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危险性分析 HA 法

合集下载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1、预先危险性分析1.1 方法简介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

主要用于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等进行分析。

它常被用于评价项目、装置等开发初期阶段的物料、装置、工艺过程以及能量失控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类别、条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宏观的概略分析,其目的是辨识系统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失控导致事故的发生。

1.2 预先危险性分析主要作用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2)分析、判断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3)评价事故发生对人员及系统产生的影响,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系统破坏、物质损失情况;4)确定已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5)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1.3 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1)对系统的产生目的、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调研;2)搜集同类生产过程中发生过的事故,查找能够造成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3)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4)识别危险形成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5)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其危险程度,找出重点控制的危险源;6)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1.4 预先危险性危险等级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的破坏程度,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四个等级,见下表。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2.1 简介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是作业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进行作业时的一种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由美国人格雷厄姆(K.J.Graham )和金尼(G.F.Kinney )提出的,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有三个: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 2)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 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

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 D =L ×E ×C 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 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属定性评价。

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有:① 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② 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③ 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④ 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① 对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② 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③ 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④ 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⑤ 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⑥ 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3)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PHA分析的结果用危险性等级来表示。

危险性可划分为四个等级,见表附。

表附危险性等级划分表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7.2.1 总体预先危险性分析该项目各单元都存在机械伤害、电气伤害、摔伤、腐蚀及化学灼伤、高处坠落、烫伤等危险危害因素,本小节将这些危险危害因素集中起来,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见附表。

(加氢尾油项目)附表总体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2 电气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电气单元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评价,如下附表。

附表电气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3 循环水与污水处理单元危险性分析附表循环水与污水处理单元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4 氢气压缩机设备危险性分析附表氢气压缩机设备危险性预分析表7.2.5 加热炉、地面焚烧炉危险性分析对加热炉、地面焚烧炉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分析,见下附表。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2篇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2篇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2篇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又称风险评估法,是一种用来识别潜在事故和灾难风险的方法。

其目的是通过对过程、系统或活动的潜在危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发现影响安全和健康的因素。

下面分别对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介绍。

一、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一种采用具体数字和统计方法对危险性进行测量和评估的方法。

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数学计算,可以预测事故发生的概率,确定可能的损失范围,并制定应对措施。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业和制造业等具有高风险性的行业。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1. 定义研究对象:明确评估的过程、系统或活动。

2. 收集数据: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各种数据,如统计数据、技术参数、历史事故记录等。

3. 确定危险因素:根据数据找出导致事故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分类。

4. 确定风险值:将每个危险因素的可能发生概率与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相乘,得到该因素的风险值。

5. 分析风险:将每个危险因素的风险值相加,得到总体风险值,并进行分析。

6. 制定措施:根据风险值的大小,确定应对措施。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具体的数字作为决策的依据,同时可以针对每个具体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但是其需要收集大量数据,并依赖于数据的质量和精度,因此需要专业的研究人员和设备。

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采用专家判断和经验知识的方法对危险性进行评估的方法。

主要通过对过程、系统或活动进行综合评估,从而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应对措施。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针对人类行为、安全文化等难以用数字表示的危险性评估。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1. 定义研究对象:明确评估的过程、系统或活动。

2. 收集数据: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各种信息,如经验知识、专家判断、政策法规等。

3. 确定危险因素:根据数据找出导致事故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分类。

4. 分析危险性:综合评估危险因素的可能发生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危险性评估。

5. 制定措施:根据危险性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概念解析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德国化学品法(ChemG)和欧洲化学品法(REACH)中,强制要求进行的一项危险性分析。

该分析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化学品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和事故隐患,并保证职工与消费者的安全。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化学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鉴定和量化,并评估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评估结果将为厂商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能够帮助厂商制定涉及产品安全的措施。

目的与意义危险性评估是提高产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法律规定的必需步骤。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包括:1.预防与减少事故风险:预先危险性分析能够在产品生产、储存和运输等环节中识别并纠正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尽可能避免事故发生,减少职工和消费者的伤害风险。

2.提高产品安全质量:危险性评估结果能够为企业和相关伙伴提供制定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规范和应急措施的依据,提高产品的安全质量。

3.合规经营:化学品生产、储存和运输等环节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监管,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化学品企业遵守法规、合规经营的必要措施。

