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阅读答案
史学与文学的关系

史学与文学的关系许晓悦 J12202007梁启超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这是简单的对史学的一种定义,就是把史学定义为对人类过去所发生的活动的记录或研究,很大程度上说,就是文字记录的一门学术,不是指的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而是对历史存在的描述或研究,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
而“文字记录的一门学术”,可以说就是文学。
历史是史学与文学的共同对象与主题,文学重在表现历史真实,史学则既要再现历史事实,也要表现历史真实,事实与真实、再现与表现是厘清史学与文学关系的核心概念。
清朝著名的类书《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以不同的标准将国学分为不同的成分,而史学和文学就是其中的两部分。
二者关系千丝万缕,自古以来,“文史不分家”已成一种不成规矩的定律。
现代学者研究史学与文学的关系,主要从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入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不管是何史料,都有文学成分。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由此看出,《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资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
作为正史的《史记》犹且被认为是一部文学作品,更不用说《国语》、《春秋》了。
史料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则其内容必定具有文学色彩,这说明作者在作史之时为追求文学有意无意的会加入自己观点,加入一些虚无的东西更加突出重点,为突出正面人物而贬低反面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刘邦时写到了离奇的出生及神话般的斩白蛇起义故事,其一些传说被记入史料只能看作是文学。
张良遇黄石公授予兵法,也就更极致的表现张良的形象特点。
在传述一个人物时作者也会写进去一些个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史记》尚且如此,则春秋只能按经去读了,孔子在其中加入的个人观点也未免太多了。
国语也未尝不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呢。
2.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必然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历史运动的生动的形象的再现,就必然包含着宝贵的历史认识成分,能够为人们理解该时期的社会生活历史风貌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
文学与历史关系分析

文学与历史关系分析文学与历史是两个互相关联且相互影响的领域。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通过作品反映和表达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历史为文学提供了素材和背景,而文学则通过艺术的手段将历史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作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往往受到历史背景的影响,反映出时代特色和社会状况。
例如,近代中国的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事件,为许多文学作品提供了创作的素材。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等角色,就是作者曹雪芹通过对晚清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塑造出来的。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影响,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二、文学作品与历史事件文学作品也可以通过叙述历史事件的方式,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和深入人心。
比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麦克白》和《亨利五世》等作品,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塑造了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这些作品通过绘画般的语言和戏剧性的情节,使得历史事件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了情感共鸣,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历史文学的流派与文化传承历史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流派,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解读,展现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比如,中国的古代史诗《西游记》和英国的中世纪史诗《贝奥武夫》都是对历史事件的艺术诠释,它们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真实,还传承了文化和价值观念。
四、文学与历史的互动文学作为反映社会历史的艺术形式,也对历史进行了重新诠释和解读。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夸张、隐喻或想象等手法,发现历史事件中的细节和矛盾,提出不同于官方历史解释的观点。
这种对历史的重新诠释,不仅拓宽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促进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历史为文学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背景,而文学通过艺术的手段将历史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作品,使历史更加生动和饱满。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先秦文学一、填空l.______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自《________》。
4.在先秦诸子著作中,《______》中援引神话最多,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
5.______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6.《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______篇。
7.《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不过《诗经》被称为经始见于《_______》。
8.《诗经》中有6篇______,有目无辞。
9.《诗经》中被认为是周民族史诗的作品有《生民》、《公刘》、《绵》、《皇矣》、《______》五篇。
10.“风”又称“国风”,共______篇,是15个地方的歌谣,称为“十五国风”。
参考答案:1.神话2.后羿射日3.山海经4.庄子5.甲骨卜辞6.诗经3057.庄子·天运8.笙诗9.大明10.16011.________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1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________”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13.“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里提出的,他以《________》为《国风》之始,《鹿呜》为《小雅》之始,以《文王》为《大雅》之始。
以《清庙》为《颂》之始。
14.南宋朱熹集宋代《诗经》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________》。
15.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诗经》研究著作是《________》。
16.《诗经》中的“二南”指的是《国风》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
历史与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

