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合集下载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1. 空气分离:首先,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需要被分离。

这可以通过空气压缩和冷却,然后用分子筛或液化分离技术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出来。

2. 氮气制备:通过空气分离得到的氮气需要被进一步提纯。

这可以通过低温分馏或其他技术将氮气提纯到适当的纯度。

3. 氢气制备:氢气可以通过天然气蒸汽重整反应或者电解水得到。

4. 催化剂制备:制备出合成氨反应所需的催化剂,通常是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铁钼镍催化剂。

5. 合成氨反应:将氮气和氢气在高压高温的条件下通过催化剂进行反应,生成合成氨。

6. 分离纯化:将合成氨经过冷却和减压,然后通过吸收剂、冷却和压缩等工艺步骤来分离纯化合成氨。

7. 储存和运输:将合成氨储存于合适的储罐中,并通过管道或其他运输方式将其运输到需要的地点。

以上就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通过这个工艺流程可以高效地制备出高纯度的合成氨,供给各种化工生产需要。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出的合成氨的纯度和质量能够满足工业需求。

在合成氨的工艺中,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化工技术和设备,以下将进一步细说合成氨的工艺流程过程。

8. 催化剂再生:在合成氨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需要不断地被再生。

随着反应进行,催化剂表面会积聚一定量的杂质物质,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因此,通过热气流或蒸汽来清洁催化剂表面,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9. 热力学控制: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需保持适宜的温度。

以确保反应不至于过热,影响产品的选择性及催化剂的稳定性。

使用适当的冷却系统来维持反应温度,是非常关键的。

10. 蒸汽重整制氢:氢气是合成氨反应的一种重要原料。

而氢气通常是通过天然气蒸汽重整反应得到的。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加热天然气并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

11. 压缩系统:由于合成氨反应需要高压,所以需要使用高效的压缩系统,来将氮气和氢气压缩至合适的反应压力。

一般情况下,合成氨反应的压力约为100至200大气压。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料、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领域。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经相当成熟。

下面将简要介绍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首先,合成氨的生产主要通过哈伯-玻斯曼工艺进行。

该工艺是利用氮气和氢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过催化剂的作用,反应生成氨气。

此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氮气和氢气的准备、反应器的设计、催化剂的选择、生产过程的控制等。

氮气和氢气的准备是合成氨工艺的第一步。

氮气主要来自空气分离装置,而氢气则通过蒸汽重整、水煤气变换等方式制备。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确保氮气和氢气的纯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后续反应的顺利进行。

接下来是反应器的设计。

在哈伯-玻斯曼工艺中,通常采用高压反应器进行氮气和氢气的反应。

反应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温度、压力、催化剂的选择等因素,以确保反应过程能够高效进行,并且保证反应器的安全性。

催化剂的选择是合成氨工艺中的关键一步。

通常采用铁、铑、钼等金属作为催化剂,以促进氮气和氢气的反应。

催化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反应速率、选择性、稳定性等因素,以提高氨气的产率和纯度。

生产过程的控制是合成氨工艺中的最后一步。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压力、气体流速等参数,以确保反应的高效进行。

此外,还需要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获取高纯度的氨气。

总的来说,合成氨工艺流程包括氮气和氢气的准备、反应器的设计、催化剂的选择和生产过程的控制。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高效地生产出高纯度的氨气,满足各种工业领域的需求。

合成氨工艺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将为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1、粘结剂制备先将水加入到粘结剂提取罐内,然后向罐内微通蒸汽,加热温度应≤40℃,开动搅拌机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投入液体烧碱(30%Na0H),待碱液温度达一定时继续搅拌,投入筛好的褐煤(含腐植酸约35%),含量低的褐煤应适当多投,可根据腐植酸含量高低而调整加入量,边投料边通蒸汽,同时不停搅拌,此时由于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产生少量气体、液位有所升高,为防止冒槽现象应酌情减少蒸汽加入量,维护反应温度,时间约2小时反应基本完全,可取少量提取液检查,其颜色为黑褐色,有粘结性,用母指和食指捏后拉开有连丝,冷却后粘结性增大,流动性变差,视为提出制液结束。

此时停蒸汽,不停搅拌待用。

2、原料煤的粉碎和粘结剂的加入原料煤先送入一级粉碎机,粉至3毫米以下,后经皮带机送入鼠笼粉碎机粉至1毫米以下,经皮带机送入双轴搅拌机内,此时由操作工视其送入的煤量酌情控制加液阀加入已提取好的粘结剂,在双轴搅拌机内不断的搅拌推进混匀后落入斜皮带机,送至分仓平皮带机,分仓堆沤备用(粘结剂的加入量是根据经验判断掌握调节,一般加液后的煤屑用手抓一把捏得拢,两指能捏散较为合适)。