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步骤预先危险性分析一般分为以下步骤:1.识别危险物质和其存在方式:根据化学品生产、储存和运输的情况,识别出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

2.确定危险性:通过参考相关标准和文献,对有害物质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包括毒性、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等方面。

3.评估暴露途径:评估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暴露途径,包括吸入、接触、食入等。

4.确定暴露量和危险性标准:基于实际应用情况和相关标准,制定暴露量和危险性标准。

5.总结评估结果:对以上步骤的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为企业和相关伙伴提供参考和建议。

常见问题1.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否适用于所有化学品?只要是存在危险性的化学品,包括有毒、易燃、易爆等,都需要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

2.厂商需要提交哪些资料来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厂商需要提供化学品的成分信息、危险性评估报告、暴露途径评估报告等资料,以及实验室测试结果和现场实践经验。

预先危险性分析分享

预先危险性分析分享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பைடு நூலகம்
预先危险性分析分享
目录
• 预先危险性分析介绍 •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步骤 •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方法 •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应用案例 •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未来发展
01
预先危险性分析介绍
定义与目的
定义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一种系统的方法, 用于识别、评估和预防潜在的危险和 事故。
目的
通过预先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采 取措施消除或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详细描述
核设施涉及到放射性物质、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预 先危险性分析通过对核设施的各个系统和环节进行危险 性评估,能够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核设施的安全 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交通运输安全评价
总结词
在交通运输领域,预先危险性分析可用于评估各种运输方式的安全风险,提高运输安全水平。
详细描述
预先危险性分析通过对道路、铁路、航空、水路等运输方式的各个环节进行危险性评估,能够识别出潜在的安全 隐患和风险点,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建议,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限制
由于预先危险性分析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对分析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此外,分析结果可能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数据不足、信息不准确等。因此,需要谨慎对待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02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步骤
确定评价对象
确定评价对象
明确评价对象,包括设备、设施、场所 等,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危险性分析。
详细描述
安全检查表法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包含所有可能危险源和隐患的检查表,然后按照检查表 逐项检查系统,评估其潜在的危险性和可能导致的后果。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各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1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概念和分析步骤
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概念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 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 别、分布)的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 率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在早期发现系统的潜 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事故,避免因考虑不周而造成的损 失。
2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等级划分及功能
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等级划分 按危险、有害因素导致的事故的危险(危害)程度, 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如课本128页 表8-1所示。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2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等级划分及功能
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具有以下功能: (1)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一切主要危害。 (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3)估计事故出现后产生的后果。 (4)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防范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3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特点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特点如下: (1)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可及早采取措施排除、降低或 控制危害,避免由于考虑不周造成损失。 (2)对系统开发、初步设计、制造、安装、检修等的分析结 果,可以提供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和指导方针。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3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分析结果可为制定标准、规范和技术文献等提供必要的 资料。
(4)根据分析结果可编制安全检查表以保证实施安全,并可 将分析结果作为安全教育的材料。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3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适用于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方法,接触新的 物料、设备设施的危险性评价。该方法一般在项目的发展初期使用。 当只希望进行粗略的危险和潜在事故情况分析时,也可以用预先危 险性分析法对已建成的装置进行分析。

风险识别与分析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

风险识别与分析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

风险识别与分析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1 预先危险性分析1.1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方法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军用标准安全计划要求方法。

主要用于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区域等进行分析,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其目的是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力求达到以下4个目的:(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2)鉴别产生危险原因;(3)预测事故发生对人员和系统的影响;(4)判别危险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1.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1)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对所须分析系统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的了解。

(2)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或灾害)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或灾害)的可能类型;(3)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4)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5)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6)制定事故(或灾害)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见图3-1图1-1 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图1.3预先危险性分析要点(1)划分危险性等级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程度,将各类危险划分为4个等级,见表3-1。

表1-1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级别 危险程度 可能导致的后果Ⅰ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Ⅱ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Ⅲ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Ⅳ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2)考虑工艺特点列出危险性和危险状态在预先危险性分析中,应考虑工艺特点,列出其危险性和危险状态:1、物料;2、操作环境;3、装置设备;4、设备布置;5、操作活动(测试、维修等);6、系统之间的连接;7、各单元之间的联系;8、防火及安全设备。

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指标量化)

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指标量化)

