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学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自然灾害复习提纲
自然灾害复习提纲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1.自然灾害的定义和特征2.自然灾害的分类和常见类型:地震、风暴、洪水、干旱、火灾等3.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二、地震1.地震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板块运动和地壳变形2.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3.地震的破坏和影响: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4.探测、预测和防范地震的方法和技术5.地震对灾区的影响和重建工作三、风暴1.风暴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气候和地理条件2.风暴的分类和常见类型:飓风、台风、龙卷风等3.风暴的破坏和影响:房屋受损、农作物被毁、交通中断等4.风暴的预测、预警和防范措施5.风暴对人类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四、洪水1.洪水的定义和形成原因:降雨和地形条件2.洪水的分类和常见类型:江河洪水、山洪暴雨等3.洪水的破坏和影响:农田被淹、城市内涝、流域生态破坏等4.洪水的预测、预警和防范措施5.洪水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五、干旱1.干旱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气候和地理条件2.干旱的分类和判定标准:气象干旱、农业干旱等3.干旱的破坏和影响: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4.干旱的预测和监测方法5.干旱对农业、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六、火灾1.火灾的定义和形成原因:火源和可燃物2.火灾的分类和常见类型:森林火灾、住宅火灾等3.火灾的破坏和影响:房屋烧毁、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4.预防火灾和灭火的方法和技术5.火灾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七、自然灾害的应对策略和救援工作1.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2.自然灾害的减灾和防灾工作3.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和经济损失4.国际合作和社会力量参与的重要性5.心理危机干预和重建工作的重要性八、自然灾害的意义和启示1.自然灾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2.自然灾害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启示3.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性4.资源利用和城市规划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应对措施5.社会安全和公众教育的重要性。
自然灾害讲义大纲
第一章自然灾害学基础知识第一节灾害与自然灾害一、灾害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一) 灾害的概念指自然或人类社会原因引起的给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或生命、财产、精神带来灾祸的现象。
(二) 灾害的基本属性1. 灾害过程的基本属性灾害过程主要体现在致灾因子、承灾体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灾害后果的基本属性灾害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害与利的双重性;灾害的后果往往形成复杂的灾害链。
二、灾害分类三、自然灾害及其本质属性(一)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特点潜在性、突发性、急剧性、偶发性、有限性(二)自然灾害的发生基础(三)自然灾害的基本属性四、自然灾害发生的阈值:自然界部分物质瞬间进入异常运动状态的临界值,即自然灾害中异常运动发生的临界值。
五、自然灾害的分类1、按自然灾害属性的陆地自然灾害分类2、按波及范围划分的自然灾害分类3、按灾害持续时间的自然灾害分类六、自然灾害的分级•1、灾变强度:指自然异常运动的强弱程度。
以灾变强度来界定异常运动的强弱程度,将各种等级或类似的强度指标统称为灾变等级。
•2、灾度:指一次灾害事件所导致的社会损失程度。
从灾度大小来划分的损失等级,称灾度等级。
•第二节自然灾害学研究内容及方法•一、自然灾害学的发展•二、自然灾害学及学科属性4、按灾害发生次序的自然灾害分类5、按灾害过程及发生体的物理状态分类三、自然灾害学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三节自然灾害学的学科体系一、自然灾害学的学科体系二、自然灾害学与其它学科关系第二章天文灾害⏹一、天文灾害(一)天文灾害的概念天文灾害既包括直接危害人类活动的各种天文现象,也包括作为诱发因素影响地球灾害系统的各种天文现象。
天文灾害的表现形式⏹天文灾害的表现形式陨石坠落、小行星碰撞、彗星碰撞、强宇宙射线冲击、地球轨道等。
⏹其中,对地球有巨大影响的主要有:⏹宇宙天体撞击地球⏹太阳活动异常⏹邻近恒星灾变等(二)天文灾害的特点⏹1、时间上具有周期性和随机性。
⏹2、在空间上既有全球性又有区域性⏹3、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4、能量巨大,防御困难⏹5、具有复杂的灾害链二、地球的天文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指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提纲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提纲一、自然灾害及其特点(一)自然灾害的条件: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二)自然灾害的类型: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三)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是以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数量和自然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为衡量标准的。
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的经济损失和间接的经济损失;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甚至是不可逆转的。
※影响灾情程度的主要因素:①自然灾害的强度②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经济水平)③防灾准备与设备④人口年龄、性别⑤防灾教育与防灾意识(四)自然灾害的特点:①具有严重的危害性;②具有突发性和渐发性;③具有区域性;④具有关联性二、地震灾害(一)成因与分布:成因:90%以上为构造地震;板块边界,地壳活跃。
分布:位于板块交界地带(二)地震危害程度差异的原因①地震强度不同:震级、烈度越大,危害越严重;②发生的时间不同:夜晚发生危害大,白天发生危害小;③震中地理位置不同:遇震区域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密度不同④诱发其他灾害(次生灾害):滑坡、泥石流三、地质灾害(一)滑坡1、发生的条件:陡峭的地形地势;松散的地表物质;植被破坏严重。
