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3.2.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3.2.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一、教学目标:1.理解移项的概念;2.会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3.经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移项法解方程;难点:移项是难点。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问题导入上节课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都有这样的特点: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项,一边是常数项。
这样的方程我们可以用合并同类项来解,那么像3x+7=32-2x这样的方程怎么解呢?(二)研探新知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设这个班有x人,那么这批书有多少本?还可以怎么表示?这批书共有(3x+20)本,还可表示为(4x-25)本。
因为3x+20与4x-25都表示这批书,所以3x+20=4x-25由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猜想怎么解这个方程吗?把未知项移一到边,把常数项移到一边。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由等式的性质,把等式两边同时减去4x,加上20。
4x从右边移到了左边,并且改变了符号,20从左边移到了右边,并且改变了符号。
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x=-45∴x=45所以这个班有45名学生。
注意: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这是一个基本的等量关系。
思考:上面解方程中“移项”有什么作用?通过移项,使含未知数的项在等号的一边,常数项在另一边,从而把方程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类型,这就是化归思想的运用。
解方程经常要合并与移项。
前面提到的古老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与“移项”。
现在我们来解前面提到的方程。
例1 3x+7=32-2x解:移项,得3x+2x=32-7合并同类项,得5x=25∴x=5注意:移项要变号。
(三)巩固深化,反馈矫正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1)从3x+6=0得到3x=6;(2)从2x=x-1得到2x= 1-x(3)从2+x-3=2x+1得到2-3-1=2x-x。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方法,学会将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常数项移到方程的两侧,从而求解方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移项解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移项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难点:移项过程中注意方程两侧的符号变化。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例题讲解、练习巩固,让学生熟练掌握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
3.准备练习纸,用于学生做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分析解题思路。
讲解移项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移项的目的是将未知数和常数项移到方程的两侧,从而求解方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强调移项过程中注意方程两侧的符号变化。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关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步骤的教学。
在开始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并确定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自主探索策略和师生交流策略,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和观察的方式来研究。
同时,我们也需要为教学环境和资源做好准备,例如幻灯片等。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研究如何找到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如何使用移项来解决这些方程。
学生还将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热情。
研究者特征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研究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课将采用自主探索策略和师生交流策略,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和观察的方式来研究。
同时,我们也需要为教学环境和资源做好准备,例如幻灯片等。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自主探索策略和师生交流策略,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和观察的方式来研究。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结论,归纳概括。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研究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发表个人的见解,对问题进行探讨,互相研究。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我们需要准备幻灯片等教学资源,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研究。
教学过程:在开始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对一元一次方程及等式的性质进行复。
接着,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自主探索策略和师生交流策略,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和观察的方式来研究。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移项的基本原则,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找出相等关系,合理设未知数和列式子。
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解决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是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开始,让学生更轻松地研究新知识,并逐步放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学习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移项的方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才能够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能够将方程中的项移动到等号的同一边。
2.能够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移项的方法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移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移项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示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两边,找出需要移动的项,并说明移动的方向和规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移项的方法,是解决更复杂方程的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移项的规律,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熟练运用移项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能够正确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移项的方法。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移项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巩固移项的方法。
4.巩固(5分钟)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时,灵活运用移项的方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移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方程与方程组”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体会移项在解方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包括有理数的运算、方程的概念等。
但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移项的概念和操作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体会移项在解方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移项的方法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难点:理解移项的概念,以及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移项和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解题过程。
