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技术基础》

合集下载

通信系统与技术基础-交换技术与网络

通信系统与技术基础-交换技术与网络

2.2.3 程控电话交换网络
15
程控电话交换机的实质,就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话 交换机。它以预先编好的程序来控制交换机的接续动作, 优点非常明显。
我国的PSTN为例,它分为本地电话网(市话网)和长 途电话网(长途网)两种。
我国的PSTN从建立之初起,很长一段时间采取的是5 级结构,如图2-6(a)所示。
制器。
2.3.3 软交换网络的特点
23
软交换的特点: 1.基于分组 2.开放的网络结构 3.业务与呼叫控制 分离,与网络分离 4.业务与接入介质 分离 5.快速提供新业务
软交换网络是多种逻辑功 能实体的集合。它提供综 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 和部分业务功能,相对于 传统程控交换技术,软交 换网络是新一代电信网语 音/数据/视频业务的核心 设备。
2.3.2 软交换网络结构
软交换网络是一个可以 同时向用户提供语音、 数据、视频业务的开放 网络。它采用一种分层 的网络结构,使得组网 更加灵活和方便。软交 换网络一共分为4层,从 下往上依次为接入层、 传送层、控制层、业务 层,如图2-8所示。
21
图2-8 软交换网络结构
2.3.2 软交换网络结构
18
WCDMA分为终端、(无线)接入网、3G核心网三部 分,如图2-7所示。
图2-7 WCDMA网络架构
2.2.4 移动电话交换网络
19
终端: 终端即用户终 端设备(User Equipment, UE),它主要 包括射频处理 单元、基带处 理单元、协议 栈模块及应用 层软件模块
接入网:
3G核心网:
步进制自动电 话交换机 自动接续 可靠性差,易 损坏,动作慢, 结构复杂,体 积大,机械噪 声大
纵横制自动电话 交换机 自动接续 不管是“纵横制” 还是“步进制”, 都是利用电磁机 械动作接线的, 所以它们同属于 “机电式自动电 话交换机”。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2章 交换技术基础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2章 交换技术基础
第2章
交换技术基础 目 录
交换节点的基本组成
交换网络、接口、控制系统、信令系统
交换单元及交换网络 信号数字化技术
模拟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图像与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信道共享与复用技术
空分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
2017/7/11 1
第2章 交换技术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
统计表明,电话通信双方讲话的时间各占一半,即对于PCM话音 信号平均速率大约在32Kb/s,一般不会出现长时间信道中没有信 息传输;而数据通信量波动性较大。语音对时延比较敏感。宜采 用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数据对带宽比较敏感,宜采用动态资源 分配技术,大多采用无连接的交换技术。
电话交换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就是在两通信端之间建立一条专用 的(dedicated)实际路径。此路径由发送端开始,一站一站往目的 端串联起来。一旦建立两端之间的电路后,它将一直维持专用状态 ( 即他人无法使用),直到通信结束之后,这条专用路径才停止使用, 并让出供他人继续使用。目前的电话就是使用这种技术。
交换机的组成 交换单元的组成、描述交换单元外部性能的指标 交换单元的分类与几种典型的交换单元(开关阵列、T接线器 、S接线器) 交换网络的概念、作用,TST、STS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 模拟语音信号的数字化技术、图像与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信道共享与复用技术
空分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
2017/7/11 7
2.1 引言
数据网络交换机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是对于共享工备,HUB本身不能识 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 在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 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 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帧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还得 重试。这种方式就是共享网络带宽。 数据网络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 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 ,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 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 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 ,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 MAC地址表中。

