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切口分类

合集下载

切口分类

切口分类

外科手术分类规则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眼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颅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外科手术切口是指在外科手术中为了治疗或诊断而进行的从组织形成穿孔或切开的切口,分为三大类:1、经皮切口:也称皮下切口,是指在操作时只切开皮肤层而不切开其他软组织的切口。

如剖宫产或剖腹产等。

2、穿刺切口:也称刺穿切口,是指在操作时只通过皮肤层,不切开皮肤而直接切开组织或血管的切口,如胆总管穿刺等。

3、游离切口:游离切口也称为完全切口,是指在操作时切开皮肤层,切开底层软组织,扩大切口以便取出或整理病变组织或关节的切口,如腹部游离切口术,也就是肠道切除英国术,肩关节镜下切口等。

4、圆形切口:由于皮肤的特性,大多数切口会发生变形或裂开,圆形切口可以避免这些情况发生。

这种切口由一个圆形的缝合面组成,不会造成过多的拮抗,并且它们可以被精心缝合,使组织重新归位,从而创造出平整、完整的切口口型。

5、间断切口:由于皮肤的厚度不一,因此,大的切口往往要比小的切口更容易扩张。

为了减少皮肤的拉伸和切口的大小,医生会采取间断切口的技术,即将切口拆分成若干较小的横向切口,然后在间隔一定距离的地方做一次直向切口,既可以减少皮肤的拉伸,又可以减少切口的大小。

6、U型切口:U型切口具有优良的造型及修复性能,因此常用于眼外科手术。

U型切口在操作时,从眼睑外部一侧上到眼睑内部一侧,接着从眼睑内部一侧下到眼睑外部一侧,形成一个U型的切口。

7、注射切口:注射切口是指在操作时,不切开皮肤,而是通过皮肤层注射液体,使其穿透膛壁,再用手术刀切开膛壁的切口。

这种切口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科手术的创伤,尤其适用于分娩等操作,增加了母亲恢复容易和术后美观度。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主要根据所施行的切口形状、尺寸及所见到的
外科切口深度和宽度来确定,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开放性的切口,通常用于进行大型外科手术。

这类切口又
可以分为三型:直线切口、S字切口和单侧切口。

直线切口是由一条横
向的、贯穿皮肤和骨头的长线组成,常用于面部外科手术,如鼻子整形、眼部整形等。

S字切口主要是一条前至后穿过皮肤和骨头的S字线,常用于上肢外科手术,如肩袖部分、上肢修复等。

单侧切口是由一条
贯穿皮肤和骨头的长线和一条由前至后的短S字线组成的,常用于腹部、髋部外科手术。

另一类是封闭性的切口,通常用于进行小型外科手术,包括细小
点切、普通沿纹状切口、连续沿纹状切口和多边形切口。

细小点切是
在皮肤上用锋利的尖端状工具点切皮肤,以便行外科手术;普通沿纹
状切口是沿着皮肤内观察时出现的皮肤纹理,短而浅地切开皮肤;连
续沿纹状切口是一种逆着皮肤行纹理的切口,长而深地切开皮肤;多
边形切口是把皮肤的一部分完全割离出来,形成多边形模样的切口,
用于外科手术。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是在医学领域中对手术切口分类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的一种方法。

它在手术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医生评估手术切口的风险,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

下面将对手术切口分类和伤口愈合分级进行详细介绍。

一、手术切口分类手术切口分类是根据手术切口的性质和位置等因素进行分类,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评估切口的风险,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根据国际切口分级系统,手术切口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 I类切口:正常手术过程中经过皮肤和黏膜的切口,没有感染风险。

例如常见的阑尾切口。

2. II类切口:正常手术过程中经过非感染性脏器(如肺、肝、胆囊等)的切口,有一定感染风险。

例如胆囊切口。

3. III类切口:感染性部位的手术切口,有较大感染风险。

例如胃肠道手术切口。

4. IV类切口:有明显感染、脏污或败血症等情况的手术切口,感染风险最高。

例如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创伤切口。

二、伤口愈合分级伤口愈合分级是对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愈合不良的情况。

根据伤口愈合情况,一般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I级愈合:伤口组织完全愈合,无感染、红肿等症状,没有渗液或分泌物。

