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1)

合集下载

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 课后答案

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 课后答案
time. A block cipher is one in which a block of plaintext is treated as a whole and used to produce a ciphertext block of equal length. 2.5 Cryptanalysis and brute force. 2.6 Ciphertext only. One possible attack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is the brute-force approach of trying all possible keys. If the key space is very large, this becomes impractical. Thus, the opponent must rely on an analysis of the ciphertext itself, generally applying various statistical tests to it. Known plaintext. The analyst may be able to capture one or more plaintext messages as well as their encryptions. With this knowledge, the analyst may be able to deduce the key on the basis of the way in which the known plaintext is transformed. Chosen plaintext. If the analyst is able to choose the messages to encrypt, the analyst may deliberately pick patterns that can be expected to reveal the structure of the key. 2.7 An encryption scheme is unconditionally secure if the ciphertext generated by the scheme does not contain enough information to determine uniquely the corresponding plaintext, no matter how much ciphertext is available. An encryption scheme is said to be computationally secure if: (1) the cost of breaking the cipher exceeds the value of the encrypted information, and (2) the time required to break the cipher exceeds the useful lifetime of the information. 2.8 The Caesar cipher involves replacing each letter of the alphabet with the letter standing k places further down the alphabet, for k in the range 1 through 25. 2.9 A monoalphabetic substitution cipher maps a plaintext alphabet to a ciphertext alphabet, so that each letter of the plaintext alphabet maps to a single unique letter of the ciphertext alphabet. 2.10 The Playfair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use of a 5 ¥ 5 matrix of letters constructed using a keyword. Plaintext is encrypted two letters at a time using this matrix. 2.11 A polyalphabetic substitution cipher uses a separate monoalphabetic substitution cipher for each successive letter of plaintext, depending on a key.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后习题答案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后习题答案

安全⼈机⼯程学课后习题答案安全⼈机⼯程学第⼀章⼀,⼈机关系随社会的发展有很⼤的变化,请举例说明其变化及其特点答:1 原始⼈机关系,旧⽯器时代的⽯⼑、⽯枪、⾻针等⼯具⼤部分呈直线形状,有利于⼈使⽤;到新⽯器时代,⼈类所⽤的锄头、铲⼑及⽯磨等的形状,更适合⼈的使⽤。

那是的⼈类在⽤这些⼯具进⾏笨重的体⼒劳动时,就⾃发地存在保护⾃⼰和提⾼劳动效率两⽅⾯需要解决的问题。

2 经验⼈机关系,这些⼯具由于⼈的使⽤经验、体会促使⼈机关系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级,由⾃发到⾃觉,逐渐科学化。

但这个时期的⼈机关系及发展只是建⽴在⼈类不断积累经验和⾃发的基础上。

3 ⼈机关系越来越复杂,机器要求操作者接受⼤量的劳动成果,例如:飞机的飞⾏,座舱及仪表位置设计考虑⼈的⽣理、⼼理和⽣物⼒学特性等。

⼆,如何理解⼈机⼯程学的含义?答:⼈机⼯程学是根据⼈的⼼理、⽣理和⾝体结构等因素,研究系统中⼈、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们安全、健康、舒适地⼯作,并取得满意的⼯作效果的⼀门科学。

三,阐述⼈机⼯程学与安全⼈机⼯程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安全⼈机⼯程学是从安全的⾓度和⼈机⼯程学的着眼点研究⼈与机的关系,运⽤⼈机⼯程学的原理和⽅法去解决⼈机结合⾯的安全问题的⼀门新兴学科。

