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1.地热资源评估进行地热资源评估是建设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的第一步。

评估应包括地热资源的存在、温度分布和可利用程度等方面的研究。

评估应基于地质勘探和地热测井数据,并结合地下水和岩石温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订正。

2.钻井技术钻井是开发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的关键环节之一、需要选用先进的钻井设备和技术,确保快速、高效地完成钻井任务。

钻井过程中需要保持井筒稳定,有效防止井壁塌方和井水进入井筒。

同时,钻井过程中应当对地层进行详细记录和取样,以便后续地热能资源开采的评估和管理。

3.热力系统设计热力系统设计是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的核心要素之一、设计应考虑到热负荷、地热水温度、供热需求以及管道布局等因素。

应选择合适的热交换器和管道材料,保证热能的高效传输和分配。

设计时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回水温度和供水温度的范围,以达到理想的供热效果。

4.设备选型设备选型是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的重要环节。

应选择高效、可靠的设备,并考虑到特殊的地热环境要求。

例如,地热井下泵应选择能够适应高温、高压条件的井下泵。

系统中的热交换器、泵站、调节阀等设备也应具备高效、耐腐蚀、耐高温的特点。

5.运行管理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的运行管理是项目长期运行的关键。

应根据项目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规程,确保地热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可靠。

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系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和管道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应进行数据监测和分析,根据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供热效果的最大化和系统的经济运行。

综上所述,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的技术要求包括地热资源评估、钻井技术、热力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和运行管理等方面。

只有在各项技术要求得以满足的情况下,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才能够实现高效、可持续的供热。

科技成果——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换热技术

科技成果——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换热技术

科技成果——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换热技术技术类别减碳技术适用范围供热行业,适用于因政策关停的中深层拟取热水供暖的地热井。

行业现状根据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统计,全省需改造的地热井有1000余眼,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换热技术利用原有地热井进行改造,可有效解决采用中深层地热井为建筑供暖的问题。

成果简介(1)技术原理该技术通过在地热井内安装密闭同轴换热器(换热工质不直接与地下水接触),利用换热器内工质循环将地下深处热能导出,通过热泵系统二次提升,为地面建筑供暖。

1、根据地热井成井报告设计并制作高效率、高强度、2、选取高导热换热器外壁材料,换热器内管选用低导热系数、耐高温、高强度材质;强化换热技术,与原井壁间填充特殊强化换热材料。

3、下管工艺:内管限位措施、强化连接技术、避免卡管措施、抗伸缩设计。

(3)工艺流程主要技术指标平均延米换热量164W/m,总换热量280kW。

技术水平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典型案例案例名称:魏县福泰乐苑小区项目建设规模:改造2眼废弃1700米深层地热井,安装2套地源热泵系统,增加空气源热泵辅助热源系统。

主要设备:2套1700米深井同轴换热器,4台5.5kW深井换热泵(一用一备),2台制热量350kW 地源热泵机组,2台一次侧板式换热器,4台7.5kW一次侧循环水泵(一用一备),14台160型空气源热泵,4台35kW二次侧循环水泵(一用一备),2套管网系统,2套配电系统。

该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建设周期60天。

年减排量约964.48tCO2。

市场前景目前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换热技术在河北省推广比例不到1%,预计未来5年,预期推广比例将达到80%,总投资约为12亿元,可形成年碳减排能力38.6万tCO2。

地暖工程技术要求

地暖工程技术要求

地暖工程技术要求地暖工程技术要求是指在地暖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需要满足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地暖系统是一种通过地面散热来提供室内舒适温度的供暖方式,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以下是地暖工程技术要求的详细内容。

一、设计要求1. 热负荷计算:根据建造物的结构、材料、朝向、保温性能等因素,进行热负荷计算,确定合理的供暖功率。

2. 管道布置:根据建造物的布局和使用要求,合理布置地暖管道,确保热量均匀分布,避免冷热不均。

3. 温度控制:设计合理的温度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室内温度变化自动调节供暖功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施工要求1. 材料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地暖管道、绝热材料和配件,确保产品质量可靠。