创口愈合线整齐,没有过度张力或瘢痕形成。

2. II级愈合:伤口表面有较小的切口裂缝,创口边缘有轻度红肿,伤口底部有轻度渗出。

创伤面愈合时间较长,但无感染迹象。

3. III级愈合:伤口存在明显切口裂缝,创口边缘红肿明显,伤口底部有渗出液。

有轻度感染迹象,但未导致严重并发症。

4. IV级愈合:伤口未愈合或愈合不良,创口裂缝严重,有感染迹象,严重红肿、疼痛,并有渗液或分泌物。

可能伴随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化脓性感染或死亡组织形成等。

伤口愈合分级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在医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对于准确评估手术切口的风险和判断伤口愈合情况至关重要。

医院手术切口分类(标准版)

医院手术切口分类(标准版)

医院手术切口分类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如:(1)甲状腺手术: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病损切除术、甲状腺根治术、甲状腺改良根治术(2)乳腺手术:乳房切除术、乳房部分切除术、乳房次全切除术、乳房改良根治术、乳房根治性切除术、乳房扩大根治性切除术、乳房病损切除术、乳头切除术、乳腺腺叶切除术、乳房象限切除术、乳房缩小成形术、皮下乳房切除术、乳房重建术(3)腹股沟疝手术(包括补片修补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股沟直疝修补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股沟直疝-斜疝修补术(4)关节镜检查手术:膝、髋、肩关节镜检查手术(5)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颈动脉体瘤摘除术、颈部神经鞘瘤摘除术、(6)颅骨肿物切除手术:颅骨切除减压术、线形颅骨切除术、条带状颅骨切除术(7)白内障手术: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针吸术、晶状体囊内摘除术、膜性白内障剪除术、晶状体单纯抽吸囊外摘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经后路白内障切割吸出术、白内障切割吸出术、经颞侧晶状体囊外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发性白内障切开术(8)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瓣修补术、瓣成形术、瓣切开扩张术、心脏乳头肌修补术、主动脉瓣膜下环切除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卵圆孔未闭修补术、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右室流出道补片修补术、大血管转位矫正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切开术、心肌切开术、心内膜切开术、心室切开术、心房切开血栓清除术、冠状动脉肌桥切断术、心脏动脉瘤切除术、心脏动脉瘤修补术、心肌部分切除术、心脏病损切除术、心室病损切除术、心室异常肌束切除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开颅手术:颅内肿瘤切除术、脑膜瘤切除术、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引流术、颅内血管成形术、开颅探查术、脑切开术、脑叶切开术、脑神经束切断术、脑胼胝体切开术、脑白质切开术、杏仁核海马切开术、丘脑切开术、苍白球切开术、大脑半球切除术、额叶切除术、颞叶切除术、脑室切开引流术、脑室分流术、椎管成形术、椎管减压术(10)膝髋关节置换手术: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部分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1)肾脏手术:肾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肾根治性切除术、肾囊肿切除术、肾固定术、肾修补术、肾上腺切除术、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2)妇科手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附件切除术、卵巢畸胎瘤剥出术、卵巢囊肿剥出术、子宫肌瘤剥出术(除外截石位手术和经阴道手术)(13)口腔手术:面颈部未涉及口鼻腔和唾液腺的脂肪瘤切除术、未发生感染的鳃裂囊肿摘除术、腮腺良性肿物浅叶切除术、下颌下腺良性肿物切除术(14)其它手术:包括骨肿瘤、关节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及其它体表肿瘤手术,鞘膜积液手术,额面部体表肿块手术,腮腺肿瘤手术,头颈部肿瘤切除术、睾丸固定术、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赘生指切除手术。

手术伤口等级分类标准

手术伤口等级分类标准

手术伤口等级分类标准
手术伤口等级分类标准主要根据伤口的清洁程度和手术部位来划分,具体如下:
1. 清洁伤口:指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且未与外界相通的手术伤口。

这些伤口大多为Ⅰ类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 清洁-污染伤口:指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未与外界相通的手术伤口。

这些伤口可能为Ⅱ类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3. 污染伤口:指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或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的手术伤口。

这些伤口可能为Ⅲ类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等。

4. 污秽-感染伤口:指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或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伤口。

这些伤口可能为Ⅳ类切口,如陈旧性创伤手术、已有感染的手术等。

除了上述标准外,还可以根据伤口的愈合程度来划分等级,如甲级愈合、乙级愈合和丙级愈合等。

甲级愈合指伤口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指愈合欠佳,有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炎症反应;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要切开引流。

