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实物和模型,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学生能体会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物体的特征。
但是,学生的观察往往缺乏目的性和方法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
同时,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经验和思维定势的影响,需要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学生能用语言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和几何图形,体会观察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探究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用于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体会观察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例如,教师可以拿一个正方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形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3.能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和比较。
二、教学重点1.观察物体,分辨它们的形状和大小。
2.学生能够根据形状和大小将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认知和理解。
2.如何准确分类和比较物体。
四、教学步骤及重点难点解决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问答交流学生对形状和大小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形状和大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1)观察物体引入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观察物体表面的纹理,描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等。
教师可借助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让学生感受不同角度的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2)物体的分类学习不同的物体形状,并掌握如何根据物体的形状分类。
教师可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类,将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
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于分类的理解。
(3)物体的比较了解物体的大小,并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
教师可借助实物,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对物体进行排序。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比较图片中不同物体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的大小。
3. 练习通过小组合作训练和个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小组合作训练中,让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同时和同学讨论,交流归纳。
4. 反思总结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观察物体的方法、物体的分类和比较等。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整合和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拓展1.教师可通过学生互相猜测物体,训练学生根据形状进行推断的能力。
2.教师可利用练习册等资源,让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的训练,重点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教师可以布置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复习课上学习的知识点。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事物,归纳总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并将其整理成一篇小文章。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精品(附答案)
观察物体
项目内容
1.从同一地点观察同一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然后在方格中涂色。
分析与解答:无论从哪个方向看,视线都和被观测的物体持平,然后画出看到的形状。
3.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结果是( )的,判断是从哪个
方向看到的图形时,需要转换到要观察的方向去思考。
4.
(1)从正面看到的有哪几个?
(2)从右面看到的有哪几个?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从同一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和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学具准备:4个小正方体、方格纸。
1.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 3.不同
4.(1)①③⑤(2)①⑤
观察物体
项目内容
1.哪幅图是从房子的正面拍的,哪幅图是从房子的侧面拍的?
2.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小红从小熊的正面拍照,所以拍到的是小熊的( )面,小玉从小熊的左面拍照,拍到的是小熊的( )面,小芳从小熊的背面拍照,拍到的是小熊的( )面,小云从小熊的右面拍照,拍到的是小熊的( )面。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 )的,
要把自己放在观察者的角度去想象,才能判断正确的形状。
4.我还有( )不明白。
5.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和球模型。
知识准备:方位的相关知识。
1.第一幅图是从正面拍的,第二幅图是从侧面拍的。
2.连线略正左后右
3.不一样
4.略
5.①③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单元内容包括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物体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拼接和组合,以及物体的相对位置,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钉子板、几何图形卡片、组合几何体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套几何图形卡片、组合几何体等。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继续让学生在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
本课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二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知识,对它们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语言描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能用语言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卡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利用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辨别物体的不同面,以及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物体的动态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现象,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辨别物体的不同面。
3.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物体的动态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辨别物体的不同面。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物体的动态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素材,包括实物模型、图片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个物体,你能发现哪些特点?”让学生积极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辨别物体的不同面。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不同面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不同面?”等,巩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体会物体的动态变化。
苏教版四上《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教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⒈以前我们已经学过观察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看!(幻灯片展示)它是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
你能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吗?⒉指出:原来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用我们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一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⒈看!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又摆成了这个形状。
(1)你能照着拼出这个物体吗?(2)观察一下,此时从正面看,侧面看,上面看,你分别看到什么?(教师实物展示正面、侧面和上面。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视图。
(3)提问:那么现在老师提一个要求,请你在这个物体上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但是不影响我们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这个活动,我们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摆一摆、想一想,再互相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摆?你是怎么想的?待会儿老师请同学上台来给我进行演示摆法并要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指名汇报,分别演示并且说一说这么摆的理由和想法,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待学生都演示完以后,教师用课件展示所有的摆放形式)(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呀!这么多种摆放方法啊,一不小心可就会少拼一种呢!●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6种拼法,想一想,添加的正方体只要怎么摆就不会改变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再添加的一个正方体在摆放时有什么规律呢?(提问后等待5秒,当学生跃跃欲试时再让同学们小组轻声交流一下)●学生可能会说: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都可以。
●老师追问:他说的对吗?仔细观察验证一下,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都是摆在了物体的前面或后面?(5秒等待)是不是?●谁愿意再来说说这个发现?只要怎么摆就不会改变从正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三、尝试拓展、教学试一试(1)刚刚我们通过同桌小组合作“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发现了不改变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添加的小正方体的摆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共4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共4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单元共有4个课时,内容包括: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以及立体图形的拼接。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观察和理解,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3.让学生学会用展开图的方法,理解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理解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展开图的示例,用于讲解展开图的方法。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物体,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物体形状,以及利用简单几何图形拼组物体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和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