安全⼈机⼯程学基础研究的⽅法与⼈机⼯程学的研究⽅法基本相同,但是研究问题的⾓度和着眼点主要侧重于从适应⼈的安全性特征去研究⼈机界⾯。

四、举例分析你所熟悉的⼀个⼈机系统的⼈、机及其结合⾯答:计算机。

在⼈机系统中,存在⼀个⼈与机相互作⽤的“⾯”,所有的⼈机信息交流都发⽣在这个⾯上,通常把这个“⾯”称为⼈机界⾯。

在⼈机界⾯上,向⼈表达机械运转状况的仪表或器件叫做显⽰器。

对机械来说,显⽰器执⾏的功能是输出,⽽对⼈来说,是输⼊。

⽽显⽰器就是⼈与计算机的结合⾯。

⼈即安全主体。

机这⾥是指计算机。

五、请说明安全⼈机⼯程学在安全⼯程学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答:安全⼈机⼯程学是安全⼯程学学科体系的⼀部分也是实现安全⼯程学的科学依据和最活跃的⼈的作⽤因素,它与其他三个⼦系统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制约、互为补充,从⽽构成了安全⼯程学这⼀整体。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篇一:中南大学《安全学原理》课程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下列对“本质安全”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包括设备和设施等本身固有的失误安全和故障安全功能 (b) 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 (c) 可以是事后采取完善措施而补偿的(d) 设备或设施含有内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参考答案: (c)2. 不属于为防止事故发生而采用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隔离(a) 与屏蔽限制能(b) 量和危险物质疏散(c) 和救援消除危险 (d) 源参考答案: (c)3. 根据国标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起重机安装时吊具坠落伤人属于________。

(a) 起重伤人 (b) 物体打击 (c) 机械伤害 (d) 高处坠落参考答案: (b)4. 关于安全教育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在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b) 安全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教育(c)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员工偏重于主动的接受安全教育 (d) 承担着传递安全生产经验和安全生产经验的任务参考答案: (c)5. 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把事故发生过程概况为五个因素,对该五个因素的正确描述是()。

管理缺陷;环境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a) 害(b)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直接原因;事故;伤害基本原因;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损 (c) 失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认定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 (d) 故;伤害参考答案: (d)6. 事故分类按原因分类( )(a) 自然灾害、人为事故(b)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火灾、爆炸和中毒等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特大伤亡事故和急 (c) 性中毒事故(d) 放射性泄漏、毒物泄漏、生物污染等参考答案:(a)7. 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 )a.因果性;b.偶然性;c.必然性和规律性;d.潜在性 e.预测性(a) abcd (b) acde (c) abcde (d) abce参考答案: (c)8. 人本原理中的激励原则,是指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

八上)生物课后习题答案 (1)

八上)生物课后习题答案 (1)

八上生物课后练习题答案5.1.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P7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

腔肠动物( ABE ) 扁形动物( ACD )A.没有肛门B.有刺细胞 C.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 D.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E.身体呈辐射对称。

2.如果一条小溪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水螅。

3.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为什么?答:不安全。

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枝睾吸虫病。

5.1.2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P11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

( × ) (2)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

( × )2.以下动物中,( BEF )属于环节动物,( ACD )属于线形动物。

A.蛔虫; B.蚯蚓; C.小麦线虫; D.丝虫; E.蛭; F.沙蚕。

3.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答: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来作出判断。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有刚毛或疣足)4.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为什么?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为什么?答: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

如果农田中没有了蚯蚓,农作物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

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善土壤成分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P171.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 (2)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智慧树答案安全学原理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安全学原理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农业经济时代人类采取的安全措施主要属于答案:简单被动安全意识2.局部安全认识阶段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特点包括答案:分散;隔离;重复;缺乏内在联系3.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意味着对安全的认识进入系统的安全认识阶段答案:错4.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技术科学层次的学科为答案:安全工程学5.安全定义表述的三种状态分别是答案:特定的技术状态;复杂物质系统的动态过程或状态;绝对安全理想状态6.安全的经济性特征是指安全需要经济投入答案:错7.安全的随机性表现为答案:安全状态的存在和维持时间、地点和状态具有随机性8.关于安全科学的正确定义是哪一个答案: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9.安全人-机-环系统中的机指机械设备设施答案:错10.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安全科学从一般安全工程技术应用研究提高到安全科学理论研究,逐步建立了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其中包含哪些事故控制理论与方法。