2. 施工工艺:按照设计要求,采用专业的施工工艺进行管道敷设、绝热处理和地面铺装,确保施工质量。

3. 测试验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系统的压力测试和温度测试,确保地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维护要求1. 定期检查:定期对地暖系统进行检查,包括管道是否有漏水、阀门是否正常、温度控制系统是否准确等。

2.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地暖管道和散热片,防止灰尘和污垢阻塞管道,影响供暖效果。

3. 故障处理:对于地暖系统的故障,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四、安全要求1. 施工安全:在地暖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 电气安全:地暖系统涉及到电气设备,要确保电气路线的安全可靠,防止漏电和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3. 使用安全:地暖系统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火防爆措施,确保使用安全。

以上是地暖工程技术要求的详细内容。

通过合理的设计、严格的施工和定期的维护,可以确保地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

同时,遵守相关的安全要求,保证施工和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供热工程技术标准

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供热工程技术标准

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供热工程技术标准1.技术设计要求:(1)确定热泵循环流体的性质和量,计算热泵系统的热负荷,确定热泵系统的换热器设计参数。

(2)在井田地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连接条件好的井位,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地下水安全和生产成本等综合考虑决定。

(3)拟定井的施工方案,应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确定施工队伍和施工方法。

(4)井的设计应遵循“安全、经济、实用、先进”的原则,应符合相关国家规范和标准。

(5)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井的整个生命周期,如勘探、开发、生产、防止污染等。

(6)对于不允许进行实验的井田,应进行全面的理论和计算分析,并根据井田实际情况进行偏差分析,确定技术方案。

(7)井的设计要按照施工、调试、试运行、运行四个阶段要求进行设计。

(8)在设计中应考虑维护、保养、检查等因素。

2.施工要求:(1)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认真调查和分析,确定施工方案。

(2)在施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有一套完整的保障措施和制度,确保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

(3)施工作业人员应经过严格的考核、培训,熟悉施工工艺和安全生产知识。

(4)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保证施工地点和设备安全,所有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符合安全施工规范。

(5)施工过程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检查施工现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铺设管道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标准。

(6)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监管和管理,加强交底和交流,及时排除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做到施工过程的可控状态。

3.试运行要求:(1)热泵井试运行前要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和冲洗清洗,确保设备的正常启动和运行。

(2)进行热泵井试运行前要设置科学的试验方案,确保热泵设备的运行正常,限制试验负荷,防止过载。

(3)对试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并根据试运行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修正和补救。

(4)进行试运行的时候要注意安全问题,加强现场的监管和管理。

4.设备维护和保养要求:(1)井的定期维护检查工作采用“定期、专人、专项、细致”的原则进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

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

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是指在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下深部热能的新型能源技术,具有环保、节能、可持续等优点,因此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设计规范:包括地质勘探、井筒设计、井壁材料、井深、井径、井距、井壁稳定性等方面的规范。

2. 设备选型规范:包括热泵机组、井下泵、管道、阀门、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规范。

3. 施工工艺规范:包括井筒施工、井下泵安装、管道敷设、热泵机组安装、控制系统安装等方面的规范。

4. 运行维护规范:包括热泵机组运行、井下泵运行、管道维护、控制系统维护等方面的规范。

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规程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也将推动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的执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在工程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工艺、运行维护等方面,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 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中深层地热热泵工程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 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高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的水平和应用能力。

4. 推广应用:加强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其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是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

我们应该加强对规程的学习和理解,认真执行规程,推动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规范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进行城市集中供暖的技术要点及建议

规范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进行城市集中供暖的技术要点及建议

规范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进行城市集中供暖的技术要点及建议作者:邵进良赵万军刘志颖邵蕾蕾来源:《建筑科技与经济》2015年第07期摘要:在针对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进行城市集中供暖项目可行性调研中发现,要利用好中、深层地热资源进行城市集中供暖必须掌握一些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并加以规范管理,否则盲目上马会对中、深层地热资源造成破坏,并且威胁着该地区深层地质安全和水质稳定。