总之,手术伤口等级分类标准是指导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重要参考。

手术切口等级分类标准

手术切口等级分类标准

手术切口等级分类标准
手术切口等级分类标准:
临床上对于手术切口的等级通常分为3级,包括清洁切口,即Ⅰ级切口,还有可能污染的切口,即Ⅱ级切口,以及污染切口,即Ⅲ级切口。

切口分类的意义主要是指导治疗,以及观察预后。

1、Ⅰ级切口:即清洁切口,属于无菌切口,适用于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疝修补术等;
2、Ⅱ级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是指手术当中有可能会带有污染的切口,如胃大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还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以及6小时内经过清创后缝合的伤口,此外,还有新缝合的切口再度切开,均属于Ⅱ级切口;
3、Ⅲ级切口:即污染切口,是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区的切口,如穿孔性阑尾炎切除的切口、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切口,还有消化道穿孔手术的切口,此类切口可能与消化液、脓液,以及有污染的腹腔渗出液等接触。

Ⅰ级切口手术不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Ⅱ级切口手术需要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治疗,通常选用一代头孢或二代头孢,以及头孢氨苄、头孢呋辛、苄星青霉素等药物,此类抗生素的使用建议不要超过48小时。

Ⅲ级切口手术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且抗感染治疗措施需要规范进行,需要进行切口或腹腔内渗出液的细菌培养,并根据药物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以防止或治疗切口以及腹腔内的感染。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1、普通切口:是指局部皮肤软组织切开形成的一种囊形开口,常用于抢救、诊疗、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法。

2、锁定切口:是指在两块皮肤之间有一条横切面,这条面线的两端被切断短,以防止切口太大而发生感染,并可以减少手术时间。

3、深度切口:是指在局部皮肤或肌肉软组织处及穿通关节的深度切开形成的一种开口方式,是一种皮肤缝合方法。

4、穿刺切口:是指在局部皮肤或肌肉或穿通关节处,通过穿刺性手术将特定结构完全切开,以便引入器械或其他内部特定结构的一种形式。

5、打孔切口:是指在局部皮肤、肌肉或穿通关节的位置,用手术刀片的尖端或针状物微弱地切入皮肤或肌肉,形成一个囊形状的小开口,以便插入器械或原料。

6、全层切口:是指在局部皮肤或软组织上均匀地切开皮肤,直至深处,切开深度达到全层,保证切口端面整洁平直,以便能进行神经保护、功能保护等操作。

7、抽血切口:是指在皮肤表面做一个小的切口,用针头或针头类似物抽取血液,以检测各种血液指标,或进行手术准备等操作。

8、裂开切口:是指在皮肤表面裂开浅成一道褶裂,用来切开组织以及局部手术,以及切开深度不多的特定部位。

9、压切切口:是指将沿着软组织切除的方法,即在软组织处将器械压住,再将另一端施加压力,使得软组织被切开,以便分离组织及部位。

10、拉出切口:是指在穿通关节或者局部皮肤处,用手术刀在表面划出一条切线,若为盛装器械,则将器械拉出,以保持切口大小一致。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标准(试行)一、手术切口分类标准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口咽部位。

但无明显污染。

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尿道、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4.Ⅳ类(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会阴侧切、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也属于Ⅲ类。

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如无感染,属于Ⅱ类,有感染存在的,属于Ⅲ类。

脑外科闭合伤,若血肿局限在硬膜外、头皮完好,属于Ⅰ类,血肿在硬膜下,存在脑脊液漏,属于Ⅱ类。

手术切口类型

手术切口类型

手术切口分类(一)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

类别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一、分类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完整版)手术切口分类

(完整版)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 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m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Ⅳ类(严重污染-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Ⅲ类(污染)切口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心脏按压)者

有关切口分类

有关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的具体分类(哪些属于Ⅰ类,哪些属于Ⅱ类,哪些书属于Ⅲ类)一、分类标准1、Ⅰ类(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是无菌切口,指非外伤性的、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即缝合的无菌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即在充分无菌的准备下,手术部位可以做到无菌的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是可能感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感染的可能。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感染可能的空腔器官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切口是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有些腹内手术如某些胆道手术、肠梗阻手术等手术切口亦属此类。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划分手术切口分类中常存在的问题1、容易将Ⅱ类切口混淆为I类切口的手术:如妇产科手术的剖宫产、宫颈病损切除、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除术、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等;骨科开放性骨折、断肢再植术等;泌尿外科手术的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术、睾丸鞘膜切除、睾丸鞘膜修补术、膀胱造口术、肾囊揭盖切开取石、肾切除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包皮环切除和阴茎手术;以及胃次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术、肺叶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等。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外科手术中,切口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根据手术的需要和特点,外科手术切口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一、按切口的位置分类1. 中线切口:该切口经过腹部正中线,适用于胃、小肠等中线器官的手术。