历史与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历史和文学作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作品是历史的镜子,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历史则是文学作品的源泉,作家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借鉴创造出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探讨历史与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剖析它们在互相影响中的重要性。
一、历史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历史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作家们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在其作品中融入了历史的元素,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和真实感。
历史事件和背景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情节和交代,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鲜活。
以《红楼梦》为例,该文学作品通过对清代社会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作者曹雪芹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借鉴和对人物的真实塑造,使得整个作品更富有历史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清代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命运。
同样地,历史上的其他重大事件如战争、革命、政治运动等都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些历史事件成为了作家们探讨人性、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基础,使得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二、文学作品对历史的再现文学作品不仅受历史的影响,也对历史进行了再现和诠释。
通过作家的创作,历史事件得以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家们通过文学的方式,将历史的痕迹带入作品中,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比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作品《亨利五世》,通过对亨利五世的描绘,以及对百年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再现,使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加鲜活起来。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和发展。
文学作品对历史的再现既带有艺术性,又具有启发性。
通过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三、历史与文学作品的互动历史和文学作品之间不仅有着单向的影响,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
历史不仅为文学作品提供了素材和背景,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和诠释。
文学与历史的相互关系

文学与历史的相互关系文学与历史是两个看似独立又互相联系的领域。
文学以各种形式和手段记录和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而历史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事件发生的记录和研究。
尽管文学和历史各自有其独立的目的和方法,但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探讨文学与历史的相互关系,从历史影响文学、文学体现历史以及文学对历史的重塑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历史影响文学历史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
作为一个特定时期的记录和叙述,历史提供了文学作品创作的基本素材。
战争、革命、社会变革等历史事件,成为文学创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题材。
例如,中国近现代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社会变革、国家命运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进行再现和阐释,使得历史与文学相互渗透。
而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二、文学体现历史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再现,也是对历史的体现。
文学作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故事、情节、人物以及语言的运用,把历史中的人物、事件和社会背景重新呈现给读者。
文学在体现历史时,往往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情感和想象力的诉求,将读者带入历史的场景中。
文学的再现性使得历史的真实性得以传达,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也得到了拓展。
三、文学对历史的重塑文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单纯反映,还能够对历史进行重塑。
文学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新解读和再创造,给予了历史更深层次的意义。
通过文学的想象和表达,历史事件可以得到更加多元和丰富的解读,历史人物的形象也可以被赋予更加复杂和丰满的内涵。
同时,文学也能够通过对历史的重塑,呈现出历史的缺失、遗忘和扭曲,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历史的真相和意义。
总结起来,文学与历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历史影响着文学的创作,文学通过各种形式体现历史,同时也对历史进行再创造和重塑。
文学和历史相互交织,在相互关系中不断挖掘和诠释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无论是文学还是历史,都拥有重要的研究和欣赏价值,共同构建了人类文明的精神世界。
史记故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史记故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翻开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马迁这颗亮星最为璀璨、最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国文学与史学的基础,一部《史记》千秋留芳,一代文豪万世钦仰!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
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二十五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广阔的生活画面。
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凭借一部《史记》足以傲世,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
《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
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自尊精神……而《史记》这部经典之作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也从不同侧面成为这些高尚人格的再现,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一直予人以鼓舞和启迪。
司马迁已远去两千年了,却以一部《史记》而永久。
两千年来,万千读者与长眠的司马迁“相看两不厌”,交合注入着一股股历史血脉。
司马迁的《史记》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具有完整体系的史学著作。
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中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
文学与历史对比分析