答案:人的行为控制;本质安全;过程控制第二章1.安全人的社会属性包括答案: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往性;生产活动中的合作性;共生关系中的依存性;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性2.人的自然属性也称为动物属性,是人先天就具备的本能反应。

答案:对3.下面哪一个关于安全人的自然属性说法是错误的答案:人的社会属性是自然属性的基础。

4.人的属性特性包括:答案: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

;人的属性是个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人的属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人的属性是自觉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5.安全的自然属性就是指自然界物的属性答案:错6.人对安全的需求是本能,下面哪些是安全需求的被动因素答案:人对天灾的无奈7.哪些物质运动变化规律反应了物的安全自然规律答案:任何一个自然系统的运动趋势方向,就是趋向稳定态。

;系统处于稳定态时,其能级最低。

;生物的进化;运动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渐变。

8.安全的生产力属性表现为安全问题是生产力内部矛盾运动的主要矛盾答案:对9.除安全的生产力属性之外,安全的社会属性还包括答案:安全的社会生活属性;安全的生产关系属性;安全的文化属性;安全的政治属性10.哪项不是安全政治属性的内容答案:安全思想观念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

《安全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安全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安全管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研究安全管理学有什么重要意义?2.简述安全管理及安全管理学的定义?3.简述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4.试述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答案:1.鉴于安全管理对预防、控制事故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同时安全管理学也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所以需要我们不断认识、继承、总结并发展安全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只要人类掌握科学的安全管理原理与方法,充分发展并利用安全管理学这一强有力的武器,社会严峻的安全形势就会得到极大改善,重大事故的发生将会得到遏止,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也必将基于更加坚固的基础之上,人民生活将更加平安、健康、快乐。

这就是研究并推广安全管理学的根本目的及意义所在。

2.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安全管理学是研究安全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安全管理学是研究安全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4.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建立和发展阶段、停顿和倒退阶段、恢复和提高阶段、市场经济下的高速发展阶段。

第二章1.简述典型的事故致因理论。

2.思考经典管理理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启示。

3.管理新理论对安全管理研究和实践具有哪些新作用和影响?答案:1.(1)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能量意外转移理论:第一类伤害是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而产生的;第二类伤害则是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

(3)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威格尔斯沃思模型、瑟利模型(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劳伦斯模型(4)动态变化理论:扰动起源事故理论、变化—失误理论(由于管理者或操作者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产生了计划错误或人为失误)(5)轨迹交叉论: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

(完整版)保险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保险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1.什么是风险?风险由哪些要素组成?答: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

保险理论中的风险,是指损害发生的不确定性。

构成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害。

2.风险的分类因素有哪几种?答:按性质来分类,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按风险对象来分类,分为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人身风险。

按风险产生的原因来分类,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

按风险的影响程度分类,分为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

3.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有何区别?答:⑴概念不同。

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害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害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⑵后果不同。

纯粹风险所导致的后果有两种:损害和无损害;投机风险发生的结果有三种:损害、无损害和收益。

⑶是否具有规律性。

纯粹风险的变化较为规则,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大数法则测算;投机风险的变化是不规则的,无规可循。

PS:纯粹风险为可保风险,投机风险为不可保风险。

4.什么是风险管理?如何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答:风险管理是指为实现一定得管理目标和策略,在全面系统及动态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风险管理方法进行选择和组合,制定并监督实施风险管理总体方案的决策体系、方法与过程的总称。

从管理的角度: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保险原理与实务》吴小平从决策的角度:风险管理是一个组织或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的决策过程。

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各种风险管理的识别、估测、评价、控制和处理的主动行为。

----《保险术语》PS:见书P9-P105.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简述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从三个方面来把握风险管理的目标。

