮流发言。
.评判标准:(1)将聘请学校五位历史教师和班级中由同学们推选出的五位同学担任此次评委,评委将对本次辩论赛进行全程评议和监督。
(2)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团体和个人分别记分,满分均为100分)要求:①论点正确,审题与立论对本队所持观点要有理有据,多层次,多角度为本队论点服务,论据充分,能做到以理服人,分析到位②能迅速抓住对方失误,驳论有力。
③辩手表达清晰,层次清楚。
④配合:看队员之间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和配合,能否做到统一。
⑤辩风:要求明用语。
⑥优秀辩手分别由正方、反方中得分最高同学获得,每组各选出一名优秀辩手。
⑦违反评分标准和细则中要求的辩手将酌情扣分,扣完设定分值为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始皇是非功过的辩论,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位封建帝王,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
他一生是有功也有过的。
秦始皇在位时期为统一中国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有不少的过失。
秦始皇年仅十三岁就登基了,以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使命,责任使他变得更早熟,更坚强,也变得更沉默了。
他的处理果断是成就一切的基础,所以,果断令他创下了不少的功劳。
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及为了统一和巩固统一而在军事上,交通上所做的贡献。
他的贡献分几件,详细来讲,也就是他在政治上统一六国,他在统一六国中,首先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作出了推进统一的重大决策。
从此事可以看出秦始皇非常有智谋和策略,所以他才能统一中国。
他在统一中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国的政体模式。
他首先创置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
其次,他创置了郡县制度,取消原来的封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增设四郡;郡设郡守,郡以下辖县,县有县令,郡守县令都由中居任命,可以随时调动。
中央政府内设三公九卿,废除世袭特权。
中央及地方级官员实行流动,其任免升迁一切大权都操纵在皇帝手中。
赢政建立的这种政体模式,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统一王朝,下令以秦小篆为统一文字,以秦的圆形货币“秦半两”为统一货币,以秦的度量衡为全国统一的计量标准。
从而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还有他大兴土木工程,修建了长城、阿房宫。
为中国留下了震惊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兵马俑”。
这些都说明了秦始皇的功劳是巨大的。
但是一个人有功就会有过,何况是一国之君呢!作为一个专制主义的统治者,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尤其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统治而采取的残暴措施,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起着摧残的作用,并开创了文化专制的先例。
他焚书坑儒,刑法苟暴,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这些都是秦始皇的一大失。
那么,足以说明秦始皇的一生是功大于过的。
论秦始皇为政的功过得失
是暴君还是开拓者?
由于秦始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他的焚书坑儒、徭役、刑罚使得人们纷纷指责他是一个“暴君”,并始皇是一位开拓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顺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并未历代王朝所借鉴,继承,而且行之有效。
论秦始皇为政的功过得失
法律与行政学院 15法学02 林子铿
秦始皇其人其政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对于这些来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开始,要摸着石头过河。虽然秦始皇设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今的社会中受尽唾弃,但是这种制度在一个幅员辽阔的中国何尝不是一种好的政策呢?坦若真的要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对比,我个人认为,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设立在古希腊这么一个小国寡民的城邦当中,然而面对秦始皇的是一个幅员辽阔,物阜民丰的国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策也未免不是一种有效统治的政策。
秦始皇为政的其功其得
用一句从初中就在历史课本出现的一句话来概括,秦始皇统一中国顺应了人民的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为了巩固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必修一 岳麓书社),不得不说秦始皇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非同一般的贡献,其功德不可埋没。
秦始皇功过辩论
大秦帝国
A组是正方队。 正方论题:秦始 皇对中国历史有 巨大贡献的杰出 帝王,功大于过。
B组是反方队。
反方观点:秦始 皇作为中国古代 著名的暴君,过 大于功。
一、秦统一六国
1、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
人民渴望统一 诸侯割据混战 统一成为趋势 促进民族融合 社会大变革 商鞅变法 韩非子的理论
• 秦始皇的影响 : •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的多民 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还通过一系 列措施,加强了全国统一,促进了经 济,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影响;但同时间,他劳役百姓,严刑 峻法,禁锢思想,专制残暴的形像也 深入民心,是历史上一大暴君。
1、秦始皇统一全国,有利于人民生 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 功绩:的共同愿望。 史论结合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 一 分 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 为 二 影响。 3、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促进 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过错:1、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2、秦始皇的统治也很残暴……残暴统 治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 综合秦始皇的一生,总的来说功大于过。