3、煤棒制备沤化合格的原料煤送煤棒机挤压成型后经皮带机输送到煤棒烘干炉中,利用吹风气回收锅炉的尾气(温度~160℃)将煤棒烘干,再经皮带机输送到造气车间供造气炉制取半水煤气用。

4、半水煤气制取以空气和蒸汽为气化剂,在常压、高温下与煤棒中的炭作用,通过固定床(造气炉)蓄热间歇制气法得到半水煤气,根据氨合成必需的氢、氮气体比例调整空气和蒸汽加入量,保证合成氨系统的循环氢含量,造气过程由微机控制,分为五个阶段:①吹风②上吹制气③下吹制气④二次上吹⑤空气吹净②、③、④、⑤阶段制取的半水煤气经旋风除尘器、蒸汽过热器、显热回收器回收热量,进入洗气塔降温除尘后送入气柜。

以上五个阶段形成一个工作循环,周而复始。

每个工作循环根据原料煤的特性,确定各阶段的工作时间,烘干煤棒的一个工作循环时间120-140秒,为保证半水煤气生产的连续性,采用若干台半水煤气发生炉交替工作。

合成氨生产工艺简介

合成氨生产工艺简介

合成氨生产工艺简介目前国内生产合成氨的工艺大同小异,忽略各自的设备差异和工艺上的微小不同,我们可以将氨的生产过程,粗略的讲可分成一下几步:造气;脱硫;变换;变换后脱硫;铜洗;氨合成几个步骤,如下是此类流程的一个极简示意图:图1 合成氨的极简化流程1造气工段造气实质上是碳与氧气和蒸汽的反应,原料煤间歇送入固定层煤气发生炉内,先鼓入空气,提高炉温,然后加入水蒸气与加氮空气进行制气。

所制的半水煤气(主要成分为CO和H2,另有其他杂质气体)进入洗涤塔进行除尘降温,最后送入半水煤气气柜。

造气工段脱硫工段变换工段煤块水蒸汽CO, N2, H2H2S等其他杂质CO, N2, H2变换气脱硫工段CO2, N2, H2H2S等其他杂质甲醇合成工段少量CO, CO2,N2, H2精炼工段N2, H2极少量CO X等其他杂质氨合成工段N2, H2冷冻工段NH3液氨图2 造气工艺流程示意图2脱硫工段煤中的硫在造气过程中大多以H2S的形式进入气相,它不仅会腐蚀工艺管道和设备,而且会使变换催化剂和合成催化剂中毒,因此脱硫工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DDS脱硫剂脱出气体中的硫。

气柜中的半水煤气经过静电除焦、罗茨风机增压冷却降温后进入半水煤气脱硫塔,脱除硫化氢后经过二次除焦、清洗降温送往压缩机一段入口。

脱硫液再生后循环使用。

图3 脱硫工艺流程图3变换工段气体从脱硫工艺中处理过后,已不含H2S等有毒气体。

变换工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半水煤气中的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水蒸气发生放热反应,生成CO2和H2。

经过两段压缩后的半水煤气进入饱和塔升温增湿,并补充蒸汽后,经水分离器、预腐蚀器、热交换器升温后进入中变炉回收热量并降温后,进入低变炉,反应后的工艺气体经回收热量和冷却降温后作为变换气送往压缩机三段入口。

说明:合成气的中的CO(一氧化碳)经蒸汽转换成CO2(二氧化碳)与H2,转换后气体称为“变换气”。

图4 变换工艺流程图4变换气脱硫与脱碳经变换后,气体中的有机硫转化为H2S,需要进行二次脱硫,使气体中的硫含量在25mg/m3。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1. 原料准备: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

氮气通常是从空气中提取,而氢气则是通过蒸汽重整或其他化学反应得到。

这两种气体需要经过净化和压缩处理以确保其纯度和适当的压力。

2. 氮氢混合:氮气和氢气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到合成氨反应器中。

通常情况下,氮气和氢气的摩尔比是3:1,经过混合后形成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

3. 合成氨反应:混合气体经过压缩以提高反应速率,并在高温(通常在400-500摄氏度)和高压(通常在100-250大气压)下进入合成氨反应器。

在反应器中,混合气体经过催化剂的作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生成合成氨。

4. 分离和提纯:合成氨反应产物中还包含未反应的氮气和氢气,以及少量的副产物。

通过冷凝和减压操作,将未反应的气体和副产物从合成氨中分离出来。

之后,通过蒸馏或其他分离技术提纯合成氨,以得到符合工业标准的合成氨产品。

5. 储存和运输:合成氨产品可以被存储在压力容器中,并通过管道或其他方式进行运输到需要的地方,用于化肥生产或其他工业应用。

以上是合成氨的基本工艺流程,工艺中还有一些细节操作和工艺条件的优化,以确保合成氨的产率和纯度达到要求。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广泛用于农业和工业领域。

