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合集下载

切口分类

切口分类

外科手术分类规则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眼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颅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手术切口分类 (2)

手术切口分类 (2)

手术切口分类分类标准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耳鼻喉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

耳鼻喉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

耳鼻喉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耳鼻喉科手术切口分类的指引,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选择和采用适当的手术切口。

切口选择是耳鼻喉科手术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和病情,选择恰当的切口将有助于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切口分类根据手术位置和手术目的,耳鼻喉科手术切口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外耳道切口:- 标记:在外耳道入口处做标记,并清洁外耳道。

- 适用手术:外耳道手术、听骨链植入术等。

2. 鼻腔切口:- 标记:在鼻翼内侧进行标记,并清洁鼻腔。

- 适用手术:鼻腔息肉切除术、鼻部整形手术等。

3. 咽喉切口:- 标记:在咽喉区域进行标记,并清洁咽喉。

- 适用手术:扁桃体摘除术、扩张咽喉手术等。

4. 颈部切口:- 标记:确定颈部切口位置,并清洁切口区域。

- 适用手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手术等。

5. 喉远端切口:- 标记:在喉远端区域标记切口位置,并清洁喉部。

- 适用手术:喉远端恶性肿瘤切除术等。

6. 鼾症手术切口:- 标记:在鼻部进行标记,并清洁手术区域。

- 适用手术:鼾症手术、导管插入等。

7. 骨骼切口:- 标记:在相应的骨骼部位进行标记,并清洁切口区域。

- 适用手术:骨切割手术、骨内固定术等。

结论正确选择和采用适当的手术切口对耳鼻喉科手术的成功与安全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根据手术类型和病情,仔细标记和清洁手术区域,选择合适的切口。

本文提供的耳鼻喉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可作为医务人员参考,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手术切口选择和规划。

手术切口类型

手术切口类型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一、分类标准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手术切口分类新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新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新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清洁切口,也被称为Ⅰ类切口。

这类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
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如单纯甲状
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白内障手术、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等。

这些
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

2.清洁-污染切口,即Ⅱ类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
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包括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等。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
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

3.污染切口,也被称为Ⅲ类切口。

包括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
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明显溢出污染,以及术中无菌技术
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例如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
瘘等与口腔相通的手术。

4.污秽-感染切口,也被称为Ⅳ类切口。

这包括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
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

这种分类方法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菌药物预防的重要依据。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标准(试行)一、手术切口分类标准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口咽部位。

但无明显污染。

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尿道、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4.Ⅳ类(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会阴侧切、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也属于Ⅲ类。

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如无感染,属于Ⅱ类,有感染存在的,属于Ⅲ类。

脑外科闭合伤,若血肿局限在硬膜外、头皮完好,属于Ⅰ类,血肿在硬膜下,存在脑脊液漏,属于Ⅱ类。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一、分类标准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耳鼻咽喉科手术分级

耳鼻咽喉科手术分级

耳鼻咽喉科手术分级
四级手术
(1)喉癌根治术;
(2)半喉切除术及发音重建术;
(3)喉成形术;
(4)鼻成形术;
(5)内耳手术;
(6)乳突根治术;
(7)经开颅途径巨大额筛窦肿瘤切除术;
(8)鼻咽癌手术。

三级手术
(1)上颌骨切除术;
(2)气管、食管异物取出;
(3)除四级以外喉部手术;
(4)鼓膜修补术;
(5)面神经减压术;
(6)外耳道狭窄闭锁整复术;
(7)耳廓成形术;
(8)蝶窦、筛窦手术;
(9)鼻中隔手术;
(10)除四级以外乳突手术;
(11)上颌窦根治术。

