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语文《闺塾》教案(最新)
《闺塾》教学简案(精选9篇)
《闺塾》教学简案(精选9篇)《闺塾》教学简案(精选9篇)《闺塾》教学简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教学手段】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简介作者汤显祖及全剧剧情。
《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请同学简介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
二、研习新课: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
(分角色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3.点读精彩片段。
(自由朗读后,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在给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5.给出讨论题:(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高二语文教案模板下册《闺塾》
高二语文教案模板下册《闺塾》一、说教材《闺塾》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重点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本文节选部分,语言富有个性,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将学习目标确立为: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2、鉴赏个性化语言3、分析三个人物形象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名剧之一《牡丹亭》。
《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核心情节。
但是《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游园惊梦”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
依据此情节内容,要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抓住戏剧冲突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认识人物性格。
尤其是戏剧主人公杜丽娘的表现较为含蓄,对她的性格的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主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突破。
二、说教法: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迁移教学法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比较分析法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品读语言从而进行类比,突破重点和难点。
3、启发--发现探究法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说学法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1、动口动脑动手,讨论分析法。
2、鉴赏诵读法。
四、说教学程序: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对剧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
高二语文教案:闺塾
高二语文教案:闺塾1. 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文化和闺房文化的历史背景,探讨其对文学艺术的影响;2.分析《闺怨》和《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并探讨其对当代女性的启示;3.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其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4.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文学创造能力的提升。
2. 教学内容2.1 闺塾的历史背景1.江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2.闺房文化的兴起和演变;3.闺塾的出现和作用。
2.2 文本解析1.《闺怨》简介与分析;2.《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探究。
2.3 文学鉴赏1.文学鉴赏方法介绍;2.用文学鉴赏方法解读教材文本。
2.4 作文创作1.阅读《闺怨》和《浮生六记》中的相关章节;2.以其中一位女性形象为创意,写一篇有关当代女性的作文。
3. 教学过程3.1 闺塾的历史背景1.课前阅读教材相关章节;2.讲解江南文化、闺房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3.讲解闺塾的定义、产生和作用;4.通过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闺塾的文化特点。
3.2 文本解析1.课前阅读教材相关章节;2.讲解《闺怨》和《浮生六记》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方法和意义;3.分析女性形象在教材中所代表的特定文化背景;4.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3.3 文学鉴赏1.介绍文学鉴赏方法,包括文本分析、文本对比和文本批评等;2.导入具体文本,例如教材中的《闺怨》中的一句,进行现场解读和鉴赏;3.引导学生通过文学鉴赏方法,自行发现和深入分析文本的奥秘和意义。
3.4 作文创作1.给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女性形象的章节,以及介绍当代女性概况的文章;2.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个人观点,选择其中一个女性形象为创意,以当代女性视角撰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并在课后提交。
4. 教学评价1.课堂互动评分;2.课后作业评分;3.学生评价教师;4.教师自我反思。
5. 教学心得江南文化和闺房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学艺术史的重要题材。
通过探究江南文化和闺房文化的历史背景和闺塾的作用,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中国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内涵和精髓。
《闺塾》教学简案
闺塾教学简案简介闺塾是一种古代中国的女子私塾,专门培养女性的礼仪、音乐、绘画等方面的才艺。
本文档将提供关于闺塾教学的简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女子礼仪修养,提高其对自己的要求和素质;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提高其艺术表达能力;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她们成为具有社交能力和艺术才华的女性。
教学内容1.礼仪方面–女子仪态培养:包括站姿、坐姿、行走姿势等;–礼仪仪式学习:包括茶道、舞蹈、礼仪用语等;–形体语言培养:包括面部表情、手势等;2.音乐方面–古典音乐欣赏:学习名曲和古代音乐作品;–乐器演奏:学习弹奏古筝、琵琶、古琴等传统乐器;–声乐训练:学习声音的呼吸与发声技巧;3.绘画方面–国画基础:学习国画的线条、色彩运用等基础知识;–临摹名家作品:通过模仿传统绘画作品提升技巧;–静物写生:学习观察和描绘实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1.以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老师通过示范展示各种礼仪动作、音乐演奏、绘画技巧等,学生通过观摩和模仿来学习;2.个别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老师在课堂上通过个别辅导指导学生技巧的练习,同时也鼓励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经验;3.实践训练: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后,进行实践训练,如进行礼仪表演、音乐演奏和绘画创作等;4.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和表演:通过参加比赛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
教学安排•教学时间:每周三天,每天2小时,共计6小时;•教学周期:12周;•教学地点:教室、音乐室和绘画室;•教学设备:音乐乐器(古筝、琵琶、古琴等)和绘画工具(毛笔、颜料等)。
教学评估1.日常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技能练习水平等进行评估;2.期中、期末考试:以笔试和实际操作考察学生在礼仪、音乐和绘画方面的掌握情况;3.比赛和表演评估:评估学生在比赛和表演中的艺术表现和综合素质。