提示二
评价政治人物的几点标准:
• A.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 B.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证社会安定。 • C.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 件,促进经济发展。 • D.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 E.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 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 F.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 民族利益。
秦统一的 历史原因
2、秦统一六国的经过
咸阳
秦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文化方面 思想方面
军事方面 边疆方面
政治方面:
秦始皇的过
秦始皇的过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
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
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思想自由。
五、结论:秦始皇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都有他伟大的贡献,但他残暴的个性,却使人民痛苦不堪,或许这是秦朝灭亡的一大因素吧!二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因他修筑长城,焚书坑儒,实施暴政统治,导致秦朝短期而亡,大大抵消了他的历史功绩。
至今人们都把他作为暴政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不是有一个孟姜女仍在不停地对他进行着控诉吗?!秦始皇的过失严刑峻法,以致民怨鼎沸秦始皇为了维持专制统治. 实施严刻的法律.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到秦始皇时,更一味『专任狱吏』,把严刑峻法推至颠峰.其酷刑之名目,诸如籍没,连坐,腰斩,车裂,阬,等等,不一而足.秦始皇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因此造成重大的文化损失),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和方士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三秦始皇的过失为防止百姓反抗,禁锢思想自由秦始皇的影响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还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全国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同时间,他劳役百姓,严刑峻法,禁锢思想,专制残暴的形像也深入民心,是历史上一大暴君. 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焚书坑儒治。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出现无数君主,有贤君、有暴君、有昏君。
其中当以秦始皇的功过最具争议,每个人对他的评价都不同,所以引起我们对他的兴趣。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统一。
秦始皇即位后,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北击匈奴,南服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余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对于秦始皇在位所推行的政策,人们争议很大,有人认为他功大于过,也有人认为他过大于功。
对于历史,我认为只有客观地对待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
一、秦始皇的功绩第一,推行商鞅变法。
秦始皇采取商鞅的建议,实行变法。
(1)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把自由民束缚于土地保障了社会的安定(3)奖励军功;依军功大小进行封爵奖励,也表明开始废除世卿世禄制。
使得地主势力发展起来,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使得秦国的军事实力提高。
通过商鞅变法的各方面的措施在当时是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因此通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有了很大提高,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中央集权制。
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子孙后代的基业。
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设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制度。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有左右二人,是百官之首,掌政事。
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辅助丞相,监察百官。
地方机构则采纳李斯的建议,废分封,行郡县,郡县重要官员都由中央任免。
如此一来,形成了中央集权专制的局面。
虽然现在开来,专制容易造成贪污腐败,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实行中央集权专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经济的稳定,为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1古往今来,对秦始皇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评论:一是借秦始皇来表达某种政治见解或主张,这可叫作史政论。
史政论不属历史科学,但从性质上讲,即有革命与反革命之分。
一是作为历史研究对象,进行历史评价。
“四人帮”评论秦始皇是典型的反革命的史政论,谬论百出,荒诞不经。
然而他们却凭借手中掌握的舆论大权,使这股妖风一度弥漫整个思想界,冒充研究历史,控制了史坛,取消了人们把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权力。
我们这篇文章,旨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秦始皇作一番自由的、实事求是的讨论。
