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学导案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教案

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式教学

学生活动
教 学 后 记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媒体

14.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1.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课时:1
#了解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现象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 P77 图 14.1—3 中,甲、乙说明:受
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 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 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 控制变量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课题
14.1 压强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教学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目标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重点 难点
#压强概念的理解. #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 kg/m3,
压强 p 的单位用帕斯卡(Pa)。
3、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 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基础班)辅导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基础班)辅导教学案

第十四章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课程导入】从酒精灯点燃到塞子飞出去,能量是怎么转化与转移的?答:酒精具有化学能,燃烧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转移给水,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产生大量水蒸汽,水蒸汽推动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能量转化与守恒1、能量的转化(1)太阳能汽车驱动前进------太阳能(光能)变为电能,最终变为机械能,说明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转化。

思考:除太阳能,还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快速摩擦双手反复弯折铁丝钻木取火【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2、能量守恒定律(1)观察与思考手摇发电机发电水力发电站蜡烛燃烧木柴燃料太阳能电池:光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植物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秋千越摆越低,弹性小球越跳越低:空气阻力做功,秋千、小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越来越小。

(2)能量守恒定律大量事实表明,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3)永动机为什么不能永动如图是一种设想中的永动机,它通过高处的水流冲击叶片,叶片的转动用来对外做功,同时带动抽水器从低处将水抽到高处,从而循环工作。

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说明它为什么不能一直工作下去?※例题【例1】在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一定守恒B、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守恒C、各种形式的能的总量一定守恒D、只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例2】冲击钻是一种打孔的工具。

工作时,钻头在电动机带动下不断地冲击墙壁打出圆孔(如图所示)。

冲击钻在工作的过程中()A.只有电能和内能的转化B.只有电能和机械能的转化C.有电能、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D.没有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例3】能量守恒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属于内能的转移的是()A.用电灯照明B.光合作用C.用暖水袋取暖D.天然气的燃烧练习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如下图中的四幅图仅发生能量转移的一组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下面是小丽关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摩擦起电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B.冬天将手放在炉旁烤火感到暖和,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C.木柴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D.打桩机的重锤下落的过程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3、从能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看,用热传递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过程,用做功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过程。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 教案 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 教案 教学设计

一、电阻【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了解导体既能导电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2、认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知道“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方法【实验器材】电学实验组合箱、(电池两节、电阻线、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共30组)【教学方法】讨论、归纳、实验、观察、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体演示提问引入闭合开关,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不一样?演示演示探究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讨论回答1、连接如图电路;2、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3、实际做一做记录你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交流并得出结论:(1)改变电池的,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2)改变电路中的,也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多媒体讲解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理解记忆多媒体探究(1)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猜一猜: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讨论、交流、回答多媒体二、变阻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和在电路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如何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中的电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探究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用具】电源、两只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回顾: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教案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5.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的效率。

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可以把本章内容分成两部分:内能的利用、能量守恒定律。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内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热机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燃料的热值、能量利用的效率等相关知识;从能量的角度把各种现象联系起来阐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其普遍性、重要性。

本章是体现物理学科内部综合、物理与其他学科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的典范。

能量的变化与物理知识中的其他点、其他学科、甚至社会问题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学生在上一章已经学习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等相关知识,为本章学习内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热机是人们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机器,尤其是摩托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让学生更有了探究的欲望。

学生希望教师创设主动观察的物理学习环境,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通过生活中相关工具的实践、操作、观察,来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1.本章内容将日常现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热机及其相关知识并不陌生,生活和科技实践中随处可见,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运用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科学技术中的物理知识,对于汽油机、柴油机的区别,可通过列表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

2.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时,一般可以分三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能的各种形式——各种能的转化、转移实例——各种能转化、转移与守恒实例。

第1节热机这一节主要内容包括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

教学中适当调整一下教学顺序,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结合活动挂图,先弄清每个冲程的工作行程,再将其连续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磁现象》教学教案(北师大版)

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磁现象》教学教案(北师大版)

一、简单磁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2.知道磁体、磁极、磁化、磁性材料等概念。

3.了解磁性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感知磁体的性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磁体的指向性和吸铁性。

2.体会运用实验来研究、感知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2.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磁体的含义和性质;磁化过程和永磁体;磁性材料的分类。

教学难点磁体两极的含义、磁化、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的区别。

教具准备小磁针、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铁屑、铁片、各种硬币、钢条、环形磁体、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情境1:播放极光图片。