二级手术
(1)扁桃体摘除(挤切)术;
(2)腺样体刮除术;
(3)中下鼻四部分切除术;
(4)鼻四部分封闭与电凝。

一级手术
(1)咽鼓管通气术;
(2)上颌窦穿刺术;
(3)鼓膜穿刺与切开术;
(4)扁桃体脓肿的处理。

有关切口分类

有关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的具体分类(哪些属于Ⅰ类,哪些属于Ⅱ类,哪些书属于Ⅲ类)一、分类标准1、Ⅰ类(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是无菌切口,指非外伤性的、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即缝合的无菌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即在充分无菌的准备下,手术部位可以做到无菌的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是可能感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感染的可能。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感染可能的空腔器官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切口是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有些腹内手术如某些胆道手术、肠梗阻手术等手术切口亦属此类。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划分手术切口分类中常存在的问题1、容易将Ⅱ类切口混淆为I类切口的手术:如妇产科手术的剖宫产、宫颈病损切除、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除术、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等;骨科开放性骨折、断肢再植术等;泌尿外科手术的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术、睾丸鞘膜切除、睾丸鞘膜修补术、膀胱造口术、肾囊揭盖切开取石、肾切除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包皮环切除和阴茎手术;以及胃次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术、肺叶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等。

耳鼻喉科手术分级

耳鼻喉科手术分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耳廓肿物切除术
(14)耳前瘘管切除术
丁类手术:
(1)上颌窦穿刺术
(2)鼓膜穿刺与切开术
(3)扁桃体脓肿切开引流术
(4)鼻甲封闭、激光、微波治疗
(5)咽后脓肿切开引流术
(12)颞下窝肿瘤切除术
(13)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手术
(14)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
(15)新开展的各种手术
(16)蝶鞍肿瘤切除
(17)内耳开窗术
(18)颞骨肿瘤切除术
(19)经鼻垂体瘤切除术
乙类手术:
(1)上颌骨切除术
(2)气管、食管异物取出术
丙类手术:
(1)上颌窦癌根治术
(2)气管切开术
(3)扁桃体摘除(挤切)术
(4)腺样体刮除术
(5)鼻息肉切除术
(6)喉显微手术
(7)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8)鼻中隔手术
(9)鼓膜修补术
(10)颈外动脉结扎术
(11)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12)乳突根治术
(3)面神经手术
(4)外耳道狭窄闭锁整复术
(5)耳廓成形术
(6)鼻外径路蝶窦、筛窦手术
(7)鼾症手术
(8)鼻窦内窥镜手术
(9)双侧声带麻痹手术
(10)腮裂瘘(囊肿)手术
(11)耳部血管瘤切除术
(12)鼻窦异物取出术
(13)鼻侧切开术
耳鼻喉科
甲类手术:
(1)喉切除术及发音重建术
(2)喉部分切除后喉重建术
(3)喉及气管狭窄成形术
(4)鼻成形术
(5)内耳手术
(6)颈淋巴结清扫术

耳鼻咽喉科常用手术分级

耳鼻咽喉科常用手术分级
三级
7
鼻窦探查术
三级
1
鼻腔内囊肿切除术
二级
2
鼻息肉切除术
二级
3
鼻前庭囊肿切除术
二级
4
鼻中隔病损切除
二级
5
鼻骨骨折闭合性复位
二级
1
鼻填塞术,止血
一级
2
鼻后部填塞止血术
一级
3
鼻缝合术
一级
4
鼻腔填充术
一级
5
鼻窦穿刺术
一级
1
喉肿瘤切除术
四级
2
全喉、半喉、部分喉切除术
四级
3
喉成形术
四级
4
气管成形术伴人工喉
四级
5
气管内支架管植入术
四级
6
颈淋巴结清扫术,单侧
四级
1
扁桃体伴腺样体切除术
三级
2
咽腭成形术
三级
3
咽瘦修补术

三级
5
会厌切除术
三级
6
喉软骨切除术
三级
7
喉镜下异物取出术
三级
8
支撑喉镜下手术
三级
9
食管异物取出术
三级
1
颌下腺全部切除术
二级
2
舌下腺切除术
二级
3
悬雍垂切除术
二级
4
悬雍垂肿瘤切除术
序号
手术名称
级别
1
镣骨手术
四级
2
乳突手术(根治、改良根治)
四级
3
半规管开窗术
四级
4
内淋巴分流术
四级
5
中耳肿瘤切除术
四级
1
外耳道肿瘤切除术

(推荐)切口分类

(推荐)切口分类

外科手术分类规则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眼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颅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耳鼻喉科手术分级