以下为安全评价的基本⽅法及其特点(指标量化)的相关内容!安全评价⽅法按指标(⽬标)量化的程度,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和定量安全评价。

  1.定性危险评价  定性危险评价不需要精确的数据和计算。

⽬前主要以安全检查表为依据,其具体⽅法有以下⼏种。

  (1)逐项赋值评价法  针对安全检查表中的每⼀项检查内容,按其重要度的不同,由专家讨论赋予⼀定的分数值。

评价时,单项检查完全合格者给满分,部分合格者按规定的标准给分,完全不合格者给零分。

这样逐条逐项地检查评分,最后累计所有各项得分,便得到系统评价的总分。

根据实际得分多少,按规定的标准来确定评价系统的安全等级,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如我国机械⾏业制定的《机械⼯⼚安全性评价标准》即属于此。

  (2)单项定性加权计分法  这种评价计分法是把安全检查表所有的评价项⽬,根据实际检查结果,分别给予“优”、“良”、“可”、“差”等定性等级的评定,同时赋予相应的权重(如4、3、2、1),累计求和,得出实际评价值,即: n S=Σfi.gi i=1 式中fi——评价等级的权重系数;  gi——在总N项中取得某⼀评价等级的项数和;  n——评价等级数。

  依据实际要求,在⽬标值(N项都为“优”时的S值Smax)与最低⽬标值(N项都为“差”时的S值Smin)之间分成若⼲等级,根据实际的S值所属的等级来确定系统的实际安全等级。

  2.定量危险评价  定量评价⽅法包括以可靠性为基础的概率危险评价⽅法和道化法为代表的指数法或评点法。

  (1)概率危险评价⽅法  该法需要使⽤累积的故障数据,计算出发⽣故障或事故概率,并计算事故的后果,进⽽计算出风险率。

该风险率与社会允许的安全值进⾏⽐较,评价系统是否安全。

  概率危险评价⽅法起源于核电⼯业的风险、安全评价。

⽬前,这种⽅法在系统结构简单、清晰、相同元件的基础数据相互借鉴性强,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得到了⼴泛应⽤。

这种⽅法要求数据准确、充分、分析完整、判断和假设合理,并能准确地描述系统中的不确定性。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re-Hazard Analysis,PHA)是一种常见的风险管理方法,旨在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以制定适当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介绍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步骤以及应用范围,并通过几个实际例子来说明其重要性和价值。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评估预计活动的风险的方法。

它主要用于识别和衡量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业务中断的潜在危险因素。

通过提前识别可能的风险,组织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或最小化其潜在影响。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步是确定评估的目标和范围。

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必须明确评估的范围和目标。

这将有助于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并保证评估的结果对组织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步是收集和分析数据。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需要收集和分析与潜在风险因素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来自内部的记录、历史事件、文献研究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规。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识别和理解可能导致风险的根源和原因。

第三步是评估和分类风险。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根据收集和分析的数据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

评估风险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风险矩阵、事件树分析或剖面法等。

通过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或类别,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风险。

第四步是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根据评估的结果,我们可以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管理计划应包括预防措施、监测措施、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培训和教育活动等。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组织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并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适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建筑、运输、医疗和环境等。

例如,在建筑领域,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结构问题、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以及建筑工艺上的风险。

在医疗领域,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可以用于评估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药物使用的风险以及医疗设备的故障等。

总之,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提前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可以帮助组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预先危险分析法

预先危险分析法
详细描述:该案例通过预先危险分析法对某化工厂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如化学品泄漏、高温高 压等,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案例二:某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控制
总结词:施工安全
详细描述:该案例运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对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重点分析施工设 备、临时设施、作业环境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特点
预先危险分析法具有系统性、预防性 和前瞻性,能够全面分析系统中的潜 在危险,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目的与意义
目的
预先危险分析法的目的是识别和评估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 定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为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依 据。
意义
预先危险分析法对于保障人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全、设备安全和环境安全具 有重要意义,能够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预先危险分析法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未来,预先危险分析法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安全评估,提 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未来,预先危险分析法将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和案例研究,不断完善和优化评估方法和流程,为各领域的 安全生产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
预防性
通过预先识别和评估潜在的 危险,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 措施,减少事故发生后的损 失。
系统性
预先危险分析法采用系统的 方法进行分析,能够综合考 虑各种因素,提供更准确的 评估结果。
灵活性
预先危险分析法适用于各种 规模和类型的项目,可以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局限性
主观性
分析结果受限于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 识水平,可能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准确。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提前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什么是预先危险性分析、为什么需要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以及如何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指在进行某项工作或活动之前,通过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找出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预先危险性分析通常包括对工作环境、作业内容、操作方法、条件等方面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那么,为什么需要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呢?首先,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提前识别潜在的危险源,避免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其次,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通过对工作环境和操作过程进行分析和改进,可以减少潜在的事故风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损失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此外,预先危险性分析还可以加强安全意识和文化建设。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实施,可以让员工更加关注安全问题,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提高整体的安全素质。