3.准备PPT,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量关系,如何表示这些关系呢?”让学生回顾方程的概念,为学习移项和解方程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中的数量关系。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并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移项和解方程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组难度较高的练习题。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一、学生起点剖析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等式的基天性质,并且会用等式的基天性质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要经过用等式的基天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察看、概括得出移项法例. 但学生刚学时不习习用移项法例,而仍旧借助等式的基天性质解方程,这是正常的,需要经过大批练习后才能领会到移项法例的便利.二、学习任务剖析本节内容分三个课时达成,每课时所达成的详细任务不一样.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学生进一步熟习运用等式性质一解方程的基础上,剖析、察看、概括获得移项法例,并能运用这一法例求方程的解 .三、教课目的1.进一步熟习利用等式的基天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术.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剖析、概括出移项法例,并能运用这一法例解方程.3.领会学习移项法例解一元一次方程必需性,使学生在着手、独立思虑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方程模型的作用,领会学习数学的适用性.四、教课过程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课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首;第二环节:叙述新课;第三环节:巩固练习;第四环节:分组合作练习;第五环节:讲堂小结;第六环节:部署作业.五、作品主要内容及设计思想作品主要内容:①学生进一步熟习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②学生经过察看、剖析、概括独立发现移项法例,并能运用这一法例求方程的解。
③指引学生进一步理解解方程的过程就是一个转变的过程,让学生领会转变思想。
作品设计思想:①教课中要着重“铺垫”与“打伏笔”,给后续教课留好生长点;②本课指引学生领会新知识的引入与事物的发展变化老是由易到难,而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常常是化“新”为“旧” ,这样一个研究数学的方法,会对此后的数学学习在思想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赐予启迪和帮助;③学生领会到了学习移项法例的必需性,就像学习了乘法分派律还学习去括号法例近似,指引学生勤于思虑,擅长总结.特别是经过问题的设计引起学生思虑,如让学生理解移项的目的是什么?为何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还要学习移项呢?这样的问题可促使优等生的思虑;④在教课中设计同桌竞赛和小组竞赛环节,旨在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及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做人,也就学会了学习。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科目:数学第三章:解元一次方程移项1课题 3.2.1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班级学七年级校授课人核心素养理解移项法则解方程的理论依据,会解形如“ax+b=cx+d”的方程。
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体会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难点:体会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应用合并同类项来解一元一次方程,现在我们通过一个方程来回顾一下。
师:解方程是把方程逐步转化为“x=a”(其中a为常数)的形式.解方程:5x−12x=−14+21解:合并同类项得:−7x=7系数化为1得:x=-1师:3x+20=5x-70,同学们观察这个方程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一样?生:方程两边都有未知数的项,也有常数项。
师:那这样的方程我们该怎么解呢?今天我们一起新课讲授来学习利用移项来解这种类型的方程。
学习新知:如何解方程:3x+20=5x-70师:如何把方程逐步转化为“x=a”(其中a为常数)的形式.分析:3x+20-20=5x-70-20等式的性质13x=5x-70-203x-5x=5x-70-20-5x等式的性质13x-5x=-70-20观察原方程和通过等式的性质1得出的方程3x+20=5x-703x-5x=-70-20发现:含有未知数的项都在方程的右边,常数项都在方程的左边,且原方程左边的20跑到了右边变成了-20,原方程右边的5x跑到了左边变成了-5x。
移项:我们把像上面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一项通过变号移到另一边的过程叫做移项。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方程是怎么解的。
3x+20=5x-70解:移项得:3x-5x=-70-20合并同类项得:-2x=-90系数化为1得:x=45小结巩固练习师:通过解这个方程,同学们思考一下,移项有什么作用?移项的作用:可以把未知数的项都移到了等号的一边,把常数项都移到了等号的另一边,使方程更好计算,从而更接近目标x=a。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课时1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教案(教学设计)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3.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课时1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知识与技能】掌握移项的方法,学会解“ax+b=cx+d”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过程与方法】通过方程的简单变形,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移项”和“系数化为1”.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学生讨论、分析: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2.找相等关系: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3.列方程:3x+20=4x-25.(1)问题1:怎样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所学的方程有何不同?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问题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学生思考、探索: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减4x.为了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减20.3x-4x=-25-20.(2)问题3:以上变形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教师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作移项.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问题4:以上解方程的过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的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教师: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上节课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与“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2甲厂有煤120吨,乙厂有煤96吨,甲厂每天用煤15吨,乙厂每天用煤9吨.问:多少天后,甲、乙两厂剩下的煤一样多?【解】设x天后,甲、乙两厂剩下的煤一样多.根据题意,得120-15x=96-9x.移项,得-15x+9x=96-120.合并同类项,得-6x=-24.系数化为1,得x=4.答:4天后,甲、乙两厂剩下的煤一样多.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使之转化为x=a的形式;移项要改变符号,且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时要注意系数的符号;解方程时,往往既需要移项,又需要合并同类项.教材P91习题3.2第2,4,5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2、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
3、列方程
思考1:它与练习1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
方程的两边都有未知项(3x与4x)和常数项(20与-25).
思考2:如何才能使这个方程转化为练习1的方程?
(利用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减去4x)
(利用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减去20)
2、解形如“ax+b=cx+d”的方程的一般步骤及依据
移项(等式的性质1)注意变号哦!
合并同类项(分配律)
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题→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作答
[家庭作业]:自编作业!
备注
定义: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移项=变号+移到等式另一边
思考3:“移项”的依据是什么?