文学与历史对比分析文学和历史是两个重要的人文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文学和历史的特点、方法和价值,探讨二者相互之间的紧密关系。
一、特点比较文学和历史的特点有明显的差异。
文学主要关注个体的内心表达和情感体验,以艺术形式传达思想和观点。
文学作品通常以虚构的方式刻画人物、情节和环境,具有高度的主观性和想象力。
历史则是以客观的方式对过去的事件和现象进行研究、记录和解释,力图还原事实真相,并通过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来呈现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轨迹。
二、方法比较文学和历史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差异。
文学研究注重对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关注文本内部的语言、结构和意义,采用文本分析、比较研究和批评方法。
历史研究则通过对史料的采集、整理和解读,运用考古学、史料学、传统历史学等方法,追寻历史事件的发生、演变和影响,力求客观真实地还原历史事实。
三、价值比较文学和历史在人文领域的价值不可忽视。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作品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展现人类的情感、价值观和思想,提供深度的人类体验和共鸣。
文学作品还能启迪思考、传播智慧,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历史则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基础。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能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文明的兴衰演变和思想观念的变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现实。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指导当下和规划未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相互关系尽管文学和历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方法,但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文学作品往往是历史的镜子,可以反映出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思潮和价值观念。
文学作家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方式,将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形象化,使得历史更加生动和感性。
另一方面,历史研究也需要借助文学作品来丰富史料和还原历史背景。
许多历史事件的记录可能并不完整,而文学作品则可以提供一种补充和扩展,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综上所述,文学和历史作为两个重要的人文领域,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余秋雨《历史母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历史母本余秋雨①多年来我一直被问,写作散文受谁的影响最深。
我曾经如实地回答过“司马迁”,立即被提问者认为是“无厘头”式的幽默。
②"我们问的是散文啊,您怎么拉出来一个古代的历史学家?"③我不知如何解释,后来遇到同样的问题也就不作回答了。
④年岁越长,披阅越多,如果自问最倾心哪位散文家,我的答案依然没变。
⑤散文什么都可以写,但最高境界一定与历史有关。
这是因为,历史本身太像散文了,不能不使真正的散文家怦然心动。
⑥历史没有韵脚,没有虚构,没有开头和结尾;但是历史有气象,有情节,有收纵,有因果,有大量需要边走边叹、夹叙夹议的自由空间,有无数不必刻意串络却总在四处闪烁的明亮碎片,这不是散文是什么?而且也只能是散文,不是话本,不是传奇,不是策论,不是杂剧。
⑦既然历史本是如此,司马迁也就找到了写史的最佳方式。
他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主体从容地说着,却与一般历史著作的冷若冰霜不同。
他说得那么富有表情,有时赞赏,有时倾心,有时怀念,有时祭奠,有时愤怒,有时讥讽,有时鄙视。
但这一切,都只是隐约在他的眉眼唇齿间,而没有改变叙述基调的连贯性。
⑧有时,他的叙述中出现了较完整的情节,有人物,有性格,有细节,有口气,有环境,几乎像一则则话本小说了。
但是,他绝不满足人们对故事情节的世俗期待,绝不沦入说唱文学的眉飞色舞,叙述的步履依然经天纬地,绝无丝毫哗众取宠之嫌。
⑨有时他不得不评论了,除了每篇最后的"太史公曰",也会在叙述半道上拍案指点,却又点到为止,继续说事。
事有轻重远近,他如挥云霓,信手拈来又随手掀去,不作纠缠。
⑩这样一来,他的笔下就出现了各种色调、各种风致、各种意绪、各种情境的大组合。
明君、贤相、恶吏、谋士、义侠、刺客,各自牵带出鲜明的人生旋律,构成天道人心、仁政至德的丰富交响。
这便是真正的“历史文化大散文”。
⑪《史记》的这种散文格局如云似海,相比之下,连唐宋八大家也显得剪裁过度、意图过甚,未免小气了。
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

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并雄踞古代文坛霸主地位达两三千年之久。
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发展演变。
陈伯海曾提出:以诗与乐的关系来论,诗经是入乐的,可唱的;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独立发展了文学,是不可唱的;再后来到了汉乐府和五言古诗时代,又重新建立了诗与音乐的联系,但它们是对诗经和楚辞的综合,也是对二者的超越,像五言诗的创作既注意格律,具有一定的音乐性,但又不同于专门用于歌唱的作品。
如果说诗经是诗与乐关系的正命题,那么楚辞就是一个反命题,而汉乐府和五言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以内容与形式关系而论,先秦至汉魏时代的文学质朴无华,还没有考虑到形式问题,是质胜文的时期;随后的六朝文学与之完全相反,过分地讲究形式,形式甚至淹没了内容,可以说是文胜质的时期;再后来的唐宋文学综合了二者的成就,既重视内容,也不忽略形式,追求内容与形式并重,可以说是文质彬彬时期。
如果说先秦至汉魏时代是有关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正命题,六朝时代就是它的反命题,唐宋就是合命题,否定之否定。
以诗的特点而论,唐诗富有情趣,视野开阔宏大,充满外向精神,是以诗为诗的时代;随后的宋诗别开蹊径,以理趣取胜,眼界狭小,是内向型的,是以文为诗的时代;再后来的明诗追慕盛唐,批驳宋诗,但缺少宋诗开创新路的精神,走上了复古模拟之路,其内在的精神指向实际是企图揉合唐、宋诗的特点。
如果说唐诗是诗歌写作原则的正命题,宋诗就是一个反命题,是对唐诗的否定,明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本文节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10、以下不属于本文语段内容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起源B.诗歌的音乐性C.诗歌的内容与形式D.诗歌的特点11、下列表述中,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可唱的,楚辞是不可唱的,汉乐府和五言诗与音乐有联系,也可以当作专门用来演唱的作品。
文学与历史的交融