它通过哈贝-玻斯过程(Haber-Bosch process)进行生产。

这个过程是由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贝和卡尔·博世于20世纪初发现的,如今,仍然是工业生产合成氨的主要方法。

在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中,反应器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工业上通常使用固定床催化剂反应器,其在高压和高温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来促进氮气和氢气之间的反应。

这个过程对反应条件的要求极为严格,既要求高温高压,又要求催化剂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对合成氨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和工艺的优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代的合成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通过改进反应条件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了工业化生产合成氨的重要目标。

合成氨各工序工艺详细流程

合成氨各工序工艺详细流程

合成氨各工序工艺详细流程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合成各类农药、肥料、化学品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合成氨的工序和流程。

合成氨的工艺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气体净化、气体压缩和反应制氨。

1.气体净化:合成氨的原料气体主要有空气和甲烷。

在进入反应装置之前,需要进行气体净化处理。

空气首先经过过滤装置去除微小杂质、灰尘和固体颗粒物。

然后通过制冷装置降低气体温度,使其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液体,然后被排放。

甲烷通过碳分子筛吸附去除杂质。

这样可以保证反应装置中气体的纯度和稳定性。

2.气体压缩:经过气体净化后的空气和甲烷被分别压缩到一定压力,以满足反应器中的需求。

通常使用压缩机进行压缩,然后将压缩后的气体分别输送到反应器中。

3.反应制氨:反应制氨是整个过程的关键步骤。

通常采用哈柏法(Haber-Bosch)来实现反应制氨。

反应器中,高温高压的空气与甲烷的混合气体通过催化剂床进行催化反应。

常用的催化剂是铁与铁-铝的混合物,也可以加入少量的钾、镁等元素。

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温度一般在380-550°C 之间,压力一般在1.7-3.5 MPa之间。

催化剂的存在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也会增加反应的等离子体强度,导致了碳催化剂和蒸汽的选择性降低,产生非氮气杂质。

反应过程中,氮气与氢气进行反应生成氨气。

原料气体经过催化剂床后,反应转化率不高,需要多次通过催化剂床进行反应。

一般采用多级反应器和中间冷却装置,提高氨气的产率和纯度。

经过多级反应后,氨气还需要进行冷却和净化处理,以达到合成氨的纯度要求。

以上是合成氨的工序和流程的详细介绍。

合成氨的过程需要进行气体净化、气体压缩和催化反应制氨。

这个过程需要确保原料气体的纯度和稳定性,通过压缩提高原料气体的压力,催化剂的存在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经过多级反应,最终得到高纯度的合成氨。

合成氨工艺的不断优化和改进,可以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和氨气的纯度,降低生产成本。

合成氨工艺流程

合成氨工艺流程

合成氨工艺流程1. 简介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药、涂料、塑料、制冷剂等工业领域。

合成氨工艺是通过催化剂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合成氨工艺的流程及其相关操作步骤。

2. 合成氨工艺流程合成氨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气体净化、气体压缩、催化反应、分离纯化等环节。

2.1 气体净化合成氨工艺的第一步是将氮气和氢气进行净化,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以保证催化剂的正常使用。

常见的气体净化方法包括吸附、吸收、脱水等。

在吸附过程中,氮气和氢气通过吸附剂床层,吸附剂可以去除其中的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杂质。

在吸收过程中,气体经过溶剂床层,其中的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被吸收掉。

同时,还可以使用脱水剂去除气体中的水分。

2.2 气体压缩在气体净化后,将净化后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压缩,提高其压力,以便后续的催化反应。

氮气和氢气分别进入压缩机进行压缩,压缩机通常采用多级压缩,保证气体压力的稳定和可控。

2.3 催化反应经过气体压缩后的氮气和氢气进入催化剂床层,进行合成氨的催化反应。

催化剂通常采用铁、钼或镍等金属催化剂,催化剂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使氮气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合成氨气。

催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需要控制温度以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2.4 分离纯化经过催化反应生成的合成氨气含有大量的副产物和未反应的氮气、氢气等杂质。

在分离纯化环节中,需要进行吸附、压缩、蒸馏等操作,将合成氨气中的杂质去除,提高纯度。

常见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低温吸附法、压缩法和蒸馏法。

3. 工艺条件和参数合成氨工艺的实施需要满足一定的工艺条件和参数,以确保反应的进行和产出的质量。

常见的工艺条件和参数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种类和配比、气体流速等。

3.1 温度催化反应的温度是合成氨工艺中的关键参数之一。

温度过高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影响合成氨气的产量和纯度;温度过低则会降低反应速率。

