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的故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库全书的故事
—— 盛世修文
修书之缘由
• 《四库全书》就表面而 言,有三大原因。周永 年先有《儒藏说》,提 倡集合儒书,与道藏鼎 足而三,一因也;乾隆帝 继下诏求遗书,令直省 督抚学政搜集名著,汇 送京师,二因也;朱筠、 王应彩复奏请校办《永 乐大典》,主张择取其 中散片,各自成书,三 因也”。此为学者们之 共识。
抄写稿本
• (一)誊录人员来源 • 四库馆最初采取“保举法”, 但保举法行之不久,即弊
端丛生。于是,誊录遂由保举改为当堂考察择取。 (二)缮写情形——体例、字数、考成 选用浙江上等开化榜纸。所有缮写各书,均先录提要,次 抄正文,“每卷首行写‘钦定四库全书卷几万几千几百几 十’,下注‘经部’、‘史部’字样,次行方写本书名目 卷次”。每页板心也一一题写“钦定四库全书”,其下分 别注明书名、卷数、页数。 设置“稽核字数考勤簿” “每人每日写一千字,每年扣去 三十日为赴公所领书交书之暇,计每人每年可写三十三万 字” ,“五年共限写一百八十万字”。 遵照“各馆五年议叙之例” 五年期满议叙授职
续修四库全书
• 阮元——《宛委别藏》 • 《续修四库全书》工程从1994年开始启动,
历时8年,到2002年4月完成了全部1800册 的编纂出版工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
• 创作环境、编纂者、内容等方面 • 《四库全书》-惠君 《百科全书》-惠民 • 十八世纪的法国拥有多个社会核心,多种思想在交
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
1
2
3
4
5
征集图书
• 对进书有功者制定了奖励措施:奖书、题 咏、记名。
• 最终征书达一万三千五百零一种Fra Baidu bibliotek内二百七 十二种重本)。
• 书籍来源:内府本﹐赞撰本﹐各省采进本 ﹐私人进献本﹐通行本﹐《永乐大典》本。
• 整理书籍的程序
初步的 清理甄
别
考订校 阅
提出意 见
决定取 舍
著录书 籍
• 永乐大典的辑佚:其有实在流传已少,其书足资启墉后学,广 益多闻者,即将书名摘出。其中有书无可采,而其名未可尽没 者,只须注出简明略节,以佐流传考订之用”, 而“本系现在 通行及虽属古书而词义无观点要者”则“不必再行采寻。
• 戴震—《算经五书》邵晋涵—《旧五代史》
• 《永乐大典》的辑佚取得很大成果。《永乐大典》原一万一千 九十五册,每十册为一函,共有一千一百余函。翰林三十人, 匀派分阅,每人约阅三百七十册。“编辑结果,得书五百十四 部,著录者经七十部、史四十一部、子百一部、集百七十四部、 共三百八十六部;存目者经九部、史三十八部、’子七十一部、 集十部,‘共一百二十八部。
四库全书的相关书籍
• 《四库全书荟要》 • 《四库全书总目》 • 《四库全书考证》 •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 《禁毁书目》
《四库全书总目》
•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对作者情况和书籍内容作 简要介绍 ,“条其篇目、
撮其指意’’, 以供皇帝了解。 而校办各省进呈书籍,除 是正文字、别白得失外·, 也要“辨章学术,考镜.源 流”,对书籍的真伪、价 值作出判断.。
总管大臣金简在总结前 代活字印书经验教训的 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一 整套行之有效的刊印程 式,所谓“刻木有法, 藏皮有具,排校有次”。
乾隆有诗“今更有胜于 古所云者,第活字版之 名不雅驯,因以聚珍名
之而系以诗”。
四库全书的历史变迁
• 文渊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文溯阁——藏于甘肃图书馆 • 文源阁——被英法联军焚毁 • 文津阁——藏于国图 • 文宗、文汇阁——被太平军焚毁 • 文澜阁——(丁申、丁乙)现藏于浙江图
之先声。乾嘉学派对《四库全书》影响主要集中在反映这部丛书的主 旨、观点及其基本内容的《四库全书总目》。《总目》是集清代学术 之精华,总历代图书目录之大成的杰作。《四库提要》就是汉学思想 的结晶体。就这一点论,也可以说是:康熙中叶以来的汉宋之争,到开 四库馆而汉学派全占胜利”。 • 主张‘详为订辨,巨细不遗’。 如《经部总叙》开篇就有这样的直
• 史部: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诏令、奏 议)、传记类(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 地理类(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 外纪)、职官类(官制、官裁)、政书类(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
• 工)、目录类(经籍、金石)、史评类。
屈大均诗文及雨花台衣冠家案 徐述夔《一柱楼诗》案 “明朝期振翩,一举去清都”
四库全书的复校
• 内府四阁的两次复校 • 汪中一人之力,竭数年之功,遍校三阁全
书,其功劳自不可没、。 • 处罚相关人员 • 李清著作撤毁
小贴士:校勘的知识 目的、方法、条件。
四库全书的贮藏
