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优质课完美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优质课教学设计_2
《舟过安仁》教课方案教材剖析:《舟过安仁》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
《舟过安仁》以奇特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开朗的情形。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当是不陌生的。
因此,教课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望,调换起学习的兴趣。
学情剖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必定的七言律诗累积,知道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和基本方法。
学生对于小组活动的展现充满兴趣。
在这首诗的学习从前,已经学过一首对于童趣的《牧童》,对于这类浅白易懂,充满情味的诗歌兴趣浓重。
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2、能借助说明,联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感觉小孩的形象;3、能领会作者对少儿的欣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觉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课要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当时的画面。
教课难点:感觉小孩的形象,领会诗人对小孩的喜爱与欣赏。
课时分派:一课时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手段及方法:朗诵法、合作研究法、想象法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引出童趣:师:童年是单纯的,难忘的。
身处于童年的你们,每日都在编织着漂亮的故事。
一只蝴蝶,一个玩具固然显得那么的不足挂齿,可是却包括着我们的快乐。
同学们,在你的身旁,有没有发生风趣的事呢?生:有!师:谁来谈谈看?生:我平时捉蜻蜓、逮蚂蚱,哪怕捉不到,摔个狗啃泥也是快乐的!师:蜻蜓是可能没捉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我们内心了!生:我与小伙伴们一同放风筝,很高兴。
师:在漂亮的春光里去放风筝,放飞的岂止是风筝!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师:是啊,我们的童年光阴就像一首首妙趣横生的诗,只需我们专心去读,就能读出此中的无穷乐趣。
今日,我们就一同专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师: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舟过安仁)师:认真察看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生:读了诗题,我知道诗人乘舟经过安仁县。
生:从诗题中,我还知道这首诗描述的可能是诗人乘舟经过安仁时的所见。
《舟过安仁》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舟过安仁》全诗。
2.掌握诗中的生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感悟诗人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感悟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江南水乡吗?那里的风景如何?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的诗歌——《舟过安仁》。
二、作者简介1.介绍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宋代四大诗人”。
2.讲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
三、诗歌解析1.通读全诗,理解诗意。
2.分析诗中的意象:安仁、烟雨、江南、轻舟、小桥、流水等。
3.讲解诗中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
4.感悟诗人的情感:对江南水乡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2.请同学们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五、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二、诗歌解析1.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诗中情感的理解。
2.请同学们探讨如何运用诗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四、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2.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练习。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鉴赏文章。
二、诗歌拓展1.介绍与《舟过安仁》相关的诗歌,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2.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审美能力。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舟过安仁》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舟过安仁》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主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生活、对人性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舟过安仁》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主旨;2.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加深对作品整体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2. 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把握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舟过安仁》的背景信息,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展开(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生听读。
(2)分段解读文章内容,让学生理解每个片段的含义。
(3)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中人物形象和事件发生的原因。
(4)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见解。
3.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舟过安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舟过安仁》的故事情节;2. 要求学生针对文章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或事件发展,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发现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对于深层次的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导入和引导。
同时,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较低,需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套)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套)舟过安仁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报告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心: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报告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学习难点:理解后两句诗并体会诗人的情感学前准备:小黑板学习过程:一、预习探究游玩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玩,你们愿意和老师配合吗?生:愿意师:请同学们听好游玩要求: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名人物的名字。
猜到的同学可以抢答提示一:此人性别男,生于1127年,卒于1206年提示二:此人是一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提示三:他的诗一善写田园知名,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文:《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生:杨万里师:很好!你们猜对了,他就是杨万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板书课题:舟过安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2-3人)师:那诗人坐着小船路过安仁的时候,到底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乘着诗词的飞船,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分享吧!二、合作交流划节奏读诗文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注意要读准字音生自由朗读指生读师范读师:请你根据老师的范读,画一画诗的节奏生读诗划节奏师板书诗的节奏指生根据诗的节奏再读抓重心明诗意师:请同学们,在读古诗,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你不懂的?生结合书中的注释理解诗文,质疑生汇报交流自学收获(重心引导学生理解“怪生”和后两句诗的意思)师:看来同学们理解的都很好!三、品读感受想诗境悟诗情师:再一次读读诗文,想想这首诗给你留住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多说、多想,保证学生的回答时间)思考:当诗人看到两个小孩“收篙停棹坐船中”的情景时,心情怎样?看到了两个小孩,用伞使风,诗人的心情又怎样?生汇报交流(可以结合当时的环境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吟诗句诵诗篇师: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用我们的读书声表达出你也向往这样的生活。