一般情况下,催化反应的温度在300-500°C之间控制。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药、化肥、塑料、纺织品和燃料电池等工业领域。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氨的分离和纯化等几个关键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1.催化剂的选择:2.原料准备:合成氨的原料主要包括空气和氢气。

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是制取氨的主要原料,而氢气则是为了提供还原剂。

为了保证原料的纯净度,通常会进行空气分离和氢气净化处理。

3.原料压缩:由于合成氨反应需要较高的压力,所以需要将原料气体进行压缩。

通常采用多级压缩机将氮气和氢气分别压缩到较高压力下。

4.原料进料与预热:将压缩后的氮气和氢气分别进入合成氨反应器前的预热器进行预热,提高其反应温度。

预热器中通常使用废热回收的方式,将反应后的热量传递给进料气体,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5.反应器:合成氨反应通常采用通过铁-铝催化剂催化的低温高压合成方法。

反应器中的催化剂床层通常采用多层填料堆积,以增加反应面积和接触时间,提高反应效率。

同时,反应器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需要严格控制,一般为300-400℃和100-250atm。

6.反应气体的冷却与净化:经过反应后,反应气体中除了产生的氨气外,还会有未反应的氮气、氢气以及其他杂质气体。

这些气体需要经过冷却器和废热回收器进行冷却和净化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

7.氨的分离与纯化:在反应气体中,氨气的浓度相对较低,需要进行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低温吸附分离技术,将氨气吸附在吸附剂上,然后通过加热解吸的方式将氨气从吸附剂中释放出来。

8.尾气处理:总的来说,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包括催化剂的选择、原料准备、压缩、进料与预热、反应器、冷却与净化、分离与纯化以及尾气处理等主要步骤。

合理控制每个步骤的条件和参数,能够提高合成氨的产率和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合成氨生产过程包含的主要工序

合成氨生产过程包含的主要工序

合成氨生产过程包含的主要工序
合成氨生产过程包含的主要工序:脱硫、转化、变换、脱碳、甲烷化、氨的合成、吸收制冷及输人氨库和氨吸收八个工序。

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l)造气,即制造含有氢和氮的合成氨原料气,也称合成气;
(2)净化,对合成气进行净化处理,以除去其中氢和氮之外的杂质;
(3)压缩和合成,将净化后的氢、氮混合气体压缩到高压,并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合成为氨。

其生产工艺流程包括:脱硫、转化、变换、脱碳、甲烷化、氨的合成、吸收制冷及输人氨库和氨吸收八个工序。

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脱除CO2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序之一,其能耗约占氨厂总能耗的10%左右。

什么是合成氨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什么是合成氨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什么是合成氨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为一种基本无机化工流程。

那么你对合成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合成氨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合成氨的工艺流程(1)原料气制备将煤和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

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获得合成气;对气态烃类和石脑油,工业中利用二段蒸汽转化法制取合成气。

(2)净化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

①一氧化碳变换过程在合成氨生产中,各种方法制取的原料气都含有CO,其体积分数一般为120合成氨需要的两种组分是H2和N2,因此需要除去合成气中的CO。

变换反应如下:CO+H2O→H2+CO2 ΔH=-41.2kJ/mol由于CO变换过程是强放热过程,必须分段进行以利于回收反应热,并控制变换段出口残余CO含量。

第一步是高温变换,使大部分CO转变为CO2和H2;第二步是低温变换,将CO含量降至0.3右。

因此,CO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制造的继续,又是净化的过程,为后续脱碳过程创造条件。

②脱硫脱碳过程各种原料制取的粗原料气,都含有一些硫和碳的氧化物,为了防止合成氨生产过程催化剂的中毒,必须在氨合成工序前加以脱除,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蒸汽转化法,第一道工序是脱硫,用以保护转化催化剂,以重油和煤为原料的部分氧化法,根据一氧化碳变换是否采用耐硫的催化剂而确定脱硫的位置。

工业脱硫方法种类很多,通常是采用物理或化学吸收的方法,常用的有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等。

粗原料气经CO变换以后,变换气中除H2外,还有CO2、CO和CH4等组分,其中以CO2含量最多。

CO2既是氨合成催化剂的毒物,又是制造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的重要原料。

因此变换气中CO2的脱除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图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图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图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农药、合成纤维等领域。

下面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简述图。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气体净化、空气压缩、空气分离、氨合成、氨精制等步骤。