总结闺塾教学旨在培养女性的礼仪、音乐、绘画等方面的才艺,提高她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闺塾》教学设计示例(二)
闺塾教学设计示例(二)1. 班级概况•班级名称:高一(15)班•性质:女子寄宿制班级•学生人数:30人•平均年龄:16岁•学生背景:来自全国各地,寄宿制班级,绝大部分为重点中学学生。
2.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并掌握神秘主义诗歌的各种表现形式与意义。
•能够创作出富有神秘主义气息的诗歌作品。
•能够分析、评论现代神秘主义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格调、修养与文学素养。
3. 教学内容3.1 神秘主义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基础•介绍神秘主义的起源和发展,描绘神秘主义的文学特点和主题。
•分析神秘主义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阐述神秘主义文学中的象征手法以及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给学生介绍关于神秘主义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
3.2 神秘主义诗歌的创作方法与技巧•对于神秘主义诗歌的创作原则和方法进行深度剖析,同时推介该领域的主流作家和诗歌理论家。
•阐述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并配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创作技巧。
3.3 现代神秘主义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分析现代神秘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纵横线,从作品整体和构造角度来考察其意义。
•批判分析现代神秘主义文学作品的缺点,并剖析其对读者的影响和启示。
3.4 诗歌沙龙•开设诗歌创作工作坊,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神秘主义诗歌创作技巧。
•指导学生进行读《闺秀之书》等诗歌作品朗诵或演讲,提升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文学素养。
在此同时,还可以构建一个热烈活跃的朗诵和吟诵交流氛围。
4.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演讲•朗诵式表演5. 教学成果•全部学生都熟悉了神秘主义文学的发展、核心概念和朝代荣辱。
•多数学生掌握了神秘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并初步完成了一些作品。
•多数学生钻研了神秘主义文学的现代版本,鉴赏和评价了该文学流派的长处和短处。
•学生们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多数学生得到了校内和学外的语文竞赛奖项或报刊发表机会。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闺塾的定义和特点;(2)学生能够掌握闺塾中女子的教育内容和方法;(3)学生能够了解闺塾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闺塾的起源和发展;(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体验闺塾中的教育过程;(3)学生通过比较研究、小组讨论等方法,探讨闺塾的优缺点及其对女性成长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尊重传统文化,理解闺塾在古代社会中的价值;(2)学生能够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反思传统教育对女性地位的影响;(3)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思维,对传统文化持有客观、理性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闺塾的定义和特点(1)介绍闺塾的概念;(2)分析闺塾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3)讲解闺塾的特点。
2. 闺塾的起源和发展(1)讲述闺塾的起源;(2)介绍闺塾的发展历程;(3)分析闺塾兴衰的原因。
3. 闺塾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1)阐述闺塾的教育内容;(2)讲解闺塾的教育方法;(3)分析闺塾教育对女性成长的影响。
4. 闺塾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1)探讨闺塾对女性地位的影响;(2)分析闺塾对家族传承的作用;(3)评价闺塾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价值。
5. 案例分析:名门闺秀的成长故事(1)介绍典型案例;(2)分析案例中女性在闺塾中的成长经历;(3)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闺塾的定义、起源、发展、教育内容和方法等基本知识;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闺塾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3.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名门闺秀的成长故事,从中汲取启示;4. 角色扮演法:安排学生扮演闺塾中的角色,体验教育过程,增强感知;5. 比较研究法:引导学生比较闺塾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异同,提高思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分享、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2. 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闺塾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案例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在分析名门闺秀成长故事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和观点阐述;4.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评价闺塾作用和影响时的客观性、理性程度。
《闺塾》教学简案高中二年级教案
教学简案高中二年级教案《闺塾》一、教材分析《闺塾》是清代女性作家黄娥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面对家庭和社会压力的种种困境和挣扎。
故事情节曲折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远,适合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闺塾》的核心内容和主题,并能通过阅读体会到封建社会女性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并能够深入分析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3.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女性地位的关注和思考,增强性别平等意识。
2.培养学生对人生境遇和社会环境的理解与思考,增强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
2.理解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
难点:1.理解封建社会女性的困境和挣扎。
2.运用文学理论分析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预习1.上课前,让学生先阅读《闺塾》,思考“闺塾”的含义和作品可能涉及的主题。
2.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的闺房和封建女性形象,引发学生对封建社会女性地位和困境的思考。
3.预习:让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思考以下问题并做笔记:-闺塾是什么?在古代女性教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封建社会女性面临的困境是什么?有哪些 typify 的人物可以代表这种困境?-你期望通过阅读小说会获得什么样的启发或收获?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1.导入:学生分享预习笔记中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并进行整合总结,引入小说的分析。
2.分析人物形象:选择小说中的几个重要人物,比如骆闺塾、贾雨村、湘云、娇杏等,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其形象特点、行为方式、言谈举止等,留意人物关系的变化。
第三课时:解读情节和主题1.导入:通过讲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闺塾》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解读情节:选择几个重要情节进行分析,比如骆闺塾投湘云母校、骆闺塾结婚后的生活等,让学生理解情节发展的关联和情节对主题的体现。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闺塾》教案