现代交换第2章--交换技术基础

现代交换第2章--交换技术基础

2.2.1 交换单元及其数学描述
交换单元分类1

0┆
线

M-1

0出 N-1 线
(a)集中型(M >N)
入0 线 M-1

┆0


线
N-1
(c)扩展型(M <N)
入0 ┆
线 M-1 ┆
0



N-1
线
(b)分配型(M=N)
2.2.1 交换单元及其数学描述
交换单元分类2

0
线 M-1
┆┆ ┆┆
0

组成
由电子交叉矩阵和控制存储器(CM)构成
控制方式
输入控制:按入线配置控制存储器 输出控制:按出线配置控制存储器
开关阵列的应用实例——空间接线器(S接线器)
特点
S接线器是以时分方式工作的(各交叉点按复用时隙工作) S接线器在同步时分复用信号交换网络中不能单独使用 S接线器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可实现同发和广播功能
功能
用来完成一条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功能
组成
话音控制存储器(SM):存储话音 控制存储器(CM) :存储SM的写入/读出地址
控制方式(对话音存储器的控制而言)
输出控制:顺序写入、控制读出(入线缓冲) 输入控制:控制写入、顺序读出(出线缓冲)
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的应用实例 ——时间接线器(T接线器)
基本原理
总线按时隙轮流分配给入线控制部件和出线控制部件使用。
特点
受限于总线宽度、速度以及入线、出线控制部件的工作速率
总线型(共享媒体型) 交换单元示意图
1
入线控制
2 入线
入线控制

《交换机基础知识》课件

《交换机基础知识》课件
交换机安全与防护
交换机安全威胁
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
01
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是交换机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可
能导致数据泄露、网络瘫痪等严重后果。
病毒感染和传播
02
交换机如果感染病毒,可能会成为病毒传播的源头,影响整个
网络的正常运行。
拒绝服务攻击
03
通过大量无效的网络流量或请求,导致交换机资源耗尽,无法
MAC地址表大小
交换机能够学习的MAC地址数量,影响交 换机的转发能力。
03
交换机的应用场景
企业网络中的应用
企业网络中,交换机主要用于连接各 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实现内部数据的 高速传输和共享。
企业网络中的交换机通常具备较高的 端口密度和扩展性,以满足大规模网 络连接需求。
交换机能够提供多种安全特性,如访 问控制列表(ACL)、端口安全等, 保障企业网络安全。
0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转发原理
交换机根据目的MAC地址进行数据帧的转发。
交换机通过学习源MAC地址与端口映射关系,建立MAC地址表,实现快速转发。
当收到数据帧时,交换机查找MAC地址表,确定目的端口,并将数据帧转发到对应 端口。
交换机的交换方式
01
02
03
直通式交换
数据帧头部的信息被直接 传输到目的端口,不经过 CPU处理。
存储转发式交换
数据帧先存储在缓冲区, 然后根据MAC地址表进行 转发。
碎片隔离式交换
数据帧长度达到一定值后 才会转发,以减少冲突和 丢包。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吞吐量
交换机每秒传输的数据量,Hale Waihona Puke 常以Mbps为 单位。背板带宽
交换机内部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决定了交 换机的数据处理能力。

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

3、分组交换
与报文交换类似,只是将报文分 成多个分组,每个分组中包括有目的 地址,源地址校验字节等,是一个个 相对独立的信息单元,每个分组长度 是可变的。
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
1、数据报方式
每个分组沿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节点, 因而各分组到达的次序不一样,需要重新 排序。
2、虚电路方式
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见先建立一条逻 辑通路,分组沿这个逻辑通路传输。
交换 1
VPI=12 VCI=15
交换 2
VPI=16 VCI=08
VPI=2
交换 3
VCI=5
入端口:1;6 出端口:12;15
入端口:12;15 出端口:16;8
入端口:16;8 出端口:2;5
VPI/VCI交换举例
三、交换网络中的信头处理
ATM交换节点的主要任务是: (1) VPI/VCI转换 (2) 将信元从输入口传递到适当的输出口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ATM交换机采用了两种方法: 自路由(self-routing)准则; 表控(table-controlled)准则。
2、报文交换
将信息分成一个单元,称为报文。 各个报文在网络中的传输是相对独立的。 每个报文中除了包含正文信息外, 还包含有一个信息头和一个信息尾,信 息头有源节点地址,目的的节点地址等, 信息尾有误码检测信息
报文交换的特点
1、在通信之前不建立连接所以时延 无法预测,不能支持实时业务通信; 2、各个中转节点要接收完整个报文 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处理,时延较大; 3、每个中转节点要实现复杂的差错 控制和应答重发功能,速率太慢。
功能: 功能:控制振铃电路向用户振铃
监 视
功能: 功能:通过微处理机检测用户线环路电
流的变化来监视话机的摘挂机状态和拨 号脉冲信号等

路由交换技术基础知识

路由交换技术基础知识

路由交换技术基础知识路由交换技术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路由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路由表以及路由选择算法等内容。