一、关于秦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问题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封建割据走向封建统一的王朝,秦始皇又是这个王朝的“始皇帝”,因些如何看待秦统一的主要原因,是把秦始皇置于什么基础之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关于秦朝统一的原因,人们曾经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历史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过探讨。
但对秦朝统一的主要原因,大家的看法却很不一致。
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见解是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是为了巩固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样一来,秦始皇的形象就顿时高大起来了。
果真人们有美好的愿望,就必定会得到甜蜜的果子吗?人们要求什么,社会之神就一定恩赐什么吗?事实证明,历史并不是这样。
严格地说,历史不是按照人们的愿望前进的。
在阶级社会里,像人们所占物质资料的差异悬殊一样,人们的愿望也极不一样。
究竟按谁的愿望走?即使说人们都希望统一,那么到底由谁来统一呢?单单为争统一本身就会引起一场殊死的搏斗。
退一步讲,在当时情况下就是有统一的愿望、要求,也只能处于自发的和分散的状态。
这种自发的分散的愿望和要求,不通过一定的形式集中起来,在任何重大的历史变动中都不可能起什么重大作用。
就事实而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处于无权地位的人民有过什么为争取统一而联合起来的实际行动;恰恰相反,在战国的史籍中,到处可以看到劳动人民厌战、避战、逃战等等反对兼并战争的事实。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位封建帝王,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
他一生是有功也有过的。
秦始皇在位时期为统一中国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有不少的过失。
有人说:“他功大于过,值万人尊敬。
”也有人说他过大于功,他在位时期,很残暴,说他是秦暴政,这就让我们来说说他们的功过吧!秦始皇年仅十三岁就登基了,以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使命,责任使他变得更早熟,更坚强,也变得更沉默了。
他的处理果断是成就一切的基础,所以,果断令他创下了不少的功劳。
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及为了统一和巩固统一而在军事上,交通上所做的贡献。
他的贡献分几件,详细来讲,也就是他在政治上统一六国,他在统一六国中,首先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当机立断,作出了推进统一的重大决策。
从此事可以看出秦始皇非常有智谋和策略,所以他才能统一中国。
这是他的功劳之一。
他在统一中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国的政体模式。
他首先创置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
其次,他创置了郡县制度,取消原来的封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增设四郡;郡设郡守,郡以下辖县,县有县令,郡守县令都由中居任命,可以随时调动。
中央政府内设三公九卿,废除世袭特权。
中央及地方级官员实行流动,其任免升迁一切大权都操纵在皇帝手中。
赢政建立的这种政体模式,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政体模式虽然期间有小的变化,但基本上没有脱离赢政设计的这一窠臼。
从而说明秦始皇的功劳是非常大的,直至现在,也有不小的影响。
这是他的功劳之二。
第三件功劳是,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统一王朝,下令以秦小篆为统一文字,以秦的圆形货币“秦半两”为统一货币,以秦的度量衡为全国统一的计量标准。
从而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还有他大兴土木工程,修建了长城、阿房宫。
为中国留下了震惊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兵马俑”。
这些都说明了秦始皇的功劳是巨大的。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这位在尔虞我诈战国风云中屹立的君主;秦始皇,这位在华夏大地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建立;秦始皇,这位在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千古一帝”!至于他的功与过,千百年前的他,也被讨论了千百年。
多少年来的争论,一直不休。
“千古一帝”的功与过,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定论?首先,他灭掉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大业。
秦王政亲政后,听取李斯进献的灭六国的建议,着手规划统一中国的大业。
其总的战略方针,是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北取赵,中去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
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
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也是中国封建制王朝的开始。
这只是开始,他“千古一帝”的开始。
统一六国之后,他又考虑给自己换个名号。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
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
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帝号。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秦皇”头衔。
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
他只采用一个“皇”字,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秦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着太多先例。
首先,他建立了中央机构。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
秦始皇的功与过作文
秦始皇的功与过作文
【篇一: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位封建帝王,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
他一生是有功也有过的。
秦始皇在位时期为统一中国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有不少的过失。
有人说:“他功大于过,值万人尊敬。
”也有人说他过大于功,他在位时期,很残暴,说他是秦暴政,这就让我们来说说他们的功过吧!