关键词:中、深层地热资源;集中供暖;技术要点;建议不久前笔者参加了某市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进行城市集中供暖项目可行性调研工作,通过深入的调研逐渐发现,规范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进行城市集中供暖对于保护性开采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和区域性地质安全非常必要。

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现撰文总结出一些技术要点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引起有中、深层地热资源地区的决策者、相关部门、开发单位和用户的高度重视,避免违章开采所带来可能是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更不能走先放任自流再规范管理的老路。

1.什么是中、深层地热资源地球由于地核的连续核反应通过地幔向外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同时不断接收来自太阳的热辐射,在地壳中蕴含着巨大的地热能,这部分地热能就是地热资源。

在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可利用的地热资源的范围一般指在地壳表层以下5000米以内地层、水体和岩石所含的热量。

按照埋藏深度,200米以内的属于浅层地热能,称为浅层地热资源,温度大约在18~25℃左右,随着深度增加,正常状态为埋深每增加100米,温度升高3℃。

埋深200~3000米的属于中层地热,称为中层地热资源,温度在65~150℃之间。

埋深3000米以下属于深层地热,称为深层地热资源,温度在150~650℃之间。

地热资源一般分地层、水体和岩石等三种形态在地壳内贮存。

利用中、深层地热进行城市集中供暖主要是利用水体型地热资源。

根据某市地热资源勘探资料显示,该市的地热储热层主要由白垩系储热层和寒武系储热层组成。

白垩系储热层埋深600米以下,水温32~43℃,属HCO3-Ca型水,矿化度0.683~0.803g/L。

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

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

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一、引言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篇文章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并对其中的关键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二、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概述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下深层热能来供暖、制冷和热水的技术。

它通过钻井将热泵管道安装在地下,利用地热能与热泵技术相结合,提供稳定的供暖和制冷效果。

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在节能、环保、经济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2.1 技术原理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基于热泵循环工作过程,通过地下水循环对热源进行采集和回灌,利用热泵系统完成能量转换和传递,实现供暖、制冷和热水的需求。

其中,地热能的采集和回灌是关键步骤,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到能源利用效果。

2.2 适用范围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包括住宅、办公楼、商业综合体等。

它可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但对地下水的渗透性和热储层的储能量有一定要求。

因此,在选择适用范围时需要考虑地质勘探和设计参数。

三、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要求为了保证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十分重要。

以下是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3.1 设计要求•(1)建筑物的热负荷计算和热泵系统的定额制定•(2)地下钻井的深度、直径和间距设计•(3)热泵系统的热泵容量、制冷剂选择和循环比例等参数确定•(4)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和热交换器的设计3.2 施工要求•(1)地下钻井的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2)热泵系统的安装、调试和运行测试•(3)电气设备的布置和接线要求•(4)热泵管道的防腐保温和材料选用3.3 运行与维护•(1)热泵系统的运行监测和控制•(2)定期清洗、维护和保养•(3)故障排除和备件管理•(4)节能措施和能效评估3.4 安全与环保•(1)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2)热泵系统的应急备份和联动控制•(3)防止水源污染和二次污染的措施•(4)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要求四、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规程实施效果评价中深层地热热泵技术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益。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资料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资料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资料一、项目概述中深层地热供热是一种使用地质热能进行供热的方式。

其利用地下深层地热资源为供热设备提供热能,具有节能环保、效益显著、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在建筑供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项目通过在深层地热水水源内利用地球热能供暖,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要求1.工程勘察在项目的初期,应进行全面的勘察和测试,以评估地热资源储量和获取能力。

勘察范围应涵盖地质构造状况、水源地点、孔隙度、渗透性、裂隙分布、水质类型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对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地表、地下工程设施等进行详细的勘察,以确定最合适的地下水源、井位、井深和控制地下水位的能力等。

2.井设计针对勘察结果,应制定合理的井设计方案,包括偏心设计、井直径、井壁及滤网类型和长度、壁面温度控制等内容。

同时在水泵设计中应注意使用低额定功率、高效率且符合耐磨性的电动机,以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