耳鼻喉科手术分级

耳鼻咽喉科一类手术1、耳前瘘管摘除术2、鼓膜穿刺/鼓膜切开/鼓膜置管术3、外耳道良性肿瘤切除术4、耳廓假性囊肿切开搔刮术5、耳后骨膜下脓肿切开术6、鼻中隔粘膜划痕术(鼻衄止血)7、上颌窦穿刺术8、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9、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囊肿摘除术10、间接喉镜下会厌小囊肿摘除术11、腮裂脓肿切开排脓术12、外耳道、鼻腔、口咽异物取出术13、耳外伤或感染清创缝合术14、鼻外伤清创缝合术15、上鼻甲粘膜下部份切除术16、鼻前庭囊肿摘除术17、鼻中隔偏曲粘膜下纠正术18、鼻内镜下鼻腔止血术19、鼻腔粘连松解术20、上颌窦根治术21、间接喉镜下咽异物取出术22、腺样体刮除术23、腭扁桃体剥离术24、腭扁桃体挤切术25、咽后脓肿切开排脓术26、茎突截短术27、支撑喉镜检查术28、气管切开术29、食道镜检查+异物取出术二类手术1、单纯乳突凿开术2、鼓膜修补术3、外鼻肿块切除术4、萎缩性鼻炎相关手术5、环杓关节复位术(间接喉镜或支撑喉镜)6、环甲膜切开术7、甲状舌骨囊肿/瘘切除术8、颈外动脉结扎术9、乳突根治术10、改良乳突根治术11、鼻内镜下额窦、筛窦、蝶窦开放术12、鼻内镜下鼻腔良性肿瘤摘除术13、鼻侧切开术14、悬雍垂腭咽成形术15、支撑喉镜下喉部手术16、喉裂开术17、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8、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9、腮腺浅叶切除术20、颌下腺切除术三类手术1、外耳道成形术2、鼓室探查及鼓室成形术(Ⅱ、Ⅲ、Ⅳ、Ⅴ型)3、外耳、中耳畸形成形术4、面神经探查及减压术5、前庭神经切断术或迷路切除术6、面神经梳理术(含绞扎术)7、颞骨次全切除术8、上颌骨次全切除术9、额窦或筛窦囊肿切除术(鼻外进路)10、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1、颅颌面骨异常整形术12、外鼻、前鼻孔成形术13、鼻咽、口咽狭窄/闭锁成形术14、经硬腭或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15、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6、面中部掀翻术17、咽侧肿块摘除术(经颈侧或口咽)18、显微镜下喉部病变切除术(含激光术)19、喉外伤清创缝合术20、半喉(垂直、水平)切除术+成形术21、腮裂囊肿/瘘切除术22、甲状腺肿瘤切除术23、颈部巨大肿块切除术--24、根治性或功能性颈廓清术25、支气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26、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气管肿瘤切除术27、经颈侧切开食道异物取出术28、食道周围脓肿或上纵隔脓肿切开引流术29、食道镜下食道狭窄扩张术30、胸锁乳突肌带蒂皮瓣移植术31、胸大肌、斜方肌带蒂皮瓣移植术32、咽瘘修补术33、喉部良性病变激光手术34、鼻内镜下眶减压术或视神经减压术35、腮腺癌根治术36、颌下腺、舌下腺癌根治术四类手术1、内淋巴囊减压分流术2、听神经瘤摘除术3、面神经瘤摘除术或神经移植吻合术4、颞骨全切除术5、上颌骨、颧骨全切术及眶内容物挖除术6、电子耳蜗植入术7、耳内镜下中耳探查及成型术8、扩大上颌窦、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9、鼻内镜颅底肿瘤(垂体瘤、脊索瘤、骨化纤维瘤等)切除术10、广泛性复杂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累及颅内外)11、颅颌联合手术(前颅底、侧颅底、后颅窝)12、经口咽侧颅底或斜坡肿瘤切除术(脊索瘤、颅咽管瘤等)13、下咽肿瘤切除术+下咽成型术(利用各种皮瓣)14、下咽、食道上段肿瘤切除术(咽胃吻合、游离空肠代食道)15、全喉切除术+气管造口术16、全喉切除术后发音重建或成型术17、颞下窝肿块切除术18、颈静脉球体瘤摘除术19、颈动脉体瘤摘除术20、喉气管狭窄成型术21、镫骨手术(镫骨撼动术、镫骨切除术、内耳开窗术)22、喉气管狭窄成型术23、头皮冠状切口颅面骨折复位、固定术24、头皮冠状切口颅面肿瘤切除术25、经额部颅骨切开途径的颅面肿瘤切除术26、经颞下径路颅底手术27、舌癌根治术28、各种新开展的大型手术五、各级人员参加手术范围(一)医士可担当一、二类手术的一、二助手;(二)医师可担当一类手术的术者,二、三类手术的助手;(三)主治医师可担当二类手术的术者,或在副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四类手术的助手;(四)副主任医师可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或在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四类手术术者;(五)主任医师可担当三、四类手术术者;(六)上级医师均有权有责指导下级医师进行手术,检查监督全科手术,以确保手术质量、安全。