秦始皇年仅十三岁就登基了,以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使命,责任使他变得更早熟,更坚强,也变得更沉默了。
他的处理果断是成就一切的基础,所以,果断令他创下了不少的功劳。
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及为了统一和巩固统一而在军事上,交通上所做的贡献。
他的贡献分几件,详细来讲,也就是他在政治上统一六国,他在统一六国中,首先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当机立断,作出了推进统一的重大决策。
从此事可以看出秦始皇非常有智谋和策略,所以他才能统一中国。
这是他的功劳之一。
他在统一中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国的政体模式。
他首先创置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
其次,他创置了郡县制度,取消原来的封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关于秦始皇功于过的辩论词
关于秦始皇功于过的辩论词我的立场:秦始皇的功大于过。
原因: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夫四十余万。
百姓十户人家里有五户想要造反也不足为奇。
“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民间传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普通百姓对修筑长城的怨言。
当时所修筑的长城,并非今所见之长城(今长城主为明朝时所修建)而是相当不牢固的夯土墙,秦长城主要目的是标名与匈奴的界线,并没有实质的防御功用,况且当时匈奴实力并不强,始皇仍遣蒙恬发兵十万攻击匈奴,后人对此的评价是:“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
蒙恬死后没多久,匈奴便轻松跨过秦长城,不但收复了原来的失地,并且占领了燕、代等郡。
综上所述,长城本身在后世抗击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是否有意义还属争议话题,但至少在秦始皇时代的作用除了虚耗国力以外,没有任何作用。
对秦始皇的评价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
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
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
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摘要:秦始皇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定都咸阳,成就了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暴君。
岁月之河静静的流淌着,秦始皇走了,带着一身的功和过,走入历史的苍茫之中,他永远是他,变的只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关键词:秦始皇功绩过失“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
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
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
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①秦始皇一生胸怀抱负,胆略过人,勤于政事,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封建王朝制度。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
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
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倍受争议的人物。
本人将从对秦始皇功过的论述中来谈及对秦始皇的客观评价,目的是期望对秦始皇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一.秦始皇的功绩秦始皇的功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统一六国,结束纷乱混战局面建立了封建君主专秦王赢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政治家,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者。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②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赢政是一位富有雄心壮志的君主。
他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其间的549年,诸候混战无休无止,百姓为躲避战争,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农业发展受到极大程度的破坏,大量田地荒芜。
再者,匈奴等游牧民族,趁势入关,南下骚扰周边地区人民,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重灾难。
秦始皇的功与过议论文
The man who has made up his mind to win will never say .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秦始皇的功与过议论文秦始皇的功与过议论文1从秦统一六国到焚书坑儒,从陈胜、吴广起义到项羽、刘邦推翻秦国统治,在这一段时间里,秦始皇有许多成功之处,已有许多失败与过错。
先说成功,秦始皇从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成功建立了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洛阳。
还有清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还进行了巩固统一,如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及统一文字。
在军事上,北筑长城击匈奴;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通过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秦国越来越强大,国富民强,盛极一时,可谓秦始皇大成功。
当然,不只是秦始皇一人所为,亦有臣民的共同努力!再说失败:秦国由盛世转入衰败,就是秦始皇一步步失败的过程。
具体来说,我认为焚书坑儒就是典型的一例。
焚书坑儒虽然在加强思想,有利于统一的方面起到了作用,但是却桎梏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所以说,焚书坑儒对于秦朝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