3.井施工井施工过程应确保合理且安全。

施工前应制定详尽的施工方案和安全风险评估,并制定完善的管理流程和其他保障措施。

施工后应进行钻孔成果鉴定,测试口径、精度等,以确保对地下水源的利用属于合法和可行性范畴内。

4.管道设计管道设计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管道的材质选型及规格设计。

对于管道材质的选用,应以抗压、耐腐蚀、耐热性良好的材料为优先,如PEX、PP-R等。

对于规格设计,则需要以供热面积及其附近区域的热负载等内容进行合理计算,综合考虑工程设计的成本和设备投资,最终确定合理的管道规格。

5.泵站设计泵站设计是中深层地热供热的重要环节。

基本要求是根据井设计和管道规格设计,选用相应的设备组成泵站,确保各项设备的匹配性及稳定性,并根据压力、流量等参数合理计算泵站配套容量。

同时应注意选用流量、压力稳定、可靠性较高且耐腐蚀的建设材料和设备。

6.供热系统设计供热系统设计应合理选用供、回水两端的各类设备,如锅炉、热泵、换热器、集中补水机等,制定详尽的供水温度、供水压力、供水流量等技术规范指标,力求系统能够运行稳定,达到供热要求。

中深层地热井施工方案范本

中深层地热井施工方案范本

中深层地热井施工方案范本1. 引言中深层地热井施工方案是用于设计和建造地热井的指南。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范本,以便为中深层地热井施工方案的编写提供指导。

2. 目的中深层地热井施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地热井的设计、施工和操作都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并能够满足预期的性能要求。

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地热井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施工过程和标准•质量控制措施•安全措施•运维和维护要求3. 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中深层地热井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进行评估和确定。

这些参数和要求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井深和井径•地热循环介质和流量•井壁材料和保护•井底回路的设计和布置•地下温度和地热梯度4. 施工过程和标准中深层地热井的施工过程应遵循相关的施工标准和程序。

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地面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安全和通行。

2.钻井:使用适当的钻井设备和工具进行钻井作业。

3.安装井壁管: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和安装井壁管。

4.下套管:根据钻孔深度和井壁管延伸长度下套管。

5.固井:对井壁管和套管进行固井作业。

6.完井和设备安装:进行地热循环介质和井底回路的连接和安装。

7.试压和测试:进行试压和井底回路的性能测试。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和环境安全。

5. 质量控制措施为确保中深层地热井施工质量,应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施工现场检查和巡视•材料检查和试验•井孔质量检查•井壁管和套管固井质量检查•地热循环介质和井底回路测试质量控制措施应记录和报告,以便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改进。

6. 安全措施施工中深层地热井时,应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和环境安全。

这些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施工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操作•进行现场安全培训•建立紧急救援预案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标准。

7. 运维和维护要求中深层地热井的运维和维护是确保地热井正常运行和延长寿命的关键。

地暖工程技术要求

地暖工程技术要求

地暖工程技术要求一、概述地暖工程是一种通过在地面下铺设供热管道,利用地面的辐射热传导来实现室内供暖的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暖工程的技术要求,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材料选用、管道布置、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内容。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工程设计:根据建造物的结构和布局,制定合理的地暖系统设计方案,包括供热面积、管道布置、供暖温度等。

2. 地面处理:确保地面平整、无明显凹凸和破损,必要时进行地面修复。

3. 管道预埋:在地面下预留供热管道的位置,并进行标记,确保管道的布置符合设计要求。

三、材料选用1. 供热管道:选用耐高温、耐压的材料,如PEX管、PE管等,确保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 散热板:选择导热性能好、耐腐蚀的材料,如铝合金散热板,确保散热效果和使用寿命。