2.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物体形状,并能用几何图形进行表示。
3.培养学生利用简单几何图形拼组物体的能力。
4.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物体形状,并能用几何图形进行表示。
2.难点:培养学生利用简单几何图形拼组物体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体形状的认识和表示。
3.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
2.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和作业题。
3.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物体形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观察和操作,用几何图形表示所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利用简单几何图形拼组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认识,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但空间观念还不够强,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观察和操作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观察物体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和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和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
2.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观察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体验观察物体的特点。
2.动手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比较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小组合作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观察和操作任务,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玩具、文具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教学工具:准备一些几何图形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用于学生操作和观察。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不同方向的物体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玩具、文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从哪个方向看到了这个物品?它的特点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观察物体练习课2-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观察物体练习课2-苏教版一、思路导入1.自我介绍:我是数学老师XX,今天我们将学习“观察物体练习课2”。
2.引入话题: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观察物体,了解它的属性、特点和变化情况。
比如:你们看到的这个盆子,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它呢?二、新课讲解1. 观察物体1.观察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外形:物体的大小、形状等;•颜色:物体的颜色、明暗度等;•质地:物体的材质、质感等;•功能:物体的用途、特殊性质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观察物体的细节和特点,例如:有些物体的表面会有纹路、凹凸不平等。
2.观察需要用到哪些器具?•眼睛:观察物体的外表和细节;•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器具来观察某些微小的细节和特征。
2. 苏教版P31例题贝贝拿出了一枚公牛铜像,他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它,画了一张草图,通过草图来研究他所观察到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草图不一定要像照片一样精确,只要画出物体的关键特征即可。
同时,老师可以现场帮助学生画出铜像的三维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三、练习与总结1.班级分组,分别观察不同的物体,并记录。
2.展示分组记录,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
3.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并归纳记录物体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四、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观察其他物体,并用草图记录下来。
2.提醒学生记录时,要注意观察细节和特点,不要只是简单地草率描绘。
3.要求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观察的过程和体会。
五、小结观察物体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和事物,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并让学生实际观察练习,希望能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共安排了5课内容,分别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简单的几何体》、《作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欣赏生活中的几何体》。
这些内容既具有挑战性,又富有实践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对空间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层次不齐,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简单的几何体,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简单的几何体,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以及运用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图形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几何图形、实物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几何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几何体?它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观察物体:1、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优质课导学案_2
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教学目标:⒈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画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由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⒉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引入:一堂美术课上,美术老师拿出一个杨桃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照着杨桃的样子画下来,同学们都画得很认真。
忽然,同学当中发出一阵笑声,老师走过去问为什么发笑,一个发笑的同学用嘲笑的口气说:“老师叫我们画杨桃,而他却画了一个五角星。
”(课件出示:五角星)老师听了后没有笑,而是拿起这张画看了看,并叫那几个发笑的同学到那个同学的位置上去看看。
那几个发笑的同学一看,脸都红了。
为什么呀?2.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观察,探究新知。
1.认识正面、侧面、上面。
(1)观察长方体形状的实物。
①出示长方体形状实物,问:谁能说说哪儿是它的正面?侧面?上面呢?②上台指指。
③揭示正面、侧面、上面。
(2)举例: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正、侧、上面的物品①在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你一眼就能看出哪儿是它的正面,哪儿是它的侧面、上面呢?②出示挂图:一组电视机、洗衣机图片,让学生说说这几张图片分别是电视机或洗衣机的哪一面。
(3)观察长方体①出示长方体问:你知道哪种颜色的面是它的正面呢?侧面呢?上面呢?②变换长方体的位置,再如①提问。
(4)感悟揭示:当一个物体没有明显标志的时候,通常把正对观察者的那个面称为正面。
(5)游戏:对口令。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单元 观察物体 第3课时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单元观察物体第3课时 | 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能够用正确的形容词和特征描述物体的外形。
2.能够通过探究了解物体的不同外形特征以及其用途。
3.能够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属性和分类。
二、学习重点1.探究物体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学会用形容词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观察物体”,包括以下方面:1.用形容词描述物体的特征;2.探究物体的不同外形特征和用途;3.了解物体的属性和分类。
四、课堂实践1.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组成小组,自由探究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和用途,同时学生应该学会用形容词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
老师可以给予指引,但不要干预学生的探究过程,要给学生留出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机会。
2. 学生自我总结将小组的成果放在展示区,让每个小组依次来介绍自己调查的一种物体,并展示自己用形容词描述该物体的特征。
其他小组可以就该物体的用途和其他特征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商量出一份最终的调查报告。
同时老师也应该给予评价和指导,提醒学生互相借鉴和补充。
3. 师生共同总结在学生完整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和老师的指导后,应该让师生共同总结学习的情况,思考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找到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最后老师应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延伸1.请学生将自己调查的物体绘画出来,并在画面的旁边写出自己对该物体的描述,并互相交流寻找不同的看法和探究其他特征。
2.请学生将不同物体分类,可以用颜色、用途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思考不同物体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归纳。
