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整理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规划方案总体布局说明

5.4.1项目规划标准

项目区内土地以平原为主,在充分考虑项目区地形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工程规划布局和土地规模耕作等因素及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的相关要求,提出本项目的规划标准。

5.4.1.1耕作田块的规划标准

本项目规划田块的规划标准依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1)耕作田块的规划标准

①耕作田块的方向:耕作田块的方向以保证田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

最大为原则,宜选用南北向,耕作田块的长边尽量平行等高线布置,同时兼顾到原有田块布局合理且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田块,不搞统一化。另外,低缓丘陵区水平梯田化率应不小于90%。

②耕作田块的长度:根据农作物的类型、耕作机械工作效率、田块平整度、灌溉均匀

程度及排水通畅度等因素确定耕作田块的长度。根据本项目区田块的实际情况,平原地区;田块长度在300~600m之间,宽度在150~300m左右,低缓丘陵区因地制宜布置田块,田块长度在60~100m之间,宽度在10~40m左右,实际宽度按机械作业宽度的倍数进行选取。

③田面平整度:根据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地貌类型确定。本项目区主要种植玉米等旱

地作物,其田块平整度,以保证灌溉为条件,一般控制在3/1000以内,局部低缓丘陵区域按照实际情况达到机械耕作要求。

(2)耕地土壤质量要求

①土层厚度:山地、平原区的土层厚度是指半风化基岩层以上的土壤层厚度,有效土层在60cm以上。

②耕作层厚度:指便于耕作利用,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层,厚度在30cm以上。

④耕作层有机质含量:耕作层土壤重有机物质占土壤总量的比值。各类型区土地开发

整理后必须一次性增施有机肥2000kg/亩,连续2-3年,以保证作物生长需要。

5.4.1.2耕作田块的灌溉设计

考虑项目区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水方法等因素,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为地下水,需利用更新机井和原有机井进行灌溉。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项目区规划以种植玉米为主要农作物,采用井配套低压管道或硬化渠道的灌溉方式。按照设计流量及隶属关系,田间管道共分为干管、支管两级;田间明渠灌溉采用斗、农两级渠道灌溉。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程》(GB50288-99)设计。

5.4.1.3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标准

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规定,综合考虑项目区主要水源即郭堡水库灌溉保证率,项目区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种植比例和灌水方式等因素,项目区设计灌溉保证率采用P=50%,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1日暴雨2日排完。

5.4.1.4田间道路工程规划标准

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项目区内的各级道路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完善,使其更有利于合理组织田间作业,提高项目区农产品的运输效率。

道路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尤其充分考虑土地利用规划远景发展要求;道路材质尽量考虑本地材质,田间路宽度要保证大型农用汽车单向通行。

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要求,田间道路工程的布局应力求使居民点、生产经营中心、各轮作区和田块之间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力求线路笔直且往返路程最短,道路面积与路网密度达到合理的水平,确保农机具到达每一个耕作田块,促进田间生产作业效率的提高和耕作成本的降低。

项目区地势平坦,交通条件良好,拟建田间道和生产路二级道路,新增和部分修复的田间道和生产路根据地形特点和方便生产的原则布设。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和设施,缩短新建道路长度,田间道尽量与村庄道路相连接。

表5.4.1-1项目区道路设计标准

夯实做路基,其厚度为0.3m,泥结碎石铺面,铺面厚度0.20m,路边坡比为1:1(修复田间道利用原有路基);生产路规划标准:路面宽度为3m,路面高于耕作田面0.3m,新砂砾石路面,然后夯实并分层碾压,压实系数为0.95,路面坡比为1:1。水泥路设

计标准:路面宽度为5m,占地面积为6m,采用0.3m素土夯实实垫层,压实系数至少为0.95,0.2m混凝土路面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