四库建制:内廷四阁均采 取明二层暗三层的 “偷 工造”法。
白:“自明正德嘉靖以后,其学各抒心得,及其弊也肆(如王守仁之末派, 皆以狂禅解经之类),空谈臆断,考证必疏。于是博雅之儒引古义以抵 其隙”。
• 郭沫若先生:“今之崇尚考据者,指乾隆、嘉庆时代诸考据大家而言。 平心而论,乾嘉时代考据之学颇有成绩。……欲尚论古人或研讨古史, 而不从事考据,或利用清儒成绩,是舍路而不由。就稽古而言为考据, 就一般而言为调查研究,未有不调查研究而能言之有物者” 〕。
互碰撞中寻求新的突破,在躁动中蕴含着生机。此 时的法国己经初步完成了近代知识体系的构建,新 的生产力要素要求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建立一 个完备的学科体系。在十八世纪的中国,无论在政 治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域都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 朝廷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居于统治地位, 文字狱等思想文化上的高压政策使中国呈现一派死 气沉沉的景象。
在书册装祯形式上,全书 一律采用包背装。
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 部蓝色,集部灰色。
北四阁:紫禁城文渊阁 (乾隆四十六年)、圆明 园文源阁、盛京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乾隆四十九 年)
南三阁:扬州文汇阁、镇 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 (乾隆五十二年)
四库全书与乾嘉学派
• 四库馆就是汉学家大本营(纪昀、翁方纲、王念孙、姚鼐等) • 汉学之勃兴,是《四库》编修之文化基础;“儒藏”之提倡,是“开馆”
• 子部: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 (推步、算书)、 术数类(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 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艺 术类(书画、琴谱、篆刻、杂
• 技)、谱录类(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杂家类(杂学、杂考、杂说、杂品、 杂纂、杂编)、类书类、小说家类(杂事、 异闻、琐语)、释家类、道家类。
书馆 • 翰林院底本——被义和团烧毁
• 《四库全书》是对我国清乾隆以前历代典籍的全面总结 和系统整理,在我国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 当时,而且对以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纂 修《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重要的历代典籍,并直接推 动了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从此,中国传统学术真正进入 到一个全面总结的整理阶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 遗产。《四库全书》的纂修和《总目》的刊行,还促进 了目录学的发展,使清代目录学空前发达,各种官、私 修目录数量猛增。《四库全书》的巨大成就,对丛书的 刊刻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掀起了刊刻丛书的热潮。在乾 隆以前的五百年,各类丛书总计不过四百种左右,而乾 隆以后至清末一百多年的时间中,丛书总数竟达上千种。 时至今日,《四库全书》对当前学术和文化的发展仍然 有重要的影响。
• 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词集、词选、
•
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
列《总目》首卷当序
四库全书的不足
修书中的禁书、毁书活动
对于《四库全书》,乾隆帝并不仅将其视为文化事业,更将 之视为一项重大的政治运动,正所谓:“政事与学问非二途”。 希望藉此巩固统治,统一思想、文化,剪除异端。对于书籍 中凡有忌讳诞妄字句,或存在“毁誉任意,传闻异词,必有 抵触本朝之语”,一经查出,“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 人心而厚俗”,绝不听其潜匿流传,贻惑后世。 “审中国之大势而先据之,钳天下之口而莫敢号我以夷狄 也” 。
校订
• 四库总裁制定《功过处分条例》 校出错讹更正之处应附载卷末也。 翰林院、内阁、国子监等衙门遴选六十人充 任,责成他们“详滇校勘”,凡缮本书籍有 潦草错误之处可随时予以驳换更改。所校书 籍汇齐后,“即交总裁‘总阅等抽阅呈进”。
• 编纂体裁: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 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 书)、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训话、字书、韵 书)。
