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说课稿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_045文档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5f3486240c844769eaee8a.png)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教学重点清朝的建立和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与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明初几个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以及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其目的是什么?加强君主集权,使自己的统治更加有效。
2、其中,“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具有束缚作用,扼杀了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助长了为了当官而死读书、读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
二、新课讲解1、努尔哈赤在历史上起了哪些作用?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攻打明朝,迁都盛京。
2、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为什么叫做“后金”?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做金,所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立的政权叫做后金。
3、除了阿骨打之外,宋元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阿保机、元昊、铁木真。
4、努尔哈赤和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本民族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5、清朝为什么能够入主中原?明末政治腐朽,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皇太极改族名,鼓舞了士气;吴三桂降清。
三、君主集权的强化1、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怎么设立?保留内阁、六部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帝和乾隆帝怎样调整中央政权机构?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乾隆帝撤消议政王大臣会议。
3、联系93页“自由阅读卡·沈阳故宫”和91页插图,说说中央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沈阳故宫开议政王大臣会议时,皇帝坐在中间的大政殿里,处于中心位置;铁帽子王和议事大臣还能坐在甬道两边的“十王亭”里,位置也很重要。
在北京的乾清宫、军机处处理军国大事时,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军机大臣就只能跪在地上了。
这说明皇帝权力已经至高无上,标志着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f6e2db4ce2f0066f53322dd.png)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一、本课地位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的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的核心思想是如何科学地艺术地处理好学生、教师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乐学;让自己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让教材成为我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合作的依托。
桥梁(教材):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满族的兴起2、清朝的建立3、君主集权的强化自清朝定鼎北京,迄至逊位,有国长达268年。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管辖广大疆土,保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长期稳定,尤其康乾盛世持续百二十年,堪称清朝创造的一个奇迹。
其中政治上的严密控制时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集大成。
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经唐朝的完善发展,明朝的强化,到清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系统而严密,十分成熟。
君主集权已达到了顶峰。
本课知识,对客观评价清朝、后期学习的延续起开篇之义,尤为重要。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三个“一”为教学主线:一个民族——满族的兴起;一个政权——清朝的建立一个主题——君主集权的强化;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主体(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初一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特别是外校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三、本课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要求,对本课我设定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满族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能力目标:认清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要初步地认识到该制度的消极作用,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
人教初中历史七下《17 君主集权的强化》word教案 (4)
![人教初中历史七下《17 君主集权的强化》word教案 (4)](https://img.taocdn.com/s3/m/077fe6b0680203d8ce2f24d4.png)
第18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的建立以及君主集权的强化。
掌握:努尔哈赤的作用和清朝的建立;清朝君权的强化和清朝文字狱。
过程与方法求同比较:比较努尔哈赤与阿保机等人的共同之处,培养学生认识共性的能力。
应用资料:引导学生认知和感受本课插图、资料,从中获取历史知识。
内外因分析:引导学生从内外因着手分析满洲兴起的原因和清朝强化君权集权的影响等问题,体会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激发想象:激发学生想象军机处的作用和文字狱的祸害,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强化君权的负面影响,认识到这是中国走向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崇尚民主:使学生从文字狱的危害中,认识到专制的可怕,民主的可贵,加深理解大政方针的制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态势,从而反对专断独裁。
重点难点重点:清朝的建立和君主集权的强化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与弊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易错易漏易混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与弊教学过程课前检测1.明初几个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以及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其目的是什么?(加强君主集权,使自己的统治更加有效)2.其中,“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具有束缚作用,扼杀了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助长了为了当官而死读书、读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
这个时候,人家欧洲正处在文艺复兴、思想大解放之中,民主与科学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正在形成飞跃发展的态势。
而明朝人们的思想却被紧紧束缚着,走向衰落就是难免的了)导入新课从国内来看,汉族建立的明朝日益腐败衰落的同时,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则蒸蒸日上。
他们怎样取代明朝?怎样统治全国?请阅读新课。
检查预习清朝是谁建立的?讲授新课满洲的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学生阅读90-91页“导入框”及本目课文、插图等,根据教师的启发,作读书批注并思考回答:1.努尔哈赤在历史上起了哪些作用?(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攻打明朝,迁都盛京)教师补充“八旗制度”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努尔哈赤为了增强女真军队的战斗力,创建了“八旗制度”(副板书)。
七年级历史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七年级历史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https://img.taocdn.com/s3/m/c633b1d9172ded630a1cb623.png)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教学内容分析:㈠教学目标展示: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了解和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㈡教材内容精析: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后金的建立2、清朝的建立3、清朝初期君主集权的强化。
后金的建立者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他把女真改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清朝入主中原后,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制度,最典型的措施是设立军机处和实行文字狱。
其中军机处的设立是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顶峰,而文字狱的实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㈢重点难点剖析: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
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本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教法教具运用1、了解学生接触到的有关清朝的影视作品,指导学生区分历史和文艺创作。
2、指导学生查找、登陆故宫网站或相关资料。
3、结合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四、板书设计结构:五、教学整合过程:㈠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明初几个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以及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其目的是什么?(加强君主集权,使自己的统治更加有效)2、其中,“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具有束缚作用,扼杀了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word教案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78a968c77da26924c5b092.png)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word教案课程目标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要紧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把握满族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阻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阻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明白得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截了当阻碍到社会进展的道理。
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它少数民族首领比较,培养学生评判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收集资料,通过多种途径猎取信息,同时进行资源整合。
2、展现探究题,启发学生摸索。
3、通过人物介绍,多媒体资料,小故事,历史短剧,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4、分组讨论,课堂小辩论。
5、教师评判,起到鼓舞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伙儿庭的成员,为祖国的历史进展做出了重要的奉献。
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
大兴文字狱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进展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而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文字狱的显现,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本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操纵,不利于社会的进展。