舟过安仁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舟过安仁的教学设计导语:安仁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城,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独特的教育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以舟过安仁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将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和视野。
一、活动一:安仁古镇文化导览1. 活动目标:通过导览安仁古镇,学生们了解安仁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基本知识,培养对古镇文化的兴趣,增强地方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
2. 活动过程:(1)学校组织学生们参观安仁古镇,并根据事先准备的导览问卷,引导学生们观察古镇的特色建筑、文化遗址、传统手工技艺等。
(2)学生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利用手机App或纸质地图进行地理定位和标注,了解安仁古镇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建筑景点。
(3)学生们将观察到的文化元素进行记录和拍照,回到学校后进行展示和分析。
二、活动二:古镇文化进校园1. 活动目标:将古镇文化引入校园,通过模拟古镇的环境和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2. 活动过程:(1)学校组织学生们利用校园的一片空地或者操场,按照古镇的布局和风格,搭建一个小型的古镇景区。
(2)学生们分别扮演古镇的不同角色,如摊贩、艺人、游客等,进行角色扮演,感受古镇的生活氛围。
(3)学生们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制作适合古镇主题的手工艺品,如扇子、刺绣、剪纸等,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三、活动三:古文化体验之民俗活动1. 活动目标:通过参与传统的民俗活动,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2. 活动过程:(1)学校组织学生们参与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古装秀、舞狮表演、传统乐器演奏等,让学生们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2)学生们分组进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如剪纸、蜡染、陶艺等,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工艺流程和技巧。
(3)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结合学习到的知识,展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
四、活动四:古镇文化展览1. 活动目标:通过展览形式,展示学生们参与舟过安仁教学活动的成果,增强学生们对古镇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舟过安仁》。
学习《舟过安仁》这首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培养幼儿对古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
《舟过安仁》古诗文本。
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三、教学过程
导入(10分钟)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幼儿对《舟过安仁》的好奇和兴趣。
学习古诗(30分钟)
逐句解读《舟过安仁》古诗的意义和表达技巧。
引导幼儿跟读古诗,感受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诗意欣赏和表达(40分钟)
再次朗读《舟过安仁》古诗。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幼儿绘画或写作,表达对古诗中的意境的理解。
创作和表演(40分钟)
鼓励幼儿根据古诗的意境和表达,创作自己的诗句或故事。
分组让幼儿一起编排表演,将自己的创作呈现出来。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总结学习的内容和体验,让幼儿回顾所学的古诗和创作,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四、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和创作诗歌,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或参加校内外的文艺演出,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篙、棹,会写生字遮。
理解“弄”、“怪生”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句的意思。
3、想象此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或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中情景。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水乡儿童幼稚天真顽皮、机灵敏捷的可爱天性。
四、教学过程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5881字。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舟过安仁的主题活动,设计一堂优质课,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通过参与舟过安仁活动,学生将能够开拓视野,增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舟过安仁活动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掌握相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15分钟)-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通过给学生展示舟过安仁的图片和视频,唤起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 导入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提问:“你了解舟过安仁吗?它有什么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回想之前的经历并表达个人观点。
2. 探究与学习(35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
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根据之前导入问题的讨论结果,进一步探究舟过安仁的背景和内涵。
- 小组展示与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 知识拓展(30分钟)- 教师进行知识讲解。
以PPT形式给学生介绍舟过安仁活动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对该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 学生课堂笔记。
学生在听讲的同时,记下重点内容并进行思考记录。
4. 问题解决(30分钟)-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舟过安仁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
- 小组展示与总结。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并进行全班总结。
5. 活动体验(30分钟)- 学生参与模拟活动。
组织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模拟舟过安仁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挑战。
- 活动总结与反思。
学生回顾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表现,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表现评估。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舟过安仁》这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2. 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2. 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安仁吗?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出示《舟过安仁》课件,引导学生朗读诗句。
2. 教师讲解诗句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三、诗句解析(15分钟)1. 教师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诗句,做好笔记。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回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课下背诵《舟过安仁》。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安仁为题材的诗。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课堂活动与互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句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每组选择一句诗进行分析。
2.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其他组的学生和老师进行点评和提问。
七、古诗鉴赏(15分钟)1. 教师出示其他有关安仁的古诗,要求学生进行鉴赏。
2. 学生朗读古诗,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创作练习(2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与安仁有关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2. 学生独立进行创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其含义和作用,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4.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创作一幅描绘自然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了解诗词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诗词接龙”游戏。我先背诵一首与安仁镇相关的古诗词,然后邀请学生接着背诵,通过这种方式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舟过安仁》。
3.邀请一位擅长古筝的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演奏古筝曲。让学生在优雅的古风氛围中,更好地融入到诗词的学习中。
(二)讲授新知