⑴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成本收益原则):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⑵风险管理的损害前目标:通过加强损失控制、事先安排损失融资方式及组织内部积极采取措施抑制风险等风险管理手段,有效地减少风险损害发生的频率及损害程度,减轻经济主体对潜在损害的烦恼和忧虑,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1、目前人们对安全认识有哪几种类型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安全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安全是没有危险、不发生事故安全是可以接受的危险安全不仅指生命,还包括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安全是一种良好的存在状态2、安全规律具有哪几种形式规律——客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狭义安全规律——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规律广义安全规律——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安全规律1、安全的生存规律指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具有与自然界生存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依而生的自然属性。

2、安全的构成规律指构成自然界的人类社会客观事物规律运动的诸要素,各自内在与相互之间的本质联系所具有的安全必然性。

生产安全规律的五种构成要素: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时间劳动空间3、安全的发展变化规律是指安全从与隐患、事故的对立统一中分离出来之后,经过理性升华,变成了符合预防和控制事故规律的产物,以其具有的规律性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按客观规律发展。

3.为什么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战略方针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没有安全就没有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这是安全第一思想的客观基础,安全第一是我国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应当自始自终贯彻的安全生产方针,体现在:安全第一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建设部门,交通运输和其他有关部门生产,设计过程中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真正树立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劳动者是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在组织指挥和进行生产活动中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来考虑,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完成生产计划的前提条件和头等大事来抓。

安全第一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建设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时时处处都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生产中个环节都要坚持安全第一,每一项生产中都应该首先考虑安全因素,经常地检查隐患,找问题,自觉形成一套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制度,以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生产长期的安全的进行。

4、安全价值与生产价值之间的关系生产价值=生产活动×效益系数×安全系数安全系数=1-事故损失价值/净产值安全系数是表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程度,他的大小取决于生产活动过程中五因素的缺陷程度,缺陷越多,负作用越大,发生的事故的几率越大,事故的损失也越大,安全系数也就越小。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事故致因理论一、解释名词、概念1,事故致因理论:阐述什么是事故、事故为什么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怎样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

2,事故频发倾向: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

3,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4,比例1:29:300: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

说明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5,3E原则:工程技术、教育、强制。

6,能量以外释放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发生时人体能否受到伤害,以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

7,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

8,“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9,本质安全: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称作本质安全。

10,两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11,变化的观点: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12,P理论:本尼尔认为生产活动中扰动,即外界影响的变化,将作用于行为者。

当行为者能够适应扰动时,生产活动可以维持动态平衡。

如果行为者不能适应这种扰动,则自动动态平衡过程被破坏,开始事故过程。

二、单选题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事故基本原因是(B )。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事故致因理论一、解释名词、概念1,事故致因理论:阐述什么是事故、事故为什么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怎样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

2,事故频发倾向: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

3,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4,比例1:29:300: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

说明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5,3E原则:工程技术、教育、强制。

6,能量以外释放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发生时人体能否受到伤害,以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

7,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

8,“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9,本质安全: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称作本质安全。

10,两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11,变化的观点: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12,P理论:本尼尔认为生产活动中扰动,即外界影响的变化,将作用于行为者。

当行为者能够适应扰动时,生产活动可以维持动态平衡。

如果行为者不能适应这种扰动,则自动动态平衡过程被破坏,开始事故过程。

《管理学原理》课后部分答案(熊勇清主编)

《管理学原理》课后部分答案(熊勇清主编)

第一章名词解释效率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反映活动的投入产出比。

效果涉及组织是否选择“正确的事”去做,反映活动目标的实现。

职能管理者是指在组织内中负责某种职能的管理人员,其大多具有某种专业或技术专长。

概念技能又称为决策技能,指分析、判断问题并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简答题1.管理的二重性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何启发?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

管理的社会属性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后做出的判断,这种判断具有规范化和合理化的特点。