提问:美丽的极光现象与什么有关?引出极光与磁有关。

今天开始我们走进磁的世界,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四章磁现象”。

情境2:魔术——听话的小针(手里偷偷地攥一块磁铁,用它来操控桌面上的磁针)。

提问:为什么我可以操控它?(手中磁铁的作用)点题: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我们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简单磁现象。

知识点一简单的磁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根据现象归纳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探究1:磁铁只能吸引铁吗?还能吸引其他物质吗?(说明操作过程,学生实验并观察现象,说出自己的认识)分析总结:(1)磁性: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探究2:磁体上什么地方磁性最强?什么地方最弱?(说明操作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认识)分析总结: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叫作磁极。

探究3: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有N极和S极?(说明操作及理由)分析总结:断了的磁体又会形成新的磁体,仍然有两极。

探究4:将小磁针放在针尖上,用手拨动小磁针,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说明操作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认识)注意:(1)不要让磁体靠近它。

(2)观察其他同学小磁针的指向。

分析总结:小磁针静止后的位置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小磁针指向北面的一端叫北极(N 极),指向南面的一端叫南极(S极)。

九年级物理14章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九年级物理14章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长度、粗细、材料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10Ω=KΩ=MΩ;30MΩ=Ω=KΩ。

2.如图所示,先用导线把电源、灯泡连接起来,再依次把铅笔芯、塑料线、玻璃棒、瓷棒等接到M、N之间,其中能使灯泡发光是()A.铅笔芯 B.塑料线 C.玻璃棒 D.瓷棒3.下列措施中,不能改变导体电阻大小的是()A.改变导体的长度B.改变导体的材料C.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D.改变导体在电路中连接的位置4.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采用了“法”。

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实验中所用导体的相关物理量的记录:(1)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两根导体;(2)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用两根导体。

(3)若选用A、B两根导体,可研究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5.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闭合电路中的开关,看到的现象是;点燃酒精灯后,在加热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说明.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闭合电路中的开关,看到的现象是;点燃酒精灯后,在加热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说明.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 t为一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闭合开关,现在R t上擦一些酒精后,热敏电阻的温度,灯泡的亮度。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多媒体的应用、学生电学实验盒的使用10.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在电阻概念的建立上采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方法,让学生对电阻的概念有了深刻的印象。

在A B C D P第3题教师引导出滑动变阻器是怎么来的,通过学生的探究,知道滑动变阻器如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环节三:变了形的滑动变阻器 教的活动3 展示图片或者实物学的活动3 观察如何改变电流拓展认识更多实际中的变阻器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如图所示的电路,AB 是一段电阻丝,当导线夹由A 向B 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的电灯亮度将( ).A .变亮B .变暗C .不变D .无法判断是否变化2.如图2所示电路,M 、N 是两个接线柱,准备接入滑动变阻器,(1)当A ,D 接入电路时,滑片向右移,接入电路的电阻将___________ (2)当A ,C 接入电路时,滑片向左移,接入电路的电阻将___________ (3)当A ,B 接入电路时,滑片向右移,接入电路的电阻将___________ (4)当B ,D 接入电路时,滑片向左移,接入电路的电阻将___________3.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使用时只需接入其中2个,因此有几种接法,在这些接法中,不能改变电阻大小并且可能损坏仪器的接法是( ) A .接A 和D B.接B 和C C.接A 和B D.接C 和D 【课后巩固】1.(2015•天津)如图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 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 )2.(2015•恩施州)在许多实验中,闭合开关前常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极大处,这样做能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其原因是闭合开关后( )A .通过电路的电流最小B .变阻器两端电压最小C .变阻器电阻发热最大D .电源两端的电压最小★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要使甲图中的小灯泡变亮,乙图中的小灯泡变暗,则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P1向上、P2向下B.P1向下、P2向上C.P1向上、P2向上D.P1向下、P2向下4.某班同学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电路如图4所示.(1)连接实物时,开关应当,滑片P应移至最端(选填“左”或“右”);(2)开始实验后,甲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的亮度都不发生变化,而且一直很暗,这可能是;乙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一直很亮,这可能是。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一、电阻_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一、电阻_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一、电阻_教学设计1. 引言本教学设计是针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电阻展开的。

本章主要介绍了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电阻的因素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电阻的本质,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电阻大小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基本的电路知识,能够简单地理解并应用欧姆定律。

在前面的章节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概念以及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计算电阻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电阻和电压计算电流,根据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分析电阻大小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电阻大小与电流、电压的关系的理解。