那么,如何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呢?首先,需要对所要进行的工作或活动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在了解工作或活动的背景、目标以及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整理出工作或活动的全过程,并划分出不同的步骤和环节。

然后,对每一个步骤和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观察和研究,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

最后,需要将分析和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和总结,并进行相应的整改和优化。

总之,预先危险性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通过提前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预先危险性分析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加强安全意识和文化建设。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_1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_1

让知识带有温度。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预先危急性分析办法预先危急性分析1预先危急性分析概述预先危急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就是在举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修理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急因素(类别、分布)浮现条件与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举行宏观、概率分析的系统平安分析办法,其目的就是早期发觉系统的潜在危急因素,确定系统的危急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急因素进展成为事故,避开考虑不周造成的损失。

1、1步骤(1)对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与周围环境举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收集以往的阅历与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状况,分析危急、有害因素与触发大事。

(3)推想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与危急或危害程度。

(4)确定危急、有害因素后果的危急等级。

(5)制定相应平安措施。

1、2危急性等级按危急、有害因素导致的事故的危急(危害)程度,将危急、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急等级。

如表1-1。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表1-1 危急性等级划分表1-2 危急性预先分析(样表)12生产装置的预先危急性分析(1)评价结果按表1-2形式对恒盛药化生产装置举行预先危急性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1。

表2-1 恒盛药化生产装置预先危急性分析2表2-1 恒盛药化生产装置预先危急性分析(续1)3456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7预先危急性分析办法(2)预先危急性分析小结通过预先危急性分析可知:生产装置生产及检修理过程中,存在着的主要危急就是:火灾、爆炸、中毒,其危急等级为Ⅲ~Ⅲ级(危急至破坏性的);第二就是电气火灾、触电、化学灼伤、水灾等,其危急等级为Ⅲ级(危急级);再次就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损害、机械损害、噪声伤害等,危急等级为Ⅲ级(临界级)。

对于上述可能产生的各种危急、有害因素,在预先危急性分析表中均一一对应提出初步的防范对策措施。

8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预先危险性分析简介

预先危险性分析简介

立志当早,存高远预先危险性分析简介一、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定义和目的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筒称PHA),又称为初步危险分析、初步危害分析,是指在每一项工程活动之前,包括设计、施工和生产之前,首先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的后果作一概略的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是尽量防止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使用危险性的物质、工艺和设备。

它的特点是把分析做在行动之前,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的损失。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重点应放在系统的主要危险源上,并提出控制这些危险源的措施。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设计变更,比较经济地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可作为系统综合评价的依据,还可作为系统安全要求、操作规程和设计说明书中的内容。

二、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步骤(一)调查、确定危险源调查、了解和收集过去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

确定危险源,并分类制成表格。

危险源的确定可通过经验判断、技术判断或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进行。

(二)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

(三)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危险等级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I 级:可忽视的。

它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

2、Ⅱ级:临界的。

它能降低系统的性能或损坏设备,但不会造成人员伤害,能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的发生。

3、Ⅲ级:危险的。

它能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

4、Ⅳ级:灾难性的。

它能造成人员死亡、重伤以及系统严重损坏。

(四)制定危险预防措施从人、物、环境和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三、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格式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可列成一种表格。

通常包括9 列。

第1 列,被分析的系统设备或性能元素的名称。

第2 列,在。

化工企业风险安全检查表法(SCL)、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

化工企业风险安全检查表法(SCL)、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

附录A安全检查表法(SCL)A.1 方法概述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判别检查。

适用于对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安全间距、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包括编制安全检查表、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进行危险源辨识等步骤。

A.2 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编制依据包括:——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定;——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事故情况;——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A.3 编制安全检查表编制工作包括:——确定编制人员。