2、特点:①时间: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多发。
②空间:主要发生在山区。
③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3、主要危害:常常表现在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所造成的破坏和河道阻塞。
(二)泥石流 1、发生的条件:地形陡峻;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2、特点:①时间:一般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所以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②空间:主要发生在山区。
③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3、主要危害:阻塞河道,冲毁农田、房屋,更重要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的毁灭性冲淤。
(三)堰塞湖的成因(滑坡、泥石流的次生灾害):①地质构造不稳定;②岩性疏松;③地形起伏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④地震引发地表物质滑落(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⑤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
灾害学教学大纲
灾害学教学大纲灾害学教学大纲灾害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学科,旨在通过对灾害的原因、机制、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提高人们对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指导灾害学的教学工作,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灾害学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灾害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灾害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需要明确其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
灾害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和人为灾害(如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
二、灾害的原因和机制灾害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原因和机制。
自然灾害的原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气候变化、地球物理现象等,而人为灾害的原因则涉及技术失误、安全管理不善等因素。
了解灾害的原因和机制,有助于预测和减轻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三、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灾害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灾害会破坏社会的基础设施,影响交通、通信、供水等基本服务的正常运行。
此外,灾害还会导致人们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如恐慌、失业、移民等。
四、灾害的应对措施和管理为了减轻灾害的影响,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和管理。
这包括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应急救援机制的完善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的灾害教育和培训,提高人们的灾害应对能力。
五、灾害学的发展和应用灾害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理论研究,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灾害学的发展可以为政府制定灾害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提供灾害应对技术和服务。
此外,灾害学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地质学、气象学、工程学等。
六、灾害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在灾害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如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讨论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高考复习自然灾害与自然资源复习提纲
自然灾害知识提纲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
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
1)气象灾害:台风、洪水、干旱、寒潮、低温冷冻、沙尘暴、冻雨;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塌陷;3)水文灾害:风暴潮、海水入侵;4)生物灾害:蝗灾。
二.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成因:(气象条件)强降雨,降水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滑坡、泥石流、冰凌等)堵塞河道;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流域汇水速度快;入海河道少,泄洪速度慢;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
3.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1)工程措施:修筑堤坝,加固堤防,防止洪水满溢;裁弯取直,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入海河道;(上游)修建水库和蓄水工程;退耕还湖;2)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监测和预警;案例1:长江中下游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原因: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3)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特别是南北支流同时来水,水量大;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案例2:淮河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①扇形水系,支流众多、汇水速度快、水位上涨快;②中下游地势平缓,洪水下泄十分缓慢;③河道弯曲狭窄;④湖泊淤积,蓄洪能力差;⑤流域内暴雨频繁、水量丰富。
⑥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围垦);⑦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三.台风1.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台风形成条件有三个。