《闺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了解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的文学地位与背景。
o分析《闺塾》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与情感表达。
o鉴赏剧本中的戏剧语言、戏剧冲突与情感氛围。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o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与戏剧冲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古代戏剧的兴趣与热爱。
o培养学生理解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以及对自由、平等、爱情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闺塾》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情感表达,理解剧本所反映的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
•难点:鉴赏剧本中的戏剧语言与戏剧冲突,理解汤显祖的创作意图与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闺塾》剧本、汤显祖生平及作品介绍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闺塾》剧本,了解汤显祖及其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走进汤显祖的戏剧世界1.导入新课o提问:你们对中国古代戏剧了解多少?有没有看过或听说过哪些经典的戏剧作品?o播放一段古代戏剧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戏剧的魅力。
o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汤显祖的经典作品《牡丹亭》中的选段《闺塾》。
2.作者及作品介绍o简要介绍汤显祖的生平、创作风格及《牡丹亭》的创作背景。
o引导学生思考:汤显祖为何能创作出如此感人至深的戏剧作品?3.初读剧本o学生分组朗读《闺塾》剧本,注意语音语调、情感表达。
o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情节发展与戏剧冲突。
4.人物关系与情节梳理o教师出示人物关系图,学生根据剧本内容填充和完善。
o小组讨论:这些人物关系如何推动剧情发展?o学生分组梳理剧本的情节结构,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深入解读《闺塾》1.人物性格与行为动机分析o学生分析陈最良、杜丽娘、春香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行为动机。
o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陈最良为何对杜丽娘如此严格?杜丽娘与春香的关系如何?她们对封建礼教有何态度?2.戏剧语言鉴赏o学生分析剧本中的戏剧语言,如唱词、念白等,感受其独特魅力。
《闺塾》教学设计
《闺塾》教学设计《闺塾》是一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女性教育的纪录片,以讲述上海名媛闺蜜的闺塾(女子私塾)为主线,展现了她们在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
本文将以《闺塾》为教材,设计一堂关于女性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影响,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的热爱和自我修养的意识。
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女子教育的历史渊源和特点;2.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德的内涵;3.分析《闺塾》中女性如何通过传统文化修身齐家的过程;4.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培养自律自爱的品质;5.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过程1.开场(5分钟)引入纪录片《闺塾》的主题,简要介绍古代中国女性教育的渊源和传统文化对女性修身的重要性。
2.观看纪录片(40分钟)播放《闺塾》片段,让学生通过影像感受古代女子教育的场景和传统文化的熏陶。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古代女性如何通过传统文化修身齐家,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纪录片中展现的古代女性修身齐家的过程展开讨论。
每组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古代女性如何通过传统文化塑造自己的品行和家庭观念。
4.展示讨论成果(15分钟)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和见解。
其他组可对其观点提出补充或质疑,形成全面的讨论。
5.总结课程(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和心得体会,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影响,以及女性修身齐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
三、教学手段1.多媒体设备:播放纪录片《闺塾》片段,视觉效果直观感人;2.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团队合作,形成不同见解;3.整合资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提升思维深度和广度;4.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能力;5.思维导图:辅助学生整理和归纳思路,帮助理清脉络。
四、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思维逻辑、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2.讨论质量:评估学生对纪录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3.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心得体会。
《闺塾》教案范文
《闺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闺塾》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作品分析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所表现的美好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2)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闺塾》全文2. 教学重点:(1)把握《闺塾》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价值意义。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解读。
2. 作者写作意图和作品价值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闺塾》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闺塾》,了解基本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4. 作品分析:(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闺塾》。
(2)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念。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品所表现的美好情感。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2. 分析《闺塾》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阐述自己的看法。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价值的理解和体会。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案例分析:选取《闺塾》中的典型情节,让学生分析、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情感教育:通过作品中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体验美好情感,提升情感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闺塾的背景、定义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闺塾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教育方法。