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
思考4: “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通过移项,使等号一边仅含未知项,等号另一边仅含常数
项,使方程更接近x=a的形式.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题→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作答
【练习1】解下面方程:
(1)
(2)
(3)
【例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分析: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每人分3本,共分出__ 本,还剩余20本,
这批书共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_ 本.
每人分4本,需要____本,还缺25本,
⑷ 方程2x-7=-5x,移项得: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定义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对于移项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对于移项的法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法则,提高解方程的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移项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
2.教学难点:移项的法则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含字母的方程的移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移项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和方法。
4.动画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移项的过程。
5.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6.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来进行。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学会应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准备•教师:黑板、白板、粉笔/白板笔、教材、课件•学生:纸、铅笔或钢笔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包括等式、未知数、系数、解方程等内容。
2. 概念讲解•介绍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释移项的含义。
•解释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移项操作,即方程中存在哪些项需要移项。
3.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针对一般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例如:ax + b = c,介绍解方程的步骤。
1.将方程中与未知数x无关的常数项移到等式右边,得到ax = c - b。
2.进行系数与未知数的运算,得到x = (c - b)/a。
4. 解题示例•设计一些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根据步骤解题,并在黑板/白板上演示解题过程。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符的优先级和正负号的处理。
5. 巩固练习•针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不同类型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2x + 3 = 7–4(x - 2) = 12–(2x + 3)/5 - 1 = 2/56. 实际问题应用•提供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一家餐馆购买了一批西瓜,其中80%为大号西瓜,剩下的是小号西瓜。
已知这批西瓜共有100个,求小号西瓜的个数。
–某商品原价100元,现在打8折促销,求打折后的价格。
7. 总结归纳•回顾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强调解题中的常见错误,例如忽略正负号、运算错误等。
•激发学生对解方程的兴趣,鼓励他们勤练习、多思考、多总结。
四、教学扩展•将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与图像相结合,介绍方程的解对应的图像特征。
•提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建立方程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概念讲解的理解情况。
•检查学生解题的过程和答案是否正确。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一. 教材分析《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操作,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此内容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方程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对于方程的概念和简单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原理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对于复杂方程的移项和解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小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0元,他给了卖家30元,找回了10元。
问小华买书花了多少钱?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列方程。
例如:设小华买书花了x 元,则有方程 x + 20 = 30。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例如:解方程 3x - 7 = 21。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等式,并运用加减法进行操作。
5.2.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让学生阅读数学故事,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
(2)引导学生参加数学游戏和竞赛,提高其解题能力和竞争力,同时培养其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其数学实验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鼓励学生阅读数学论文,了解数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学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深入理解移项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抽象和数学交流四个方面。
首先,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移项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数学竞赛:如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美国数学竞赛(AMC)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竞争力。
(4)数学实验:如“用几何画板探究二次函数的图像”、“用数学软件解方程组”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其数学实验能力。
(5)数学论文:选取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数学论文,让学生阅读,了解数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5.教师评价与反馈:总的来说,学生在本次课程中对移项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准确地应用移项的方法,同时也在小组讨论中展示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在细节处理上出现了一些错误,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细节的讲解,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同时,我也会继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解答:
步骤1:将常数项移至等式右边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学设计洛峪镇喜集九年制赵如意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移项1、思考:方程3x +20 = 4x -25 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 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向x= 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2、观察:(1) 、上述演变过程中,方程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2) 、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3、归纳: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
4、应用新知:1 )、慧眼找错:(1 )、6 + x = 8 ,移项,得x = 8+ 6(2 )、3x = 8- 2x ,移项,得3x +2x = -8(3 )、5x - 2 = 3x + 7 ,移项,得5x + 3x = 7 + 22 )、抢答:将含有未知数的项放在方程的一边,常数项放在方程的另一边,对方程进行移项变形。
(1 )、2x -3 = 6(2 )、5x = 3x -1(3)、2.4y +2 = -2y(4 )、8 - 5x = x + 23)判断改错: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1 )、从7+ x = 13.得到x=13 +7(2 )、从5x=4x +8,得到5x-4x=8(3 )、从3x +5= -2x -8 ,得到3x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说明: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
学生分小组讨论。
分析:解方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向目的前进?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实现向目的的转化: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 的项,等号的两边同减4x ;为了使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20。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 ,得3x +20 -20 -4x=4x-25 -20 -4x 3x -4x = -25 -20学生分组讨论这里渗透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的思考、观察和教师的讲解得出什么是移项,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方程中的项是连同它前面的符号的。
教学设计2: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
走进中考:
若x=0是方程2002x-a=2003x+3的解,求代数式 的值(综合知识的考查:方程的解、解方程、乘方的运算,及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本题更具有挑战性。)
(形式:让小组的1号回答出本题思路即可。)
五、
反
馈
评
思想和方法的点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
3.其他方面的点拨:有的同学对前面有理数的运算学的不好导致运算出错,课后再加强有理数运算的练习,在课堂上小组长检查有理数计算出错误的同学每天可进行5道有理数运算的计算,做完后小组长批阅好的加5分,差的扣掉5分。
四、
分
层
达
标,
全
面
提
升
分层练习:
策略二:尝试性例题由易到难先是探究方程一边含未知数的方程的解法如x-2=5。再探究两边都含未知数的方程的解法如2x=x+3等。
教学过程
一、
定
向
预
习
明
确
目
标
预学主题一:你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x-2=5,2x=x+3吗?