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海洋的温度至少要保持27摄氏度以上);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动力条件: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升,水平方向上强烈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而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很小,所以不易生成台风。
《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提纲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形成的条件:①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②有受到损失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自然灾害的大小取决于什么?①孕灾环境;②至灾因子;③受灾体三者共同作用。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影响体现在几个方面?①人员伤亡;②财产损失;③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④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危害程度相同时:经济水平高、抗灾能力弱——危害程度大;经济水平低、防抗灾能力强——危害程度低)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1、主要的自然灾害①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台风、飓风)、干旱、寒潮;②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③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④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
2、热带气旋的发源地、时间、灾害及主要影响地区。
①发源于热带或副热带的洋面上(一般水温26°以上)②一般在夏秋季节登陆(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叫台风)③灾害:狂风、暴雨、风暴潮。
④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方。
具体分布: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中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沿海;加勒比海;美国东部沿海。
3、干旱形成原因及分布①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②分布: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4、寒潮成因、分布、时间及影响①成因:冷锋快速移动(24小时降温幅度大于12°C;最低气温小于5°C)②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地区③时间:冬半年(深秋——初春/9月——次年5月)④影响:大风、雨雪、霜冻等。
5、地震的震级、烈度、世界主要地震带①震级: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5级以上地震为破坏性地震,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倍。
②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③二者关系:震级越高,烈度越大(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有关)④世界两大地震带:a.环太平洋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6、什么是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是什么?①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灾害复习大纲
全球灾害状况:全球10余年来,各种灾害频繁发生,损失惨重,20世纪以来,灾害有增无减。
按每5年进行统计分析,3种灾害指标均呈明显增长趋势。
联合国减灾科技委员会将全球划分为13个灾区,按三种灾害等级,从破坏程度看加勒比海地区占第一位,其次为南非,太平洋地区,南亚及西非等。
从因灾死亡人数看,南亚第一位,其次为东亚,南美洲,太平洋等地区。
经验教训:1,危机的预防机制必须完整,建立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2,加强对地震海啸灾难的预防意识3,完善海啸预防和应急救援的法律规范4,提高应对地震海啸灾难的技术 5.增加应对地震海啸灾难的物资储备6,强化危机预警7,加强国际合作,简历地区和全球的危机预防,预警机制中国地震多大广浅:根据全球构造的板块学说,地球外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版块,大地构造活动基本上是由板块相互作用引起的,板块间发生相对运动,在大洋中脊处相邻版块彼此分离,同时热的地幔物质上升,将岩石板块间扩张的间隙填充起来,增大了板块间的面积,另外板块在海沟会聚弯曲,下沉到地球内部,由于板块相互碰撞,汇聚,弯曲,消减等运动过程,导致板块边界上和板块内部应力变化,中国内地处于欧亚板块东南部,台湾省坐落在欧亚版块及菲律宾板块的边界上,中国是太平洋板块,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欧亚版块的交汇处。
而按地震的板块构造环境分类,中国内地为板内地震性,台湾省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则属于板间地震性,正是由于上述特殊的构造运动学背景决定中国地震活动的特点。
地震的成因:板块边界的运动形态使得板块边界地区的地壳发生弹性变形而产生应力,由于变形的持续增加,应力继续累积,一旦超过抵抗它的摩擦阻力时,地壳即会错动反弹至没有应变的位置,同时发生固体的振动而产生地震。
灾害学:以灾害及灾害系统作为特定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灾害发生的原因,探求灾害形成的规律性,通过综合分析方法和预测技术来寻求灾害发生的可能机会,从而把灾害的不良影响与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自然灾害复习提纲
调整农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选择耐旱作物;
发展节水农业;发展滴管、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
其他: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人工增雨;海水淡化
2010年小麦播种后到现在,华北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 小麦生产第二大省——山东省已出现持续120多天的 大旱,全省有3000多万亩小麦受旱,占山东省小麦播 种面积的55%以上,部分地区出现了60年一遇的严重 干旱,小麦重旱面积已超过540多万亩。由于未来一 段时期华北还将持续干旱,面临着继2009年之后的又 一场冬春连旱的大旱。
我国时间上:每年5-10月、7-9月最多; 空间上:东南中,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 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 力”?