(3)了解中国古代女性教育的基本情况,认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闺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闺塾对中国古代女性成长的影响。
(3)提高文献资料搜集、处理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女性教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尊重女性,关注女性教育,树立平等、公正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闺塾的定义及背景(1)介绍闺塾的概念,解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讲述闺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闺塾教学内容(1)分析闺塾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2)重点讲解闺塾中的女性道德教育、文学艺术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等内容。
3. 闺塾教学方法(1)介绍闺塾的教学方式,如家教、师徒制等。
(2)分析闺塾教学方法的特点,如个性化教育、注重实践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闺塾的定义、背景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2)闺塾教学的内容和特点。
(3)中国古代女性教育的基本情况。
2. 教学难点:(1)闺塾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2)中国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闺塾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古代女性的生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学新课:(1)讲解闺塾的定义及背景。
(2)分析闺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讲述中国古代女性教育的基本情况。
3.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闺塾教学方法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闺塾教育案例,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认识闺塾对女性成长的影响。
5.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知识点。
《闺塾》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闺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闺塾》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人物形象的分析。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教学难点:1. 作品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文《闺塾》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b.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氛围。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如描述人物外貌、性格特点等。
c. 学生分享对人物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探讨课文主题a.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作品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念。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a.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分析修辞手法a. 教师引导学生识别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 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师点评。
3. 创作练习a.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个小短文。
b.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表达等方面。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分析:列表展示课文中的人物及其特点。
2. 修辞手法举例:列举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配以具体例句。
五、课后作业2. 写一篇关于《闺塾》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推荐一本与《闺塾》主题相关的书籍,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互动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闺塾教案整理_1
闺塾教案整理教学目标1、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2、培育鉴赏戏曲人物语言的力量,体会人物共性化的语言。
3、引导同学正确熟悉封建教育禁锢人的心智、情感进展的弊端,理解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共性自由和美满爱情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戏中三位人物的性格特点。
2.品尝剧中风趣、共性化的语言。
3.这出戏在杜丽娘性格进展中的作用。
4.戏中反理学的内容是如何表现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四百年前,有位女子读了一本书,被书中女子的青春之梦所感染,立誓肯定要嫁给,当看到是一个形容瘦削而背弯的老人后,绝望之极,跳湖自尽。
但一位名叫冯小青的女子看了这本书后,心有感受,却写了一首诗,常为后人引用,诗是这样写的。
(课件展现),知道这本书是什么名字吧?正是这姹紫嫣红的《牡丹亭》,被当代学者称为挥洒了“四百年的`青春之梦”。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书中的精彩片断《闺塾》。
课件展现课题。
二、整体感知1、简介指名同学读书下解释①有关内容。
指名另一名同学借助手中资料补充。
课件展现,老师强调重点。
2、《牡丹亭》剧情概述及评价3、课件展现“邮票上的《牡丹亭》”4、课件观赏《牡丹亭》中精彩片断唱段《游园》中的“步步娇”“皂罗袍”。
三、研读探究1、《闺塾》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又叫“学堂”、“春香闹学”,春香作为小姐杜丽娘的丫环,她都闹了些什么呢?指名同学诵读课文精彩片断,其他同学留意思索。
老师引导同学抓住主要唱、白理解、归纳闹学诗→闹模字→闹责打2、思索: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同学阅读思索,争论回答。
3、这折戏里真的是春香在闹吗?有人认为是小姐在闹,那么你认为这一场戏究竟是在写谁呢?老师首先引导同学弄清这折戏里写了哪几个人,这几个人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引导同学思索小姐杜丽娘毕竟有没有闹?怎么闹的?课件展现对问题的归纳小结。
4、课件展现对课文结构层次的小结。
《闺塾》教案
《闺塾》教案第一篇:《闺塾》教案《闺塾》教案教学目的:1.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
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富有情趣的语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赏读法一、教学导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各出现了两位戏剧大师:一位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另一位就是我们中国的汤显祖。
汤显祖善诗文词曲,在戏曲方面贡献尤著。
《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闺塾》又是《牡丹亭》中的精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汤显祖的《闺塾》吧。
二、介绍作者与作品:1.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人。
明代戏曲作家。
所居名玉茗堂。
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时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
34岁中进土,因作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批评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抨击执政宰相的专横与任用私人,被贬广东徐闻任典史。
