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常规一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衰、肺部感染、痰多、呼吸肌疲乏无力有关1、准备插管行机械通气(1)备好呼吸机,连接模拟肺试机后处于待机状态(2)插管前如时间允许,病人尚清醒,应向病人解释插管的必要性、步骤等注意事项。
(3)准备必要的插管的器材和吸引器、药物,备好胶带,去除病人床头挡板(4)适当约束病人双上肢2协助插管(1)准备体位:仰卧、抬高颈部,使咽喉部充分伸展(2)每次插管前后给予充分吸氧,若插管困难应使用简易呼吸器接面罩作人工呼吸,加压给氧后再行插管(3)准备好吸痰用物及时协助吸引呼吸道分泌物3插管后(1)连接呼吸机,观察胸廓抬动情况(2)垫牙垫,防止插管被咬扁(3)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必要时调整插管深度(4)协助固定插管(5)记录插管深度,严密观察是否移位(6)吸痰必要时(7)遵医嘱与、予镇静剂、止痛剂、肌松剂(8)监测SPO2,使用呼吸机三十分钟后复查血气(9)遵医嘱调整有关参数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气管插管、痰多、粘稠、正压气道有关1、翻身、拍背、胸部理疗g2h2、加强呼吸道湿化,痰液粘稠时调节湿化器温度至37度3、听诊两肺呼吸音,监测气道压力,如有痰鸣音或气道压力升高,则需及时吸痰4、吸痰时吸痰管插入要够深5、吸痰前后1—2min给予病人过度通气,吸纯氧6、吸痰前关闭呼吸机的报警音7、遵医嘱保证病人有充足的液体入量,以利于痰液的稀释三有损伤的危险:与呼吸机的参数设定不正确,报警限设置不正确或呼吸机与气管插管脱节有关1、合理设定报警限和呼吸机参数2、保证报警限处于打开状态3、注意监听报警声并立即作出反应,及时处理各种报警4、如无法去除报警,应立即汇报医生,床边应备有简易呼吸器和给氧装置,必要时用简易呼吸器行人工呼吸或更换另一台呼吸机四恐惧、焦虑:与呼吸机报警和病人不能进行自主呼吸及对预后担心有关1、注意及时去除报警声并正确处理报警,向病人解释报警的原因2、工作人员表现出自信、镇静和善解人意3、锻炼病人的自主呼吸时,护士应守在病人床旁,加强观察,鼓励病人放松作深呼吸,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4、降低不必要的负性刺激,提供安静的环境,提供有计划的护理,以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5、允许家属探视,协助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五语言沟通障碍:与气管插管有关1、向病人说明因插管所致的不能讲话是暂时的2、教会病人非语言沟通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如纸笔、点头、摇头、打手势、眨眼等3、耐心与病人沟通,主动询问病人的不适与需求六有感染的危险:与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有关1、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2、口腔护理g8h,经口插管期间可用稀释10—30倍的稀碘行口腔冲洗,每日更换牙垫(两名护士操作)3、每天清洗空压机滤网,每天更换人工鼻,湿化液,每48—72h更换呼吸机管道并消毒4、限制探视人数5、每天用超强紫外线灯作空气消毒6、监测体温的变化7、定期作痰培养+药敏,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实用】-机械通气病人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病人护理常规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1. 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1.1评估患者呼吸,发绀,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的结果。
1.2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皮肤完整性、出入量是否平衡。
1.3观察痰的颜色、性质、气味、量、伴随症状、与体位的关系、影响睡眠的情况。
1.4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以及人机协调性,气管插管深度,呼吸机的参数和功能。
1.5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通气过度、通气不足、循环功能障碍、气道损伤、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2. 护理问题2.1并发症:肺损伤、呼吸性碱中毒、氧中毒、呼吸系统感染3.护理措施3.1环境管理:保持病室温度23~25℃,温度为50%~60%。
3.2 BiPAP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包括吸气压,呼气压,吸气压力上升时间,吸氧浓度及后备控制通气频率等。
参数调节原则:压力从较低水平开始,吸气压O,待患者耐受后再逐渐上调直到达满意的通与呼气压之差最好不低于6~8cmH2气和氧合水平。
3.3向清醒患者做好解释,使其配合,对患儿应约束四肢,必要时应用镇静剂,防止导管脱出。
3.4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或套管,严防脱出、移位,一旦出现应立即重建人工气道,并同时面罩加压给氧气或口对口人工呼吸,保持氧供。
3.5接呼吸机后应立即观察呼吸机的供氧情况:(1)胸廓起伏是否对称。
(2)、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对称。
(3)、观察指(趾)甲末梢是否转红润。
(4)、血氧饱和度是否逐渐上升。
3.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应及时吸痰,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2分钟,翻身扣背,对痰液粘稠者,行呼吸机气道雾化。
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严重缺氧等情况,协助医生处理。
3.7心理护理:鼻面罩的使用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甚至幽闭的心理障碍,注意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治疗前向患者解释安置呼吸机的目的,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受及对策,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消除其顾虑,取得合作。