文学与历史的交融文学和历史是两门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学科,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当这两门学科交融在一起时,就会创造出独特而令人深思的作品。
本文将探讨文学与历史的交融,以及这种交融对于人们的理解和认识的影响。
一、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而文学是通过艺术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尽管历史和文学的目的不同,但在表达方式和目标观众方面却有一些相似之处。
历史需要通过文字来传达信息,而文学正是通过文字来打动读者的情感和思想。
由此可见,历史与文学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二、历史小说与历史真实性历史小说是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虚构或改编的文学作品。
它结合了历史事实和文学想象,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生动的历史世界。
历史小说不仅可以激发读者对历史的兴趣,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心理活动。
然而,由于历史小说是一种虚构作品,它在历史真实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
因此,在阅读历史小说时,我们需要在欣赏其艺术性的同时,对其中的历史真实性保持一定的警惕和批判意识。
三、历史影响文学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常常成为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
例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麦克白》就是以苏格兰国王麦克白为原型创作的。
文学作品通过艺术手法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再创造,赋予他们更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这种历史影响文学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更加生动和有趣的了解历史的途径。
四、文学影响历史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历史的发展。
例如,《叔本华的智慧》一书通过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界观的质疑,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学作品的思想和观点可以通过读者的传播和认同,逐渐渗透到社会中,甚至对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长远的影响。
因此,文学作品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
五、文学与历史的互补文学和历史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之处,两者之间的交融可以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
历史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使文学作品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性;而文学则通过艺术的手法和情感的表达,使历史变得更加丰满和有趣。
文学历史试题及答案

文学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A.《哈姆雷特》B.《奥赛罗》C.《李尔王》D.《罗密欧与朱丽叶》答案:D2. 被誉为“诗史”的史诗作品是?A.《荷马史诗》B.《神曲》C.《伊利亚特》D.《奥德赛》答案:A3. 下列哪位作家不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A. 伏尔泰B. 卢梭C. 狄德罗D. 歌德答案:D4. “文以载道”是哪位中国文学理论家提出的?A. 刘勰B. 韩愈C. 柳宗元D. 王安石答案:B5. 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A.《狂人日记》B.《呐喊》C.《彷徨》D.《故事新编》答案:A6. “诗圣”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A. 八王之乱B. 安史之乱C. 三国鼎立D. 五胡乱华答案:B7.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作品?A.《俄狄浦斯王》B.《美狄亚》C.《特洛伊的女人》D.《安提戈涅》答案:C8. 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是?A. 欧·亨利B. 莫泊桑C. 契诃夫D. 以上都是答案:D9. “文起八代之衰”指的是哪位文学家?A. 李白B. 杜甫C. 韩愈D. 白居易答案:C10. 下列哪部作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A.《傲慢与偏见》B.《简·爱》C.《呼啸山庄》D.《雾都孤儿》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唐代诗人李白,字________,号青莲居士。
答案:太白2.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________。
答案:奥德赛3.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朝的________。
答案:曹雪芹4. 被誉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________。
答案:李白5.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________。
答案:呐喊6. 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父亲被其叔叔________谋杀。
答案:克劳狄斯7. 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悲惨世界》中,主人公让·瓦尔让因偷窃面包被判刑________年。
史学与文学的关系