5.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真实的实验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教学法:通过示范计算电阻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计算。

6.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的电阻器,引发学生对电阻的认识和好奇心,提出问题:“什么是电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第二步:概念讲解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电阻的定义和概念,并与前面学过的电流、电压等概念进行联系,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实验观察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不同电阻下电流的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电阻大小与电流的关系。

第四步:电阻的计算方法通过示范,教导学生如何计算电阻。

以已知电阻和电流、电压计算电阻为例,详细讲解计算步骤和公式,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电阻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并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强化学生的理解。

第六步:拓展活动通过设计拓展活动,如分组小实验、物理思考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热机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热机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热机一、教学内容1. 热机的概念:介绍热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

2. 热机的类型:汽油机、柴油机、蒸汽机等。

3. 热机的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4. 热机的效率:热机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机的概念、工作原理和特点,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热机。

2. 使学生掌握热机的工作循环,能够简述各个冲程的作用。

3. 让学生理解热机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分析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机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的区分和理解,热机效率的计算和提高途径。

2. 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工作循环和热机效率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机模型、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引导学生思考汽车是如何运动的,引出热机的话题。

2. 讲解:介绍热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热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热机的多样性。

3. 讲解:详细讲解热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通过PPT动画演示各个冲程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4.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热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5. 讲解:讲解热机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热机效率。

6.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热机定义: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工作原理:热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

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效率:热机效率是指热机所做的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之比。

七、作业设计1. 描述热机的工作循环,并画出各个冲程的示意图。

2. 计算一个热机的效率,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3. 举例说明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引入、讲解、互动、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热机的基本知识,但在热机效率的计算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

具体内容包括:1. 热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2. 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

3.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4. 热机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热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

2. 掌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能够分析热机的工作过程。

3. 了解热机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能够计算简单热机的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机效率的计算和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2. 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机模型、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汽车,提问学生汽车是如何工作的,引导学生思考热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课件,介绍热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讲解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

3. 例题讲解:举例子说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热机的工作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个简单热机的效率,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热机1. 定义: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

2. 工作原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 类型:汽油机、柴油机、蒸汽机等。

4. 特点:不同类型的热机有不同的特点。

热机效率1. 定义:热机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 计算公式:热机效率 = (有效利用的能量 /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 100%。

3. 提高方法:减少热量损失。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辆汽车的热机效率,并分析如何提高汽车的效率。

2. 答案:根据汽车的实际数据进行计算,提出合理的提高效率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了热机的概念,通过知识讲解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了热机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1节 热机》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1节 热机》优秀教案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挂图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的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现代汽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和热值的概念是重点。

【教学难点】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用具】教师用:试管、水、酒精灯、铁架台、汽油机模型、火柴、等、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等。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以实验为主导的综合启发式教学,自学、实验探究、引导发现法、讲解法、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

【教学过程】注意:在做这一演示实验时应注意:软木塞不要塞的太紧,免得试管炸裂伤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大展神:【做功冲程】【排气冲程】【总结】:)内燃机的主要特点了解从火车到火箭【达标反馈】见附件学生阅读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板书设计】第一节热机一、热机1. 定义:2. 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机械能→内能)C.做功冲程(内能→化机械能)D.排气冲程二、热值1. 定义:2. 单位: J/kg(或J/m3)3. 公式:Q = m q【教学反思】教材通过演示实验展示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从而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

教材通过介绍了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过程,展示热机是如何持续做功的。

通过学生讨论引出热值的概念,并分析了热机效率不高的原因。

最后通过STS介绍了热机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内燃机各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教学难点文字或口头表述内燃机各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本教学设计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教师指导的学习模式,在本节教学中用简单的事例、形象的动画展示、生动的实验,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同时又点明主题。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教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摩擦起电的本质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2.科学思维(1)在探究摩擦起电现象时,用观察法、归纳法,从很多的现象或实例中,找出带电体共有的特点——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在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用推理法、归纳法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科学探究注意观察身边的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会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现有物品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4.科学态度和责任了解静电现象,关注静电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

2.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服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二)新课教学1.摩擦起电教学情境: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圆珠笔、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圆珠笔)和头发(玻璃棒和丝绸、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知识归纳:(1)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教学情境:(1)用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将一根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玻璃棒靠近它。

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2)用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将一根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橡胶棒靠近它。

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3)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5篇(实用)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5篇(实用)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5篇(实用)教案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