此类切口易于操作和愈合,但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

2. 斜行切口:该切口从胸骨旁斜行至腹直肌外侧缘,适用于心脏、肺、食管等部位的手术。

这种切口操作简便,术后遗留的瘢痕较小,但对切口下肋间隙有一定伤害。

3. 横行切口:该切口一般位于腹部肋弓下缘水平,适用于胆囊、阑尾、肾脏等部位的手术。

这种切口在解剖学上易于区分,但对腹壁的损伤较大。

4. 垂直切口:切口与中线平行或垂直,适用于腹部器官大面积手术。

这种切口适合大部分腹腔器官的手术,但易造成腹部压力分布不均,术后疼痛明显。

二、按切口的长度分类1. 短切口:切口长度小于5厘米,适用于小手术、内窥镜手术等。

这种切口对患者的伤害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2. 中切口:切口长度在5-10厘米之间,适用于中等大小的手术。

这种切口范围适中,操作相对方便。

3. 长切口:切口长度大于10厘米,适用于较大手术,如肝脏、胃肠道等手术。

这种切口对腹腔内器官的暴露充分,但对身体损伤较大。

三、按切口的层数分类1. 肌层切口:仅切开皮肤和肌肉层,适用于低难度的手术,如皮肤瘙痒、疤痕矫正等。

2. 腹腔切口:除了切开皮肤和肌肉层外,还需要切开腹膜进入腹腔,适用于大部分腹部手术。

3. 胸腔切口:需要穿过肺组织进入胸腔,适用于心脏、肺部等手术。

4. 骨切口:需要切开骨骼结构,适用于关节置换手术、骨折复位手术等。

四、按切口的组织分离情况分类1. 直切开:沿着解剖层的自然分界面切开,适用于腹部大血管手术,如主动脉手术。

2. 分层剥离:通过逐层解剖分离组织,适用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手术,如甲状腺手术。

3. 渐进切开:在逐渐拉开组织间隙的同时进行切开,适用于需要迅速进入腔隙的手术,如剖宫产手术。

(推荐)切口分类

(推荐)切口分类

外科手术分类规则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眼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颅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一类切口分类标准

一类切口分类标准

一类切口分类标准一类切口是指从外部直接切入体内并与破坏皮肤黏膜或呼吸道等处的手术。

根据手术对防护层(如皮肤、黏膜等)的穿透程度,一类切口可分为不同级别。

以下是一类切口的分类标准。

一、根据切口对防护层的穿透程度分级1、清洁切口清洁切口是指术前即无炎症感染,术中无呕吐物、尿液或排泄物污染,且手术部位无损伤感染。

这类切口术后一般不会引起感染。

如普通外科手术。

2、清洁-污染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是指患者术前虽患非化脓性疾病,但术中可能受到清洁手术用具及医务人员手术前处理的感染。

如内镜检查等。

3、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是指术前即有化脓性疾病或伴有感染,如大面积烧伤、撕裂伤、腹膜炎、肾盂肾炎等,或者消毒不良、手术过程中受到显著污染。

4、已感染切口已感染切口是指术前即有明显感染、由感染器械术前应用的抗生素达不到需要。

二、根据手术部位分级1、非关节腔及软组织手术这种手术创面术后按愈合情况可能断层感染率为1%以下,包括高横纹切口的甲状腺切除、周围无幅皮肤切口及下颌及颌下结核淋巴结切除术切开后操作的伤口。

2、一般关节腔手术指关节腔一般感染率为1-5%,如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手术。