修建巨大的阿房宫及立山陵墓,加重了农民的徭役,浪费国家大量的财力,劳民伤财,致使陈胜、吴广起义。
我觉得秦始皇应该把修建阿房宫的经费来治理国家,或者体恤民意,减轻赋税和徭役。
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与赵高狼狈为奸,致使项羽、刘邦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
总的来说,秦朝的建立给中国的统一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我觉得秦始皇还是功大于过。
秦始皇的功与过议论文2主要观点:秦始皇嬴政既是一个有主见的皇帝,又是一个出了名的暴君。
秦始皇嬴政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称赞他是“千古一帝”,统一六国,何等威武,就连“诗仙”李白也在诗中评价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但是为什么有人会对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感到厌恶呢?下面我就和大家来论一论,秦王嬴政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秦始皇嬴政于221年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位君主,他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统一和繁荣,并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时代。
然而,在实现这些成就的同时,秦始皇也采取了许多残酷手段,对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同时也削弱了封建君主的权力,导致了后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僵化和腐败。
本文将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分别评述秦始皇的功与过。
一、秦始皇在推动历史发展的积极方面1.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在秦始皇之前,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各个国家之间互相攻伐。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统一。
他将六国打败,将其领土并入自己的版图中,结束了长达四百年的战乱和分裂局面,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制度,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推行法制和货币统一为了维护统一的秩序,秦始皇大力推行法制,通过颁布《律历》等法律文书,规范了社会秩序和人民行为。
他还实行了货币统一,使用铜钱作为唯一的货币,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
3.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秦始皇还大力推行度量衡和文字的统一,发布了《九章算术》等著作,统一了中国的计量单位,使得商业交易更加方便和规范。
他还建立了小篆字,标志着中国文字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对于后来的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4.建造万里长城和修筑道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在秦始皇的命令下,修建了万里长城,并建立了边关卫城,有效保障了国家安全和稳定。
同时,他还大力修筑道路,使得交通运输更加发达,促进了商贸活动的繁荣。
二、秦始皇的一些消极作法1.焚书坑儒为了推行法制和思想统一,秦始皇采取了极端手段,下令焚书坑儒,摧毁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史书。
这不仅对于中国文化的破坏是无可挽回的,同时也严重限制了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文化传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2.残酷暴虐在秦始皇的统治下,民众生活非常艰苦,并且面临着各种残暴的惩罚和处罚。
例如,实行了“以一人代罪”的制度,使得无辜者也会被杀害;还向全国征收高额的赋税和劳役,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论秦始皇-初中历史小论文
论秦始皇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有的已在地下长眠,可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永记在人们的心中。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近百年来,这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每个人都持着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秦始皇的功大于过,虽然秦始皇是皇帝,可是皇帝也是人,不是神,是人都会犯错误,都是有缺点的。
就算是神,想必也不一定不会犯错。
就像近代革命领导人毛泽东,毛主席晚年时,他也做过错事,可是人们还是照常的爱戴他,尊敬他,并没有因为他的错误而改变对他的看法。
秦国统一六国期间,秦军经常被六国联军打败,无法东进。
可是秦始皇并没有慌了阵脚,他对症下药,广泛招纳人才。
在战争纷乱的年代,要取得胜利,人才是十分重要。
秦始皇废除“逐客令”,重用了人才。
诸候各国的一些谋士和人才,也都纷纷投奔秦国,从而壮大了秦国的力量。
后来秦始皇又用了一些办法,最终秦便一步步的灭了六国,完成统一六国的心愿。
在此之后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
不得不说他对古代中国的贡献是巨大。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多年来七国你争我夺的局面,使广大黎民百姓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诚然,秦始皇也做过错事,他统一六国后,为政残暴,大兴土木,践踏民力,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为了修建它们,秦朝每年役使七十多犯人和奴隶,再加上修长城,修驰道等,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这些错误都是不可掩盖的。
但,难道因为这些就能否定秦始皇统一六国,给人们带来的贡献吗?所以我认为秦始皇虽然看过,可是他的功大于过。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浅论秦始皇功过是非