2、赤道附近洋面能否形成台风或飓风?为 什么? 3、为什么温带、亚寒带海区不能形成台风?
4.分别画出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台风示意图。
5.台风能给我国带来什么好处?
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自然原因: 1、地质构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 处附近,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多地震发生 2、岩石:地震频发,山体中裂隙发育,岩石破 碎,地表多松散的堆积物。 (物质条件) 3、地形: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坡度大。(地
形条件)
4、气候:地处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动力条件)。 人为原因: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工程 建设
讨论
为什么我国水旱灾害频发?
总结: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 变化大,所以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 对比分析: • 1.近三年来,云南省遭受了持续特大干旱。 应对持续干旱,该省农业持续发展应采取 哪些措施? • 2.2010年山东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旱,针对 山东半岛的旱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缓 解旱情? • 3.华北地区缺水严重,为保证华北地区的供 水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自然灾害复习提纲(知识点)
自然灾害一、台风1、概念: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2、分布:①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②其他海域:这些地方习惯上把台风叫飓风。
3、形成过程:.①广阔的北太平洋西部热带洋面,海水蒸发旺盛,湿热的空气上升,水汽凝结成云而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这是台风能量的主要来源)。
②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四周的空气辐合旋转靠近台风中心,湿热空气从高层辐散流走。
如此循环,导致台风的形成。
成因总结:①有广阔的暖洋面(26℃以上)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③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区)4、天气特征:狂风、暴雨、风暴潮5、影响:有利:带来降水,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不利:①强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农牧场;②暴雨:引起洪涝灾害,淹没房屋农田,破坏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损毁水利工程,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③风暴潮: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还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
6、防御措施:①加强台风的监测、顶报。
(用卫星监测)②建设沿海防护林(如红树林),建设防护提。
③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④制定救灾应急预案二、寒潮1、概念: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2、天气特征: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3、影响不利:①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造受冻害(尤以秋末、春初危害最大);②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③严重的大雪、冻雨压断电线,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有利:①带来大量的降水,缓解早情,降雪还对农作物有保温作用:②增加土壤水分③减少病虫害④带来风力资源⑤净化空气4、防御措施:①加强寒潮监测、预报。
②做好农作物、牲畜的防寒工作(如熏烟或浇水、储备饲料)③培育耐寒的作物品种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三、洪涝灾害1、概念: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提纲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提纲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破坏和危害的突发事件。
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对于自然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自然灾害的类型、防治措施和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角度,来详细探讨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相关知识。
一、自然灾害的类型1.地震灾害:地震是地壳断裂造成的地面震动现象,会导致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2.水灾:包括洪水灾害和台风引发的风灾、海啸等,会导致大片土地被淹没、农作物受损、人员死亡等影响。
3.干旱:水源减少导致土地干旱,会影响农作物生长、饮水安全等。
4.雷电灾害:由大气层内放电现象引发的灾害,对人类和设备产生严重威胁。
5.暴雨:短时间内大量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城市积水、路面塌陷等问题。
6.火灾:由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发的火灾,会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1.预警系统: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害警报,让民众提前做好准备。
2.资源保护:保护森林、湿地等自然环境,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
3.技术手段: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如遥感、气象预测等,提前掌握灾害情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培训和教育: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民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理解。