3. 温控系统:选用可靠性高、精确度好的温控设备,如智能温控器,确保室内温度的稳定控制。

四、管道布置1. 管道间距:根据设计要求和地面材料的导热性能,合理确定供热管道的间距,普通不超过30cm。

2. 管道连接:采用专用接头进行管道连接,确保连接坚固、密封性好。

3. 管道固定:在地面下铺设管道时,采用专用支架进行固定,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1. 管道敷设:按照设计要求,将供热管道铺设在地面下,并进行固定,确保管道的平整和密切。

2. 散热板安装:将散热板安装在地面上,并与供热管道连接,确保散热板与管道之间的接触密切。

3. 温控系统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温控设备,并与供热管道连接,确保温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六、验收标准1. 管道漏水测试:对供热管道进行漏水测试,确保管道连接坚固、密封性好。

2. 散热效果测试:通过测量室内温度和地面温度的差值,评估地暖系统的散热效果。

3. 温控系统测试:对温控设备进行功能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精确度。

七、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严禁使用明火作业,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2. 施工人员需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安全帽等,确保人身安全。

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方案(五)

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方案(五)

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方案产业结构改革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提出一个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方案。

一、实施背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加,传统的能源供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而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因此,推动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成为了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工作原理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是利用地下深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暖、制冷和综合能源利用的一种技术。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地下深层地热能采集:通过钻井等手段,将深层地热能资源采集到地面。

2. 地热能供暖:利用地热能进行供暖,通过热泵等技术将地热能转化为热能供应给建筑物。

3. 地热能制冷:利用热泵逆转工作原理,将建筑物内的热能转移到地下,实现制冷效果。

4. 综合能源利用:将地热能与其他能源进行综合利用,如与太阳能、风能等进行联合供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三、实施计划步骤1. 资源调查与评估:对目标地区的地热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资源储量和开发潜力。

2. 技术研发与示范:开展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积累经验和完善技术。

3. 政策支持与推广: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推动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的推广和应用。

4. 建设与运营:在示范项目成功后,逐步推广应用到更多地区,建设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系统,并进行运营和管理。

四、适用范围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

特别是在寒冷地区,地热能供暖具有显著的优势。

五、创新要点1. 地热能与其他能源的综合利用:将地热能与太阳能、风能等进行联合供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 技术创新:开展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系统性能。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二〇一四年二月目录一、资源指标 (1)二、技术指标 (1)(一)成井技术 (1)(二)防腐防垢及管网保温 (2)(三)供热系统 (3)(四)设备性能 (4)三、经济效益指标 (5)四、环境指标 (5)本技术要求用词说明 (6)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开展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应符合以下指标要求:一、资源指标地热资源勘查程度达到《地热资源勘查规范》(GB/T 11615-2010)规定的预可行性勘查阶段,从地热储量、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地热流体温度、水质等方面进行资源规模和品质的综合评估,确定具备长期规模开发利用的资源条件。

地热储量、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计算方式见《地热资源勘查规范》(GB/T 11615-2010)。

二、技术指标所采用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工艺及设备技术水平先进,能够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一)成井技术1、地热井布井间距设计井间距指同一采水层任意两井之间的直线距离,根据不同类型热储层情况确定井间距,一般井间距宜不小于500m。

2、成井工艺管材:井深大于1500m或腐蚀性较强的地热井,宜选择石油套管;过滤管选择石油套管缠梯形丝的双层过滤管,不宜直接使用单层桥式过滤管或单层缠丝过滤管。

止水:较浅的孔隙型地热井可选用半干粘土球止水,粘土球直径应小于30mm,止水厚度应不低于10m;较深的孔隙型地热井可根据情况选用膨胀橡胶或膨胀橡胶—普通橡胶联合止水,止水位置应在最上部过滤器顶端,数量为2组~4组;裂隙岩溶型地热井一般采用水泥固井方法止水。