一、路由器的概念和功能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设备,主要用于实现数据的转发和传输。

它通过查找目标地址并根据路由表进行转发选择,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路由器在网络中起到了连接各个子网和传输数据的关键作用。

除了传输数据包的功能,路由器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网络地址转换(NAT)、QoS(Quality of Service)等。

通过网络地址转换,路由器可以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实现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连接。

QoS功能可以根据网络连接的需求,为不同的数据流分配带宽和优先级,保证网络服务的质量。

二、交换机的概念和功能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另一种设备,用于实现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

它可以根据MAC地址识别数据包的目标设备,并将数据包仅转发到目标设备所在的端口,从而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交换机具有避免网络冲突、提高网络性能、实现安全隔离等功能。

通过避免网络冲突,交换机可以避免数据包在网络中的碰撞,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通过提高网络性能,交换机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带宽,满足用户对网络性能的需求。

通过实现安全隔离,交换机可以将网络分割成多个虚拟局域网(VLAN),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隔离和安全控制。

三、路由表的概念和作用路由表是路由器中的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存储路由器所知道的网络之间的连接关系。

每个路由表条目包含了目标网络的网络地址、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以及用于选择下一跳路由器的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表的作用是指导路由器在传输数据时选择最佳路径。

路由器通过查找目标地址,并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进行转发选择,将数据包沿着最佳路径传输到目标地址所在的网络。

路由表的更新是由路由选择协议来完成的,路由选择协议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动态地更新路由表信息。

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

本复习材料仅供参考,如有错误与本人无关,后果自负。

1、网络的两种工作方式:面向连接CO和无连接CL。

2、所谓时分复用就是采用时间分割法,把一条高速数字信道分成若干条低速数字信道,构成同时传输多个低速信号的信道。

3、我们将交换节点中储存的到网络中每一个目的地的路由信息的数据结构称为“路由表”4交换功能是叫交换系统的最重要的基本功能之一。

完成这一基本更能的部件是交换模块,也叫交换网络。

5、基本交换单元有如下几种:空分阵列、共享总线型交换单元和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

6、空分阵列由一组入线、一组出线以及连接入线和出线的开关组成,因此也叫开关阵列。

7、一台电话交换机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接口,交换网络及控制系统。

8、选择交换方式要考虑的因素:1)信息的相关程度不同2)时延要求不同3)信息突发率不同。

9、电路交换:交换机在通信期间提供一条专用电路而不做差错检验和纠正,这种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CS。

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的交换。

10、存储-转发交换:交换机把来自用户的报文暂时存在交换节点排队等候,待交换节点出口上线路空闲时,就转发至下一点,这种方式叫存储-转发交换。

11、分组交换PS:把要传送的数据报文分成若干个端的,按一定格式的组成的分组,然后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将这些分组传送到一个交换节点。

(只要有路由空闲时,就会把信息传送出去,在接收时重新排列)12、帧中继FR:是以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的高速分组交换技术,帧中继适用于处理突发性信息和可变长度帧的信息特别适用于计算机网络互连。