5.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堤坝修建、抗震建筑设计等措施,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6.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三、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角色1.灾害监测和预警: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灾害情况,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2.灾后救援和恢复:政府应当组织救援队伍和物资,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
3.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规范自然灾害防治的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
4.资金支持:政府应当提供资金支持,用于自然灾害的防治工作和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
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复习提纲(详细、全面)
自然灾害复习提纲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以自然变异为诱因;②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2、题目问某地的某种自然灾害严重(损失大)的原因,一般要回答两个方面, ①该灾害本身强度大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②人口密度和经济发达程度,抗灾救灾的能力影响灾害损失的大小同样的灾害强度,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的地区,灾害的绝对损失严重,相反,在人口和城镇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损失程度较低;但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抗灾救灾的基础雄厚,抗灾救灾能力强,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可能较轻;相反,经济落后地区,抗灾救灾能力弱,灾情可能较重。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6分)主要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 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3、自然灾害的分类: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可以把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四大类。
(1)气象灾害包括: 、 、 、 、 、 、 、 、 、 等;(2)地质灾害主要有: 、 、 、 、 、 等 (3)海洋灾害除了 之外,还有 、 、 、 等(4)生物灾害包括农林牧生物灾害(主要有 、 、 、 等),和 也属于广义的生物灾害。
4、熟记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防灾减灾的措施:5、防灾减灾的一般措施:(1)非工程措施: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教育,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2)工程措施:根据不同的灾害,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如:修建水利工程,加固堤坝,护坡工程、稳固山体,等。
(3)生物措施:植树造林五、我国部分区域自然灾害成因举例分析1、华北地区春旱特别严重,为什么?①春季锋面雨带还在南方地区,华北地区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量大。
自然灾害复习提纲
专题6-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纲解读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自然灾害与环境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防灾与减灾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2、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4、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知识体系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发生条件: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大气圈——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岩石圈——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圈——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圈——生物灾害——虫害、草害、森林火灾(1)主要气象灾害的归纳比较热带气旋:成因:热带或副热带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分布: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在我国的时空分布: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近海内地也受影响危害:强风、暴雨、风暴潮、洪涝、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交通中断;造成人员伤亡防御:加强监测和预报;营造防护林;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干旱:成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分布: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在我国的时空分布: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春旱3-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7-8月)危害:农作物干枯死亡,陆地水减少;造成人畜和工农业缺水;社会动荡防御: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水;营造防护林;加强农用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旱作农业暴雨