浅论秦始皇功过是非浅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内容摘要:通过对秦始皇一生的功过是非,来对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开创者进行评价,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上都有所建树对。
他虽然有很大的过错,但他的功绩却是很大的,因此他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功大于过的杰出的皇帝。
关键词:秦始皇、焚书坑儒、统一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有人说他是吕不伟的私生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一)秦始皇的功绩首当其冲的便是“消灭六国,统一中国”。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经过春秋战国四百多年的纷乱局面, 在历史条件的配合下, 秦始皇终於公元前二二一年灭六国, 一统天下。
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秦朝是第一个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二)秦始皇的第二大功绩便是“废封建,置郡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在采取何种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上,曾经在群臣中展开过一次大讨论。
丞相王绾提出要继续沿用周朝传统的分封制度,廷尉李斯在朝堂的讨论会议上秦始皇的第四大功绩便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秦统一前,各国的货币很复杂,不但形状、大小、轻重不同,而且计算单位也不一致。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精选3篇)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精选3篇)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篇1第 20 课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学问与力量]以教材中课文消失的基本人物、大事、时间和提示中对同学应把握学问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同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力量;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力量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3、口头表达力量的熬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要求]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2、观点鲜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活动目的]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一生中做过许多事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小品、争论的形式,进一步熟悉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制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活动课[方式与方法]以争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秦始皇相关多媒体、各种相关资料[授课过程]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写诗赞扬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面对迎面而来的千古一帝,你有什么看法?一、找一找和议一议首先,我们要把全班同学按你们各自的意愿分成政治家组和暴君组两大组,各大组再分成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小组,分头搜集材料。
政治家组的同学,要想尽方法搜集有利于秦始皇的材料,以论证他是个杰出政治家;暴君组的同学则要查找秦始皇的暴政材料,以论证秦始皇是暴君。
其次,我们要把找到的材料在组内相互沟通,并把它们—一制成小卡片。
便利我们在争论课上使用。
再推举胆子大、口才好的三位同学作为组的争论代表。
二、说一说你预备好了吗?你想在同学们面前,施展你的口才吗?来吧,参加我们的争论课,来。
(1)营造环境气氛:请书法好的同学在黑板写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暴君,教室四周贴几张同学们亲自画的秦始皇漫画像,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坐的形式,争论代表席摆上政治家暴君字样。
浅论秦始皇功过是非
浅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内容摘要:通过对秦始皇一生的功过是非,来对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开创者进行评价,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上都有所建树对。
他虽然有很大的过错,但他的功绩却是很大的,因此他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功大于过的杰出的皇帝。
关键词:秦始皇、焚书坑儒、统一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有人说他是吕不伟的私生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一)秦始皇的功绩首当其冲的便是“消灭六国,统一中国”。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经过春秋战国四百多年的纷乱局面, 在历史条件的配合下, 秦始皇终於公元前二二一年灭六国, 一统天下。
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秦朝是第一个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二)秦始皇的第二大功绩便是“废封建,置郡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在采取何种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上,曾经在群臣中展开过一次大讨论。
丞相王绾提出要继续沿用周朝传统的分封制度,廷尉李斯在朝堂的讨论会议上却高呼此论误国“不可为也”!他对秦始皇说:周王朝为什么会从强至弱最后崩溃亡国,祸根就在于传统的分封制度。
诸侯国的诸侯们哪个不是血肉相连的宗族子弟?然而,为了土地与人口等财富的占有,相互攻打视为仇敌。
论秦始皇的功过