管理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的发展。

其次,管理学的许多内容可以提炼为科学知识体系。

管理的艺术性,在于科学所无法反映的管理内容和行为。

管理的艺术性首先表现为管理需要人的直觉,经验和洞察力的运用,需要创造力,不能机械照搬。

其次,管理过程中有些问题在客观上是难以精确并量化的。

完美的管理应当走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道路。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的职能?各职能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四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保证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4.如何理解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这是因为管理活动本身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且管理是与人发生关系,人们的需要、动机等心理因素又不一样。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1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1

第一章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需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基本职能。

3、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4、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三大类。

5、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都赫特伯特。

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7、管理者要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职能三类技能。

8、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9、控制的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10、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1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12、管理的对象应当是组织中所有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第二章1、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四个阶段。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框架。

3、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4、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

5、正式组织以效率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主要标准。

6、决策理论认为,企业中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两类。

第三章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

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经济关系。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答案

四45五3六57十4十一34十二47没做“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习题及答案教材:《信息安全概论》段云所,魏仕民,唐礼勇,陈钟,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概述(习题一,p11)1.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什么?答: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抗否认性和可用性;也有观点认为是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即CIA(Confidentiality,Integrity,Availability)。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是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因而不能使用完整性(Integrity)是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信息在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簒改。

抗否认性(Non-repudiation)是指能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是针对通信各方信息真实同一性的安全要求。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保障信息资源随时可提供服务的特性。

即授权用户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访问所需信息。

2.简述信息安全的学科体系。

解:信息安全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知识。

除了数学、通信、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外,还涉及法律、心理学等社会科学。

信息安全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研究等。

信息安全研究包括密码研究、安全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包括安全实现技术、安全平台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研究包括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等。

3. 信息安全的理论、技术和应用是什么关系?如何体现?答:信息安全理论为信息安全技术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信息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理论的体现,并为信息安全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信息安全应用是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具体实践。

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安全平台和安全管理来体现。

安全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建设安全平台提供理论依据。

安全技术的研究成果直接为平台安全防护和检测提供技术依据。

平台安全不仅涉及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和边界安全,还包括用户行为的安全,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等。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安全经济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安全经济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多选题】(1分)安全经济学才得以提出并得到发展的背景有()A.公众和社会对安全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希望用合理高效的安全投入达到令人满意的安全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B.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新的转变,即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市场经济要求按价值规律办事,要求用经济规律指导我们的安全活动DC.鉴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人类社会投入安全活动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去研究安全活动的投入产出这一规律与命题D.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转变和世界职业安全卫生的潮流发展,要求提高人类安全活动的效率与效益2【单选题】(1分)1931年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H.Heinrich)出版了()A.安全经济学B.工业事故与预防C.职业性事故与疾病的经济负担D.工业事故预防3【多选题】(1分)海因里希认为,除了人道主义动机,还有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安全工作的动力:()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因素B.强有力的政治因素C.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高,不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低:D.发生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只不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1/ 5。

4【单选题】(1分)意大利著名学者D.安德烈奥尼撰写的《职业性事故与疾病的经济负担》是哪个年代的?()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90年代5【判断题】(1分)安全分工协作关系主要指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安全监管作用关系。

A.对B.错6【多选题】(1分)安全经济关系体系包括:()A.分工协作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C.经济数量关系D.经济效益关系7【判断题】(1分)安全经济学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性质是专业课。

A.对B.错8【判断题】(1分)安全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安全经济关系的发生、发展及其运动的客观规律性,探讨实现经济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A.对B.错9【判断题】(1分)安全供给需求规律属于安全投资基本理论。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第一章安全科学总论1-1安全的定义就是什么?结合现代社会现实,谈谈对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P19安全就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不可接受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员伤害或物的损失,因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与结果可称为安全。

(现在的社会人口爆炸、资源环境危害,战争,重大灾害频发,安全即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