13、信令系统:我们将这些控制信息的语法、语义、信息传递的时序流程以及产生、发送和接收这些控制信息的软、硬件共同贵族城的集合体称为信令系统。

14、所谓信令,就是指在通信网上位完成某一通信业务,节点之间要相互交换的控制信息。

15、信令系统的功能:1)监视功能2)选择功能3)管理功能。

16、信令按其工作区域的不同可分为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

17、信令按所完成的功能有监视信令、地址信令及维护管理信令。

第一章 交换技术基础

第一章   交换技术基础

ch1 交换技术基础
§1.2 交换网的基本结构
一、通信网的概念 1. 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包括交换系统、传输系统、 包括交换系统、传输系统、终端设备以及实现互 连的信令协议。 连的信令协议。 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基本功能是完成接入交换节点链路的 汇集、呼叫接续和分配。 汇集、呼叫接续和分配。 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将用户终端设备与转接交换系统之间 相互连接起来,形成网络。 相互连接起来,形成网络。 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将用户要发送的信息转变为适合相关 电信业务网传送的电磁信号、数据包等,或者相反。 电信业务网传送的电磁信号、数据包等,或者相反。 信令协议: 信令协议:指通信网为能很好地完成信息的传送 和交换所必需的一整套协议、标准。 和交换所必需的一整套协议、标准。
长 途 网
DC1 DC1
DC1 DC1
本 地 网 DTm
C3 DC2 C4 DL C5
§1.2 交换网的基本结构
国际局 三、电话交换网结构 2. 移动电话网 TMSC1 TMSC1 目前已是全数字 化的通信网。 化的通信网。 TMSC1 TMSC1 GSM移动网 移动网 分类 CDMA移动网 移动网 MSC MSC 由3级组成:1级汇 级组成: 级汇 级组成 接中心TMSC1, 2级汇接中心 级汇接中心TMSC2,MSC。 接中心 , 级汇接中心 , 。 3. IP电话网 电话网 IP电话泛指利用 网络协议,通过 网络提供或 电话泛指利用IP网络协议 电话泛指利用 网络协议,通过IP网络提供或 通过电话网络和IP网络共同提供的电话业务 网络共同提供的电话业务。 通过电话网络和 网络共同提供的电话业务。 IP电话接入码为179××。 电话接入码为179××。 电话接入码为179×× 电信: 电信:17900;联通:17910;移动:17950。 ;联通: ;移动: 。

以太交换机基本技术

以太交换机基本技术

1. 交换机技术基础1.1.以太网简介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

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

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

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

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以太网系统由三个基本单元组成:●物理介质,用于传输计算机之间的以太网信号;●介质访问控制规则,嵌入在每个以太网接口处,从而使得计算机可以公平的使用共享以太网信道;●以太帧,由一组标准比特位构成,用于传输数据。

Ethernet 基本网络组成:●共享媒体和电缆:10BaseT(双绞线),10Base-2(同轴细缆),10Base-5(同轴粗缆)。

●转发器或集线器●网桥●交换机以太网协议:IEEE 802.3标准中提供了以太帧结构。

当前以太网支持光纤和双绞线媒体支持下的四种传输速率:●10 Mbps – 10Base-T Ethernet(802.3)●100 Mbps – Fast Ethernet(802.3u)●1000 Mbps – Gigabit Ethernet(802.3z))●10 Gigabit Ethernet – IEEE 802.3ae1.2.以太网交换机简介以太网交换机,也称为交换式集线器,是简化(典型)的网桥,一般用于互连相同类型的LAN(例如:以太网/以太网的互连)。

工作在 OSI 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上.以太网交换机,也称为交换式集线器,一般用于互连相同类型的LAN(例如:以太网/以太网的互连)。

作为局域网的主要连接设备,以太网交换机成为应用普及最快的网络设备之一。

随着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交换机的价格急剧下降,交换到桌面已是大势所趋。

《华为路由交换技术》教学大纲

《华为路由交换技术》教学大纲

《华为路由交换技术》教学大纲本课程是华为认证路由交换工程师的基础课程,分为华为网络技术和设备入门、华为网络技术和设备进阶两大体系。

学习本课程后,你可以掌握中小型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华为路由交换设备实施的基础配置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华为路由交换技术》是集原理与技术于一体,并且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都较强的一门课程。

要求掌握路由交换原理、WLAN基本原理、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网络管理与运维基础知识、以及SDN与编程自动化基础知识等。

(二)技能目标本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项目开发能力都有很大提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网络数据通信和路由交换技术的原理,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华为eNSP模拟器等仿真软件进行网络综合设计,并在课程中通过局域网组建或者路由协议配置与实现等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对网络数据通信和路由交换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设计,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本课程的原理及应用更加的得心应手,使之可以独立承担相关项目的研发并掌握网络架构的开发流程。

培养学生中小型园区网络的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运维和优化能力。

(三)素质目标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

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时,采用项目实训、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参加实训室维护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景,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首先对书本上的知识做理论上的讲解,同时从网上找相关的资料来完善教材的不足;因为部分网络协议的知识比较难以理解,所以不定时的引入趣味但有和教学有关的话题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最后借助ENSP的实验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路由交换技术基础知识

路由交换技术基础知识

路由交换技术基础知识
路由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方式,通过路由器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在这种技术下,数据包通过一系列路由器跳转,最终到达目的地。

本文将介绍路由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原理、作用及优势。

路由交换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目的地址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包。