耳鼻喉科手术分级

耳鼻喉科手术分级

耳鼻喉科手术分级10、间接喉镜下会厌小囊肿摘除术11、腮裂脓肿切开排脓术12、外耳道、鼻腔、口咽异物取出术13、耳外伤或感染清创缝合术14、鼻外伤清创缝合术15、上鼻甲粘膜下部份切除术16、鼻前庭囊肿摘除术17、鼻中隔偏曲粘膜下纠正术18、鼻内镜下鼻腔止血术19、鼻腔粘连松解术21、间接喉镜下咽异物取出术22、腺样体刮除术23、腭扁桃体剥离术24、腭扁桃体挤切术25、咽后脓肿切开排脓术26、茎突截短术27、支撑喉镜检查术28、气管切开术29、食道镜检查+异物取出术二类手术2、鼓膜修补术耳鼻咽喉科一类手术1、耳前痿管摘除术2、鼓膜穿刺/鼓膜切开/鼓膜置管术3、外耳道良性肿瘤切除术4、耳廓假性囊肿切开搔刮术5、耳后骨膜下脓肿切开术6鼻中隔粘膜划痕术(鼻衄止血)7、上颌窦穿刺术9、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囊肿摘除术20、上颌窦根治术1、单纯乳突凿开术3、外鼻肿块切除术4、萎缩性鼻炎相关手术5、环杓关节复位术(间接喉镜或支撑喉镜)6环甲膜切开术7、甲状舌骨囊肿/痿切除术8、颈外动脉结扎术9、乳突根治术10、改良乳突根治术11、鼻内镜下额窦、筛窦、蝶窦开放术12、鼻内镜下鼻腔良性肿瘤摘除术13、鼻侧切开术14、悬雍垂腭咽成形术15、支撑喉镜下喉部手术16、喉裂开术17、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8、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9、腮腺浅叶切除术20、颌下腺切除术三类手术1、外耳道成形术2、鼓室探查及鼓室成形术(U、M、W、V型)3、外耳、中耳畸形成形术4、面神经探查及减压术5、前庭神经切断术或迷路切除术6、面神经梳理术(含绞扎术)7、颞骨次全切除术8上颌骨次全切除术9、额窦或筛窦囊肿切除术(鼻外进路)10、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1、颅颌面骨异常整形术12、外鼻、前鼻孔成形术13、鼻咽、口咽狭窄/闭锁成形术23、颈部巨大肿块切除术33、喉部良性病变激光手术14、经硬腭或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15、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6、面中部掀翻术17、咽侧肿块摘除术(经颈侧或口咽)18、显微镜下喉部病变切除术(含激光术)19、喉外伤清创缝合术20、半喉(垂直、水平)切除术+成形术21、腮裂囊肿/痿切除术24、根治性或功能性颈廓清术25、支气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26、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气管肿瘤切除术27、经颈侧切开食道异物取出术28、食道周围脓肿或上纵隔脓肿切开引流术29、食道镜下食道狭窄扩张术30、胸锁乳突肌带蒂皮瓣移植术31、胸大肌、斜方肌带蒂皮瓣移植术34、鼻内镜下眶减压术或视神经减压术35、腮腺癌根治术36、颌下腺、舌下腺癌根治术四类手术1、内淋巴囊减压分流术2、听神经瘤摘除术3、面神经瘤摘除术或神经移植吻合术4、颞骨全切除术5、上颌骨、颧骨全切术及眶内容物挖除术22、甲状腺肿瘤切除术32、咽痿修补术6、电子耳蜗植入术7、耳内镜下中耳探查及成型术合、游离空肠代食道)24、头皮冠状切口颅面肿瘤切除术8、扩大上颌窦、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9、鼻内镜颅底肿瘤(垂体瘤、脊索瘤、骨化纤维瘤等)切除术10、广泛性复杂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累及颅内外)11、颅颌联合手术(前颅底、侧颅底、后颅窝)12、经口咽侧颅底或斜坡肿瘤切除术(脊索瘤、颅咽管瘤等)13、下咽肿瘤切除术+下咽成型术(利用各种皮瓣)15、全喉切除术+气管造口术16、全喉切除术后发音重建或成型术17、颞下窝肿块切除术18、颈静脉球体瘤摘除术19、颈动脉体瘤摘除术20、喉气管狭窄成型术21、镫骨手术(镫骨撼动术、镫骨切除术、内耳开窗术)22、喉气管狭窄成型术23、头皮冠状切口颅面骨折复位、固定术25、经额部颅骨切开途径的颅面肿瘤切除术26、经颞下径路颅底手术27、舌癌根治术28、各种新开展的大型手术五、各级人员参加手术范围(一)医士可担当一、二类手术的一、二助手;(二)医师可担当一类手术的术者,二、三类手术的助手;(三)主治医师可担当二类手术的术者,14、下咽、食道上段肿瘤切除术(咽胃吻或在副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四类手术的助手;(四)副主任医师可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或在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四类手术术者;(五)主任医师可担当三、四类手术术者;(六)上级医师均有权有责指导下级医师进行手术,检查监督全科手术,以确保手术质量、安全。