洪涝:成因:锋面、气旋系统造成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程,造成地表水泛滥在我国的时空分布:夏秋季节,在我国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危害:降水强度大,水位急涨,大面积大量积水,易产生洪涝灾害防御:加强预报;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区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施防洪保险等寒潮:成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在我国的时空分布:冬半年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除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等危害;强降温、大风、雪灾、影响范围大;使农作物受冻害;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防御:加强预报,做好防寒准备(2)主要地质灾害的归纳比较地震:概念: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自然灾害与防治最全面复习整理资料
《自然灾害与防治》最全面复习整理第一部分复习提纲一、自然灾害概述简述自然灾害的概念、属性、特点。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列表比较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寒潮、冻雨和沙尘暴的概念、危害、成因、防治措施和在中国及世界的分布(P9-15,P35-48)。
了解干热风、龙卷风、冰雹、低温冷冻、雪灾、雷雹。
(二)地质灾害列表比较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含义、危害、成因、防治措施、在中国及世界的分布及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P15-20,P49-56)。
(三)海洋灾害认识风暴潮、海啸、赤潮、咸潮的危害、成因、防御措施和分布(P20-22)。
(四)生物灾害认识虫灾、鼠灾、森林火灾和生物入侵的危害、成因、防治措施和在我国的分布(P23-29)。
(五)说出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的主要的人类活动有哪些,诱发了哪一类自然灾害。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一)认识自然灾害分布的时空差异及形成原因(P64-67)。
(二)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理解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原因(P68-69)。
(三)学会判断某个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原因(P69-74)。
四、防灾与减灾(一)例举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P76-83)。
(二)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三)举例说明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第二部分专题整理专题一气象灾害一、干旱指的是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华北地区的春旱:1、干旱缺水的原因: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差异大,春季雨带还在南方,降水少;但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播和越冬农作物返青生长用水量大。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水利工程失修使防洪抗旱能力下降。
2、危害:①农作物、林木枯死,粮食减产;②河流、湖泊干涸,影响航运、养殖等;③工农业生产和人蓄饮水困难,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受阻,社会不稳定④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
自然灾害复习提纲
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提纲(一)主要自然灾害得主要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得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1、自然灾害得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1)自然灾害得基本概念自然灾害就是指在自然界发生得,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危害得事件。
自然灾害得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以自然变异为诱因;②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2)自然灾害得主要类型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寒潮、干旱、洪涝、雪灾、沙尘暴、大风、雾等自然灾害得特点:广泛性与区域性;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联系性;严重性;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
中国自然灾害得特点: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不仅总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得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
思考:我国东南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得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我国沿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得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较弱,经济损失也少。
2、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
(1)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自然灾害带。
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1)通过列举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得加剧,日渐成为地质灾害得重要诱因。
人类活动包括采矿、工程开挖、蓄水排水、堆填加载,滥伐乱垦等,这些活动破坏了斜坡得稳定条件,或者增加了灾害发生得物质条件,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得可能与强度。