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篇12.5 V)实验电路图:实验要求:(1)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低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约 1.2U额) 。

(2)记录电压值,电流值,同时观察比较灯的亮度有何区别。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阻值处。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依次为2.5 V、2 V和3 V,依次记下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分别将U、I记录在表格中;(3)观察并比较三次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电压U/V电流I/A发光情况电功率P/W实验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典型例题】小宇同学思考能不能只用一只电表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他设计了下列四个电路图。

图中的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S2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把灯泡短路,灯泡不发光;S2断开S3闭合时,电流表把电阻短路;两个都闭合或断开时,电流表均无示数.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B、S2闭合S3断开,电压表测电灯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正极、下端为负极;S3闭合S2断开,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负极,下端为正极;电压表的两次接线方法相反,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测量,B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C、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和电阻串联后的两端电压U;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的两端电压U0,则小灯泡的电流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是,该电路能测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符合题意;D、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流表把灯泡和电阻短路,电流表测量滑动电阻的电流;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流表把小灯泡短路,测量的是通过电阻的电流.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针对训练1】图中是小明和小兰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连接的电路,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1节-热机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1节-热机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1节热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1节热机。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热机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3. 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4. 学习热机的效率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描述热机的概念和原理,掌握热机的四个冲程。

2. 能够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计算热机的效率。

3. 能够运用热机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机的概念和原理,热机的四个冲程,热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热机的效率计算。

难点: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机模型、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汽车,提问学生汽车是如何工作的?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热机。

2. 知识讲解:(1) 讲解热机的概念和原理,通过PPT课件展示热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 讲解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并通过PPT课件和热机模型进行演示。

(3) 讲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4) 讲解热机的效率及其计算方法,公式为:热机效率 = 做的功/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3. 例题讲解:例题:一辆汽车的热机效率为30%,如果汽车每小时燃烧10升汽油,每小时可以做多少功?讲解:计算每小时汽油燃烧释放的热量,然后根据热机效率的公式计算汽车每小时可以做的功。

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一艘船的热机效率为40%,如果船每小时燃烧8千克柴油,每小时可以做多少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热机:概念: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

原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热机的工作原理:吸气冲程:气缸内气体的体积增大,温度升高。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了解电路教学设计(5课时)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了解电路教学设计(5课时)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实验和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醒学生加强对电路知识的掌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要求画出电路图,并标出各元件的名称、连接方式以及电流、电压、电阻的数值。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电路的概念和原理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方面还有待加强。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基础知识巩固,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九年级物理:第
1.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的组成部分、电路图及其表示方法;
2.学会使用基本电路元件,如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灯泡等,并能正确搭建简单的电路;
3.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第三课时:教授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学会解读测量数据。
第四课时: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例题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范文模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范文模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范文模板以“物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物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1杠杆(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要点:(1)硬棒(2)绕着固定点转动三、几个名词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2、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3、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什么叫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复习在设计这节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教学案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复习了解电路这一章内容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够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理解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以及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目标:1. 复习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图,找出电路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连接方式。

3. 能够运用电路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电路现象。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电路图的分析。

难点:电路中电流的形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路图示,实物电路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电路图示,电路搭建器材。

活动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例,比如一个照明电路,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让学生观察这个电路,并尝试说出电路中都有哪些部分,每个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二、知识回顾(10分钟)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电路图的表示方法。

三、课堂实践活动(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比如一个串联电路或者并联电路。

学生在搭建电路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理解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四、课堂讲解与练习(10分钟)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电路中电流的形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电路图,让学生分析并找出电路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连接方式。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我会让学生通过反思本次活动的学习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电路的知识,并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活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第一节热机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第一节热机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第一节节热机最新教案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情况。

●知道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及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实验养成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 ,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养成学生的环保意识。

●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教学难点】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和能量转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flash动画(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过程)、试管、水、橡皮塞、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四冲程汽油机模型(J2255型)和柴油机模型等。

学生每组准备:四冲程汽油机模型(J2255型)、四冲程柴油机模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汽车已经是我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18世纪第一辆汽车问世时,速度只有数千米每小时,而目前最快的汽车速度已经是声速的几倍,达到了1678千米每小时。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世界上最快的汽车你想知道汽车是如何获得这么大的机械能的吗?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热机,将会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倾听讲述。

听讲,愉快地进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14.1热机(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悬念,让学生感受热机的威力,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由生活走向物理。