最新耳鼻喉科手术分级

最新耳鼻喉科手术分级

耳鼻咽喉科一类手术1、耳前瘘管摘除术2、鼓膜穿刺/鼓膜切开/鼓膜置管术3、外耳道良性肿瘤切除术4、耳廓假性囊肿切开搔刮术5、耳后骨膜下脓肿切开术6、鼻中隔粘膜划痕术(鼻衄止血)7、上颌窦穿刺术8、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9、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囊肿摘除术10、间接喉镜下会厌小囊肿摘除术11、腮裂脓肿切开排脓术12、外耳道、鼻腔、口咽异物取出术13、耳外伤或感染清创缝合术14、鼻外伤清创缝合术15、上鼻甲粘膜下部份切除术16、鼻前庭囊肿摘除术17、鼻中隔偏曲粘膜下纠正术18、鼻内镜下鼻腔止血术19、鼻腔粘连松解术20、上颌窦根治术21、间接喉镜下咽异物取出术22、腺样体刮除术23、腭扁桃体剥离术24、腭扁桃体挤切术25、咽后脓肿切开排脓术26、茎突截短术27、支撑喉镜检查术28、气管切开术29、食道镜检查+异物取出术二类手术1、单纯乳突凿开术2、鼓膜修补术3、外鼻肿块切除术4、萎缩性鼻炎相关手术5、环杓关节复位术(间接喉镜或支撑喉镜)6、环甲膜切开术7、甲状舌骨囊肿/瘘切除术8、颈外动脉结扎术9、乳突根治术10、改良乳突根治术11、鼻内镜下额窦、筛窦、蝶窦开放术12、鼻内镜下鼻腔良性肿瘤摘除术13、鼻侧切开术14、悬雍垂腭咽成形术15、支撑喉镜下喉部手术16、喉裂开术17、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8、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9、腮腺浅叶切除术20、颌下腺切除术三类手术1、外耳道成形术2、鼓室探查及鼓室成形术(Ⅱ、Ⅲ、Ⅳ、Ⅴ型)3、外耳、中耳畸形成形术4、面神经探查及减压术5、前庭神经切断术或迷路切除术6、面神经梳理术(含绞扎术)7、颞骨次全切除术8、上颌骨次全切除术9、额窦或筛窦囊肿切除术(鼻外进路)10、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1、颅颌面骨异常整形术12、外鼻、前鼻孔成形术13、鼻咽、口咽狭窄/闭锁成形术14、经硬腭或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15、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6、面中部掀翻术17、咽侧肿块摘除术(经颈侧或口咽)18、显微镜下喉部病变切除术(含激光术)19、喉外伤清创缝合术20、半喉(垂直、水平)切除术+成形术21、腮裂囊肿/瘘切除术22、甲状腺肿瘤切除术23、颈部巨大肿块切除术124、根治性或功能性颈廓清术25、支气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26、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气管肿瘤切除术27、经颈侧切开食道异物取出术28、食道周围脓肿或上纵隔脓肿切开引流术29、食道镜下食道狭窄扩张术30、胸锁乳突肌带蒂皮瓣移植术31、胸大肌、斜方肌带蒂皮瓣移植术32、咽瘘修补术33、喉部良性病变激光手术34、鼻内镜下眶减压术或视神经减压术35、腮腺癌根治术36、颌下腺、舌下腺癌根治术四类手术1、内淋巴囊减压分流术2、听神经瘤摘除术3、面神经瘤摘除术或神经移植吻合术4、颞骨全切除术5、上颌骨、颧骨全切术及眶内容物挖除术6、电子耳蜗植入术7、耳内镜下中耳探查及成型术8、扩大上颌窦、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9、鼻内镜颅底肿瘤(垂体瘤、脊索瘤、骨化纤维瘤等)切除术10、广泛性复杂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累及颅内外)11、颅颌联合手术(前颅底、侧颅底、后颅窝)12、经口咽侧颅底或斜坡肿瘤切除术(脊索瘤、颅咽管瘤等)13、下咽肿瘤切除术+下咽成型术(利用各种皮瓣)14、下咽、食道上段肿瘤切除术(咽胃吻合、游离空肠代食道)15、全喉切除术+气管造口术16、全喉切除术后发音重建或成型术17、颞下窝肿块切除术18、颈静脉球体瘤摘除术19、颈动脉体瘤摘除术20、喉气管狭窄成型术21、镫骨手术(镫骨撼动术、镫骨切除术、内耳开窗术)22、喉气管狭窄成型术23、头皮冠状切口颅面骨折复位、固定术24、头皮冠状切口颅面肿瘤切除术25、经额部颅骨切开途径的颅面肿瘤切除术26、经颞下径路颅底手术27、舌癌根治术28、各种新开展的大型手术五、各级人员参加手术范围(一)医士可担当一、二类手术的一、二助手;(二)医师可担当一类手术的术者,二、三类手术的助手;(三)主治医师可担当二类手术的术者,或在副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四类手术的助手;(四)副主任医师可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或在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四类手术术者;(五)主任医师可担当三、四类手术术者;(六)上级医师均有权有责指导下级医师进行手术,检查监督全科手术,以确保手术质量、安全。