具体流程如下:
1. 气体净化:将原料气体中的杂质去除。

一般包括除尘、除湿、除油等处理,以保证后续步骤的正常进行。

2. 空气压缩:将经过净化的原料空气进行压缩。

目的是提高气体压力,为后续空气分离步骤提供足够的动力。

3. 空气分离:将压缩的空气进行分离,得到氮气和氧气。

常采用的方法是低温分离法,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使氧气液化并分离。

4. 氨合成:将分离得到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合成反应,生成合成氨。

合成反应通常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催化剂常用铁、钴等金属。

5. 氨精制:将合成氨中的不纯物质去除,提高纯度。

一般包括吸附、分离、蒸馏等工艺,以得到高纯度的合成氨。

以上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简述图。

整个流程中,每个步骤的控制和操作都非常重要,只有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参数,才能确保合成氨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物质的转化、分离和纯化等多个环节。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合成氨工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努力提高氨合成的效率和节能减排能力,以满足不同行业对合成氨的需求。

合成氨各工序工艺详细流程

合成氨各工序工艺详细流程

合成氨各工序工艺详细流程
一、蒸汽炒烧式合成氨工艺
1、反应原料预处理及收集:以天然气为反应原料进行洁净预处理,将其中的硫氢离子捕集处理;
2、冷凝:利用空冷凝器将原料液冷凝后进入反应釜;
3、蒸汽炒烧:将原料液放入釜中增温,增温到某个温度时,将蒸汽灌进反应釜并炒烧反应;
4、气-液回收:将反应釜中产生的氰气和氨气经过冷凝式压缩凝结回收;
5、洗涤液回收:将氰气和氨氧化后产生的洗涤液回收处理;
7、回收固体:将反应釜中凝聚的氯化磷等固体物质回收并进行进一步处理;
二、NH3-NH3-N2反应式氨的制备
1、原料准备:准备碘化氨、碳氢气、氮气等原料进行反应;
2、液-液混合:将碳氢气、碳氢气、氮气和碘化氨通过特定设备混合液化;
3、反应:将液态原料放入反应器中,加热反应工艺,由气相催化剂催化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氨收集回收;
4、冷凝:将反应后的气体回收到冷凝器中,通过冷凝介质冷凝凝结;
5、收集:将氨从冷凝罐中收集。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1、粘结剂制备先将水加入到粘结剂提取罐内,然后向罐内微通蒸汽,加热温度应≤40℃,开动搅拌机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投入液体烧碱(30%Na0H),待碱液温度达一定时继续搅拌,投入筛好的褐煤(含腐植酸约35%),含量低的褐煤应适当多投,可根据腐植酸含量高低而调整加入量,边投料边通蒸汽,同时不停搅拌,此时由于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产生少量气体、液位有所升高,为防止冒槽现象应酌情减少蒸汽加入量,维护反应温度,时间约2小时反应基本完全,可取少量提取液检查,其颜色为黑褐色,有粘结性,用母指和食指捏后拉开有连丝,冷却后粘结性增大,流动性变差,视为提出制液结束。

此时停蒸汽,不停搅拌待用。

2、原料煤的粉碎和粘结剂的加入原料煤先送入一级粉碎机,粉至3毫米以下,后经皮带机送入鼠笼粉碎机粉至1毫米以下,经皮带机送入双轴搅拌机内,此时由操作工视其送入的煤量酌情控制加液阀加入已提取好的粘结剂,在双轴搅拌机内不断的搅拌推进混匀后落入斜皮带机,送至分仓平皮带机,分仓堆沤备用(粘结剂的加入量是根据经验判断掌握调节,一般加液后的煤屑用手抓一把捏得拢,两指能捏散较为合适)。

3、煤棒制备沤化合格的原料煤送煤棒机挤压成型后经皮带机输送到煤棒烘干炉中,利用吹风气回收锅炉的尾气(温度~160℃)将煤棒烘干,再经皮带机输送到造气车间供造气炉制取半水煤气用。

4、半水煤气制取以空气和蒸汽为气化剂,在常压、高温下与煤棒中的炭作用,通过固定床(造气炉)蓄热间歇制气法得到半水煤气,根据氨合成必需的氢、氮气体比例调整空气和蒸汽加入量,保证合成氨系统的循环氢含量,造气过程由微机控制,分为五个阶段:①吹风②上吹制气③下吹制气④二次上吹⑤空气吹净②、③、④、⑤阶段制取的半水煤气经旋风除尘器、蒸汽过热器、显热回收器回收热量,进入洗气塔降温除尘后送入气柜。

以上五个阶段形成一个工作循环,周而复始。

合成氨工艺流程详解

合成氨工艺流程详解

合成氨工艺流程详解
《合成氨工艺流程详解》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燃料和塑料等。

合成氨工艺是通过Haber-Bosch过程进行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合成氨工艺的流程。

1. 原料准备
合成氨的主要原料是氮气和氢气。

氮气来自空气分离,而氢气通常是通过天然气蒸汽重整来生产。

这两种气体经过先进的处理和净化,保证了反应过程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2. 催化剂制备
合成氨的制备需要采用催化剂,通常是铁或钴等金属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需要经过一系列特殊的处理和制备工艺,以保证其表面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率。