)二、探究过程:(一)热机1、热机的原理【演示实验】如图:在试管内装少许水,用一层红色塑料薄膜裹着棉花塞在试管中上部,利用点燃的酒精灯对封闭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当水沸腾时,水蒸汽会慢慢推动塞子向试管口运动,让学生观察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4章(4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4章(4课时)
(1)锅炉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此锅炉的效率是多少
五、建构体系、帮扶跟踪(分钟)
师生语言精简,重点突出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达标
学生拓展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完成,教师也可分层布置
板书
设计
内能的利用
一、基本概念二、基本理论三、基本计算
教学反思
链接资源
相关的中考试题
学习目标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理解自然界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难点)
3.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重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
学生学案
教师导案
预习
一、独学:
1、引入:观看能量守恒定律视频。
2、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27—29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内容、关键语句。关上书后独立完成《实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2.如图16.4-2所示是内燃机的能流图,则内燃机的效率可以表示为()
A.η=[(E1+E2+E3+E4)/E]×100%B.η=(E2/E)×100%
C.η=[(E1-E3+E4)/E]×100%D.η=(E1/E)×100%
二、调控课堂,个别点拨(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对书和资料的查阅,对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观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在导学案上做好笔记。不明确的知识点请教组内同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适当引导。
展示
三、组内小展示:
学生再次修改完成《实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找出自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精选展点,分配任务(分钟)
核对教师给出的答案,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增大或减小压强的物理知识,并写成调查报告。
最后,留下一道富有思考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使教学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余音缭绕”之势。




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教学重点
1.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壁有压强;

动手动脑
学物理
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老师引导学生如何估测、突破难点)学习简单的压强计算
学习压强的概念、计算后,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练习,而是通过动手动脑“估测自己对地面的压强”。既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增大或减小压强
(1)提问:怎样使你对地面的压强迅速增大一倍?(2)请一名学生上前表演。得出结论。
4、关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重在解释实际问题。
5、浮力教学中,注意复习力、二力平衡、密度及液体压强等有关知识。
本章分配建议: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压强1课时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1课时
第三节大气压强2课时
第四节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课时
第五节浮力2课时
复习与总结1课时
课题: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
课型
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提出问题
老师提出:
“人走过雪地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雪地中的脚印为什么有的深有的浅?
借助媒体演示情景,提出问题。层层引导、步步深入。为下一步学生猜想做准备。体现出老师的主导作用。
猜想假设
请同学们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2.公式:
3.单位:Pa1N/m2=1Pa
课题: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液体对器壁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⑶.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会使用微小压强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微小压强计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发展学生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章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认识浮力。
本教学建议
1、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对学生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很重要。
2、研究液体压强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结论。
3、托里拆利实验是一个重要实验,通过看录像知道实验过程和事实,了解大气压强大小的由来。
问题发现后,充分利用这一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去猜想问题可能的答案。
设计实验
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在设计实验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加以指导:
(1)控制变量。
(2)怎样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增大或减小)
(3)如何使实验的效果更明显。
各小组相互讨论,设计实验。
请一至两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本章总体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结构:压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强的公式:___________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论证
视频展示部分小组实验,交流小组结论。
实验中,学生往往忙于动手,而忽略结论,老师及时让学生展示本组实验,得出结论,体验成功快乐。





压强概念
(1)提出压强概念。板书课题:《压强》
(2)学习压强概念、公式、单位。
结合探究过程,引出“压强”。压强的单位学生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加以强调。




教学
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重科学探究,过程与知识并重。
3.充分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4.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小木板、重物(砝码等)、橡皮泥等较软物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多媒体课件)
听歌曲“洁白的雪花飞满地…,留下脚印一串串。”
2.经历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假想模型法的思路,并使学生了解它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会由探究得到物理规律的喜悦.
⑵.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假设后,立即让学生去设计实验,学生必定会感到茫然。老师的指导便成了本节课学生实验成败的关键。学生设计实验时不受器材的限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设计完毕,让组与组相互交流,互相“切磋”,实现思维的碰撞。





进行实验
各小组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时,可用生活中任何物品进行实验,让学感到“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初步认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
多媒体显示: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3)指出物体承受的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
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在学生估测自己对地面压强的基础上,提出“怎样使你对地面的压强迅速增大一倍?”从而引出增大或减小压强。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
———————————————————————————————— 作者:
———————————————————————————————— 日期:
初中九年级物理
高邑县三中
第十四章教案
本章教材综述:
本章学习压强和浮力的知识。内容包括: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