—— 盛世修文
修书之缘由
• 《四库全书》就表面而 言,有三大原因。周永 年先有《儒藏说》,提 倡集合儒书,与道藏鼎 足而三,一因也;乾隆帝 继下诏求遗书,令直省 督抚学政搜集名著,汇 送京师,二因也;朱筠、 王应彩复奏请校办《永 乐大典》,主张择取其 中散片,各自成书,三 因也”。此为学者们之 共识。
抄写稿本
• (一)誊录人员来源 • 四库馆最初采取“保举法”, 但保举法行之不久,即弊
端丛生。于是,誊录遂由保举改为当堂考察择取。 (二)缮写情形——体例、字数、考成 选用浙江上等开化榜纸。所有缮写各书,均先录提要,次 抄正文,“每卷首行写‘钦定四库全书卷几万几千几百几 十’,下注‘经部’、‘史部’字样,次行方写本书名目 卷次”。每页板心也一一题写“钦定四库全书”,其下分 别注明书名、卷数、页数。 设置“稽核字数考勤簿” “每人每日写一千字,每年扣去 三十日为赴公所领书交书之暇,计每人每年可写三十三万 字” ,“五年共限写一百八十万字”。 遵照“各馆五年议叙之例” 五年期满议叙授职
续修四库全书
• 阮元——《宛委别藏》 • 《续修四库全书》工程从1994年开始启动,
历时8年,到2002年4月完成了全部1800册 的编纂出版工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
• 创作环境、编纂者、内容等方面 • 《四库全书》-惠君 《百科全书》-惠民 • 十八世纪的法国拥有多个社会核心,多种思想在交
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
1
2
3
4
5
征集图书
• 对进书有功者制定了奖励措施:奖书、题 咏、记名。
• 最终征书达一万三千五百零一种Fra Baidu bibliotek内二百七 十二种重本)。
• 书籍来源:内府本﹐赞撰本﹐各省采进本 ﹐私人进献本﹐通行本﹐《永乐大典》本。
• 整理书籍的程序
初步的 清理甄
别
考订校 阅
提出意 见
决定取 舍
著录书 籍
• 永乐大典的辑佚:其有实在流传已少,其书足资启墉后学,广 益多闻者,即将书名摘出。其中有书无可采,而其名未可尽没 者,只须注出简明略节,以佐流传考订之用”, 而“本系现在 通行及虽属古书而词义无观点要者”则“不必再行采寻。
• 戴震—《算经五书》邵晋涵—《旧五代史》
• 《永乐大典》的辑佚取得很大成果。《永乐大典》原一万一千 九十五册,每十册为一函,共有一千一百余函。翰林三十人, 匀派分阅,每人约阅三百七十册。“编辑结果,得书五百十四 部,著录者经七十部、史四十一部、子百一部、集百七十四部、 共三百八十六部;存目者经九部、史三十八部、’子七十一部、 集十部,‘共一百二十八部。
四库全书的相关书籍
• 《四库全书荟要》 • 《四库全书总目》 • 《四库全书考证》 •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 《禁毁书目》
《四库全书总目》
•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对作者情况和书籍内容作 简要介绍 ,“条其篇目、
撮其指意’’, 以供皇帝了解。 而校办各省进呈书籍,除 是正文字、别白得失外·, 也要“辨章学术,考镜.源 流”,对书籍的真伪、价 值作出判断.。
总管大臣金简在总结前 代活字印书经验教训的 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一 整套行之有效的刊印程 式,所谓“刻木有法, 藏皮有具,排校有次”。
乾隆有诗“今更有胜于 古所云者,第活字版之 名不雅驯,因以聚珍名
之而系以诗”。
四库全书的历史变迁
• 文渊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文溯阁——藏于甘肃图书馆 • 文源阁——被英法联军焚毁 • 文津阁——藏于国图 • 文宗、文汇阁——被太平军焚毁 • 文澜阁——(丁申、丁乙)现藏于浙江图
之先声。乾嘉学派对《四库全书》影响主要集中在反映这部丛书的主 旨、观点及其基本内容的《四库全书总目》。《总目》是集清代学术 之精华,总历代图书目录之大成的杰作。《四库提要》就是汉学思想 的结晶体。就这一点论,也可以说是:康熙中叶以来的汉宋之争,到开 四库馆而汉学派全占胜利”。 • 主张‘详为订辨,巨细不遗’。 如《经部总叙》开篇就有这样的直
• 史部: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诏令、奏 议)、传记类(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 地理类(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 外纪)、职官类(官制、官裁)、政书类(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
• 工)、目录类(经籍、金石)、史评类。
屈大均诗文及雨花台衣冠家案 徐述夔《一柱楼诗》案 “明朝期振翩,一举去清都”
四库全书的复校
• 内府四阁的两次复校 • 汪中一人之力,竭数年之功,遍校三阁全
书,其功劳自不可没、。 • 处罚相关人员 • 李清著作撤毁
小贴士:校勘的知识 目的、方法、条件。
四库全书的贮藏
四库建制:内廷四阁均采 取明二层暗三层的 “偷 工造”法。
白:“自明正德嘉靖以后,其学各抒心得,及其弊也肆(如王守仁之末派, 皆以狂禅解经之类),空谈臆断,考证必疏。于是博雅之儒引古义以抵 其隙”。