1.我逐句解读《舟过安仁》,引导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在解读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场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我给出一些讨论话题,如:“诗中的安仁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何对百姓的生活感到同情?”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的安仁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何对百姓的生活感到同情?”“你觉得这首诗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问题。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舟过安仁》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舟过安仁》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船上经过安仁县时的所见所感。
2.2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感受诗人的情感。
2.3 教学难点: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简介诗人刘禹锡和《舟过安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3 讲解课文:逐句讲解诗的意思,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课堂表现: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舟过安仁》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刘禹锡和《舟过安仁》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的背景和意义。
5.3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工具,如PPT等,进行课件展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舟过安仁》的文本,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
6.2 参考资料准备:收集关于刘禹锡的生平介绍、唐代社会背景资料以及《舟过安仁》的赏析文章。
6.3 教学工具准备:制作PPT课件,准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便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舟过安仁》的历史背景、诗人的生平以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仅供借鉴。
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较准,较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
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舟过安仁》这首字词古典诗。
(2)了解诗词的韵律结构和修辞手法。
(3)学习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其审美能力。
(2)学会欣赏并理解古代文化,培养尊重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舟过安仁》的意义和情感。
(2)理解和运用诗的韵律结构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并创造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2)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古诗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通过图片展示舟过安仁的风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思考。
(2)先导读几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特点。
2.学习课文(1)教师先读一遍诗,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熟悉诗的整体感觉。
(2)教师解读课文,讲解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3)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学习模仿古诗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4)学生分组讨论,挖掘诗的意象和比喻,提取和总结修辞手法。
3.情感体验与创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理解。
(2)学生以《舟过安仁》为题,运用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进行创作,可以是续写、改写或抒发自己的情感。
(3)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展示各自的创作成果。
四、教学评价与总结1.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朗读表现,创作的独特性。
(2)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理解古诗和创作。
2.教学总结(1)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激发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拓展延伸1.学习其他类似的古诗,进行比较和分析。
2.学生可以用现代的表达方式演绎《舟过安仁》,写成散文、小说或歌曲等形式。
3.班级可以组织读诗比赛或创作比赛,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古诗学习与创作。
《舟过安仁》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受诗中两小童的淘气、可爱、顽皮。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诗句中寻找并体会两小童的淘气、可爱、顽皮,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十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准备好了吗?开始上课!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舟过安仁》,请同学们打开书23页。
(生开书,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呆会看有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诗中所描述的事情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成一个故事吗?开始。
(故事大意:诗人杨万里坐着船经过安仁的时候看见河中有两个孩子坐在一条小船上,收了竹竿和船桨,撑着一把伞,在干什么呢?原来不是用来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借着风的力量使小船前进。
)生自由读古诗,并汇报师:读了古诗,又听了刚刚这位同学说的故事,那诗中描写的是两个怎样的小孩呢?你能有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吗?(调皮、可爱、淘气)学生说,师板书。
三、文本解读师:那诗中又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孩子的淘气、顽皮呢?你能从四句诗中找到吗?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驶风。
师:你读读,并追问:能说说你的理解吗?为什么这两句可以看出他的淘气与顽皮呢?预设:为什么没雨也要张伞呢?(想借着风的力量让船前进)那船到底动了吗?引出“怪生”。
是呀,作者杨万里看了好半天,都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这两个孩子无雨却张伞,直到看见小船移动了,才真正弄明白原因——不是遮头是使风。
想象一下,两个孩子就这样撑着伞坐在船里,借着风的力量在河里飘荡,你认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惬意、舒服、好玩)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想试吗?师总结:是呀,我也想去试试,听你们这么一理解,老师还真觉得这两个孩子是挺淘气、顽皮的。
那谁再来试着读一读呢?(1---2个,师评价)来我们一起试试,感受感受这两个孩子的顽皮与淘气!过渡:嗯,挺不错!可读完了后两句,有谁也能从前两句中找到描写孩子淘气、顽皮的地方吗?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2)体会诗人对安仁地区的情感寄托。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作者表达技巧的把握。
(3)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安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背景。
(2)简介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式。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4. 互动讨论(1)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互动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舟过安仁》公开课教案(完整版)资料
《舟过安仁》公开课教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古诗词三首永登县大同镇贾家场小学任生平授课时间:上午第三节课授课班级:五年级一.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之一《舟过安仁》二.备课时间:3月19日三.授课时间:3月23日四.学习目标:1.会写“遮”这个生字,会读“篙、棹”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舟过安仁》。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学习重点:朗读并背诵全诗。
六.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七.教学方法:七步教学法八.学习过程:1.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有什么感受呢?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一次发现,一个玩具……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
我们中国乃诗歌的国度,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儿童有怎样的快乐。
2.出示学习目标。
3.初读感童趣自学指导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再试着画出古诗的节奏,3分钟后指名朗读古诗,看谁读得有节奏感。