3. 氮氢气混合
经过处理和净化后的氮气和氢气被混合到一定的比例,通常是3:1的比例。

这样的混合气体通过加热和压缩,使得反应物具备更高的能量和活性,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4. 催化反应
混合气体经过预热后进入反应器,反应器内填充着催化剂,以提供表面反应条件。

在高温和高压下,氮气和氢气发生催化反应,生成合成氨。

这个反应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排放反应热。

5. 分离和提纯
产生的混合气体经过冷却后进入分离装置,将产生的合成氨和未反应的氮氢气体进行分离。

分离得到的合成氨会进一步进行脱水和提纯处理,使其符合工业用途的级别。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合成氨可以有效地得到,而且具有较高的产率和纯度。

这个工艺流程成为了化工工业中的一种重要生产方式,为生产化肥和其他化工产品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持。

合成氨工艺流程详解

合成氨工艺流程详解

合成氨工艺流程详解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化肥、塑料、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加气制氢、氨合成反应和氨的分离纯化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加气制氢。

制氢是合成氨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蒸汽重整法或者煤气制氢法进行。

蒸汽重整法是将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与水蒸汽进行催化反应,生成含有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

而煤气制氢法则是利用煤炭、石油焦等作为原料,通过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制氢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选择,以提高氢气的产率和纯度。

第二步是氨合成反应。

氨合成反应是将制得的合成气经过催化剂床层,与氮气进行反应生成氨气。

常用的催化剂有铁、铑、镍等金属催化剂,反应温度一般在350-550℃之间。

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压力、温度和空速的条件,以提高氨气的产率和选择性。

第三步是氨的分离纯化。

合成氨中常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等杂质,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吸附剂吸附和脱附的方式进行。

吸附剂通常选择活性炭或分子筛等材料,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来实现氨的吸附和脱附。

吸附脱附过程中需要周期性地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和活化,以保证吸附效果和氨气的纯度。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包括加气制氢、氨合成反应和氨的分离纯化三个步骤。

通过合理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可以提高氨气的产率和纯度,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合成氨工艺的优化和改进,对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合成氨的工艺流程有所帮助。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生产工艺简介
一、工艺流程图:
二:流程简述:
无烟块煤经加工成Φ30-100的块状,在造气炉内燃烧并蓄热,后与蒸汽反应生产半水煤气作为合成氨的原料气,原料气经过脱硫后送压缩,经一、二段加压后送变换、变脱,变换气回压缩三进,经三段(或三、四段)加压送脱碳净化后回压缩四进(或五进),经四、五段(或五、六段)加压送甲醇工段,经甲醇工段精制后的甲醇气回压缩,经六段(或七段)加压后送醇烃化工段净化,最后合格的H2、N2气送往合成工段,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H3,用于生产尿素和其他产品。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制药和塑料等领域。

下面将简述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空气分离、合成气制备、氨合成和氨分离四个步骤。

首先是空气分离。

空气中主要是78%的氮气和21%的氧气,其余是稀有气体和水蒸气。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氢气和氮气,需要进行空气分离。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分子筛吸附剂将水蒸气去除后,通过等温膜分离或低温分馏将氧气和氮气分离。

接下来是合成气制备。

合成气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合成气可以由多种原料制备,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燃烧天然气或煤气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然后通过水蒸气重整反应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再通过变换反应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和氢气。

另外,也可以利用生物质或石油等原料通过气化反应产生合成气。

然后是氨合成。

氨合成是将合成气经过一系列催化反应转化为氨气的过程。

通常采用的是哈-布斯法,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合成气经过催化剂床层,催化剂通常是铁或铑以及促进剂,使一氧化碳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氨气。

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使反应达到最佳状态。

最后是氨分离。

氨合成反应产生的氨气通常含有一定的氮气和水蒸气等杂质,需要经过分离和净化处理。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冷凝和吸附等手段将气相中的水蒸气和杂质去除,得到高纯度的氨气。

以上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工艺需要密切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以提高氨气的产率和纯度。

合成氨工艺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化肥领域的进步,也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合成氨的生产过程的三个主要步骤

合成氨的生产过程的三个主要步骤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和医药等领域。

合成氨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工艺流程,包括多个主要步骤。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主要步骤来详细介绍合成氨的生产过程。

一、氮气和氢气的准备合成氨的生产过程首先需要准备氮气和氢气。

氮气通常从空气中通过分离提炼获得,而氢气则是通过蒸汽重整、水煤气变换或其他方法制备。

这两种气体的准备需要高纯度和高效率,以确保生产后的合成氨质量。

1. 氮气的提炼氮气的提炼通常采用分子筛吸附法或低温分馏法。

在分子筛吸附法中,空气首先经过过滤和去除杂质的处理,然后通过分子筛吸附剂进行分离,从而获得高纯度的氮气。

而低温分馏法则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沸点差异,通过低温冷却凝结氮气,然后采用分馏的方法将氮气和氧气分离。