• 郭沫若先生:“今之崇尚考据者,指乾隆、嘉庆时代诸考据大家而言。 平心而论,乾嘉时代考据之学颇有成绩。……欲尚论古人或研讨古史, 而不从事考据,或利用清儒成绩,是舍路而不由。就稽古而言为考据, 就一般而言为调查研究,未有不调查研究而能言之有物者” 〕。
互碰撞中寻求新的突破,在躁动中蕴含着生机。此 时的法国己经初步完成了近代知识体系的构建,新 的生产力要素要求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建立一 个完备的学科体系。在十八世纪的中国,无论在政 治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域都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 朝廷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居于统治地位, 文字狱等思想文化上的高压政策使中国呈现一派死 气沉沉的景象。
在书册装祯形式上,全书 一律采用包背装。
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 部蓝色,集部灰色。
北四阁:紫禁城文渊阁 (乾隆四十六年)、圆明 园文源阁、盛京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乾隆四十九 年)
南三阁:扬州文汇阁、镇 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 (乾隆五十二年)
四库全书与乾嘉学派
• 四库馆就是汉学家大本营(纪昀、翁方纲、王念孙、姚鼐等) • 汉学之勃兴,是《四库》编修之文化基础;“儒藏”之提倡,是“开馆”
• 子部: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 (推步、算书)、 术数类(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 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艺 术类(书画、琴谱、篆刻、杂
• 技)、谱录类(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杂家类(杂学、杂考、杂说、杂品、 杂纂、杂编)、类书类、小说家类(杂事、 异闻、琐语)、释家类、道家类。
书馆 • 翰林院底本——被义和团烧毁
• 《四库全书》是对我国清乾隆以前历代典籍的全面总结 和系统整理,在我国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 当时,而且对以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纂 修《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重要的历代典籍,并直接推 动了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从此,中国传统学术真正进入 到一个全面总结的整理阶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 遗产。《四库全书》的纂修和《总目》的刊行,还促进 了目录学的发展,使清代目录学空前发达,各种官、私 修目录数量猛增。《四库全书》的巨大成就,对丛书的 刊刻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掀起了刊刻丛书的热潮。在乾 隆以前的五百年,各类丛书总计不过四百种左右,而乾 隆以后至清末一百多年的时间中,丛书总数竟达上千种。 时至今日,《四库全书》对当前学术和文化的发展仍然 有重要的影响。
• 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词集、词选、
•
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
列《总目》首卷当序
四库全书的不足
修书中的禁书、毁书活动
对于《四库全书》,乾隆帝并不仅将其视为文化事业,更将 之视为一项重大的政治运动,正所谓:“政事与学问非二途”。 希望藉此巩固统治,统一思想、文化,剪除异端。对于书籍 中凡有忌讳诞妄字句,或存在“毁誉任意,传闻异词,必有 抵触本朝之语”,一经查出,“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 人心而厚俗”,绝不听其潜匿流传,贻惑后世。 “审中国之大势而先据之,钳天下之口而莫敢号我以夷狄 也” 。
校订
• 四库总裁制定《功过处分条例》 校出错讹更正之处应附载卷末也。 翰林院、内阁、国子监等衙门遴选六十人充 任,责成他们“详滇校勘”,凡缮本书籍有 潦草错误之处可随时予以驳换更改。所校书 籍汇齐后,“即交总裁‘总阅等抽阅呈进”。
• 编纂体裁: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 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 书)、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训话、字书、韵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