论秦始皇的功过他是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很多典故和评论中,把秦始皇视为暴君而谴责,因此他在中国历史上的民间有着不好名声。
然而站在客观角度看,秦始皇的功绩也非常大。
秦始皇,姓嬴,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
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
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
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
这一切,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结构,成为后续历朝历代的制度基础。
在经济上,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统一全国币制。
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建设成就非常突出。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
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
他为了建立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焚书坑儒,是对百家文化的破坏,但从另一方面,却为中国的完整和统一起了很大作用。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1999年第3期(总第86期)试论秦始皇的功与过马植杰(河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摘要: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中国,并非个人才能所致,不过是/续六世之余烈0而已。
秦统一后,虽颁布了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政令,但面对当时中国仍保留着封建割据状态的现实,他没有采取与民休养生息和稳定政局的措施,而是进行史无前例的大役使、大榨取、大刑杀、大巡游、大求仙等,致使民不聊生,百姓疾苦。
秦始皇的骄奢淫暴、喜阿谀奉承的品性与/雄才大略0、/千古一帝0之称的确不相符。
所以,对他的评价不宜过高,还应当更低些。
关键词:秦始皇;功绩;过失中图分类号:K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44(1999)03-0051-04一关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贡献众所周知,统一国家的出现,不是只凭个别英雄人物就能做到,它是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做基础的。
秦中央集权封建皇朝的建立,正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
春秋时期,由于铁工具的使用日益广泛,农业、手工业和交通相继发展起来,人民的经济生活自然也日益密切,这就为建立统一的国家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强,各国统治者争夺土地、人民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兼并战争因之日益剧烈地展开。
春秋时,中国还有数以百计的诸侯国,另外,散居着不少的少数民族,可是进入战国时,就只有齐、楚、燕、赵、韩、魏、秦七个大国,而且在各国内部也大致消灭了旧日卿大夫专权世袭的局面,成为具有君主集权性质的新型王国。
国家大了,战争规模也日益扩大,最后势必是由一个最为强大的国家统一中国,哪个国家具备统一中国的条件呢?秦国僻处西陲,经济、政治原来比较落后,可是它所受旧传统保守势力的阻碍较少。
秦孝公时,商鞅变法的成功使秦建立了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政体,变法积极推行富国强兵的耕战政策,不仅奖励本国人民积极生产,并且招徕三晋人民到秦开垦荒地,还设立军功爵,鼓励战士杀敌立功。
另外,秦也招揽国外有识之士担当国家重要职任,秦官吏比较忠于职守,结党营私的现象较少,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都较东方各国缓和,所以秦在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居六国之前列。
公元前246年嬴政即位时,秦的疆域已接近其他六国疆域的总和,连当时执政的丞相吕不韦都/欲以并天下0[1],公元前237年,嬴政亲政时,李斯建策说:/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0[2]。
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也说:/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
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0[3]可见秦始皇之所以能够吞并六国,主要还是由于秦国长期以来积累的总体优势,并非秦始皇个人才能所致。
郭沫若早在1943年就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事业作出论断:/中国自春秋以来,由十二诸侯而成七国,无论在政治上与思想上所走的都是趋向统一的路线,而始皇乘六世的余威,处于居高临下的战略地位,益之以六国诸侯的腐败,故他收到了水到渠成的大功。
0[4]这个说法是极有见解的。
历代创业国主如刘邦、刘秀、曹操、李世民、朱元璋等都善于用人驭将,身经百战,摧破强敌,平定天下。
秦始皇则一直深居朝堂,从未参加过实际战斗,就此而论,秦始皇的统一中国不过与司马炎之灭吴相类似。
就他在统一前的表现而论,他一直到22岁平定嫪毒之乱后,才开始亲自处理政务。
由是以观,秦始皇早年表现并非突出,他亲政以后至统一前虽有些较好表现,如虚心纳谏,择善而从,谦恭下士,遇事能讲策略,分别缓急等,但很难就此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特别是他统一之后,把历代人民用血汗和泪以及先王艰苦创业换来的统一大业,全部说成是他自己的功德,将自己吹捧为旷古未有的超级皇帝,这种表现只能显示他器小识短。
1995年白寿彝等主编的5中国通史6中说:/一般对秦始皇在统一上的作用,多推崇过高,秦收稿日期:1999-04-20作者简介:马植杰,男,1922年生,汉族,河北定洲人。
研究员,从事秦汉三国史研究。
)51)灭六国,实现统一,是时代的产物,始皇不过是-续六世之余烈.而已。
0我很同意这种说法。
二对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看法秦统一后,是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统治集团内有不同的意见,丞相王绾等建言:/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填之,请立诸子0,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以为:分封诸子为王是战乱之源,不利于安宁。
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0[5]。