固井:水泥标号宜不小于普硅P.O 42.5,水泥浆密度应在1.60 g/cm3~1.85g/cm3之间。

3、泵室段要求泵室段井斜不大于1°;泵的入口水温度与井口出水温度之差不大于5℃。

4、地热流体含砂量地热成井验收时含砂量的容积比不高于1/20000,当地热水含砂量的容积比大于1/50000时,井口应设置除砂器。

地暖工程技术要求

地暖工程技术要求

地暖工程技术要求地暖工程是一种通过在地面下铺设加热管道,将热能传递到室内空间的供暖方式。

为了确保地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以下是地暖工程的技术要求。

1. 管道材料选择:地暖系统中常用的管道材料有PEX管、PE-RT管和PVC管。

在选择管道材料时,应考虑其耐高温、耐压、耐腐蚀和耐老化等特性,确保管道的安全可靠性。

2. 管道布置:地暖系统的管道布置应合理,确保热能均匀传递到室内空间。

普通情况下,管道间距应控制在20-30厘米之间,管道与墙壁的距离应大于10厘米,管道与地面的距离应大于5厘米。

3. 管道连接:地暖系统的管道连接应坚固可靠,防止漏水和渗漏现象。

常用的管道连接方式有热熔连接和机械连接,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进行严密检测。

4. 温控系统:地暖系统的温控系统是保证室内温度稳定的关键。

温控系统应具备温度调节、定时开关和温度显示等功能,可以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供暖水温和供暖时间。

5. 保温层:地暖系统的保温层应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减少热能损失。

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板、挤塑聚苯板等,保温层的厚度应根据地暖系统的具体情况确定。

6. 系统水质:地暖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相关标准,防止管道内部生锈和结垢。

应定期对地暖系统进行冲洗和清洁,保持水质清洁,防止管道阻塞和热能传递不畅。

7. 施工验收:地暖工程完成后,应进行施工验收,确保地暖系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验收内容包括管道连接、温控系统功能、保温层质量等方面,必要时还可以进行水压试验和温度均匀性测试。

以上是地暖工程的技术要求,通过合理选择管道材料、合理布置管道、坚固连接管道、使用优质温控系统、合理保温和保持良好的水质,可以确保地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像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地暖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地暖工程技术要求

地暖工程技术要求

地暖工程技术要求地暖工程技术要求是指在地暖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地暖系统是一种通过地面辐射来传递热量的供暖方式,具有舒适、节能、环保等优点。

以下是地暖工程技术要求的详细内容:1. 设计要求:-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热负荷计算结果,确定地暖系统的供暖面积和热功率需求。

- 地暖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如《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等。

- 地暖系统的管道布置应合理,管道之间的间距和深度应满足热传导的要求,避免热量的浪费和不均匀分布。

- 地暖系统的管道应采用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

2. 安装要求:- 地暖系统的安装应由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

- 地暖系统的管道应固定牢固,管道连接处应采用合适的密封材料,确保系统不漏水。

- 地暖系统的管道布置应平整,管道弯曲处应采用合适的弯头和弯管,避免管道的破损和漏水。

- 地暖系统的管道应进行压力测试,确保系统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3. 运行要求:- 地暖系统的供暖水温应根据室内温度和季节变化进行调节,避免过热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 地暖系统的供水压力应稳定,供水流量应根据热负荷计算结果进行调整,确保系统的供暖效果。

- 地暖系统的循环泵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泵的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

- 地暖系统的温控设备应准确可靠,能够根据室内温度和用户需求进行自动调节。

4. 维护要求:- 地暖系统的管道和阀门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地暖系统的水质应定期检测,必要时进行水处理,防止管道的堵塞和腐蚀。

- 地暖系统的循环泵和温控设备应定期清洗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 地暖系统的故障和问题应及时处理,避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供暖效果。

总结:地暖工程技术要求包括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在地暖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热负荷计算结果确定供暖面积和热功率需求,并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二〇一四年二月目录一、资源指标 (1)二、技术指标 (1)(一)成井技术 (1)(二)防腐防垢及管网保温 (2)(三)供热系统 (3)(四)设备性能 (4)三、经济效益指标 (5)四、环境指标 (5)本技术要求用词说明 (6)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开展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应符合以下指标要求:一、资源指标地热资源勘查程度达到《地热资源勘查规范》(GB/T 11615-2010)规定的预可行性勘查阶段,从地热储量、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地热流体温度、水质等方面进行资源规模和品质的综合评估,确定具备长期规模开发利用的资源条件。