重症医学科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1.呼吸机各管路接头,湿化器等使用前均应清洗、消毒,并正确连接。
2.如患者意识清楚,应向患者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安全性,以取得患者配合和合作。
3.护士及时准确的记录呼吸机工作条件。
观察气道压力、呼出潮气量、SpO2等指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综合评估通气、氧合和酸碱状态。
4.通过听诊肺部呼吸音及观察插管深度(经口:气管插管距门齿20-24cm;经鼻:气管插管距鼻外缘2cm),判断
气道通畅情况,适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并观察分泌物的量、色、形状和味。
进行合理胸部物理治疗,促进排痰和呼吸功能恢复。
5.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6.呼吸机的监测观察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各种设置
有无异常变动;保持管道连接紧密,各种导线、传感线无松脱;保持湿化器内湿化液在正常刻度范围内,并观察管道内积水避免其阻塞通路或返流入患者气道;观察呼吸机报警原因并作相应处理,观察有无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观察撤机过程中患者有无不耐受指证。
7.呼吸机旁边必须备有简易呼吸器,以备急用,若呼吸机突然发生故障停止工作,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将患者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脱离,用简易呼吸器为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8.病房内应随时备有一台呼吸机以备急用。
9.除吸痰是护士需调节吸氧浓度外,未经医生同意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工作参数。
10.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标,以方便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撤离操作护理常规
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撤离操作护理常规【撤机前的评估】1.临床判断(1)呼吸衰竭的病因已基本纠正,自主呼吸平稳,呼吸动作有力,具有足够的吞咽和咳嗽反射。
(2)没有频繁的致命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相当稳定。
(3)休克、低血容量已彻底纠正。
(4)感染已控制,体温正常,神志已清醒或已恢复机械通气前状态。
撤机前吸氧浓度应逐渐低至40%以下。
(5)撤机前12h应停用镇静安定药。
2.撤机前的肺功能测定(1)自主呼吸频率:呼吸频率V25~30∕min,这是临床常用,十分简单方便的方法。
浅快呼吸指数对预计撤机具有确切价值,浅快呼吸指数二呼吸频率(次/min)/潮气量(L);当指数W105时预计撤机成功,指数>105时预示撤机失败。
浅快呼吸指数预计撤机成功与否的总准确性为89%o(2)每分通气量和最大自主通气:每分通气量(VE) 和P2C02的关系可表明患者呼吸系统工作的效率和负荷。
正常人VE大约6L∕min即可维持PC02正常。
撤机参数通常为<10L∕min,维持P°C02大致正常水平。
最大自主通气(MVV) 是患者在Imin内所能呼出(或吸入)的最大气量,正常范围50〜250L∕min° VE和MVV的关系提供了患者通气储备的指标。
撤机标准通常定为MVV至少是VZ的2倍。
(3)呼吸系统的顺应性(Crs):为适当通气时扩张肺和胸廓的弹性回缩力。
正常范围60~100ml∕cmH20o Crs是判断撤机的重要参数,一般认为Crs<25ml∕cmH20,通常标志着撤机失败。
(4)开腔气量/潮气量(Vp/Vr):计算公式:Vp/V,二(PaC02-PEC02) /PaC02o PEC02为平静呼吸出气中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值。
Vp/V增加,说明死腔通气量增大,不利于撤机。
正常情况下Vp/Vr为0. 2〜0. 4,若Vp∕V≥O. 6常预计撤机失败,若Vp∕VrV0.4,则预计撤机成功。
(5)气道闭合压:中枢的呼吸驱动减少时,可导致通气不足和高碳酸血症,但如果呼吸驱动过高,也将使呼吸系统处于高应激状态,呼吸肌的有效工作也将不能持久。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1、保持抢救单位清洁,防止交叉感染,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各项呼吸治疗及护理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注意患儿体位,将患儿头部稍后仰,肩、颈部用软布垫高1~2cm,每2小时翻身1次有利于体位引流,可预防坠积性肺炎,同时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产生压疮,但应注意避免牵拉呼吸机管道,防止气管插管发生移位或脱落。
3、严密观察患儿面色、皮肤颜色、自主呼吸、胸廓运动情况,注意呼吸是否对称等,每2小时记录1次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置远红外辐射床的患儿,同时监测体温。
4、呼吸机工作状态的监测:每2小时记录1次呼吸机参数,包括: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气道平均压、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吸气/呼气时间比值及气管插管深度等。
根据血气分析监测值调整参数随时记录,保持呼吸机回路管道通畅,正确设定报警限并及时处理报警信号。
5、观察使用呼吸机的并发症:吸入压力过高会导致肺泡破裂或气胸;过度通气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抽搐、痉挛以及氧中毒、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应密切观察,经常进行肺部听诊,检查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痰液堵塞、插管过深、脱落、拆管、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有无对抗等,有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
