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总复习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知识总结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d9aebde195f312b3169a58b.png)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知识总结【知识归纳】【专题归纳整合】一、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应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1.检查△H 符号的正误放热反应的△H 为“-”,吸热反应的△H 为“+”,单位是kJ /mol ,逆反应的△H 与正反应的△H 数值相同,符号相反。
2.检查是否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必须注明每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同一个化学反应,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H 数值不同。
3.检查△H 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H 的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相同的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时,△H 不同。
4.特殊反应热(1)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产物应为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如C 燃烧应生成CO 2而不是CO ,H 2燃烧生成的是H 2O(1),而不是H 2O(g)。
(2)书写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H 2O 的化学计量数为1,并以此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二、反应热大小的比较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比较“反应热”或△H 的大小时,必须带“+”、“-”符号;比较“燃烧热”、“中和热”时,只需比较数值大小即可。
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则反应热的数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1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 kJ的热量,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则放出571.6 kJ的热。
3.对于可逆反应,如3H2(g)+N2 (g)2NH3(g) △H=-92.4 kJ·mol-1,是指生成2mol NH3时放出92.4 kJ的热量,而不是3 mol H2和1mol N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就可放出92.4 kJ的热量,实际3 mol H2和1molN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因为该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清单
![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4216c22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2.png)
选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期末知识梳理一、焓变 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H ,单位:kJ/mol 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 表示,单位都是kJ/mol 。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 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4.键能: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需的能量或形成1 mol 该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叫键能5.可以利用计算ΔH 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ΔH =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ΔH 为“-”或△H <0时,为放热反应; ΔH 为“+”或△H >0时,为吸热反应。
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总能量,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从而使反应本身的能量降低,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H 为“-”。
对吸热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总能量,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从而使反应本身的能量降低,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H 为“+”。
6.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越低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7.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特别提醒】(1)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HCl + NaOH = NaCl +H 2O△大多数的化合反应△常见金属(Al 、Fe 、Zn 等)与酸(HCl 、H 2SO 4等)的反应△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铝热反应△缓慢氧化:食物的腐败等(2)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CaCO 3CaO +CO 2↑ △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的反应:Ba(OH)2·8H 2O+2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碳与CO 2气体的反应:C + CO 22CO △碳与水蒸气的反应:C + H 2O CO + H 2 △氢气还原氧化铜:H 2+CuO H 2O+Cu(3)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1.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https://img.taocdn.com/s3/m/d6aa1c11227916888486d779.png)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课反应热焓变〘目标与要求〙1.了解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几种概念模型法。
2.理解反应热的含义,能判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3.能从微观角度,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化学反应过程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
〘思考与归纳〙一、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问题1〙化学反应一般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与质量守恒一样,在化学反应前后能量也存在守恒的关系。
由此你认为,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变化与物质的能量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是什么关系?怎样简单表示?如果没有,请说明原因。
〘问题2〙(1)据理论计算,如果分子之间的碰撞每次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话,那么,在通常状况下,以体积比2:1混合的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就会在瞬间反应成水。
但实际却不是这样,这说明什么?(2)如果点燃气体或对其光照,则反应瞬间完成,你认为这些反应条件改变了什么?(3)如果向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插入铂丝(催化剂),则会产生爆炸。
你认为从反应原理上讲,铂丝改变了什么?说出理由。
二、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同时存在着和的变化,而反应前后物质的和都是的。
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为主。
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为基础。
〘问题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哪些形式?如何概括的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例题1〙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例题3〙对于一个放热反应,已知产物的总能量为70KJ,那么反应物的总能量可能是()A.20kJ B. 30kJ C. 70kJ D. 80kJ〘例题4〙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391KJ、946KJ,求1molN2生成NH3的焓变(△H)★勤归纳物质本身的能量(化学能)与化学键的能量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既有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又有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化学能也随之而改变。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测试含复习资料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测试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6f393a04693daef5ef73da9.png)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C6H12O6(葡萄糖aq)+6O2 6CO2+6H2OB. CH3COOH+KOH CH3COOK+H2OC.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O(g)=H2(g) + 1/2O2(g) △H = +241.8kJ/molH2(g)+ 1/2O2(g) =H2O(1) △H = -285.8kJ/mol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A.吸热88kJ B.吸热2.44KJ C.放热44kJ D.吸热44KJ4.已知:H2(g)+F2(g) === 2HF(g) △H=-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放出270kJ热量5.在一定条件下A与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反应A+B===C+D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改变C.反应物的总能量E1与生成物的总能量E2一定相等D.此反应一定有热量的变化6.相同温度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1)2H2(l)+O2(g)=== 2H2O(l)△H1= -Q1kJ• mol-1酶(2)2H2(g)+O2(g)=== 2H2O(l)△H1= -Q2kJ• mol-1(3)2H2(l)+O2(g)===2H2O(g)△H1= -Q3kJ• mol-1则Q1、Q2、Q3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 Q1=Q2<Q3B. Q2 > Q1 >Q3C. Q3> Q2> Q1D. Q1=Q2=Q3二、选择题(每小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0分,漏选2分,每小题5分,共20分。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大全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e85e74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f.png)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大全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91b97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4.png)