于是分天下为36郡。
如史书所记述,早在春秋初期,晋、楚、秦等大国已经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郡县,其中灭国最多的楚国从来不曾把新得的辖地分封给谁,都直接设郡县。
可见设郡县并非秦的独创,只是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郡县制,则始自秦始皇,体现了秦始皇能够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决心。
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
0从秦统一后的具体情况看,秦皇朝对地方上的控制确实非常不够,比如当时秦政府所要缉捕的旧魏国名士张耳和陈余就始终捉拿不到;另外,旧韩国贵族张良曾与力士以铁锥伏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中,秦始皇怒而命天下大索十日,竟毫无结果。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中原地区,尚且如此,就足以说明秦对地方的控制远远不够贯彻政令。
再说,一个重大政治措施,纵然方向正确,推行起来也难免遇上困难或阻梗:一则地方豪强、士绅的势力盘根错节;二则数百千年遗留下来的割据封王思想深入人心;三则秦朝中大臣王绾等尚且主张实行部分封王制,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岂能真正认识到郡县制的好处而认真执行政令。
例如当楚国旧贵族项梁迁居吴县落户以后,仍能主办当地征发人民服徭役的重大事务,显示出地方官必须与豪强勾结,始能迫使农民服劳役兵役;又如单父人吕公移居沛县后,沛县令想讨其女吕雉为妻,吕公不答应,而将其女嫁给了沛县一个亭长刘邦,也足以表明地头蛇的势力不可低估。
由于割据保守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中,所以当陈胜起义发生以后,赵、燕、魏、齐等地纷纷拥立旧六国贵族或其代理人为王。
陈胜能够掀起反秦大起义,可是无力阻止割据势力为王,就足以说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不易。
最重要的是当时社会经济条件远远不足以支撑政府政令法律的贯彻执行,由于统一后国土广大,人民到中央或边远地区服兵役、劳役和输送粮食物资的花费无疑大增于前,这对终岁劳苦尚入不敷出的农民大众来说,实难以负荷。
面对以上种种情况,秦始皇如真想发挥郡县制的作用,理应在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首先要改善长期战争使得家破人疲、嗷嗷待哺的黎民百姓的生活条件,给其以休养生息的环境。
可是秦始皇眼中根本就没有人民大众。
早在他从事统一大业时,就/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0[6],将掠夺来的美女和锤鼓都放在里面。
统一后,秦始皇就进行史无前例的大修建、大征戍、大榨取、大刑杀、大焚书、大巡游、大求仙。
以上各种大措施都系在短短十年中同时或交相进行。
真是惟我独尊惟我享,管他血汗泥交流!由是以观,秦推行的郡县制已经被秦始皇的骄奢淫暴等实际行径所糟践坏了。
后代开国君主以为秦之所以速亡,主要是由于推行郡县制而陷于孤立无援的结果,即史书所说的/惩戒亡秦孤立之败0[7]就充分说明了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给后世的影响,不是好,而是坏。
从战国时期的各国情况来看,东方各国并未因设立一些郡县而变得富强,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六国统治集团都有不同程度的腐化,秦国虽因商鞅变法以后,各种政治、经济等措施能较好地促进生产发展和调动了人民大众的积极性,可是秦统一后,秦始皇各种祸国殃民的虐行,不仅使得秦皇朝迅速灭亡,同时,也明确地显示给后人,仅仅依靠颁布一下全国皆为郡县的政令,是无补于实际的,所以我以为不能仅因秦始皇在全国推行了郡县制,就把他说得怎样先进。
同时,也不能把王绾等大多数朝臣都指责为保守势力的代表。
从史书记载看,秦皇朝著名大臣如蒙恬、蒙毅兄弟,王翦、王贲父子,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都是忠于秦皇朝的,他们比秦始皇最宠信的赵高、李斯等要好得多,所以我们评论谁是谁非,主要应看实际效果,不宜只看空文空议。
制度再好,不适于当时社会状况,或者执行者的素质不够,都不会得到好结果。
前人或以为秦之速亡,/失在于政,不在于制0[8]。
也就是说,政治搞不好,多么好的制度也无济于事。
所以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郡县制并不是成功的。
三关于秦始皇的执法用刑过去有人说秦始皇实行法制,任人得当,赏罚分明[9];不妄诛一吏[10]。
试翻阅5史记6有关纪传:有一次,始皇看见丞相随行车骑众,说了不满意的话,一个中人告诉给丞相,丞相减少了车骑,始皇知道是由于中人泄露了他的话,可是又盘问不出是谁,便把当时在旁的中人全杀死。
假若秦始皇不妄杀一吏,为什么这样小事大杀呢?又如有人在一块陨石上刻)52 )了/始皇帝死而地分0[11]六个字,始皇就把住在陨石旁的居民全部杀死了;当始皇高兴时,连一棵树也被封为五大夫;当始皇大怒时,就令刑徒砍尽湘山树。
如果说始皇有对犯罪而不行刑的人,那就只有臭名昭著于史册的赵高,当赵高因犯了大罪而被直臣蒙毅判以死刑时,始皇不但不让杀,还复其官爵。
甚至令赵高掌管皇帝符玺大权,并让赵高教导其最爱少子胡亥学书学法。
当始皇最后因欲成仙而与群臣隔绝时,惟有赵高在身边担当拟传圣旨的特大任务,这就为赵高日后篡权提供了大好机会。
秦汉时人对秦始皇比我们了解得多得多,未见有谁替秦始皇说多少好话,从书上看到的多是对秦始皇政虐法苛的叱责声,董仲舒说秦/好用酷之吏,赋敛亡度,竭民财力,百姓散亡0[12];5汉书#食货志6言秦:/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0秦始皇/专任狱吏0[13],可是狱吏并不守法。
根据5史记#货殖列传6的记述,一些被迁徙的六国富商为了落居在近处,争相行贿秦吏。
秦政权侵害和榨取的只能是无钱无势的/贫人贱民0。
秦加到农民身上的徭役、兵役最为群众所患苦,所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0[14],因而争相逃亡,按照秦法,凡不能按时到达戍守或劳动地点的应征者以及押送官吏都要处以死刑。
这种苛暴而愚蠢的法律只能逼使人们造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掀起的起义和泗水亭长刘邦的逃匿,都是因此发生的。
所以秦的苛法峻刑到头来只能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秦始皇所执行的法家思想,优点是重视耕战和富国强兵,因之有助于吞并六国,但法家的弱点即主张君主专制过甚,韩非甚至用/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0的话来强调行使严法峻刑的必要。
秦统一以后,以这种理论为指导,再加以始皇的贪婪和纵欲,便不顾人民大众的死活,任意横征暴敛,扰民破坏生产,结果,由过去重视耕战变成了只战不耕,使人民大众上不能养父母,下不能保妻小,中不能顾自己,只有揭竿而起,死中求生,这样,秦的统治在始皇时已岌岌可危,他尸骨未寒,大泽乡的烽火已经燃烧起来,秦帝国立即土崩瓦解,这就是暴君行暴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