史学与文学的关系许晓悦 J12202007梁启超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这是简单的对史学的一种定义,就是把史学定义为对人类过去所发生的活动的记录或研究,很大程度上说,就是文字记录的一门学术,不是指的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而是对历史存在的描述或研究,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
而“文字记录的一门学术”,可以说就是文学。
历史是史学与文学的共同对象与主题,文学重在表现历史真实,史学则既要再现历史事实,也要表现历史真实,事实与真实、再现与表现是厘清史学与文学关系的核心概念。
清朝著名的类书《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以不同的标准将国学分为不同的成分,而史学和文学就是其中的两部分。
二者关系千丝万缕,自古以来,“文史不分家”已成一种不成规矩的定律。
现代学者研究史学与文学的关系,主要从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入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不管是何史料,都有文学成分。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由此看出,《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资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
作为正史的《史记》犹且被认为是一部文学作品,更不用说《国语》、《春秋》了。
史料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则其内容必定具有文学色彩,这说明作者在作史之时为追求文学有意无意的会加入自己观点,加入一些虚无的东西更加突出重点,为突出正面人物而贬低反面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刘邦时写到了离奇的出生及神话般的斩白蛇起义故事,其一些传说被记入史料只能看作是文学。
张良遇黄石公授予兵法,也就更极致的表现张良的形象特点。
在传述一个人物时作者也会写进去一些个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史记》尚且如此,则春秋只能按经去读了,孔子在其中加入的个人观点也未免太多了。
国语也未尝不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呢。
2.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必然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历史运动的生动的形象的再现,就必然包含着宝贵的历史认识成分,能够为人们理解该时期的社会生活历史风貌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
巨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
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
以“辩多而情激”着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
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
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语文中外文学史必会单项选择题二(含答案解析)

语文中外文学史必会单项选择题二(含答案解析)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A.前四史是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和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其中《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药》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采用双线结构,通过革命者的鲜血成为普通百姓治病的药这一悲剧故事,剖析了辛亥革命不成功的历史原因。
C.《杨修之死》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
D.翠翠、四凤、娜塔莎、鸣凤分别是沈从文的《边城》、曹禺的《雷雨》、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巴金的《家》中的人物。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导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
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出鲁镇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
B.已知杀父娶母的实情却迟迟不采取复仇行动,这一情节构成《哈姆雷特》中著名的“延宕”,体现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
C.《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的“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天命”指50岁,“耳顺”指60岁。
D.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叙述的主要时序,代表作品有《墙上的斑点》《追忆逝水年华》等,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
3.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B.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亮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塑造“葛朗台、泼留希金、阿巴贡、夏洛克”这四大吝啬鬼形象的作家依次是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果戈理、法国的莫里哀和英国的莎士比亚。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篇1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古代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B.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有“仞”“钧”“樽”等。
C.山东省别称“齐”“鲁”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D.古人以九为阳。
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答案】B。
解析:盛装名酒的专用木容器”。
本义:盛酒器。
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2.下面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至和元年”中“至和”是宋神宗的年号。
B.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后人常用“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C.“四书”指的是《诗经》《尚书》《春秋》《周易》。
D.月望总在农历每月初十前后,因此,常称农历初十为"望日"。
【答案】B。
解析:A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C《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D望月,满月。
月满之时,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旧历每月十五日。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江,古代专指黄河和长江。
河北、河南,古时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B.在古代宴席的四个座位中,以东向为最尊,次向为南,再次向为西向,北向是侍坐。
C.《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所以称“四库”。
D.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答案】B。
解析: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4.下列关于戏剧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和其他造型成分等艺术手段,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综合性艺术。
历史政治文学知识试题及答案