例: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炭和水蒸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等。
(二)、化学能与电能⑴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①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气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②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⑵①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②原电池形成的一般条件:Ⅰ 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Ⅱ 相连接的两个电极(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及其它可以做电极材料的物质)。
Ⅲ 两电极同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Ⅳ 形成闭合回路。
③原电池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④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Ⅰ 实验室制氢气。
为加快氢气的产生速率,可用粗Zn 或Zn 粒,先用CuSO 4溶液浸泡一会儿 或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的CuSO 4溶液。
Ⅱ 可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若由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做电极,则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一般情况下)。
Ⅲ 制化学电源(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高能电池。
a .一次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
如干电池等。
b .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一般通过充电器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这样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放电),再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充电)的循环。
如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
c .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燃料和氧化剂(如氧气)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通常通过外设装备将燃料送入原电池的负极,而将氧化剂送入原电池的正极,这时电池起着类似于试管、Ⅰ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地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Ⅱ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实质上是从多方面控制燃烧反应的条件(包括环境)。
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9a7c53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6.png)
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份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习化学这门功课,考出一个好成绩。
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知识讲解】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高中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重难点四 反应热与焓
![高中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重难点四 反应热与焓](https://img.taocdn.com/s3/m/3f8f987667ec102de3bd8912.png)
重难点四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2)焓变: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用ΔH 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放热反应ΔH<0,吸热反应ΔH>0.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吸热还是放热由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决定.E1--正反应活化能;E2--逆反应活化能;【难点点睛】①化学反应中不仅存在着“物质变化”,还存在着“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以热能的形式体现出来,还可以以光、电等形式表现.②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就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称为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2.反应热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不同物质的能量(即焓)是不同的,对于物质的稳定性而言,存在着“能量越低越稳定”的规律,因此,对于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若为放热反应,则生成物能量低,生成物稳定;若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能量低,反应物稳定.化学键C-H C-F H-F F-F键能/(kJ/mol) 414 489 565 155【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反应热的图示【例1】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B.该反应热ΔH=(b-a)kJ•mol-1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答案】C【重难点点睛】考查了反应热量变化的分析判断,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依据图象分析,结合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可知,反应物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之和,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
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80c1b2c77da26925c5b050.png)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编号:04【学习目标】1、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燃烧热的计算3、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加*的内容为本章重难点。
【基础自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相结合的,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
2、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1)E(吸收) E(释放)——放热反应E(吸收) E(释放)——吸热反应(2)∑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物质发生变化时,不变。
⑵能量守恒定律: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能量,如转化为等。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3、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思维拓展】1、“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2、凡是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3、是否存在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为什么?4、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化学键强弱有何关系?三、焓变、反应热1、在吸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吸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填+、—)。
在放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放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