无法保证安全,人与社会就不能与谐平稳的发展下去,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动植物环境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1-2安全的属性有哪些,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如何?P5安全的属性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系统属性三种,前两种属性就是不可分割的。

安全的系统属性就是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耦合点。

1-3安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6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安全的必要性与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

1-4如何理解安全的相对性?P6从科学角度讲,“绝对安全”的状态在客观上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危险性。

从安全技术角度讲,100%的安全性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

安全的程度与标准取决于人们的生理与心理承受度,科学水平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的伦理道德与安全法学观念,人民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等现实条件。

1-5简述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

P14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①哲学基础②基础理论③应用理论与技术④经济规律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MET(人man、技术technology、环境environment)系统1)M: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2)E: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伦理、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3)T: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4)MT:人-机关系、人-机设计;5)ME:人与环境的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作业环境标准);6)MET: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

安全学原理答案

安全学原理答案

《安全学原理》1. 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2. 事故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举出5项)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复杂性。

3. 事故发展的阶段?事故的发展,一般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生长阶段、损失阶段。

4. 海因里希法则:在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事故后果分别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次数之比为1:29:300。

比例1:29:300被称为海因里希法则,它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

即,事故发生后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是很少的,造成轻微伤害得情况稍多,而事故后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

5. 什么是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6. 与传统安全相比系统的观点在哪些新特点?系统安全创新了安全观念:安全的相对性;安全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

7. 辨析系统可靠性与系统安全性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可靠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安全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在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安全;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提高系统可靠性入手。

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安全。

安全性着眼于防止事故的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可靠性研究故障发生之前到故障发生为止的系统状态;安全性侧重于故障发生后对系统的影响。

故障是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连接点。

8. “3E对策”通常把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制Enforcement对策,称之为“3E对策”,它们被认为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第一章安全科学总论1-1安全的定义是什么?结合现代社会现实,谈谈对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P19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不可接受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员伤害或物的损失,因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称为安全。

(现在的社会人口爆炸、资源环境危害,战争,重大灾害频发,安全即是人类生存的基本。

无法保证安全,人和社会就不能和谐平稳的发展下去,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动植物环境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1-2安全的属性有哪些,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如何?P5安全的属性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系统属性三种,前两种属性是不可分割的。

安全的系统属性是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耦合点。

1-3安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6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

1-4如何理解安全的相对性?P6从科学角度讲,“绝对安全”的状态在客观上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危险性。

从安全技术角度讲,100%的安全性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

安全的程度和标准取决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度,科学水平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安全法学观念,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等现实条件。

1-5简述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P14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①哲学基础②基础理论③应用理论与技术④经济规律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MET(人man、技术technology、环境environment)系统1)M: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2)E: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伦理、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3)T: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4)MT:人-机关系、人-机设计;5)ME:人与环境的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作业环境标准);6)MET: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安全价值与生产价值之间的关系
生产价值=生产活动×效益系数×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1-事故损失价值/净产值
安全系数是表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程度,他的大小取决于生产活动过程中五因素的缺陷程度,缺陷越多,负作用越大,发生的事故的几率越大,事故的损失也越大,安全系数也就越小。安全系数在0—1变化,当安全系数为一时,是绝对安全的生产过程,这时的生产价值只随效益系数变化,安全给予了充分的保障,安全系数《1时不仅随效益系数变化,更随安全系数变化,安全系数=0时生产过程没有丝毫的安全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的生产过程无法进行,一有生产活动就有事故,生产效率再高,生产价值也为0。安全孕育在生产活动之中,生产离不开安全。安全不仅是生产价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生产价值好坏的决定因素。有安全就有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
二层意思:将仅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这就是科学的大安全观。
2、必要性
①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
②现实情况的不容乐观
③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战略之策
4公共安全观的变化5科学技术的发展6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观念深入人心7独生子女要求更高标准的安全保障8高新科技产品给家庭带来风险9缺乏安全科普教育和安全文化知识的宣传10必须采取与国家接轨的安全与健康标准化体制
5、加强监督检查
采取措施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1、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2、防止能量逸散
3、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4、避免人身伤亡
2、为了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可采取哪些措施,
一、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1、职业适应性检查2、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合理选拔和调配
3、安全知识教育4、安全态度教育
5、安全技术教育6、制定作业标准和异常情况处理标准