一组学生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一组学生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这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阻碍,而且能够起到锤炼学生思维及概括能力的作用。
课前预备师:收集资料,分配学生任务,排练短剧,辅导辩论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预备小故事、历史短剧,辩论教学过程导入:由一位去过北京旅行的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参观故宫的经历,展现一些照片,由此引出对清朝的爱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070457ec3a87c24028c4d8.png)
维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掌握满洲的兴起,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要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读书、讨论、分析与归纳,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抓历史发展主线,理解分析历史现象的一些方法,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拓展历史思维,看历史、更看社会现实,发挥历史的资源作用。
教师巡视检查
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
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出示图片
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学生各抒己见
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组长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认真看书后,说出清初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
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
3、请你联系秦、明、清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专制措施,谈谈文字狱的影响和危害。
4、你能概括中国历代王朝在加强君权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吗?
5、课堂小辩论:军机处的设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6、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和危害
小结:师出示本课知识脉络引导学生回顾
(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
1.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政权的是:A.阿骨打 B.铁木真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
②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
重点
难点
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
学
方
法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
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学
习
方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课件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bc81f6551810a6f52486ca.png)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教学过 说教学过程 程
说活动反思 说教学反思
4.课堂小结,查缺补漏
3、下面是满洲贵族兴起和清朝建立过程中发生的重 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建立后金 ②改国号为清 ③迁都北京 ④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A.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 . ①④③②
说教材
成果展示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教学过 说教学过程 程
说活动反思 说教学反思
3、激发兴趣
活跃课堂
历史短剧表演兼竞赛: 《君臣办公》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文字狱》
设计意图:一个历史剧表演,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综合协 调能力、并极大地延伸了课堂教学,将知识、能力、情感 目标紧密结合,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并在课程进半时制 造兴奋点,提高学习兴趣。
初一学生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后金政权和清朝的建立,掌握清朝强化 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 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 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教学过 说教学过程 程
说活动反思 说教学反思
2、启发思维 培养能力
合作探究.
(1)清初统治者采取怎样的来实行统治,并维护满洲贵族的 特权地位呢? (2)对比乾清宫门外的军机处,与沈阳故宫大政殿的建筑布 局,从中反映出君主与臣下的权限关系有何变化?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https://img.taocdn.com/s3/m/ed4ed474561252d380eb6ec0.png)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了解和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了解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通过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学习过程1、满洲兴起2、清朝的建立3、清朝设军机处目的:时间:职责:标志:4、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时间、后果。
5、谈谈努尔哈赤在满洲兴起中的作用。
巩固训练:1、清朝的开国皇帝是()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康熙帝D、乾隆帝2、清朝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0A、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B、设六部C、军机处的设置D、内阁的设置3、满洲前后建立的政权有()①元②金③后金④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文字狱最严重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5、阅读下列材料:“军机大臣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赵翼请回答:(1)材料中的“军机大臣”是什么机构中的办事大臣?(2)这一机构何时创立?其目的是什么?(3)这一机构的创设有何影响?6、阅读下列材料:“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到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所出试题为“维民所止”。
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清政府却在“维”“止”二字上做文章。
结果查嗣庭被押回京,关进监狱,病死于狱中。
雍正帝气恨难消,命人戮尸示众。
其子坐死,家属流放”。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2)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3)实行这一政策的后果是什么?。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6450dffab069dc5022012a.png)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第17《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教学设计说明在本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描述随着清军入关,建立清朝,君主集权不断加强等,并引导学生探究其加强君主集权的原因。
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
标精解1通过本学习,使学生认识“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理解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影响2通过本学习,使学生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教材分析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部分:1满族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2君主集权的强化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管辖广大疆土,保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长期稳定,尤其康乾盛世持续多年,堪称清朝创造的一个奇迹。
其中政治上的严密控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集大成。
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经唐朝的完善发展,明朝的强化,到清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体制,系统而严密,十分成熟。
君主集权已达到了顶峰。
本知识对了解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的变迁有着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初中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利用学生的这一进步,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一些问题,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学习,使学生认识“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评价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影响。
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
![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d0eb3d7d15abe23482f4d98.png)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班级:11历史学姓名:金风坤学号:11202015本课的说课内容主要分为六部分: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学情五、说教学过程六、课堂小结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集大成者。
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经唐朝的完善发展,明朝的强化,到清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系统而严密,十分成熟。
本课知识,对客观评价清朝、后期学习的延续起开篇之义,尤为重要。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满族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2、君主集权的强化(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②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小组讨论、辩论、提问法等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生活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顺利完成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②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③通过本科的学习,是学生从文字狱的危害中认识到专制的可怕和民族的可贵,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三)说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通过教学手段的合理设计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和作用等方面理解、分析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二、说教法本课主要用的教法有:多媒体辅助法、比较法、归纳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等。
A.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把教学内容直观、形像、生动地展示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起到化难为易、化抽像为具体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7 君主集权的强化》word教案 (7)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7 君主集权的强化》word教案 (7)](https://img.taocdn.com/s3/m/d8a2b8ae6137ee06eef91810.png)
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度与价值观
师:大清国的建立者是女真人,他们是怎样发展来的呢?