2. 氢气的制备氢气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蒸汽重整法和水煤气变换法。

在蒸汽重整法中,石油制品或天然气经过蒸馏和蒸汽重整反应产生氢气;而水煤气变换法则是通过水蒸气与煤气或重油反应得到氢气。

无论是哪种方法,制备氢气都需要高效能的反应装置和精密的控制系统,以确保生产出高纯度的氢气。

二、氮氢混合气的合成当氮气和氢气准备好后,接下来的主要步骤是将两者合成为氨气。

这一步骤通常采用哈布法,通过高温高压下的催化反应将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1. 反应装置哈布法的反应装置是合成氨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

通常采用的是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内填充有合成氨的催化剂,然后将预热的氮氢混合气以一定的流量输送到反应器中。

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需要考虑到高温高压下的工艺安全和高效能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催化剂的运转和再生等技术性问题。

2. 反应条件在哈布法的反应条件中,温度和压力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合成氨的反应温度在350-550℃之间,压力在100-300大气压之间。

还需要考虑反应速率与选择性、热力学与动力学等因素,以保证合成氨的产率和质量。

三、氨气的精馏和提纯合成氨的最后一个主要步骤是氨气的精馏和提纯。

合成氨工艺流程详解

合成氨工艺流程详解

合成氨工艺流程详解
第一步,氮气和氢气制备。

氮气可以通过空分装置从空气中分离得到,氢气可以通过蒸汽重整、加气鼓风等工艺得到。

两种气体需要经过严格的
处理,包括除尘、除湿、除CO2等。

第二步,催化剂的制备。

合成氨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一般使用铁、钴、钼等金属催化剂。

制备催化剂时需要先制备金属盐溶液,再与载体进
行混合、干燥、焙烧等处理步骤,最后制得活性催化剂。

第三步,反应器的设计。

合成氨反应一般通过用反应管搅拌气液相过
程来实现,在反应器中加入氮气、氢气和催化剂。

反应器的设计需要考虑
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种类及其活性等因素,以确保反应的高效进行。

合成氨反应的主要反应过程为:N2+3H2->2NH3
反应发生在高温高压下,通常反应温度在300-500摄氏度之间,反应
压力在100-250atm之间。

催化剂起到了加速反应速率的作用,而反应速
率与催化剂的活性有关。

合成氨工艺的特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工艺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费
用也很高。

此外,合成氨反应的平衡位置靠近氨气一侧,所以需要通过一
系列措施来提高氨的合成率,如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增加反应压力、优化
催化剂的选择等。

综上所述,合成氨工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

通过控制
反应条件、催化剂的选择和改进工艺设备,可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和质量,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合成氨生产工艺简介
一、工艺流程图:
二:流程简述:
无烟块煤经加工成Φ30-100的块状,在造气炉内燃烧并蓄热,后与蒸汽反应生产半水煤气作为合成氨的原料气,原料气经过脱硫后送压缩,经一、二段加压后送变换、变脱,变换气回压缩三进,经三段(或三、四段)加压送脱碳净化后回压缩四进(或五进),经四、五段(或五、六段)加压送甲醇工段,经甲醇工段精制后的甲醇气回压缩,经六段(或七段)加压后送醇烃化工段净化,最后合格的H2、N2气送往合成工段,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H3,用于生产尿素和其他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J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1、粘结剂制备
先将水加入到粘结剂提取罐内,然后向罐内微通蒸汽,加热温度应≤40°C,开动搅拌机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投入液体烧碱(30%N a OH),待碱液温度达一定时继续搅拌,投入筛好的褐煤(含腐植酸约35%),含量低的褐煤应适当多投,可根据腐植酸含量高低而调整加入量,边投料边通蒸汽,同时不停搅拌,此时由于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产生少量气体、液位有所升高,为防止冒槽现象应酌惜减少蒸汽加入量,维护反应温度,时间约2小时反应基本完全,可取少量提取液检查,其颜色为黑褐色,有粘结性,用母指和食指捏后拉开有连丝,冷却后粘结性增大,流动性变差,视为提出制液结束。

此时停蒸汽,不停搅拌待用。

2、原料煤的粉碎和粘结剂的加入
原料煤先送入一级粉碎机,粉至3毫米以下,后经皮带机送入鼠笼粉碎机粉至1毫米以下,经皮带机送入双轴搅拌机内,此时山操作工视其送入的煤量酌惜控制加液阀加入已提取好的粘结剂,在双轴搅拌机内不断的搅拌推进混匀后落入斜皮带机,送至分仓平皮带机,分仓堆泯备用(粘结剂的加入量是根据经验判断掌握调节,一般加液后的煤屑用手抓一把捏得拢,两指能捏散较为合适)。