历史政治文学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 萨拉热窝事件B. 九一八事变C. 德国入侵波兰D. 珍珠港事件答案:C2. 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A. 波士顿茶党事件B. 法国大革命C. 英国《印花税法》D. 美国《独立宣言》的发布答案:A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地动仪答案:D4. 下列哪位作家不是法国人?A. 雨果B. 莫泊桥C. 巴尔扎克D. 歌德答案:D5.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A. 美国宪法B. 法国宪法C. 中国宪法D. 英国宪法答案:A6. 下列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A. 中国B. 俄罗斯C. 印度D. 法国答案:C7.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十月革命的胜利C. 马克思的诞辰D. 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答案:A8.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A. 《哈姆雷特》B. 《奥赛罗》C. 《威尼斯商人》D. 《麦克白》答案:C9.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哪个国家?A. 古埃及B. 中国宋朝C. 古罗马D. 古希腊答案:B10.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与拿破仑无关?A. 法国大革命B. 滑铁卢之战C. 拿破仑战争D. 法国第一帝国的建立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A. 但丁B. 达芬奇C. 米开朗基罗D. 歌德答案:A, B, C12. 二战后,哪些国家被称为西方世界的“三驾马车”?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德国答案:A, B, C13. 下列哪些作品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A. 《战争与和平》B. 《安娜·卡列尼娜》C. 《罪与罚》D. 《复活》答案:A, B, D14. 下列哪些是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A. 皮埃尔·德·顾拜旦B. 阿道夫·希特勒C. 威廉·佩恩D. 卡尔·马克思答案:A15. 下列哪些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A. 中美建交B. 乒乓外交C. 中美联合公报D. 尼克松访华答案:B,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请简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文学与历史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历史

文学与历史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历史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历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文学作品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历史的解读和再现。
本文将分析文学与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来展示文学如何帮助人们了解历史。
一、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得历史不再是单纯的数据和事实,更富有感染力。
文学作品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入的历史理解和情感共鸣,使得历史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例如,经典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描绘了清代封建社会的生活场景和人性的缺陷。
通过对贾宝玉一家的描写,我们可以了解到封建家庭的种种矛盾和迷失。
这部作品以鲜活的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腐败和沉闷,帮助读者深刻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问题,从而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学作品通常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们融入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要素。
通过研究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例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19世纪美国南方反奴隶制度的背景下创作的。
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的冒险经历,揭示了当时美国南方的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平。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了解到19世纪美国南方的社会环境和人们对奴隶制度的不满,进而了解到美国历史中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改革运动。
三、文学作品的历史叙述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叙事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立体、生动的历史叙述。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将历史事件呈现得更为深入、具体和感人。
例如,中国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讲述了中国20世纪的苦难历史。
通过主人公福贵一家的命运变迁,这部小说展现了中国社会在大时代变革中的巨大冲击和人们的坚韧生命力。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事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体会到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变化。
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文学和历史的关系

文学和历史的关系文学和历史在人类的历史中一直紧密相连。
文学旨在传递情感和思想,而历史则旨在记录事件和现象,因此它们可以互相支持和补充。
文学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小说,诗歌,剧本等,向读者传递更深层次的情感和精神价值,同时,历史在解释文学作品中的叙事和结构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首先,文学可以很好地教育读者了解历史。
历史的确切信息和描述可以被文学融入到小说或其他文学作品中。
例如,在小说《格列佛游记》中,小说描绘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类对于权利和贪婪的欲望。
这使读者对当时的政治体系和社会形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了解。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
文学揭示了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思想环境,因此,文学作品往往是了解历史时期文化和社会面貌的重要来源。
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莱特》准确反映了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社会的文化和思想,这使得读者对当时的社会更加了解和认识。
此外,文学作品讲述历史中的个人故事与历史事件相对应。
这些个人故事通常描述了影响历史走向的人物,他们的思想,感受和行动。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讲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与众不同的个人经历,并揭示了他们对当时局势的态度和行动。
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人物和社会环境。
另外,历史可以为文学作品提供深层次的解释和背景。
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作品,往往会以当时的历史情境和社会形态为背景。
了解这背景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
例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描写孩子们的假期,并将故事的时间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在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之后,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总之,文学和历史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
历史和文化的知识对文学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而文学作品又可以丰富读者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这种相互作用完善了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也让我们能以更全面的方式思考和理解所观察到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阅读答案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
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
《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
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
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
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是几本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解析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2016年录取分数线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是几本衡阳师范学院2015年戏剧影视文学,舞蹈学,体育教育专业录取分数线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参考答案:
1.C
2.D
3.B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