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传输。

这种选择路径的过程称为路由。

路由交换技术的作用主要是实现网络数据的快速传输和有效管理。

通过路由交换技术,数据包可以在不同网络之间实现高效传输,保证数据的快速到达目的地。

同时,路由交换技术还能够对网络流量进行有效管理,避免网络拥堵和数据丢失。

路由交换技术相比其他传输方式具有一些优势。

首先,路由交换技术能够实现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使网络更加稳定和可靠。

其次,路由交换技术支持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实现了互联网的建立和发展。

最后,路由交换技术还能够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通过路由器实现网络的隔离和保护。

路由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方式,通过路由器实现数据包的传输和管理。

路由交换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路由器的
工作原理,作用是实现网络数据的快速传输和有效管理,优势是实现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支持不同网络的互联以及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通过路由交换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构建和管理网络,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安全传输。

第7章 交换技术基础(程控数字交换技术-叶敏版)

第7章 交换技术基础(程控数字交换技术-叶敏版)
72.38 75.21 77.72 79.32
7.369 73.69 8.522 75.75
9.685 77.48 10.78 80.85
回本节
7.2 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
链路 在入线和出线之间还有内部各级之间的 连线,叫做“链路”。 内部阻塞 由于交换网络内部级间链路不通而导致 呼叫损失掉的情况叫做交换网络的“内部 阻塞”。
第七章 交 换 技 术 基 础
7.4 可靠性设计
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可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表示。 总的运行时间应是正常运行时间MTBF加上平 均故障检修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air)。 可用性A可简写为:
A MTBF MTBF MTTR
第七章 交 换 技 术 基 础
7.3.1 计算BHCA的基本模型
〈例〉某处理机用于呼叫处理的时间开销平 均为0.85(称它为占有率),固有开销 a=0.29,处理一个呼叫平均需要32ms,则可得
3210 0.85 0.29 N 3600
(0.85 0.29) 3600 N 63000 次/小时 3 32 10
第七章 交 换 技 术 基 础
1 2
1 5 6 10 11
15
15
1
50
51
100
1
50
51
100
图7-3 全利用度线束
图7-4 部分利用度线束
回本节
7.1.3 爱尔兰呼损公式及其应用
爱尔兰呼损公式 在已知话务量和规定呼损情况下要计算出线需 要使用呼损公式,爱尔兰公式只适用于明显损失 制全利用度系统。 爱尔兰公式: n
呼损概率 (1)呼损:如果用户在一次呼叫时,由 于在交换网络中找不到空闲出线而未能完 成通话,把它叫做“呼叫损失”,简称 “呼损”。主要是由出线全忙造成的。 (2)有两种对待呼损的不同处理方式: 明显损失制和等待制。

交换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交换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交换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包括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配置和网络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适合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生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交换技术,提高其网络设计和维护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管理•能够进行网络设计和故障排除教学内容1.交换技术概述–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分类–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作用2.交换机配置和管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管理–VLAN的配置和管理–Spanning Tree协议的配置和管理3.网络设计和故障排除–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网络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教学方法•讲授:通过讲授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在实际场景中应用交换技术,帮助学生理解交换技术的应用。

•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技能,提高其网络设计和维护能力。

教学评估1.平时作业:作业以听课笔记、课堂练习和实验报告为主,占总成绩的30%。

2.期中考核:考试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察学生对交换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5%。

3.期末考核:考试以开卷笔试的形式进行,综合考察学生对交换技术的应用和综合能力,占总成绩的35%。

教学资源•《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网络仿真软件教学进度安排时间内容第1周-第2周交换技术概述第3周-第4周交换机配置和管理第5周-第6周VLAN的配置和管理第7周-第8周Spanning Tree协议的配置和管理时间内容第9周-第10周网络设计和故障排除第11周-第12周综合实验和案例分析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掌握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技巧以及网络设计和故障排除方法,为学生日后从事网络运维和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交换技术基础