3.请学生自由找寻文献材料,了解不同物体的命名方法和区分方法,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总结本课程的特色在于开放性和自主性,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探究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在交流和总结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其他知识领域的存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了解物体的属性和分类,打下最基本的观察能力,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包括利用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物体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学会用语言描述它们。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但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认识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它们。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它们。
2.难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实际的物体,如书籍、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物体,如书籍、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引发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十二条棱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提高空间想象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但部分学生在观察物体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物体位置的判断、对物体形状的认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逐步提高观察物体和空间思维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提高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掌握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物体位置和形状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玩具、书籍等,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用品进行教学演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的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如制作物体模型,观察和分析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导学案(共3课时)
(1)学生在课本的34页上完成。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3第2幅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上面两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画一画。(练习六第5题)
注意:学生可以横着摆,也可竖着摆。
2.摆一摆,比一比。(练习六第6题)
学生摆完后提问: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3.按要求摆一摆。(练习六第7题)
学生同桌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补充习题。
教
学
后
记
记
课时数:3
课题
练习六
课型
练习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观察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重点
难点
认识“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板
书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提要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
2.完成练一练。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
(2)练一练第2题。
三、学习例2。
1.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及教学反思-3.3 观察物体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及教学反思-3.3 观察物体丨苏教版1. 导学目标•了解物体的基本属性及形状;•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导学重难点重点:•物体的形状和属性;•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难点:•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维度”;•帮助学生了解异形体的特点。
3. 导学流程1.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内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数学里面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物体’,听到物体这个词,你们想到什么?”2.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各种物体,让他们说出这些物体的基本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材质等,并将每个物体的名称粘贴在黑板上。
3.讲授(15分钟)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发现不同物体的形状、属性和特点,并分别讲解。
包括:•三维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等;•二维图形,如圆形、方形等;•一维物体,如线条等。
4.观察(10分钟)让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不同物体的图片,并写下其名称以及相关特点。
带领学生们感知三维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并在书写中理解“维度”的概念。
5.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出物体的基本属性与形状,并模仿老师提供的物体形状练习。
4. 反思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概念的抽象性和维度的理解。
从引入开始,我们通过物体的基本属性来引导学生入门。
在讲授中,教师注意到学生对于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辨认上有些模糊,及时给予引导,并让学生模仿该物体进行尺寸维度的感知,理解“维度”这一概念。
在反思过程中,让学生打开书本观察异形体的特点时有些困难,可以在下节课前预习提前做好铺垫,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及教学反思-3.1 观察物体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及教学反思-3.1 观察物体 | 苏教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物体的长、宽、高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3.能准确地进行观察物体的测量和记录。
二、教学内容
1.物体的长、宽、高的认识;
2.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3.观察物体并进行记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物体的长、宽、高,掌握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2.学生能够在观察物体时进行记录并进行总结。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老师问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你们知道物体的长、宽、高是什么吗?如果你们想测量物体的长、宽、高,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2. 学生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宽、高的概念,老师让学生到操场上进行观察。
老师示范用直尺进行测量,让学生模仿和实践。
3. 知识讲解
1.长:用尺度从物体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的距离叫做长。
2.宽:用尺度从物体左、右两边的距离叫做宽。
3.高:用尺度从物体下面到上面的距离叫做高。
4. 论证与总结
老师用一些常见的物体进行讲解和论证,让学生能够在观察物体时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在数学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和运用。
通过在操场上的实践,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理解和操作,更加生动、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需要强调让学生掌握长、宽、高三个概念,并能够进行合理的测量和记录,以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三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视察物体
学习目标:1.通过视察视图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
2.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老师复
备笔记及学生上课笔记
重点难点: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态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思索。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学习过程
一、选择。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从前面视察,所看到的图形是()。
①②③③
2、下面()立体图形从右面看,所望见的图形是。
①②③
3、从右面视察所看到的图形是()。
【①②③】
二、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出下面的几个立体图形。
从前面看到的有()。
从上面看到的有()。
从右面看到的有()。
教后记: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3
课题: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交流,使学生认识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会辨认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会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生活空间,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袋,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新课.
1,动手操作,教学新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一起研究"观察物体".师边说边拿出五个正方体,照着书上例3摆出来.
师:你会这样摆吗
你能画出来吗
师:从侧面看呢你看到了什么形状你能把你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吗
师:从上面看,你又能看到怎样的形状呢你能画出来吗
师: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哪些是相同的哪些又是不同的呢
师:为什么从正面看不相同呢
2,教学"试一试"
师:这样的立体,从上面看要使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呢
师:从侧面看,要使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呢
二,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3,做"想想做做"第三题
4,做"动脑筋"
教师总结.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知道的什么
五,作业.
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在小组里照着老师的摆法自己动手摆一摆
请学生从正面看一看物体的形状.
左右交流
学生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在小组里交流.指名说一说.
请学生先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交流.指名说一说.
请学生观察书上的立体图形,进行想象和推理,然后把正确的连起来.
请学生根据书上的要求,动手摆一摆.指名说一说.
请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进行想象和推理,然后说一说.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请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然后观察一下.指名说一说
教学心得:
本节课同样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学会观察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并且会把形状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