包括熟悉系统的工段长、安全员、技术员、设备员等各方面人员;——熟悉系统。

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收集资料。

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事件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编制表格。

确定检查项目、检查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后果、安全控制措施等要素(参照附录A中表A.8或表A.11相关栏目内容,可单独编制或直接采用该表)。

A.4 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分析评价步骤如下:——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A);——依据《设备设施清单》,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危险源,对照安全检查表逐个分析潜在的危害;——对每个危险源,按照《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见附录A)进行全过程的系统分析和记录。

A.5 检查表分析要求综合考虑设备设施内外部和工艺危害。

识别顺序:a)厂址、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周边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b)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设备设施布置、内部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c)具体的建构筑物。

附录 B(资料性附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B.1 方法概述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安全评价的一种方法。

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属定性评价。

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有:① 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② 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③ 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④ 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① 对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② 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③ 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④ 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⑤ 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⑥ 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3)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PHA分析的结果用危险性等级来表示。

危险性可划分为四个等级,见表附。

表附危险性等级划分表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7.2.1 总体预先危险性分析该项目各单元都存在机械伤害、电气伤害、摔伤、腐蚀及化学灼伤、高处坠落、烫伤等危险危害因素,本小节将这些危险危害因素集中起来,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见附表。

(加氢尾油项目)附表总体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2 电气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电气单元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评价,如下附表。

附表电气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3 循环水与污水处理单元危险性分析附表循环水与污水处理单元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4 氢气压缩机设备危险性分析附表氢气压缩机设备危险性预分析表7.2.5 加热炉、地面焚烧炉危险性分析对加热炉、地面焚烧炉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分析,见下附表。

第四章预先危险分析法

第四章预先危险分析法

第三节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步骤和实例
一、分析步骤 1 准备阶段 2 审查阶段 3 结果汇总阶段
第三节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步骤和实例
一、分析步骤 1熟悉分析对象的功能、构成、工作原理及工艺 流程、环境条件等; 2调查、分析类似的系统过去有关事故的教训和 安全生产的经验; 3调查了解与人身安全、环境危害及有毒物质等 有关的安全要求与规范、规程等; 4分析系统故障状态,有何种危险,危险发生的 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等; 5找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或危害的对策措施; 6编制预先危险分析表。
第一节 危险性的识别方法及危险性 等级划分
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 ①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②化学性 ③生物性 ④心理、生理性 ⑤行为性 ⑥其它。
第一节 危险性的识别方法及危险性 等级划分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①物体打击、②车辆伤害、③机械伤害、④起重 伤害、⑤触电、⑥淹溺、⑦灼烫、⑧火灾、⑨高 处坠落、⑩坍塌、①冒顶片帮、②透水、③放炮、 ④火药爆炸、⑤瓦斯爆炸、⑥锅炉爆炸、⑦容器 爆炸、⑧其他爆炸、⑨中毒和窒息、⑩其他伤害。
第四章 预先危险分析法
重点: (1)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相关定义 (2)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步骤
第四章 预先危险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malysis,PHA),又称初 步危险分析 ,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 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 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因此,该方法也是一份实现系统安 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计划,是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 阶段之初完成的。
第一节 危险性的识别方法及危险性 等级划分

危险性的识别方法

危险性的识别方法
细资料的时,用来分析、辨识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危险源,并尽可能在付诸实施之前找出预防、改 正、补救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源。
一、预先危险分析法的概念
通过预先危险分析,可以达到以下4个目的:
大体识别系 统可能存在 的主要危险。
鉴别产生危 险的原因。
预测危险出 现可能对系 统造成的影
响。
判定已识别 的危险性等 级,提出相 应的消除或 控制危险性
的措施。
目的一
目的二
目的三
目的四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六大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3.生物性性危险、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性危险、有害因素 5.行为性性危险、有害因素 6.其他性危险、有害因素
三、危险性识别的方法
三、危险性识别的方法
专家调查法
01
召集有关家开会、调查问卷形式
02
系统工艺流程图法
0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系统安全检查表法
04
经经验验数数据据法法
05
风险调查法
一、 预先危险分析法的概念 二、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三、 危险性识别的方法
一、预先危险分析法的概念
• 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 PHA)是一种定性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 主要用于新系统设计、已有系统改造之前的方案设计阶段,在系统运转活动之前,还没有掌握系统详