耳鼻咽喉科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耳鼻咽喉科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部分医生未按规范要求填写首页手术切口类型,造成我院数据统计失真,抗菌药物监测指标不达标的严重后果。

手术切口具体分类标准一、手术切口分类1、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2、Ⅰ类(清洁)切口: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3、Ⅱ类(清洁-污染)切口:可能污染的切口,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4、Ⅲ类(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5、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6、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Ⅰ类的定为Ⅱ类,以此类推。

7、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切口混淆为Ⅰ类切口的手术: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属于Ⅲ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医生未按规范要求填写首页手术切口类型,造成我院数据统计失真,抗菌药物监测指标不达标的严重后果。

手术切口具体分类标准
一、手术切口分类
1、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2、Ⅰ类(清洁)切口: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3、Ⅱ类(清洁-污染)切口:可能污染的切口,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4、Ⅲ类(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5、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6、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Ⅰ类的定为Ⅱ类,以此类推。

7、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
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切口混淆为Ⅰ类切口的手术: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属于Ⅲ类。

3、穿刺操作不列为手术切口;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Ⅰ类的定为Ⅱ类,以此类推(即就高不就低)
4、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属于0类切口。

5、Ⅰ类(清洁)切口抗生素使用率小于等于30%。

6、管床医生负责按要求填写病案首页中《特定药品》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三、愈合的分级
1、甲级愈合,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四、对策
1、医务科计划下发统一标准,制定统一表格;
2、科室主任根据总原则对本科室常见手术切口及愈合等级做具体规定,上报医务科审批后全院公布,使医生对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一目了然,便于按统一标准进行填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