2、计算△H的方法:△H= 的总能量- 的总能量=*四、热化学方程式观察例1——例3中的热化学方程式例1.在2000C、101KPa时,1mol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HI的反应,有关文献上表示为:例2.在250C、101KPa时,有2mol由H2和O2化合生成1molH2O的反应,一个生成气态水,一个生成液态水,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例3. 合成氨的反应热可以表示为:【自主总结】: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和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精华)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fa44a92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2.png)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⑴符号——△H;⑵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键能越大,物质所含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键能越小,物质所含能量越高,物质越不稳定。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H为“-”或△H<0。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收的热量>放出的热量)△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钠与水的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盐的水解二、热化学方程式1.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⑴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⑵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101 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⑷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⑸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2.注意点:⑴研究条件:25 ℃,101 kPa。
⑵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化合物。
⑶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1 mol。
⑷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电化学知识》高考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电化学知识》高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81a668702d276a200292e2a.png)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纲要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除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据此化学反应可分为:二、重要概念1、反应热:当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的温度相同,反应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2、焓:物质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焓是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物质具有确定的焓值,但目前人们无法求得,只能判断其相对值。
3、焓变:指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
焓变:△H =H 产物-H 反应物。
单位:kJ ·mol -1。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在等压条件下,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的形式,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这时的前后焓变即为反应热。
否则,焓变就可能还包含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如光、电、波等。
一般说:反应热=焓变=△H4、燃烧热:25℃,101KPa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燃烧热。
一般:C→CO 2(g ),H→H 2O (l ),S→SO 2(g ),N→N 2(g )*苏教版中“标准燃烧热”:指25℃,101KPa 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的反应热。
或在标准态下,298K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焓..... 另:写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一般可燃物都以1mol 为系数,其他可以是分数。
5、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中和反应,生成1mol H 2O 时的反应热。
注意:①强酸和强碱中和热:H +(aq)+OH -(aq)=H 2O(l);△H =-57.3kJ/mol :。
②弱酸弱碱的中和反应,放出的热会低于57.3 kJ/mol 。
③浓酸、浓碱反应,会受到稀释溶解放热的影响 三、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注意:a.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如s 、l 、g 、aq 等。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章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章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0dbc44e45c3b3567ec8b75.png)
中和 反应
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下列几点: ⒈需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 、101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⒉需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常用s、 l、g、aq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 ⒊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 数。对于分数一般是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为“1mol” 时的物质相对应。不能随便写分数。
6.已知反应:① 2C(s)+O2(g)=2CO(g) Δ H=-221 kJ/mol ② 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 H=-57.3 kJ/mol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
4.红磷(P)和白磷(P4)均为磷的同素异形体。已知:
P4 ( s ) + 5O2 ( g ) = P4O10 ( s ) △H = -2983.2 kJ/mol P ( s ) + 5/4O2 ( g ) = 1/4P4O10 ( s ) △H = -738.5 kJ/mol
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由此可知,红磷比白磷 或“不稳定”)
⒋△H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以“+”表示吸热,以 “-”表示放热。△H的数值与反应式中的系数有关,单 位总是kJ· mol-1 。
四、中和热的测定 五、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⒈盖斯定律的内容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 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也就是说,一个反应可 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 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⒉盖斯定律的应用 进行很慢,或不易直接发生,或产品不纯的化学 反应,很难直接测得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盖斯定律 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 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时,应注意热化学方程 式在同乘(或除)一个数时,△H也要作相应变化; 物质的分子式可以相加减,△H同样也可以相加减。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整理(超全)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整理(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21776b24eefdc8d376ee3266.png)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清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焓变、反应热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 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 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
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d80681d6c175f0e7cd1371f.png)
吸收
【归纳】△H= 反应物总键能 -生成物总键能
释放
二、热化学方程式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 在200℃、101kPa时,1molH2与碘蒸气 作用生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 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00 ℃ 作业:课本第 62HI(g) 页第4题、第 题 H2(g)+I2(g) △H=3 - 14.9kJ/mol 101kPa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要遵循书写化学方 上式与以前学的化学方程式有何异同? 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需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常温常压例外) (1)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 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s、l、g、aq (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原因?(例题2) 比较第4页几个热化学方程式 (3)计量数表示完成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 • 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 是分数,且△ H的数值与计量数大小相对应 质的量,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不同, (4)化学方程式与△H之间应用空格隔开 则△ H不同 (5)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要写反应条件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根据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 大小判断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释放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吸收能量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相对大小判断 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吸收能量 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释放能量
放热 反应还 是吸热 反应?