6、气道护理(1)吸痰前先叩背,由下而上,由肺边缘向肺门方向轻轻叩击,一人准备好吸痰用物,戴无菌手套,另一人用球囊给予高浓度加压氧气吸入,使氧分压增高。
(2)使患儿侧卧,分离呼吸机接头,向气管内注人生理盐水冲洗液0.5~1m1。
(3)再接上呼吸机通气5~6次,拍背后吸痰,戴无菌手套,快速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入深度比'管插管深0.5Cm,或遇阻力后退出吸痰管0.5~1cm后开始负压吸引(压力40~100mmHg),边吸引旋转退出吸痰管,动作要轻快,吸引时间不能超过15秒,不能做上下来回吸引。
(4)吸痰后继续加压给氧5-6次,便氧分压恢复到正常,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的改变。
(5)注意吸痰顺序:先吸气管内的痰液,后吸口腔、鼻腔及咽部的痰液。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一、目的1、增进通气效果。
2、增进供氧效果。
3、减低呼吸功。
二、护理要点1、机械通气治疗前准备(1)准备功能完好的呼吸机和管路。
(2)连接电源、高压氧、湿化器内加入灭菌注射用水。
(3)开机,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
(4)接模拟肺试机、加温湿化器预热5分钟。
(5)检查有无漏气及异常情况存在。
(6)向神志清醒的病人解释使用呼吸机的重要性,取得病人配合,教会病人用非语言方式表达其感受。
2、机械通气治疗中的病情观察、护理。
(1)呼吸监测A.观察呼吸形态:有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及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呼吸音性质及有无啰音。
开始应每隔30~60分钟听诊肺部。
B.监测呼吸机参数:观察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以根据病情调节参数。
3、停机前后护理(1)向患者解释说明脱机的目的以取得配合,消除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心理。
(2)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出现异常应停止撤机。
(3)脱机后给足够的氧气吸入,密切观察呼吸形态,有无缺氧表现。
(4)鼓励患者有效咳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5)呼吸机终末消毒与保养:用优氯净浸泡管路及附件,呼吸机面板使用中效消毒剂擦拭。
按原结构安装调试备用。
(6)改善营养,可采用肠内、肠外营养方法。
(7)心理社会支持:对机械通气病人,无论意识是否清醒,均应予以尊敬与关心。
让病人用非语言沟通方式表达其要求,以缓解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内科护理学》第四版拟定:吴** 审核:护理部修订时间:2020年9月。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呼吸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护理常规】1.呼吸机的连接:连接呼吸机管路,检查管路是否漏气,通气模式是否合适,参数调节是否准确,报警系统是否完好。
如一切正常,向湿化罐内注入无菌注射用水,使液面至上下标记线之间,并调节湿化器的温度。
2.人工气道的管理:①妥善固定:记录气管插管的深度,并班班交接,防止脱管。
固定气切套管的寸带松紧适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
烦躁患者,适当使用约束带予以约束。
一旦出现脱管应立即重建人工气道,并同时面罩加压给氧气保持氧供。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评估呼吸道内是否有分泌物,如患者有痰鸣音、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快等表现。
定期翻身、叩背,确保分泌物的充分引流。
对痰液粘稠者,气道内注入3-5ml灭菌注射用水,每30-60分钟1次,以稀释和化解痰液。
吸痰前后给予吸100%氧气2分钟,1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注意无菌操作。
③呼吸道湿化:使用温加湿器,调节温度温度在32-37℃,相对湿度达到100%,以维持呼吸道黏膜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④气囊充、放气:如气管插管未使用低压气囊,需定时放气,防止气囊压气管粘膜过久,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粘膜损伤,甚至坏死。
一般每6-8小时放气1次,放气时,先抽吸气道内分泌物,再缓慢抽吸囊内气体,尽量减轻套囊压力,每次放气5-10min后再充气。
在进行充放气操作时,应注意防止插管脱出,充气完成后需测量末端到牙齿的距离,并与原来的数据比较,确保固定良好。
3.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①气压伤:严密监测患者的神志、血压、心率、呼吸次数、SPO2、呼吸机参数。
发现气胸、皮下气肿时及时处理。
②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定时监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重视呼吸机报警信号,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每日更换气管插管位置,给予口腔护理,每日4次。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常规填空题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常规填空题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常规填空题
机械通气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支持或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