(2)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与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
例如,我国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得强度,减少灾情损失;退田还江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避免了受灾得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得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得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①灾害:灾害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对人类和人类生活社会具有危害后果的事件或现象。
②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以地质营力为主要原因的自然灾害。
即在地质营力作用下,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的现象和过程。
③灾变分级:对灾害活动程度的分级称为灾变分级。
灾害活动程度主要指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和活动场次。
④灾度分级:对灾害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的分级称为灾度分级。
灾害损失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1)、灾害活动程度;(2)、受灾体易损程度。
⑤崩塌:斜坡岩土体中被陡斜的张裂面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的现象和过程。
⑥滑坡:指斜坡上的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发生的水平滑移为主的现象和过程。
⑦支撑技术:在危岩体下部设置支撑体以限制危岩下坠的防治技术。
⑧锚固技术:锚固技术是指采用普通(预应力)锚杆,锚索,锚钉进行危岩治理的技术类型。
⑨牵引式滑坡:滑坡体前部作为主滑段,中后部作为牵引段的整体性较差的滑坡,存在多级滑坡面,从前部逐渐向后部贯通。
⑩推移式滑坡:滑坡体中后部分作为主滑段,前部分作为阻滞段的整体性较好的滑坡,滑动面单一,完整,从后部逐渐向前贯通。
11 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
根据灾害在灾害链中的位置,灾害又可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1)、原生灾害:原生灾害指的是在灾害链中最早发生,起主导作用的灾害。
(2)、次生灾害:次生灾害指的是在灾害链中所有由原生灾害诱发的其他灾害。
(3)、衍生灾害:衍生灾害指的是由于人们缺乏对原生灾害的了解,或受某些社会因素和心理影响等,造成的盲目避灾损失、以及人心浮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的灾害。
12 高位支撑:危岩体底部与载荷地质体平台之间的绝对高度超过4.0m的支撑称为高位支撑。
13 低位支撑:危岩体底部与载荷地质体平台之间的绝对高度低于4.0m的支撑称为高位支撑。
14 堆载阻滑:通过在滑坡的阻滑段(一般在滑坡下部)堆载来提高滑坡的阻滑力以使滑坡处于稳定的方法。
15 削坡减重:削坡减重是一种滑坡处治采用技术。
它是通过削坡减轻滑坡致滑段的滑体超重部分,以减小滑体的下滑力,使滑坡趋于稳定。
16 滑坡周界:滑坡体和周围未扰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它由滑坡壁,侧壁和滑坡趾组成,是圈定滑坡范围的界线。
17 滑坡台阶:由于滑坡体上下各段各块的滑动时间、滑动速度常常不一致,在滑坡体表面往往形成一些错台、陡壁,这种微小的地貌称为滑坡台阶或台坎。
18 植物防护:植物防护是指在坡面上栽种树木,植被,草皮等植物,通过植物根系发育,起到固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防护措施,这种防护措施一般适用于边坡不高,坡角不大的稳定边坡。
19 切层滑坡:滑动面与岩层相切的滑坡称为切层滑坡。
这种滑坡常受岩土体的重力势能和裂隙或断层控制,滑动面常是弧形。
20 人为灾害: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
其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衰竭灾害、环境污染灾害、火灾、交通灾害、人口过剩灾害及核灾害。
21 自然灾害:由自然界中的物质变化运动造成的灾害。
22 灾害分级种类根:据灾害调查、统计和评估需要,灾害的分级种类有三种;(1)、灾变分级:对灾害活动程度的分级。
灾害活动是自然环境变异的结果。
灾害活动程度主要指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和活动频次。
等级划分:目前国内外对地质灾害灾变分级还没有比较一致的意见和标准。
(2)、灾度分级:对灾害损失程度的分级。
灾害损失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1)灾害活动程度;(2)受灾体易损程度。
等级划分:以一次灾害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额为灾度指标,将自然灾害分为5级。
(3)、灾害风险分级:对灾害风险程度的分级。
灾害事件属于随机事件,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且不确定。
通过对灾害活动的概率分析。
对灾害风险程度分级。
等级划分:以平均期望破坏损失为指标,将风险划分为4级。
2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根据失稳模式将危岩分为几类?分为三类:崩塌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坠落式危岩。
24 预应力锚杆和非预应力锚杆的区别。
25 锚杆按是否施加预应力将锚杆分为预应力锚杆和非预应力锚杆,对无初始变形的锚杆,要使其发挥全部承载能力则要求锚杆头有较大位移,为减少这种位移,一般通过张拉将锚杆固定在挡土结构上,同时也在结构上和地层中产生应力,这就是预应力锚杆。
26 两种滑坡分类及其标准:根据滑坡体体积,可将滑坡划分为四种类型:(1)、小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小于5000;(2)、中型滑坡:滑坡体体积为5000~5*10^4;(3)、大型滑坡:滑坡体体积为5*10^4~10*10^4;(4)、特大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10^4。
根据滑坡体厚度分为三种类型:(1)、浅层滑坡:滑坡体厚度小于6m;(2)、中层滑坡:滑坡体厚度为6~20m;(3)、深层滑坡:滑坡体厚度大于20m。
27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根据动力来源,可以分为:(1)、内动力地质作用:来自地球圈内部动力产生的地质作用;(2)、外动力地质作用:来自地球圈外部动力产生的地质作用;(3)、人为地质作用:人类的工程和经济活动对地球表面形态和物质组成产生的影响28 单体危岩分类:(1)、压剪滑动型危岩;(2)、拉剪倾倒型危岩;(3)、拉裂坠落型危岩;(4)、拉裂——压剪坠落型危岩;29 群体危岩分类:(1)、顶部诱发破坏行危岩;(2)、底部诱发破坏性危岩;二.简答题1.简述地质灾害分级的基本原则。