地热储量、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计算方式见《地热资源勘查规范》(GB/T 11615-2010)。

二、技术指标所采用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工艺及设备技术水平先进,能够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一)成井技术1、地热井布井间距设计井间距指同一采水层任意两井之间的直线距离,根据不同类型热储层情况确定井间距,一般井间距宜不小于500m。

2、成井工艺管材:井深大于1500m或腐蚀性较强的地热井,宜选择石油套管;过滤管选择石油套管缠梯形丝的双层过滤管,不宜直接使用单层桥式过滤管或单层缠丝过滤管。

止水:较浅的孔隙型地热井可选用半干粘土球止水,粘土球直径应小于30mm,止水厚度应不低于10m;较深的孔隙型地热井可根据情况选用膨胀橡胶或膨胀橡胶—普通橡胶联合止水,止水位置应在最上部过滤器顶端,数量为2组~4组;裂隙岩溶型地热井一般采用水泥固井方法止水。

固井:水泥标号宜不小于普硅P.O 42.5,水泥浆密度应在1.60 g/cm3~1.85g/cm3之间。

3、泵室段要求泵室段井斜不大于1°;泵的入口水温度与井口出水温度之差不大于5℃。

4、地热流体含砂量地热成井验收时含砂量的容积比不高于1/20000,当地热水含砂量的容积比大于1/50000时,井口应设置除砂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
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
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
二〇一四年二月
目录
一、资源指标 (1)
二、技术指标 (1)
(一)成井技术 (1)
(二)防腐防垢及管网保温 (2)
(三)供热系统 (3)
(四)设备性能 (4)
三、经济效益指标 (5)
四、环境指标 (5)
本技术要求用词说明 (6)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
开展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应符合以下指标要求:
一、资源指标
地热资源勘查程度达到《地热资源勘查规范》(GB/T 11615-2010)规定的预可行性勘查阶段,从地热储量、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地热流体温度、水质等方面进行资源规模和品质的综合评估,确定具备长期规模开发利用的资源条件。

地热储量、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计算方式见《地热资源勘查规范》(GB/T 11615-2010)。

二、技术指标
所采用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工艺及设备技术水平先进,能够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一)成井技术
1、地热井布井间距设计
井间距指同一采水层任意两井之间的直线距离,根据不同类型热储层情况确定井间距,一般井间距宜不小于500m。

2、成井工艺
管材:井深大于1500m或腐蚀性较强的地热井,宜选择石油套管;过滤管选择石油套管缠梯形丝的双层过滤管,不宜直接使用单层桥式过滤管或单层缠丝过滤管。

止水:较浅的孔隙型地热井可选用半干粘土球止水,粘
土球直径应小于30mm,止水厚度应不低于10m;较深的孔隙型地热井可根据情况选用膨胀橡胶或膨胀橡胶—普通橡胶联合止水,止水位置应在最上部过滤器顶端,数量为2组~4组;裂隙岩溶型地热井一般采用水泥固井方法止水。

固井:水泥标号宜不小于普硅P.O 42.5,水泥浆密度应在1.60 g/cm3~1.85g/cm3之间。

3、泵室段要求
泵室段井斜不大于1°;泵的入口水温度与井口出水温度之差不大于5℃。

4、地热流体含砂量
地热成井验收时含砂量的容积比不高于1/20000,当地热水含砂量的容积比大于1/50000时,井口应设置除砂器。

(二)防腐防垢及管网保温
1、地热系统防腐防垢
应符合《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CJJ 138-2010)的要求。

2、地热水输送管道
应根据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按腐蚀性、结垢性等特点,选用安全可靠地管材,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当采用非金属管材时,性能应符合《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CJJ 138-2010)的要求,温降应不大于0.6℃/km。

3、供热二次管网
设计和施工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 34)和《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8)的规定执行;管道宜采用直埋敷设,温降应不大于0.6℃/km。