分析及评价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HA法

分析及评价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HA法

分析及评价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 H A)法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作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

由于这种检查表可以事先编制并组织实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已发展成为预测和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

1.安全检查表的优缺点:(1)能够事先编制,故可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致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2)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3)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表内还可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情况;(4)简明易懂,容易掌握;(5)只能作定性的评价,不能给出定量评价结果;(6)只能对已经存在的对象评价。

2.安全检查表的编制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它采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回答“是”或“否”。

“是”表示符合要求,“否”表示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所以在每个提问后面也可以设改进措施栏。

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

安全检查表的设计应做到系统、全面,检查项目应明确。

编制安全检查表主要依据是:(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国家及有关部门发布了各类安全标准及有关的文件,这些是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一个主要依据。

为了便于工作,有时将检查条款的出处加以注明,以便能尽快统一不同意见。

(2)国内外事故案例。

搜集国内外同行业及同类产品行业的事故案例,从中发掘出不安全因素,作为安全检查的内容。

国内外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自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3)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及评价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
本文作者佚名
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因此,该方法也是一份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计划,是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完成的。

1.预先危险分析的主要目的
(1)识别危险,确定安全性关键部位;
(2)评价各种危险的程度;
(3)确定安全性设计准则,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措施。

此外,预先危险分析还可提供下述信息:
(1)为制(修)定安全工作计划提供信息;
(2)确定安全性工作安排的优先顺序;
(3)确定进行安全性试验的范围;
(4)确定进一步分析的范围,特别是为故障树分析确定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5)编写初始危险分析报告,作为分析结果的书面记录;
(6)确定系统或设备安全要求,编制系统或设备的性能及设计说明书。

2.分析内容
由于初始危险分析从寿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开始,因此,分析中的信息仅是一船性的,不会太详细。

这些初始信息应能指出潜在的危险及其影响,以提醒设计师们要通过设计加以纠正。

这种分析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审查相应的安全性历史资料;
(2)列出主要能源的类型,并调查各种能源,确定其控制措施;
(3)确定系统或设备必须遵循有关的人员安全、环境安全和有毒物质的安全要求及其它有关的规定;
(4)提出纠正措施建议,在完成识别危险、评价危险的严重程度及可能性之后,还应提出如何控制危险的建议。

为了能全面地识别和评价潜在的危险,分析中还必须考虑的如下项目:
(1)危险物品,例如:燃料、激光、炸药、有毒物、有危险的建筑材料、放射性物质等;
(2)系统部件间接口的安全性,例如:材料相容性、电磁干扰、意外触发、火灾或爆炸的发生和蔓延、硬件和软件控制(包括软件对系统或分系统安全的影响)等;
(3)确定控制可靠性的关键软件命令和响应,例如:错误命令、不适时的命令或响应、或由订购方指定的不希望事件等;
(4)与安全有关的设备、保险装置和应急装置等,例如:联锁装置、硬件或软件故障安全设计、分系统保护、灭火系统、人员防护设备、通风装置、噪声或辐射屏蔽等;
(5)包括生产环境在内的环境约束条件,如:坠落、冲击、振动、极限、温度、噪声、接触有毒物、静电放电、雷击、电磁环境影响、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
(6)操作、试验、维修和应急规程等。

进行预先危险分析需要如下资料:
(1)各种设计方案的系统和分系统部件的设计图纸和资料;
(2)在系统预期的寿命期内,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活动、功能和工作顺序的功能流程图及有关资料;
(3)在预期的试验、制造、储存、修理、使用等活动中与安全要求有关
的背景材料。

4.分析步骤
(1)参照过去同类产品或系统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查明所开发的系统(工艺、设备)是否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2)了解所开发系统的任务、目的、基本活动的要求、包括对环境的了解;
(3)确定能够造成受伤、损失、功能失效或物质损失的初始危险;
(4)确定初始危险的起因事件;
(5)找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可能方法;
(6)在危险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分析最好的预防损失方法,如隔离、个体防护、救护等;
(7)指出采取并完成纠正措施的责任者。

目前用于初始危险分析格式有列表格式和叙述性两种,分析人员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格式的组合。

下表为预先危险性分析表格式。

预先危险分析表
见表
注:危险等级分为安全的(1级)、临界的(2级)、危险的(3级)和破坏性的(4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