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而被免官,从此隐居家中,专事写作。
汤显祖的作品较多,流传下来的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明传奇是对明代南戏的称呼。
在当时,传奇创作方面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以汤显祖为领袖的“临川派”,注重文采,忽视韵律;一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注重音律,忽视文采。
风格各异,成就不同。
2.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共五十五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是剧作家在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它鲜明地体现了反礼教、反理学的进步倾向,在“情”与“理”的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叛逆色彩的杜丽娘形象。
杜丽娘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境界,即从现实到梦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现实,基本上是由生而死,又由死而生。
《闺塾》是其中的第七出。
它前面写太守杜宝决定请塾师,让年已二八的丽娘读书,以便“她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做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闺塾的定义和特点;(2)学生能够掌握闺塾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学生能够运用闺塾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闺塾教学的实际应用;(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教学设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3)培养学生尊重女性、倡导平等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闺塾的定义与起源2. 闺塾的教学特点3. 闺塾教学的基本方法4. 闺塾教学案例分析5. 闺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闺塾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闺塾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闺塾的定义与起源,掌握闺塾的教学特点。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闺塾教学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教学方法及其效果。
4. 教学设计:学生分组进行教学设计,选取一个主题,结合闺塾教学理念,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活动。
5. 分享与评价: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同伴评价:同伴对学生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及教学技能。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闺塾教学相关教材;2. 图片:古代闺塾的图片;3. 案例:闺塾教学成功案例;4. 教学设计模板:供学生设计教学活动时参考。
六、教学实施步骤1. 第一步:在课程开始时,通过展示古代闺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闺塾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第二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闺塾的定义与起源,掌握闺塾的教学特点,并收集相关资料。
《闺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闺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闺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1《闺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近年来,女性教育逐渐受到关注。
而"闺塾"就是中国古代开设的为女性服务的私塾。
"闺塾"既是女子读书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传播礼教、传统文化和家教传统的场所。
本篇文章将结合一节《闺塾》课,对教案和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教案1. 主题:《闺塾》课堂2. 时间:90分钟3. 年级:高二4. 提升目标:a. 了解闺塾的起源、发展历程、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b. 学习探讨《闺塾》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文学分析方法。
c. 发掘女性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共性以及不同之处。
d. 探讨闺塾对现代女性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5. 教学过程安排:a. 设计理念和编写思路,通过幻灯片和教师简介展示闺塾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并与学生讨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b. 学生学习《闺塾》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通过大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方法与技能。
c. 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文献资料,了解闺塾与女性教育的联系、共性以及不同之处。
d.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发言,探讨闺塾对现代女性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6.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相结合。
7. 参考资料:闺塾相关资料、文献资料以及《闺塾》之类的文学作品。
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本次教学将通过《闺塾》这部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女性教育的传统以及历史演变,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探讨闺塾对现代女性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 课前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幻灯片,以展示闺塾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等,同时顺带讨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准备多样的阅读资料和文献资料,以激发学生对于闺塾与现代女性教育的探索。
还要选取相关的文学作品。
3. 教学过程a. 介绍闺塾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并与学生讨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闺塾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2)掌握闺塾中常见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
(3)了解闺塾中女性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闺塾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
(2)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理解闺塾中女性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女性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闺塾的背景和特点。
(2)闺塾中常见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
(3)闺塾中女性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
2. 教学难点:(1)闺塾中女性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