(三)供热系统
1、供暖系统形式
宜采用低温高效的末端装置。

优先采用地板辐射采暖和风机盘管等低温散热设备,当必须采用散热器时,应适当增加片数以降低供水温度。

应采用梯级综合利用形式。

通过板换串联等方式实现高温散热部分和低温散热部分的分别供热。

宜设置调峰热源。

调峰热源运行费用高,但初投资显著低于地热井投资,在尖峰时段采用少量调峰不会导致运行费的大幅度上升,可有效降低系统初投资。

调峰热源应采用热泵或燃气锅炉等。

设计调峰热负荷应依据地域气象条件、地热有效利用率、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调峰负荷宜占总负荷的20%-40%。

2、地热有效利用率
地热有效利用率不应小于65%。

地热有效利用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η----地热有效利用率;
1
t ----地热水井口温度(℃); 2t ----地热水出换热站温度(℃);
R
t ----室内设计温度(℃); t ∆----地热水井口温度与进换热站温度差(℃)。

3、自动监测及计量
121=R t t t t t η--∆-
应采用自动监测及计量系统,监测和计量参数包括:
潜水泵入口温度、地热井井口温度、采暖循环水供/回水温度、地热水进/出供热站温度、回灌温度、排水温度。

地热水流量和循环水流量(包括各子系统)。

地热供/回水压力、循环供/回水压力、补水压力、地热井水位。

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1-2006)标准,设置独立耗电计量设施。

各供暖子系统应进行耗热量计量。

调峰热源应进行供热量计量。

必要时在自动监测计量的基础上建设优化调度系统,主要内容在于能耗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四)设备性能
1、换热器:传热系数不低于4000 W/(m 2·K)。

2、热泵机组:工程设计工况下的COP 不低于4.5。

工程设计工况是指最不利运行状态下,热泵运行参数必要时需要对各阶段运行工况进行校核。

3、水泵:效率不低于70%。

水泵效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η----水泵效率; V ----流量(m 3/s );
H ----水泵扬程(m );
VH g N ρη=
----泵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m/s);
N----电机输入功率(kw)。

三、经济效益指标
地热资源供热项目应实现安全、稳定、持续、高效和规范化运行,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在相应财税补贴和政策倾斜下,税后内部收益率不低于8%。

四、环境指标
1、资源监测
建立地热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实现地热井长期动态监测、日常开采动态监测和开发利用管理动态监测。

动态监测应包括地热井的地热流体(包括回灌流体)的温度、流量、压力、水位和水质,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对地热开发规模较大的地区,应设置地热专用动态观测井。

对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可利用地热供热井进行动态监测。

各项原始数据须及时整理、校核,并应编制监测资料统计表,资料应包括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且应按档案管理规定对资料进行系统归档保存。

2、尾水回灌
地热开采必须实行“采灌结合”的均衡开采模式,地热回灌采用未受污染的原水回灌,回灌严禁对热储造成污染。

宜采取同层回灌模式,以维持开采热储的压力,特殊情况下可以实行异层回灌。

当采用异层回灌时,必须进行回灌水对热储及水质的影响评价。

灰岩地层尾水全部回灌,砂岩地层尾水回灌率不低于80%。

尾水回灌工程部署原则:
地热回灌宜在可行性勘查的后期或开采阶段布置,可行性勘查阶段以回灌试验为主,开采阶段以生产性回灌为主。

回灌工程控制要求包括:
地热回灌井应结合地热开采井布置,视回灌试验结果、回灌井的回灌能力及维持开采区采/灌平衡的需要确定回灌井数量;
回灌井与开采井的深度、井结构相同;
回灌井与开采井应保持一定的间距,其间距应在分析地质结构、热储性质、回灌量、开采和回灌水温差等的基础上确定,应避免发生回灌水未达到增温目标而提前进入开采井。

外排水温度必须小于35℃,排放前根据需要进行水处理,去掉其中的氯离子、钠离子以及有害重金属离子,确保水质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本技术要求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技术要求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