△H 为 “+”还 是为 “-”?
放热 反应还 是吸热 反应?
△H 为 “+”还 是为 “-”?
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实验直 试根据下表所示的键能数据计算反应 H2+Cl2=2HCl 的反应热。 接测量。例如: … 能否利用键能数据粗略计算化学反应的 化学键 H-H Cl-Cl H-Cl 反应热?如何计算? 436 243 431 键能 (kJ/mol) 反应H2 (g) +Cl2 (g) =2HCl(g) 会放出183kJ/mol的能量(实验 测定结果为184.6kJ/mol )。 常用实验数据表示反应热, 即该反应的△H=-H):与物质的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2.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 叫做反应热 2.焓变(ΔH):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 ΔH=H(生成物)-H(反应物) • 恒压条件下,反应热等于焓变。 • 当Δ H为“-”或Δ H <0时, 表示体系能量减小,为放热 反应; • 当Δ H为“+”或Δ H >0时, 表示体系能量增加,为吸热 反应。 • 单位:kJ/mol(或kJ· mol-1) mol-1表示每摩尔反应
6.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答案
![6.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7e0f8dec3a87c24028c479.png)
△H=-483.6kJ/mol ;
1 O2(g) = H2O(1) △H =-285.8 kJ/mol 2
〖点评〗反应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稳定状态和物质的量有关,而燃烧热必须是 1mol 物质完 全燃烧的反应热,请对比在本题中这两个方程式的叙述方式和表达方式,对比它们的 反应热,道理自在其中。 【例题 3】 (1)煤 人均能源占有量少,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2)ABCD (3)H2 (4)不产生 CO2 ,不会因温室效应而影响大气,H2 来源丰富 ,燃烧产物 对环境无污染 【例题 4】 (1)1molH2SO4 与 2molNaOH 溶液反应放出 114.6KJ 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 H2SO4(aq) + 2NaOH(aq) = Na2SO4(aq) + 2H2O(l); △H = —114.6kJ/mol (2)中和热对应的是生成 1mol 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中和热为—57.3kJ/mol。 (3)1moHF 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时吸收 10.4KJ 的热量,故 1molHF 跟 1molNaOH 反应时放 出的热量为中和热减去电离所需的热量等于 46.9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 HF(aq) + NaOH(aq) = NaF(aq) + H2O(l); △H = —46.9kJ/mol 〖基础知识巩固〗1.D 2.C 3.D 4.B 5.C 6.A 7.A 8.D 9. (1)△H = — 216 kJ· mol—1 S(s) + O2(g) = SO2(g) △H = — 216 kJ· mol—1 —1 (2)△H = — 285.8 kJ· mol H2(g) + 1/2O2(g) = H2O(l) △H = — 285.8 kJ· mol—1 〖思维能力训练〗 10.D 11.A 12.CD 13.B 14.D 15. 常规;新;新 16.(1)O2、H2 (2)2H2(g)+O2(g)==2H2O(l) ;△H =-571.6kJ· mol—1 (3)燃烧的产物是水,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 (4)答:不现实。现有的制取氢气方法耗能大,制取的成本太高,另外是氢气的熔沸点 太低, 给储存和运输带来困难。 (注意: 如果答的是 “现实” , 只要理由合情合理可以。 )
《化学键_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
![《化学键_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b36e4fa4693daef5ef73da0.png)
6、下列变化没有破坏化学键的是 (①④) ①干冰汽化 ②氯化氢溶于水 ③食盐晶体熔化 ④碘的升华 ⑤Na2O2和水反应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吸收能量E1
旧化学键断裂
反应物
新化学键形成
生成物
释放能量E2 E1 > E2 E1 < E2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能 量
反应物总能量
释放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
第二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复习
本节主要复习内容: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二、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三、化学反应的利用(物质的制备、 原电池)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1、 相邻 原子间的 强 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离子键 ——阴阳离子间通过 静电作用形 2、化学键
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 共用电子对形 成的化学键
4、一套完整的制取氯气的装置
发生装置 除杂装置
收集 装置
尾气处 理装置
1.实验室制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②缓缓加热,加 快反应使气体均匀逸出 ③在烧瓶中加入二氧化 锰粉末 ④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再缓缓滴 入烧瓶中 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尾气导 入吸收试剂中 下列各步骤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D )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
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反应物X和Y的总能量一定小于生成物M和N的总能量
2、氢气与氮气的反应是一个释放能量的反应。在反 应过程中,破坏1 molH2 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 N2 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为Q2 kJ, 形成1 molNH3 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 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C) A. 3Q1+Q2 > 2Q3 B. Q1+Q2 > Q3 C. 3Q1+Q2 < 2Q3 D. Q1+Q2 < Q3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d11aba1e10a6f524ccbf85f2.png)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王季常一.清楚复习课的重要功效,除了形成知识网络,更重要的是整合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当然不能只依靠复习课,平时的化学课堂教学才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阵地,而复习课更多的是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学需要培养学生如下的能力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 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 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 能够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 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 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的能力。