1.生自学3分钟。
2.师巡视。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诗的节奏了,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本诗生字。
gāo zhào篙棹这两个生字反复读。
遮字的笔顺重点讲解。
4.品读享童趣自学指导2默读全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思考每行诗的意思,在练习本写一写,3分钟后指名回答,看谁回答得准确。
1.生自学3分钟。
2.师巡视。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
板书:江上所见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板书:张风使伞5.再读悟童趣自学指导3再次朗读全诗,展开想象,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感情?用笔写一写。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3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结合相关资料、工具书,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感受小童天真活泼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教学难点:品读诗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背诵有关童年生活的古诗句2、课件(3个)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童趣1、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古诗是其中尤为耀眼的一朵奇葩。
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也一定积累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来说上句,同学们来说下句。
师:草长莺飞二月天,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儿童散学归来早,生:忙趁东风放纸鸢生:歌声振林樾。
师:意欲捕鸣蝉,生:忽然闭口立。
师:草铺横野六七里,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归来饱饭黄昏后,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同学们对得真不错!吟诵了这些诗句,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生:……师: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生:儿童、童年、童趣……师:是啊!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多彩多姿的,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总是让人流连和称颂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品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童趣”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23页。
2、板书课题:舟过安仁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师:解题(强调“过”的意思,过:经过,划过。
)二、初读课文感知童趣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注意2个生字篙(gāo)棹(zhào)的读音。
3、棹的写法:不要把右边的“卓”写成了“桌”。
4、指名读这首诗。
5、出示课件:配乐读。
6、齐读全诗。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 理解《舟过安仁》的诗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诗歌全文打印,每人一份。
3.2 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诗歌背景。
2. 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僻字词的含义。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解释诗歌中的难点。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4 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2. 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4.5 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5.2 作业要求1. 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2. 按时完成,杜绝抄袭。
5.3 作业反馈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给予评价。
2.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1. 检验学生对《舟过安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分析。
3.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难点:1. 诗句中隐含的情感意境。
2.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舟过安仁”这个场景有什么联想?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中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杨万里的《舟过安仁》,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我们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学习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舟过安仁》。
2. 写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杨万里的其他诗作,进行自主学习与解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描述出诗中的景象。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4. 学生能够欣赏古典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3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3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童趣:1、游戏对诗,激童趣:(1)师: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对诗游戏吧!(2)师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生对: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师说:儿童疾走追黄蝶,生对: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说:儿童散学归来早,生对:忙趁东风放纸鸢。
(3)师:真是对答如流呀!不知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预设】生:袁枚的《所见》让我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孩子生活的无忧无虑。
师: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生:我就像杨万里笔下《宿新市徐公店》中的这个孩子,平常捉蜻蜓、逮蚂蚱,哪怕捉不到,摔个狗啃泥也是快乐的!师: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我们心里了!生:我仿佛看到《村居》中的那群小伙伴正趁着明媚的春光自在地放风筝,我仿佛还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呢!师: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2、师小结,引童趣:师: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
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3、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舟过安仁)【预设】生:读了诗题,我知道诗人乘舟路过安仁县。
生:从诗题中,我还知道这首诗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
二、初读,感童趣:(一)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过安仁》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感受诗中两小童的淘气、可爱、顽皮。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诗句中寻找并体会两小童的淘气、可爱、顽皮,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十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准备好了吗?开始上课!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舟过安仁》,请同学们打开书23页。
(生开书,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呆会看有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诗中所描述的事情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成一个故事吗?开始。
(故事大意:诗人杨万里坐着船经过安仁的时候看见河中有两个孩子坐在一条小船上,收了竹竿和船桨,撑着一把伞,在干什么呢?原来不是用来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借着风的力量使小船前进。
)
生自由读古诗,并汇报
师:读了古诗,又听了刚刚这位同学说的故事,那诗中描写的是两个怎样的小孩呢?你能有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吗?(调皮、可爱、淘气)
学生说,师板书。
三、文本解读
师:那诗中又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孩子的淘气、顽皮呢?你能从四句诗中找到吗?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驶风。
师:你读读,并追问:能说说你的理解吗?为什么这两句可以看出他的淘气与顽皮呢?
预设:为什么没雨也要张伞呢?(想借着风的力量让船前进)
那船到底动了吗?引出“怪生”。
是呀,作者杨万里看了好半天,都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这两个孩子无雨却张伞,直到看见小船移动了,才真正弄明白原因——不是遮头是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