1)分级种类和分级指标要反应地质灾害的基本属性特征和主要灾情特点;2)级次数量和级次差幅要适当,要能恰如其分地反应中国的地制灾情;3)等级指标明确,划分方法简明,便于操作使用;4)考虑国外地质灾害分级和其他自然灾害分级方法,便于与其他灾害对比。
2.请阐述地质灾害的内涵。
1)第一,强调致灾的动力条件。
即因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才是地质灾害。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2)第二,强调灾害事件的后果。
即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损毁的地质事件称为地质灾害。
仅使地质环境恶化,但并没有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环境的地质事件,则只是一种灾变,不构成灾害,例如泥石流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不为灾害,发生在社会经济发达地区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则称为灾害。
3.简述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成灾特点。
1)表现为漫布的“星点状”灾害;2)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3)灾害发育水平和成灾规模因地而异;4)周期性不规律和趋向严重化;5)潜在危险性比较严重;6)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关联密切。
4.根据地质灾害活动的时间特点,地质灾害可分为哪几类?各举三例。
1)突变性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2)累进性地质灾害: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库渗透。
5.简述压剪滑动型和拉剪倾倒型危岩的特点。
1.压剪滑动型:1)此类危岩的主控结构面为陡崖或陡坡内缓倾角的卸荷拉张结构面或缓倾角地层弱面;2)主控结构面倾角较小,一般在45°以下;3)危岩重心在主控结构面下部端点内侧;4)主控结构面所受荷载主要为危岩体自重及作用在危岩体的地震力和裂隙水压力。
2.拉剪倾倒型危岩1)此类危岩的主控结构面多为陡崖或陡坡内缓倾角的卸荷拉张结构面,且主控结构面下端部潜存于陡崖或陡坡岩体内;2)主控结构面倾角较大,一般在45°以上;3)危岩体的重心位于主控结构面下部端点外侧;4)危岩体在荷载作用下通常围绕主控结构面的下端部或下端部与临空面的交点旋转倾倒破坏。
6.简述采用支撑技术的必要条件。
1)危岩体底部必须处于临空状态,即存在内凹空腔,宽度不小于3.0m;2)危岩体下部必须具有相对平缓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微地貌部位,宽度不小于3.0m。
该微地貌下部载荷岩体较完整、岩性比较坚硬且处于稳定状态,存在中风化岩层或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300kpa的土体。
7.《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对防治工程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中将防治安全等级划分为三级:1)一级:危及县和县级以上城市、大型工矿企业、交通枢纽及重要公共设施,破坏后果特别严重。
2)二级:危及一般城镇、居民集中区、重要交通干线、一般工矿企业等,破坏后果严重。
3)三级:除一级、二级以外的地区。
8.简述边坡工程监测的作用。
1)为边坡设计提供必要的岩土工程和水文地质等技术资料;2)边坡监测可获得更充分的地质资料和边坡发展的动态,从而圈定可疑边坡的不稳定区段。
3)通过边坡监测,确定不稳定边坡的滑落模式。
确定不稳定边坡滑移方向和速度,掌握边坡发展变化规律,为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
4)通过对边坡加固工程的监测,评价治理措施的质量和效果。
5)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9.根据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即破面)的组合关系,可以将斜坡归纳为哪几种坡型?1)平叠坡:指主要结构面为水平的斜坡;2)顺向坡:指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斜坡面的走向平行或比较接近,而且倾向一致的斜坡;3)逆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
即岩层面倾向坡内;4)斜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与坡面走向成斜交关系;5)横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坡面走向近于垂直。
三.论述题1.根据发展特性,灾害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举一例)。
试论述不同类型灾害的特点和危害性。
根据发展特性,灾害可分为四种类型:灾变型(地震),发展型(台风)、持续型(旱灾)和演变型(土壤沙漠化)。
各种类型灾害的特点是(1)突变型:发作突然,缺少前兆;过程历时较短,但破坏性很大;可能在一定时期内重复发作。
(2)发展型:有一定前兆,发展较迅速,但比突变型稍缓慢,因而其过程具有一定的可估计性。
(3)持续型: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可由几天到半年甚至几年。
(4)演变型:自然环境演化或加上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的必然伴生结果,因而进程缓慢。
各种类型灾害的危害是:突变型和发展型自然灾害发作迅速,缺少前兆,因而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危害最大。
持续型自然灾害持续的时间长,影响范围一般也较大。
因而往往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演变型自然灾害是一种漫长的自然过程,它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纠正难度极大。
因而它的影响最大,长期的潜在损失最大。
2.为什么说我国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比较严重?我国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比较严重是由我国的地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
国内外许多专家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地球以致更大系统的天体运动有可能进入一个更加复杂的变异阶段,地壳运动可能更加活跃,全球气候异常可能更加剧烈,因此人类面临着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严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