3、煤棒制备
泯化合格的原料煤送煤棒机挤压成型后经皮带机输送到煤棒烘干炉中,利用吹风气回收锅炉的尾气(温度〜160°C)将煤棒烘干,再经皮带机输送到造气车间供造气炉制取半水煤气用。

4、半水煤气制取以空气和蒸汽为气化剂,在常压、高温下与煤棒中的炭作用,通过固定床(造气炉)蓄热间歇制气法得到半水煤气,根据氨合成必需的氢、氮气体比例调整空气和蒸汽加入量,保证合成氨系统的循环氢含量,造气过程山微机控制,分为五个阶段:
①吹风
②上吹制气
③下吹制气
④二次上吹
⑤空气吹净
②、③、④、⑤阶段制取的半水煤气经旋风除尘器、蒸汽过热器、显热回收器回收热量,进入洗气塔降温除尘后送入气柜。

以上五个阶段形成一个工作循环,周而复始。

每个工作循环根据原料煤的特性,确定各阶段的工作时间,烘干煤棒的一个工作循环时间120-140秒,为保证半水煤气生产的连续性,釆用若干台半水煤气发生炉交替工作。

表4-1 半水煤气成分%
半水煤气中含有煤焦油和硫(一般以无机硫H’S、有机硫SoC、硫醇形式存在),从气柜出来的半水煤气经静电除焦器、水洗塔洗涤、楮胶--888碱液脱硫后用罗茨鼓风机将半水煤气送到氢氮气压缩机I段进口。

6、一氧化碳变换
半水煤气中含有24 %左右的C0,进入氢氮气圧缩机I段进口,将半水煤气圧缩到圧力从压缩机Il段排出,进入热水饱和塔,同时加入蒸汽后,半水煤气中的CO经中温变换炉串连低温变换炉的“中吊低”系统,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半水煤气中的Co转化为合成氨需要的氢和二氧化碳(CO含量的变换气),变换气经变换气脱硫系统进一步脱硫后进入氢氮气圧缩机Ill段进口。

7、二氧化碳脱除
经压缩后的变换气从Ill段出口排出,压力Mpa,进入变压吸附系统,脱除二氧化碳,变压吸附循环是吸附和再生的循环,吸附过程是吸附剂在加圧时吸附混合气中的某些组份,未被吸附组份通过吸附器层流出,当吸附剂被强吸附组分饱和以后,吸附塔需要进入再生过程,也就是解吸或脱附过程。

在分离过程中,气体组份在升圧时吸附,降圧时解吸,不同组份山于其吸附和解吸特性不同,在压力周期性的变化过程中实现分离,这一过程称之为变压吸附分离过程(简称PSA),项口选用二氧化碳专用吸附剂脱除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真空泵吸出送往联碱二氧化碳管道系统。

8、净化气精炼
脱除二氧化碳后的气体一一净化气,经氧化铁脱硫剂进行粗脱硫后与从甲烷化炉出来的甲烷化气体、中温变换炉一段出口气体间接换热,再经电加热器升温到320°C左右,经活性炭精脱硫后进入甲烷化炉,在甲烷化催化剂作用下将净化气中的微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气,甲烷化气与净化气进行间接换热,降低温度后进入氢氮气压缩机IV段进口。

9、氨的合成
甲烷化气经压缩机W段压缩一间接冷却一V段压缩一间接冷却一V【段压缩一间接冷却,在压力下进入冷交换器,与氨合成塔出来的气体进行间接换热后进入循环压缩机。

氨合成塔出来的
气体通过热交换器、废热回收器(后置式锅炉)回收热量(生产蒸汽供变换匸段)后经淋洒式水冷却器、冷交换器冷却,在氨分离器中气体中的液氨被分离出来,分离液氨后的气体经氨冷凝器、冷交换器与从压缩机Vl段出口送来的新鲜净化气混合后进入循环压缩机,经油分离器去除油污后进入氨合成塔,在合成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氨的合成,从而完成循环过程。

合成过程中不参加化学反应的惰性气体(甲烷、M),在达到一定浓度后影响合成反应速率和氨净值,必须定时排出系统;还有从氨储槽中产生的一部分溶解在液氨中的氢、氮气体,也须及时排出;这些气体通称为弛放气。

一般组成(体积分数)为:氢60〜70%、氮 20〜25%、甲烷7〜12%、氮3〜8%,合成弛放气采用普里森中空纤维膜渗透技术,在氢回收系统回收其中的氢,进入氢氮气压缩机IV段进口;储槽气经等压回收塔回收氨后与氢回收后的非渗透气一起送至吹风气回收系统作为燃烧炉的燃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