4.交换技术基础

25
过负荷控制
当出现在交换设备上的试呼次数超过它的设计负荷能力的 50%时,允许交换设备呼叫处理能力下降至设计负荷能力 的90%。
26
过负荷控制
如果没有过负荷控制,则当交换机出现过负荷时,其控 制系统的处理能力下降很快。
有过负荷控制和无过负荷控制对比
27
习 题
28
24
过负荷控制
当交换设备出现过负荷时,交换机要采取过负荷控制, 以避免交换机的处理能力大幅下降。 过负荷控制采取的方法: 一般为分级的限制某些用户的呼叫,并且至少应做到 分4级进行限制,每级限制25%的用户呼叫,限制用 户的顺序从普通用户到优先级用户。 当过负荷程度下降时,应逐步减少呼叫限制的用户数。
21
影响BHCA的主要因素 的主要因素 影响
22
•影响 影响BHCA的主要因素 影响 的主要因素
23
过负荷
如果在一个有效的时间间隔周期内(不包含峰值瞬 间),出现在交换设备上的试呼次数,即话务负荷超 过了交换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处理能力时,则称该交换 交换 设备运行在过负荷状态。 设备运行在过负荷状态。 加入到交换设备上的总负荷中,超过它的设计负荷能 力部分称为过负荷部分。 过负荷部分。 过负荷部分 一般用负荷的百分数来表示。如加入到交换设备上试 呼总次数超过它的设计负荷能力的10%时,此时称为 10%过负荷。
17
计算BHCA的基本模型 的基本模型 计算
处理机的系统开销组成为: 系统开销=固有开销+ 系统开销=固有开销+非固有开销 系统开销:处理机时间资源的占用率 =处理机运行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时间/统计时长 固有开销:与呼叫处理次数(话务量)无关的系统开销 =如任务调度程序和周期程序所占CPU的时间/统计时长 非固有开销:与呼叫处理次数有关的系统开销 =如执行处理呼叫的程序所占CPU的时间/统计时长

路由器交换技术第1章网络互联基础复习资料

路由器交换技术第1章网络互联基础复习资料

OSI表示层(OSI Presentation Layer)
OSI应用层(OSI Application Layer)
端到端通信(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协议数据单元( Protocol data units (PDUs) ) 每一层PDU名字(Names for PDU at Each Layer): 位(bit) 帧(frame)
确保技术兼容性
加速发展 简化教与学
OSI物理层(OSI Physical Layer)
OSI数据链路层(OSI Data Link Layer)
介质访问控制
OSI网络层(OSI Network Layer)
OSI传输层(OSI Transport Layer)
OSI会话层(OSI Session Layer)
1.1.5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2.令牌 令牌和CSMA/CD不一样,使用令牌控制介质的访问时,计算机在 访问介质前要先得到一个令牌,如图1—14所示。令牌在一个封闭 的环中按照一个特定的方向旋转,如果计算机没有数据发送时, 令牌就直接传给下一计算机;如果有数据要发送,计算机就把令 牌拿下,把数据发送出去,等到确认对方计算机已经收到后,把 令牌交给下一计算机。每台计算机拿到令牌后可以发送数据的时 间是有限的,以防止某台计算机长期占住令牌。令牌的机制实际 上就是轮流机制,由于网络中始终只有一个令牌存在,因此网络 中不会有冲突存在。当网络中的计算机数量一定时,每台计算机 等待令牌的最大时间是可以预测的。 (工业生产线)
1.2网络设备

1.2.3 交换机 1、集线器不足的是计算机共享网络带宽。 2、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是OSI七层 的第二层设备。 3、交换机是依赖于一张MAC地址与端口的 映射表(称为CAM表)

交换机方面的书

交换机方面的书

交换机方面的书
以下是几本交换机方面的书:
1. 《交换机技术手册》李忠,2019年
这本书是一本介绍数据交换技术的书,涵盖了以太网、交换机和VLAN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详细的原理和实例来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交
换机的基础知识。

2. 《网络交换机技术与实践》吴建飞,2018年
这本书是一本较全面的介绍交换机技术的书,从交换机的基础知
识到高级功能,从交换机硬件到软件,都有所涉及。

书中还包含许多
实践案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华为网络技术笔记》交换机基础与认证》华为技术有限
公司,2016年
这本书是一本基于华为交换机的教材,从交换机的基础知识到认
证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书中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读者更
加易于理解和掌握交换机的相关知识。

4. 《交换机设计与实现》杨崇基,2015年
这本书是一本比较高级的交换机技术书籍,主要介绍了交换机的
设计与实现原理。

书中详细介绍了基于ASIC技术的交换机设计方法,
以及如何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交换机。

