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2、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移项。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都要用到。

二、教学目标

1、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3、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讨论、思考、观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探索策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结论,归纳概括。(2)、师生交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生生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发表个人的见解,对问题进行探讨,互相学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室;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一)、回顾: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思考:方程3x +20 = 4x -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 25),怎样才能使它向x= 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2、观察:(1)、上述演变过程中,方程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

3、归纳: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

4、应用新知:

1)、慧眼找错:

(1)、6 + x = 8,移项,得x = 8+ 6 (2)、3x = 8- 2x,移项,得3x +2x = -8 (3)、5x – 2 = 3x + 7,移项,得5x + 3x = 7+ 2 2)、归纳:将含有未知数的项放在方程的一边,常数项放在方程的另一边,对方程进行移项变形。

(1)2x -3 = 6 (2)5x = 3x -1 (3)2.4y+2=-2y (4)8– 5= x + 2

3)判断改错: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7+ x = 13.得到x=13 +7(2)、从5x=4x +8,得到5x-4x=8 (3)、从3x +5= -2x -8,得到3x +2x=8-5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说明: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解方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向目的前进?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实现向目的的转化: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的两边同减4x ;为了使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20。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得3x +20。

三、当堂检测

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

A.由-2x=6, 得x=3

B.由-3=x+2, 得x=-3-2

C.由-7x+3=x-3, 得(-7+1)x=-3-3

D.由5x=2x+3, 得x=-1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答题,教师巡回检查,对先答完的学生进行及时批改,并把得满分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对后解答完的学生的检测进行评定,最后老师进行小结。

四、我总结、我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收获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之间互相谈收获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相互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可以引导学生从本节课获得的知识、解题的思想方法、学习的技巧等方面交流意见。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答题,教师巡回检查,对先答完的学生进行及时批改,并把得满分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对后解答完的学生的检测进行评定,最后老师进行小结。

【归纳板书】

一、解“ax+b=cx+d”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 移项,(2) 合并同类项,(3) 系数化为1;

二、移项变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