1、减低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度可采取何种措施
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提高元件的可靠性、增加备用系统、
对于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加强预防性维修2、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3、提高系统抗灾能力4、减少人为失误:加强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以人为中心,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人机接口的安全状态
安全与效益又互为矛盾。
5、如何看待安全的市场观念、竞争。战略观念。服务观念和开发观念了解这些观念的作用
1、安全的市场观念:我国的企业正向生产经营型转化,从表面上看,安全是企业内部的事,似乎与市场无关,实际上人们对产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产品安全性能不好,则没有敢买,也就没有市场。2、竞争观念: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竞争市场就没有办法发展。当企业实力相当时,某些弱点就会使自己丧失机遇导致失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安全状况,如果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高,事故频繁,结果是,不仅会由于职工的伤亡和经济效益的降低使其在竞争中失去中标机会,而且也会由于企业安全形象不佳影响中标机会。3、战略观念:有两个要点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搞好安全是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大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全的最终目标是使劳动安全成为人民第一需要的必要条件,这是时代的发展趋势4、服务观念:安全有利于企业完成生产任务,有利于企业安定团结,有理由企业职工的家庭幸福,做好安全工作,是为发展企业生产力服务是为提高企业效率服务,是为企业员工服务5、开发观念:主要指两个方面意识人才开发,要选拔与培养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人才,一个优秀的安全人才既要有综合性的安全知识,能够发现不安全因素并且能够加以预防,事故发生后能够深入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对个职能部门能起联系协调作用,使其在个业务范围内安全服务又能组织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处理事故,二是智力开发,要引进新的安全管理理论,安全新技术、厦门集美的安全设施等位生产创造本质安全化的条件
是指安全从与隐患、事故的对立统一中分离出来之后,经过理性升华,变成了符合预防和控制事故规律的产物,以其具有的规律性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按客观规律发展。
3.为什么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战略方针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没有安全就没有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这是安全第一思想的客观基础,安全第一是我国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应当自始自终贯彻的安全生产方针,体现在:安全第一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建设部门,交通运输和其他有关部门生产,设计过程中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真正树立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劳动者是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在组织指挥和进行生产活动中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来考虑,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完成生产计划的前提条件和头等大事来抓。安全第一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建设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时时处处都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生产中个环节都要坚持安全第一,每一项生产中都应该首先考虑安全因素,经常地检查隐患,找问题,自觉形成一套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制度,以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生产长期的安全的进行。
1、安全的生存规律
指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具有与自然界生存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依而生的自然属性。
2、安全的构成规律
指构成自然界的人类社会客观事物规律运动的诸要素,各自内在与相互之间的本质联系所具有的安全必然性。
生产安全规律的五种构成要素:
劳动者
劳动手段
劳动对象
劳动时间
劳动空间
3、安全的发展变化规律
1、目前人们对安全认识有哪几种类型
人们对安全的认识:
安全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
安全是没有危险、不发生事故
安全是可以接受的危险
安全不仅指生命,还包括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
安全是一种良好的存在状态
2、安全规律具有哪几种形式
规律——客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狭义安全规律——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规律
广义安全规律——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安全规律
安全观的建立能拓宽安全工作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安全具有广泛的价值,它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而发展并不断提高,它既具有生存价值、经济价值,也具有社会价值、政治价值和理论价值
6、什么是大安全观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
一、大安全观的含义及树立的必要性
1、含义:
一层意思: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