5. 《深入浅出交换机原理与应用》林志民,2012年
这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介绍交换机原理和应用的书籍,适合初学
者阅读。

书中内容涵盖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特性和管理应用等方面,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tocol Data Unit)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
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通过
原语实现。 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Service Data
The 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 (SCCP), in combination with MTP provides the transfer of messages that are not related to individual trunks.
The combination of MTP and SCCP is known as the network service part (NSP) of SS7, and is the equivalent of layers1,2, and 3 of the OSI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protocols i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s.
《交换技术基础》
电信交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DSN






控 制
3.SPC
信 令
4.NO7
5.NISDN
6.PLM N(MSC)
7.IN( SSP)
Mar-21
《交换技术基础》
8.ATM
9.软交换
2
第四章:7号共路信令
7号信令基本概念 消息传递部分 电话用户部分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事物处理部分
Mar-21
电话 用户 部分
TUP
数据 用户 部分
DU P
11
NSP
Mar-21
The message transfer part (MTP) was designed to transfer TUP/ ISUP messages between exchanges at the ends of a trunk(trunk-related).
《交换技术基础》
12
10
7号信令的分层结构
操作 维护 应用 部分 OM AP
智能 网 应用 部分 INA P
移动 网 应用 部分 MAP
TC应用部分TCAP
信令连接控制SCCP
ISD N用 户部 分
ISU P
Mar-21
信令网功能处理 MTP-3 信令链路功能 MTP-2 信令数据链路功能 MTP-1
《交换技术基础》
上述7层结构是基于广域计算机通信提出的一 般协议结构,在具体应用时都有不同程度的简 化。
在各种通信网中,用户—网络接口(UNI)信令 一般采用3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 用层。
网络节点间接口(NNI)信令,即网络信令至 少包含4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应用层。
Mar-21
《交换技术基础》
七号信令方式采用分组交换原理,将交换机之间的信令表 示成消息的形式,把每一个信令消息都作为一个分组(消 息信号单元)在信令点之间传送。
➢ 七号信令的最大特点:分层的功能结构、消息通信。 (P94)
Mar-21
《交换技术基础》
7
4.1.1 分层协议结构
分层协议概念(P94,图4.1.1) 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对等层)之间通信的规则。 协议栈 协议的内容:语法、语义、同步。 对等层次上传送的数据,其单位都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负责两个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对话方式和过程的控制
负责填补不同通信子网网络层功能的差异,以向用户提供统
一的端到端可靠的传送服务。 负责将分组透明传送至目的节点。主要功能有路由选择和流 量控制。
负责在两个相邻节点的链路上无差错传送帧
建立物理连接,透明传送比特流
Mar-21
《交换技术基础》
9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Mar-21
《交换技术基础》
4
主叫用户
A局
B局
C局 被叫用户
呼叫 建立
通话 连接 释放
Mar-21
摘机 拨号音 拨号
回铃音
占用信号
占用信号
振铃
取机
主叫挂机
信息传送
反向拆线信号
正向拆线信号 挂机
正向证实信号
用户信令
局间信令
被叫挂机
用户信令
《交换技术基础》
5
信令分类
用户信令 工作区域分:
局间信令
传递途径分:
随路信令 共路信令
speech & signalling traffic
Channel Associated Signalling
signalling traffic speech traffic
Common Channel Signalling
Mar-21
《交换技术基础》
6
七号信令
在交换机间的话音通道和信令通道完全分离(共路信令), 从而分成两个分开的通信网。传送NO.7信令的交换设备 和传输通道构成了NO.7信令网。信令网叠加在电路交换 网之上,传送着控制电路交换网的信息。
《交换技术基础》
3
4.1 7号信令基本概念
The ITU-T defines signaling as,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other than by speech) specifically concerne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release and other control of calls, and network management, in automatic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ion."
unit)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Mar-21
《交换技术基础》
8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分类

7
信息处 理功能 6
应用层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运输层
3 消息传 送功能 2
1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负责生成和某应用进程相关的协议数据以及解释收到的协议 数据,并采取相应的动作,完成与应用进程的信息交互。 负责定义无歧义描述应用层协议数据结构的、与具体机器实 现无关的抽象语法以及将抽象语法转换为OSI系统内部使用的 传送语法的编码规则,以确保对等应用层发出的消息格式完 全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