问题引领:(1)方程x-2 =5的两边都加上2,得
x=5+2
x=7
(2)你会解方程2x=x+3吗?
价,
归
纳
总
结
先让一名同学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其他同学适时补充。教师肯定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对同学的个性化问题通过结对子的帮扶办法再去解决,已达共同提高。
答案:
1、y- y=-7,(2x-6)×0.5=1
2、m=0
3、a=-3
题组二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方案讲课讲稿
每人分3本,共分出了3x_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_3x+20_)_本。
每人分4本,需要4x本,减去缺少的25本,这批书共(4x-25 )_本。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方法?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提问。
教师展示问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找出相等关系,合理地设未知数、列式子。
(2)、3x + 1 = -2
(3)、10x–3 =7x +3
(4)、8–5x = x + 2
4、思考:
移项的根据是什么?
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5、数学小史
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早在一千多年前,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就已经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非常重视了。
说明基本事实: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具有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移项
1、思考:方程3x +20 = 4x -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 25),怎样才能使它向x= 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2、观察:
(1)、上述演变过程中,方程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与前面解方程的程序化操作相比,现在又多了一道程序(移项),并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教师巡视、辅导。
引导学生回答:解方程时,应使含未知数的项集中于方程一边,常数项集中于另一边。解方程就是要使方程不断向x = a的形式转化。
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
学生思考回答
使学生熟练掌握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2、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移项。
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都要用到。
二、教学目标
1、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3、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讨论、思考、观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探索策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结论,归纳概括。
(2)、师生交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
生生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发表个人的见解,对问题进行探讨,互相学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室;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一)、回顾: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思考:方程3x +20 = 4x -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 25),怎样才能使它向x= 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2、观察:(1)、上述演变过程中,方程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
3、归纳: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
4、应用新知:
1)、慧眼找错:
(1)、6 + x = 8,移项,得x = 8+ 6 (2)、3x = 8- 2x,移项,得3x +2x = -8 (3)、5x – 2 = 3x + 7,移项,得5x + 3x = 7+ 2 2)、归纳:将含有未知数的项放在方程的一边,常数项放在方程的另一边,对方程进行移项变形。
(1)2x -3 = 6 (2)5x = 3x -1 (3)2.4y+2=-2y (4)8– 5= x + 2
3)判断改错: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7+ x = 13.得到x=13 +7(2)、从5x=4x +8,得到5x-4x=8 (3)、从3x +5= -2x -8,得到3x +2x=8-5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说明: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
学生分小组讨论。
分析:解方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向目的前进?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实现向目的的转化: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的两边同减4x ;为了使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20。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得3x +20。
三、当堂检测
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
A.由-2x=6, 得x=3
B.由-3=x+2, 得x=-3-2
C.由-7x+3=x-3, 得(-7+1)x=-3-3
D.由5x=2x+3, 得x=-1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答题,教师巡回检查,对先答完的学生进行及时批改,并把得满分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对后解答完的学生的检测进行评定,最后老师进行小结。
四、我总结、我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收获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之间互相谈收获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相互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可以引导学生从本节课获得的知识、解题的思想方法、学习的技巧等方面交流意见。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答题,教师巡回检查,对先答完的学生进行及时批改,并把得满分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对后解答完的学生的检测进行评定,最后老师进行小结。
【归纳板书】
一、解“ax+b=cx+d”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 移项,(2) 合并同类项,(3) 系数化为1;
二、移项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