(2)对闺塾中教育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闺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准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相关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了解闺塾的基本概念。
(2)准备课堂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古代教育的形式和特点。
(2)提问:“你们认为古代女性能接受教育吗?她们的教育方式又是怎样的呢?”2. 教学内容与活动:(1)教师简要介绍闺塾的背景和特点。
(2)学生分享对闺塾的了解和看法。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闺塾中常见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
(4)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理解闺塾中女性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
3.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阅读,深入了解闺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闺塾的理解和兴趣。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闺塾中女性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闺塾的背景和特点、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及女性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的讲解是否清晰明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闺塾(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欣赏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理解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自由和美满爱情的合理性。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要尽量少讲,多让学生活动和自学。
要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抓住戏剧冲突来认识人物性格。
对剧中生动的细节,风趣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一定要细细体会,不要一带而过。
例如,对“末作鸠声。
贴学鸠声诨介”的细节,可以引导学生想像陈最良学鸠声的情景和戏剧效果;杜丽娘说“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这经文偌多”,是有潜台词的,可让学生揣摩此时杜丽娘的心理活动。
这出戏的思想内容并不难理解,主要让学生自己领会,不必多讲。
●学法指导首先熟悉情节,了解人物地位、身份和他们的言行,然后对比分析,把陈最良与两位青年女子对比,突出陈的迂腐、保守;将杜丽娘与春香对比,了解她们思想性格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反复地有表情地朗读,体会各人语言在语气语调上的不同,了解他们用词和句式的特点,从而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核心情节。
而《闺塾》为《牡丹亭》的第七出,“游园惊梦”的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
依据剧情内容,本课可以鉴赏春香、丽娘和老塾师陈最良三个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进而概括人物性格为重点。
二、解决办法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因剧中写的是官家闺塾,故曲词对白中常涉及四书五经之类的内容,学生初读可能觉得理解困难。
对这些内容不必深究,对照课文注释作一般了解即可。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闺塾的定义和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闺塾中女性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学生能够分析闺塾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了解闺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探讨闺塾中的教育方式和女性角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形式和女性地位。
学生能够思考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和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闺塾的定义和特点。
闺塾中女性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闺塾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2. 教学难点:闺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闺塾中的教育方式和女性角色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献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了解闺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教学PPT和多媒体材料,用于展示闺塾的相关内容。
2. 学生准备: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了解闺塾的定义和特点。
准备相关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闺塾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闺塾的了解和认知。
2. 讲解:教师通过PPT和多媒体材料,向学生介绍闺塾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闺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3. 讨论:学生分为小组,就闺塾中女性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讨论。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并进行报告。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闺塾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探讨闺塾中的教育方式和女性角色。
5. 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2. 学生选择一个与闺塾相关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报告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馈,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差异和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变迁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二年级语文《闺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教学手段】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简介作者汤显祖及全剧剧情。
《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请同学简介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
二、研习新课:
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
(分角色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点读精彩片段。
(自由朗读后,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
(在给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
5.给出讨论题:
(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
(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
(3)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
三、知识拓展:
1.欣赏昆曲《游园》选段。
2.学唱此段,感受心灵的放飞。
3.自由畅想,体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介绍两个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闺塾》教学简案这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