机械通气患者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以确保其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的一些常规,填空题如下:
1. 在机械通气患者的床旁,应该备置好氧气和_________等急救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2. 机械通气患者通常需要持续监测其_________,以确保通气的有效性。
3. 定期检查机械通气患者的气囊压力,确保其在_________范围内,防止肺过度膨胀。
4. 机械通气患者需要通过导尿管排尿,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其
_________,以确保排尿通畅。
5. 机械通气患者需要定期翻身,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遵
循翻身的_________,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或危险。
6. 定期检查机械通气患者的_________,以确保气道通畅,并避免积聚痰液。
7.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机械通气患者的体温,并保持恒定的
_________,以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8. 机械通气患者常常需要输液,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输液情况,并确保输液管路的_________。
9. 在机械通气患者的床旁,应备有_________,以便及时记录和调整机械通气参数。
10. 机械通气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_________,尤其是氧饱和度,以及处理可能的低氧血症或低碳酸血症。
以上是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的一些常规。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机械通气的原理和操作,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常规
无创机械通气(NIV)护理常规一、定义: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的机械通气方法,包括气道内正压通气和胸外负压通气等,又称无创正压通气,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1)呼吸衰竭: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早期预防。
指征:①呼吸急促(COPD病人的呼吸频率>24次/分,心力衰竭病人的呼吸频率>30次/分),动用辅助呼吸肌或出现胸腹部矛盾运动;②血气异常:PH<,PaCO2>45mmHg,或氧合指数<200。
(2)急性加重期COPD:适用于伴中度呼吸性酸中毒(PH为—)的急性加重期COPD病人。
稳定期COPD:①伴有乏力、呼吸困难、嗜睡等的症状;②气体交换异常,表现为PaCO2≥55mmHg或在低流量给氧情况下PaCO2为50-55mmHg,伴有夜间SaO2<88%的累计时间占监测时间的10%以上;③对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氧疗等内科治疗无效。
(4)其他:包括心源性水肿、支气管哮喘急性严重发作、重症肺炎、ALI/ARDS早期干预、胸壁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和胸部创伤、辅助撤机和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 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①心跳或呼吸停止,或需要立即气管插管。
②自主呼吸微弱,处于昏迷状态,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
③误吸高危以及不能清除口咽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保护能力差。
④颈部和面部创伤、术后及畸形;⑤上呼吸道梗阻;⑥严重低氧血症(PaO2<45mmHg)和严重酸中毒(PH≤)2.)相对禁忌症:①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②严重感染③未引流的气胸④近期面部、颈部、口腔、咽腔、食管及胃部手术;⑤气道分泌物多或排痰障碍;⑥病人明显不合作或极度紧张。
三、实施1)方法包括鼻罩、口鼻罩、全面罩、鼻囊罩和接口器等,以鼻罩和口鼻面罩最常用。
2)通气模式常用模式有CPAP和BIPAP,均可用于治疗I型呼吸衰竭,而II型呼吸衰竭最常用的模式是BIPAP。
有创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有创机械通气护理常规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目前病情、生命体征、意识与心理状态;缺氧的表现及程度(包括观察发绀程度,呼吸时有无张口、抬肩、鼻翼翕动、三凹征,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浅度变化)。
2.评估呼吸机性能,评估供氧、负压装置、抢救车、抢救药物是否齐全。
3.评估病房环境是否清洁,有无烟火、易燃品等。
二、护理措施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机械通气的目的,取得合作,消除恐惧心理。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了解呼吸机监测的各项指标和血气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呼吸机的参数和呼吸模式,设置各种报警值并记录。
3.评估呼吸机的运行状态,及时报告及处理报警。
4.保持气道通畅,加强人工气道湿化,注意观察痰量、颜色、粘稠度,并及时清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5.室温控制在(24±1.5)℃左右,湿度控制在 55%~65%,保持空气清新。
6.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无禁忌证者床头抬高30°-45°,必要时予适当约束,防脱管,病情允许时,协助患者早期活动。
7.管道的护理(1)气管导管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刻度须班班交接,如有脱出,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监测气囊压,使其维持在20~30cmH2O 范围。