3、污染胃肠道指术后持续性胃肠道吸引广泛探查者及手术后继发性耽搁治疗需以较多感染。

4、污染胸腹腔特指术后诸如常见的膀胱探查者(反辖手术及电切等),需要以更多感染护理。

三、根据手术部位是否接近感染部位分级1、远离感染部位指手术部位远离炎症(有些是运用无菌感染)的部位,术后感染率低,且伤口愈合快,而且一般不是感染部位的手术零。

2、接近感染部位指手术部位接近炎症部位,术后感染率低(5-10%),因此在术中因患者防护处理约束,护士护理更需严格。

3、近于感染部位指手术部位非常接近炎症部位,术后感染率较高(10-20%),适属手术手术护理。

四、一类切口的术后处理1、术后处理清洁切口术后脱针时间为24-48小时;清洁-污染切口术后脱针时间为24-48小时;污染切口术后脱针时间为48-72小时;已感染切口术后脱针时间为72小时以上。

手术室切口分类及管理制度

手术室切口分类及管理制度

手术室切口分类及管理制度一、引言手术室是医院内特殊的工作场所,对于手术室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手术过程中,切口的管理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手术室切口的分类及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二、手术室切口分类根据切口引起的感染风险,手术室切口可以分为无菌切口、清洁-无菌切口、清洁切口、污染-感染切口等。

1. 无菌切口:指在手术室内进行的手术,手术部位未经损伤的切口。

如择期剖宫产的子宫切口、择期阑尾切除术的腹壁切口等。

这类切口的感染风险很低,因此要求手术环境要保持最高的无菌度。

2.清洁-无菌切口:指在手术室内进行的手术,手术部位已经干燥,无出血、分泌物或其他污染物的切口。

这类切口的感染风险较低,但仍需保持无菌操作环境。

3.清洁切口:指在手术室内进行的手术,手术部位有出血、分泌物或其他污染物的切口。

这类切口的感染风险较高,需加强对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操作。

4.污染-感染切口:指在手术室外进行的手术,手术部位受到严重污染的切口。

这类切口的感染风险非常高,需要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

以上是根据切口的感染风险分为的分类,通过对切口的分类,可以更好地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手术室切口管理制度1.手术室切口管理的目的手术室切口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减少手术切口引起感染的风险,保障手术的成功进行。

制定切口管理制度,可以规范手术室工作流程,保证手术室内环境的清洁和无菌度,提升医护人员的意识和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

2.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定手术室切口管理制度,医院管理人员应对手术室环境进行全面管理。

医院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指导,要求手术室内所有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手术室切口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

此外,还要负责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手术室内的环境达到无菌的标准。

3.手术室切口管理的具体要求为了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需要制定手术室切口管理的具体要求。

主要包括:对医护人员进行切口管理方面的培训,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手术室切口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对手术室内的环境执行无菌操作标准,保持手术室内环境的清洁和无菌度;对手术器械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无菌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的具体分类(哪些属于Ⅰ类,哪些属于Ⅱ类,哪些书属于Ⅲ类)
一、分类标准
1、Ⅰ类(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是无菌切口,指非外伤性的、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
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即缝合的无菌切口;
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即在充分无菌的准备下,手术部位可以做到无菌的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是可能感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感染的可
能。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感染可能的空腔器官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3、Ⅲ类切口是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
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有些腹内手术如某些胆道手术、肠梗阻手术等手术切口亦属此类。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
的手术
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
此类推
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划分手术切口分类中常存在的问题
1、容易将Ⅱ类切口混淆为I类切口的手术:如妇产科手术的剖宫产、宫颈病损切除、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除术、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等;骨科开放性骨折、断肢再植术等;泌尿外科手术的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术、睾丸鞘膜切除、睾丸鞘膜修补术、膀胱造口术、肾囊揭盖切开取石、肾切除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包皮环切除和阴茎手术;以及胃次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术、肺叶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等。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另外,凡是耳、鼻、咽、喉、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应记为∃类切口。

重新切开新近愈合的切口(如二期胸廓成形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大出血需再次切开探查止血),以及6小时以内清创缝合的创伤伤面均属Ⅱ类切口。

2、容易将I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切除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眼手术(如白内障吸出术)、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如颅咽管瘤切除术)、施行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分解术、妇产科手术中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单纯盆腔淋巴结清除术、腹部圆韧带悬吊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的无菌准备,且从临床看手术部位可以做到无菌切口,应计为I类无菌切口。

3、容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
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 肛瘘、肛瘘瘘管切除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绞窄性疝手术、窦道切除缝合手术等,这些手术不同于单纯的空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暴露在感染物中或邻近感染区,故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显然不妥。

又如与口腔连通的手术切口如如扁桃体、唇裂、腭裂手术亦属于Ⅲ类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沾染切口也不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