生:自学,找出其间的重大事件,了解满洲的兴起过程。
师:入主中原后,清王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一步步强化了君主集权。
请同学们读课文相关内容,找一找,清采取了哪些
生:清初的内阁和六部,保留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在一定程度上阅读教材清代史学家赵翼对军机大臣怎样办事的描述?
认为诗里有什么问题吗(以此引入文字狱的讲授。
)
盾;另一方面大臣们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知识分子也不敢过问政
(四)布置作业:①《导·学·练》第。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24a97f2b160b4e767fcfa8.png)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掌握满洲的兴起,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要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读书、讨论、分析与归纳,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抓历史发展主线,理解分析历史现象的一些方法,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拓展历史思维,看历史、更看社会现实,发挥历史的资源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
②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二、教学简析:
教学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利用。
三、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教学新
①大清国的建立者是女真人,他们是怎样发展来的呢?
②学生自学,找出其间的重大事件,了解满洲的兴起过程。
③师显:1616,努力哈赤、金
反明迁都盛京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36,清太宗称帝“清”
44迁都北京,逐步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④你觉得努尔哈赤与我们已学过的宋元时期的一些少数民族首领有相似之处吗?
入主中原后,清王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一步步强化了君主集权。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目,找一找,清采取了哪些强化君权的措施?
课堂小结。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https://img.taocdn.com/s3/m/22abec83f524ccbff12184dc.png)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掌握满洲的兴起,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要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读书、讨论、分析与归纳,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抓历史发展主线,理解分析历史现象的一些方法,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拓展历史思维,看历史、更看社会现实,发挥历史的资源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
②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二、教学简析:
教学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利用。
三、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导入。
同学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哪一个吗?)
二、教学新课
1、①大清国的建立者是女真人,他们是怎样发展来的呢?②学生自学,找出其间的重大事件,了解满洲的兴起过程。
③师显:1616,努力哈赤、金(后金)
反明迁都盛京(沈阳)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清太宗称帝“清”
1644 迁都北京,逐步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④你觉得努尔哈赤与我们已学过的宋元时期的一些少数民族首领有相似之处吗?
2、入主中原后,清王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一步步强化了君主集权。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目,找一找,清采取了哪些强化君权的措施?
三、课堂小结
第1页共1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冠军奖
![初中历史七年级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冠军奖](https://img.taocdn.com/s3/m/8e84d657dd3383c4ba4cd2da.png)
《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说教材《君主集权的强化》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集大成者。
清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系统而严密,十分成熟。
君主集权已达到了顶峰。
本课知识,对客观评价清朝和后期的学习阐明开篇之义,尤为重要本课的教学目标是:①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自学导读,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认知和感受本课插图、资料,从中获取历史知识。
课堂讨论,已达到预期目标。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
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本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二、说学情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初一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特别是初一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bfa2e43186bceb19e8bba9.png)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目标】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
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它的原名叫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满洲的兴起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清朝的建立建立时间:1636年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都城:盛京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时间族名政权建立者115年女真金完颜阿骨打16年女真后金努尔哈赤36年满洲清皇太极二、君主集权的强化设立军机处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
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文字说明指出了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
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
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https://img.taocdn.com/s3/m/61a90486b0717fd5360cdc7b.png)
六、学习目标
1、分组合作,识记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和君主集权的强化得重要措施。
2、模拟人物,从正反两方面说出军机处的设立和大兴文字狱等措施的影响。
3、评价历史人物,举例说明如何用实际行动学习不拍困难,勇于创新的品质。
行为动词
分解为可操作行为动词
了解
识记说出评价举例
四、确定行为条件
核心概念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识记
分组交流
影响
说出
模拟人物,
人物
评价举例
分组交流
五、确定表现程度
核心概念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识记
分组交流
准确
影响
说出
模拟人物,
能说出来
人物
评价举例
分组交流
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城关乡中学
一、内容标准:
了解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ຫໍສະໝຸດ 二、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核心概念
扩展或剖析
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一、包括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以及努尔哈赤、皇太极之间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包括军机处的设立和大兴文字狱。
三、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