(3)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防止扭曲打折。
积水杯处于管道最低位,及时倾倒冷凝水。
8.随时评估患者的生理需求,做好口腔、皮肤等生活护理,病情允许时应尽早给予胃肠内营养。
9.呼吸机管理(1)螺纹管一人一使用一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
(2)湿化器内液体每天更换。
(3)终末消毒按消毒灭菌规范处理。
三、健康教育1.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避免人机对抗。
3.指导患者学习非语言表达方式。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它的应用为抢救病人争取了时间和条件,但只有在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的保证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机械通气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机械通气是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治疗呼吸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肺泡通气,减少病人呼吸作功和改善氧合。
一.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1.病人的观察和护理(1)一般生命体征的监护注意病人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皮肤、神志变化及尿量等。
体温升高通常是感染的一种表现,体温下降伴皮肤苍白湿冷,可能是休克的表现,应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机械通气时气道内压力升高,回心血量减少,可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反射性增快,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可引起肾血流灌注降低,机械通气时血浆中抗利尿激素、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升高,这三种激素升高,均能减少尿液的生成与排出。
机械通气时,可抑制吸气,尤其是潮气量大时,可导致自主呼吸停止。
皮肤潮红、多汗和表浅静脉充盈,提示有二氧化碳潴留;脸色苍白、四肢末端湿冷,可能是低血压休克的表现。
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很差,机械通气病人如通气不足,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首先表现为意识状态的改变,甚至昏迷。
机械通气治疗得当,呼吸道保持通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缓解,神志转为清醒。
所以,对一般生命体征的观察要仔细,并认真作好详细准确的记录。
(2)胸部体征机械通气时,两侧胸廓运动和呼吸音应对称、强弱相等,否则提示导管进入一侧气管或有肺不张、气胸等情况。
(3)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的监测要密切注意病人自主呼吸的频率、节律、与通气机是否同步,机械通气后通气量恰当,病人安静,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同步,如出现烦躁,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多由于通气不足或分泌物增多,应及时清除痰液,增加通气量。
如自主呼吸较强过快,与呼吸机不同步,可予镇静剂(安定等)或肌松剂(万可松等)以抑制自主呼吸而达到控制呼吸。
(4)血气监测血气分析是判断通气和氧和情况的主要依据,是机械通气治疗中监测的重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1、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呼吸机类型。
2、呼呼吸机在使用前应检查工作性能及运作情况,用检测呼吸囊与呼吸机连接
试行通气,确认呼吸机无异常。
3、呼吸机各管路、接头、湿化器等使用前均应清洗、消毒,并正确连接于呼吸
机。
4、如病人意识清楚,应向病人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及安全性,以取得病人的
配合和合作。
5、接通电源、压缩空气气源,开启主机和湿化装置,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
性别预设呼吸机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和吸呼比等参数。
6、调整适当的参数报警上下限,如气道压、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等。
7、使用呼吸机后应及时确定呼吸机是否为病人提供了适当的换气功能,随时听
诊两侧肺部呼吸音,注意呼吸情况。
8、护士应及时准确记录呼吸机的工作条件。
9、使用呼吸机30分钟后,或改变呼吸机条件30分钟后应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
气体分析,以了解病人的气体交换功能是否改善。
10.、护士要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为病人吸痰,吸痰前后要给予纯氧吸入。
11、监测病人生命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情况和SPO2的变化。
12、报警信号就是呼救,呼吸机报警后要了解报警原因,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13、呼吸机旁边必须备有简易呼吸器,以备急需。
若呼吸机突然发生故障停止工作,应立即将病人的人工气道予呼吸机脱离,用简易呼吸器为病人进行人工呼吸。
14、病房内应随时备用一台呼吸机,以备急用。
15、除吸痰时护士需调节吸入氧浓度外,未经医生同意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的工作参数。
16、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示等,以方便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