3.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了解高考考纲,使复习课能让学生达到考纲所要求的知识要求在高二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不断复习旧知识,了解一些新知识,并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达到培养目标,因此课堂教学中不能围绕高考进行教学。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了解所教知识块的高考考纲目标要求,这样在每章节的复习课中使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因此复习课与平时的课堂教学要有些不同。
高考考纲要求(1)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 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4) 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燃烧热 能源
1、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 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 的燃烧热,单位为kJ· mol-1。 (2)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并且燃烧反应一定是 放热反应,其ΔΗ为“-” 或 ΔΗ<0。 (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 量数,故在其热化学方程式中会出现分数。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总复习
广州市培英中学高二备课组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焓变与反应热 (1)定义 符号ΔΗ,单位:kJ/mol或kJ· mol-1 ΔΗ>0,反应为吸热反应。 ΔΗ<0,反应为放热反应。
(2)反应热和焓变的区别与联系 Q = ΔΗ ,中学阶段二者通用
2、热化学方程式
(1)书写必须注意的几点: ①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 ,液体用“l” , 固体用“s” ,溶液用“aq” 。 ②焓变ΔΗ与测定条件(温度、 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ΔΗ的测定条件,不注明则表示在 常温常压下测定。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 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 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④焓变只能写在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ΔΗ为“” ;若为吸热反应,ΔΗ为“+” 。ΔΗ的单位一般为kJ· mol1。 ⑤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Η也要加倍。当反应向逆向 进行时,其焓变与正反应的焓变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4.中和热
(1)定义: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 应生成1mol H2O(l)时所释放的热量为中和 热。中和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 (2)注意: 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 生成热、 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收 热等。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化合生成 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 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2、能源
(1)能源的分类
①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②常规能源与新能源 ③可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①要有足够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3)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Q放=n(可燃物)×ΔΗ 应用:“热量值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 学计量数(应相对应)成正比” 进行有关计 算。
三、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 (1)定义 (2)特点 ①反应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过程无 关。 ②反应热总值一定。
2、反应热的计算
①热化学方程式与数学上的方程式相似,可以 移项(同时改变正、负号);各项的系数(包 括ΔΗ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 数。 ②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 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Η)相加或相减,从而 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新反应 的反应热。 ③Q放=n(可燃物)×ΔΗ
(2)进行反应热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反应热数值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因此热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反应热 数值需同时做相同倍数的改变。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按相等,符号相反。 ④用某种物质的燃烧热计算反应放出的总热量时,注 意该物质一定要满足完全燃烧且生成稳定的氧化物这 一条件。
5、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实验原理 Q=mC(T2-T1) ,ΔΗ= Q/n (2)实验注意事项: ①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 ②盐酸和NaOH溶液浓度的配制须准确,且NaOH溶液的 浓度须大于盐酸的浓度。所用盐酸和NaOH溶液均是稀溶 液。 ③宜用有0.1分度值的温度计,且测量时尽可能读准,并 估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没 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高所测温 度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